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课后题参考答案教程文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题参考答案3.指令格式结构如下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
解: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如下:①单字长二地址指令;②操作码OP可指定=64条指令;③ RR型指令,两个操作数均在寄存器中,源和目标都是通用寄存器(可分别指定16个寄存器之一);④这种指令格式常用于算术逻辑类指令。
4.指令格式结构如下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
解: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如下:①双字长二地址指令;②操作码OP可指定=64条指令;③ RS型指令,两个操作数一个在寄存器中(16个寄存器之一),另一个在存储器中(由变址寄存器和偏移量决定),变址寄存器可有16个。
6.一种单地址指令格式如下所示,其中I为间接特征,X为寻址模式,D为形式地址。
I,X,D组成该指令的操作数有效地址E。
设R为变址寄存器,R1 为基值寄存器,PC为程序计数器,请在下表中第一列位置填入适当的寻址方式名称。
解:①直接寻址②相对寻址③变址寻址④基址寻址⑤间接寻址⑥基址间址寻址12. 根据操作数所在位置,指出其寻址方式(填空):(1)操作数在寄存器中,为(A)寻址方式。
(2)操作数地址在寄存器,为(B)寻址方式。
(3)操作数在指令中,为(C)寻址方式。
(4)操作数地址(主存)在指令中,为(D)寻址方式(5)操作数的地址,为某一寄存器内容与位移量之和可以是(E,F,G)寻址方式。
解:A:寄存器直接(或寄存器);B:寄存器间接;C:立即;D:直接;E:相对;F:基址;G:变址补充一下,间接寻址可以表述为:操作数地址(主存)在内存中或者操作数地址的地址(主存)在指令中。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四章_庞海波

设DRAM的刷新最大间隔时间为2ms,
则异步刷新的刷新间隔=2ms/256行=0.0078125ms =7.8125µs
即:每7.8125µs刷新一行。
集中刷新时,死时间为256*0.1us=25.6us。
分散刷新,刷新间隔0.2us,死时间为0.1us,读写周期0.2us
异步刷新,死时间0.1us,刷新间隔7.8125us。
第四章思考题与习题
1.解释下列概念主存、辅存、Cache、RAM、SRAM、DRAM、ROM、PROM、EPROM、EEPROM、CDROM、Flash Memory
答:
主存:与CPU直接交换信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存储器。
辅存:主存的后援存储器,不与CPU直接交换信息。
CACHE:为了解决CPU和主存的速度匹配,设在主存与CPU之间,起缓冲作用,用于提高访存速度的一种存储器。
3.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分这些层次,计算机如何管理这些层次?
答: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这两个存储层次上。
Cache—主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对CPU访存起加速作用,即从整体运行的效果分析,接近于Cache的速度,而容量和位价却接近于主存。
主存—辅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起扩容作用,其容量和位价接近于辅存,而速度接近于主存
页面容量=总容量/页面数= 64K×8 / 4 = 16K×8位,4片16K×8字串联成64K×8位
组容量=页面容量/组数= 16K×8位/ 16 = 1K×8位,16片1K×8位字串联成16K×8位
组内片数=组容量/片容量= 1K×8位/ 1K×4位= 2片,两片1K×4位芯片位并联成1K×8位
存储器逻辑框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 白中英(详细)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1.ASCII码是7位,如果设计主存单元字长为32位,指令字长为12位,是否合理?为什么?答:不合理。
指令最好半字长或单字长,设16位比较合适。
一个字符的ASCII 是7位,如果设计主存单元字长为32位,则一个单元可以放四个字符,这也是可以的,只是在存取单个字符时,要多花些时间而已,不过,一条指令至少占一个单元,但只占一个单元的12位,而另20位就浪费了,这样看来就不合理,因为通常单字长指令很多,浪费也就很大了。
2.假设某计算机指令长度为32位,具有双操作数、单操作数、无操作数三类指令形式,指令系统共有70条指令,请设计满足要求的指令格式。
答:字长32位,指令系统共有70条指令,所以其操作码至少需要7位。
双操作数指令单操作数指令无操作数指令3.指令格式结构如下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
答:该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如下:(1) 单字长二地址指令。
(2) 操作码字段OP可以指定26=64种操作。
(3) 源和目标都是通用寄存器(可分指向16个寄存器)所以是RR型指令,即两个操作数均在寄存器中。
(4) 这种指令结构常用于RR之间的数据传送及算术逻辑运算类指令。
4.指令格式结构如下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
15 10 9 8 7 4 3 0答:该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如下:(1)双字长二地址指令,用于访问存储器。
(2)操作码字段OP可以指定26=64种操作。
(3)RS型指令,一个操作数在通用寄存器(选择16个之一),另一个操作数在主存中。
有效地址可通过变址寻址求得,即有效地址等于变址寄存器(选择16个之一)内容加上位移量。
5.指令格式结构如下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
答:该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如下:(1)该指令为单字长双操作数指令,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均由寻址方式和寄存器构成,寄存器均有8个,寻址方式均有8种。
根据寻址方式的不同,指令可以是RR型、RS型、也可以是SS型;(2)因为OP为4位,所以最多可以有16种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部分课后题答案(唐朔飞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部分课后题答案(唐朔飞版)4.1 解释概念:主存、辅存、Cache、RAM、SRAM、DRAM、ROM、PROM、EPROM、EEPROM、CDROM、Flash Memory。
主存:⽤于存放数据和指令,并能由中央处理器直接随机存取,包括存储器体M、各种逻辑部件、控制电路等辅存:辅助存储器,⼜称为外部存储器(需要通过I/O系统与之交换数据)。
存储容量⼤、成本低、存取速度慢,以及可以永久地脱机保存信息。
主要包括磁表⾯存储器、软盘存储器、磁带存储设备、光盘存储设备。
Cache:⾼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体积⼩但速度快,⽤于保有从主存储器得到指令的副本很可能在下⼀步为处理器所需的专⽤缓冲器。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
存储单元的内容可按需随意取出或存⼊,且存取的速度与存储单元的位置⽆关的存储器。
这种存储器在断电时将丢失其存储内容,故主要⽤于存储短时间使⽤的程序。
按照存储信息的不同,随机存储器⼜分为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RAM,SRAM)和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M,DRAM)。
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它是⼀种具有静⽌存取功能的内存,不需要刷新电路即能保存它内部存储的数据。
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即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最为常见的系统内存。
DRAM 只能将数据保持很短的时间。
为了保持数据,DRAM使⽤电容存储,所以必须隔⼀段时间刷新(refresh)⼀次,如果存储单元没有被刷新,存储的信息就会丢失。
(关机就会丢失数据)ROM:只读内存(Read-Only Memory)的简称,是⼀种只能读出事先所存数据的固态半导体存储器。
其特性是⼀旦储存资料就⽆法再将之改变或删除。
通常⽤在不需经常变更资料的电⼦或电脑系统中,资料并且不会因为电源关闭⽽消失。
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也叫One-Time Programmable (OTP)ROM“⼀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是⼀种可以⽤程序操作的只读内存。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4章作业答案

解:(1)CPU与存储器芯片连接逻辑图:
-MREQ
+5V
A15
C -G2A -G2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1
A14
B
74138(3:8)
A13
A
-Y0
-Y1
-Y2
…
-Y7
-CS0
-CS1
-CS2 … -CS7
A12
…
A0
A12 … A0 A12 … A0 A12 … A0
A12 … A0
CPU
8K×8 SRAM
8K×8 SRAM
板地址 片地址
片内地址
3
3
12
15. 设CPU共有16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 并用-MREQ(低电平有效)作访存控制信 号,R/-W作读/写命令信号(高电平为读, 低电平为写)。现有这些存储芯片:
ROM(2K×8位,4K×4位,8K×8位), RAM(1K×4位,2K×8位,4K×8位), 及74138译码器和其他门电路(门电路自 定)。
8K×8 … 8K×8
SRAM
SRAM
D7 … D0 D7 … D0 D7 … D0
PROM:是可以实现一次性编程的只读存储器。(P89) EPROM:是一种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它可以由
用户对其所存信息作任意次的改写。(P90) EEPROM:用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在联机条件下,
用字擦除方式或页擦除方式,既可局部擦写,又可 全部擦写,这种EPROM就是EEPROM。(P69,91) CDROM:只读型光盘,这种光盘内的数据和程序是由 厂家事先写入的,使用时用户只能读出,不能修改 或写入新的内容。(P147) Flah memory:闪速存储器,又称快擦型存储器,它是 在EPROM和EEPROM工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 的、具有性能价格比更好、可靠性更高的可擦写非 易失性存储器。(P91)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白中英第四版)第四章

第四章1.不合理。
指令最好半字长或单字长,设16位比较合适。
2.3.(1)RR 型指令(2)寄存器寻址(3)单字长二地址指令(4)操作码字段OP 可以指定26=64种操作4.(1)双字长二地址指令,用于访问存储器。
操作码字段可指定64种操作。
(2)RS 型指令,一个操作数在通用寄存器(共16个),另一个操作数在主存中。
(3)有效地址可通过变址寻址求得,即有效地址等于变址寄存器(共16个)内容加上位移量。
5.(1)双操作数指令(2)23=8种寻址方式(3)24=16种操作6.(1)直接寻址方式(2)相对寻址方式(3)变址寻址方式(4)基址寻址方式(5)间接寻址方式(6)变址间接寻址方式7.40条指令需占6位,26=64,剩余24条可作为扩充4种寻址方式需占2位剩余8位作为地址X = 00 直接寻址方式 E = DX = 01 立即寻址方式X = 10 变址寻址方式 E = (R )+DX = 11 相对寻址方式 E = (PC )+D2位E = PC H -DX = 01 立即寻址方式X = 10 直接寻址方式 E = D(2)PC 高8位形成主存256个页面,每页K M 42561 个单元 (3)寻址模式X = 11尚未使用,故可增加一种寻址方式。
由于CPU 中给定的寄存器中尚可使用PC ,故可增加相对寻址方式,其有效地址E = PC+D ,如不用相对寻址,还可使用间接寻址,此时有效地址E = (D )。
当位移量变成23位时,寻址模式变成3位,可有更多的寻址方式。
9. 16个通用寄存器占4位,64种操作占6位,剩下22位用于存储器地址,采用R为基址寄存器寻址,地址=(R)+D 当基址最大,D也是最大的时候,寻址能力最大而寄存器是32位的,故最大存储空间是232+222 = 4GB+4MB。
11.C12.(1)寄存器(2)寄存器间接(3)立即(4)直接(5)相对、基值、变址。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第4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4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4-4】已知X和Y,试用它们的变形补码计算出X + Y,并指出结果是否溢出(3)X = -0.10110,Y = -0.00001解:[X]补= 1.01010 [Y]补= 1.111111 1 . 0 1 0 1 0+ 1 1 . 1 1 1 1 11 1 . 0 1 0 0 1无溢出,X+Y = -0.10111【4-5】已知X和Y,试用它们的变形补码计算出X - Y,并指出结果是否溢出(3)X = 0.11011,Y = -0.10011解:[X]补= 0.11011 [-Y]补= 0.100110 0 . 1 1 0 1 1+ 0 0 . 1 0 0 1 10 1 . 0 1 1 1 0结果正溢【4-8】分别用原码乘法和补码乘法计算X * Y(1)X = 0.11011,Y = -0.11111法一:原码一位乘算法解:|X| = 0.11011→B |Y| = 0.11111→C 0→AA C 说明1 1 1 1 1C5 = 1, +|X|1 1 1 1 1 部分积右移一位→C5 = 1, +|X|0 1 1 1 1 部分积右移一位→C5 = 1, +|X|1 0 1 1 1 部分积右移一位→C5 = 1, +|X|0 1 0 1 1 部分积右移一位→C5 = 1, +|X|0 0 1 0 1 部分积右移一位→|X * Y| = 0.1101000101Ps = Xs ⊕ Ys = 0 ⊕ 1 = 1X*Y = -0.1101000101法二:补码一位乘算法解:[X]补= 0.11011→B [Y]补= 1.00001→C [-X]补= 1.00101 0→AA C 附加说明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1 1. 0 0 1 0 1 C4C5 = 10 -|X|1 1. 0 0 1 0 11 1. 1 0 0 1 0 1 1 0 0 0 0 1 部分积右移一位→+0 0. 1 1 0 1 1 C4C5 = 01 +|X|0 0. 0 1 1 0 10 0. 0 0 1 1 0 1 1 1 0 0 0 0 部分积右移一位→+0 0. 0 0 0 0 0 C4C5 = 00 +00 0. 0 0 1 1 00 0. 0 0 0 1 1 0 1 1 1 0 0 0 部分积右移一位→+0 0. 0 0 0 0 0 C4C5 = 00 +00 0. 0 0 0 1 10 0. 0 0 0 0 1 1 0 1 1 1 0 0 部分积右移一位→+0 0. 0 0 0 0 0 C4C5 = 00 +00 0. 0 0 0 0 10 0. 0 0 0 0 0 1 1 0 1 1 1 0 部分积右移一位→+1 1. 0 0 1 0 1 C4C5 = 10 -|X|1 1. 0 0 1 0 1[X*Y]补= 11.0010111011X*Y = -0.1101000101【4-10】计算X/Y(2)X = -0.10101,Y = 0.11011原码恢复余数法:解:|X| = -0.101010→A |Y| = 0.110110→B [-|Y|]补= 1.00101 0→C0 0. 1 0 1 0 1 0 0 0 0 0 0+1 1. 0 0 1 0 1 -|Y|1 1. 1 1 0 1 0 <0+0 0. 1 1 0 1 1 +|Y|0 0. 1 0 1 0 1 0 0 0 0 0 0 商00 1. 0 1 0 1 0 0 0 0 0 0 0 左移←+1 1. 1 1 0 0 1 -|Y|0 0. 0 1 1 1 1 0 0 0 0 0 1 >0,商10 0. 1 1 1 1 0 0 0 0 0 1 0 左移←+1 1. 0 0 1 0 1 -|Y|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0,商10 0. 0 0 1 1 0 0 0 0 1 1 0 左移←+1 1. 0 0 1 0 1 -|Y|1 1. 0 1 0 1 1 <0+0 0. 1 1 0 1 1 +|Y|0 0. 0 0 1 1 0 0 0 0 1 1 0 商00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左移←+1 1. 0 0 1 0 1 -|Y|1 1.1 0 0 0 1 <0+0 0. 1 1 0 1 1 +|Y|0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商00 0. 1 1 0 0 0 0 1 1 0 0 0 左移←+1 1. 0 0 1 0 1 -|Y|1 1. 1 1 1 0 1 <0+0 0. 1 1 0 1 1 +|Y|0 0. 1 1 0 0 0 0 1 1 0 0 0 商0Qs = Xs⊕Ys = 0⊕1 = 1Q = -0.11000,R = 0.11000*2-5【4-11】设浮点数的阶码和尾数部分均用补码表示,按照浮点数的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题(2)X = 2-101*0.101100,Y = 2-100*(-0.101000)解:[X]补= 1011;0.101100[Y]补= 1100;1.011000对阶:△E = Ex – Ey = -5 -(-4)= -1Ex < Ey,将Mx右移一位,Ex+1→Ex[X]’补=1011;0.010110尾数求和:0 0. 0 1 0 1 1 0+1 1. 0 1 1 0 0 01 1. 1 0 1 1 1 0尾数结果规格化:尾数左移1位,阶码减1[X+Y]补=1011;1.011100X+Y = (-0.100100)*2-101减法算法过程略,X-Y = 0.111110 * 2-100【4-13】用流程图描述浮点除法运算的算法步骤设:被除数X = Mx * 2Ex; 除数Y = My * 2 Ey。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四章_庞海波

第四章思考题与习题1.解释下列概念主存、辅存、Cache、RAM、SRAM、DRAM、ROM、PROM、EPROM、EEPROM、CDROM、Flash Memory答:主存:与CPU 直接交换信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存储器。
辅存:主存的后援存储器,不与CPU 直接交换信息。
CACHE:为了解决CPU 和主存的速度匹配,设在主存与CPU之间,起缓冲作用,用于提高访存速度的一种存储器。
RAM:随机存储器:是随机存取的,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既可读出也可写入,存取时间与存储单元所在位置无关。
SRAM:静态RAM,以触发器原理存储信息。
DRAM:动态RAM,以电容充放电原理存储信息。
ROM:只读存储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只能读出,而不能对其写入。
PROM:一次性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EPROM: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擦写。
EEPROM:用电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CDROM:只读型光盘Flash Memory:快擦型存储器,是性能价格比好,可靠性高的可擦写非易失型存储器2.计算机中哪些部件可用于存储信息,请按其速度、容量和价格/位排序说明。
答:寄存器、缓存、主存、磁盘、磁带等。
速度按顺序越来越慢,容量越来越高和价格/位越来越低3.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分这些层次,计算机如何管理这些层次?答: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这两个存储层次上。
Cache—主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对CPU访存起加速作用,即从整体运行的效果分析,接近于Cache的速度,而容量和位价却接近于主存。
主存—辅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起扩容作用,其容量和位价接近于辅存,而速度接近于主存4.说明存取周期和存取时间的区别。
答:存取周期和存取时间的主要区别是:存取时间仅为完成一次存取操作的时间,而存取周期不仅包含操作时间,还包含操作后线路的恢复时间。
即:存取周期= 存取时间+ 恢复时间5.什么是存储器的带宽?若存储器的数据总线宽度为32 位,存取周期为200ns,则存储器的带宽是多少?解:存储器的带宽指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题参考答案
3.指令格式结构如下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
解: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如下:
① 单字长二地址指令;
② 操作码OP可指定=64条指令;
③ RR型指令,两个操作数均在寄存器中,源和目标都是通用寄存器(可分别指定16个寄存器之一);
④ 这种指令格式常用于算术逻辑类指令。
4.指令格式结构如下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
解: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如下:
① 双字长二地址指令;
② 操作码OP可指定=64条指令;
③ RS型指令,两个操作数一个在寄存器中(16个寄存器之一),另一个在存储器中(由变址寄存器和偏移量决定),变址寄存器可有16个。
6.一种单地址指令格式如下所示,其中I为间接特征,X为寻址模式,D为形式地址。
I,X,D组成该指令的操作数有效地址E。
设R为变址寄存器,R1 为基值寄存器,PC为程序计数器,请在下表中第一列位置填入适当的寻址方式名称。
解:① 直接寻址
② 相对寻址
③ 变址寻址
④ 基址寻址
⑤ 间接寻址
⑥ 基址间址寻址
12. 根据操作数所在位置,指出其寻址方式(填空):
(1)操作数在寄存器中,为(A)寻址方式。
(2)操作数地址在寄存器,为(B)寻址方式。
(3)操作数在指令中,为(C)寻址方式。
(4)操作数地址(主存)在指令中,为(D)寻址方式
(5)操作数的地址,为某一寄存器内容与位移量之和可以是(E,F,G)寻址方式。
解:A:寄存器直接(或寄存器); B:寄存器间接; C:立即;
D:直接; E:相对; F:基址;G:变址
补充一下,间接寻址可以表述为:
操作数地址(主存)在内存中
或者
操作数地址的地址(主存)在指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