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泉州市博物馆二、项目概况:泉州市博物馆位于泉州市北峰组团东南方向,东北面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山麓下有漳州肖铁璐和泉山路,南侧有省道305线通过,毗邻西湖公园,距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约两公里,用地北面有北渠呈东西走向。
地理环境条件优越,背山面水,用地平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可结合西湖发展为博览、旅游、生态与一体的综合区。
该基地具有建设博物馆的优良环境条件。
三、工程规模泉州市博物馆总用地面积57000平方米。
四、规划设计要求:建筑密度:≤25%容积率:0.2-0.4建筑限高:15M绿地率:≥50%停车场:按建筑面积12%计总体规划要求:建筑格调高雅,布局明确合理,并结合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创新之特征,与环境融为一体,并配备先进智能设施,体现新时代创意与超前意识的生态博物馆区。
五、毕业设计要求1、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及一定的阅读中外参考文献的能力。
2、一定的建筑策划、概念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方案综合设计能力。
3、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研究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4、设计表达、文本制作、模型制作与工程制图以及编写说明书论文的能力。
2、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实习日记及报告要求内容系统完整论述简洁明了语言通顺行文规范装订整齐计算机打印。
4、毕业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应布局合理表达准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和有关规定全套图纸应以计算机绘制为主。
5、应有一定的城市规划、环境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经济的概念以及综合协调能力。
6、遵守学校及学院、系的教学有关纪律规定。
六、毕业设计教学目的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将全面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建筑学专业实践工作并进一步扩展知识领域提高分析问题、综合解决实际工程中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1、项目名称泉州市博物馆2、项目概况:泉州市博物馆位于泉州市北峰组团东南方向,东北面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山麓下有漳州肖铁璐和泉山路,南侧有省道305线通过,毗邻西湖公园,距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约两公里,用地北面有北渠呈东西走向。
地理环境条件优越,背山面水,用地平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可结合西湖发展为博览、旅游、生态与一体的综合区。
该基地具有建设博物馆的优良环境条件。
3、工程规模泉州市博物馆总用地面积57000平方米。
4、规划设计要求:建筑密度:≤25%容积率:0.2-0.4建筑限高:15M绿地率:≥50%停车场:按建筑面积12%计总体规划要求:建筑格调高雅,布局明确合理,并结合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创新之特征,与环境融为一体,并配备先进智能设施,体现新时代创意与超前意识的生态博物馆区。
五、毕业设计要求1、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及一定的阅读中外参考文献的能力。
2、一定的建筑策划、概念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方案综合设计能力。
3、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研究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4、设计表达、文本制作、模型制作与工程制图以及编写说明书论文的能力。
2、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实习日记及报告要求内容系统完整论述简洁明了语言通顺行文规范装订整齐计算机打印。
4、毕业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应布局合理表达准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和有关规定全套图纸应以计算机绘制为主。
5、应有一定的城市规划、环境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经济的概念以及综合协调能力。
6、遵守学校及学院、系的教学有关纪律规定。
六、毕业设计教学目的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将全面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建筑学专业实践工作并进一步扩展知识领域提高分析问题、综合解决实际工程中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生态、地域、表达——泉州德化生态博物馆设计

1 地 域 的转 化 2
由于 博物馆 是文化 建筑,在 建筑形 象 控制 上基 本尊 重 南 的地域 文化 论是 形式 的提 零的
取,还 是材料 与色彩的 用均应 与地域 有所关联
目时又 有 代秸 神转化 。博物馆 采取化 域建筑 介^地 环境的一 种表达
月 适 合 地 自然 气 候 架 、 格 栅 等 式 。 建 筑
De a e ol i l Mus m hu c g co eu
文 化和 建 筑 特 色 ,作 文化 建 筑 也血 有 所 体
现 目 时 也 要 考 虑 的 丈 旰 的 作 成 本 , 目 此 确 定的 建筑 策略为
11 自然 气候 的 适 应 .
德 地处 闽南地 , 自 气候 然 与 海 热为主 , 但 于 地理位 r 较靠 近内陆 ,且多 为 地 ,目 带 R有 不同的地 。生忠 博物馆 建筑 单体形
:
R谓 居
的开 窗面 积 ,以减 少 日辐 射对 室内 的影 响 ,同
时使 用现 代材 料 重新 阐释 闽南 文化 ,屠层 叠 落 的坡 屋顶 ,现 代 的构架 处理 ,形 成 太片 阴影 , 有利 于 连 日 处理 。 而 办公 域 由于 采 的 需 要 ,在部 开 窗 外多加 一层 格栅 ,达 到近 日 效 果。 屋顶 挑檐 部 分也特 意强 调 ,加 深了挑 檐 的 深度 ,使 建筑 造型 对气 候作 出 目应 ,具 有明 显 的地 域性 。特 别是 在办 公 域 的屋 顶设计 7 双
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

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展示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创新的设计理念,我们将创造一个充满教育性和艺术性的博物馆空间,为观众提供一个难忘的参观体验。
2. 设计理念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应体现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我们的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启迪教育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览空间,更应该是一个教育场所。
我们将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和展品陈列,提供一个能够启迪观众思维的环境。
在设计中,我们将注重展览的教育性,通过互动式的展示和多媒体技术,引导观众主动参与并学习更多相关的知识。
2.2 保护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应该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
我们将使用环保材料,确保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在设计中,我们将结合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使建筑和展品相辅相成,使观众感受到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2.3 艺术性和创新性博物馆是艺术的展示场所,建筑设计应该体现创新性和艺术性。
我们将采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创造一个独特的空间氛围。
通过光线,色彩和材料的运用,打造一个具有艺术感的建筑空间,以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
3. 空间规划博物馆的空间规划是整个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规划博物馆的空间:3.1 展览空间展览空间是博物馆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我们将根据展品的特点和数量,合理划分不同的展区。
每个展区将通过主题或历史背景进行分类,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
同时,我们将设置观众休息区和导览服务台,方便观众获取相关信息。
3.2 教育空间博物馆不仅仅是展览,更应该是一个教育场所。
为了满足观众的学习需求,我们将设置教育空间。
这包括展览解说区、多媒体学习区和教育活动区。
观众可以通过参观展品和参加教育活动,学习到更多有关文化遗产的知识。
3.3 交流空间为了促进交流和互动,我们将设置交流空间。
这包括观众讨论区、咖啡厅和商店。
观众可以在这些区域里交流意见和感受,参观结束后可以在咖啡厅休息或购买有关展品。
博物馆工程设计方案范本

博物馆工程设计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1.1 项目概况本项目为XX市博物馆,位于XX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XX平方米。
博物馆主要分为陈列展览区、藏品库区、办公区、公共活动区等几个部分。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集陈列展示、收藏研究、科普教育、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二、设计原则2.1 功能性原则博物馆设计应充分考虑各功能区的需求,合理规划空间布局,确保各部分功能的正常运行。
2.2 安全性原则博物馆设计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 美观性原则博物馆设计应注重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艺术性和美观性,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2.4 可持续性原则博物馆设计应考虑建筑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
三、设计内容3.1 陈列展览区陈列展览区是博物馆的核心区域,包括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
设计应考虑展示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供合适的展示空间和设施。
3.2 藏品库区藏品库区应具备良好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温湿度控制设施,确保藏品的安全和保存。
3.3 办公区办公区应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等。
3.4 公共活动区公共活动区应包括接待大厅、休息区、礼品店等,为观众提供便利的服务和舒适的休闲空间。
四、设计要求4.1 空间布局设计应根据不同功能区的需求,合理规划空间布局,确保各部分之间的便捷联系和相对独立性。
4.2 建筑设计建筑外观应具有独特性和识别性,融入城市文化特色,同时考虑建筑的采光、通风和日照等因素。
4.3 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应注重空间的功能性和美观性,采用符合博物馆特色的材料和装饰,创造舒适的参观环境。
4.4 设施配置博物馆应配备先进的设施设备,包括智能化系统、安防系统、照明系统等,确保建筑的智能化和安全性。
五、设计进度安排5.1 前期调研和方案设计:2个月5.2 施工图设计和审批:4个月5.3 施工阶段:根据具体施工周期确定六、设计团队6.1 设计团队由一名首席设计师负责,负责整体设计和项目协调。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博物馆作为文化艺术的载体和传承者,其建筑设计不仅需要具备美学价值,还要符合博物馆的功能需求以及文化传承的要求。
下面将从建筑设计的空间布局、展示陈列、环境设施等方面,探讨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空间布局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博物馆应该确保基本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包括展厅、教育区、接待区、后勤区等,各区域之间要合理连接,便于游客流线的引导和服务设施的布置。
另外,考虑到不同展览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应该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不同规模和形式的展厅和陈列空间。
同时,展厅的布局要注重展览陈列的合理性和通行的便利性,考虑观众的观展体验和安全。
展示陈列是博物馆最基本的任务之一,也是建筑设计的核心要素。
展示陈列应该根据展品的特点和内容,有条理地组织成系统的陈列形式,以便观众有序地进行参观。
在设计上应注重展览空间的展品展示布局,合理安排每个展区内部的展品叙述和展示形式,以及与其他展区之间的关系。
展示陈列还需要考虑观展者的观展角度、观展顺序和观展体验,通过设计各种展示形式、光线、色彩等,营造良好的展览氛围。
博物馆建筑设计还需要关注环境设施的规范。
首先,要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博物馆一般都有严格的温湿度要求,要考虑到不同展品的保存需要,确保温湿度的稳定和控制。
其次,要注重观众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博物馆应设立合适的导览系统和标识系统,使观众能够方便地了解展览信息和参观路线。
另外,博物馆建筑还应有完备的消防设施和安全出口,确保观众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疏散。
此外,博物馆建筑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建筑设计中,要选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能源的浪费。
同时,要提高建筑的抗震、防火等安全性能,确保博物馆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总之,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需要从空间布局、展示陈列、环境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合理布局空间、组织展示陈列、规范环境设施,能够提高博物馆的展览效果、观众体验和文化传承的效果。
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方案国内招标设计竞赛文件

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方案国内招标设计竞赛文件主办单位: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泉州市文化局2001年5月目录1、项目概况及竞赛宗旨2、主管部门3、规划设计依据4、参赛单位5、提交设计成果要求6、评审办法7、时间安排及答疑8、奖励及有关费用9、其他1、工程概况2、规划设计要求3、总体规划要求4、道路、管线、绿化、竖向要求5、单体建筑设计要求6、环保设计要求7、其他要求1、泉州市概况2、泉州市总体规划概况3、地块环境条件1、博物馆用地红线及地形图电子文件2、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条件3、泉州市博物馆新馆设计任务书4、泉州市总体规划图5、其他A.泉州市博物馆设计方案国内招标设计竞赛总则1、项目概况及竞赛宗旨本项目经泉州市政府批准为博物馆区。
博物馆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基地位置于北峰----丰州组团,西湖公园北侧,清源山和后厝山的南侧,其正南处有开元寺双塔;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左右。
博物馆位于北峰生态组团的东南侧,背山面水,用地坡度平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可结合西湖发展为博览、旅游、生态于一体的综合区。
总体规划要求:建筑格调高雅,布局明确合理,并结合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创新之特征,与环境融合一体,配备先进智能设施,体现新时代创意与超前意识的生态型博物馆区。
为此,希望举办此项竞赛,可以吸纳各家之所长,使泉州的文化建设和城市环境进入新的层次。
2、主管行政部门(主办)泉州市文化局、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授权之负责部门:泉州市博物馆设计竞赛工作组联系人:翁哲雄、出宝阳地址:泉州市温陵北路中侨大厦四楼电话:0595-传真:0595-E-mail3、规划设计依据泉州市博物馆设计竞赛文件《北峰组团分区规划》《西湖公园详细规划》《泉州市区图》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准的用地红线及地形图电子文件《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建设》泉州市文化局文件《关于申报建设泉州博物馆的立项报告》及《泉州市博物馆新馆设计任务书》4、参赛单位本竞赛为限制性招标竞赛,主办单位发布竞赛公告公开招标。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泉州市博物馆二、项目概况:泉州市博物馆位于泉州市北峰组团东南方向,东北面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山麓下有漳州肖铁璐和泉山路,南侧有省道305线通过,毗邻西湖公园,距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约两公里,用地北面有北渠呈东西走向。
地理环境条件优越,背山面水,用地平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可结合西湖发展为博览、旅游、生态与一体的综合区。
该基地具有建设博物馆的优良环境条件。
三、工程规模泉州市博物馆总用地面积57000平方米。
四、规划设计要求:建筑密度:≤25%容积率:0.2-0.4建筑限高:15M绿地率:≥50%停车场:按建筑面积12%计总体规划要求:建筑风格高雅,布局明确合理,并结合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创新之特征,与环境融为一体,并配备先进智能设施,表达新时代创意与超前意识的生态博物馆区。
五、毕业设计要求1、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及一定的阅读中外参考文献的能力。
2、一定的建筑策划、概念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方案综合设计能力。
3、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研究能力以及运用电脑的能力。
4、设计表达、文本制作、模型制作与工程制图以及编写说明书论文的能力。
2、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实习日记及报告要求内容系统完整论述简洁明了语言通顺行文标准装订整齐电脑打印。
4、毕业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应布局合理表达准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和有关规定全套图纸应以电脑绘制为主。
5、应有一定的城市规划、环境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经济的概念以及综合协调能力。
6、遵守学校及学院、系的教学有关纪律规定。
六、毕业设计教学目的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将全面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建筑学专业实践工作并进一步扩展知识领域提高分析问题、综合解决实际工程中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一、工程概况:泉州市博物馆位于泉州市总体规划中的北峰、丰州组团。
北靠清源山、后厝山,南临西湖公园和305省道,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总用地约34.6273公顷,实际用地约为27.4554公顷。
泉州市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博物馆区35000m2,文娱服务区5000m2,辅助设施区10000m2及城市广场区,共四部分。
其中博物馆区将分期建设,一期征地80余亩,一期主馆建筑控制面积1.5万m2左右。
二、设计依据:1、《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方案国内招标设计竞赛文件》(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泉州市文化局,2001.5)。
2、《泉州市博物馆新馆设计任务书》。
3、《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建设》。
4、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准的用地红线及地形图电子文件。
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6、博物馆方案评审会议意见。
三、总平面规划设计:1、设计宗旨:(1)寓教于乐:力求将博物馆规划为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化区及市民广场休闲区。
(2)绿色环保:充分利用其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基地及周边环境的内部联系,突显生态主题,将馆区与清源山风景区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
(3)承前启后:注重从当地深厚的人文史沉淀中提炼出其精华,将文化、自然的魅力融入到功能的建筑环境中,创造一个再现历史的新的人文景观。
2、设计构思:辉煌的历史与飞腾发展的现代泉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博物馆的建筑定位是泉州城市丰厚文化形象的窗口。
本方案所创构泉州博物馆,要体现出泉州绚丽悠厚的“泉州文化”,即“泉州性”,或“泉州特色”。
现代“泉州文化”的历史背景及现代背景。
一是她有着辉煌的东、西方交流溶合的历史。
二是她在当今改革开放,极具强旺的经济发展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正在开创现代,更新更高的辉煌未来。
“泉博”的文化组构:(1)泉州文化的底蕴:在工艺上有举世惊赞的石雕技艺;在戏曲方面有我国南戏艺术瑰宝——泉州木偶戏、歌仔戏等戏派;在商贸方面唐、宋、元时代,泉州就是世界著名的商贸海航巨港,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还有泉州地区宗教文化、茶文化及大量文化胜迹。
(2)建筑文化轴——地理空间关系:在地理环境的空间关系上,有着一条天然形成的建筑文化轴,这就是:清源山——泉博——西湖——开元寺双塔,这几个不同的空间形态,由南北天然地联结成空间文化轴,可谓天成神构。
在总体布局上,“泉博”主馆正座此“神轴”上,并在广场南边设一牌楼与轴南天水一方的开元寺双塔,牵引神联以强化这天成的天宇一线的城市区域空间文化轴。
3、场地概况:(1)环境优越:馆区位于文化名城泉州市西北部,北峰-丰州组团的东南向,东北面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毗邻西湖公园,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约2公里。
(2)交通便利:用地南侧为50米宽省道305,西侧为18米宽新华北路延伸段,北靠北高渠,东北面清源山下有漳泉肖铁路及泉山路通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3)场地:建设用地背山面水,坡度平缓,用地内多为水田。
4、平面布局——中国庭园合院与西方现代广场的组构一期工程建设用地80余亩为长方形,南北311m,东、西宽166m,平面分区利用其特点,按建筑主轴由南至北依次划分为门前停车区,馆前广场,主馆区,辅助设施区。
整个总图布局以中轴对称构架,主馆居中南镇2.3公顷的馆前广场,以中国庭院型式布置,广场以现代型制布置,广场内按不同功能设置具有闽南色彩和历史内涵的休闲绿化空间及旱喷泉。
广场东西两侧设两组弧形文化柱以限定东西向广场空间。
广场南向以透空铁栅围墙和牌楼为空间限定构筑物。
南门楼仿石主体配以石雕花饰及额扁构建,以层层扬起的“鞍脊”构成特点,给人以振奋动人的活力感。
5、交通分析:利用场地南临305省道(50米宽路幅),为主出入口,将人流、货流、车流作有序的规划,人流由南向305省道进入,步行至广场区及主馆,货流主要通过主楼东西侧门进入。
车流:设门前停车场,广场区及馆区不考虑普通车流道行,内部及贵宾,消防车有环形车道通达。
并在北向设内部停车场,做到人、货、车分流并保证馆区及广场休闲的安全、亲切的文化氛围。
6、竖向设计:(1)根据现有地形,合理规划,减少工程土方量。
(2)考虑百年一遇洪涝不利情况,场地平整标高以高出省公路500高为基准。
(3)雨水及污水向305道及新华路方向排放。
(4)设置无障碍设施,室外通道均设盲道及残疾人坡道。
7、绿化:(1)用地北侧零星的民宅影响北向景观,在基地临北高渠一侧设置较高大乔木绿屏。
(2)整个用地园林化,建筑空间与绿化有机结合,利用草皮、灌木、乔木等组合成各种形态及不同性质的绿化群落空间。
(3)馆前广场设休闲绿化铺地及旱喷泉、文化柱、雕塑等建筑小品。
8、技术经济指标:(1)、总用地面积:53601.3m2(2)、建筑占地面积:7785.6m2(3)、总建筑面积:15380.6m2(4)、容积率:0.30(5)、建筑密度:14.5%(6)、绿地率:56%四、综合博物馆设计:1、平面布局:利用泉州地区气候常年温和,室内外空间可交溶流通,有利于博览性空间内外置换。
平面布局按传统内庭院式结合露天展示场地设置。
南主楼以高大体量,镇座2.3公顷的馆前广场。
主楼一层为技术层,以展品的整容、美工制作,库藏及研究工作和设备用房。
二至四层为陈列用房,展室平面逐层双向收缩,四层平面设观景廊,主踏步直上二层陈列室大厅。
庭院北向三栋副楼分别为500座报告厅和陈列室及行政管理用房。
2、参观交通路线,大空间灵活隔断:“泉博”属综合性博物馆,区别于一般专题性博物馆的单一性,其路线要有顺序性相结合的灵和性及可选择性。
因此,水平交通路线以双层联廊环道为主。
周边桥廊还可以俯视庭院展品,丰富观览视角的多样性。
陈列室由大空间与专题性陈列室组合,大空间陈列根据布置灵活设置隔断。
环形联廊边栏设“美人靠”,既作交通道路又作为敞开式休息空间。
使参观人群在室内封闭空间漫长行走路线后转换到开放式庭院空间休息调整。
这是适应南方地域布局上的又一特色。
主楼一层及副楼一层行政用房,由于底层跨度较大,设双走道,两侧用房的走道纵墙用现代半高玻璃磨花隔断,以增加走道的亮度。
3、建筑造型:体现绚丽多姿现代泉州文化辉煌的“气势”。
借鉴传统的“三重檐”的屋面为母体,结合韵律性极强的叠檐洁化。
充分调动“三重檐”的神韵。
采用重构手法,吸取闽南建筑色彩,使“泉博”型体既具现代特色又有传统神韵的泉州文化辉煌气势的建筑形象。
同时将基本单元元素,在博物馆主体群和副体群延展,变奏构成泉州博物馆群建筑空间乐章。
泉州博物馆群层层叠檐升起的动感,具有一种气势,体现了层层绚丽的历史波澜;又意喻重重叠叠涌向新高度的波澜壮阔新的辉煌未来……五、消防:1、主馆共4层,建筑高度19.5米(檐高),耐火等级为一级。
2、建筑周边设6-10m通道,可满足环形消防车道要求。
3、根据建筑面积,将各层分设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按规范要求设置疏散楼梯。
六、结构:1、设计依据(1)基本风压:0.6KN/m2(2)展厅楼面活荷载:4KN/m2(3)**基本烈度:按实测计算。
(4)现行的国家有关结构设计规范2、结构设计(1)根据新版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泉州市抗震设防按7度进行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15g。
(2)展区层高5米,局部层高6米;主体部分为4层,副楼为1、2层;建筑平面布置柱网以7.5m×7.5m为主。
(3)主楼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
结构设计时,由于结构单元长度超规,考虑到温度应力的影响,在两端高低错落处各设置一道温度缝,把整栋主楼划分为三个自由伸缩的温度段。
(4)楼面的结构形式:各展厅及办公室等楼面采用现浇钢筋砼梁板结构,部分屋面为井字梁楼盖。
(5)根据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对场地钻探揭露情况,博物馆基础拟采用桩基,平均桩长约25m。
七、给水、排水:1、用水量生活给水最大日用水量150m3/d,最大小时用水量30m3/h。
2、给水系统(1)由市政给水管网引两根DN200给水管直接供应主馆生活及消防用水。
(2)消防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本大楼设计以下消防灭火系统:1)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外消火栓用水量:30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2h室外设置SQ100水泵接合器2套,室内设置手提式灭火器。
2)预作用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1h3)下列部位设置二氧化碳气体灭火装置:a.柴油发电机房b.一级纸绢陈列室c.收藏纸质书画、纺织品的库房d.珍品库房3、排水系统本建筑无恶性污染源,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雨水经雨水管道有组织地排入市政雨水管。
八、空调、通风1、空调系统本主馆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组合式空调机组分层集中送风,空调面积12000m2,冷负荷约为2200KW,冷冻站采用三级压缩离心式制冷机组。
2、通风系统(1)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2)熏蒸室设置独立的机械排风系统,废气经过滤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排放。
(3)地上变配电室、冷冻站、水泵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十、电气:1、主馆总用电设备容量约1000KW,变压器装机容量约900KA,由市内两路电源供电。
2、备用发电系统:设一台150KW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3、照明系统:按一般照明、装饰照明、事故照明系统、室外照明等系统分别设置线网。
4、防雷接地主馆屋面屋脊上安装避雷带作接闪器,在屋面安装避雷网,利用结构基础钢筋作接地极,利用结构柱内钢筋作引下线。
十、电讯:1、通讯系统由程控中央处理与城市接轨。
2、电视系统设有线与卫星电视接收装置。
3、广播系统:大楼背景音乐与消防应急广播共用一套设备,互为切换。
4、综合布线系统5、BA系统主要控制对象:空调系统、配电系统。
6、保安监控系统。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