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 九年级复习课
中考说明文复习教案

中考说明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概括、提炼说明文要点的能力。
4. 训练学生运用说明文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旨在解释、阐述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 说明文的特点:真实性、知识性、条理性和生动性。
3. 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体、结尾。
4.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及其写作技巧,结合典型例文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熟悉的事物,尝试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进行编写。
4. 展示:每组选取一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评价、探讨,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作品:评估学生在练习中运用说明文写作技巧的情况,关注文章结构、内容完整性及表达准确性。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自我修改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文写作技巧。
2. 修改和完善课后练习作品,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
3. 预习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说明文的其他类型及特点。
六、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顺序说明文。
2. 事理说明文:以阐述事理为主要目的,通过对事物的分析,说明其原理、规律等。
3. 事物说明文:以介绍事物为主要目的,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展示其特征、功能等。
4. 顺序说明文:以时间、空间、逻辑顺序为线索,对事物进行系统、有序的说明。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说明文类型,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的多样性。
2. 讲解:详细讲解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顺序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复习课件

举例
左右)→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1192年间)→长虹大桥(1961
年)。这是从古至今,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发展,感受其悠久历史。
说明文的顺序
概念
按照空间结构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一般有从上 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从外到内等。
空 标志词
方位词:东南西北中、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
复习要点
01
02
03
04
05
06
说明文 的概念
说明文 的分类
说明文 的结构
说明的 顺序
常见的说 说明文的 明方法及 语言 其作用
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客观说明 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科学知识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类别、 特征、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 演变等。
常考题型
➢ 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 文章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根据文章内容为文章拟标题。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判断方法:
①看题目。不少说明文的标题就表明说明的对象。
如《苏州园林》的标题正是它的说明对象。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பைடு நூலகம்用这种句子
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如《梦回繁华》第一段 最后一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 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点明说明对象。
说明文的分类
按语言风格分类 平实性说明文:也称一般性说明文,以平实的
语言和笔法,客观准确的对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如《中国石拱桥》。
文艺性说明文:也称生动说明文,它的特点是 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等表达方式,对事物或事 理进行生动、形象的说明,使文章呈现诞生动、活 泼、趣味性强的特点。如《苏州园林》。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定稿版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课型: 复习课复习目标:1 . 明确中考考点2 . 梳理考查知识点3 . 回归课本, 学以致用 , 学以致慧说明文主要考点: 1.提取文中信息, 概括文章内容。
2.把握说明对象, 概括其特征。
3.辨别说明方法, 分析其作用。
4.品味说明语言, 探究说明顺序。
5.分析生活现象, 解决现实问题。
一导入(中考形势分析)说明文的阅读, 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 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
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 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 并有扩大的趋势。
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 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 训练表达能力, 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 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二基本知识点回顾(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 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 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
二是抽象事理, 说明的目的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 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 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 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随堂练习一:黄金的延展性和可锻性很高, 一个直径为3毫米的黄金球, 可压成0.6平方米的金箔。
这种薄得透明的金箔既可治疗皮肤溃疡病。
也可用于治疗皮肤烧伤和烫伤。
黄金的熔点高达1065℃。
消防人员面革上涂上一层极薄的金箔, 就能防止面部受到高温的伤, 而且不会妨碍视线。
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篇一: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理解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辨析说明方法。
3、把握说明顺序和结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复习重点: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的辨析复习难点:说明方法的辨析,说明顺序和结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复习步骤:一、导入——你能区别下列三个句子吗?①镜子里一下子映出了一张稚气活泼的脸。
②镜子里能映出图象完全是由光的反射所致。
③我认为,镜子就是镜子,只能映出虚幻,不会给人带来真实。
第①句是描写句,第②句是说明句,第③句是议论句。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目的在给人以知识。
二、中考说明文命题分析:近年中考说明文阅读偏重环境保护、现代科技和身边的人文环境等跟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小品文。
比如我们这次质检的阅读题《让垃圾照亮世界》就是一篇介绍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保护环境的说明文。
三、中考说明文的考点:1、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信息的筛选概括以及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2、说明顺序及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3、说明方法辨别、分析及其作用。
4、说明语言的把握,关键词句的辨析。
5、结合实际,拓展科学思维。
四、说明文的中考知识点的复习(一)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信息的筛选概括以及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把握说明对象以及概括说明中心及其特征(技巧:可以找中心句法。
把各段的意思用中心句概括出来,再分析说明内容。
)首先要弄清这篇文章是向读者介绍某一事物还是阐明某一事理的。
然后再看介绍了这一事物的哪些特征,或阐明了哪种事理。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文段的主要内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看标题抓中心句(总括句、总结句、过渡句),筛选关键词划分层次、内容要准确、语言要简洁如《苏州园林》就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游览者在苏州园林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初三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PPT课件

3、不能删去。“极小范围”表范围极小,说明 游览者感到美的享受无处不在;去掉后美的享受就只 在局部而不是细处,不够准确。“极小范围”体现了16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 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 并体会。 解题思路:
8
品味说明文语言
9
[类型1]: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 指示代词如 “这些条件”“这种现 象”“此”“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 体指代什么? 解题思路: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 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 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10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 语?并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
4
答案示例
不矛盾。因为目前推算树龄、测定 树重的方法还没有达到十分准确的程 度,所以只能用这些表示估计、揣测 的词语,这是一种尊重科学的态度, 也是语言准确性的一种表述方式。(共 4分,其中观点l分;理由每个要点l分, 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5
二○○九年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统一质量检测
②让我们与寒冷联系在一起的冰雪竟然具有保 温效果,这在物理学上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吗?当然。 我们知道,物体能够导热。在自然界常见的几种物 质中,空气的导热性最差。积雪之所以具有保温性 能,是因为积雪的孔隙度大,里面所能容纳的空气 量大,所以产生了保温效果。我们穿的棉袄和盖的 棉被能够保暖,积雪保护了冬天的麦子,都是同样 的道理。在建好的雪屋里还能点燃炉火取暖烧茶水, 更是让人不可思议。据了解,刚开始点篝火的时候, 屋里的墙壁和天花板会融化一些,但融化的只是一 小薄层而已。当墙壁和天花板上融化的薄层慢慢冻 结成一层冰以后,篝火就不能轻易融化冰壳和冰壳 外面的雪屋了。 (摘自“保暖的冰屋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考点汇总复习课件

有“透山石”和“阳起石”,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主要”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
真题演练
Real exercise
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说说划线词语“可能”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可能”表估计,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 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 性、严谨性。
01
中考说明文考点汇总复习
要点提示
Knowledge network
说明文概述
说明文是说明事体的文体,作者往往运用因果、连锁、比 较等手段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说明事物的特征、功能等, 结构周密,逻辑性强
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不同 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分类 平实说明文
说明语言不同 生动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真题演练 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Real exercise
昆仑玉体积大于新疆和田玉,最大块体超过10吨,质地细密柔润,
加工处理后光莹温润、洁透高雅、美观坚固,是国际珠宝界认定的优
质级别玉石种类。此外,青海昆仑玉储量大,大块材料多,可满足同
等奖牌使用相同质地成色材料的需要,能为北京奥运会奖牌的制作提
要点提示 说明文语言考察类型
1、加点字有什么作用 某某一词科学准确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能否替换另一个词语?说明理由 不可以,解释词语的意思或内容,解释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 了之后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某某一词更具有准确性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表态(删或不删);定性,如“比较”“几乎”等词表程度,“大约”等表 估计,“多”等表数量;若删去,本来什么样的意思变成现在什么样的意思, 不符合实际,太绝对,某某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 4、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语,并体会 一般情况下,找限制性词语即可 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有时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 一部分
九年级说明文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说明文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复习九年级学生在说明文写作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点;3. 运用合适的语言和逻辑思维写出一篇规范的说明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要点;- 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2. 教学难点:- 回顾复习九年级学生已学习的说明文知识;-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合理运用逻辑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要点的教学PPT或教材;- 说明文写作的模板及范文;- 板书工具。
2. 学生准备:- 课本、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复习1. 与学生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2. 提问学生:说明文的特点有哪些?引导学生回答明确、客观、逻辑性强、语言简洁等。
步骤二:复习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点1. 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文的基本结构:中心思想+分论点+论据。
2. 分析每个部分的作用并展示范例。
步骤三:理顺论述逻辑和思维方法1. 提问学生:如何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和有力?2. 引导学生分析逻辑关系词的使用方法,并通过练习巩固。
步骤四:分组练习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一人做说明文的写作。
2.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围绕中心思想写出一篇说明文。
3.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步骤五:展示和评价1. 让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小组内部展示。
2. 教师对每组展示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说明文范文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
2. 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并要求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多加尝试。
六、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关注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按照说明文的结构和要点写出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并带到下节课上互相交流。
九年级下说明文专题复习(课件38张)全

四步走
(1)表态(能还是不能)。 (2)定性。某词表示什么。 (3)若删去,意思改变。 (4)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
说明文专题复习
复习
真题解析
答题技巧和规范
思维导图
壹 ·
贰 ·
叁 ·
肆 ·
复习
壹
知识清单
考试要点
真题解析
思维导图
壹 ·
贰 ·
叁 ·
肆 ·
一、知识清单
概念与分类
(一)
说明方法
(三)
说明顺序
(二)
语言特点
(四)
9.引用(也叫引资料):引用相关资料、故事、名言、俗语、诗词等来充实说明的内容,或作为说明的依据,使文章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也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10.画图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1. 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考察】类型4 辨析方法,分析作用。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子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早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 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表示方位和立足点变化的词语) 空间顺序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 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 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 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 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 叫做帛书。(表示时间的词语)
说明顺序的归纳方法:
一、抓住显著的语言标志:
1、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 2、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 3、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
二、把握文章段落层次
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朱天明 班 级:九(8)班
说明文考点
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顺序的判断 3、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4、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 5、说明文的结构 6、综合素质考察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 类别,分别加以说明。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 系,要把集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
作用:条理清晰 。
答题模式:对 ××(什么事物)的 ××(什么特
性/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或者从 ×××几个 方面分别说明了××(什么事物)的 ××(什么特 性/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如《看云识天气》按光彩分:晕、华、虹、霞
4、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把抽象、复 杂的事物说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作用:生动形象,增加趣味性。
答题模式:将××(本体)比作 ××(喻体),从而生
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性/ 事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或生动性。
5、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 说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作用: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 、影响、成因、结构等)。
答题模式:把某事物(理)的×××(某特性)和
××(其他事物/理的特征)加以比较,突出或强调了 ××(说明对象)的×××(什么特性/事理)
6、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服
答题模式: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什么事
说明文的类别
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旨在介绍某一事 物的特征
如《苏州园林》
事理说明文
旨在讲明事因、 物因
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什么是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 说明对象。
什么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 的标志.只有抓住它,才能说明这一事物或事 理的独特之处.
复习目标:
1、回顾说明文的相关内容。 2、感知中考关于说明文的考
试题型。 3、探究说明文阅读的考题答
题策略。
复习重点:
1、快速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2、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及作用。
复习难点:
学会运用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做题。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 作比较 分类别 下定义 列图表
作用:通俗易懂、给人以清晰的认识,更便 于理解。
答题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 ××(什么事物)
的×××(什么特性/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读 者对×××(它的特性 ) 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 别:
通常两者采用“什么是什 么”的模式。如果两边的内容 能互换,就是下定义。否则, 就是作诠释。
授课教师:李 明 班 级:九(8)班
说明文考点
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顺序的判断 3、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4、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 5、说明文的结构 6、综合素质考察
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 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的一 种文体。
➢ 二、 理清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古--今;春--冬;早—晚;开始—结束……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
①现象--本质;②原因--结果;③整体--部分; ④概括--具体;⑤主要--次要;⑥一般--特殊……
练一练: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 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 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 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 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 面的宝座。
怎样判断说明对象及特点?
1、看题目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3、挑关键词句
练一练:找出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南极大陆是个神奇的冰雪世界,有一些 自然现象令人困惑不解。最为神奇的是, 在这终年飘雪的冰川雪原中,竟然有许 多地方都是无雪地区。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南极大陆), 它的特点是( 神奇 )。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 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 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 做帛书。
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 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 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 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 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 面的宝座。
列数字 作诠释 打比方
摹状貌
引资料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 属性。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成躯体和供应能量 的物质;
作用:科学准确的揭示本质特征
答题模式:用简明而科学的语言揭示(概括)了
××(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使说明更加严密、科学。
2、作诠释:介绍或解说事物、事理的性质与特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