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护理

合集下载

产后出血-护理查房

产后出血-护理查房
成功案例二
患者产后出血原因不明,经过全 面检查和护理,最终确定出血原 因为胎盘残留,通过手术清除残 留物,成功止血。
失败案例分析
失败案例一
患者产后出血未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导致出血量过多,出现休克和多器 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失败案例二
患者产后出血原因未明确,护理措施 不到位,导致出血不止,需进行紧急 手术止血,但最终仍未能挽回患者生 命。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 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减少因认知 不足导致的延误治疗。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鼓励产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 作,树立信心,以便尽快康复。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与家属保 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心和支持
产妇。
04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治疗
急救措施
01
02
03
04
快速评估
迅速评估产妇出血量、出血速 度和生命体征,判断出血原因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产妇呼吸道畅通,必要时 进行吸氧。
建立静脉通道
经验教训总结
经验教训一
经验教训二
产后出血的预防重于治疗,应加强产前检 查和产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高危因素 。
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能够准确判断和处理产后出血情况,做到 早发现、早处理。
经验教训三
经验教训四
产后出血的抢救需要多学科协作,护理人 员应与医生、麻醉师等密切配合,确保抢 救工作顺利进行。
软产道裂伤
包括会阴、阴道和宫颈裂伤,严重者裂伤可达阴道穹隆、子宫下段, 甚至盆壁,导致腹膜后血肿或阔韧带内血肿,甚至子宫破裂。
凝血功能障碍
任何原发或继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均可引起产后出血,如原发性血小板 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产后出血名词解释护理学

产后出血名词解释护理学

产后出血名词解释护理学
嘿,咱今儿就来聊聊产后出血这档子事儿!产后出血啊,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你想想看,就好比家里的水龙头没关好,水哗哗地流,那多吓人呀!(就像水管破裂,水不断涌出一样)这产后出血呢,就是产妇在生完宝宝后,短时间内大量出血。

咱先来说说为啥会产后出血呀。

子宫收缩乏力,这可是个大原因!就像一台机器没了动力,没法正常工作啦。

(子宫就像一台发动机,动力不足就运转不起来)胎盘因素也不能忽视,要是胎盘没处理好,那血可不就止不住嘛。

还有软产道损伤,这就好比一条路有了破损,车开过去不就颠簸出问题啦。

凝血功能障碍也得小心,这就像身体里的凝血机制出了故障,不能及时止血呀。

我记得有一次在医院,就遇到一个产妇产后出血了,那场面可真让人揪心!医生和护士们那是忙前忙后,紧张得不行。

医生大声喊着:“快,赶紧止血!”护士们也飞速地行动起来,就像上了发条一样。

(他们就像一群战士,在和出血这个敌人战斗)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血止住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产后出血可不是小事,它可能会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呢!所以啊,产妇们生完宝宝后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啥不对劲的赶紧告诉医生护士。

家属们也得多留点心,别只顾着看宝宝,把产妇给忘了呀。

咱可不能掉以轻心,要知道,这可是关乎生命的大事呀!
总之,产后出血是护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大家都得重视起来!。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产妇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出现大量出血的现象,严重时可能危及产妇生命。

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子宫收缩不足、子宫内膜病变、继发性出血和子宫切除等。

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我们需要做出正确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出血的危害。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1.子宫收缩不足:产后子宫收缩不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正常分娩后,子宫应该通过收缩来止血。

如果子宫收缩不足,导致血管口无法收缩,就会引发出血。

2.子宫内膜病变:一些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脱垂等会引起子宫出血。

此外,增殖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也是子宫内膜出血的原因。

3.继发性出血:分娩过程中可能导致产道或产妇产生其他损伤,如阴道或阴道撕裂产生的血管破裂、宫颈撕裂、阴道盆腔积血等,都可能引发产后出血。

4.子宫切除: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子宫肌瘤过大或其他原因,医生可能会决定切除子宫,这会导致丧失子宫收缩功能,增加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1.观察产后出血情况: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产后出血的量和性质,包括血色、出血量、出血速度等。

当出现大量、持续性出血时,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促进子宫收缩:产后护理中,通过按摩、催产素和催产素类药物等手段,刺激子宫收缩。

按摩方法是在产妇下腹部轻轻按摩子宫,以刺激其收缩。

此外,也可使用药物以促进子宫收缩。

3.预防感染:产妇在产后容易感染,护士需要加强对产妇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卫生巾,并注意观察伤口是否发炎等症状。

4.配合医生处理原因:根据产妇不同情况,护士应当配合医生对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如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应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总结起来,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护理措施包括观察产后出血情况、促进子宫收缩、预防感染以及配合医生处理产后出血的原因。

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有助于减轻产妇产后出血的危害,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产后出血的知识点总结

产后出血的知识点总结

产后出血的知识点总结1. 产后出血的分类产后出血分为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两种。

早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超过500毫升或出血速度超过100毫升/分钟,在分娩后的前24小时内出现的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指产后24小时后至产后6周内出现的大出血。

早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胎盘分娩后,主要是由于子宫收缩功能不良,子宫血管未能充分收缩导致的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周内,主要是由于胎盘残留、子宫收缩功能差或存在子宫内膜炎等原因导致的出血。

2. 产后出血的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功能不良、胎盘残留、子宫破裂等。

在产后,子宫内膜血管因为胎盘的脱离而暴露在孔口内,经过子宫收缩可以使血管得到密闭。

但是,如果子宫收缩不良或是有胎盘残留,就会导致子宫内膜血管未能得到很好地收缩,引起出血。

此外,产后还容易发生子宫收缩功能差,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3.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胎盘位置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多胞胎分娩、胎盘早剥、产程过长等。

此外,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母亲的年龄、体重、产前贫血等。

4.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产程的合理管理、夜间的产程管理、胎盘的完整性检查、子宫的按摩等。

同时,提前排除胎盘残留、积极防治子宫内膜炎、及时处理产后并发症等也是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5. 产后出血的处理产后出血的处理包括止血、排除残余胎盘、促进子宫收缩等。

在处理产后出血时,首先要保持患者通畅的气道,并进行氧气供给。

在输液的同时,及时测定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以指导用药和输血。

同时,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也是重要的处理措施。

6. 产后出血的预后产后出血的预后一般取决于出血的程度和出血的原因。

大出血会导致严重的贫血,进而危及生命。

而有时,产后出血可能会导致子宫切除术、造成不孕。

7. 产后出血的护理在产后出血的护理中,首先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观察眼结膜、肢端温度、脉搏和呼吸等。

产后出血护理专题报告范文

产后出血护理专题报告范文

产后出血护理专题报告范文一、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分类1.1原因分娩后子宫收缩不良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子宫大小、位置、形态的改变,子宫内膜与宫颈裂伤、破坏,以及子宫壁和血管牵拉、挤压、撕裂等因素导致子宫产生功能障碍,引起子宫收缩不良而出血。

1.2分类产后出血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小时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继发性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分娩后24小时至产后产后6周内出现的出血,原因多为产褥期子宫收缩不佳或内膜残留、感染等。

二、产后出血护理的目标产后出血护理的主要目标是及时有效地控制产妇的出血量,保持产妇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产妇的躯体和心理健康,促进产妇的康复。

三、产后出血护理的具体内容3.1 早期评估实施产后出血护理的首要任务是对产妇进行早期评估。

通过观察、询问、体温测量和血流量测定,了解产妇产后出血的程度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2止血治疗早期采取止血治疗是控制产后出血的关键。

可以采取手压、药物、手术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在进行止血治疗时应注意做好局部的伤口包扎和压迫止血,必要时及时转到手术室手术。

3.3输血治疗对于出血过多的产妇,如果血容量不足,可以及时进行输血治疗。

输血治疗可以迅速补充产妇的血容量,减少血液中的红细胞流失,从而提高产妇的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能力。

3.4观察和监测在进行产后出血护理时,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意识等生命体征的情况。

特别要关注产妇的血压和心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5心理护理产妇在产后出血的情况下往往面临着身体疼痛、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时要给予产妇充分的关怀和安慰,帮助产妇调整心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3.6宣传教育针对产后出血这一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医护人员还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产妇对产后出血的认识水平,教育产妇在分娩后要及时就医,配合医生的治疗,避免因个人行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产后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产科疾病,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者超过1000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首。

所以如果没有采取适当且对应的护理对策则会对产妇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从目前的医学资料来看,产后出血形成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根据调查得出子宫收缩乏力的比例占整体的73.3%。

考虑到这方面则需要针对产妇进行一系列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措施,进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接下来针对三种较为常见的出血原因进行简要介绍:子宫收缩乏力:形成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在分娩阶段就可能形成了宫缩乏力问题,因此在胎儿分娩之后的胎盘剥离速度较慢,在未剥离引导之前只会出现少量的流血现象,而完成胎盘剥离之后会因为子宫收缩的力度下降,会导致子宫内部出血情况无法得到有效制止,并且因流出的血液会在阴道内部聚积,出现实际出血量与流出阴道的血量不符合,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相关手段进行评估测量,则会导致产妇在产后出血之后出现失血性休克,具体的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脑袋昏沉、冷汗不止、脉搏微弱、血压数值迅速下降,在检查产妇腹部期间会出现子宫轮廓不清的现象,该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因为子宫松软无法收缩而形成,若是胎盘已经完成剥离,则子宫将不再形成力道将胎盘排出,导致更多的血液积在宫腔内无法排除。

软产道裂伤:临床表现为从阴道当中流出的血液在不接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完成自凝,并且因裂伤情况较为严重会导致小动脉破损,血的颜色会比较鲜红。

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流出的血液无法凝固,并且无法完成止血。

护理措施方面,按照目前的医学护理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产时护理、产后护理和心理护理及急救护理等这几个方面,具体如下:产时护理:在待产过程中,特别是针对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的产妇更需要进行重点护理与观察,可以使用宫缩剂等相关药物实现对特殊产妇产程得积极干预,并通过助产技术来加快产妇的产程,避免产程过长的问题发生,要严格控制住胎头娩出的速度,在完成分娩之后需要快速检查产妇胎盘处是否有缺损的问题,及时发现胎盘问题则能够防止因胎盘原因而出现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护理查房

产后出血-护理查房
心理负担:产后出血可能给产妇带来恐 惧、焦虑等心理负担,影响产后心理健 康。
感染:出血后,产妇容易发生产褥感染 ,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
贫血:产后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影响产 妇身体恢复及乳汁分泌。
02
产后出血的护理诊断与措施
护理诊断
出血程度评估
通过观察和记录出血的量、颜色和速度,以及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 呼吸频率等,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
护士应收集患者的健康 史、出血情况、用药记 录等信息,为患者评估 提供依据。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 检查,包括生命体征、 腹部压痛、宫底高度等 ,以评估患者的出血状 况。
详细记录查房过程中的 发现,及时向医生报告 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医 疗团队提供决策支持。
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产后出血得到及时控制,护理团队通过密切观察、准确评估和迅速响应,成 功稳定了患者的病情,避免了进一步出血。
麻醉师:在必要时为患者提供麻 醉支持,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紧张 情绪。
产科医生:负责评估产后出血的 原因和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 。
血库工作人员:负责及时提供所 需的血液制品,确保患者得到及 时输血。
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能够确保 患者得到全面、专业的救治。
医护沟通技巧
双方应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尊重 彼此的专业判断。
呼吸频率和深度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以判断 是否存在因出血导致的缺氧状况。
体温
监测体温变化,低温可能是出血、休 克的一个表现。
出血量的评估和记录
01
02
03
出血量测量
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 量,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 度。
出血性质描述
记录出血的颜色、质地等 ,以助于判断出血的来源 和活动性。

产后出血及护理

产后出血及护理

产后出血及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500毫升以上者。

大多数发生于产后24小时内,是产后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产妇死亡原因之一。

常见原因:绝大多数为产后宫缩乏力,其次为产道裂伤,第三产程处理不当,胎盘剥离不全,部分粘连或胎盘组织滞留等。

护士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精心护理,产后出血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

临床表现可以是阴道突发性大量出血,也可能是阴道缓慢持续渗血或存在内出血或内外出血都存在,按出血时间可分为三期:1、胎儿娩出至胎盘剥离期出血多因会阴侧切伤、阴道、子宫裂伤所致,血色鲜红持续流出,若胎盘部分剥离或粘连,则血色为暗红。

2、胎盘剥离至胎盘娩出期胎盘娩出延迟或胎盘组织滞留,影响子宫收缩剥离而血管窦不能闭合而持续出血,若胎盘剥离不全可致大出血。

3、胎盘娩出的恢复期多为宫缩乏力性出血。

开始时出血量多少不定。

子宫收缩时出血量减少,松驰时出血量增多,血色暗红夹有血块,有时血液滞留宫腔内,达一定量后才从阴道排出。

有时子宫颈可被血块堵住大量血液积留于宫腔,阴道只有少量黄色浆液渗出。

腹部可见宫底升高软,甚至轮廓不清,按摩子宫或压迫腹壁时有大量血液及血块从阴道排出,这种大出血可很快出现急性失血性休克而危及产妇生命。

临床表现与产妇的体质及出血量有关,由于妊娠期孕妇血容量增加,出血量达一定程度,产妇的脉搏、血压可能变化不大,当大量出血时,可有脉搏细数、口渴、呼吸浅速,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冷汗、血压下降,表情淡漠等休克症状。

处理处理原则,第一要找出出血原因以止血,第二要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量,以预防休克,第三要预防感染。

发现出血,首先要按摩宫底,检查宫底高度及收缩情况,如宫缩良好,要立即检查外阴、阴道、宫颈有无裂伤,检查宫颈时用阴道拉钩撑开阴道,用卵圆钳两把夹住宫颈边缘,依次检查宫颈一周,特别要注意3点、9点处有无裂伤,如有应立即缝合。

其次,要迅速检查清楚有无胎盘组织滞留,若发现胎盘部分剥离,应人工剥离胎盘取出,腹部按摩子宫即可止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0-02-05T14:38:09.7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作者:王金兰[导读] 产后出血好发于异常产及有合并症的孕产妇,出血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
王金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172-02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
产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

对女性来说,妊娠、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但严重的产后出血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和护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工作。

1 产后出血的原因
1.1 子宫收缩乏力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胎盘与子宫分离,血窦开放而出血,这时需要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压迫血窦使其关闭,使血流减慢血栓形成而止血,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子宫肌肉收缩不良,就会发生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总数的75%,子宫收缩乏力多见于:(1)精神因素:产妇过度紧张、焦虑和疲劳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以及其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可致子宫收缩减弱。

(2)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

(3)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多胎妊娠导致的子宫过度膨胀。

(4)多次妊娠分娩使子宫肌纤维减少,结缔组织增多。

(5)发育不良或合并子宫肌瘤。

(6)产后尿潴留:产妇分娩后发生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膀胱过度充盈可影响子宫收缩而发生产后出血。

1.2胎盘因素胎盘剥离不全残留、胎盘粘连、植入均可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不止。

1.3 子宫破裂及软产道裂伤见于头盆不称,巨大胎儿,疤痕子宫,以及阴道纵隔、横隔等。

1.4 自身凝血功能障碍产妇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产时产后均可能发生出血。

2 产后出血的护理
2.1 产后出血好发于异常产及有合并症的孕产妇,出血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我们要认真做好产前监护, 加强健康教育,进行有关高危妊娠因素及产前保健的宣教工作,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了解孕期相关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尽可能提高产妇自身保健素质和技能;筛选出高危产妇,于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

加强分娩监护,注意产妇的休息和营养补充,了解产妇的心理,与产妇多沟通,进行心理疏导,防止产程延长、产妇衰竭等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发生。

使用降压镇静药物,用药要适量,避免过量,以免影响子宫收缩。

2.2 产时监护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时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使用催产素要专人守护,认真仔细观察滴速和胎心、宫缩情况;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及科学接生,特别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阴道出血量;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地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

准确记录产后出血量,如出血量超过正常范围,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对症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面色、全身情况,要掌握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一些症状,如口渴、打哈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呼吸急促、冷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如合并双胎、羊水过多、滞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妊高征、经产妇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等,可于胎儿前肩娩出后即予肌注或静滴催产素以促进子宫收缩。

2.3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2h内,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是加强子宫收缩,因此发现产后出血时,不管原因如何,均应首先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加强宫缩,并进一步检查原因,在产后2h内应严密检查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子宫复旧、阴道流血等情况。

2.4产后出血的抢救产后出血易发生休克,一旦发生休克,护理人员一定要冷静、镇定,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子宫复旧的同时,立即验血型,采配血,精确测量出血量并详细作好记录,建立静脉通路,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表情、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流量为4~6L/min,观察氧疗效果,如面色、指甲是否红润,呼吸是否平稳;按摩宫底,刺激子宫收缩。

协助医师完善各项检查,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5出血停止纠正休克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复情况和阴道流血量,产后观察2h后无异常可回病房。

2.6返回母婴同室病房后,护理人员应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防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 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

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协助指导母乳喂养,产褥期嘱产妇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1]景英珍.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24).
[2]张婷.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8,(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