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

合集下载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经典范本)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经典范本)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食品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和从业人员的健康,制定本《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员工、实习生和临时工。

第三条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管理是食品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并由企业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管理应遵循科学、公正、保密、便捷的原则,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

第二章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第五条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确保身体状况符合从业要求。

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体格检查、血液检验、生活习惯评估等。

第六条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或指定卫生检测机构进行。

企业应与医疗机构或卫生检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保存于健康档案中,供管理人员参考。

检查结果涉及个人隐私的,应严格保密。

第八条健康检查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况。

不合格者应按照规定进行相应治疗或调整工作岗位,直至符合从业要求。

第九条企业应建立健康检查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健康检查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第三章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管理第十条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应按照编号顺序存放于专门的档案室,确保安全可靠。

未经管理人员允许,不得擅自调动或转借档案。

第十一条健康档案应包括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健康检查记录、疫苗接种情况、健康史、职业病史、事故伤害史等内容。

第十二条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应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和更新。

每次健康检查后,相关检查结果应及时归档,并进行更新记录。

第十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康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系统,便于信息的存储、查询和管理。

同时,要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非授权人员获取或篡改档案内容。

第十四条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应定期进行审查和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健康档案的意义职业健康档案是指记录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健康风险因素的材料。

具体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病发病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诊断证明以及相关治疗信息等等。

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有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健康状况,更好地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此外,职业健康档案也是由政府部门核发的职业健康证明的重要依据。

职业健康档案的管理方式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应该由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管理。

企业应该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政府部门负责核发职业健康证明,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

具体来讲,在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时,需要以下三个方面:1. 建档企业应该为职业风险比较高的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这些从业人员包括: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工种,高温、低温环境下工作的工种,以及噪声、振动等环境影响较大的工种。

建档包括以下内容:•个人身份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工作单位、工作时间、从事的工种等工作相关信息;•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工作中暴露的有害因素、接触剂量、接触时间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生理指标检查结果、职业病筛查结果等;•职业健康诊断证明:已确诊的职业病、其诊断证明。

2. 更新维护职业健康档案应该随着员工工作变动而进行更新,建议至少每年更新一次。

具体内容包括:•最新的个人身份证明、工作单位证明;•刚结束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最新的职业健康诊断证明;•最新的职业创伤记录;•职业危害因素接触情况的最新变动。

3. 保密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信息应该严格保密,只能由本人和有权查看的人员查看和使用。

为此,应该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

总结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是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和证明职业健康的重要手段。

管理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需要进行建档、更新维护和保密三个方面的工作。

建档时需要记录个人身份信息、工作情况和职业健康检查等信息;更新维护时需要更新各项内容;保密需要严格控制档案信息的查看和使用权限。

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

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各行各业普遍开始建立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能够及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止职业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1.建档立卡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建档立卡。

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应该有一个健康监护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职业病暴露史等内容。

这些信息的准确记录对于监测个人健康状态,分析职业病因素的暴露情况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定期体检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定期体检。

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体检项目和周期。

定期体检能够全面了解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其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

3.疾病预防和控制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还应包括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和预防措施。

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护培训,提高其健康保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4.职业病防护措施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必须明确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要求。

包括定期监测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个体防护装备等。

同时,加强对工作场所卫生的管理,保证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

5.薪酬和权益保障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还应涉及到薪酬和权益的保障。

如果从业人员因工作引发职业病或其他健康问题,工资和相关权益应得到合理的补偿。

这不仅能够激励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也能够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权益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能够全面了解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其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

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

而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身体健康对于工作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从业人员健康和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健康档案的定义健康档案是指收集、记录和保存从业人员的健康信息的记录表。

健康档案包括从业人员的病史、体检记录、职业暴露史、职业病史等内容。

二、健康档案的管理制度1.档案建立企业应该建立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并严格保管。

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应包含从业人员的个人信息、疾病史、健康状况、体检记录、职业暴露史、职业病史等信息。

对于已离职的从业人员,其健康档案应保存至其退休或死亡。

2.档案保密企业应该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进行保密,并严格控制档案查阅权限。

企业应尊重从业人员的个人隐私权,不得随意将其健康档案提供给外部。

3.档案更新企业应明确健康档案的更新周期及内容,对于从业人员的新情况及时进行更新。

同时,企业应保证档案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得故意或疏忽遗漏重要信息。

4.档案使用企业应根据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对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应加强保护和防护措施。

对于存在疾病的从业人员,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从业人员的工作安全。

三、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意义1.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病风险。

2.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3.为从业人员的退休金、保险等提供依据。

4.便于从业人员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

5.促进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总之,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受到重视。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文(3篇)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文(3篇)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文职业健康是指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身心健康状况的综合表现,而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是对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建立完善的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可以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促进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下面是一个关于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范本,供参考。

一、背景和目的为了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

三、档案管理1.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采取电子化管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病诊断与治疗情况等内容。

2. 档案管理工作由专门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性。

3. 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需定期进行更新和整理,确保档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健康体检1. 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体检和职业健康体检。

2. 职业健康体检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的检查和评估。

3. 健康体检结果将纳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

五、职业病危害防护1. 根据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

2. 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控职业病危害。

3.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症状,进行预防和治疗。

六、职业病诊断与治疗1. 对于职业病症状明显或怀疑患有职业病的从业人员,应及时进行职业病诊断。

2. 对已经确诊为职业病的从业人员,应立即提供相应的治疗或转岗安排。

七、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1. 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职业健康管理能力。

2. 对新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确保其了解本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相关要求。

八、责任与监督1. 企业领导对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负有主要责任,确保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员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1、办公室负责员工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疗的管理。

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并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性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

2、必须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23号令)的规定的周期和范围,对在危险场所工作的工人进行体检。

2.2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人必须(包括民工)进行上岗前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2.3应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对在岗员工进行不定期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2.4工人因各种原因离开原危险作业时,必须在离开岗位时进行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建档保存。

3、健康检查中发现与其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工人和职业禁忌症,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处理。

3.1对于有职业禁忌症的工人和患者,在上岗前健康检查中发现其职业导致健康损害,不得因任何原因,安排其从事所禁忌的劳动。

3.2在职期间的定期体检发现,有与其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工人和职业禁忌症患者,要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

3.3与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工人应受到惩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4、健康检查结果表应予以告知并保密。

4.1健康检查结果要及时,如实告知被检查人。

4.2健康检查结果要实施保密制度,不要随意向其他人员透露您的检查信息。

5、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诊断治疗的费用,列入职业卫生专项资金,纳入单位或项目成本中,实施专款专用。

5.1办公室每年制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诊疗费用计划。

报单位领导审批后,列入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中,实施专款专用。

不得擅自挪用。

5.2不得无故拖延、克扣、拒付有害作业人员(包括民工)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诊疗相关费用。

6、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必须由指定部门和专人妥善保管。

6.1健康监测文件是永久保存的数据,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6.2员工健康监护档案不得随意调出。

6.3职工本人有借阅、复印其本人健康档案的权利,单位领导和档案管理员不得拒绝员工借阅、复印其本人档案。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员工健康检查工作,加强健康档案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主要包含健康检查、健康档案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公司须建立健全健康检查制度,保证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

第四条、公司须每年组织从事食品加工及相关工作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员工接受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第五条、公司不得支配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第六条、公司不得支配未成年工从事食品生产接触作业;不得支配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七条、公司应当组织接触食品生产及相关工作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伤害的员工,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排。

第八条、员工健康检查的费用,由公司承担。

第九条、公司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普通为一年。

第十条、公司应当及时将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

第十一条、公司须建立健康档案。

第十二条、公司须按规定妥善保存健康档案。

第十三条、员工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健康档案。

1 为及时消除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对消费者的危害,充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产品召回包括:主动召回、责令召回和用户投诉召回。

3 主动召回3.1 质计科必须对每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3.2 产品出库时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出库单,内容包括:销售网点、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等。

3.3 厂部要求各销售网点零售时,必须按规定填写调度记录,内容包括:用户地址、联系方式、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等。

3.4 厂部发现某批次的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时,应即将住手该批产品的出库,并根据 3.2 的记录,通知各销售网点住手该批产品的零售;同时要求各销售网点按 3.3 和记录,将已送达用户手中的产品逐一追回;最后厂部统一从销售网点收回所有剩余的该批产品。

4 责令召回4.1 上级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厂部已销售的产品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时,以书面形式责令厂部召回或者责令销售点住手经营。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范文(3篇)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范文(3篇)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范文【引言】职业健康监护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对于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全面了解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套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以供参考。

【一、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目的】为了科学合理地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制定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是必要的。

【内容】1. 确定职业健康监护的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职责和权限。

2.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机构,确保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3. 制定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方案,包括监测内容、监测频次、监测方法等。

4. 进行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5. 根据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制定相应的个体防护和康复措施。

6. 对职业病危害较大的从业人员,进行特殊职业健康监护,包括定期体检、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等。

7. 定期评估和改进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二、档案管理制度】【目的】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对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

【内容】1. 确定档案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职责和权限。

2. 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3. 对从业人员进行档案登记,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等。

4. 对职业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类管理,便于对不同人群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干预。

5. 对职业健康档案进行定期整理、归档和备份,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6. 对档案进行保密管理,保护从业人员的隐私权。

7. 根据需要提供健康档案查询服务,方便管理人员了解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

8. 定期评估和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培训】为了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制度的理解和操作方法等。

【宣传】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向从业人员宣传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好处,增强从业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