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从人大到CMU MSCF,我的金融工程申请之路!(世毕盟学员)
从武大到CMU MSCF—2017一名世毕盟学员的申请总结

从武大到CMU MSCF——2017一名世毕盟学员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武汉大学,金融工程专业;大四上NYU交流经历GPA: 3.84/4.00TOEFL: 107GRE: V153+G170+AW4.0录取结果:CMU MSCF, Cornell ORIE Financial Engineering, Umichi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NYU Financial Engineering, JHU Finmath, BU Finmath, IC Risk Management & Financial Engineering1、前言我的申请季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一步步的准备和累积,一次次小小的尝试,汇集大家的智慧和帮助,慢慢走向了最后的结果。
写这篇文章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些许心得,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2、申请之路大一下学期结束的时候我就做好了出国读研的打算,当时并没有权衡各种利弊来选择,只是感觉更喜欢毕业四大去向里的这一条路,所以从那时起就开始慢慢做准备。
但我是个贪玩犯懒又有拖延症的人,所以大学这几年除了有一个不错的GPA,在申请季开始前解决了语言考试,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了。
考虑到大四上要去NYU交流,到时申请和交流要两头顾,难免在申请上花不了太多的精力,所以决定找中介帮忙。
我选择世毕盟的原因是因为在与后来成为我培训师的帅气管老师交流之后,觉得世毕盟在金工领域申请的专业程度较其他中介更高。
从大三暑假开始管老师就在给我布置工作,要不是她详细的计划安排、及时的督促、对我持续的相信和鼓励,我就无法在交流前完成CV,在感恩节一个星期的假中都在家憋文书,也无法勇敢和国外教授聊天最后拿到推荐信,赶在每一个学校的ddl之前提交网申。
还有我在世毕盟的mentor,是他帮我指明方向,让我知道该做什么,也是他一次次仔细认真的为我修改不同学校的PS和耐心的交谈,才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
GGU学员申请总结 -CMU MSCF offer

GGU学员申请总结 -CMU MSCF offer(世毕盟学员)结果如下:AD: CMU MSCFBaruch CollegeNYU POLYRej: Princeton MSFCornell MFENYU FinMathMIT以及等等等等(捂脸)Decision: CMU MSCF1、前言其实自己是大四上学期的时候才决定转金工方向的,当时有这个想法,但是完全不知道自己行不行,虽然专业课成绩还过得去,但是金融相关的经历几乎空白。
而且对美国金工项目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感觉完全无从入手。
后来在ggu的指导下和一起申请的小伙伴的陪伴下慢慢步上轨道。
感谢所有帮助过鼓励过我的人~其实我这次申请也是蛮惊险的,比较早的时候拿到了Baruch的AD,只有三个星期的时间考虑要不要接(这学校没有deposit,略坑,如果有占坑费的话交了就放心了)。
三个星期过去之后除了poly的ad(这个是保底学校,它的ad和无ad 没有什么区别)和好几个rej之外,神马都木有>.由于当时还有四五个学校结果没出,于是就决定破釜沉舟,搏一下(实事证明这样做真的很危险,请慎重)。
结果连续出了n个rej心灰意冷之后,终于拿到的dream AD yeah,真是波澜起伏。
2、G&T考得十分普通,算是基本达标(总分上100,口语上23,GRE总分上320),和周边的T110+ G330+的比起来简直不要差太多,当时考虑继续考,但是龚老师说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准备提高其他方面的背景,这个分数只要达标了都差不多,除非你能考得非常高。
然后想想自己的英语水平,最多也就能刷高个5分左右,还浪费时间精力,就算了。
其实感觉英语分数真的没有很重要,感觉有些横扫的同学GT也就一般。
可能金工更看重实习和数理基础吧。
3、实习大三暑假有一个IT项目管理的实习,和金融无关,最多能体现以下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leadership吧。
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申请总结】美本非学霸斩获CMU金融工程offer!

申请总结美本非学霸斩获CMU金融工程offer!我本科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SC), GPA 3.7, 在申请MFE的candidates里面算是中规中矩吧。
和世毕盟结缘也是机缘巧合。
我的好朋友和初中同学在北大,去年暑假我和他一起吃饭,他听说我要申请金融工程,就给我推荐了世毕盟。
事实证明,选择了世毕盟给我的录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龚老师是我认识的最懂MFE申请的牛人。
我要特别感谢他在申请一路上给我的帮助和指点。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mentor海哥。
海哥是Berkeley MFE 毕业的,在MSCI工作,MSCI是全球最牛逼的指数分析公司之一。
海哥对我十分热心负责,他用自己在金融行业方面的优秀视角,给了我多方面的指导。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coordinator张雨晴老师,始终如一地耐心帮我处理申请方面各种细枝末节的问题。
还有来自CMU的世毕盟面试指导老师,他给我们关于CMU面试准备讲的那两个小时特别棒,而且在我面试之前的最后关头还在帮我解答问题,感激不尽!另外,我在世毕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有的也申请金融工程或金融专业,还有的申请其他专业。
我觉得世毕盟的气氛是这样的,大家都很优秀,不过都很虚心地互相交换经验,互相鼓励和帮助。
我在和Columbia Financial Economics program面试之后,没有拿到offer。
当时世毕盟的小伙伴RSX(北大经院的大神童鞋)已经录取了这个program但是她打算去Columbia MFE。
在我提出请求后,她二话没说给学校写了邮件实名推荐我。
虽然最后没能被录取,不过我真的对她十分感激。
总之,真的很荣幸也很开心能够认识一起申请的大家,我就不一一点名了,希望这个暑假在北京再和你们相聚,未来都能够一起交流一起进步。
GRE我的GRE是170 + 154 + 3.5,我觉得不算高。
关于GRE众说纷纭,有人说Quantitative section很重要,有人说GRE没有GPA重要,等等。
从上交到CMU

从上交到CMU世毕盟留学: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从上交到CMU MSCF,我的2018金融工程申请之路!(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本科: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业工程双专业(2+2)GPA:3. 975/4.000GRE:159+170+4TOEFL:大部分waived,两三所交了随便考的105(S22),目测没影响。
实习:六段金融相关实习科研:一个大四上才开始做的,对申请没有多大影响的Project申请方向:金工去向:CMU MSCF一、前言由于学院的特殊性(CS大法好),每届走金工的学长整个年级就那么一到三个,颇有一点一脉单传的感觉。
中间各种摸爬滚打,信息闭塞,不得不感谢世毕盟的指导,感谢实习时跟我说“我们北大申金工的同学都找世毕盟”的北大小伙伴,感谢当时实习赶due仍然抽出周末时间去了一趟世毕盟总部的我自己(^_^)v。
大概是由于深受学长和CS专业的影响,CMU 这个项目一直是我的Top Program没有之一,几乎可以称得上我“唯一特别想去的项目”和“唯一真的研究了课程表的项目”(并不可取)。
录到的时候只觉得万事皆可原谅(但不包括考GRE)。
当然啦金工几个项目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别,更多的是看个人喜好,强的人在哪里都强,而弱如我:一个微笑。
之后就来讲讲弱弱,转专业申请,一共只有两个假期可以做实习,甚至申请前发现成绩单上,还有一个F的我是怎么度过申请季的。
二、实习实习毫无疑问是金工方向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是为了申请时证明你的能力,二是其实实习就是一个让你确定你是不是真的在这个方向有热情和能力。
后者其实尤为重要,不得不说,至少对在美国的同学来说,现在CS的前景,无论是薪水,就业率还是行业发展速度,都是压倒性得好。
如果不是真的对某个方向有兴趣和有能力,更倾向想要一个高薪稳定且幸福的生活,建议早日转CS算啦。
身为在美本且身边全都是学CS的同学,不得不说看着小伙伴中的本科的最低工资仍然分分钟高过那几个顶尖MFE项目平均起薪,还要苦逼地攒实习,上网课,考GRE,码策略,准备面试,甚至面普林校友面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在CS行业蒸蒸日上而金融行业“shrink”的时候,你为什么还要转金融。
从中财到CMU MSCF、MIT MFin,谈谈MFE的那些事儿(世毕盟学员)

亲学姐申请心得——从中财到CMU MSCF、MIT MFin,谈谈MFE的那些事儿(世毕盟学员)背景中央财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专业✦GPA:91✦TOEFL:110(S24)✦GRE:327 (157+170) + 4.0✦实习:一段商业银行数据分析,一段券商研究院金融工程组的量化实习,一段对冲基金实习,一段国内小私募的量化实习。
✦其他录取:MIT MFin, LSE Risk & Finance, IC Risk Management & Financial Engineering等引言申请季到现在,算是圆满的结束了。
拿到了之前不敢想象的cmumscf和mitMFn 两个彩票项目。
想趁记忆还没有模糊,写下这篇热气腾腾的心得体验。
以下的观点和看法,只是基于我自己的2018年fall的一次申请,这一个样本来说的,难免有失偏颇。
一、申请什么专业?选择专业我认为要考虑几方面的情况:第一方面,自身兴趣;第二方面,匹配程度;第三方面:申请难度。
◆首先,留学所读的专业,是之后的职业生涯的起点。
选专业时,应该考虑自己对什么职业感兴趣,从而确定自己想要申请的专业。
而不是,先申请,申请到了什么专业,再从事相关的职业。
◆那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实习。
在课程不繁重的学期,大胆的做各种职业的实习,往往是寻找答案最真实最高效的方法。
对我来说,作为财经大学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做数据,做金融,做量化算是一般来讲的三条道路吧。
◆早些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可以让之后的申请目标清晰。
三个方向两辆都有交集,当然也可以统计,数据科学和金融工程,金融四个专业一起申请,但是还是建议有一个主攻的方向,顺便申请其他几个专业。
二、怎么提升背景?申请中,有软硬两方面的准备:软:实习,项目经历,交换经历, ps;硬:论文,推荐信,gpa(学过的课程),t,g。
◆除了真正的大神,大部分同学都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优秀到极限。
从人大应数到纽大金数——我的申请之路(世毕盟学员).doc

从人大应数到纽大金数——我的申请之路(世毕盟学员)人大信院应用数学GPA 3.71 GRE 3273.03234.0 TOEFL 112R30L29S24W29 去向NYU MSMF(纽约大学金融数学)其他录取Chicago MSMF, NYU MFEwith 7k scholarship, UCLA MFE, Boston MathFin, Fordham MSQFwith 5k scholarship, Michigan QFRM, USC MFE 申请那些事出国,这是从初中毕业去英国游学开始,就已经埋下的种子。
我不是一个恋旧的人,我喜欢去探索我没有体验过的生活,去邂逅没有看过的风景。
于是高考完选择了人大之后,我就坚定了要出国读研的想法。
而且就在那时,可能因为爸妈的经济背景和自己一直以来对数学的热爱,我就莫名地决定了要读金融工程的想法。
因此当我大二上听到校长奖学金交换(全额资助学费和生活费)的项目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拿到这个机会。
当时的我,成绩只有17左右。
进大学前虽想好好学习,但大一却仍是处在刚进入大学的各种不适应和被各种新鲜事物吸引的过程中,加上信院大一课业极重,我的成绩算不得太好。
而要拿到校奖,GPA15是底线,TOEFL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那个学期,可能是我大学期间最心无旁骛学习的四个月了。
还好一个学期过去,成绩冲到了12,TOEFL考了102,校奖的硬性条件总算满足了。
大二下的笔试面试也顺利通过了,我觉得我运气很好,如果不是因为我是当年信院唯一申请校奖的人,可能我也拿不到去UCSD交换的机会吧。
然后就是大二下继续发力学习,选择了很多学分要求的而去交换时又选不到的选修课,鼓捣了签证、找房子各种交换前的准备。
终于踏上加州的土地,沐浴着圣地亚哥的阳光,开始了在美国九个月的生活。
UCSD的学术氛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爱上了那儿简单又充实的生活,每天做做便当,健健身,钻研钻研数学题,背背GRE单词,好像成为了我的全部。
金融工程申请—带着镣铐起舞(世毕盟学员)
金融工程申请—带着镣铐起舞(世毕盟学员)一、背景本科:复旦大学统计学TOEFL:R28+L30+S26+W28GRE:V157+Q170+AW3.5其他:香港对冲基金暑期实习,美国学期交换生,某演算交易大赛亚军录取结果:牛津大学数学与计算金融,芝加哥大学金融数学,康奈尔大学金融工程,哥伦比亚大学金融数学,多伦多大学金融数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金融工程,一个很诱人的名词。
作为美国STEM分类的金融项目,金融工程恐怕是近年最火爆的申请方向之一了。
以哥大金融数学为例,每年录取人数在100人左右,而申请者近1500人,全世界的有志学子(特别是中国和印度)都想借由金融工程/金融数学这样一个完美的跳板,实现专业和就业地点的双转变——经由一两年的学习,从工程和理科背景跳入金融学,从工程师/科学家华丽转型为投资银行或是对冲基金中的量化分析师,也叫Quant。
人们戏称程序员为码农,而量化分析师/Quant也有一个昵称,矿工。
虽然本质都是挣辛苦钱的农民和工人,然而贴上一个“金”字,因此在许多人眼里,一个金工金数的硕士学位也成为了通向华尔街叱咤风云的金光大道。
一个金融学的经典假说是,金融市场不存在套利空间。
简单来说,即是一旦市场中有利可图,人们便会一涌而上。
这一点对于金工项目的申请也不例外。
TOEFL 100+,GRE 320+,学校里前30%的绩点排名,这些在许多理工科硕士申请中堪称标配的成绩,在好的金工申请中,则毫无亮点可言。
再以哥大金数为例,最终入读项目的不到100人,而有能力胜任项目学习的有多少人?我保守估计是录取人数的2倍。
翻看每年的resume book(简历集)就会发现,标化成绩简直成了一个笑话——GRE 330,TOEFL 110的学生比比皆是。
所以,金融工程项目的申请并不能只满足官网上的基本要求,而是要和全球各地的强力申请者同台竞技,从中脱颖而出。
一言以蔽之,我把金工申请的核心叫做“戴着镣铐起舞”,何谓镣铐?金融工程/数学最看重的就是申请者的数理背景和编程能力,当然传统的三围(GPA,TOEFL,GRE)也不能差。
从上海交大到MIT金融学-记我的申请之路(世毕盟学员)
从上海交大到MIT金融学——记我的申请之路从去年此时开始准备语言考试,到如今申请接近尾声,过去一年生活中的重点就是申请。
一路走来,经历过踌躇满志,也曾经怀疑自己。
经历过让人濒临崩溃的等待,也体验过一朝得志的欣喜若狂。
如今,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申请落幕,我得到的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一次让自己变的更加坚韧的蜕变。
首先,我的申请背景如下: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试点班,成绩排名学年前10%,托福109,GRE327+3.5,做过两份银行的实习和一份私募基金的实习。
最后的申请结果是MIT AD,BU AD以及Cornell WL。
相比保研、工作等选择,申请无疑是一项最艰难,最持久的挑战。
在我看来,申请就像一场比拼心力的马拉松。
所以,在漫长的申请季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平稳和乐观的心态。
从准备材料到网申,再到面试,这期间的工作繁复而且每一件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
当周围的同学保研也好,找工作也好,都陆续有了着落后,就更会感到一份心理压力。
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
每当我感到苦闷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想想自己的理想和未来想要的生活,在心里为自己加油,然后重新调整好心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同时,申请不应是闭门造车,而是应该多和其他人交流,收集更多的信息。
不论是在选择学校时还是文书写作时,亦或是准备面试时,获得越多的信息就可以获得越多的思路,得到越多的参考,作出越准确的判断。
比如,多和一起申请的同学交流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可以互相给予力量,一起坚持下去。
事实上,一起经历过申请的心路历程,往往可以建立起非常亲密的友谊。
另外,询问学长学姐、和机构老师沟通、浏览留学申请论坛等等,也都可以有很多收获。
做好以上两点之后,剩下的就是按步就班的努力和准备了。
我曾经想过自己DIY申请,但在了解了世毕盟后,我觉得这里的项目很适合我,所以还是选择了咨询机构。
回顾整个申请过程,世毕盟带给我很多帮助和温暖,我很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申请虐我千百遍,我却待它如初恋(世毕盟学员)
申请虐我千百遍,我却待它如初恋从10月份开始的申请季,到现在终于尘埃落定。
从最开始对于申请一无所知的小白,到现在可以为身边的朋友同学甚至后辈们指点一二,同时也深深感慨,这条路终于是走到了最后。
当初决定开始申请到好友推荐世毕盟来咨询再到最后签约,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拖泥带水的过程,还记得申请季每天干的事情就是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申请材料,CV,PS, Research Proposal…… 每份文书都大概至少修改了五六遍,一遍材料修改下来,虽然枯燥且工作量繁重,但是却总能获得新的收获和体悟。
录取情况:Cambridge国际关系硕士LSE 国际关系硕士还有一些小众:UCL International Public Policy MSc, SOAS MSc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 KC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个人情况“有NGO和智库实习,绩点可以保研却放弃,雅思可以碾压大部分学校要求,却在oxbridge面前长跪不起”的情况申请准备相信与其他同学一样,申请的准备过程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纵观自己的科研、实习经历等等之后“查缺补漏”,积极参与科研或实习,填补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空白。
其次,将自己的综合实力通过文书等申请材料完整全面地体现给招生官,不断修改打磨自己的申请材料。
下面就来具体谈谈这些具体的准备过程:科研&实习某些项目比较看重申请者的实习经历,而另一些则对申请人的学术研究经历更感兴趣,因此,在时间有限的时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项目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尝试。
以我申请的项目为例,它是一个很注重学生学术素养的项目,因此需要在自己的研究能力方面多下功夫。
CV&PSCV或Resume,是对于自己个人综合情况的一个简要展示,在一到两页纸之间。
虽然是简要展示,但也要力求内容详实为好。
例如我自己的第一版CV,就是非常空泛地陈述了自己的各种经历,却对于实际具体的工作内容只字未提。
关于金融工程申请的二三事(世毕盟留学)
关于金融工程申请的二三事(世毕盟留学)1.想清楚为什么读这个学位无论你申请什么项目,要明白项目是为你的以后的目标和发展服务的,不能盲目地去做这项工作,要慎重考虑。
假如你觉得你读了这个学位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文凭添砖加码,我觉得没有任何意义。
为什么要读金融工程?你在大一的时候可以说因为我喜欢,对这个感兴趣,但是作为一个即将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人,给出这些答案我认为远远不够。
金融工程以后有哪些发展,工作中都做些什么,需要些什么hard skills,需要些什么soft skills,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些都得考虑。
2.了解项目的一切假如你决定要申请一个项目,请了解关于这个项目的一切信息,包括申请经验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不仅是为了在文书中有条理地阐述为什么选择这个项目,更是为了了解这个项目适不适合自己去读。
还有关于申请方面的琐事。
比如,很多项目分几轮,最好哪一轮申请呢?不要没做过功课就说其实都一样,或者盲目遵循他人的说法,你得自己去查阅以前的申请情况,得去program申请须知里面去仔细研读。
然后就是要了解这些program以前招的些学生有什么背景,拿自己和他们比有什么优劣势,有面试的面试都问些什么,这个时候一个好的中介会帮你省很多事情,因为他们有很多以前的申请经验和面试问题资源,可以请教世毕盟。
选择项目时,要看这个项目的专排,career service,校友资源(并不是校友多就代表校友资源丰富),employment stats,课程设置等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几个申请。
比如,一些项目的就业数据里面,有很多的职位是你以后想做的,那么这个项目可能就会很大程度上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目标。
3.需要什么skills,如何做准备首先要清楚,金融工程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
数学,计算机,统计,金融这四个方面比较重要。
起码你得懂最基本的一些知识,基础课得上,具体参照ucbmfe还有其他项目申请页面的prerequisite,但光是项目prerequisite列出的基础的还不够,在这四个方面,你在某些方面是强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背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与数学双学位,GPA 3.50✦Duke UniversityMS in Economics and Computation, GPA 3.93✦GRE:324 (V154, Q170) + 3.0✦TOEFL: 108✦实习:一段券商研究部,一段券商衍生品量化研究✦Accepted: CMU MSCF NY写在前面的话2018年3月5日。
来自Gwen的一封邮件,为我历时两年的申请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兴奋激动过后,是认真的回忆与总结。
回首过去,从步入大学校园到现在,自己走了不少弯路。
因此,我想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把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以供之后的学弟学妹们参考。
(以下所有观点均基于个人经历,仅适用于Master申请。
各路大神、PhD勿喷。
)废话不多说,我们开始。
一、关于金融工程2012年考入人大金融数学实验班,我初识金融工程。
从那时起,脑海中就始终保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是量化金融?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
在我看来,想明白这个问题,是申请中最重要,也最有价值的部分。
本着授人以渔的态度,我想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些文章与书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形成自己独特的对量化金融的理解。
①Meucci Attilio, 'P' Versus 'Q': Differences and Commonalities between the Two Areas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January 22, 2011). GARP Risk Professional, pp. 47-50, February 2011. Available at SSRN: https:///abstract=1717163②Brett Jiu, Starting Your Career as a Wall Street Quant: A Practical, No-BS Guide to Getting a Job in Quantitative Finance③Alex Kuznetsov, The Complete Guide to Capital Markets for Quantitative Professionals二、关于世毕盟选择世毕盟,最直接的原因是:这里历年来优秀的金融工程申请结果。
在我看来,申请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营销自己的过程。
每个项目有着各自不同的偏好。
作为申请者的我们,若想在激烈竞争中制胜,就需要清楚了解:各个招生小组想要看到的profile到底是什么样的。
正所谓蛇打七寸。
世毕盟以龚老师为代表的指导老师,有着丰富的申请经验,在过去几年中带过大批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样本。
这能帮助同学们,根据各个项目的要求,明确定位,找到自己的短板,并集中力量一一攻破。
具体而言,世毕盟对我最大的帮助↓↓↓1、对过往成功案例的仔细分析。
在世毕盟的内部培训课程中,龚老师会针对金融工程申请向同学们展示以往成功的申请者所写的简历、文书以及推荐信,并帮助同学们整理归纳有效的行文框架。
这为我节省了申请中宝贵的时间,避免了大量无用功。
2、面试准备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面试指导(面经 + 模拟面试)。
在成功获得面试邀请后,Kevin老师会发来详细的面经,并安排所面项目的在读校友进行模拟面试。
这对之后正式面试中的稳定发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关于课程对于金融工程来说,数学是基础,编程是手段,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你正处于大一大二,那么请尽你所能学好Multivariate Calculus, Linear Algebra, Probability Theory 和 C Programming。
功利地说,这些课程的成绩,是金融工程项目招生官对学生“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
从长远来看,它们是一系列进阶课程的内核。
如果你已经身处大三,那么很“不幸”,没有时间可以用来挥霍了。
在这个阶段,结果至上,效率是王道。
就人大而言,很多专业课程开设在大三,如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衍生品等。
如果有能力,我建议大家在这些课程中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其中尤其推荐↓↓↓① John Hull, 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②Dan Stefanica, A Primer For The Mathematics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第一本是衍生品的Bible。
其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
第二本书,在申请的过程中,对我的帮助最大(没有之一)。
由Baruch MFE的Director编写,其内容简明扼要,直奔终点,并且涵盖了大部分金融工程Technical面试的要点。
建议大家能够把对这两本书的学习融入到日程课程中,从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重要知识点,事半功倍。
至于,对所学知识到底,到底要掌握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在此,我想引用引用绿书(A Practical Guide To Quantitative Finance Interviews) 作者Xinfeng Zhou 的一句话: “Know the basics very well”。
量化金融涉及的知识浩瀚如海。
与其蜻蜓点水地去了解各项知识,我认为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掌握好已经学过的每项技能。
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对自己进行追问,为什么这个定理是对的?背后的逻辑或intuition到底是什么?它常常用来解决那一类问题?直白的来说:相比于面试中被面试官问到哑口无言,自己把自己问倒(并在之后找到相应的答案)来的更舒服一些。
四、关于实习不得不说,一个好的实习经历(名企相关 > 名企不相关,非名企相关 > 非名企不相关),已经成为了金融工程申请的必要条件。
在此,我能给大家的建议是:早行动,别害羞。
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实习机会也同样需要积累和铺垫。
第一份实习来的越早越好。
不必过于纠结Big Name 或者工作内容,因为职业生涯的初期,经历重于实质(关系党请忽略)。
在之后的每份实习,争取一步上一个台阶:小券商,四大,基金公司等等。
请不要轻易放弃任何潜在实习机会,因为每一份经历都是你在未来区别于其他申请者的资本。
大三暑假,是对金融工程申请来说至关重要的一段时间。
这份实习将构成你未来文书的主体,在你的简历中充当闪光点。
为了找到一份分量十足的实习,请不要害羞(俗话说:别好面子)。
亲戚,导师,同学,学长学姐,以及上述所有人的朋友都在我们的“涉猎”范围之内。
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并明确表示出自己实习机会的渴望。
努力外加一点运气,相信结果不会太差。
五、关于选校我的选校可以说是简单粗暴:QuantNet排名从上往下捋,排除绝对不想去和绝对去不了的几个项目,其他全投。
单纯对于金融工程的申请来说,我想大家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
不必在这个事情上花太多的时间。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时候,作为申请者的我们是被选择者,还没有资本去挑剔学校。
纠结所浪费的时间远贵与80刀。
芝加哥金数好还是哥大金数好?嗯,两个都好,只要它们愿意给我offer。
(对于金融工程项目的排名,还可参考TFE Times。
它没有QuantNet权威,但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备胎。
)六、关于文书我感觉自己的文书写作过程,就是在回答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在此我想感谢世毕盟,龚老师和Kevin老师给予我的帮助。
龚老师给的反馈,简洁,有效,直击痛处。
有问题他会毫不犹豫的指出来,写得好的地方他也会赞扬。
无论大家在未来的申请过程中是否选择中介,我都建议大家自己进行文书写作,因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语言可以找GGU Native Speaker Team帮忙修改,但内容、框架一定要出自自己之手,一举三得↓↓↓1、对自己的申请最大化的负责;2、反思、归纳、总结的过程能帮助自己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3、文书中的内容会常常在Behavioral面试中被问到(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具体而言,我在写文书的时候主要参考了:(1)之前学长学姐所写的的文书、简历、推荐信(来自世毕盟);(2)65 Successful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Application Essays。
七、关于面试金融工程的面试,近些年,越变越灵活。
各大项目招收的中国学生很多,项目主任们深谙同学们的“面经”之道。
这就要求作为申请者的我们,一方面提升自身的硬实力,另一方面更加高效、有针对性的准备面试。
总体策略与找实习相似:越早准备越好。
就Behavioral面试而言,我面过Cornell和CMU。
Cornell的问题很随机,但很多与投行Behavioral面试题类似。
多看面经,熟悉套路,要说的自信。
CMU近些年面试题比较固定。
世毕盟会为每一位拿到面试的同学准备详细的面经题目。
仔细针对上面的每一道题进行准备(回答框架参照STAR原则),相信问题不大。
准备Technical面试,我想可以主要针对两个项目:Baruch和Berkeley。
刷面经,刷面试书:绿书 + 红书 + 150 Most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 Quant Interviews 慢慢已经成了必要动作。
但是,在我看来若想从容的应对Technical 面,更多的还是需要依靠平时的知识积累。
面经固然重要,但绝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投机取巧上。
面经资源:世毕盟,一亩三分地,ChaseDream八、结语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在此想真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我的父母愿意支持我再读两年书。
很多人质疑过我读两个Master的这个选择,但是我心里清楚:This is EXACTLY what I plan to do. Let’s see what will happen.希望我以上的分享能对大家有帮助,也希望在Quant这个圈子“混”的每一位国人朋友能越来越好。
大家精诚团结,互帮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