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名人故居

合集下载

南京将军府简介

南京将军府简介

南京将军府简介
南京将军府,又名蒋经国故居,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汉中门外
大街5号,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

该建筑由蒋介石的胞弟蒋
纬国设计,民国时期的一些要员在此办公、居住。

南京将军府是中国最大的将军府邸,现已辟为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它是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居住过的地方。

该建筑坐北
向南,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砖墙青瓦,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
方米。

整座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明三暗五”式布局,第一层为
大门、门厅、客厅和卧室;第二层为正厅及书房;第三层为卧室。

整座建筑共有房间约70间,其中包括蒋、蒋经国父子的卧室、
书房及会客室等。

整座建筑造型独特、风格古朴典雅。

“文革”
期间曾被改为“五·七”干校。

南京将军府于2002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2005年5月18日,该景区被国
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将军府内的蒋介石与蒋经国两父子的卧室仍保留着当年的陈
设和风貌。

—— 1 —1 —。

南京甘熙故居简介

南京甘熙故居简介

南京甘熙故居简介
南京甘熙故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华
门外甘熙路19号,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年)。

该建筑为明清两代南京文人名士的居所,曾先后居住了严复、张廷玉、龚自珍、唐才
常等多位文化名流。

甘熙故居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和江苏省文物
保护单位。

甘熙故居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仿古门楼和联塔布局,石雕、砖雕、木雕、彩画等装饰极为精美,是江南地区卓越的传统建筑代表之一。

建筑面积共有40余个房间,内部设计精妙,在建筑和装饰方面都有独
到之处。

故居正厅高大宽敞,四周围以八个房间,厅内设有后厅、偏
厅和正房,为南京古建筑的代表之一。

故居外院有花园和假山等极具
景致的园林景观。

甘熙故居是南京重要的文化名胜之一,吸引着来自全国甚至全世
界的游客前来参观。

每年春夏之际,还会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和活动,
包括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多种文化形式,为游客提供了领略南
京文化的机会。

除了作为旅游景点,甘熙故居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南京传统文化教育。

南京市政府曾在甘熙故居开办了南京市少年儿童文化教育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和服务。

此外,甘熙故居也是南京市文物保护重点,南京市政府在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保护。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甘熙故居一定会更加美丽和辉煌,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舒行将军故居馆内介绍

舒行将军故居馆内介绍

舒行将军故居馆内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舒行将军故居馆是一座保存完好、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

据史料记载,舒行将军是一位古代名将,曾在南宋末年率领军队抵抗元军入侵,英勇抗敌,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和尊重。

他身后留下的这座故居馆,不仅是他的宅第,更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历史爱好者前来参观。

舒行将军故居馆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典雅,结构严谨。

整个建筑群由多个建筑组成,包括正厅、客厅、书房、庭院、花园等。

正厅是整个故居馆的核心所在,是舒行将军平日接待客人和办公的地方,布置典雅,古色古香。

客厅和书房是供客人休息和阅读的场所,内有精美的家具和书籍,散发着文化气息。

庭院和花园是故居馆的绿色空间,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是游人休憩赏景的好去处。

除了建筑本身,舒行将军故居馆还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南宋末年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

馆内有许多历史文物陈列室,展出了舒行将军的遗物、军械、书画等,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到古代名将的英勇和智慧。

此外,馆内还定期举办各种历史文化展览和活动,吸引了大量历史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舒行将军故居馆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更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让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古代名将的生平事迹和那个时代的风貌。

保护和传承舒行将军故居馆,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历史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参观舒行将军故居馆,了解历史,感受文化,传承传统,共同珍爱这座历史文化遗产。

第二篇示例:位于福建福州市的舒行将军故居馆是一处保存完好、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也是福州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舒行将军原名舒化,号世南,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抗金将领,曾在抗金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将军。

其故居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典雅独特,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建筑,被誉为福建省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之一。

南京民国名人故居的现状与保护研究

南京民国名人故居的现状与保护研究

南京民国名人故居的现状与保护研究摘要:南京民国名人故居是特殊的景观和文化遗产。

系统考证、实测了南京现存的民国名人故居,并分类评价其景观特质。

在此基础上,依据南京的城市特征与名人故居的各自现状,提出保护和开发的方向及不足,探讨景观、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名人故居;现状;保护1引言南京,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六朝古都,历史遗迹甚多,名人故居的保护一向都处在尴尬的位置,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名人故居。

尽管2006年南京市人大审议了《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条例》,准备用立法的形式保护民国建筑,但是名人故居的开发和利用依然没有很大的进展和突破。

南京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军政要人、艺术巨匠、外籍名士。

南京的名人故居达100多处,最具代表力和影响力的有甘熙故居、洪秀全天王府、徐达王府、孙中山故居等。

城市名人的出现,体现着一座城市在特殊历史时期注入的特殊力量,影响和推动着整个历史的进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名人也让这座城市更生动,更具活力。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随着一批批留洋学子的归来,随着各界进步人士的推动,民国时期的建筑出现了不同的风格。

不仅有中国传统建筑,还有中西结合的建筑群,甚至仿美、仿日、仿英、仿欧等花园洋房,各种碰撞、各种辉煌,一座座都点缀着这个城市。

南京民国名人故居,是一个时代的总结,是一个时代的真实体现,是现代建筑大师们在中西文化融合下创造的一种新的建筑风格,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体现着那个时代的辉煌。

名人故居虽然只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但当我们走进深宅旧院,却可以感受到城市发展的脉络,时代进步的历程,文明前进的脚步。

我们有责任保护民国故居,使其散发出无限的迷人风采。

2南京民国名人故居的现状2.1民国名人故居现状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都是这座城市的记忆和骄傲。

然而也许就是因为文化古迹甚多,民国时期的建筑就像家中排行最小的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足够的培养。

南京与王安石有关的景点

南京与王安石有关的景点

南京与王安石有关的景点
1. 王安石故居: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是王安石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展
示了王安石的生平事迹和文化成就。

2. 王安石纪念馆: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为了纪念王安石并展示
他的治学成就而建立的。

3. 王安石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是王安石的墓地,供人缅怀这位杰
出的国子监教师和政治家。

4. 南京大学王安石纪念馆:位于南京大学校园内,展示了王安石在教
育界的贡献,也是南京大学的重要景点之一。

5. 王安石法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南京五大名人法庭之一,原为
王安石办公和审判案件的场所。

6. 王安石官署遗址: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是王安石曾经的官署所在地,现存一些遗址和石碑,见证了王安石的政治生涯。

7. 王安石塑像:南京市多个公共场所都有王安石的塑像,如中山陵、
夫子庙、玄武湖公园等,游客可以前往欣赏。

8. 王安石教堂: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是一座建于19世纪的基督教堂,以纪念王安石和他的理念。

请注意,这些景点仅供参考,具体参观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认。

南京与文学相关的景点

南京与文学相关的景点

南京与文学相关的景点南京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充满文学氛围的地方。

在这座城市里,有许多与文学相关的景点,这些景点不仅展示着南京的历史底蕴,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学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个与文学相关的南京景点。

夫子庙夫子庙是南京历史悠久的文化名胜,也是南京最重要的传统文化街区之一。

这里有许多文学名人的故居和纪念馆,如李白纪念馆、茅盾故居等。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白纪念馆,这是为纪念唐代诗人李白而建立的。

馆内收藏着大量关于李白的文物和文献,展示了李白的生平和创作成就。

这里也是许多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文学氛围。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这座陵墓坐落在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是南京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中山陵的建筑设计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风格,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精美的建筑而闻名。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许多重要著作都与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山陵参观,不仅可以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事迹,还能深入了解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明孝陵明孝陵是明代建造的一座皇家陵墓,被誉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这座陵墓由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明成祖)兴建,是明朝皇帝和皇后合葬的地方。

明孝陵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是一座充满文学艺术气息的景点。

明代文学家于谦在《明孝陵记》中描绘了明孝陵的壮丽景色,他的描述使得明孝陵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地。

来到明孝陵,游客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对这座陵墓的赞美之词。

江宁织造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是中国唯一的一座织造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以展示江宁织造业的历史和文化为主题,其中包括了许多与文学相关的内容。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提到织造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和场景。

江宁织造博物馆展示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历程,不仅让人们了解到织造技艺的精湛,还增添了古代文学作品的历史氛围。

总结南京是一个充满文学氛围的城市,拥有许多与文学相关的景点。

南京历史人文

南京历史人文

南京历史人文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得南京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瑰宝,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

本文将从南京的历史沿革、文化古迹、名人故居以及传统艺术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南京的历史人文。

1.历史沿革南京作为我国古代六朝古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3000多年前,南京便是吴国的都城。

随后的南京历经东吴、刘宋、南朝梁、陈、隋、南唐等朝代,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特别是明朝时期,南京被设为首都,它代表着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南京历史悠久,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迹,这也成为南京得以保留完整的历史人文的重要原因。

2.文化古迹南京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古迹而闻名于世。

明代的中山陵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的陵墓,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中山陵庄严肃穆,建筑壮观,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精神的象征。

夫子庙则是南京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以孔庙、康熙楼、贡院等为主要景点,展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和文化传统。

此外,南京城墙、秦淮河、朝天宫、明孝陵等历史建筑也是南京历史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名人故居南京是许多文人墨客的故乡,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

这些名人的故居多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保存较为完整。

著名的例子包括明代画家唐寅的故居,这座建筑保存了唐寅的生活痕迹和他的作品;清代文人刘墉的故居则是体现了清代文人生活风貌的独特地方。

这些名人故居不仅体现了南京历史人文的传承,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文化的珍贵机会。

4.传统艺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南京独特的历史人文也表现在其传统艺术上。

南京京剧是中国四大名剧之一,它独特的演唱方式和戏剧表演形式吸引了无数观众。

在南京的传统工艺中,金陵彩瓷烧制技艺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技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绚丽多彩的色彩而著称。

南京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木版年画、剪纸、刺绣等,这些都体现了南京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民俗风情。

关于南京历史的书籍

关于南京历史的书籍

关于南京历史的书籍引言南京,作为中国的一个古老城市,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它不仅是中国的多个王朝的都城,还是许多重要事件和文化遗产的发源地。

南京的历史包含了许多令人感兴趣的故事和独特的文化,因此有很多书籍专门研究和探讨南京的历史。

本书将为读者介绍一些关于南京历史的重要书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座古老城市的过去。

本书分类整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历史书籍,并对每本书的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价。

一、南京历史概述类1. 《南京通史》作者:张杰《南京通史》是一部综合性的南京历史著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南京的历史演变。

从古代南京的建城之初开始,一直到现代,作者以翔实的史料和深入的研究为基础,详细叙述了南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迁。

本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地图,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南京的历史。

该书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是研究南京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2. 《明孝陵:帝国与江山》作者:陈寅恪《明孝陵:帝国与江山》是一本专门研究南京明孝陵的历史著作。

明孝陵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即成祖)的陵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的紫金山麓。

陈寅恪通过对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明孝陵在明朝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他还探讨了明孝陵在后世的保护与修复等问题,对保护南京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书权威而详尽地解读了明孝陵的历史,可以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视角和认识。

二、南京历史事件类1. 《南京大屠杀》作者:伊利·陆航《南京大屠杀》是一本详细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著作。

南京大屠杀是指1937年日军在南京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大规模屠杀暴行。

作者通过翔实的史料和大量的证据,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情境,揭示了日军的残暴行径和南京市民的苦难遭遇。

这本书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影响力,也成为了研究二战和日本侵华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读者通过阅读该书,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意义和人类的悲剧。

2. 《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与文化》作者:杨继绳《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与文化》是一本研究南京六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的专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名人故居
人杰地灵的南京古城,名人层出不穷。

留下显赫声名和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他们也留下了名人故居,这些故居在历史名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有人说,失去老房子的城市只能是一座苍白的躯壳而已。

日前,记者广告:ad_top探访了多个古代名人故居,发现目前不少名人故居状况堪忧。

目击一
走上老虎头街,沿路全是低矮的民居,人们的生活恬静悠闲,街角的老太太在劈柴点炉子,孩子们在嬉戏。

一处民居中间,偶然抬头看到一个约四五米高,但夹杂在众多低矮民居间显得“巍峨挺拔”的小牌坊:“周处读书台”。

周处字子隐,为西晋东观左丞,溢号孝侯。

青年时为害乡里,后幡然悔悟,勤读诗书、射虎杀蛟。

后人为褒扬他能改恶从善,为民除害,称其读书处为“周处读书台”。

走上数级东倒西歪的台阶后,寻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一个看起来像古迹的东西,台上是一个个面积约在1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

在这些房子后面,记者找到了一排年代久远的老房子。

据称,它就是资料上记载的“十余间殿堂”,殿堂早已破旧,且被众多的新房子覆着簇拥着。

据史料记载,这里还有一个石碑,但记者却一直没有见到。

随即记者敲开了一户人家的大门,主人见记者问及石碑,随即打开了另一个门,掀起自家的年画,古石碑露了出来。

上面写着立石碑的原因和周处简介。

被涂上了一些石灰、水泥,成了“大花脸”。

居民告诉记者,他们最长的住在这里已有几十年了,后来的小房子都是近几年才盖起来的,以前读书台下的台阶也是整齐的,现在已经坏了。

据介绍,由于住在这里的或是收入非常低的人,或是租房户。

他们实在没有能力作任何的保护。

目击二糖坊廊陶家河房惊现大裂缝
位于糖坊廊61号的糖坊廊河房是秦淮河畔极有特色的明清古建筑,也是省级的文保单位。

该房是私有产权房。

房主姓陶。

约在150年前,陶家先祖以数万两银子在秦淮河畔起了这个宅子,借秦淮河通商开埠的河道在南京做起水陆码头生意。

徽商的开拓思想全部体现在这幢建筑上,使用了高大的封火墙、大量的砖雕、门雕、窗雕等徽式建筑的元素。

因多年前附近施工,敲掉了河房地基西南的一根柱石,这座历时150年没有一点破损的建筑目前濒临解体的危机。

目前这座建筑整体向西南方向倾斜。

记者在现场看到,院落的青石板也明显西南低而东北高、楼梯也向西南倾斜导致歪歪斜斜。

地基侧沉的作用让墙壁开始出现裂缝、梁木也发生歪曲,下沉的张力甚至拉开高大厚实的封火墙,河房西边的墙体已经开裂,出现了一条长达三四米,宽两三厘米的大裂缝。

目击三大百花巷程先甲故居破烂凌乱
程先甲故居位于大百花巷11号,他是清末举人,民国时期著名文学家,21岁时写下长赋《金陵赋》介绍南京。

1898年后,他致力于汉字改革,为简化汉字作出了重要贡献。

比起河房,程先甲的故居显得更加寒碜。

门前的牌子写着市文物保护单位,但现状几乎让人不能想象,这就是一个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大门,门前悬挂着各种衣物。

门上有古老细致的雕栏,但目前不少地方都已破了。

屋子里全是杂物,仅能容一个人勉强通过,不少破了的老家具被堆在了一旁。

部分屋檐破漏。

目击四三条营蒋寿山故居一年泡次水
三条营20号的蒋寿山故居每年都要泡一次水。

蒋寿山人称蒋百万,建筑拥有2个大院落,有轿厅、大厅等,外有封火墙,院子由青条石、方石铺成,房屋窗户上有精美雕刻。

一位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老人告诉记者,目前故居住得还不错,但是老房淹水的问题却让他们受不了——几乎每年都要淹一次。

记者在现场看到,房子里的老家具、门上下方都分为两种颜色,下面淡白色,上面是褐红色。

据介绍,淹水的时候,水能上到40到50厘米的高度,实在没有办法,居民们只能用砖头托起每一个能托起的家具,所有的人家,床、冰箱等物都架在砖头上。

目击五殷高巷刘芝田后人出资维护
刘芝田故居位于殷高巷14号。

刘瑞芬(1827-1892)字芝田,官至两淮盐运使,曾为钦差大臣出使英、俄、法等国。

故居现存在六院。

比起前面探访的一些故居,刘芝田先生故居保护状况还不错。

房子结构很结实,整体看去,细节部分破坏也不严重。

据介绍,这有房屋本身和保护措施得当等多个原因。

在故居里,记者见到了刘家的第五代后人刘恒,他告诉记者,目前故居有大约160平方的产权是他自己的,出于对祖先和文物保护等多个原因,他曾出大量的资金对故居进行了局部维护。

而其他房子也以各种方式进行了维护,有关部门也进行过维护。

记者观察住户出资维护难度大
一条线的采访观察,记者发现了多个问题。

一是目前房屋的自然老化现象。

这些房屋中,有许多是木结构的房子,经过百年风雨的洗刷,都已经腐烂破旧。

二是目前的住户们在经济上大多没有太多的来源,其中有许多收入不过几百元,而房屋的面积庞大,出资维护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是景观极漂亮而且相对比较集中,一条线看下来,花时不多,参观者进入了“清末的南京城”的感觉却异常深刻,远比看一个两个知名景点强烈、直观。

极具旅游开发潜力,而目前游人很少,大多一天也就数人而已。

四是保护维护的资金需求量庞大。

据介绍,光刘恒先生家160平方米的房子,简单维修了一下,就用掉了10多万元的资金,这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价格。

而糖坊廊河房既是私有产权,面积又更大,资金缺口更加庞大,维修成了难题。

据了解,这些房子纳入文保单位后,有关部门也是维修过的,问题在于,没有强大的资金量作后盾,维修只能处在一个“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阶段。

视点一故居资源有待整合
文物爱好者冯学宝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一边是巨大的资金缺口,一边是巨大的旅游资源的闲置,为何有关部门不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打旅游牌,再用旅游收入来维护老屋呢?他认为这很有市场:这些古名人故居,不少都是精美的徽派建筑,比起皖南古民居毫不逊色,而目前南京每年前往皖南看民居的人数庞大,这就是新景点的市场。

同时,这些建筑大多临河而建,人家多枕河而居,这些与苏南水乡其实如出一辙,有这两个优点,一整合起来,其吸引力必然能赶上这些景点,何况还有秦淮风光作为“辅助项目”。

视点二苏州模式可以借鉴
据介绍,目前苏州的古民居保护有一些新的动作。

苏州市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苏州市区大约有60到70处类似的故居,他们采取了鼓励产权单位自行维护的办法:产权单位维修,政府贴息返还相应数量的资金,这种方式不光用在国有单位,同样对私有故居有效。

至于那些没有能进入文保单位的故居,将之纳入一个“控制保护”范围,在产权人经济状况拮据,无力对故居进行维护时,他们采取一些方式,对该故居进行政府收购,然后再销售给有维护能力的人群,在这些有维护能力的人入住前,与他们签订一个维护协议,规定他的义务:入住人必须定期进行维护。

对于级别更低一点的古民居,则纳入街区保护计划,由下一级职能部门依同样的办法进行保护。

南京市文化局宣传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京市政府对市内古建筑的保护问题很重视。

由于南京建城历史悠久,市内古建筑较多,未引进“限制性文物保护单位”的概念,但保护工作一直在积极进行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