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的历史与概念

合集下载

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亚非拉幼儿文学发展史
• 二、日本幼儿文学发展史 • 2. 二战后的日本幼儿文学发展
• 理论挑战:二战后,日本的幼儿文学是在对战前幼儿文学的批判 的基础上得以建立起来的。首先挑起争论的是鸟越信、古田足日、 渡边茂男、石井桃子等理论家,他们以广受儿童欢迎的欧美幼儿 文学创作为参照,批判二战前的儿童文学理论及代表作品。
者称它为“连串插入式”。《一千零一夜》也是套用此法。我们可以用“连环套”来形容,
即节外生枝,枝上生节,节又生枝,故事中有故事,故事里又有故事的故事的故事。整部
书如同一个灿烂多彩的迷宫பைடு நூலகம்令人爱不释手。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是中古时代阿拉伯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它汇集
了古代近东、中亚包括中国在内的传说寓言和民间故事,例如《阿拉丁
欧洲的幼儿文学?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 幼儿文学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2. 日本幼儿文学发展是否开启了一条亚 非拉幼儿文学发展的道路?为什么?
第二节 亚非拉幼儿文学发展史
• 一、拉美等地幼儿文学发展 • 主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 代表作家有: • 儿童小说方面:哥伦比亚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爱德华多·阿里亚
第一节 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 三、发展期(古典主义时期) • 出版社代表人物 • 纽伯瑞(1713—1767),英国人。 • 第一家儿童书店的开创者,名为“圣经
与太阳社”。
第一节 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 四、成熟期(19世纪)
• 儿童文学从成人文学中独立出来,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 儿童文学作家及经典作品。
第二节 亚非拉幼儿文学发展史
• 二、日本幼儿文学发展史 • 1.二战前日本幼儿文学发展概况
• 日本的幼儿文学始于19世纪末译介伊索寓言、《鲁滨孙漂流记》 等开始,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才真正开始认识并接受西方的 现代幼儿文学观。

儿童文学概述

儿童文学概述

儿童文学概述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形式。

它涵盖了多种文学体裁,包括童话、寓言、儿童小说以及儿童诗歌等。

儿童文学不仅仅是为儿童提供娱乐,更是一种教育性的媒介,通过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传递给孩子们众多的启示和教益。

本文将简要概述儿童文学的背景、特点及其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儿童文学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古代,许多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都被传诵给儿童听,以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然而,正式的儿童文学产生较晚。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教育制度的普及和儿童读物市场的出现,儿童文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此后,儿童文学逐渐发展壮大,并被越来越多的作家和教育家重视和创作。

儿童文学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的语言风格通常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作者会用简单明亮的词汇和清晰的句子结构来表达。

这样的写作风格更适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并能够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常常富有想象力和奇幻色彩。

通过悬念、冲突和解决的过程,儿童文学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再次,儿童文学注重塑造鲜明的角色形象。

作者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包括勇敢的英雄、智慧的导师和善良的朋友,来展示不同的品质和价值观。

这些角色可以成为儿童的榜样,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最后,儿童文学的主题通常与儿童的成长体验相关。

它能够探索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面临的问题,如友谊、责任、勇气和自我认同等。

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开阔儿童的眼界。

通过接触众多不同的故事和世界,儿童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和不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其次,儿童文学能够培养儿童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阅读关于友谊和合作的故事,能让儿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并从中领悟到友谊的重要性。

此外,儿童文学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奇幻故事,儿童能够构建自己独特的想象世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文学的历史与概念

幼儿文学的历史与概念

只有当幼儿和成人在文本所提供的读者位置上各 自就位时,一个典型的幼儿文学的接受过程才能就此 展开。而在为幼儿朗读作品的同时,成人朗读者本人 也会体验到作品所带来的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幼 儿文学活动中成人读者的位置和作品中那个预留给幼 儿读者的位置,几乎是同样重要的。
这种幼儿文学所特有的“双重读者”的现象,也 体 现了幼儿文学的特殊性。
为婴儿朗读或吟唱简短的、节奏分明的儿歌,与 婴儿一起做简单的童谣游戏(如手指歌的游戏), 或为他们翻读简单的图画故事,可以激发起婴儿对 世界、对语言的兴趣。
1—2岁
一般情况下,在1岁左右,幼儿正式开始了语言的 学习和运用。这一时期的孩子不但对韵文类的歌谣感 兴趣,而且能够逐渐理解一些简单的故事。
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可以通过成人的朗读帮助, 欣赏简单的幼儿生活故事和童话故事。针对该年龄的 幼儿通常喜欢用抓和咬的方式来熟悉事物的特征,这 一时期的歌谣和故事读物中,应该包括一些质地牢固 的木板书、材质安全的塑料书等。
1. 对幼儿文学内部分级复杂性的认识 2. 对幼儿文学辩解发砸星的认识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三个要素
幼儿文学的三个要素:幼儿文学的存在,是由作 者、读者和文本载体三个要素共同支撑起来的。
一、幼儿文学的作者
一名合格的幼儿文学的作者需要具备以下几个 方面的素质: 第一,了解幼儿。 第二,理解幼儿。 第三,尊重幼儿。 第四,掌握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艺术规律。
4.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持续的观察、记录和总 结,为不同年龄的幼儿制订一张幼儿文学作品的 基础分级表。
5.结合对幼儿文学文本特征的认识,选择若干具体 作品,对其语音、语象和意味层的特征
阅读导航
刘晓东的《儿童精神哲学》是一部立足于哲学立场探 讨儿童精神成长现象的学术专著。

儿童文学的历史

儿童文学的历史
儿童文学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儿童资源网/ertongwenxue/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网/Index.html 童书馆---永无岛/reading/ts/index.html 儿童诗朗诵/c69.aspx 儿童诗论坛/forum/list.jsp?forumID=15 蓝袋鼠亲子文化网/ 红泥巴村/ 杨鹏幻想网/ 郑渊洁网站/ 跳房子插画工作室/ganzuoye IBBY国际儿童图书评议会/index.html
第一名:杨红缨、第二名:伍美珍、第三名:饶雪漫、第四名:曹文轩 第五名:黄春华、第六名:秦文君、第七名:周锐、第八名:郁雨君 第九名:张国龙、第十名:常新港
陈伯吹、张天翼、孙幼军、严文井、张之路、 任溶溶、秦文君、杨红樱、梅子涵、 曹文轩、沈石溪、伍美珍、任大霖、葛冰、金波、 周锐、冰心、郑渊洁。
二、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新媒介
客观对待新媒介与童年的关系 ,正确认识、理解新媒介的利弊,继而探讨 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关系、新媒介与纸质阅读的关系,尽可能导向一个互 惠的良性格局。
三、儿童文学网站链接
(一)儿童文学网站:
小书房/ 中华少年文学网/
产生于五四时期, 童话:叶圣陶的《稻草人》; 儿童小说:鲁迅(《故乡》)、刘半农《饿》; 儿童散文:鲁迅的《风筝》、冰心的《寄小读者》、许地山《落花生》; 儿童剧:郭沫若的《黎明》;儿童诗: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
左联十年间的儿童文学: 鲁迅先生的大多数关于儿童文学儿童教育等的理论, 童话创作方面: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奠定了我国长篇童话创作 的基础。
(二) 教学研究类
台湾儿童文学研究所.tw/ice/ 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网/ 学而居之纯真童年/list.aspx?cid=25 福建小学新课程/fjjy/Index.asp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它最切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
二、发展史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五卷书》《山海经》
―民间童话―――文学童话(作家创作)
安徒生(十九世纪)叶圣陶(五四前后)
三、童话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四、幼儿童话的特点
1、融进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
2、以拟人为主体的童话形象。
3、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三段式、循环式、对照式)。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新世纪读书网
儿童文学www.booksea,com
故事
一、概念
故事是一种以叙述事件为主,具有故事情比较适宜于口头讲述的文学体裁。幼儿生活故事以现实的幼儿主要人物,以他们的日常为题材的故事。
二、幼儿生活故事特点
1、现实性。《小碗》《谁勇敢》
儿歌
一、儿歌的概念
儿歌是一种适合年龄幼小的儿童会唱,鉴赏的歌谣。
儿歌的主要对象是婴幼儿和低年级的小学生。
二、发展史
童谣(《春秋》《左传》)
时政歌(农民起义)
明代(《演小儿语》)
清代(《天籁》)
五四时期(《歌谣》周刊,名称由来
儿歌儿童诗
语言运用顺口音韵和谐灵活自由
题材日常生活取材实用性强广阔丰富
表现方式明白展示多用白描说明意境营造含蓄抒发情感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2、掌握幼儿散文和儿童散文的特点。
3、能正确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幼儿散文
一、概念
幼儿散文是为幼儿创作,适合他们欣赏的篇幅短小知识性强、写法自由、文情并茂的一类文章。
二、幼儿散文的特征
1、短小真实,贴近幼儿生活。
2、具体形象,易于幼儿接受。
3、意境优美,富于幼儿情趣。

幼儿文学知识

幼儿文学知识

幼儿文学的概念: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为促进其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其审美需求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文本特点1.主题鲜明、单纯浅显2.题材广泛,新颖独特3.情节曲折、结构完整4.语言浅显、动听、鲜活(提现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摹绘、夸张、拟人)拟人:幼儿有“自我中心”的倾向,它生发出泛灵性,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和意志,对有生命的东西就更加同情和关爱。

“图画故事”和“插图文学”的区别“图画故事”是一种图文共同讲故事的特殊的文学体裁,“插图文学”作品中的插图是幼儿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和表现语言。

插图文学读物中的文学在图画进入读物之前就已存在,它本来就是完整的和独立的语言艺术,而插图只是一种使文学更形象更闪光的辅助手段。

然而,图画文学中的图画是具有和语言艺术功能相当的主体手段,它本身就承担着作品主体性的表情达意的责任。

儿歌在古代是叫“童谣” 使用是在“五四”时期。

儿歌最本质的特征是:音乐性儿歌的特殊形式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

它的作用在于催眠。

2.数数歌:是一种培养幼儿数目观念、训练幼儿认识数能力的儿歌。

3.谜语歌:以儿歌形式出现的谜语叫谜语歌。

4.连锁调:也称连珠体,或叫衔尾体。

它是用“顶针”手法来安排结构,或者“随韵结合,义不连贯”的传统儿歌形式。

5.问答歌:指以设问形式来表达内容,引导幼儿认识事物或事理的儿歌形式。

(有问必答是问答歌的基本特点)6.绕口令:绕口令也叫拗口令或者急口令。

7.颠倒歌:又称错了歌、倒唱歌、滑稽歌。

它是通过大胆夸张,故意将事物的正常关系和各自的特征加以颠倒,造成违背常规的奇怪现象或“废话连篇”的奇特效果,引导幼儿从违背常规的现象中去辨别是非真伪。

8.字头歌:是指每句末尾的字词完全相同的儿歌。

9.游戏歌:是配合婴幼儿做游戏时吟唱的歌谣。

儿歌与幼儿幼儿诗的异同1.从产生的源头来看,儿歌的历史更悠久,由古老的童谣发展为今天的儿歌,有较为成熟和定型的表现形式。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概论(8学时)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一、儿童文学的概念(一)我国“五·四”运动以来对儿童文学的几种较具影响力的认识1、以胡适、周作人等学者为代表所倡导的“儿童本位论”思潮2、1949年—1955年这一历史时期的观点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工具论3、以陈伯吹为代表的“童心论”4、关于区分儿童文学的标准之多种见解(二)什么是儿童文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共识,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

其中以特意为他们创作、编写的作品为主,也包括一部分抒写作家主观意识却能为孩子们所理解、接受又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文学作品。

广义与狭义的概念、相应的分类。

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应把握好。

二、儿童文学与文学(一)儿童文学是文学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它服从于文学的一般共性规律和要求,但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二)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关系共同点:两者都是以语言为材料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均具有思想倾向性、民族性、时代性和文学表达方面的要求。

不同点:由于读者对象的不同所导致的文学表现手法的倾向性差异。

三、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两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它们的写作、研究以及指导阅读都有重要意义。

儿童读物的含义比儿童文学的含义宽泛得多,是指适合于儿童阅读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儿童文学作品经印刷出版成书后形成的的儿童文学读物仅是儿童读物中的一种。

区分之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文学性”这个核心点上。

儿童文学必须是文学,是以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用以感染和教育少年儿童的,儿童读物中除文学读物外的其他门类读物可以是非文学的,或不完全具备文学性质的。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儿童文学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儿童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小读者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自然界的某些知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儿童文学具有道德教化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和娱乐作用。

幼儿文学的历史发展概况

幼儿文学的历史发展概况
本书描述了木偶皮诺乔从一个任性淘气懒惰爱说谎不关心他人不爱学习整天只想着玩的木偶变成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勤奋工作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好孩子的过程以及他所经历的一连串的奇遇充满了童趣与想像
幼儿文学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世界幼儿文学读者的发展概况 (一)幼儿文学的萌芽和初步发展 1、印度的《五卷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 经典之作,最早成书于公元前世纪,其中 有许多动物故事,是适合幼儿欣赏的文学 作品,可称得上世界幼儿文学的鼻祖。

仁慈的木匠皮帕诺睡觉 的时候,梦见一位蓝色 的天使赋予他最心爱的 木偶并赋予生命,他把 这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 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 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皮 诺曹。老人卖掉上衣, 供儿子上学。可是小木 偶一心贪玩,为了看戏 不惜卖掉课本。

在酒店获得好心老板的五枚金币,回家路上受 狐狸和猫的欺骗,金币被抢走,出狱后,又被 捕兽器夹住,被迫当了看家狗。他后悔极了, 心想“如果我像其他好孩子一样喜欢读书、做 工,现在我就会和爸爸呆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 活,就不会在这里给人家当他的看门狗了。” 夜里,他因帮助主人抓住黄鼠狼而重获自由。 他一心想成为一个用功读书的好孩子,可是又 经不起诱惑。在坏同学的怂恿下又逃学到海边 看鱼,后又被引诱到玩儿国,在疯狂的玩了几 天之后,变成一头蠢驴。后来还是仙女搭救了 他。最后,他们父子在鲨鱼腹中意外重逢并设 法逃了出来,在海边住下。
原作名: पञ्चतन्त्र 译者: 季羡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1-8 页数: 402 定价: 20.00元 丛书: 印度故事文学名著集成 ISBN: 9787020033928
《五卷书》 (印度)
《五卷书》:梵音缭绕的童话故乡




是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寓言 童话故事集。 收有83个故事和一个楔子。 总框架是婆罗门老师讲故事的 方式教育三个愚笨无能的王子, 使国王摆脱了困境。 成书于公元2-6世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幼儿与幼儿文学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创造,当
我们与作品产生共鸣时,会
发生一种情绪上的反映,或
愉悦、或兴奋、或激扬、或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 支,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 的一个分支,顾名思义,
悲愤。文学作品从情绪情感 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
它是专门为幼儿提供的文
学读物的总称。
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思考:
• 幼儿文学不是一种仅仅用来帮助儿童打发幼儿时光的文学 样式,它与那些印刻在我们集体记忆中的原始艺术精神有 着内在的关联;幼儿文学不是某种随意编织的童年玩物,
它从一开始就带着人类集体精神的烙印。
三、幼儿文学的特殊性
• 幼儿文学究竟是不是文学? • 在幼儿文学中,情感的抒发者并不是幼儿本人,而是那个 模仿幼儿的成人作者。
语言层,语象层,意味层。简单地说,语言层是作品 语言的声音层,语象层是语言符号所对应的形象内容,
意味层则是上述内容所承载的意味。这三个层面相互
依存,彼此融合,在纵向上生成了一个完整的儿童文 学文本的结构。
对幼儿文学 • 其次, 文本来说, • 语言层不仅是 最后,
一个基础层 的层面,也是一个具 有独特欣赏 价值的层面。
第二,在题材上, 早期叙述作品中最关 心的往往是与现实生 活最为详尽的人与动 物的题材,幼儿叙事 作品也是如此
在现代幼儿文 学与人类早期 艺术的某些门 类(如诗歌, 故事,绘画) 存在着形式、 题材和功能上 的许多相似点 。
第三,在性质和 功能上,早期艺术 与幼儿文学都不是 纯粹审美意义上的 艺术作品。
即儿童开始接受 正式学制教育前 的发展阶段。
• 幼儿所表现出的许多思维特征,并不仅仅是一些有待扬弃的阶 段性的发展因素,而是常常包含着别具意义的文化价值。 比如,幼儿丰富的日常想象力,幼儿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幼儿 对于周围环境的“万物有灵”式的体验和善待,等等,对于常常 被过度规则化、单向化、功利化的成人思维世界来说,都充满了 启示。 • 幼儿对于一些生活问题的看似简单的思考,甚至能够在现代文 明的迷思中将我们带回到有关生命和存在的某种单纯而深刻的 本质思考中。
美国学者加雷斯· 波· 马修斯在《哲学与儿童》一书中列举和引用过这样一些幼儿生 活思考的例子:
厄拉体(3岁4个月)说:“我肚子痛。”母亲说:“你躺下睡着了, 痛就会消失的。”厄拉体说:“痛会上哪儿去呢?” 丹尼斯(4岁6个月)向詹姆斯解释说:“一种东西可能同时在前面又 在后面。”他父亲无意中听到,问道:“怎么?你说的是什么意 思?”……他们正靠近一张桌子站着,丹尼斯说:“嗯。比如我们 绕着这张桌子转,一会儿你在前面,我在后面;一会儿我在前面, 你在后面。” 蒂姆(大约6岁)一边舔锅子一边问道:“爸爸,我们怎么能知道 一切不是一场梦呢?”蒂姆的父亲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他不知道,同 时问蒂姆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蒂姆又舔了几下锅子,回答说: “噢,我并不认为一切都是梦,因为人在梦里,不会追问这是不是 梦。”
目前在早期儿童 教育界受到普遍 认同的“幼儿”概 念,界定在0—6 这个阶段的 孩子会表现 出一些特殊 的思维和行 为特征
原始思维中的万物有灵思 维,形象思维和整体性思 维特征,都与我们今天所
了解的幼儿思维有着明显
的相似之处。儿童早期生 命发展与整个人类文明进 程之间深刻的精神关联。
岁这一年龄段,
儿童文学
一般认为,“所有被归 属为儿童文学的各种不 同类型的文本都有一个 共同点,那就是作者与 目标读者之间的鸿沟。 ”这种作者与读者之间 的身份差异,构成了儿 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最为 不同的地方,在某种程 度上,它也决定了儿童 文学独特的艺术面貌。
儿童文学的命名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性内涵:
(1)在基本精神上,儿童文学以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作为创 作的精神起点。 (2)在表现内容上,儿童文学以儿童的日常生活内容或情感体验 为基本的表现对象。 (3)在表现手法上,儿童文学尤其注重故事手法和幻想手法的运 用。 (4)在功能意义上,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娱乐,教育等多 种价值。
首先,对幼儿 文学文本来说 ,语言层不仅 是一个基础层 的层面,也是 一个具有独特 欣赏价值的层 面。
其次,幼儿文学 文本的语象层不 但可以寄寓在语 言层之上,同时 也可以通过图像 画面得到特殊的 传递。
最后,幼儿文 学文本的意味 层由于考虑到 幼儿理解能力 的限制,往往 显得比较清浅 。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概念
• 幼儿文学的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都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 而要认识幼儿文学边界,我们必须同时认清那些导致其边 界模糊的特殊性。
一、从儿童文学到幼儿文学
人们一般将广义上的儿 童文学划分为幼儿文学 ,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三种针对由低到高不同 年龄段儿童接受者的文 学形态;另一种更细的 分类则是在此基础上, 从幼儿文学中再分类出 婴儿文学,从少年文学 中分类出青少年文学。 这里所说的幼儿文学, 是包括婴儿文学在内的 。
幼儿文学文本 的语象层 不但可以寄寓在 语言层之上,同时 也可以通过图像 画面得到特殊 的传递。
幼儿文学文本 的意味层由于 考虑到幼儿理解 能力的限制, 往往显得比较 清浅。
语言层
语象层
意味层
《小耗子》 小耗子,上案板, 见猫来,打战战, 猫走了,再玩玩。
幼儿文学的这三个层次又表现出一些不一样的特征,它们是幼儿 文学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
幼儿文学的创作受到文学层面的限 制:
第一,和一般文学相比,幼儿文学可以运用的文 学手法的资源实在少之又少。在语言上,幼儿文 学的创作者需要考虑特定年龄段幼儿的语言理解 能力,在十分有限的词汇,句式范围内进行挑拣; 在技巧上,幼儿文学的创作者也必须考虑幼儿的 阅读理解能力,选择他们能接受的技法。在这样 的情形下,幼儿文学的创作便受到了相当大的文 学语言和技法上的限制。
幼儿文学的特殊限制:
1
第一,从作家层面来看,在幼儿文学的创作中,作品的作 者与其目标读者之间的年龄差距是最大的。 第二,从读者层面来看,幼儿文学的第一 目标读者是幼儿,但幼儿文学向幼儿的传递, 还需要另一个中介性的角色。
2
3
第三,从文本层面来看,幼儿文学是所有儿童文学门类中受 到艺术发挥限制最大的一个类别,其原因不言而喻。
二、幼儿文学的内涵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对幼儿时期适宜的教育内容进 行列举式的描述,其中绝大多数内容的实现都依托于我们今天所说 的幼儿文学的形式。夸美纽斯认为,在儿童的早期教育阶段,要让 孩子“熟记些韵语,学会唱简易的赞美诗,懂得些初步的音乐知识, 但主要是编写些包括各科知识的图画读物给他们看,使事物在儿童 的心灵中留下生动的印象,从书本中得到乐趣,增加他们阅读的兴 趣。” 因此,幼儿文学与幼儿教育,原本就是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

花 望安


王宜振
纷纷扬扬的文字/是写给谁的呢/这般美丽/ 这般神秘
雪花, 你有几个小花瓣儿? 我用手心接住你, 让我数数看, 一、二、三、四、五、六。 咦, 刚数完 雪花怎么不见了? 只留下一个圆圆的小水点儿。
麦苗读懂了/做了一个金色的梦/梦见一个 金灿灿/沉甸甸的夏天
果树读懂了/做了一个彩色的梦/梦见一个 色彩缤纷的/果实累累的秋天 原来,它看来像是深奥的/却又是浅显的, 通俗的。
各个年龄段幼儿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大致类型:
3—4岁是幼儿语 言词汇迅速丰富 的一个时期,同 时,随着幼儿身 体协调能力的发 展和行动范围的 扩大,他的好奇 心也逐渐转移到 了越来越多的事 物上。
5—6岁 这 一时期的幼 儿,除了语 言能力进一 步发展之外 ,想象和抽 象思维的能 力进一步提 升,他们对 于外部世界 信息的容纳 量也越来越 大。
幼儿文学界定的基本内涵:
• • • 幼儿文学是以幼儿为自觉服务对象的文学 幼儿文学是符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文学 幼儿文是体现了独特的幼儿美学的文学
三、幼儿文学的复杂性
• 在个体的正常发育过程中,0—6岁的学前幼儿期包含了 一个跨度极大的身心变化过程。在这样一个短暂的时间 段里,幼儿要完成从爬行到直立行走,从不会说话到习 得语言的发展,并逐渐获得感知与思维能力,这几乎是 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的一个缩影。面对这样一个内部差 异巨大的身心发育过程,幼儿文学所面临的任务比它的 命名看上去要复杂得多。
1
对幼儿文学内部分级复杂性的认识
2
对幼儿文学边界复杂性的认识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三个要素
一、幼儿文学的作者
一名合格的幼儿文学作者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
了解幼儿 理解幼儿 尊重幼儿 掌握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艺术规律
23ຫໍສະໝຸດ 4在任何一部优秀的幼儿文 学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 一位了解、理解和尊重幼 儿,同时又对幼儿文学创 作的艺术规律有着深切体 认的创作者的身影。比如 下面这首林焕章的儿童诗 《影子》:
发展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探索欲望 帮助孩子打下阅读的基础
使孩子对书和语言有令人难忘的经历
教导孩子怎样聆听别人讲话 使孩子对别人具有自觉性和敏感性
帮助孩子欣赏书中的描写和评论
帮助孩子打下使用和爱护图书的基础
第三,幼儿文学的形式,也越出了我们所熟悉的一般文学 作品的界限。比如常见的字母书,往往并不包含一个连续 的故事,或者书中对于字母学习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于故 事性的关注。在幼儿文学的许多知识性图书门类中都存在 着同样的情况。对于这样一些书籍,普通的文学性认知显 然也不能完全诠释其艺术意义。
第一章 幼儿文学的历史与概念
幼儿文学是广义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
它既具备儿童文学的一般特点。又拥 有自己的特殊性。幼儿文学是以幼儿 为自觉服务对象,符合幼儿接受能力, 并体现独特的幼儿美学的文学作品的
读者
总称。在统一的“幼儿文学”命名下,
对幼儿文学的内涵和边界的认识也存 在着一定的复杂性。
作者 文本
0—1岁 从出生到 周岁前的婴儿,通 常还没有发展出使 用语言以及与周围 环境直接相作用的 能力,而是主要通 过直观性的听觉, 视觉和触觉来接收 周围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