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的历史与概念
幼儿文学的历史与概念

第一节 幼儿与幼儿文学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创造,当
我们与作品产生共鸣时,会
发生一种情绪上的反映,或
愉悦、或兴奋、或激扬、或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 支,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 的一个分支,顾名思义,
悲愤。文学作品从情绪情感 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
它是专门为幼儿提供的文
学读物的总称。
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思考:
• 幼儿文学不是一种仅仅用来帮助儿童打发幼儿时光的文学 样式,它与那些印刻在我们集体记忆中的原始艺术精神有 着内在的关联;幼儿文学不是某种随意编织的童年玩物,
它从一开始就带着人类集体精神的烙印。
三、幼儿文学的特殊性
• 幼儿文学究竟是不是文学? • 在幼儿文学中,情感的抒发者并不是幼儿本人,而是那个 模仿幼儿的成人作者。
语言层,语象层,意味层。简单地说,语言层是作品 语言的声音层,语象层是语言符号所对应的形象内容,
意味层则是上述内容所承载的意味。这三个层面相互
依存,彼此融合,在纵向上生成了一个完整的儿童文 学文本的结构。
对幼儿文学 • 其次, 文本来说, • 语言层不仅是 最后,
一个基础层 的层面,也是一个具 有独特欣赏 价值的层面。
第二,在题材上, 早期叙述作品中最关 心的往往是与现实生 活最为详尽的人与动 物的题材,幼儿叙事 作品也是如此
在现代幼儿文 学与人类早期 艺术的某些门 类(如诗歌, 故事,绘画) 存在着形式、 题材和功能上 的许多相似点 。
第三,在性质和 功能上,早期艺术 与幼儿文学都不是 纯粹审美意义上的 艺术作品。
即儿童开始接受 正式学制教育前 的发展阶段。
• 幼儿所表现出的许多思维特征,并不仅仅是一些有待扬弃的阶 段性的发展因素,而是常常包含着别具意义的文化价值。 比如,幼儿丰富的日常想象力,幼儿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幼儿 对于周围环境的“万物有灵”式的体验和善待,等等,对于常常 被过度规则化、单向化、功利化的成人思维世界来说,都充满了 启示。 • 幼儿对于一些生活问题的看似简单的思考,甚至能够在现代文 明的迷思中将我们带回到有关生命和存在的某种单纯而深刻的 本质思考中。
儿童文学

文学范畴
儿童文学通常由成人所编著,深层动机可以说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儿童,许多儿童文学也会改编自成人文学作 品作。由儿童自行创作也虽可广泛包含在内,但因儿童创作常流于鸭涂或不合艺术,仍须由成人鉴定是否为具文 学价值。
西方在近代有《罗宾汉》、《圆桌武士》等向儿童灌输正确价值观的故事读物,但这两本故事书,都是从成 年人的文学作品里面浓缩出来。第一本真正针对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是 1744年,由John Newbery出版的 “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让·雅克·卢梭的儿童传记性小说《爱弥尔》。该作品写于1762年,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 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西方认定18世纪末期为儿童文学的发端期。
中国概况
《儿童文学》创刊号20世纪英、苏、美、法、意、瑞典等国家大量优秀作品的涌现,则标志着世界儿童文学 进入第二个繁荣期。中国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儿童及儿童教育问题长期不受重视,故儿童文学出现较迟。有 史可考的专为孩子们创作的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戏剧等直到晚清才开始陆续问世。儿童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 文学门类则始于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是叶圣陶创作、发表于20年代 初的童话《稻草人》和稍晚几年问世的冰心的书信体儿童散文《寄小读者》。30年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张天 翼,他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杰作。40年代创作成就突出的有陈伯吹、贺宜、严文井、金 近等,他们的创作活动多始于20、30年代,代表作分别为《阿丽思小姐》(陈伯吹)、《野小鬼》(贺宜)、 《四季的风》(严文井)、《红鬼脸壳》(金近)。
近几年来,在纯文学刊物普遍市场疲软的大背景下,儿童文学一枝独秀,期发量连年上升。儿童文学自1997 年改革一来,实施精品战略,使刊物发行量每年平均以30%的速度攀升。可以说,不论在儿童文学领域里,还是 在整个中国纯文学领域里,儿童文学杂志的发行量都是首屈一指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儿童文学》杂志已由一 份“少儿文学读物”拓展成为了一份“家庭读物”,目前正慢慢向一份“社会读物”奋进。它以一流的品位和丰 富的内容获得了少儿读者、家长、老师以及作家、研究人员的普遍认可,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我们的目标是, 让社会大众形成这么一种共识:让孩子在阅读《儿童文学》过程中,获得德育、智育、美育的全面提升,为塑造 新世纪的民族品格做出自己的贡献。
儿童文学概述

儿童文学概述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形式。
它涵盖了多种文学体裁,包括童话、寓言、儿童小说以及儿童诗歌等。
儿童文学不仅仅是为儿童提供娱乐,更是一种教育性的媒介,通过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传递给孩子们众多的启示和教益。
本文将简要概述儿童文学的背景、特点及其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儿童文学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古代,许多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都被传诵给儿童听,以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然而,正式的儿童文学产生较晚。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教育制度的普及和儿童读物市场的出现,儿童文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此后,儿童文学逐渐发展壮大,并被越来越多的作家和教育家重视和创作。
儿童文学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的语言风格通常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作者会用简单明亮的词汇和清晰的句子结构来表达。
这样的写作风格更适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并能够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常常富有想象力和奇幻色彩。
通过悬念、冲突和解决的过程,儿童文学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再次,儿童文学注重塑造鲜明的角色形象。
作者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包括勇敢的英雄、智慧的导师和善良的朋友,来展示不同的品质和价值观。
这些角色可以成为儿童的榜样,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最后,儿童文学的主题通常与儿童的成长体验相关。
它能够探索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面临的问题,如友谊、责任、勇气和自我认同等。
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开阔儿童的眼界。
通过接触众多不同的故事和世界,儿童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和不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其次,儿童文学能够培养儿童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阅读关于友谊和合作的故事,能让儿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并从中领悟到友谊的重要性。
此外,儿童文学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奇幻故事,儿童能够构建自己独特的想象世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文学的历史

第一名:杨红缨、第二名:伍美珍、第三名:饶雪漫、第四名:曹文轩 第五名:黄春华、第六名:秦文君、第七名:周锐、第八名:郁雨君 第九名:张国龙、第十名:常新港
陈伯吹、张天翼、孙幼军、严文井、张之路、 任溶溶、秦文君、杨红樱、梅子涵、 曹文轩、沈石溪、伍美珍、任大霖、葛冰、金波、 周锐、冰心、郑渊洁。
二、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新媒介
客观对待新媒介与童年的关系 ,正确认识、理解新媒介的利弊,继而探讨 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关系、新媒介与纸质阅读的关系,尽可能导向一个互 惠的良性格局。
三、儿童文学网站链接
(一)儿童文学网站:
小书房/ 中华少年文学网/
产生于五四时期, 童话:叶圣陶的《稻草人》; 儿童小说:鲁迅(《故乡》)、刘半农《饿》; 儿童散文:鲁迅的《风筝》、冰心的《寄小读者》、许地山《落花生》; 儿童剧:郭沫若的《黎明》;儿童诗: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
左联十年间的儿童文学: 鲁迅先生的大多数关于儿童文学儿童教育等的理论, 童话创作方面: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奠定了我国长篇童话创作 的基础。
(二) 教学研究类
台湾儿童文学研究所.tw/ice/ 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网/ 学而居之纯真童年/list.aspx?cid=25 福建小学新课程/fjjy/Index.asp
幼儿文学知识

幼儿文学的概念: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为促进其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其审美需求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文本特点1.主题鲜明、单纯浅显2.题材广泛,新颖独特3.情节曲折、结构完整4.语言浅显、动听、鲜活(提现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摹绘、夸张、拟人)拟人:幼儿有“自我中心”的倾向,它生发出泛灵性,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和意志,对有生命的东西就更加同情和关爱。
“图画故事”和“插图文学”的区别“图画故事”是一种图文共同讲故事的特殊的文学体裁,“插图文学”作品中的插图是幼儿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和表现语言。
插图文学读物中的文学在图画进入读物之前就已存在,它本来就是完整的和独立的语言艺术,而插图只是一种使文学更形象更闪光的辅助手段。
然而,图画文学中的图画是具有和语言艺术功能相当的主体手段,它本身就承担着作品主体性的表情达意的责任。
儿歌在古代是叫“童谣” 使用是在“五四”时期。
儿歌最本质的特征是:音乐性儿歌的特殊形式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
它的作用在于催眠。
2.数数歌:是一种培养幼儿数目观念、训练幼儿认识数能力的儿歌。
3.谜语歌:以儿歌形式出现的谜语叫谜语歌。
4.连锁调:也称连珠体,或叫衔尾体。
它是用“顶针”手法来安排结构,或者“随韵结合,义不连贯”的传统儿歌形式。
5.问答歌:指以设问形式来表达内容,引导幼儿认识事物或事理的儿歌形式。
(有问必答是问答歌的基本特点)6.绕口令:绕口令也叫拗口令或者急口令。
7.颠倒歌:又称错了歌、倒唱歌、滑稽歌。
它是通过大胆夸张,故意将事物的正常关系和各自的特征加以颠倒,造成违背常规的奇怪现象或“废话连篇”的奇特效果,引导幼儿从违背常规的现象中去辨别是非真伪。
8.字头歌:是指每句末尾的字词完全相同的儿歌。
9.游戏歌:是配合婴幼儿做游戏时吟唱的歌谣。
儿歌与幼儿幼儿诗的异同1.从产生的源头来看,儿歌的历史更悠久,由古老的童谣发展为今天的儿歌,有较为成熟和定型的表现形式。
19世纪前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幼儿教育【精】

贝洛童话
我的这些童话都是有创作宗旨的,它 们首先在启人诚实,有忍耐心,有远见。 要勤恳,在种种不幸迫使人偏离这些良好 品质时,仍要保持这些品质。 ——贝洛
大家好新年好 10
贝洛童话
可以感到一种往昔曾创造过这些童话 的民间诗歌的风韵,有一种构成真正神话 式虚构特征的那种混合物——即神奇莫解 的事务和日常平凡事物的混合,无上崇高 的事务和滑稽可笑的事物的混合。
大家好新年好
20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
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 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 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
幼儿文学 的第一块 里程碑 ——屠格涅夫
11
大家好新年好
18世纪:启蒙时
代的理性与训导
大家好新年好 12
启蒙时代
• 启蒙运动时期主张传播科学知识以 启迪人们的头脑,破除宗教迷信,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传自由、平 等和民主。
大家好新年好
13
18世纪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儿童观确立的开端 以及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时期,以理性之 光祛除蒙昧的伟大的思想启蒙时代。“任 何与不可能、荒谬、无边的想象沾上边的 事物,都不符合18世纪的思考方式”,想 象力被排斥。 “发现儿童的第一人”卢梭。 在卢梭影响下创作的儿童文学,重视传授知 识和经验,摒弃空想,忽视娱乐和游戏, 旨在培养出“理想的儿童”。
大家好新年好
26
代表作品: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86篇童话故事, 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 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 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 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 《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 《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 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最 为著名。
儿童文学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概论(8学时)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一、儿童文学的概念(一)我国“五·四”运动以来对儿童文学的几种较具影响力的认识1、以胡适、周作人等学者为代表所倡导的“儿童本位论”思潮2、1949年—1955年这一历史时期的观点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工具论3、以陈伯吹为代表的“童心论”4、关于区分儿童文学的标准之多种见解(二)什么是儿童文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共识,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
其中以特意为他们创作、编写的作品为主,也包括一部分抒写作家主观意识却能为孩子们所理解、接受又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文学作品。
广义与狭义的概念、相应的分类。
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应把握好。
二、儿童文学与文学(一)儿童文学是文学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它服从于文学的一般共性规律和要求,但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二)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关系共同点:两者都是以语言为材料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均具有思想倾向性、民族性、时代性和文学表达方面的要求。
不同点:由于读者对象的不同所导致的文学表现手法的倾向性差异。
三、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两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它们的写作、研究以及指导阅读都有重要意义。
儿童读物的含义比儿童文学的含义宽泛得多,是指适合于儿童阅读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儿童文学作品经印刷出版成书后形成的的儿童文学读物仅是儿童读物中的一种。
区分之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文学性”这个核心点上。
儿童文学必须是文学,是以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用以感染和教育少年儿童的,儿童读物中除文学读物外的其他门类读物可以是非文学的,或不完全具备文学性质的。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儿童文学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儿童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小读者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自然界的某些知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儿童文学具有道德教化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和娱乐作用。
中国幼儿文学历史发展概貌

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
他 的童话是简单的,却拥有深刻的内涵。通过他创 作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获得这个社会与他们
之间关系的清晰认识。
代表作:《萤火虫》
《蜗牛看花》
《蜘蛛和蜻蜓》
《好大的风呀》
《北边冷地方》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儿童文学还不应该忘记一 个人物:张乐平。 他创作了不朽的“三毛”,为中国创作了自己 的儿童形象,在世界漫画偶像中叶获得了一席 之地。 1935年至1992年,张乐平创作了多不三毛连 环漫画:
二.收获1.彩色印刷、出版、理论探讨、创作等诸方面。
2.截至20世纪40年代末,色彩印刷物还极少,几乎没有专门的图 画故事书。 3.至50年代不仅可以印刷大量图画书、画册、挂画,也能出版彩印 的低幼儿童画刊了。 其中,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陈伯吹主编的《小朋友》改版,成为以低 年级儿童为主并兼顾学前幼儿的彩色画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低龄 儿童文艺刊物。其编辑方针为:“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健康游戏,用手 用脑,多样照顾彩色精印,美丽丰富。
采编的儿歌集:《天籁集》、《北京儿歌》、《孺子歌图》
歌谣又称孺子歌、婴儿歌、小儿语、儿歌
儿歌流传特点: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童时习之,可为终身体认。
民间童话故事: 《酉阳杂俎》里的 《叶限》 《搜神后记》中的 《白衣素女》 成人文学的部分章节:《聊斋志异》 《西游记》 《封神演义》 远古时代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女 娲补天”、 传说:“牛郎织女” 、“大禹治水”
白衣素女
• 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田螺姑娘的故事,本篇选自《搜神后 记》卷五。这是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青年农民谢端 “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但到头来穷困不堪, 连老婆也娶不上。上天被他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打动,派了 白水素女来帮谢端过上好的生活,神女藏于 • 田螺之中,每天在谢端出去以后,出来为他 • 洗衣做饭,后来却被谢端发觉,只好离去, • 而她留下的螺壳却能倒出许多米来,改变了 • 谢端贫困的生活。小说把谢端的忠厚老实和 • 白衣素女的善良、热情写得很生动,特别是 • 索女的形象十分优美动人,具有浓厚的抒情 • 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当幼儿和成人在文本所提供的读者位置上各 自就位时,一个典型的幼儿文学的接受过程才能就此 展开。而在为幼儿朗读作品的同时,成人朗读者本人 也会体验到作品所带来的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幼 儿文学活动中成人读者的位置和作品中那个预留给幼 儿读者的位置,几乎是同样重要的。
这种幼儿文学所特有的“双重读者”的现象,也 体 现了幼儿文学的特殊性。
为婴儿朗读或吟唱简短的、节奏分明的儿歌,与 婴儿一起做简单的童谣游戏(如手指歌的游戏), 或为他们翻读简单的图画故事,可以激发起婴儿对 世界、对语言的兴趣。
1—2岁
一般情况下,在1岁左右,幼儿正式开始了语言的 学习和运用。这一时期的孩子不但对韵文类的歌谣感 兴趣,而且能够逐渐理解一些简单的故事。
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可以通过成人的朗读帮助, 欣赏简单的幼儿生活故事和童话故事。针对该年龄的 幼儿通常喜欢用抓和咬的方式来熟悉事物的特征,这 一时期的歌谣和故事读物中,应该包括一些质地牢固 的木板书、材质安全的塑料书等。
1. 对幼儿文学内部分级复杂性的认识 2. 对幼儿文学辩解发砸星的认识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三个要素
幼儿文学的三个要素:幼儿文学的存在,是由作 者、读者和文本载体三个要素共同支撑起来的。
一、幼儿文学的作者
一名合格的幼儿文学的作者需要具备以下几个 方面的素质: 第一,了解幼儿。 第二,理解幼儿。 第三,尊重幼儿。 第四,掌握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艺术规律。
4.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持续的观察、记录和总 结,为不同年龄的幼儿制订一张幼儿文学作品的 基础分级表。
5.结合对幼儿文学文本特征的认识,选择若干具体 作品,对其语音、语象和意味层的特征
阅读导航
刘晓东的《儿童精神哲学》是一部立足于哲学立场探 讨儿童精神成长现象的学术专著。
该书1999年12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幼儿以其自然的方式思考,复原着我们对世界和生命 的原始感知,幼儿期不仅仅是为了某个未来的成人而准 备的,相反地,幼儿期作为一个生命阶段,有着属于它 自己的不可替代的存在意义。可以说,幼儿期的意义, 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幼儿文学的意义。
二、人类艺术史语境中的幼儿文学
早期艺术与幼儿文学的相似点: 第一,在形式上,早期艺术与幼儿文学都拥有一种单纯、
3—4岁
幼儿语言词汇迅速丰上。这一时期,他对阅 读材料的注意力不容易长久集中
歌谣或故事本身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趣味性开始显得 更为重要起来。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幼儿的性别 意识开始萌生的时候,因此,以此为题材并适应这一 时期幼儿语言能力的简短故事也是孩子可以开始接触 的。此外,涉及生活题材的幼儿科普故事、适合扮演 的幼儿游戏剧等,也会受到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欢迎。
5—6岁
除了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之外,想象和抽象思维的 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对于外部世界信息的容纳量也 越来越大,他们开始对许多带有幻想性的、离奇的故 事感兴趣
幻想题材的童话、神秘题材的科普故事等,可以被 纳入到这一时期的幼儿阅读范围中。这一时期的幼儿 对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复杂性开始有了某些初步的体 验。
第一章 幼儿文学的历史与概念
第一节 幼儿与幼儿文学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概念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三个要素
第一节 幼儿与幼儿文学
一、人类学语境中的幼儿期
皮亚杰 ——儿童到达7岁时,他们的思维更接近成人 不是此前年龄段的孩子,因此,思维也成为人们用以划 分幼儿期的一个考量因素。
本书以0—6岁作为“幼儿”的年龄范围。
对两首《雪花》分析
幼儿文学与狭义的儿童文学、少年文学相比,有以下三 个要素的特殊限制:
第一,从作家层面来看,在幼儿文学的创作中,作品的 作者与其目标读者之间的年龄差距是最大的。
第二,从读者层面来看,幼儿文学的第一目标读者是幼 儿,但幼儿文学向幼儿的传递,还需要另一个中介 性的角色。
第三,从文本层面来看,幼儿文学是所有儿童文学门类中 受到艺术发挥限制最大的一个类别,其原因不言而喻。
其次,幼儿文学文本的语象层不但可以寄寓在语音 层之上,同时也可以通过图像画面得到特殊的传达。
最后,幼儿文学文本的意味层由于考虑到幼儿理解 能力的限制,往往显得比较清浅。
探究与实践
1.如何理解人类历史和艺术史发展语境中的幼儿期 与幼儿文学?
2.与广义儿童文学相比,幼儿文学的独特性体现在 哪里?
3.说说你对幼儿文学的作者、读者和文本三要素特 征的理解。
粗犷的形式感。 第二,在题材上,早期叙事作品最关注的往往是与现实
生活最为相近的人与动物的题材,幼儿叙事作品也 是如此。 第三,在性质和功能上,早期艺术与幼儿文学都不是纯 粹审美意义上的艺术作品。
三、幼儿文学的特殊性
幼儿文学是文学吗? 第一,和一般文学相比,幼儿文学可以运用的文学手法
的资源实在少之又少。 第二,幼儿文学所承担的功能,又比一般文学多之又多。 第三,幼儿文学的形式,也越出了我们所熟悉的一般文
二、幼儿文学的内涵 已有界定
鉴于以往界定,幼儿文学界定必须考虑以下三个 方面的基本内涵: 1.对幼儿文学内部分级复杂性的认识 2.对幼儿文学边界复杂性的认识 3. 幼儿文学是体现了独特的幼儿美学的文学
三、幼儿文学的复杂性
幼儿文学针对了0—6岁幼儿,是一个跨度极大的身心 变化过程,所以其面临的任务也非常复杂。
三、幼儿文学的文本
一个儿童文学文本的结构可以区分出三个基本的层 次:语音层、语象层、意味层。
但是与狭义儿童文学、少年文学相比,幼儿文学的 这三个层次又表现出一些不一样的特征,它们是由幼 儿文学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
首先,对幼儿文学文本来说,语音层不仅是一个基 础性的层面,也是一个具有独特欣赏价值的层面。
学作品的界限。
如果说幼儿文学是一种文学样式,那么它应该有着属于 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文学内涵和外延。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概念
一、从儿童文学到幼儿文学
广义的划分 更为细致的划分
与成人文学相比,儿童文学四个方面的特征性 内涵: (1)在基本精神上,······ (2)在表现内容上,······ (3)在表现手法上,······ (4)在功能意义上,······
二、幼儿文学的读者
广义上来说,幼儿文学的读者包括所有有机会、需 要、有兴趣阅读幼儿文学作品的人,比如幼儿、幼儿 教师、幼儿的父母、幼儿文学研究者,以及其他出于 各种原因接触幼儿文学的人们。但对幼儿文学自身来 说,它所服务的读者对象首先是处于学龄前的幼儿。
各年龄段幼儿阅读文学作品的类型
0—1岁
通过直观的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接收周围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