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1. 什么是统计学?答: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学,它涉及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展示和预测。

2. 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有什么区别?答:描述统计学关注于数据的总结和描述,而推断统计学则使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

3. 列举三种常见的概率分布。

答:正态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4. 什么是中心极限定理?答:中心极限定理表明,当样本量足够大时,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之和的分布将趋近于正态分布。

5. 什么是置信区间?答:置信区间是一个区间估计,它给出了总体参数的一个可能范围,并且该范围有一定的置信水平。

6. 解释什么是假设检验。

答:假设检验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一个关于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

7. 什么是相关系数?答: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的统计量。

8. 什么是回归分析?答: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9. 什么是方差分析?答:方差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三个或更多组数据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0. 什么是标准差?答:标准差是衡量数据分散程度的一个指标,它是方差的平方根。

11. 什么是均值?答:均值是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它是所有数据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数量。

12. 什么是中位数?答: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值,当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时,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13. 什么是众数?答: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14. 什么是样本?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用于代表总体进行研究。

15. 什么是总体?答:总体是指研究中所有可能的个体的集合。

16. 什么是抽样误差?答: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样本的随机性导致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17. 什么是系统误差?答: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或实验设计中的偏差导致的误差,它会导致测量结果持续地偏离真实值。

18. 什么是数据的正态性?答:数据的正态性指的是数据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即呈现出对称的钟形曲线。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是研究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学科,应用广泛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工程等领域。

以下是统计学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复习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1. 数据的类型
数据可以分为两类: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可以测量且有具体数值,例如身高、体重等;定性数据则是无法测量的特征,例如性别、颜色等。

2. 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通过计算、图表等方式来描述数据特征的方法,可以包括测量中心趋势和变异程度两方面。

常见的描述性统计工具包括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

3. 推论统计
推论统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可以分为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两类。

参数检验是利用参数进行总体推断的方法,例如t检验、F检验等;非参数检验则是不依赖参数进行总体推断的方法,例如Wilcoxon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

4. 可视化
可视化是将数据用图表表示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并发现规律。

常见的可视化工具包括条形图、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5.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在实验中控制和处理变量的一项重要能力,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随机化设计、双因素设计、多因素设计等。

上述内容是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点,复习时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和练习,加深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 在调查居民对某企业产品的看法时,居民年龄、性别( C )。

A. 都是数量标志 B. 都是品质标志C. 前者是数量标志,后者是品质标志D. 前者是品质标志,后者是数量标志2. 将调查对象划分为若干类,然后从每一类中随机抽取若干单位进行观察,这称为( C )。

A. 等距抽样 B. 整群抽样 C. 分层抽样 D. 简单随机抽样 3.一个统计总体( D )A .只能有一个标志B .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 4.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C )A .普查和典型调查B .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C .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5.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B )。

A .商品库存量B .出生人数C .月末职工人数D .土地面积6.凡是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现象,计算其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应采用( C ) A .算术平均法 B .调和平均法 C .几何平均法 D .中位数法7.若两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是低的,则计算的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B )。

A.1B.0C.0.5D.-18. 单项式变量数列与组距式变量数列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 C )。

A. 组数和组距B. 组限和组中值C. 变量和次数D. 变量和组限 9. 组距数列中上限与下限之差称为( B )。

A. 全距B. 组距C. 组数D. 极限10. 两个性质不同的指标相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指标是( D )。

A. 比较相对指标B. 结构相对指标C. 比例相对指标D. 强度相对指标11. 按最小平方法估计的回归方程Yˆ= X b a ˆˆ+,b a ˆ,ˆ的实际意义是使( D )。

A.)ˆ(1i i ni Y Y -∑==0 B.)ˆ(1iini X X-∑==0C.21)ˆ(ii ni X X -∑=最小 D.21)ˆ(iini Y Y-∑=最小12.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是以时间单位为年的指标值,则该数列不体现( B )。

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答:描述统计是指搜集、整理、分析并提供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

主要任务是使反映客观事物的统计数据可以一目了然,条理清晰,使用方便,可以说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推断统计是指依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特征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方法。

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前提,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发展。

2、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答:全面调查是指国家统计系统和各个业务部门为了定期取得系统的、全面的基本统计资料,按一定的要求和表式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制度。

这种方法所得资料较为全面可靠,但调查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且调查时间较长,不适合一般企业的要求。

非全面调查是指调查范围只包括调查对象中一部分单位的调查。

即对总体的部分单位进行登记或观察。

非全面调查包括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其特点是调查的单位少,可以集中力量作深入、细致的调查,能调查更多的指标,从而能提高统计资料的准确性。

3、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答:算术平均数也称为均值,是全部数据算术平均的结果。

算术平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即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的数学性质是1、各变量值与均值的离差之和等于零2、各变量值与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调和平均数又称倒数平均数,就是各组标志值的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调和平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即简单调和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

统计中往往是把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形式,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的。

4、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答:抽样误差是指在遵循了随机原则的条件下,不包括登记误差和系统性误差在内的,用样本指标代表总体指标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误差。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①总体内部差异度②样本容量③抽样方法。

非抽样误差是指在调查登记过程中发生的误差。

是由主观因素破坏了随机原则而产生的系统性偏差。

它包括登记性误差和偏差。

5、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答:第一类错误。

2017中级统计师《统计学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7中级统计师《统计学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7中级统计师《统计学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有关于学生的身高,性别,年龄,成绩的数据,其中属于定性数据的是( )。

A.身高B.性别C.年龄D.成绩2.如果想得到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应该采取的统计研究方法是( )。

A.概率抽样法B.非概率抽样法C.询问法D.随机实验法3.下面有关调查方法正确的是( )。

A.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的样本对总体有代表性C.统计报表是全面调查D.非概率抽样调查中没有抽样误差4.利用线段的升降来描述现象变动与时间上变化相依关系的图形是( )。

A.直方图B.条形图C.环形图D.折线图5.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或出现频率最多的值,在定性数列中( )。

A.肯定没有众数B.一般不使用众数反映集中趋势C.只能有一个众数D.不一定有众数6.7.(8.假定一个拥有五千万人口的地区和一个拥有五百万人口的地区,居民年龄差异程度相同,用重复抽样方法各自抽取每个地区的1‰人口计算平均年龄,则样本平均年龄的标准误差( )。

A.两者相等B.前者比后者小C.前者比后者大D.不能确定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其精确度将( )。

A.保持不变B.随之扩大C.随之缩小D.无法确定10.由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时,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这是满足了评价估计量标准的( )。

A.有效性B.一致性C.无偏性D.同质性11.在对一个总体比例进行区间估计时,二项分布可用正态分布近似估计的条件是( )。

12.进行假设检验时,对于原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检验概率值P值是( )。

A.H0为真的概率值B.H1为真的概率值C.H0为假的概率值D.H0为真时,其可能为离群值出现的概率值13.回归分析中的估计标准误差数值( )。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一、简答1、统计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关系或区别)答:统计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和推理统计两大类。

⑴描述统计指如何从已知的观察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并提供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用以说明研究现象的情况和特征。

描述统计内容包括: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描述统计作用和目的是描述数据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使反映客观事物的统计数据可以一目了然,条理清晰,使用方便,可以说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⑵推断统计则是指只依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特征的技术和方法。

推断统计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种类型。

描述统计作用和目的是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以推知资料本身以外的情况和数量关系,从而对不肯定的事物作出决断,为进行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前提,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发展。

2、抽样推断法的特点和作用?(举例说明抽样法在工商企业中有哪些应用)答:抽样就是从所研究的对象中随机地取出其中一部分来观察,由此而获得有关总体的信息。

它具有三个特点:⑴遵守随机原则。

就是在抽样时每个单位有同等被抽中的机会。

只有遵守随机原则,才能使抽取的部分单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⑵推断被调查现象的总体特征。

抽样的最终目的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被调查现象的总体特征。

⑶计算推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可把推断误差控制在一定的精确程度和可靠程度上,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鉴于抽样的上述特点,它在工商管理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1)当某些现象不可能采用全面调查时,可以利用抽样作出推断。

有些现象要经过破坏性或消耗性的实验才能了解其情况,如灯泡的使用寿命和轮胎的行驶里程等,都要作破坏性的实验,无法采用全面调查。

对于某些无限总体不能采用全面调查,而只能从中抽出样本进行检验。

例如,要检查大批量生产的某种小零件的质量,就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

2)当某些现象没有必要采用全面调查时,可以利用抽样作出推断。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

一:名解
1.小概率原理
2.抽样误差
3.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
4.检验效能
5.四分位间距
6.变异系数
7.均属的标准误
8.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
9.相关系数
10.最小二乘法原理
11.回归系数
二:填空
1.每种检验方法的应用条件
2.统计学的描述指标
3.百分位数的计算公式
4.卡方检验的条件及对应公式
5.实验设计三要素,三原那么
6.相关分析,秩和检验的应用条件
三:单项选择
统计图表〔选择什么图表〕
统计学方法比拟〔即选择哪种最好〕
四:简答
1.频数分布表制作过程
2.医学参考值范围制定及注意
3.应用相对数的考前须知
4.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之间的关系
5.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的根本思想
6.方差分析的根本思想
7.
五:分析
1.
2.t检验与方差分析〔同上〕
六:计算
一共两题,不考方差分析,只写公式不要计算,题目不难。

2017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附答案.doc

2017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附答案.doc
7.以下是某村家庭劳动力年收入资料:
年收入
(元)
家庭数
家庭比重
累积家庭

相对累积比重%
组中

2000-5000
3
5000-7500
6
7500-1000
0
9
10000-125
00
7
12500-150
00
3
28
(1)、根据以上数据将次数分配表填写完整。
年收入
(元)
家庭数
家庭比
重%
累积家庭

相对累积比
重%
(2) (2)如果要求极限误差不超过2,则在同样的概率保证程度下,
至少要抽多少顾客?
解:
(1)t=2, cr = 10.5元,£ = 25,n=49
抽样极限误差△=仅=2*1.5 = 3元
置信区间为:京<% + ?*//艮|J25-3 < X < 25 + 3
BP22 < X < 28
(2)此时t=2,极限误差W2,即2*弟罚
% % %
(3)增长速度=发展速度一1
(4)平均发展速度=B
(5)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一1
3、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名称
计量单



报告

计量单



报告



100
120
元/件
15
10


500
500
元/只
45
55


150
200
元/个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简答题(12题选5个)1、统计数据的类型有哪些?(1)、按计量层次分类:a.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类。

b.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c.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对事物的精确测度,例如:身高为175cm、168cm、183cm。

(2).按收集方法分类:a.观测的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而得到的有关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测数据。

b.试验的数据:在试验中控制试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比如,对一种新药疗效的试验,对一种新的农作物品种的试验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大多数都为试验数据。

(3).按时间状况分类:a.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比如,2005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比如,2000年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2、简述数据误差的来源?(1)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带来的误差,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平均性差异,影响抽样误差的大小的因素为样本量的大小和总体的变异性。

(2)非抽样误差:相对抽样误差而言,除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样本观察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存在与所有的调查之中: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全面性调查。

有抽样框误差、回答误差、无回答误差、调查员误差、测量误差。

3、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哪些?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1).异众比率,用于测度分类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众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2).四分位差,用于测量顺序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中位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3).方差和标准差,用于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测度值,衡量均值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4、为什么说正态分布是客观现象中最主要的分布?正态分布有极其广泛的实际背景,生产与科学实验中很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都可以近似地用正态分布来描述。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量是由许多微小的独立随机因素影响的结果,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量具有正态分布。

从理论上看,正态分布具有很多良好的性质,许多概率分布可以用它来近似;还有一些常用的概率分布是由它直接导出的,例如对数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等。

5、请你说明小概率原理的含义?在概率论中,我们将发生概率很小一般来说不超过百分之五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小概率原理指的是在假设检验中,我们提出一个假设,用小概率事件去检验,如果小概率事件发生了,证明我们的假设有问题。

6、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有哪些?并解释他们的含义。

在实际工作中,总体参数往往是未知的,需要使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

衡量估计量优劣的标准一般有以下三个:(1)无偏性:无偏性不是要求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不得有偏差,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既然是抽样,必然存在抽样误差,不可能与总体完全相同。

无偏性指的是如果对这同一个总体反复多次抽样,则要求各个样本所得出的估计量(统计量)的平均值等于总体参数。

符合这种要求的估计量被称为无偏估计量。

(2)有效性:估计量与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衡量这个误差大小的一个指标就是方差,方差越小,估计量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准确,这个估计量也就越有效。

(3)一致性:一致性指的是当样本量逐渐增加时,样本的估计量(统计量)能够逐渐逼近总体参数。

7、假设检验的理论基础和推理方法是什么?假设检验理论基础是小概率原理。

所谓小概率原理,就是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

也就是说,对总体的某个假设是真实的,那么不利于或不能支持这一假设的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一的;要是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竟然发生了,我们就有理由怀疑这一假设的真实性,拒绝这一假设。

推理方法为显著性检验有时,根据一定的理论或经验,认为某一假设h0成立,例如,通常有理由认为特定的一群人的身高服从正态分布。

当收集了一定数据后,可以评价实际数据与理论假设h0之间的偏离,如果偏离达到了“显著”的程度就拒绝h0,这样的检验方法称为显著性检验。

偏离达到显著的程度通常是指定一个很小的正数α(如0.05,0.01),使当h0正确时,它被拒绝的概率不超过α,称α为显著性水平。

这种假设检验问题的特点是不考虑备择假设,考虑实验数据与理论之间拟合的程度如何,故此时又称为拟合优度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是一类重要的显著性检验。

8、请你说明拉氏指数与派氏指数的区别与联系?首先,由于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选取的同度量因素不同,即使利用同样的的资料编制指数,两者给出的计算结果一般会存在着差异。

其次,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水平和计算结果的不同,表明他们具有不完全相同的经济意义拉氏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可以消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从而使不现时期的指数具有可比性。

拉氏数量指标指数是假定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报告期销售量综合变动,它不仅可以单纯地反映出销售量的综合变动水平,也符合计算销售量综合变动,它不仅可以单纯地反映出销售量的综合变动水平,也符合计算销售量指数的实际要求。

帕氏指数将权数固定在报告期,不能消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因而不同时期的指数缺乏可比性。

但帕氏指数可以同时反映价格和消费量结构的变动,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意义。

9、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和上海综合指数分别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消费者价格指数:1.选择代表规格品,代表规格品的选择是在商品分类基础上进行的,每年可适当更换,但更换数量的比例有限制。

2.选择调查市县和调查点,选择的方法是划类选点。

地区的选择既要考虑代表性,也有注重合理性和稳定性。

调查市县和调查点的抽取都是采用按有关标志排队、等距抽取的方法确定的。

3.价格的调查与计算,代表规格品的平均价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

4.权数的确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由全国样本的10多万个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确定。

∑iW/∑W5.指数计算,总指数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方法IP=上证综合指数:该指数自1995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基日为100点,以现在所有上市股票为样本,以报告期股票发行量为权数进行编制,计算公式为:今日股价指数=今日市价总值/基日市价总值×100%10、时间序列可分解成哪几个因素?时间序列可分解成4钟因素:趋势(T)、季节性或季节波动(S)、周期性或循环波动(C)、随机性或不规则波动(I)。

a趋势是时间序列在长期内呈现出来的某种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变动,也称长期趋势。

时间序列中的趋势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

b季节性或季节波动,它是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含有季节成分的序列可能含有趋势,也可能不含趋势。

c周期性也称循环波动,它是时间序列中呈现出来的围绕长期趋势的一种波浪形或振荡式变动。

周期性通常是由商业和经济活动引起的,它不同于趋势变动,不是朝着单一方向的持续运动,而是涨落相间的交替波动;也不同于季节变动,季节变动有比较固定的规律,而变动周期大多为一年,而循环波动无固定规律,变动周期多在一年以上,且周期长短不一。

周期性通常是由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d时间序列中除去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之后的偶然性波动,称为随机性波动。

f时间序列可分为加法模型或乘法模型等。

乘法模型Yi=Ti×Si×Ci×Ii 加法模型Yi=Ti+Si+Ci+Ii11、P值与显著性水平α有何区别和联系?显著性水平α,是指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为真时却被拒绝的概率或风险,即假设检验中的弃真概率,它是根据检验的要求人为确定的。

P值是指当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出现的概率,被称为实测出的显著性水平。

因此,在显著性检验中p值小于等于显著性水平,那么就要拒绝原假设;大于显著性水平,就不拒绝原假设。

因为当p>α时,(以t检验为例),t统计量值落在接受域所以接受原假设;p<α时,t统计量值落在拒绝域,所以拒绝原假设。

12、当我们给出两支股票近一个月的股价走势后,你用什么统计方法选择应该投资哪一支股票(稳健投资者)?根据给出的两只股票近一个月的股价走势利用回归分析法拟合出它们个自的趋势线,然后分别对其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再依据其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就可以得出其各自的线性趋势显著性的结论。

比较其二者的显著性趋势,选择更具有显著性的那一只股票。

论述题(二选一,要有层次感和相应的例子)1、“统计使人豁达,使人睿智,使人哲理”,你怎样理解这几句话?说统计使人豁达,是因为统计总是把着眼点放在宏观大势的把握上,对个体数据如何处理,也取决于怎样科学的得到对总体的认识。

久而久之,统计的训练使人宏观意识得到强化,遇到问题习惯将之放在时空的大背景中去考虑。

比如统计专业讲的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等等,都是从大方面讲、从大的方面把握,碰到个案的时候,就会从大的背景和环境考虑问题,看的比较透彻,从而举重若轻,只是统计使人豁达的重要因素。

另外,统计比较务实,追求实事求是,统计是搞数据,搞数据不能随心所欲,判断和说明问题都要靠数据说话。

所以统计不仅强调宏观的方位感,还特别注重具体的分寸感,这个分寸感就是工作和学问要做的实,仅说个大概不行。

这样,久而久之,搞统计的不论是想问题还是谈问题,就习惯于脚踏实地,就不会离谱走板。

统计能使人在宏观上和微观上如此行事,统计就容易更豁达,更睿智,更聪明。

统计作用凸显,既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带动自身素质提高。

经过认真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数字、统计分析、统计报告等资料被不断提供给有关部门和领导,为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统计使人睿智、使人豁达、使人哲理”。

它使我们远离浮躁,远离权势,远离奢华,更加清醒、理性认识世界。

2、统计不是万能的,没有统计是万万不能的,你怎么理解?统计是指在一定统计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一系列活动过程的总称。

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治国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统计不是万能的,体现在如下的两个方面:一,由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人类科学技术力量的有限,样本的选取方式或者偶发的人为失误,统计分析很难做到完全符合客观情况。

二,即使统计结果完全符合客观情况,但是,统计分析的是大量数据所呈现的一种规律,具体的某一次行为或某一个样本展现的数据往往充满了偶然性,面对这样的情况,统计并不是万能的。

三,即使能够准确的对某一事件作出预测,但是统计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依赖于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态度,如果信息使用者不愿意使用统计所得出的信息,它也不是万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