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含详细参考答案
第09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初步-202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通用版)(含答案)

202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通用版)第09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初步考点梳理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的坐标1.平面直角坐标系(1)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为正方向;垂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为原点.(2)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建立的关系,即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点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反过来,每一对有序实数都表示坐标平面内的一点.2.点的坐标(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 如图所示.①点P(x,y)在第一象限①x>0,y>0;①点P(x,y)在第二象限①;①点P(x,y)在第三象限①;①点P(x,y)在第四象限①;①坐标轴不属于任何象限.(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①点P(x,y)在x轴上①y=0;①点P(x,y)在y轴上①=0;①原点的坐标为.(3)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征①点P(x,y)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①x=y;①点P(x,y)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①.(4)对称点的坐标特征①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①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①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5)平行于坐标轴的点的坐标特征①平行于x轴,纵坐标都,直线上两点A(x1,y),B(x2,y)的距离为|x1-x2|;①平行于y轴,横坐标都,直线上两点A(x,y1),B(x,y2)的距离为|y1-y2|.(6)点平移的坐标特征(7)①点P(a,b)到x轴的距离为|b|;①点P(a,b)到y轴的距离为;①点P(a,b)到原点的距离为①.考点二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1.函数及相关概念(1)变量与常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变化的量,是变量;保持不变的量,是常量.(2)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y,且对于x在它允许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值,y 都有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3)函数值:对于一个函数,取自变量x在允许范围内的一个确定值,代入函数表达式求得的函数y的值,就叫做函数值.2.函数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的值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格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列表法.(2)解析法: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解析法.其中的等式叫做函数表达式(或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3)图象法: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①函数的图象: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x与函数y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这些点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①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3.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重难点讲解考点一点的坐标与图形的变化规律方法指导:点的坐标在变换中的规律:(1)平移:左右平移时横坐标左减右加,纵坐标不变;上下平移时纵坐标上加下减,横坐标不变;(2)关于坐标轴对称,与其同名的坐标不变,另一个坐标变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其坐标互为相反数;(4)点(x,y)关于原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点坐标为(y,-x),点(x,y)关于原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点坐标为(-y,x).经典例题1 (2020•安徽宿州模拟)已知点M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距离为2,且在第四象限内,则点M 的坐标为()A.(2,3) B.(2,-3) C.(3,2) D.不能确定【解析】M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距离为2,且在第四象限内,则点M的坐标为(2,-3).【答案】B考点二函数图象的分析与判断方法指导:根据函数的图象分析实际意义:要读懂图象的意义,就要会析图、用图.在解答过程中,要弄清楚图象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函数图象上的点的意义,图象的变化趋势、变化快慢等,特别地,若是问题在整体过程中分为几个阶段,则其对应的图象也应分段分析,注意特殊点,如起点、终点、交点、转折点等的实际意义.经典例题2 (2020•湖南衡阳模拟)如图1,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动点P从点B 出发,在线段BC上匀速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线段OP的长为y,如果y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图1 图2A.20B.24C.48D.60【解析】如图2所示,当OP⊥BC时,BP=CP=4,OP=3,所以AB=2OP=6,BC=2BP=8,所以矩形ABCD的面积=6×8=48.【解析】C过关演练1. (2020•湖南长沙模拟)点P在第二象限内,若P到x轴的距离是3,到y轴的距离是4,那么点P的坐标为()A.(-4,3) B.(-3,-4) C.(-3,4) D.(3,-4)2. (2020·安徽阜阳模拟)如果m是任意实数,则点P(m-4,m-1)一定不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 (2020•湖南邵阳中考)已知a+b>0,ab>0,则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小手盖住的点的坐标可能是()A.(a,b) B.(﹣a,b) C.(﹣a,﹣b) D.(a,﹣b)4.(2020•山东滨州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有一点M,到x轴的距离为4,到y轴的距离为5,则点M的坐标为()A.(﹣4,5) B.(﹣5,4) C.(4,﹣5) D.(5,﹣4)5.(2020•四川甘孜州中考)函数y=13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3 B.x<3 C.x≠﹣3 D.x≠36.(2020•江苏无锡中考)函数y=2+31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13C.x≤13D.x≠137.(2020•四川遂宁中考)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 C.x>﹣2且x≠1 D.x≥﹣2且x≠18.(2020·河北模拟)如图所示,两条射线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A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①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①乙的起跑点在甲的前方12米处;①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 D.①①①9.(2020·安徽模拟)小明、小刚兄弟俩的家离学校的距离是5km.一天,兄弟俩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上学,小刚以匀速跑步到学校;小明骑自行车出发,骑行一段路程后,因自行车故障,修车耽误了一些时间,然后以比出发时更快的速度赶往学校,结果比小刚早一点到了学校.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离家的距离y(米)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 BC D10.(2020·江苏徐州一模)已知A,B两地相距1000米,甲从A地步行到B地,乙从B地步行到A地,若甲行走的速度为100米/分钟,乙行走的速度为150米/分钟,且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两人之间的距离y(米)与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图象是()A BC D11.(2020•安徽淮南模拟)如图,在菱形ABCD中,AB=1,∠B=60°,点E在边BC上(与B,C不重合)EF ∥AC,交AB于点F,记BE=x,△DEF的面积为S,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A B C D 12.(2020•四川州模拟)小明从家步行到校车站台,等候坐校车去学校,图中的折线表示这一过程中小明的路程S(km)与所花时间t(min)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①他步行了1km到校车站台;①他步行的速度是100m/min;①他在校车站台等了6min;①校车运行的速度是200m/min;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13. (2020•湖北黄冈中考)2020年初以来,红星消毒液公司生产的消毒液在库存量为m吨的情况下,日销售量与产量持平.自1月底抗击“新冠病毒”以来,消毒液需求量猛增,该厂在生产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消毒液一度脱销,下面表示2020年初至脱销期间,该厂库存量y(吨)与时间t(天)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14. (2020•青海中考)将一盛有部分水的圆柱形小水杯放入事先没有水的大圆柱形容器内,现用一个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如图所示,则小水杯水面的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min)的函数图象大致为图中的()A B C D 15.(2020•贵州遵义中考)新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兔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远远甩在后头.骄傲自满的兔子觉得自己遥遥领先,就躺在路边呼呼大睡起来.当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经超过它,于是奋力直追,最后同时到达终点.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路程,t为赛跑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A B C D 16.(2020·贵州贵阳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y轴的左侧有一点P(x,y),且满足|x|=2,y2=9,则点P的坐标是.17.(2020·安徽铜陵模拟)若点P(a,b)在第四象限,则点M(b-a,a-b)在第象限.18.(2020·安徽合肥二模)函数y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19.(2020•上海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4,3)为O上一点,B为O内一点,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要求的点B的坐标.20.(2020·河南模拟)A,B两城相距6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城出发驶向B城,甲车到达B城后立即返回,返回途中与乙车相遇.如图是它们离A城的距离y(km)与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当它们行驶7h时,两车相遇,则乙车速度的速度为.21.(2020•浙江金华中考)点P(m,2)在第二象限内,则m的值可以是(写出一个即可).22.(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23.(2020•上海中考)已知f(x)=21x-,那么f(3)的值是.参考答案考点梳理考点一 1. (1)向右向上(2)一一对应 2. (1)①x<0,y>0 ①x<0,y<0 ①x>0,y<0 (2)①x ①(0,0) (3)①x=-y (4)①(-x,y) ①(-x,-y) (5)①相等①相等(6)(x,y+b) (x,y-b) (7)①|a|考点二 1. (2)唯一确定 3.不等于0 非负数不为0过关演练1. A解析:∵点P在第二象限内,∴点P的横坐标小于0,纵坐标大于0,又∵P到x轴的距离是3,到y轴的距离是4可知,∴点P的横坐标是-4,纵坐标是3,即点P的坐标为(-4,3).2. D 解析:①(m-1)-(m-4)=m-1-m+4=3,①点P的纵坐标大于横坐标,①点P一定不在第四象限.3. B 解析:①a+b>0,ab>0,①a>0,b>0.(a,b)在第一象限,因为小手盖住的点在第二象限,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a,b)在第二象限,因为小手盖住的点在第二象限,故选项B符合题意;(﹣a,﹣b)在第三象限,因为小手盖住的点在第二象限,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a,﹣b)在第四象限,因为小手盖住的点在第二象限,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4. D 解析: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有一点M,到x轴的距离为4,到y轴的距离为5,①点M 的纵坐标为﹣4,横坐标为5,即点M的坐标为(5,﹣4).5. C 解析:由题意得x+3≠0,解得x≠﹣3.6. B 解析:由题意得,3x﹣1≥0,解得x≥13.7. D 解析:根据题意,得21xx≥-⎨≠+⎧⎩,,解得x≥﹣2且x≠1.8. B9. A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刚匀速从家去学校,故小刚对应的函数图象是一条线段,故选项D错误;小明骑自行车先行一段路程,中途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然后以更快的速度赶往学校,比小刚早到一点到达学校,故选项B、C错误,选项A正确.10. C 解析:两人相遇时所用时间为1000÷(100+150)=4(分钟),乙从B 地步行到A 地所用时间为1000÷150=203(分钟),则203分钟后,甲、乙两人之间距离的变化变缓,甲从A 地步行到B 地所用时间为1000÷100=10(分钟),由此可知选项C 能反映两人之间的距离y (米)与时间t (分钟)之间的关系.11. C 解析:∵菱形ABCD 中,∠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EF ∥AC ,∴△BFE 是等边三角形,∴BE =BF =x ,∵BE =x ,∴S △BFE =12x ﹒=x 2,∵AB =1,∴EC =AF =1-x ,∴S △AFD =S △CED =12(1-x )﹒=-x ,∵S 菱形ABCD =12×1×=,∴S △DFE =-x 2-2(-x )=-4(x -1)2(其中0<x <1).符合此图象表达式为选项C .12. C 解析:根据题意得:小明用了10分钟步行了1km 到校站台,即小明步行了1km 到校车站台,①正确,1000÷10=100m/min ,即他步行的速度是100m/min ,①正确,小明在校车站台从第10min 等到第16min ,即他在校车站台等了6min ,①正确,小明用了14min 的时间坐校车,走了7km 的路程,7000÷14=500m/min ,即校车运行的速度是500m/min ,①不正确,即正确的是①①①.13. D 解析:根据题意:时间t 与库存量y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为先平,再逐渐减小,最后为0.14. B 解析:将一盛有部分水的圆柱形小玻璃杯放入事先没有水的大圆柱形容器内,小玻璃杯内的水原来的高度一定大于0,则可以判断A 、D 一定错误,用一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水开始时不会流入小玻璃杯,因而这段时间h 不变,当大杯中的水面与小杯水平时,开始向小杯中流水,h 随t 的增大而增大,当水注满小杯后,小杯内水面的高度h 不再变化.15. C 解析:此函数图象中,S 2先达到最大值,即兔子先到终点,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此函数图象中,S 2第2段随时间增加其路程一直保持不变,与“当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经超过它,于是奋力直追”不符,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此函数图象中,S 1,S 2同时到达终点,故选项C 符合题意;此函数图象中,S 1先达到最大值,即乌龟先到终点,故选项D 不符合题意.16. (-2,3)或(-2,-3)17. 二 解析:①点P (a ,b )在第四象限,①a >0,b <0,①b -a <0,a -b >0,①点M (b -a ,a -b )在第二象限.18. x≤2且x≠0 解析:根据题意得,2-x≥0,且x≠0,解得x≤2且x≠0.19. (2,2) 解析:连结OA,OA5,∵B为O内一点,∴符合要求的点B的坐标(2,2)答案不唯一.20. 75千米/小时解析:甲返程的速度为600÷(14-6)=75(千米/时),设乙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由题意得600=7x+75,解得x=75.21. ﹣1(答案不唯一) 解析:①点P(m,2)在第二象限内,①m<0,则m的值可以是﹣1.(答案不唯一)22. x≥﹣3且x≠2 解析:由题可得,3020xx+≥⎧⎨-≠⎩,,解得32xx≥-⎧⎨≠⎩,,①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3且x≠2.23. 1 解析:①f(x)=21x-,①f(3)=231-=1.。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函数_平面直角坐标系_坐标与图形性质-单选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函数_平面直角坐标系_坐标与图形性质-单选题专训及答案坐标与图形性质单选题专训1、(2016南通.中考真卷)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1,0)、B(3,0)、C(0,﹣1)三点,D(1,m)是一个动点,当△ACD的周长最小时,△ABD的面积为()A .B .C .D .2、(2016苏州.中考真卷) 矩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B的坐标为(3,4),D是OA的中点,点E在AB上,当△CDE的周长最小时,点E 的坐标为()A . (3,1)B . (3,)C . (3,)D . (3,2)3、(2017福州.中考模拟)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P.若点P的坐标为(2a,b+1),则a 与b的数量关系为()A . a=bB . 2a﹣b=1C . 2a+b=﹣1D . 2a+b=14、(2017玉田.中考模拟)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平行于y轴,点A在直线l上,若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且使△PAO是以OA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A .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5、(2017保定.中考模拟)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6,3),B(6,0),以原点O位似中心,相似比为,在第一象限内把线段AB缩小后得到线段CD,则点C的坐标为()A . (2,1)B . (2,0)C . (3,3)D . (3,1)6、(2016石家庄.中考模拟) 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与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为点O,位似比1:2,点A的坐标为(1,0),点C的坐标为(0,1),则点B′的坐标为()A . (2,2)B . (﹣2,2)C . (﹣2,﹣2)D . (2,2)或(﹣2,﹣2)7、(2019通州.中考模拟) 已知直线y=﹣x+2与直线y=2x+6相交于点A,与x轴分别交于B,C两点,若点D(a,a+1)落在△ABC内部(不含边界),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 ﹣3<a<2B .C .D . ﹣2<a<28、(2019.中考模拟) 抛物线y=ax2与直线x=1,x=2,y=1,y=2围成的正方形有公共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 . ≤a≤1B . ≤a≤2C . ≤a≤1D . ≤a≤29、(2019温州.中考模拟) 如图,过x轴正半轴上的任意一点P,作y轴的平行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象交于A,B两点.若点C是y轴上任意一点,连接AC、BC,则△ABC的面积为()A . 3B . 4C . 5D . 1010、(2018湖州.中考模拟) 将△ABC的各点的横坐标都加上3,纵坐标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相比()A . 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B . 向左平移了3个单位C . 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D . 向下平移了3个单位11、(2019山东.中考模拟) 直线y=- x+ 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若把△AB0沿直线AB翻折,点O落在第一象限的C处,则C点的坐标为()A .B .C .D .12、(2017新泰.中考模拟) 已知:如图,四边形AOBC是矩形,以O为坐标原点,OB、OA分别在x轴、y轴上,点A的坐标为(0,3),∠OAB=60°,以AB为轴对折后,C点落在D点处,则D点的坐标为()A .B .C .D .13、(2017历下.中考模拟) 一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顶点B1在y轴上,顶点C1、E1、E2、C2、E3、E4、C3…在x轴上,已知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则正方形A2017B2017C2017D2017的边长是()A . ()2016B . ()2017C . ()2016D . ()201714、(2017曹.中考模拟) 如图,将正方形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 的坐标为(1,),则点C的坐标为()A . (﹣,1)B . (﹣1,)C . (,1)D . (﹣,﹣1)15、(2017三门峡.中考模拟) 如图所示,⊙O是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点P的坐标为(,),弦AB经过点P,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最小值等于()A . 2π﹣4B . 4π﹣8C .D .16、(2019黄石.中考真卷) 如图,矩形中,与相交于点,,将沿折叠,点的对应点为,连接交于点,且,在边上有一点,使得的值最小,此时()A .B .C .D .17、(2017福田.中考模拟) 如图,已知E′(2,﹣1),F′(,),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1:2把△EFO扩大,则E′点对应点E的坐标为()A . (﹣4,2)B . (4,﹣2)C . (﹣1,﹣1)D . (﹣1,4)18、(2011河池.中考真卷) 如图,A(1,0)、B(7,0),⊙A、⊙B的半径分别为1和2,将⊙A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则此时该圆与⊙B的位置关系是()A . 外切B . 相交C . 内含D . 外离19、(2019重庆.中考真卷)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顶点A,D分别在x轴、y轴上,对角线BD∥x轴,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经过矩形对角线的交点E.若点A(2,0),D(0,4),则k的值为()A . 16B . 20C . 32D . 4020、(2016平武.中考模拟) 如图,△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作△ABC的位似图形△A′B′C,并把△ABC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设点A′的对应点A的纵坐标是1.5,则点A'的纵坐标是()A . 3B . ﹣3C . ﹣4D . 421、(2017南充.中考真卷) 如图,等边△OAB的边长为2,则点B的坐标为()A . (1,1)B . (,1)C . (,)D . (1,)22、(2017五华.中考模拟) 阅读理解:如图①所示,在平面内选一定点O,引一条有方向的射线ON,再选定一个单位长度,那么平面上任一点M的位置可由OM的长度m与∠MON的度数θ确定,有序数对(m,θ)称为M点的“极坐标”,这样建立的坐标系称为“极坐标系”.应用:在图②的极坐标系下,如果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有一边OA在射线ON上,则正六边形的顶点C的极坐标应记为()A . (4,60°)B . (4,45°)C . (2 ,60°)D . (2 ,50°)23、(2019西藏自治区.中考真卷) 已知点是直线与双曲线(为常数)一支的交点,过点作轴的垂线,垂足为,且,则的值为()A .B .C .D .24、(2020丰南.中考模拟)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2),B(0,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 的个数是()A . 2B . 3C . 4D . 525、(2020宜昌.中考模拟) 将矩形OABC如图放置,O为原点,若点A的坐标是(﹣1,2),点B的坐标是(2,),则点C的坐标是()A . (4,2)B . (2,4)C . (,3)D . (3,)26、(2020琼海.中考模拟)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8,0),B(0,6),∠BAO,∠ABO的平分线相交于点C,过点C作CD∥x轴交AB于点D,则点D的坐标为()A . (,2)B . (,1)C . (,2)D . (,1)27、(2020河南.中考真卷) 如图,在中,.边在x轴上,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和.将正方形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E落在边上时,点D的坐标为()A .B .C .D .28、(2020荆州.中考真卷)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斜边OA在第一象限,并与x轴的正半轴夹角为30度,C为OA的中点,BC=1,则A点的坐标为()A .B .C .D .29、(2021荆州.中考模拟) 如图,直径为10的⊙A经过点和点,点是轴右侧⊙A优弧上一点,,则点的坐标为()A .B .C .D .30、如图,矩形的边,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D在的延长线上.若,,以O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弧经过点B,交y轴正半轴于点E,连接,。
人教版八下数学0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数学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0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1.(2019•株洲)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位于哪个象限?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D【解析】点A坐标为(2,–3),则它位于第四象限,故选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2.(2019•甘肃)已知点P(m+2,2m–4)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是A.(4,0)B.(0,4)C.(–4,0)D.(0,–4)【答案】A【解析】∵点P(m+2,2m–4)在x轴上,∴2m–4=0,解得m=2,∴m+2=4,则点P的坐标是:(4,0).故选A.【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正确得出m的值是解题关键.3.(2019•台湾)如图的坐标平面上有原点O与A、B、C、D四点.若有一直线l通过点(–3,4)且与y 轴垂直,则l也会通过下列哪一点?A.A B.BC.C D.D【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有一直线L通过点(–3,4)且与y轴垂直,故L也会通过D点.故选D.【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正确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分析是解题关键.4.(2019•安顺)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C.x>2 D.x≥2【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得:2x–4≥0,解得x≥2.故选D.【名师点睛】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5.(2019•河池)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P从A出发,沿A→B→C→A作匀速运动,则线段AP 的长度y与运动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大致是A.B.C.D.【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得,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时以及从点C运动到点A时是一条线段,故选项C与选项D不合题意;点P从点B运动到点C时,y是x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不合题意.故选B.【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通过分类讨论,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y与x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6.(2019•孝感)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空容器,从某时刻开始4min内只进水不出水,容器内存水8L;在随后的8min内既进水又出水,容器内存水12L;接着关闭进水管直到容器内的水放完.若每分钟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单位:L)与时间x(单位:min)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的是A.B.C.D.【答案】A【解析】∵从某时刻开始4min内只进水不出水,容器内存水8L;∴此时容器内的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后的8min内既进水又出水,容器内存水12L,∴此时水量继续增加,只是增速放缓,∵接着关闭进水管直到容器内的水放完,∴水量逐渐减少为0,综上,A选项符合,故选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将实际问题与函数的图象有机的结合起来,难度不大.7.(2019•随州)第一次“龟兔赛跑”,兔子因为在途中睡觉而输掉比赛,很不服气,决定与乌龟再比一次,并且骄傲地说,这次我一定不睡觉,让乌龟先跑一段距离我再去追都可以赢.结果兔子又一次输掉了比赛,则下列函数图象可以体现这次比赛过程的是A.B.C.D.【答案】B【解析】由于乌龟比兔子早出发,而且早到终点;故B选项正确;故选B.【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函数图象中横、纵轴所表示的意义及实际问题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8.(2019•武汉)“漏壶”是一种古代计时器,在它内部盛一定量的水,不考虑水量变化对压力的影响,水从壶底小孔均匀漏出,壶内壁有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算时间,用x表示漏水时间,y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下列图象适合表示y与x的对应关系的是A.B.C.D.【答案】A【解析】∵不考虑水量变化对压力的影响,水从壶底小孔均匀漏出,x表示漏水时间,y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y随x的增大而减小,符合一次函数图象,故选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9.(2019•黄冈)已知林茂的家、体育场、文具店在同一直线上,图中的信息反映的过程是:林茂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体育场锻炼了一阵后又走到文具店买笔,然后再走回家.图中x表示时间,y表示林茂离家的距离.依据图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育场离林茂家2.5kmB.体育场离文具店1kmC.林茂从体育场出发到文具店的平均速度是50m/minD.林茂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60m/min【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知:体育场离林茂家2.5km,故选项A正确;体育场离文具店的距离是:2.5–1.5=1(km),故选项B正确;从体育场到文具店林茂所用的时间是45–30=15(分钟),∴林茂体育场出发到文具店的平均速度为1000200153=(m/min),故选项C错误;林茂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1500609065=-(m/min),故选项D正确;故选C.【名师点睛】本题运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看懂图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2019•眉山)函数y=1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且x≠1B.x≥–2 C.x≠1D.–2≤x<1 【答案】A【解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分式有意义得:x+2≥0且x–1≠0,解得:x≥–2且x≠1.故选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含有自变量的表达式都有意义:①当表达式的分母不含有自变量时,自变量取全体实数.②当表达式的分母中含有自变量时,自变量取值要使分母不为零.③当函数的表达式是偶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被开方数不小于零.④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自变量的取值除必须使表达式有意义外,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11.(2019•岳阳)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0B.x>–2 C.x>0 D.x≥–2且x≠0【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得:20xx+≥≠⎧⎨⎩,解得x≥–2且x≠0.故选D.【名师点睛】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12.(2019•天水)已知点P为某个封闭图形边界上一定点,动点M从点P出发,沿其边界顺时针匀速运动一周,设点M的运动时间为x,线段PM的长度为y,表示y与x的函数图象大致如图所示,则该封闭图形可能是A.B.C.D.【答案】D【解析】y与x的函数图象分三个部分,而B选项和C选项中的封闭图形都有4条线段,其图象要分四个部分,所以B、C选项不正确;A选项中的封闭图形为圆,开始y随x的增大而增大,然后y随x的减小而减小,所以A选项不正确;D选项为三角形,M点在三边上运动对应三段图象,且M点在P点的对边上运动时,PM的长有最小值.故选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函数图象是典型的数形结合,图象应用信息广泛,通过看图获取信息,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图象解决问题时,要理清图象的含义即会识图.13.(2019•衡阳)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BC,E是AB的中点,过点E作AC和B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和点F,四边形CDEF沿着CA方向匀速运动,点C与点A重合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运动过程中四边形CDEF与△ABC的重叠部分面积为S.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答案】C【解析】∵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BC,∴△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C,ED⊥AC,∴四边形EFCD是矩形,∵E是AB的中点,∴EF=12AC,DE=12BC,∴EF=ED,∴四边形EFCD是正方形,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如图1,当移动的距离小于a时,S=正方形的面积–△EE′H的面积=a2–12t2;当移动的距离大于a时,如图2,S=S△AC′H=12(2a–t)2=12t2–2at+2a2,∴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C选项,故选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学会分类讨论的思想,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4.(2019•菏泽)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动点P,Q同时从点A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分别按A→D→C,A→B→C的方向,都以1cm/s的速度运动,到达点C运动终止,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x s,△APQ的面积为y cm2,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A.B.C.D.【答案】A【解析】①当0≤x≤2时,∵正方形的边长为2cm,∴y=S△APQ=12AQ•AP=12x2;②当2≤x≤4时,y=S△AP′Q′=S正方形ABCD–S△CP′Q′–S△ABQ′–S△AP′D=2×2–12(4–x)2–12×2×(x–2)–12×2×(x–2)=–12x2+2x,所以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两段二次函数图象表示,纵观各选项,只有A选项图象符合.故选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题意,分别求出两个时间段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15.(2019•潍坊)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3,动点P沿折线BCD从点B开始运动到点D.设运动的路程为x,△ADP的面积为y,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D【解析】由题意当0≤x≤3时,y=3,当3<x<5时,y=12×3×(5–x)=–32x+152.故选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6.(2019•武威)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动点P由点A出发,沿AB→BC→CD向点D运动.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AOP的面积为y,y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②所示,则AD边的长为A.3 B.4 C.5 D.6【答案】B【解析】当P点在AB上运动时,△AOP面积逐渐增大,当P点到达B点时,△AOP面积最大为3.∴1 2AB•12BC=3,即AB•BC=12.当P点在BC上运动时,△AOP面积逐渐减小,当P点到达C点时,△AOP面积为0,此时结合图象可知P点运动路径长为7,∴AB+BC=7.则BC=7–AB,代入AB•BC=12,得AB2–7AB+12=0,解得AB=4或3,因为AB<AD,即AB<BC,所以AB=3,BC=4.故选B.【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分析三角形面积随动点运动的变化过程,找到分界点极值,结合图象得到相关线段的具体数值.17.(2019•济宁)已知点P(x,y)位于第四象限,并且x≤y+4(x,y为整数),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点P的坐标__________.【答案】(1,–2)(答案不唯一)【解析】∵点P(x,y)位于第四象限,并且x≤y+4(x,y为整数),∴x>0,y<0,∴当x=1时,1≤y+4,解得–3≤y<0,∴y可以为:–2,故写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点P的坐标可以为:(1,–2)(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1,–2)(答案不唯一).【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正确把握横纵坐标的符号特征是解题关键.18.(2019•武威)中国象棋是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因趣味性强,深受大众喜爱.如图,若在象棋棋盘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帅”位于点(0,–2),“马”位于点(4,–2),则“兵”位于点__________.【答案】(–1,1)【解析】如图所示:可得原点位置,则“兵”位于(–1,1).故答案为:(–1,1).【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坐标系的原点的位置.。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解与练习0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基本概念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解与练习专题0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基本概念知识对接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相关概念(1)平面直角坐标系(2)象限(3)点的坐标2.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3.特殊位置点的坐标(1)坐标轴上的点(2)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4)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4.距离(1)平面上一点到x轴、y轴、原点的距离(2)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3)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5.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利用坐标表示平移1 / 27要点补充: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考点二、函数及其图象1.变量与常量2.函数的概念3.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函数值5.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6.函数图象要点补充: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已知点P (a ,a+3)在第二象限,且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2,则a 的值为()A .1-B .5-C .2-D .2y x 22y x +【答案】A【分析】先判断a的取值,进而根据点P到x轴的距离为2得到a+3=2,解得即可.【详解】解:∵点P(a,a+3)在第二象限,∴30aa<⎧⎨+>⎩,∴-3<a<0,∵点P到x轴的距离为2,∴|a+3|=2,∴a+3=2,∴a=-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3,4)B.(3,4)C.(﹣3,﹣4)D.(4,﹣3)【答案】A【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答案.【详解】3 / 27解:点P (3,4)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3,4),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3.如图,一个机器人从点O 出发,向正西方向走2m 到达点1A ;再向正北方向走4m 到达点2A ,再向正东方向走6m 到达点3A ,再向正南方向走8m 到达点4A ,再向正西方向走10m 到达点5A ,…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点20A 时,点20A 的坐标为()A .(20,20)-B .(20,20)C .(22,20)--D .(22,22)-【答案】A【分析】 先求出A 1,A 2,A 3,…A 8,发现规律,根据规律求出A 20的坐标即可.【详解】解:∵一个机器人从点O 出发,向正西方向走2m 到达点1A ,点A 1在x 轴的负半轴上,∴A 1(-2,0)从点A 2开始,由点1A 再向正北方向走4m 到达点2A ,A 2(-2,4),由点2A 再向正东方向走6m 到达点3A ,A 3(6-2,4)即(4,4),由点3A 再向正南方向走8m 到达点4A ,A 4(4,4-8)即(4,-4),由点A 4再向正西方向走10m 到达点5A ,A 5(4-10,-4)即(-6,-4),由点A 5再向正北方向走12m 到达点A 6,A 6(-6,12-4)即(-6,8),5 / 27由点A 6再向再向正东方向走14m 到达点A 7,A 7(14-6,8)即(8,8),由点A 7再向正南方向走16m 到达点8A ,A 8(8,8-16)即(8,-8),观察图象可知,下标为偶数时在二四象限,下标为奇数时(除1外)在一三象限,下标被4整除在第四象限.且横坐标与下标相同,因为2054=⨯,所以20A 在第四象限,坐标为(20,20)-.故选择A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规律问题,掌握求点的坐标方法与过程,利用下标与坐标的关系找出规律是解题关键.4.小娜驾车从哈尔滨到大庆.设她出发第x min 时的速度为y km/h ,图中的折线表示她在整个驾车过程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下列说法:(1)在77≤x ≤88时,小娜在休息;(2)小娜驾车的最高速度是120km/h ;(3)小娜出发第16.5min 时的速度为48km/h ;(4)如果汽车每行驶100km 耗油10升,那么小娜驾车在33≤x ≤66时耗油6.6升.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①观察图象在77≤x ≤88时,小娜在以时速96千米在行驶;②观察图象小娜的最高时速为120千米;③用待定系数法求出11≤x ≤22时的函数关系式,可求小娜出发第16.5min 时的速度;④小娜驾车在33≤x ≤66时时速为120千米/小时,依次求出小娜驾车在33≤x ≤66时行驶的路程,从而耗油量可求.【详解】解:①观察图象在77≤x ≤88时,小娜在以时速96千米在行驶;故①错误; ②观察图象小娜的最高时速为120千米,故②正确;③在11≤x ≤22时,设y =kx +b .将(11,24)和(22,72)代入上式:11242272k b k b +=⎧⎨+=⎩, 解得:481124k b ⎧=⎪⎨⎪=-⎩. ∴482411y x =-. 当x =16.5min 时,y =48.∴小娜出发第16.5min 时的速度为48km /h .故③正确;④由图象可知:小娜驾车在33≤x ≤66时时速为120千米/小时,∴车在33≤x ≤66时小娜行驶了66331206660-⨯=(千米). ∴耗油为:66×10100=6.6(升).7 / 27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②③④共三个.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实际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另外待定系数法是确定函数解析式的重要方法.5.下列不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A .B .21y x =+C .D .【答案】C【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给定一个x 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 值与它对应),对选项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函数的定义(给定一个x 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 值与它对应),对选项逐个判断, A :观察列表数据发现,符合函数的定义,不符合题意;B :观察x 与y 的等式发现,符合函数的定义,不符合题意;C :观察函数图像发现,不符合函数的定义,符合题意;D :观察函数图像发现,符合函数的定义,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涉及到了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和列表法),熟练掌握函数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x的函数的是()6.下列各图象中,y不是..A.B.C.D.【答案】B【分析】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确定值与其对应,则y是x的函数,根据函数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根据函数的定义,选项A、C、D图象表示y是x的函数,B图象中对于x的一个值y有两个值对应,故B中y不是x的函数,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函数的定义,函数图象,结合函数图象正确理解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9 / 27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DC ,AC BC ⊥,5CD AD ==,6AC =,将四边形ABCD向左平移m 个单位后,点B 恰好和原点O 重合,则m 的值是()A .11.4B .11.6C .12.4D .12.6【答案】A【分析】 由题意可得,m 的值就是线段OB 的长度,过点D 作DE AC ⊥,过点C 作CF OB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DE 的长度,再根据三角形相似求得BF ,矩形的性质得到OF ,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得,m 的值就是线段OB 的长度,过点D 作DE AC ⊥,过点C 作CF OB ⊥,如下图:∵5CD AD ==,DE AC ⊥ ∴132CE AC ==,90DEC ∠=︒由勾股定理得4DE =∵//AB DC∴DCE BAC ∠=∠,90ODC BOD ∠=∠=︒又∵AC BC⊥∴90 ACB CED∠=∠=︒∴DEC BCA△∽△∴DE CE CDBC AC AB==,即4356BC AB==解得8BC=,10AB=∵CF OB⊥∴90 ACB BFC∠=∠=︒∴BCF BAC∽△△∴BC BFAB BC=,即8108BF=解得 6.4BF=由题意可知四边形OFCD为矩形,∴5OF CD==11.4OB BF OF=+=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图形的平移,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0)、B(2,2)、C(3,0),若以点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点D的坐标不可能为()A.(﹣1,2) B.(5,2) C.(1,﹣2) D.(2,﹣2)【答案】D【分析】分三种情况:①BC为对角线时,②AB为对角线时,③AC为对角线时;由平行四边形的11 / 27性质容易得出点D 的坐标. 【详解】解:分三种情况:①BC 为对角线时,点D 的坐标为(5,2) ②AB 为对角线时,点D 的坐标为(﹣1,2), ③AC 为对角线时,点D 的坐标为(1,﹣2),综上所述,点D 的坐标可能是(5,2)或(﹣1,2)或(1,﹣2).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半径是R 的圆的周长C 2R 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π,R 是变量,2是常量 B .C 是变量,2,π,R 是常量 C .R 是变量,2,π,C 是常量 D .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答案】D 【分析】根据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解答即可. 【详解】解:在半径是R 的圆的周长2C R π=中,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变量和常量,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10.关于变量x ,y 有如下关系:①6-=x y ;②24y x =;③2y x =;④3y x =.其中y 是x 函数的是()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答案】C 【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据此即可确定函数的个数. 【详解】解:y 是x 函数的是①x -y =6;③y =2|x |;④3y x =; ∵x =1时,y =±2,∴对于y 2=4x ,y 不是x 的函数;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 二、填空题11.若点()25,4P a a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 【答案】()1,1或()3,3-;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关于a 的绝对值方程,解方程可得a 的值,进一步即得答案. 【详解】解:∵P (2a -5,4-a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254a a -=-.13 / 27∴254a a -=-或25(4)a a -=--, 解得3a =或1a =,当3a =时,P 点坐标为(1,1); 当1a =时,P 点坐标为(-3,3). 故答案为:(1,1)或(-3,3).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A 的坐标是(﹣1,0),点B 的坐标是(2,3),点D 的坐标是(3,1),则点C 的坐标是___. 【答案】(6,4). 【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B∥DC ,且AB =DC ,根据坐标间关系可得2-(-1)=x C -3,3-0=y C -1,解得x C =6,y C =4即可. 【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DC ,且AB =DC , ∴2-(-1)=x C -3,3-0=y C -1, ∴x C =6,y C =4, 点C (6,4) 故答案为(6,4).【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点的坐标关系建构方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点的坐标关系建构方程.13.函数y=182xx+-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x≠4【分析】当表达式的分母中含有自变量时,自变量取值要使分母不为零,据此可得结论.【详解】解:由题可得,8﹣2x为分母,8﹣2x≠0,解得x≠4,∴函数182xyx+=-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4,故答案为:x≠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由于此题表达式为分式,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得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4.若一个函数图象经过点A(1,3),B(3,1),则关于此函数的说法:①该函数可能是一次函数;②点P(2,2.5),Q(2,3.5)不可能同时在该函数图象上;15 / 27③函数值y 一定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④可能存在自变量x 的某个取值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 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___. 【答案】①②④ 【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函数的性质一一分析即可求解. 【详解】解:①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该函数可能是一次函数,故正确;②由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所以点P (2,2.5),Q (2,3.5)不可能同时在该函数图象上,故正确;③因为函数关系不确定,所以函数值y 不一定一直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故错误; ④可能存在自变量x 的某个取值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故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定义及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及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在圆周长公式2C r π=中,常量是__________. 【答案】2π 【分析】根据常量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解:圆周长公式2C r π=中,常量是2π, 故答案为:2π.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量的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关键.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等边△OAB 的顶点A 的坐标是(2,0),点P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 →A →B →O →A …的路线作循环运动,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 ⎝⎭【分析】计算前面7秒结束时的各点坐标,得出规律,再按规律进行解答便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第1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线段OA 的中点C 的位置,所以P 1的坐标为P 1(1,0);第2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点A 的位置,所以P 2的坐标为P 2(2,0);第3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线段AB 的中点D 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过D点作x轴的垂线交于x2处,∵△OAB是等边三角形,且OA=2,∴在Rt△AD x2中,∠DA x2=60°,AD=1,∴21 2Ax=,2Dx=故D点的坐标为32⎛⎝⎭,即P332⎛⎝⎭;第4秒结束时P点运动到了点B的位置,同理过B点向x轴作垂线恰好交于点C,在Rt△OBC中,∠BOC =60°,2OB=,1OC=,BC故B点的坐标为(1,即P4(1;第5秒结束时P点运动到了线段OB的中点E的位置,根据点D即可得出E点的坐标为12⎛⎝⎭,即 P512⎛⎝⎭;第6秒结束时运动到了点O的位置,所以P6的坐标为P6(0,0);第7秒结束时P点的坐标为P7(1,0),与P1相同;……17 / 27由上可知,P 点的坐标按每6秒进行循环, ∵2021÷8=336……5,∴第2021秒结束后,点P 的坐标与P 5相同为12⎛ ⎝⎭,故答案为:1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特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数字规律,关键是求出前面几个点坐标,得出规律.1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5,3A -,()0,3B ,()5,0C -,在y 轴左侧一点(),P a b (0b ≠且点P 不在直线AB 上).若40APO ∠=︒,BAP ∠与COP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交于D 点.则ADO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10或70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点P 在AO 下方,设AP 与CO 交于点N ,过点N 作//NM AD ,先证明NM 平分PNO ∠,根据“三角形两内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角的关系”,可以得出1902NMO P ∠=+∠,即可求解;②点P 在AO 上方,设PO 与AB 交于点M,过点M 作//NM OD ,先证明NM 平分PNA ∠,根据“三角形两内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角的关系”,可以得出1902NMA P ∠=+∠,即可求解. 【详解】19 / 27解:分两种情况, ①点P 在AO 下方时,设AP 与CO 交于点N ,过点N 作//NM AD ,PAD PNM ∴∠=∠, //AB NO , BAN ONP ∴∠=∠,AD 平分BAN ∠,12PAD BAN ∴∠=∠,12PNM ONP ∴∠=∠,NM∴平分ONP ∠,OM 平分NOP ∠,111(180)70222MNO NOM ONP PON NPO ∴∠+∠=∠+∠=-∠=︒,110NMO ∴∠=︒, //NM AD ,110ADO NMO ∴∠=∠=︒;①点P 在AO 上方时,设AB 与PO 交于点N ,过点N 作//NM OD ,POD PNM ∴∠=∠,//AB CO ,PNA POC ∴∠=∠,DO 平分POC ∠,12POD POC ∴∠=∠,12PNM PNA ∴∠=∠,NM∴平分ANP ∠,直线CD 平分NAP ∠,111(180)70222MNA NAM PNA PAN NPA ∴∠+∠=∠+∠=-∠=︒,110NMA ∴∠=︒, //NM AD ,18070ADO NMO ∴∠=-∠=, 70ADO ∴∠=︒或110︒.故答案为:70或1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双内角平分线模型,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基本模型. 18.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3,高x 可以任意伸缩,面积为y ,y 随x 的变化变化,则其中的常量为________,y 随x 变化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3 32y x = 【分析】先根据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得到3为常量,x 和y 为变量,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21 / 27y =12×3×x =32x (x >0), 【详解】解: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因此常量为底边长3,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y 随x 变化的解析式为32y x =. 故答案为:3;32y x =. 【点睛】本题考查主要函数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和列函数关系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函数关系中常量和变量. 三、解答题19.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cm ,当圆柱的高(cm)h 变化时,圆柱的体积()3cm V 也随之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变量h 、V 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2)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写出圆柱的体积V 与高h 之间的关系式;(3)当圆柱的高h 由3cm 变化到6cm 时,圆柱的体积V 由______变化到______. 【答案】(1)h ,V ;(2)9V h π=;(3)327cm π,354cm π 【分析】(1)利用函数的概念进行回答;(2)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求解;(3)分别计算出h =3和6对应的函数值可得到V 的变化情况. 【详解】解:(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h ,因变量是V ;故答案为h ,V ;(2)V =π•32•h =9πh ;(3)当h =3cm 时,V =27πcm 3;当h =6cm 时,V =54πcm 3;所以当h 由3cm 变化到6cm 时,V 是由27πcm 3变化到54πcm 3.故答案为:27πcm3;54πcm3.【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解析式,也称为函数关系式.函数解析式是等式.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圆柱的体积公式.20.一辆大客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匀速而行,大客车到达乙地后停止,小轿车到达乙地后停留4小时,再按照原速从乙地出发返回甲地,小轿车返回甲地后停止,已知两车距甲地的路程s千米与所用的时间t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2)小轿车的速度是________km/h,大客车的速度是________ km/h;(3)两车出发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两车相遇时,距离甲地的路程是多少?【答案】(1)t,s;(2)50,30;(3)15小时,450km【分析】(1)根据函数图像可得;(2)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小轿车和大客车的速度;(3)设两车出发xh时,两车相遇,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之可得x,再乘以大客车的速度可得到甲地的距离.【详解】解:(1)自变量是时间t;因变量是路程s;(2)由图象可得,小轿车的速度为:500÷10=50(km/h),大客车的速度为:500÷503=30(km/h),故答案为:50,30;(3)设两车出发x小时,两车相遇,30x+50(x-14)=500,解得,x=15,30x=30×15=450,即两车出发15h后两车相遇,两车相遇时,距离甲地的路程是450km,故答案为:15,450.【点睛】本题考查了从函数图像获取信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结合函数图像得到必要信息.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C(4,0),A(a,3),B(a+4,3)(1)求ΔOAC的面积;(2)若aOABC是菱形.【答案】(1)6;(2)见解析【分析】(1)过点A(a,3)作AE⊥x轴于点E,根据A(a,3),C(4,0)求出AE和OC的长度,23 / 27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2)首先根据点A 和点B 的纵坐标相同得到//AB OC ,然后结合AB OC =得到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A 的长度,得到OA =OB ,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详解】解:(1)如图所示,过点A (a ,3)作AE ⊥x 轴于点E ,则AE =3, 又∵C (4,0), ∴OC =4,∴S △OAC =11=43622OC AE ⨯⨯⨯⨯=.(2)若a =)A ,)43B ,, ∵A B y y =, ∴//AB OC , ∵44AB OC ==,, ∴AB OC =.∴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 过点A 作AE ⊥x 轴,则90AEO ∠=︒,3AE OE ==,∴4OA =,∴OA AB=,∴四边形OABC是菱形.【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求法,菱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坐标和线段的关系.22.定义: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a,b)和点N(m,n)的距离为MN,例如:点(3,2)和(4,0(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5-)和点(2,1)的距离是,点(72,3)和点(12,1-)的距离是;(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2-,4)和N(6,3-),将线段MN平移到M ′ N′,点M的对应点是M′,点N的对应点是N′,若M′的坐标是(8-,m),且MM′=10,求点N′的坐标;(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点C的坐标是(12,5),若BC=13,且△ABC的面积是20,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答案】(1)6,5;(2)当M′(-8,12)时,N′(0,5),当M′(-8,-4)时,N′(0,-11);(3)(8,0)或(-8,0)或(16,0)或(32,0)【分析】(1)分别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即可.(2)构建方程求出m的值,可得结论.(3)设(0,)B t,构建方程求出t的值,可得结论.【详解】解:(1)点(2,5)-和点(2,1)的距离6,25 / 27点7(2,3)和点1(2,1)-的距离5=, 故答案为:6,5. (2)由题意,10MM '=,∴10=,12m =∴或4-,(8,12)M ∴'-或(8,4)--,当(8,12)M '-时,(0,5)N ', 当(8,4)M '--时,(0,11)N '-. (3)设(0,)B t ,(12,5)C ,13BC =,∴13,解得0t =或10,(0,0)B ∴或(0,10),当(0,0)B 时,20ABC S ∆=,∴15202OA ⨯⨯=, 8OA ∴=,(8,0)A ∴或(8,0)-.当(0,10)B 时,20ABC BOC AOC AOB S S S S ∆∆∆∆=+-=或20ABC AOC AOB BOC S S S S ∆∆∆∆=--=,∴111101*********OA OA ⨯⨯+⨯⨯-⨯⨯=或111101012520222OA OA ⨯⨯-⨯⨯-⨯⨯=,16OA ∴=或32,∴或(32,0),A(16,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A的坐标为(8,0)或(8,0)-或(16,0)或(32,0).【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两点间距离公式,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7 / 27。
2021年中考数学第三轮冲刺解答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 专题复习

2021年中考数学第三轮冲刺解答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 专题复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12y x =--与直线22y x =-+相交于点P ,并分别与x 轴相交于点A 、B . (1)求交点P 的坐标; (2)求PAB ∆的面积;(3)请把图象中直线22y x =-+在直线112y x =--上方的部分描黑加粗,并写出此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两点A (a ,b ),B (c ,d ),若点T (x ,y )满足x =,y =那么称点T 是点A ,B 的融合点.例如:A (﹣1,8),B (4,﹣2),当点T (x ,y )满足x ==1,y ==2时,则点T (1,2)是点A ,B 的融合点.(1)已知点A (﹣1,5),B (7,7),C (2,4),请说明其中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融合点. (2)如图,点D (3,0),点E (t ,2t +3)是直线l 上任意一点,点T (x ,y )是点D ,E 的融合点.①试确定y 与x 的关系式.②若直线ET 交x 轴于点H .当△DTH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E 的坐标..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边OC在x轴上,OA在y轴上.O为坐标原点,AB//OC,线段OA,AB的长分别是方程x2-9x+20=0的两个根(OA<AB), tan∠OCB=43.(1)求点B,C的坐标;(2)P为OA上一点,Q为OC上一点,OQ=5,将∆POQ翻折,使点O落在AB上的点O'处,双曲线kyx=的一个分支过点O'.求k的值;(3)在(2)的条件下,M为坐标轴上一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O',Q,M,N为顶点四边形为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ABCD的边AB=4,BC=6.若不改变矩形ABCD的形状和大小,当矩形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左右移动时,矩形的另一个顶点D始终在y轴的正半轴上随之上下移动.(1)当∠OAD=30°时,求点C的坐标;(2)设AD的中点为M,连接OM、MC,当四边形OMCD的面积为时,求OA的长;(3)当点A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点C到点O的距离有最大值,请直接写出最大值,并求此时cos∠OAD的值.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OC的两直角边分别在坐标轴的正半轴上,分别过OB,OB=.OC的中点D,E作AE,AD的平行线,相交于点F,已知8(1)求证:四边形AEFD为菱形.(2)求四边形AEFD的面积.(3)若点P在x轴正半轴上(异于点)D,点Q在y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G,使得以点A,P,Q,G为顶点的四边形与四边形AEFD相似?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0,2)-,在x轴上任取一点M,连接AM,分别以点A和点M为圆心,大于1AM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G,H两点,作直线GH,2过点M作x轴的垂线l交直线GH于点P.根据以上操作,完成下列问题.探究:(1)线段PA 与PM 的数量关系为 PA PM = ,其理由为: .(2)在x 轴上多次改变点M 的位置,按上述作图方法得到相应点P 的坐标,并完成下列表格:猜想:(3)请根据上述表格中P 点的坐标,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在图2中连接起来;观察画出的曲线L ,猜想曲线L 的形状是 . 验证:(4)设点P 的坐标是(,)x y ,根据图1中线段PA 与PM 的关系,求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应用:(5)如图3,点(B -,C ,点D 为曲线L 上任意一点,且30BDC ∠<︒,求点D 的纵坐标D y 的取值范围.7、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 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0,0)O ,点(2,0)A ,点B 在第一象限,90OAB ∠=︒,30B ∠=︒,点P 在边OB 上(点P 不与点O ,B 重合). (Ⅰ)如图①,当1OP =时,求点P 的坐标;(Ⅱ)折叠该纸片,使折痕所在的直线经过点P ,并与x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Q ,且OQ OP =,点O 的对应点为O ',设OP t =.①如图②,若折叠后△O PQ '与OAB ∆重叠部分为四边形,O P ',O Q '分别与边AB 相交于点C ,D ,试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O D '的长,并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②若折叠后△O PQ '与OA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当13t 时,求S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8、如图,已知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线段OA 的长是方程27180x x --=的一个根,12OB OA =.请解答下列问题: (1)求点A ,B 的坐标;(2)直线EF 交x 轴负半轴于点E ,交y 轴正半轴于点F ,交直线AB 于点C .若C 是EF 的中点,6OE =,反比例函数ky x=图象的一支经过点C ,求k 的值;(3)在(2)的条件下,过点C 作CD OE ⊥,垂足为D ,点M 在直线AB 上,点N 在直线CD 上.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 ,使以D ,M ,N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请写出点P 的个数,并直接写出其中两个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 的边AB 在x 轴上,AB 、BC 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 2﹣7x +12=0的两个根(BC >AB ),OA =2OB ,边CD 交y 轴于点E ,动点P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E 出发沿折线段ED ﹣DA 向点A 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0≤t <6)秒,设△BOP 与矩形AOE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 (1)求点D 的坐标;(2)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P ,使△BE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AB 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 ,OA OB =,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与过点O 的直线相交于点C ,直线OC 的解析式为34y x =,过点C 作CM y ⊥轴,垂足为M ,9OM =. (1)如图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如图2,点N 在线段MC 上,连接ON ,点P 在线段ON 上,过点P 作PD x ⊥轴,垂足为D ,交OC 于点E ,若NC OM =,求PEOD的值;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F 为线段AB 上一点,连接OF ,过点F 作OF 的垂线交线段AC 于点Q ,连接BQ ,过点F 作x 轴的平行线交BQ 于点G ,连接PF 交x 轴于点H ,连接EH ,若DHE DPH ∠=∠,GQ FG -,求点P 的坐标.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直线y=x+4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直线BC与x轴交于点C,且点C与点A关于y轴对称;(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点P为线段AB上一点,点Q为线段BC上一点,BQ=AP,连接PQ,设点P的横坐标为t,△PBQ的面积为S(S≠0),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点E在线段OA上,点R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点R的纵坐标为﹣,连接PE、BE、AQ,AQ与BE交于点F,∠APE=∠CBE,连接PF,PF的延长线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M,连接QM、MR,若tan∠QMR=,求直线PM的解析式.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x +3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点C 在射线BO 上,点D 在射线BA 上,且BD =OC ,以CO ,CD 为邻边作▱COED .设点C 的坐标为(0,m ),▱COED 在x 轴下方部分的面积为S .求: (1)线段AB 的长;(2)S 关于m 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2021年中考数学第三轮冲刺解答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 专题复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12y x =--与直线22y x =-+相交于点P ,并分别与x 轴相交于点A 、B . (1)求交点P 的坐标; (2)求PAB ∆的面积;(3)请把图象中直线22y x =-+在直线112y x =--上方的部分描黑加粗,并写出此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由11222y x y x ⎧=--⎪⎨⎪=-+⎩解得22x y =⎧⎨=-⎩, (2,2)P ∴-;(2)直线112y x =--与直线22y x =-+中,令0y =,则1102x --=与220x -+=, 解得2x =-与1x =,(2,0)A ∴-,(1,0)B , 3AB ∴=,11||32322PAB P S AB y ∆∴==⨯⨯=; (3)如图所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2x <.2、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两点A (a ,b ),B (c ,d ),若点T (x ,y )满足x =,y =那么称点T 是点A ,B 的融合点.例如:A (﹣1,8),B (4,﹣2),当点T (x ,y )满足x ==1,y ==2时,则点T (1,2)是点A ,B 的融合点.(1)已知点A (﹣1,5),B (7,7),C (2,4),请说明其中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融合点. (2)如图,点D (3,0),点E (t ,2t +3)是直线l 上任意一点,点T (x ,y )是点D ,E的融合点.①试确定y与x的关系式.②若直线ET交x轴于点H.当△DTH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E的坐标.【分析】(1)x=(﹣1+7)=2,y=(5+7)=4,即可求解;(2)①由题意得:x=(t+3),y=(2t+3),即可求解;②分ET=DT、ET=ED、DE=DT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解答】解:(1)x=(﹣1+7)=2,y=(5+7)=4,故点C是点A、B的融合点;(2)①由题意得:x=(t+3),y=(2t+3),则t=3x﹣3,则y=(6x﹣6+3)=2x﹣1;②点T(,),则ET2=(t﹣)2,DE2=(t﹣3)2+(2t+3)2,DT2=(3﹣)2+()2,当ET=DT时,(3﹣)2+()2=(t﹣)2,解得:t=﹣;当ET=ED时,无解;当DE=DT时,无解;故点E的坐标为(﹣,﹣).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边OC在x轴上,OA在y轴上.O为坐标原点,AB//OC,线段OA,AB的长分别是方程x2-9x+20=0的两个根(OA<AB), tan∠OCB=43.(1)求点B,C的坐标;(2)P为OA上一点,Q为OC上一点,OQ=5,将∆POQ翻折,使点O落在AB上的点O'处,双曲线kyx=的一个分支过点O'.求k的值;(3)在(2)的条件下,M为坐标轴上一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O',Q,M,N为顶点四边形为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详解】(1)解方程:x2-9x+20=0,得x1=4,x2=5,∵OA<AB,∴OA=4,AB=5,过点B作BD⊥OC于点D,∵tan∠OCB=43,BD=OA=4,OD=AB=5,∴CD=3,∴OC=8,∴点B的坐标为(5,4),点C的坐标为(8,0);(2)∵AB//OC,OQ=AB=5,∠AOQ=90º,∴四边形AOQB为矩形,∴BQ=OA=4,由翻折,得OQ=O Q'=5,∴O B'==3,∴A O'=2,∴O'(2, 4),∴248k=⨯=;(3)存在.①以O ',Q 为边时,点M 的坐标为50,2M ⎛⎫ ⎪⎝⎭或10,03M ⎛⎫- ⎪⎝⎭或150,4M ⎛⎫- ⎪⎝⎭,当点M 的坐标为50,2M ⎛⎫ ⎪⎝⎭时,点N 的坐标为13(3)2N -,;当点M 的坐标为10,03M ⎛⎫- ⎪⎝⎭时,点N 的坐标为21(4)3N --,;当点M 的坐标为150,4M ⎛⎫- ⎪⎝⎭时,点N 的坐标为31(3)4N -,; ②以O ',Q 为对角线时,点M 的坐标为()2,0M ,此时点N 的坐标为4(5)N ,4,综上所述,点N 的坐标为:13(3)2N -,,21(4)3N --,,31(3)4N -,,4(5)N ,4.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ABCD 的边AB =4,BC =6.若不改变矩形ABCD 的形状和大小,当矩形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左右移动时,矩形的另一个顶点D 始终在y 轴的正半轴上随之上下移动.(1)当∠OAD =30°时,求点C 的坐标;(2)设AD 的中点为M ,连接OM 、MC ,当四边形OMCD 的面积为时,求OA 的长;(3)当点A 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点C 到点O 的距离有最大值,请直接写出最大值,并求此时cos ∠OAD 的值.【解答】解:(1)如图1,过点C 作CE ⊥y 轴于点E ,∵矩形ABCD中,CD⊥AD,∴∠CDE+∠ADO=90°,又∵∠OAD+∠ADO=90°,∴∠CDE=∠OAD=30°,∴在Rt△CED中,CE=CD=2,DE==2,在Rt△OAD中,∠OAD=30°,∴OD=AD=3,∴点C的坐标为(2,3+2);(2)∵M为AD的中点,∴DM=3,S△DCM=6,又S四边形OMCD=,∴S△ODM=,∴S△OAD=9,设OA=x、OD=y,则x2+y2=36,xy=9,∴x2+y2=2xy,即x=y,将x=y代入x2+y2=36得x2=18,解得x=3(负值舍去),∴OA=3;(3)OC的最大值为8,如图2,M为AD的中点,∴OM=3,CM==5,∴OC≤OM+CM=8,当O、M、C三点在同一直线时,OC有最大值8,连接OC,则此时OC与AD的交点为M,过点O作ON⊥AD,垂足为N,∵∠CDM=∠ONM=90°,∠CMD=∠OMN,∴△CMD∽△OMN,∴==,即==,解得MN=,ON=,∴AN=AM﹣MN=,在Rt△OAN中,OA==,∴cos∠OAD==.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OC的两直角边分别在坐标轴的正半轴上,分别过OB,OB .OC的中点D,E作AE,AD的平行线,相交于点F,已知8(1)求证:四边形AEFD为菱形.(2)求四边形AEFD的面积.(3)若点P在x轴正半轴上(异于点)D,点Q在y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G,使得以点A,P,Q,G为顶点的四边形与四边形AEFD相似?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如图1中,//AE DF ,//AD EF ,∴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 AB OC OB ∴===,90ACE ABD ∠=∠=︒, E ,D 分别是OC ,OB 的中点, CE BD ∴=,()CAE ABD SAS ∴∆≅∆,AE AD ∴=,∴四边形AEFD 是菱形.(2)解:如图1中,连接DE .184162ADB ACE S S ∆∆==⨯⨯=, 14482EOD S ∆=⨯⨯=, 264216824AED ABD EOD ABOC S S S S ∆∆∆∴=--=-⨯-=正方形, 248AED AEFD S S ∆∴==菱形.(3)解:如图1中,连接AF ,设AF 交DE 于K , 4OE OD ==,OK DE ⊥,KE KD ∴=,OK KE KD ∴===,8AO=,AK∴=,3AK DK∴=,①当AP为菱形的一边,点Q在x轴的上方,有图2,图3两种情形:如图2中,设AG交PQ于H,过点H作HN x⊥轴于N,交AC于M,设AM t=.菱形PAQG∽菱形ADFE,3PH AH∴=,//HN OQ,QH HP=,ON NP∴=,HN∴是PQO∆的中位线,8ON PN t∴==-,90MAH PHN AHM∠=∠=︒-∠,90PNH AMH∠=∠=︒,HMA PNH∴∆∆∽,∴13 AM MH AHNH PN PH===,33HN AM t∴==,83 MH MN NH t∴=-=-,3PN MH=,83(83)t t∴-=-,2t ∴=,22(8)12OP ON t ∴==-=,(12,0)P ∴.如图3中,过点H 作HI y ⊥轴于I ,过点P 作PN x ⊥轴交IH 于N ,延长BA 交IN 于M .同法可证:AMH HNP ∆∆∽, ∴13AM MH AH HN PN HP ===,设MH t =, 33PN MH t ∴==,38AM BM AB t ∴=-=-, HI 是OPQ ∆的中位线,2OP IH ∴=,HIHN ∴,8924t t ∴+=-,4t ∴=,22(8)24OP HI t ∴==+=,(24,0)P ∴.②当AP 为菱形的边,点Q 在x 轴的下方时,有图4,图5两种情形: 如图4中,3QH PH =,过点H 作HM OC ⊥于M ,过D 点P 作PN MH ⊥于N .M H 是QAC ∆的中位线,142MH AC ∴==, 同法可得:HPN QHM ∆∆∽, ∴13NP HN PH HM MQ QH ===, 1433PN HM ∴==, 43OM PN ∴==,设HN t =,则3MQ t =, MQ MC =,4383t ∴=-, 209t ∴=, 5649OP MN t ∴==+=, ∴点P 的坐标为56(9,0).如图5中,3QH PH =,过点H 作HM x ⊥轴于M 交AC 于I ,过点Q 作QN HM ⊥于N .IH 是ACQ ∆的中位线,2CQ HI ∴=,4NQ CI ==, 同法可得:PMH HNQ ∆∆∽, ∴13MH PM PH NQ HN HQ ===,则1433MH NQ ==, 设PM t =,则3HN t =,HN HI =,4383t ∴=+, 289t ∴=, 849OP OM PM QN PM t ∴=-=-=-=, 8(9P ∴,0). ③如图6中,当AP 为菱形的对角线时,有图6一种情形:过点H作HM y⊥轴于于点M,交AB于I,过点P作PN HM⊥于N.//HI x轴,AH HP=,4AI IB∴==,4PN IB∴==,同法可得:PNH HMQ∆∆∽,∴13 PN HN PHHM MQ HQ===,312MH PN∴==,4HI M H M I=-=,HI是ABP∆的中位线,28BP IH∴==,16OP OB BP∴=+=,(16,0)P∴,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12,0)或(24,0)或56(9,0)或8(9,0)或(16,0).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0,2)-,在x轴上任取一点M,连接AM,分别以点A和点M为圆心,大于12AM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G,H两点,作直线GH,过点M作x轴的垂线l交直线GH于点P.根据以上操作,完成下列问题.探究:(1)线段PA与PM的数量关系为PA PM=,其理由为:.(2)在x轴上多次改变点M的位置,按上述作图方法得到相应点P的坐标,并完成下列表格:猜想:(3)请根据上述表格中P点的坐标,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在图2中连接起来;观察画出的曲线L,猜想曲线L的形状是.验证:(4)设点P的坐标是(,)x y,根据图1中线段PA与PM的关系,求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应用:(5)如图3,点(B-,C,点D为曲线L上任意一点,且30BDC∠<︒,求点D的纵坐标y的取值范围.D【解答】解:(1)分别以点A和点M为圆心,大于1AM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G,H两点,GH∴是AM的垂直平分线,点P是GH上一点,∴=(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PA PM故答案为:PA PM=,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当点(2,0)P a-,(0)M-时,设点(2,)a<=,PA PM∴-=,a2∴=-,a∴点(2,2)P--,当点(4,0)M 时,设点(4,)P b ,(0)b <PA PM =,b ∴-,5b ∴=-,∴点(4,5)P -,故答案为:(2,2)--,(4,5)-; (3)依照题意,画出图象,猜想曲线L 的形状为抛物线, 故答案为:抛物线;(4)PA PM =,点P 的坐标是(,)x y ,(0)y <,y ∴-= 2114y x ∴=--;(5)点(B -,C ,2BC ∴=,2OB ,2OC ,BC OB OC ∴==, BOC ∴∆是等边三角形, 60BOC ∴∠=︒,如图3,以O 为圆心,OB 为半径作圆O ,交抛物线L 与点E ,连接BE ,CE ,30BEC ∴∠=︒,设点(,)E m n , 点E 在抛物线上,2114n m ∴=--,2OE OB ==,∴2,12n ∴=-22n =+(舍去), 如图3,可知当点D 在点E 下方时,30BDC ∠<︒,∴点D 的纵坐标D y 的取值范围为2D y <-7、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 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0,0)O ,点(2,0)A ,点B 在第一象限,90OAB ∠=︒,30B ∠=︒,点P 在边OB 上(点P 不与点O ,B 重合). (Ⅰ)如图①,当1OP =时,求点P 的坐标;(Ⅱ)折叠该纸片,使折痕所在的直线经过点P ,并与x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Q ,且OQ OP =,点O 的对应点为O ',设OP t =.①如图②,若折叠后△O PQ '与OAB ∆重叠部分为四边形,O P ',O Q '分别与边AB 相交于点C ,D ,试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O D '的长,并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②若折叠后△O PQ '与OA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当13t 时,求S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解答】解:(Ⅰ)如图①中,过点P 作PH OA ⊥于H .90OAB ∠=︒,30B ∠=︒, 903060BOA ∴∠=︒-︒=︒, 906030OPH ∴∠=︒-︒=︒, 1OP =,1122OH OP ∴==,cos30PH OP =︒=,1(2P ∴.(Ⅱ)①如图②中,由折叠可知,△O PQ OPQ '≅∆,OP O P ∴=',OQ O Q =',OP OQ t ==, OP OQ O P O Q ∴=='=',∴四边形OPO Q '是菱形,//QO OB ∴', 30ADQ B ∴∠=∠=︒,(2,0)A ,2OA ∴=,2QA t =-,在Rt AQD ∆中,242DQ QA t ==-,34O D O Q QD t '='-=-,∴423t <<.②①当点O '落在AB 上时,重叠部分是PQO ∆',此时23t =,22()3S == 当223t <时,重叠部分是四边形PQDC,2224)S t =--=+-,当127x ==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当1t =时,S =,当3t =时,1122S =⨯=,437S . 8、如图,已知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线段OA 的长是方程27180x x --=的一个根,12OB OA =.请解答下列问题: (1)求点A ,B 的坐标;(2)直线EF 交x 轴负半轴于点E ,交y 轴正半轴于点F ,交直线AB 于点C .若C 是EF 的中点,6OE =,反比例函数ky x=图象的一支经过点C ,求k 的值;(3)在(2)的条件下,过点C 作CD OE ⊥,垂足为D ,点M 在直线AB 上,点N 在直线CD 上.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 ,使以D ,M ,N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请写出点P 的个数,并直接写出其中两个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线段 的长是方程 的一个根, 解得:9x =或2-(舍),而点A 在x 轴正半轴,(9,0)A ∴,12OB OA =,9(0,)2B ∴,(2)6OE =,(6,0)E ∴-,设直线AB 的表达式为y kx b =+,将点A 和B 的坐标代入,得:0992k b b =+⎧⎪⎨=⎪⎩,解得:1292k b ⎧=-⎪⎪⎨⎪=⎪⎩,AB ∴的表达式为:1922y x =-+,点C 是EF 的中点,∴点C 的横坐标为3-,代入AB 中,6y =,则(3,6)C -,反比例函数ky x=经过点C , 则3618k =-⨯=-;(3)存在点P,使以D,M,N,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如图,共有5种情况,在四边形111DM PN中,1M和点A重合,1(9,0)M∴,此时1(9,12)P;在四边形33DP BN中,点B和M重合,可知M在直线3y x=+上,联立:31922y xy x=+⎧⎪⎨=-+⎪⎩,解得:14xy=⎧⎨=⎩,(1,4)M∴,3(1,0)P∴,同理可得:2(9,12)P-,4(7,4)P-,5(15,0)P-.故存在点P使以D,M,N,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点P的坐标为1(9,12)P,2(9,12)P-,3(1,0)P,4(7,4)P-,5(15,0)P-.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AB、B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7x+12=0的两个根(BC>AB),OA=2OB,边CD交y轴于点E,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E出发沿折线段ED﹣DA向点A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0≤t<6)秒,设△BOP与矩形AOE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1)求点D的坐标;(2)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P,使△BE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x2﹣7x+12=0,∴x1=3,x2=4,∵BC>AB,∴BC=4,AB=3,∵OA=2OB,∴OA=2,OB=1,∵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D的坐标为(﹣2,4);(2)设BP交y轴于点F,如图1,当0≤t≤2时,PE=t,∵CD∥AB,∴△OBF∽△EPF,∴=,即=,∴OF=,∴S=OF•PE=••t=;如图2,当2<t<6时,AP=6﹣t,∵OE∥AD,∴△OBF∽△ABP,∴=,即=,∴OF=,∴S=•OF•OA=××2=﹣t+2;综上所述,S=;(3)由题意知,当点P在DE上时,显然不能构成等腰三角形;当点P在DA上运动时,设P(﹣2,m),∵B(1,0),E(0,4),∴BP2=9+m2,BE2=1+16=17,PE2=4+(m﹣4)2=m2﹣8m+20,①当BP=BE时,9+m2=17,解得m=±2,则P(﹣2,2);②当BP=PE时,9+m2=m2﹣8m+20,解得m=,则P(﹣2,);③当BE =PE 时,17=m 2﹣8m +20,解得m =4±,则P (﹣2,4﹣); 综上,P (﹣2,2)或(﹣2,)或(﹣2,4﹣).10、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AB 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 ,OA OB =,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与过点O 的直线相交于点C ,直线OC 的解析式为34y x =,过点C 作CM y ⊥轴,垂足为M ,9OM =. (1)如图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如图2,点N 在线段MC 上,连接ON ,点P 在线段ON 上,过点P 作PD x ⊥轴,垂足为D ,交OC 于点E ,若NC OM =,求PEOD的值;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F 为线段AB 上一点,连接OF ,过点F 作OF 的垂线交线段AC 于点Q ,连接BQ ,过点F 作x 轴的平行线交BQ 于点G ,连接PF 交x 轴于点H ,连接EH ,若DHE DPH ∠=∠,GQ FG -,求点P 的坐标.【解答】解:(1)CM y ⊥轴,9OM =,9y ∴=时,394x =,解得12x =, (12,9)C ∴,(12,0)A ∴,OA OB =,(0,12)B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12120b k b =-⎧⎨+=⎩, 解得112k b =⎧⎨=-⎩,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12y x =-.(2)如图2中,90CMO MOA OAC ∠=∠=∠=︒,∴四边形OACM 是矩形,12AO CM ∴==,9NC OM ==,1293MN CM NC ∴=-=-=,(3,9)N ∴,∴直线ON 的解析式为3y x =,设点E 的横坐标为4a ,则(4,0)D a ,把4x a =,代入34y x =中,得到3y a =,(4,3)E a a ∴,3DE a ∴=, 把4x a =代入,3y x =中,得到12y a =,(4,12)P a a ∴,12PD a ∴=,1239PE PD DE a a a ∴=-=-=, ∴94PE OD =.(3)如图3中,设直线FG 交CA 的延长线于R ,交y 轴于S ,过点F 作FT OA ⊥于T .//GF x 轴,90OSR MOA ∴∠=∠=︒,90CAO R ∠=∠=︒,90BOA BSG ∠=∠=︒,OAB AFR ∠=∠,90OFR R AOS BSG ∴∠=∠=∠=∠=︒,∴四边形OSRA 是矩形,OS AR ∴=,12AR OA ==,OA OB =,45∴∠=∠=︒,OBA OAB∴∠=︒-︒=︒,904545FAR∴∠=∠,FAR AFR∴==,FR AR OS⊥,OF FQ∴∠=∠=∠=︒,OSR R OFQ90∴∠+∠=︒,OFS QFR90QFR FQR∠+∠=︒,90∴∠=∠,OFS FQROFS FQR AAS∴∆≅∆,()∴=,SF QR∠=∠=︒,SFB AFR45∴∠=∠=︒,45SBF SFB∴==,SF SB QR∠=∠,∠=∠,BSG RSGB QGR∴∆≅∆,()BSG QRG AAS∴==,SG GR6设FR m=,AF,12 =,则AR mQR SF m==-,-,GQ FG∴+-=+,GQ m m66222=+,GQ GR QR222∴+=+-,m m(6)6(12)解得4m=,∴=,4FS8AR=,OAB FAR ∠=∠,FT OA ⊥,FR AR ⊥,4FT FR AR ∴===,90OTF ∠=︒,∴四边形OSFT 是矩形,8OT SF ∴==,DHE DPH ∠=∠,tan tan DHE DPH ∴∠=∠, ∴DE DH DH PD=, 由(2)可知3DE a =,12PD a =, ∴312a DH DH a=, 6DH a ∴=,12tan 26PD a PHD DH a∴∠===, PH D FH T ∠=∠,tan 2TF FHT HT∴∠==, 2HT ∴=,OT OD DH HT =++,4628a a ∴++=,35a ∴=, 125OD ∴=,3361255PD =⨯=, 12(5P ∴,36)5.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y =x +4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直线BC 与x 轴交于点C ,且点C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点P 为线段AB 上一点,点Q 为线段BC 上一点,BQ =AP ,连接PQ ,设点P 的横坐标为t ,△PBQ 的面积为S (S ≠0),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点E 在线段OA 上,点R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且点R 的纵坐标为﹣,连接PE、BE、AQ,AQ与BE交于点F,∠APE=∠CBE,连接PF,PF的延长线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M,连接QM、MR,若tan∠QMR=,求直线PM的解析式.【解答】解:(1)∵y=x+4,∴A(﹣3,0)B(0,4),∵点C与点A关于y轴对称,∴C(3,0),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将B(0,4),C(3,0)代入,,解得k=,b=4,∴直线BC的解析式;(2)如图1,过点A作AD⊥BC于点点D,过点P作PN⊥BC于N,PG⊥OB于点G.∵OA=OC=3,OB=4,∴AC=6,AB=BC=5,∴sin∠ACD=,即,∴AD=,∵点P为直线y=x+4上,∴设P(t,t+4),∴PG=﹣t,cos∠BPG=cos∠BAO,即,∴,∵sin∠ABC=,∴PN==,∵AP=BQ,∴BQ=5+,∴S=,即S=;(3)如图,延长BE至T使ET=EP,连接AT、PT、AM、PT交OA于点S.∵∠APE=∠EBC,∠BAC=∠BCA,∴180°﹣∠APE﹣∠BAC=180°﹣∠EBC﹣∠ACB,∴∠PEA=∠BEC=∠AET,∴PT⊥AE,PS=ST,∴AP=AT,∠TAE=∠PAE=∠ACB,AT∥BC,∴∠TAE=∠FQB,∵∠AFT=∠BFQ,AT=AP=BQ,∴△ATF≌△QBF,∴AF=QF,TF=BF,∵∠PSA=∠BOA=90°,∴PT∥BM,∴∠TBM=∠PTB,∵∠BFM=∠PFT,∴△MBF≌△PTF,∴MF=PF,BM=PT,∴四边形AMPQ为平行四边形,∴AP∥MQ,MQ=AP=BQ,∴∠MQR=∠ABC,过点R作RH⊥MQ于点H,∵sin∠ABC=sin∠MQR=,设QR=25a,HR=24a,则QH=7a,∵tan∠QMR=,∴MH=23a,BQ=MQ=23a+7a=30a,BR=BQ+QR=55a,过点R作RK⊥x轴于点K.∵点R的纵坐标为﹣,∴RK=,∵sin∠BCO=,∴CR=,BR=,∴,a=,∴BQ=30a=3,∴5+=3,t=,∴P(),∴,∵BM=PT=2PS=,BO=4,∴OM=,∴M(0,),设直线PM的解析式为y=mx+n,∴,解得,∴直线PM的解析式为y=.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点C在射线BO上,点D在射线BA上,且BD=OC,以CO,CD为邻边作▱COED.设点C的坐标为(0,m),▱COED在x轴下方部分的面积为S.求:(1)线段AB的长;(2)S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当x=0时,y=3,当y=0时,x=4,∴直线y=﹣x+3与x轴点交A(4,0),与y轴交点B(0,3)∴OA=4,OB=3,∴AB=,因此:线段AB的长为5.(2)当CD∥OA时,如图,∵BD=OC,OC=m,∴BD=m,由△BCD∽△BOA得:,即:,解得:m=;①当0<m≤时,如图1所示:DE=m≤,此时点E在△AOB的内部,S=0 (0<m≤);②当<m≤3时,如图2所示:过点D作DF⊥OB,垂足为F,此时在x轴下方的三角形与△CDF全等,∵△BDF∽△BAO,∴,∴DF=,同理:BF=m,∴CF=2m﹣3,∴S△CDF==(2m﹣3)×=m2﹣4m,即:S=m2﹣4m,(<m≤3)③当m>3时,如图3所示:过点D作DF⊥y轴,DG⊥x轴,垂足为、FG,同理得:DF=,BF=m,∴OF=DG=m﹣3,AG=m﹣4,∴S=S△OGE﹣S△ADG==∴S=,(m>3)答:S=。
中考数学复习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含解析)(2021学年)

四川省雅安市2016届中考数学复习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雅安市2016届中考数学复习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雅安市2016届中考数学复习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选择题1.根据下列表述,能确定位置的是( )A.红星电影院2排ﻩB.北京市四环路C.北偏东30°D.东经118°,北纬40°2.若点A(m,n)在第三象限,则点B(|m|,n)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ﻩ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ﻩD.第四象限3.若点P在x轴的下方,y轴的左方,到每条坐标轴的距离都是3,则点P的坐标为( )A.(3,3)ﻩB.(﹣3,3)ﻩC.(﹣3,﹣3) D.(3,﹣3)4.点P(x,y),且xy<0,则点P在()A.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ﻩB.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C.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D.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5.如图,图1与图2中的三角形相比,图2中的三角形发生的变化是()A.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ﻩB.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ﻩD.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6.如图所示的象棋盘上,若“帅”位于点(1,﹣2)上,“相"位于点(3,﹣2)上,则“炮”位于点( )A.(1,﹣2)B.(﹣2,1)ﻩC.(﹣2,2)D.(2,﹣2)7.若点M(x,y)的坐标满足x+y=0,则点M位于()A.第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C.第四象限D.第二、四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8.将△ABC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1,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 )A.将原图形向x轴的正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B.将原图形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C.将原图形向y轴的正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D.将原图形向y轴的负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9.在坐标系中,已知A(2,0),B(﹣3,﹣4),C(0,0),则△ABC的面积为( )A.4 B.6 C.8 D.310.点P(x﹣1,x+1)不可能在( )A.第一象限ﻩ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ﻩD.第四象限二、填空题11.已知点A在x轴上方,到x轴的距离是3,到y轴的距离是4,那么点A的坐标是.12.已知点A(﹣1,b+2)在坐标轴上,则b= .13.如果点M(a+b,ab)在第二象限,那么点N(a,b)在第象限.14.已知点P(x,y)在第四象限,且|x|=3,|y|=5,则点P的坐标是.15.已知点A(﹣4,a),B(﹣2,b)都在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ab的值等于.16.已知矩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将矩形ABCD沿x轴向左平移到使点C与坐标原点重合后,再沿y轴向下平移到使点D与坐标原点重合,此时点B的坐标是.三、解答题1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以顶点A为原点,且有一组邻边与坐标轴重合,求出正方形ABCD各个顶点的坐标.18.若点P(x,y)的坐标x,y满足xy=0,试判定点P在坐标平面上的位置.19.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S△ABC=24,OA=OB,BC=12,求△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四、解答题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5,1),B(5,0),C(2,1),D(2,3),并顺次连接,且将所得图形向下平移4个单位,写出对应点A′、B′、C′、D′的坐标.2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以下表格的交点上,其中A(3,3),B(3,5),请在表格中确立C点的位置,使S△ABC=2,这样的点C有多少个,请分别表示出来.22.如图,点A用(3,3)表示,点B用(7,5)表示,若用(3,3)→(5,3)→(5,4)→(7,4)→(7,5)表示由A到B的一种走法,并规定从A到B只能向上或向右走,用上述表示法写出另两种走法,并判断这几种走法的路程是否相等.五、解答题23.图中显示了10名同学平均每周用于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单位:小时).(1)用有序实数对表示图中各点.(2)图中有一个点位于方格的对角线上,这表示什么意思?(3)图中方格纸的对角线的左上方的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右下方的点呢?(4)估计一下你每周用于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在图上描出来,这个点位于什么位置?24.如图,△ABC在直角坐标系中,(1)请写出△ABC各点的坐标;(2)求出S△ABC;(3)若把△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A′B′C′,在图中画出△ABC变化位置,并写出A′、B′、C′的坐标.ﻬ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根据下列表述,能确定位置的是()A.红星电影院2排ﻩB.北京市四环路C.北偏东30°D.东经118°,北纬40°【考点】坐标确定位置.【分析】根据在平面内,要有两个有序数据才能清楚地表示出一个点的位置,即可得答案.【解答】解:在平面内,点的位置是由一对有序实数确定的,只有D能确定一个位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在平面内,如何表示一个点的位置的知识点.2.若点A(m,n)在第三象限,则点B(|m|,n)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ﻩ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ﻩD.第四象限【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点在第三象限的条件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负数,可判断出点A坐标中m、n的符号特点,进而可求出所求的点B的横纵坐标的符号,进而判断点B所在的象限.【解答】解:∵点A(m,n)在第三象限,∴m<0,n<0,∴|m|>0,n<0,∴点B(|m|,n)在第四象限.故选:D.【点评】坐标平面被两条坐标轴分成了四个象限,每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符号各有特点,该知识点是中考的常考点,常与不等式、方程结合起来进行考查.3.若点P在x轴的下方,y轴的左方,到每条坐标轴的距离都是3,则点P的坐标为( )A.(3,3)ﻩB.(﹣3,3)C.(﹣3,﹣3) D.(3,﹣3)【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解答】解:∵点P在x轴下方,y轴的左方,∴点P是第三象限内的点,∵第三象限内的点的特点是(﹣,﹣),且点到各坐标轴的距离都是3,∴点P的坐标为(﹣3,﹣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征及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是正确解此类题的关键.4.点P(x,y),且xy<0,则点P在( )A.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ﻩB.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C.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ﻩD.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考点】点的坐标.【分析】先判断出所求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进而判断其所在的象限.【解答】解:∵xy<0,∴x,y异号,当x>0时,y<0,即点的横坐标大于0,纵坐标小于0,点在第四象限;当x<0时,y>0,则点的横坐标小于0,纵坐标大于0,点在第二象限.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5.如图,图1与图2中的三角形相比,图2中的三角形发生的变化是()A.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B.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ﻩD.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观察图形可得:图1与图2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且长度是3;故发生的变化是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点坐标的平移变换.关键是要懂得左右平移点的纵坐标不变,而上下平移时点的横坐标不变,平移中,对应点的对应坐标的差相等.6.如图所示的象棋盘上,若“帅”位于点(1,﹣2)上,“相”位于点(3,﹣2)上,则“炮”位于点( )A.(1,﹣2)ﻩB.(﹣2,1)ﻩC.(﹣2,2)ﻩD.(2,﹣2)【考点】坐标确定位置.【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先利用“帅”和“相”所在点的坐标画出直角坐标系,然后写出“炮”所在点的坐标.【解答】解:如图,“炮”所在点的坐标为(﹣2,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记住直角坐标系中特殊位置点的坐标特征.7.若点M(x,y)的坐标满足x+y=0,则点M位于( )A.第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C.第四象限D.第二、四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考点】点的坐标.【分析】先整理为y=﹣x,再根据点的坐标的特征判断即可.【解答】解:∵x+y=0,∴y=﹣x,∴点M(x,y)位于第二、四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练掌握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8.将△ABC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1,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A.将原图形向x轴的正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B.将原图形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C.将原图形向y轴的正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D.将原图形向y轴的负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由于将△ABC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1,纵坐标不变,所以根据平移规律即可确定选择项.【解答】解:∵将△ABC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1,纵坐标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位置关系是△ABC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移的规律即可解决问题.9.在坐标系中,已知A(2,0),B(﹣3,﹣4),C(0,0),则△ABC的面积为( )A.4ﻩB.6 C.8 D.3【考点】三角形的面积;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找出三角形ABC的底边和底边对应的高,从三点位置得出以AC为底边,点B的纵坐标为AC的高解答.【解答】解:由题意点B坐标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即为△ABC底边AC的高,∴AC=|2﹣0|=2,∴S△ABC=×AC×|﹣4|=×2×4=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确定三角形ABC的底边AC,以及该底边的高点B的纵坐标即求得.10.点P(x﹣1,x+1)不可能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ﻩ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求出不等式组的解即可.【解答】解:本题可以转化为不等式组的问题,看下列不等式组哪个无解,(1),解得x>1,故x﹣1>0,x+1>0,点在第一象限;(2),解得x<﹣1,故x﹣1<0,x+1<0,点在第三象限;(3),无解;(4),解得﹣1<x<1,故x﹣1<0,x+1>0,点在第二象限.故点P不能在第四象限,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把符号问题转化为不等式组的问题,该知识点是中考的常考点.二、填空题11.已知点A在x轴上方,到x轴的距离是3,到y轴的距离是4,那么点A的坐标是(4,3)或(﹣4,3).【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在x轴上方的点的纵坐标为正,点到y轴的距离为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即可得解.【解答】解:∵点A在x轴上方,到x轴的距离是3,∴点A的纵坐标是3,∵点A到y轴的距离是4,∴点A的横坐标是4或﹣4.∴点A的坐标是(4,3)或(﹣4,3).故答案为:(4,3)或(﹣4,3).【点评】本题就是考查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牢记点到x轴的距离为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 轴的距离为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12.已知点A(﹣1,b+2)在坐标轴上,则b=﹣2 .【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点在坐标轴上的坐标特点解答即可.【解答】解:∵点A(﹣1,b+2)在坐标轴上,横坐标是﹣1,∴一定不在y轴上,当点在x轴上时,纵坐标是0,即b+2=0,解得:b=﹣2.故填﹣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即点在x上时,纵坐标为0;在y轴上时,横坐标等于0.13.如果点M(a+b,ab)在第二象限,那么点N(a,b)在第三象限.【考点】点的坐标.【分析】先根据点M(a+b,ab)在第二象限确定出a+b<0,ab>0,再进一步确定a,b的符号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点M(a+b,ab)在第二象限,∴a+b<0,ab>0;∵ab>0可知ab同号,又∵a+b<0可知a,b同是负数.∴a<0 b<0,即点N在第三象限.故答案填: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在各象限内坐标的符号及不等式的解法,比较简单.14.已知点P(x,y)在第四象限,且|x|=3,|y|=5,则点P的坐标是(3,﹣5).【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点在第四象限的坐标特点解答即可.【解答】解:∵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又∵|x|=3,|y|=5,∴x=3,y=﹣5,∴点P的坐标是(3,﹣5).故答案填(3,﹣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及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注意横坐标的绝对值就是点到y轴的距离,纵坐标的绝对值就是点到x轴的距离.15.已知点A(﹣4,a),B(﹣2,b)都在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ab的值等于2.【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本题应先根据题意得出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的函数表达式,在根据A、B的坐标得出a、b的值,代入原式即可.【解答】解:∵点A(﹣4,a),B(﹣2,b)都在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且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为:y=x,∴a=﹣4,b=﹣2∴a+b+ab=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及代数式求值,注意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16.已知矩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将矩形ABCD沿x轴向左平移到使点C与坐标原点重合后,再沿y轴向下平移到使点D与坐标原点重合,此时点B的坐标是(﹣5,﹣3).【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解答】解:根据题意:将矩形ABCD沿x轴向左平移到使点C与坐标原点重合后,即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沿y轴向下平移到使点D与坐标原点重合,即向下平移3个单位;平移前B点的坐标为(0,0),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此时点B的坐标是(﹣5,﹣3).故答案填:(﹣5,﹣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平移及平移特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三、解答题1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以顶点A为原点,且有一组邻边与坐标轴重合,求出正方形ABCD各个顶点的坐标.【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专题】作图题;开放型.【分析】本题可根据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和对边分别平行求解.【解答】解:在正方形中,AB=BC=CD=AD=3,AB∥CD,AD∥BC,以顶点A为原点,且有一组邻边与坐标轴重合,则BC平行于y轴,CD平行于x轴,所以点A的坐标为(0,0),点B的坐标为(3,0),点C的坐标为(3,3),点D的坐标为(0,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及坐标与图形性质的联系,主要利用了正方形的四边相等的性质求解.18.若点P(x,y)的坐标x,y满足xy=0,试判定点P在坐标平面上的位置.【考点】点的坐标.【分析】可先判断出点的横纵坐标的可能值,进而判断点P在坐标平面上的位置.【解答】解:∵xy=0,∴x=0,或y=0,或x=0,y=0;当x=0时,点在y轴上;当y=0时,点在x轴上;当x=0,y=0时,点在原点.∴点P在坐标轴上.【点评】本题用到的知识点为:在x轴上点的特点是:纵坐标为0;在y轴上点的特点是:横坐标为0;原点的坐标是(0,0).19.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S△ABC=24,OA=OB,BC=12,求△ABC三个顶点的坐标.【考点】三角形的面积;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首先根据面积求得OA的长,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得OB的长,最后求得OC的长.最后写坐标的时候注意点的位置.【解答】解:∵S△ABC=BC•OA=24,OA=OB,BC=12,∴OA=OB===4,∴OC=8,∵点O为原点,∴A(0,4),B(﹣4,0),C(8,0).【点评】写点的坐标的时候,特别注意根据点所在的位置来确定坐标符号.四、解答题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5,1),B(5,0),C(2,1),D(2,3),并顺次连接,且将所得图形向下平移4个单位,写出对应点A′、B′、C′、D′的坐标.【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专题】作图题.【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由点的平移规律可知,此题规律是(x,y﹣4),照此规律计算可知A′、B′、C′、D′的坐标.则平移后各点的坐标分别为A′(5,﹣3),B′(5,﹣4),C′(2,﹣3),D′(2,﹣1).【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2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以下表格的交点上,其中A(3,3),B(3,5),请在表格中确立C点的位置,使S△ABC=2,这样的点C有多少个,请分别表示出来.【考点】三角形的面积.【专题】网格型.【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点C到AB的距离为2,据此可以找到符合条件的点C.【解答】解:设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h.如图,∵A(3,3),B(3,5),∴AB=2,且AB⊥x轴.∴S△ABC=AB•h=h=2,解得h=2,即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2.∴点C是与AB平行且距离为2的直线l与表格格点的交点,如图所示,符合条件的点C有6×2=12个.【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S=×底×高.22.如图,点A用(3,3)表示,点B用(7,5)表示,若用(3,3)→(5,3)→(5,4)→(7,4)→(7,5)表示由A到B的一种走法,并规定从A到B只能向上或向右走,用上述表示法写出另两种走法,并判断这几种走法的路程是否相等.【考点】坐标确定位置.【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利用有序实数对的意义,可以由(3,3)表示的点走到(3,5)表示的点,再走到B点或由(3,3)表示的点走到(7,3)表示的点,再走到B点,利用平移的性质可判断这几种走法的路程相等.【解答】解:由A到B的走法可为:(3,3)→(3,5)→(7,5)或(3,3)→(7,3)→(7,5).这几种走法的路程相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记住直角坐标系中特殊位置点的坐标特征.五、解答题23.图中显示了10名同学平均每周用于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单位:小时).(1)用有序实数对表示图中各点.(2)图中有一个点位于方格的对角线上,这表示什么意思?(3)图中方格纸的对角线的左上方的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右下方的点呢?(4)估计一下你每周用于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在图上描出来,这个点位于什么位置?【考点】条形统计图.【专题】阅读型.【分析】(1)由图可知:则用有序实数对表示图中各点为(1,9)(1,6)(2,7)(3,5)(4,2)(5,5)(6,4)(7,2)(7,3)(9,1);(2)图中有一个点位于方格的对角线上,这表示该同学每周看电视和读书的时间是一样的; (3)左上方的点每周阅读的时间都超过5小时,且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右下方的点看电视都超过4小时,读书都不超过4小时;(4)此问具有开放性,只要和符合你的情况即可,答案不唯一.【解答】解:(1)(1,9)(1,6)(2,7)(3,5)(4,2)(5,5)(6,4)(7,2)(7,3)(9,1);(2)表示该同学每周看电视和读书的时间是一样的;(3)左上方的点每周阅读的时间都超过5小时,且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右下方的点看电视都超过4小时,读书都不超过4小时;(4)此问具有开放性,只要和符合你的情况即可,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利用有序对来表示点的位置以及坐标系表示的意义.24.如图,△ABC在直角坐标系中,(1)请写出△ABC各点的坐标;(2)求出S△ABC;(3)若把△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A′B′C′,在图中画出△ABC变化位置,并写出A′、B′、C′的坐标.【考点】作图—平移变换.【分析】(1)根据各点所在象限的符号和距坐标轴的距离可得各点的坐标;(2)S△ABC=边长为4,5的长方形的面积减去直角边长为2,4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减去直角边长为3,5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减去边长为1,3的直角三角形面积;(3)把三角形ABC的各顶点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平移后的坐标,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顶点即为平移后的三角形,根据各点所在象限的符号和距坐标轴的距离可得各点的坐标.【解答】解:(1)A(﹣1,﹣1),B(4,2),C(1,3);(2)S△ABC=4×5﹣×2×4﹣×1×3﹣×3×5=7;(3)A′(1,1),B′(6,4),C′(3,5).【点评】格点中的三角形的面积通常整理为长方形的面积与几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差;图形的平移要归结为各顶点的平移;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为:①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先确定一组对应点;②确定图形中的关键点;③利用第一组对应点和平移的性质确定图中所有关键点的对应点;④按原图形顺序依次连接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即为平移后的图形.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中考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知识点汇总及典例分析

中考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知识梳理】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 坐标平面上的点与 有序实数对 构成一一对应;2. 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3. 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4. 点P (a ,b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5.两点之间的距离二、函数的概念1.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 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使解析式 (2)实际问题具有 意义3.函数的表示方法; (1) (2) (3) 三、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1.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k≠0). 2.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是经过( , )和( , )两点的一条直线.4.若两个一次函数解析式中,k 相等,表示两直线 ;若两直线垂直,则 。
5.的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直线越 ;四、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1.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 或 或 (k 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k >0,b >0k >0,b <0k <0,b >0k <0,21212211P P )0()0()2(y y y P y P -=, ,,,21212211P P )0()0()1(x x x P x P -=, , ,, 3.k 的几何含义:反比例函数y =k x(k≠0)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 =k x(k≠0)上任意一点P 作x 轴、y 轴垂线,设垂足分别为A 、B ,则所得矩形OAPB 的面积为 。
【例题精讲】 例1.函数22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例2.已知点(13)A m -,与点(21)B n +,关于x 轴对称,则m = ,n = . 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是(10,0),点B 的 坐标为(8,0),点C 、D 在以OA 为直径的半圆M 上,且四边形OCDB 是平行四边形,点C 的坐标为例4.一次函数y=(3a+2)x -(4-b),求满足下列条件的a 、b 的取值范围。
中考数学复习讲义课件 第3单元 第10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

分析并判断函数图象 15.(2021·益阳)如图,已知□ABCD 的面积为 4,点 P 在 AB 边上从左向右运动(不含端点),设△APD 的 面积为 x,△BPC 的面积为 y,则 y 关于 x 的函数图 象大致是( B )
A
B
C
D
16.(2021·郴州)如图,在边长为 4 的菱形 ABCD 中, ∠A=60°,点 P 从点 A 出发,沿路线 A→B→C→D 运 动.设点 P 经过的路程为 x,以点 A,D,P 为顶点的 三角形的面积为 y,则下列图象能反映 y 与 x 的函数关 系的是( A )
图1
图2
18.(2019·永州)在一段长为 1000 米的笔直道路 AB 上,甲、乙两名运 动员均从 A 点出发进行往返跑训练.已知乙比甲先出发 30 秒钟,甲距 A 点的距离 y(米)与其出发的时间 x(分钟)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乙的速度是 150 米/分钟,且当乙到达 B 点后立即按原速返回. (1)当 x 为何值时,两人第一次相遇? (2)当两人第二次相遇时,求甲的总路程.
A.(6,1)
B.(3,7)
C.(-6,-1)
D.(2,-1)
6.已知点 A 的坐标为(2,m),且点 A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 m=__-_2___. 7.点 P(-3,4)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__(_-__3_,_-__4_)__,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 ___(3_,__4_)___,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__(_3_,_-__4_)___;点 P 到原点的距离为 __5___. 8.(2021·西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A 的坐标是(2,-1),若 AB∥y 轴,且 AB=9,则点 B 的坐标是___(2_,__8_)_或_(_2_,__-_1_0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命题趋势,提高复习效率,提升解题能力,打造中考高分!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十一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基础知识回顾】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定义:具有的两条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数轴分别称轴轴或轴轴,这两系数轴把一个坐标平面分成的四个部分,我们称作是四个2、有序数对:在一个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一个点可以用一对来表示,如A(a .b),(a .b)即为点A的其中a是该点的坐标,b是该点的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数对具有的关系。
3、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① P(a .b):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X轴上 Y轴上②对称点:(,) (,) (,)xP a b P a b P a b −−−−−→−−−−−→−−−−−→关于轴对称关于y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③特殊位置点的特点:P(a .b)若在一、三象限角的平分线上,则若在二、四象限角的平分线上,则④到坐标轴的距离:P(a .b)到x轴的距离到y轴的距离到原点的距离⑤坐标平面内点的平移:将点P(a .b)向左(或右)平移h个单位,对应点坐标为(或),向上(或下)平移k个单位,对应点坐标为(或)。
名师提醒: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所具备的特征必须结合坐标平面去理解和记忆,不可生硬死记一些结论。
二、确定位置常用的方法:一般由两种:1、 2、。
三、函数的有关概念:1、常量与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的量叫做常量,数值发生的量叫做变量。
名师提醒:常量与变量是相对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同一个量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是常量,也可能是变量,要根据问题的条件来确定。
2、函数:⑴函数的概念:一般的,在某个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成x是,y是x的。
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主要有两种情况:①、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常见分式和二次根式两种情况②、实际问题有意义的条件:必须符合实际问题的背景⑶函数的表示方法:通常有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①、法②、法③、法⑷函数的同象:对于一个函数,把自变量x和函数y的每对对应值作为点的与在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符合条件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这个函数的同象名师提醒:①在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时要注意分式和二次根式同时存在,应保证两者都有意义,即被开方数应同时分母应。
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有时需同时使用几种方法③函数同象是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无限个点组成的图形,图象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是解析式方程的一个解,反之满足解析式方程的每一个解都在函数同象上。
【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例1 (2015重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的坐标为(-3,2),则点P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思路分析:根据点在第二象限的坐标特点即可解答.解:∵点的横坐标-3<0,纵坐标2>0,∴这个点在第二象限.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记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内点的符号: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跟踪训练:1.(2015柳州)如图,点A (-2,1)到y 轴的距离为( )A .-2B .1C .2D .5考点二:规律型点的坐标例2 (2015河南)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 1、O 2、O 3,…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2 个单位长度,则第2015秒时,点P 的坐标是( )A .(2014,0)B .(2015,-1)C .(2015,1)D .(2016,0)思路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2015÷4=503…3,∴A2015的坐标是(2015,-1),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点的规律变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象,得到点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跟踪训练2.(2015济南)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个点A(1,-1)、B(-1,-1)、C(0,1),点P(0,2)关于A的对称点为P1,P1关于B的对称点P2,P2关于C的对称点为P3,按此规律继续以A、B、C为对称中心重复前面的操作,依次得到P4,P5,P6,…,则点P2015的坐标是()A.(0,0) B.(0,2) C.(2,-4) D.(-4,2)考点三: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A.x≤2B.x≤2且x≠1C.x<2且x≠1D.x≠1思路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就可以求解.解: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分式有意义得:2-x≥0且x-1≠0,解得:x≤2且x≠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涉及的知识点为: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跟踪训练()A.x≤3 B.x≠4 C.x≥3且x≠4 D.x≤3或x≠4考点四:函数的图象例4(2015菏泽)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加快了骑车速度,下面是小明离家后他到学校剩下的路程s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象,那么符合小明行驶情况的图象大致是()思路分析:由于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接着停下修车,后来加快速度匀驶,所以开始行驶路S是均匀减小的,接着不变,后来速度加快,所以S变化也加快变小,由此即可作出选择.解:因为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停下修车---加快速度匀驶,可得S先缓慢减小,再不变,在加速减小.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能力.解决此类识图题,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例5 (2015重庆)某星期下午,小强和同学小明相约在某公共汽车站一起乘车回学校,小强从家出发先步行到车站,等小明到了后两人一起乘公共汽车回到学校.图中折线表示小强离开家的路程y (公里)和所用的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强从家到公共汽车在步行了2公里B.小强在公共汽车站等小明用了10分钟C.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0公里/小时D.小强乘公共汽车用了20分钟思路分析:根据图象可以确定小强离公共汽车站2公里,步行用了多长时间,等公交车时间是多少,两人乘公交车运行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然后确定各自的速度.解:A、依题意得小强从家到公共汽车步行了2公里,故选项正确;B、依题意得小强在公共汽车站等小明用了10分钟,故选项正确;C、公交车的速度为15÷12=30公里/小时,故选项正确.D、小强和小明一起乘公共汽车,时间为30分钟,故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需注意计算单位的统一.跟踪训练4.(2015新疆)如图,小红居住的小区内有一条笔直的小路,小路的正中间有一路灯,晚上小红由A处径直走到B处,她在灯光照射下的影长l与行走的路程S之间的变化关系用图象刻画出来,大致图象是()5.(2015湖北)如图,是一台自动测温记录仪的图象,它反映了我市冬季某天气温T随时间t变化而变化的关系,观察图象得到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凌晨4时气温最低为-3℃B.14时气温最高为8℃C.从0时至14时,气温随时间增长而上升D.从14时至24时,气温随时间增长而下降考点四: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例6 (2015荆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cm,动点P从B 点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着边BC-CD-DA运动,到达A点停止运动;另一动点Q同时从B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边BA向A点运动,到达A点停止运动.设P点运动时间为x(s),△BPQ的面积为y(cm2),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思路分析:首先根据正方形的边长与动点P、Q的速度可知动点Q跟踪训练6.(2015北京)一个寻宝游戏的寻宝通道如图1所示,通道由在同一平面内的AB,BC,CA,OA,OB,OC组成.为记录寻宝者的行进路线,在BC的中点M处放置了一台定位仪器.设寻宝者行进的时间为x,寻宝者与定位仪器之间的距离为y,若寻宝者匀速行进,且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寻宝者的行进路线可能为()A.A→O→B B.B→A→C C.B→O→C D.C→B→O【备考真题过关】一、选择题1.(2015金华)点P(4,3)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2.(2015宿迁)函数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y xA.x>2 B.x<2 C.x≥2D.x≤23.(2015营口)函数3y5x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3 B.x≠5 C.x≥-3或x≠5 D.x≥-3且x≠5 4.(2015绵阳)如图是轰炸机机群的一个飞行队形,如果最后两架轰炸机的平面坐标分别为A(-2,1)和B(-2,-3),那么第一架轰炸机C的平面坐标是.5.(2015六盘水)观察中国象棋的棋盘,其中红方“马”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数对(3,5)来表示,红“马”走完“马3进四”后到达B点,则表示B点位置的数对是:.6.(2015威海)若点A(a+1,b-2)在第二象限,则点B(-a,b+1)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7.(2015广安)如图,数轴上表示的是某个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这个函数解析式为()A.y=x+2 B.y=x2+2 C.2y x=+D.1 y2x=+8.(2015自贡)小刚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在原地休息了6分,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骑回出发地.下列函数图象能表达这一过程的是()9.(2015贵阳)一家电信公司提供两种手机的月通话收费方式供用户选择,其中一种有月租费,另一种无月租费.这两种收费方式的通话费用y(元)与通话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小红根据图象得出下列结论:①l1描述的是无月租费的收费方式;②l2描述的是有月租费的收费方式;③当每月的通话时间为500分钟时,选择有月租费的收费方式省钱.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0 B.1 C.2 D.310.(2015西藏)如图,弹性小球从P(2,0)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小球碰到正方形OABC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第一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1,第二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2…第n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n,则P2015的坐标是()A.(5,3)B.(3,5)C.(0,2)D.(2,0)11.(2015黔西南州)如图,在Rt△ABC中,∠C=90°,AC=4cm,BC=6cm,动点P从点C沿CA,以1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同时动点O从点C沿CB,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停止运动.则运动过程中所构成的△CPO 的面积y(cm2)与运动时间x(s)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12.(2015资阳)如图,AD、BC是⊙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点P从点O出发,沿O→C→D→O的路线匀速运动.设∠APB=y(单位:度),那么y与点P运动的时间x(单位:秒)的关系图是()二、填空题13.(2015南平)写出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三象限内点的坐标: . 14.(2015郴州)函数12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15.(2015广安)如果点M (3,x )在第一象限,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6.(2015齐齐哈尔)在函数21y 3x x=++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17.(2015广元)若第二象限内的点P (x ,y )满足|x|=3,y 2=25,则点P 的坐标是 .18.(2015铁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1,1)、(-1,-1)、(1,-1),则顶点D 的坐标为 .19.(2015青岛)如图,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鱼”的每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13,那么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20.(2015黑龙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3)、B(-1,0),过点A作AB的垂线交x轴于点A1,过点A1作AA1的垂线交y轴于点A2,过点A2作A1A2的垂线交x轴于点A3…按此规律继续作下去,直至得到点A2015为止,则点A2015坐标为.21.(2015甘孜州)如图,正方形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每个正方形从第三象限的顶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顺序,依次记为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O,各边均与x轴或y轴平行,若它们的边长依次是2,4,6…,则顶点A20的坐标为.三.解答题22.(2015大连)如图1,在△ABC中,∠C=90°,点D在AC上,且CD>DA,DA=2,点P,Q同时从点D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射线DC、射线DA运动,过点Q作AC的垂线段QR,使QR=PQ,连接PR,当点Q到达点A 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PQ=x,△PQR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S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0<x≤87,87<x≤m时,函数的解析式不同).(1)填空:n的值为;(2)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十一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参考答案【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跟踪训练:1.C解:点A的坐标为(-2,1),则点A到y轴的距离为2.故选C.考点二:规律型点的坐标跟踪训练考点三: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跟踪训练3.A考点四:函数的图象跟踪训练4.C解:∵小路的正中间有一路灯,晚上小红由A处径直走到B处,她在灯光照射下的影长l与行走的路程S之间的变化关系应为:当小红走到灯下以前:l随S的增大而减小;当小红走到灯下以后再往前走时:l随S的增大而增大,∴用图象刻画出来应为C.故选:C.5.C解:A、∵由图象可知,在凌晨4点函数图象在最低点-3,∴凌晨4时气温最低为-3℃,故本选项正确;B、∵由图象可知,在14点函数图象在最高点8,∴14时气温最高为8℃,故本选项正确;C、∵由图象可知,从4时至14时,气温随时间增长而上上升,不是从0点,故本选项错误;D、∵由图象可知,14时至24时,气温随时间增长而下降,故本选项正确.故选C.考点四: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跟踪训练6.C解:A、从A点到O点y随x增大一直减小到0,故A不符合题意;B、从B到A点y随x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从A到C点y随x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但在A点距离最大,故B不符合题意;C、从B到O点y随x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从O到C点y随x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在B、C点距离最大,故C符合题意;D、从C到M点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一直到y为0,从M点到B 点y随x的增大而增大,明显与图象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备考真题过关】一、选择题1.A2.C3.D4.(2,-1)解:因为A(-2,1)和B(-2,-3),所以可得点C的坐标为(2,-1),故答案为:(2,-1).5.(4,7)解:如图所示,B点位置的数对是(4,7).故答案为:(4,7).6.A解:由A(a+1,b-2)在第二象限,得a+1<0,b-2>0.解得a<-1,b>2.由不等式的性质,得-a>1,b+1>3,点B(-a,b+1)在第一象限,故选:A.7.C8.C解:由题意,得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路程随时间匀速增加;在原地休息了6分,路程不变;以500米/分的速度骑回出发地,路程逐渐减少,故选:C.9.D描述的是无月租费的收费方式,说法正确;解:①l1②l描述的是有月租费的收费方式,说法正确;2③当每月的通话时间为500分钟时,选择有月租费的收费方式省钱,说法正确.故选:D.10.C的坐标是(5,3),解:∵小球第一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1的坐标是(3,5),小球第二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2小球第三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的坐标是(0,2),3的坐标是(2,0),小球第四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4(2)当点P沿C→D运动时,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y≡90°÷2=45°;(3)当点P沿D→O运动时,当点P在点D的位置时,y=45°,当点P在点0的位置时,y=90°,∴y由45°逐渐增加到90°.故选:B.二、填空题13.(-1,-1)(答案不唯一).14.x≠215.x>016.x≥-3,且x≠017.(-3,5)解:∵|x|=3,y2=25,∴x=±3,y=±5,∵第二象限内的点P(x,y),∴x<0,y>0,∴x=-3,y=5,∴点P的坐标为(-3,5),故答案为:(-3,5).18.(1,1)解:∵正方形两个顶点的坐标为A(-1,1),B(-1,-1),∴AB=1-(-1)=2,∵点C的坐标为:(1,-1),∴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为:(1,1).故答案为:(1,1).∴A20在第四象限,∵A4所在正方形的边长为2,A4的坐标为(1,-1),同理可得:A8的坐标为(2,-2),A12的坐标为(3,-3),∴A20的坐标为(5,-5),故答案为:(5,-5).三.解答题22.解:(1)如图1,,当x=87时,△PQR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就是△PQR的面积,∵PQ=87,QR=PQ,∴QR=87,∴n=S=12×(87)2=12×6449=3249.(2)如图2,,根据S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可得S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有两种情况: 当0<x≤87时, S=12×PQ×RQ=12x 2, 当点Q 点运动到点A 时,x=2AD=4,∴m=4. 当87<x≤4时,S=S △APF -S △AQE =12APFG-12AQEQ , AP=2+2x,AQ=2-2x , ∵△AQE∽△AQ 1R 1,111AQ QE AQ Q R =, ∴QE=45 (22x ), 设FG=PG=a ,∵△AGF∽△AQ 1R 1,111AG FG AQ Q R =, ∴AG=2+2x -a ,22 10877x a a +-=, ∴a=49 (2+2x ), ∴S=S △APF -S △AQE =12APFG-12AQEQ =12(2+2x )49(2+2x )-12(2-2x )45(22x ) =225632x 454545x -+-, ∴225632S x 454545x =-+-.综上,可得2218027 25632844545457x x S x x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