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藏族服饰共46页文档
藏族传统服饰是什么

藏族传统服饰是什么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那么传统服饰具体是怎样呢?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帮到您。
藏族传统服饰:藏袍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
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因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长还长,穿时要把下摆向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长,要扎上腰带。
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
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藏族服饰的另一特点还突出地表现在色彩的依次递增和构图上。
牧区皮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竖立色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
女皮袍的肩部、下摆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宽的黑、红、绿、紫色条纹依次排列。
她们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色,并且巧妙运用复色、金银线取得明坑邙又和谐的艺术效果,配色十分大胆、精巧藏族传统服饰:帮典帮典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帮典颜色相组合,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族传统服饰:藏帽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
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藏族传统服饰:头饰佩饰头饰佩饰在藏装中佔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
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
西藏传统首饰的表现形式,取决于藏民族的思想观念、社会形态,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传统的游牧生活,更需要将全家,甚至几代人所积累的财产转化为珠宝首饰满身披挂,而四处搬迁去寻找水草丰盛之地,既安全又方便。
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 的色彩纷 呈,引人 注目。
藏民族生活劳作的高原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这势必要求不同地理条件下的人们必须穿戴不同的服 饰以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所以,日渐完善的藏族服 饰文化内涵非富层次多样。
总结: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其作用不仅在遮 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 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义.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 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 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 中,构筑了服饰文化的深刻内涵。藏族服饰就充分 体现了这一点,它是中国民族服饰中最讲究、最美 观的服饰之一。藏民族是勤劳智慧、善良勇敢的民 族,很早以前他们就对服饰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较高 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 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服饰在结构式样,花纹饰 品等方面也逐步改进,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藏族 服饰。
唐朝和 亲公主,吐 蕃赞普松赞 干布的王后。 本是唐室远 支宗室女, 于640年奉 唐太宗之命 和亲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把唐 朝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生 产技术传入了西藏,和松 赞干布同心协力发展吐蕃 的经济和文化。当时藏族 没有文字,记事用绳子打 结或以木刻划记号来表示。 在文成公主的主张下,松 赞干布派人进行专门研究, 创造了30个藏文字母和拼 音造句文法,结束了藏人 无文字的历史,从此汉文 书籍可以译成藏文,对藏 族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 用。西藏过去无完整的历 法,以麦收的季节(约为 夏历三月)作为一年的开 始。
文成公主进藏:
历史上汉藏文化交流 最突出的事件是公元641 年和710年唐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先后入藏。中原 先进生产技术影响着同服 饰密切相关的西藏纺织工 业的发展。同时,中原的 纺织品大量输入吐蕃,在 不断改进藏装的质地和花 饰纹样方面所起的促进作 用是可想而知的。仅金城 公主同墀德祖赞联姻时携 带的锦帛就有数万匹之多, 车马载运,络绎于途。民 间贸易往来,丝绸织物也 占大宗。7世纪以后吐蕃 与唐朝互通商市,吐蕃人
布达拉宫的藏族服饰

布达拉宫的藏族服饰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也是西藏文化的象征。
作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服饰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篇文章将为您介绍布达拉宫中的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
为了展现藏族服饰的魅力,让我们透过文化的窗口,一同来了解这些独特的服饰。
1.藏族服饰的特点藏族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纹饰的表现。
传统的藏族服饰以红、白、蓝为主色调,通常以对比色的搭配展现独特的美感。
同时,纹饰的丰富多样也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如藏式宝石图案、莲花纹饰等,都富有传统文化的内涵。
2.男性藏族服饰男性藏族服饰常由长袍、披肩、褶裙等组成。
其中长袍是最常见的装束,一般采用上衣和下裙相连的方式,宽松舒适。
披肩则是保护健康和显示身份的象征,常采用丝绸或皮革制作,装饰有各种装饰品和纹饰。
褶裙则是在长袍外搭配的下装,常用纯羊毛或马海毛制成,保暖性能极佳。
3.女性藏族服饰女性藏族服饰通常由上衣、长袍、长裙等组成。
上衣常采用各种材质制作,如丝绸、棉布等,具有丰富的纹饰和装饰物。
长袍是女性传统装束的核心,通常由缎子和绸缎制成,色彩亮丽、花纹精美。
长裙则是传统的下装,采用多层次设计,增添了服饰的层次感和流动感。
4.配饰与头饰在藏族服饰中,配饰与头饰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男性常佩戴帽子,如尊贵的羊角帽、皮质帽子等,展现男性豪放洒脱的一面。
女性则多佩戴各种首饰和头饰,如银饰品、珠宝项链等,展现女性优雅华丽的一面。
5.现代藏族服饰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现代藏族服饰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的藏族服饰常融入了时尚元素,如运动款式、花朵图案等。
同时,在特殊场合,如婚礼、节日等,人们仍然会穿着传统的藏族服饰,保留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布达拉宫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重要文化和历史遗产,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西藏文化的象征。
其中藏族服饰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要素,通过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细节,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藏族服饰文化

藏族服饰文化藏族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的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结构样式和艺术特点。
它在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藏族的民族风格、习俗和文化特点。
民族服饰和民族语言一样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实证。
民族服饰是划分民族的依据之一。
它在民族学、考古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19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西方及其他地区和国家对民族的研究逐渐形成热潮,国际上出现了“藏学”热。
60年代以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出现了大批西藏学研究中心。
现代西藏学研究范围越来越大,包括了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社会科学和天文、科技、医药等自然科学。
当然服饰作为民俗也是藏学家及为重视的研究对象。
藏族服饰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随着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对藏族服饰的研究无疑有益于民族工业、手工业、旅游业的开发,有益于文化生活的繁荣。
我们本着继承、研究、发挥藏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精神,搜集、整理了这本藏族服饰艺术。
因限于资料与编辑水平,错误之处望名方专家和领导不吝斧正。
一、藏族服饰渊源民族是历史的产物,一个民族往往是古代许多部落或民族长期融合形成的。
藏族是在大约6世纪前后我国西北和西南各地区一些部族同西藏土著长期交往、分化、融合而形成的。
现在藏族服装基本特征在藏族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之前就已存在。
藏装的基本结构是肥腰、长袖、大襟。
牧区的皮袍、夹袍,过去官吏、贵族的锦袍,都具有这种特点;拉萨、中甸等地区的“对通”(男短衣)也具有这种特点。
至于工布地区的“古休”(无袖袍)其基本结构也是和肥腹、大襟的袍式服装一脉相通的。
藏族服装结构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的一系列附加装束。
穿直筒肥袍行走是不方便的,腰带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了。
束袍腰带又是附着饰品的主要衣物。
各种精美的“吃穷”(腰刀)及其他饰品都系在腰带上。
具有如此特征的藏装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人们曾试图从西藏壁画中探索它的渊源。
虽然西藏现存壁画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服装比比皆是,但最早的壁画只是距今一千多年的作品,而且绝大多数经历代复修重绘,已不足作为藏装溯源的凭据。
藏族服饰名称

藏族服饰名称藏族服饰一直在不同文化中受到认可,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在历史悠久的文化中繁衍生息,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文化遗产和古老而精美的服饰。
藏族服饰在山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和西藏的藏族人群中,流传甚广,其服饰以彩色珠宝、花样繁多的针织品、精致的鞋子和各种布料装饰而闻名。
其中藏族服饰的经典服饰历史悠久,分为礼服和日常服装。
藏族服装的礼服大多是由藏族人自己设计的,由施工员丝绸、棉布和羊毛精心编织。
礼服大多分为上身和下身两部分,上身是稀有的藏传斗篷,下身则是长裤。
礼服上绣有各种花纹,颜色风格明亮、引人注目。
此外,礼服必须配上各种装饰,如头饰、腰带、领带和鞋子,其中头饰则以羊毛编织的头绳、头巾、头饰为主。
藏族服饰的日常服装则以平纹、印花布料为主,颜色较淡,偏于清新、典雅。
日常服装一般单体式,其上覆盖着长袍和外套(称为班袍)、半身裙等服装,男性服装通常是长袍,而女性的服装则有班袍、半身裙和褶边长裤等,外面可以配以各种新风格的外套和大衣。
另外,藏族还有很多传统特色服饰,如藏族旗袍、藏族马甲都是当今流行的服饰。
藏族服饰历史悠久,其文化成果丰富多彩,被认作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藏族服饰的独特设计和精致细节都让人惊叹不已,其服饰也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赞赏。
藏族服饰在不断演变,开发出新的服装设计,令藏族服装更加流行,被世人所熟知。
藏族服装让我们见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古老与流长,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它精湛的工艺与独特的风格。
藏族服装有着自己的名字,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藏族服装中充满着藏族民族的多样性、繁复和精湛工艺,每一件服装都让人惊叹不已。
藏族服饰被认为是中国凝聚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不仅是藏族文化的象征,而且也代表着古老而精致的文化传统。
藏族服饰简介

藏族服饰简介藏族服装简介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
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藏族服饰的特点、外貌和介绍藏北高原气温低,风沙大,又是辽阔的草原、天然的牧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要选择便于起居、行旅、保暖御寒的服装。
牧区藏族穿着以皮袍为主,它结构肥大,袖口宽畅,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夜间可解带和衣而眠。
牧民的皮袍离不开腰带,穿时提起下摆与膝盖平齐,腰带一束,怀里形成大囊,里面可装不少随身用品。
皮袍是用土法加工的绵羊皮缝制的,既经久耐用又抵风御寒。
普通皮袍,男式的宽腰、大襟、肥大,襟、袖和下摆用10至15厘米宽的黑绒镶边,但也有不做装饰边的。
女式皮袍的襟、袖和下摆先用宽10至20厘米的黑平绒镶边,再用红、蓝、绿三色平绒(各宽5至10厘米)镶边。
青海果洛地区新婚女子要穿大油大褂,在袖边上镶一圈红彩式氆氇并着华丽的背心,还有在背上挂汗巾的习惯。
下摆讲究用水獭皮镶边,衣领用金钱豹皮装贴。
牧民的节日盛装质地高级、做工精致,这种皮袍以羊羔皮缝制,面子用獐皮(去毛铲净,手工鞣制使其柔软后刷白凉干) ... ,袖口、襟领、下摆用红、蓝、绿纹呢子装饰,用水獭皮或豹皮镶边,显得格外漂亮。
青海海南藏族有一种用羔皮缝制的加面藏袍,轻巧美观,是节日和走亲访友的礼眼。
羔皮有毛短而卷曲的,有毛长而适中呈稳状的。
用各种羔皮缝制的藏袍,多用各色条绒、缎子、平绒、毛呢挂面,用锦缎或花氆氇、水獭皮镶边,用狐皮或豹皮做领。
农区气候温和湿润,人们穿着的男式袍子和女式长坎肩,都主要以黑氆氇为原料,款式仍属大襟眼装,右腋下钉一个钮扣。
男式袍子用绿色或蓝色绸布做两条宽5厘米、长20厘米的飘带。
一般男式白氆氇藏袍的领口镶上6厘米宽的加洛(一种间隔有十字图案的花氆氇)。
西藏服饰详细介绍

西藏服饰详细介绍康巴人的服饰和佩饰藏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他们所处地域较广,大多都在积雪终年不融的雪山脚下,居住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这个民族拥有同一文字同一信仰,但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不同的装束。
俗言道“佛需金鎏,人需饰修”,大凡有生命的动物,都无不有爱美和展美之心。
藏族地区的服饰是颇具独特民族色彩的,而就康巴服饰言,更是以其自然环境条件和人对美的追求而衍变发展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服饰。
寒暑不易的袍康巴传统藏族服装予人以雍容华贵之美,藏东康巴服饰大气而粗犷,在头、颈、耳、手等处佩戴金、银、象牙、珊瑚、玛瑙、玉石等首饰,腰间挂藏刀、火镰、钱包、鼻烟壶、针线盒等生活用具,既方便实用,又富有装饰效果,整套装束豪气凛然,尽显康巴人桀骜不驯的民族性格。
藏北是广阔的草原和砾石戈壁,那里盛产的羊皮是制作藏袍的主要原料。
这种羊皮袍宽大厚重,白日作衣,夜晚当被,就是凭借这种藏袍,人们抵御了藏北高原上严酷的高寒气候。
羊皮袍大多是光皮的,有的在袖口、衣襟、下摆等处缝制黑平绒的镶边。
夏季牧民们戴着红缨毡帽,腰间佩挂制作精美的火镰、鼻烟壶和腰刀、火枪、扩身符等。
这些物品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用具,也是他们的装饰和财富的体现。
羊皮袍也是藏北牧女们的主要服装。
她们的羊皮袍上还缝制红、蓝、绿三色绒条作为装饰,平时腰间挂满奶桶钩、针线盒和牧鞭之类的物件,遇到节日喜庆的时候,还挂起串串项链和金银饰品,头发梳理成多股小辫,戴上缀满绿松石、贝壳、银币等的呢绒或氆氇长披。
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整套服饰色彩鲜艳动人,极富民族特色。
拉萨地区气候宜人,长期以来是西藏地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
该地区的装束以严整规范著称。
拉萨民间女子以毛料或布帛制作短袖夏装,里面穿藏式衬衫,已婚妇女腰间围各色毛线或丝线织成的彩色帮典。
冬季穿羔皮长袖藏装,头戴"杨夏帽"。
装饰品有珍珠、珊瑚、绿松石等制成的"巴珠"冠及各种耳坠、项链、戒指。
少数民族服饰

巴珠是很有代表性的饰物,这是一种
三角形或弓形的头饰,过去贵族用珍 珠或宝石,普通人用珊瑚。姑娘第一 次戴巴珠,要举行很严肃的礼仪,因为 这意味着成年,从此就可以谈婚论嫁了。
辫套为妇女后背辫梢相连的装饰, 农牧区辫套各式各样,农区所用辫 套呈长方形,宽十二三公分,长自 后脊背及辫梢。两侧相仿的“佳仑” 和相夹其间的“扎序”组成,“佳仑” 为一对,用彩线刺绣分隔成几个框 ,佩以许多的珊瑚串,其间镶嵌绿 松石或其它宝石,“扎序”上同样用 彩线绣成框,框内佩带八九个草帽 形、直径10公分左右的银盾做装饰 ,向下至膝窝外续以红穗交绺。牧 区妇女的辫套有大小两种样式,大 辫套形长方,中央布有形如碗状的 大银盾6个,周围分别排列有23个 小碗状银盾,辫套下方续以红穗。 小辫套呈正方形,上镶以各种珍贵 的玛瑙、珊瑚、绿松石等为饰,下 方也续红穗。
腰大袖; (2)男女皆爱 饰物; (3)配色大胆 精巧。
藏族服饰分类
康巴服饰,男装差异不大,女装尤为典型;康巴服饰大致 可细 分为康北农区服饰、康南农区服饰、木雅服饰、嘉绒服饰、 牧 区服饰及康巴特有着装等类型。其中康北农牧区盛装,以 羔皮 藏袍挂金丝缎或毛呢藏片等为面料,下摆、襟、袖等处镶 宽大 的水獭、豹、虎等珍贵兽皮。彩绸衬衣、锦缎袄褂。 康巴牧区服饰,男女老少秋冬季均以厚重的原生皮板老羊皮、 羔羊皮为袍;上饰粗犷的五色布、尼料条纹或“雍宗”、日 月等 图案纹装饰,夏装则以常以轻、薄的各色面料或自织牛羊毛 尼 制成的单或夹的长袍。上镶彩虹氆氇尼花边,康北一些农区 还 时兴针织羊毛的袍、裤、衣等。男戴宽沿白毡帽,女梳百辫, 戴羊皮帽,耳、项、胸、腰、背、腕、手、佩各种用金、银、 珠玉、宝石制作镶嵌的饰品。礼仪节日盛装选料更为华贵、 精美
藏族女子多爱在颈项上佩戴各色饰物, 有用式样不同的古海贝化石串成的项链 (名为“丝”),也有用彩珠、海贝化石 、绿松石等混串而成的项链,还有各式 骨制、珠宝、蜡珠等长短不一的饰品。 在这些项链中间常常悬挂着一个制作精 美的金属小盒,叫作“嘎乌”。 嘎乌的形状不一,一般为银质或铜 质,盒面上镶嵌有玛瑙、松石,雕刻有 多种花纹图案。嘎乌的里面装有佛像或 活佛、喇嘛的神物以及护身符等。嘎乌 是由佛盒演变而来,现已成为藏族女子 必不可少的重要饰物,认为佩戴上它可 以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