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汽车空调制冷量的简化计算

合集下载

冷机制冷量计算公式

冷机制冷量计算公式

冷机制冷量计算公式冷机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可是制冷领域里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呢!要搞清楚这个公式,咱们得先从一些基础的概念说起。

咱们平常说的制冷量,简单来讲,就是制冷机在单位时间内从被冷却物体或空间中移走的热量。

那怎么来计算这个制冷量呢?这就需要用到特定的公式啦。

一般来说,常见的冷机制冷量计算公式是这样的:制冷量 = 冷冻水流量 × 4.187 ×温差 ×系数。

这里面的冷冻水流量,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制冷机的冷冻水的体积。

温差呢,就是进出水的温度差。

而这个系数,会根据不同的制冷机类型和工况有所不同。

比如说,我之前在一个工厂里调试制冷设备的时候,就碰到了计算制冷量的问题。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工厂里的生产设备因为温度过高,老是出现故障。

老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叫我们去解决。

我们到了现场,先测了一下冷冻水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发现温差还挺大。

然后又通过仪器测量了冷冻水的流量。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怎么确定这个系数呢?我们查了设备的说明书,又结合了实际的运行情况,最后才确定了一个比较准确的系数。

经过一番计算,得出了制冷量。

然后根据这个结果,对制冷机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终于让工厂里的温度降了下来,生产设备也能正常运转了。

再来说说这个公式里的每个因素。

冷冻水流量的测量要准确,如果流量测量不准,那算出来的制冷量可就差得远了。

还有温差,哪怕是一点点的测量误差,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环境温度、湿度、负载情况等等,都会对制冷量产生影响。

有时候,明明按照公式计算出来的制冷量应该是足够的,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这就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公式进行适当的修正。

总之,冷机制冷量的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不复杂,但要真正准确地计算和应用,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仔细测量、认真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让制冷机发挥出最佳的效果,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舒适和便利。

不知道您在实际生活或者工作中,有没有碰到过需要计算冷机制冷量的情况呢?希望今天讲的这些能对您有所帮助!。

制冷量公式范文

制冷量公式范文

制冷量公式范文制冷量(Cooling Capacity)是指空调或制冷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从空间中移除的热量。

制冷量的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和设备类型而有所不同,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冷量公式。

1.空气调节制冷量公式:空气调节制冷量公式适用于中央空调系统或分体空调系统,计算的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从室内空间中移除的热量量。

制冷量=空气质量流量×空气焓差其中,空气质量流量是空气调节系统的风量,单位为 kg/s;空气焓差是指室内空气在进入室内和离开室内时的热量差,单位为J/kg。

2.冷却水制冷量公式:冷却水制冷量公式适用于冷却水机组或水冷却设备,计算的是通过水介质移除室内热量的能力。

制冷量=水流量×水焓差×系数其中,水流量是冷却水的流速,单位为m^3/s;水焓差是冷却水在进入室内和离开室内时的焓值差,单位为 J/kg;系数是流体往复作用系数,用于考虑冷却水流动的实际情况。

3.溴化锂吸收式制冷量公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量公式适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计算的是制冷机组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

制冷量=溴化锂溶液质量流量×溶液焓差其中,溴化锂溶液质量流量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中溴化锂溶液的质量流量,单位为 kg/s;溶液焓差是溴化锂在吸收和解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差,单位为 J/kg。

4.蒸发器制冷量公式:蒸发器制冷量公式适用于蒸发器的制冷设备,计算的是通过蒸发过程移除热量的能力。

制冷量=每单位质量蒸发所需热量×蒸发速率其中,每单位质量蒸发所需热量是蒸发器中工质从液相转变为气相所需的热量,单位为 J/kg;蒸发速率是蒸发器中工质转变为气相的速率,单位为 kg/s。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制冷量公式,其中每个公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前提条件。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设备和参数,选择正确的公式计算制冷量是非常重要的。

把握制冷量的计算方法,有助于提高空调和制冷设备的效率,并为相应的工程或装置提供合适的制冷解决方案。

制冷量计算公式范文

制冷量计算公式范文

制冷量计算公式范文1.喷射式制冷机制冷量计算公式喷射式制冷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制冷设备,其制冷量计算公式如下:Q = mcΔh其中,Q表示制冷量,m是制冷剂的质量,c是制冷剂的比热容,Δh 是制冷剂的焓变。

这个公式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可以计算喷射式制冷机的制冷能力。

2.压缩式制冷机制冷量计算公式压缩式制冷机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和商用制冷设备,其制冷量计算公式如下:Q = mcΔh同样,Q表示制冷量,m是制冷剂的质量,c是制冷剂的比热容,Δh 是制冷剂的焓变。

这个公式也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可以计算压缩式制冷机的制冷能力。

3.吸收式制冷机制冷量计算公式吸收式制冷机是一种需要热量驱动的制冷设备,其制冷量计算公式如下:Qg=m1h3-m4h1其中,Qg表示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量,m1是被蒸发液体吸收剂所吸收的制冷剂的质量,h3是制冷剂的蒸发焓,m4是制冷剂的放出的质量,h1是制冷剂的放出焓。

这个公式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吸热过程的特性推导出来的。

4.热泵制冷量计算公式热泵是一种通过工作介质的循环过程将低温热量传递到高温热源的装置,其制冷量计算公式如下:Q = mcΔh同样,Q表示制冷量,m是工作介质的质量,c是工作介质的比热容,Δh是工作介质的焓变。

这个公式可以计算热泵的制冷能力,并且与其他类型的制冷机制冷量计算公式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制冷量计算公式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和参数输入的,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误差。

为了准确计算制冷量,需要根据具体的制冷设备的参数和工作条件进行实际的计算。

此外,不同类型的制冷设备还可能存在其他一些特殊的计算公式,这里只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制冷量计算公式。

空调制冷量计算公式

空调制冷量计算公式

空调制冷量计算公式空调的制冷量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室内外温度差、房间面积、房间高度、室内外热负荷等。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空调制冷量计算公式。

室内外温差法是用于计算空调制冷量的一种常见方法。

该方法基于室内外温度差和房间面积来计算制冷量。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Q=Q0×S×ΔT其中,Q是空调的制冷量(单位是千瓦/小时),Q0为每平方米房间面积所需的制冷量(单位是千瓦/小时/平方米),S为房间面积(单位是平方米),ΔT为室内外温度差(单位是摄氏度)。

为了更精确地计算空调制冷量,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设置不同的Q0值。

一般来说,Q0的取值范围在100-200W/m²之间。

在确定Q0的值之后,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房间面积和室内外温度差来计算制冷量了。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房间的面积是20平方米,室内温度为25摄氏度,室外温度为35摄氏度。

Q0的值为120W/㎡。

首先计算室内外温度差:ΔT=室外温度-室内温度=35-25=10摄氏度然后将房间面积和温差代入计算公式:所以,这个房间所需要的制冷量为24千瓦。

如果你选择能够提供超过或接近这个制冷量的空调,那么房间的温度可以保持在一个舒适的水平。

除了公式计算外,还应考虑到其他因素,如房间的朝向、日照、隔热材料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空调的制冷效果有所影响。

因此,公式计算只是一个初步的参考,实际情况还需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判断。

总结起来,空调制冷量的计算公式是Q=Q0×S×ΔT,其中Q是空调的制冷量,Q0为每平方米房间面积所需的制冷量,S为房间面积,ΔT为室内外温度差。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一个初步的制冷量,但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判断。

常用计算空调通用公式

常用计算空调通用公式

常用计算空调通用公式空调的功率计算公式:空调的功率通常使用单位“千瓦”(kW)来表示,而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kW)=COP×制冷量(千瓦)其中,COP代表空调的能效比,制冷量则反映了空调的冷却能力。

一、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制冷量是空调的冷却能力,通常使用单位“千瓦”(kW)或“千加尔/小时”(kcal/h)来表示。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两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制冷量:1.水冷冷水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制冷量(kW)= 水量(kg/s)× 冷却水出水温度降(℃)× 4.186其中,水量为冷却水的流量。

2.风冷冷水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制冷量(kW)=风量(m³/h)×温度差(℃)/530其中,风量为风量与空调机组的冷却温度差、温湿度差的关系:二、能效比(COP)的计算公式:能效比(COP)是衡量空调能效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COP=制冷量(千瓦)/输入功率(千瓦)三、输入功率的计算公式:空调的输入功率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计算,以下为两种常用的计算公式:1.电流计算法:输入功率(kW)=电压(V)×电流(A)/10002.瞬时功率计算法:输入功率(kW)=A相电流(A)×A相电压(V)×功率因数×3/1000其中,功率因数是指空调的功率因数。

四、须考虑因素:在计算空调功率时,还需考虑以下因素:1.制冷量的计算需根据空调的具体情况以及使用环境进行调整,如室外温度、压缩机的转速、冷媒的种类等。

2.制冷量与空调设计的匹配度也需要考虑,过大或过小的制冷量都会影响空调的运行效果。

3.不同地区和季节的温湿度条件也可能会造成计算结果的差异,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4.上述计算公式只是空调计算中的一部分,具体的计算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综合评估。

五、使用场景:空调的功率计算公式适用于家用空调、商用空调以及工业用空调等各种类型的空调系统。

空调制冷量计算公式

空调制冷量计算公式

空调制冷量计算公式答:空调匹数,原指输入功率,包括压机、风扇电机及电控部分,因不同的品牌其具体的系统及电控设计差异,其输出的制冷量不同故其制冷量以输出功率计算。

一般来说,1匹的制冷量大致力2000大卡,换算成国际单位应乘以1.162,故1匹之制冷量应力2000大卡×1.162=2324(w),这里的w(瓦)即表示制冷量,则1.5匹的应为2000大卡x1.5x1.162=3486(w),以此类推,根据此情况,则大致能判定空调的匹数和制冷量,一般情况下,2200W一2600W都可称为1匹,4500(w)- 5100(w)可称为2匹,3200W 一3600W可称为1.5匹。

制冷量确定后,即可根据目己家庭之实际情况估算制冷量,选择合适的空调机。

家用电器要消耗制冷量的较大部分,电视、电灯、冰箱等每w(瓦)功率要消耗制冷量1(w),门窗的方向也要消耗一定的制冷量,东面窗150W/m2,西面窗280/m2,南面窗180W/m2,北面窗100W/m2,如是楼顶及西晒可考虑适当增加制冷量。

在选择空调时,请您根据以上介绍,估算一下自己的制冷量大小,从而选到满意的空调机。

关于匹、大卡、KW等设备单位概念解释1. 匹1匹(HP)=2500W 严格来讲是2499W,这是日本人规ǖ?也是根据能效比EER计算出来的.此匹和一般说的马力完全两个概念,但这个匹就是有那个马力计算出来的.1马力=735W,一匹的定义就是输入1马力的功率所能产生的功率大小,这里面就有一个系数的问题,日本人规定的这个系数是3.4(日本人说这个3.4是最应该的最小的能效比EER了)所以1匹=735*3.4=2499W2.kj 和度这两个都是能量的单位,其余几个是功率的单位度的表示就是KWH,指的就是你家的灯泡耗了多少电量,你要记得交电费啊.1KWH=36000kj能量单位你最常见的是卡和千卡(cal和kcal)1cal=4.1868j(这个最常见,初中的课本上就有的)3.冷吨一般用RT表示,但冷吨分三中,美国冷吨,日本冷吨和英国冷吨,我们平时说的和最常用的都是美国冷吨,用US.RT表示,US就是美国的缩写了.1US.RT=3516.7W那两个中英制冷吨比较大些,是3800多吧,日本的小些.4.大卡设计院的人最喜欢说大卡了,有的厂家比如大金的机器铭牌上的数字表示的单位就是大卡,我们一般见到的是W,比如KFR-25GW/Y 25表示2500的单位是W大卡就是Kcal/h,kcal本来是能量的单位,但除以时间就是功率的单位了1Kcal/h(1千卡/时)=1.163W5.BTU/h,这是个英制单位,国内用的很少的1BTU/h=0.293W,所以这个单位很小的厂家中McQuay机器铭牌中有的用的是这个单位冷吨实际上应为蓄冷量量纲,单位为RT.h,它与标准量纲的关系为:1RT.h=3.517KW.h这在一般产品规格和工程说明书中较常用。

制冷量计算方法范文

制冷量计算方法范文

制冷量计算方法范文制冷量是指制冷系统一定时间内从冷库或制冷空间中吸收的热量,也可以理解为制冷系统从冷库或制冷空间中排出的热量。

制冷量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水量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

首先将冷凝器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接到一个称重器上,记录单位时间内流过冷凝器的水量。

然后测量冷凝器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温度差,并计算冷凝器吸收的热量。

制冷量等于冷凝器从冷库或制冷空间中排出的热量。

2.蒸发量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

首先将蒸发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到一个称重器上,记录单位时间内流过蒸发器的液体量。

然后测量蒸发器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温度差,并计算蒸发器吸收的热量。

制冷量等于冷库或制冷空间中流过蒸发器的液体的蒸发热量。

3.压缩机功率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

首先测量压缩机的功率消耗,即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或燃料量。

然后根据压缩机的性能参数和制冷剂的物性参数,计算压缩机单位时间内从冷库或制冷空间中吸收的热量。

制冷量等于压缩机从冷库或制冷空间中排出的热量。

4.热平衡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系统整体的制冷量计算。

首先测量冷库或制冷空间进出口的温度和流量,并计算进出口的热量。

然后根据能量平衡原理,计算制冷系统从冷库或制冷空间中吸收的热量。

制冷量等于制冷系统从冷库或制冷空间中排出的热量。

除了以上的计算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制冷系统的制冷量。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和测量相应的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可以得到实验结果从而计算出制冷量。

综上所述,制冷量的计算方法有水量法、蒸发量法、压缩机功率法、热平衡法和实验测量法等。

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制冷系统和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

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

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是在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制冷量的正确计算可以确保空调系统运行的高效、稳定和节能。

空调机组的制冷量计算公式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工具,通过该公式可以快速准确地算出空调机组的制冷量。

根据空调系统的实际需求和工作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公式来计算。

制冷量 = 空气密度× 空气体积流量× 空气温度差× 空气比热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空气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的质量,常用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它与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等因素有关。

空气体积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空气体积。

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小时。

空气温度差是指空气进出机组的温度差值,单位是摄氏度。

它反映了空调机组的制冷效果。

空气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空气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常用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在实际的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这些参数的数值。

例如,空气密度可以通过大气压力和温度来计算,空气体积流量可以根据机组的设计参数来确定,空气温度差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差来估计,而空气比热容则可以通过空气的物理性质得到。

根据上述公式和参数数值,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出空调机组的制冷量。

这个结果对于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机组的适用范围、选配合适的设备和优化系统性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空调机组的制冷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我们在计算制冷量时要考虑到实际运行环境的影响,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

总之,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是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估计机组的制冷能力。

通过合理地计算制冷量,我们可以在设计和运行中节省能源、提高效率,从而实现对空调系统的优化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空调已经越来越普及,在欧美普及率甚至达到90%以上,近年来我国的汽车空调配装率也在不断稳步提高。

现代汽车设计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设计手段,开发周期越来越短,汽车空调系统作为汽车一个比较大而复杂的部件,与汽车的动力、底盘、车身结构、内饰、电控等都有关系,一般在基本确定汽车外形尺寸时就可以开始进行设计,这时就需要先计算其制冷量,因为制冷量的大小直接与空调系统的结构布置方式、空调两器总成的体积等有关,如果计算偏差过大,会造成空调系统与整车不匹配,需要进行多次试验改进,从而可能会影响到整车的开发进度,并增加开发成本。

微型汽车由于与其它车型相比一般动力富余功率都较少,而乘员空间又相对较大,车厢的隔热保温性能也相对差一些,整车价格也比较低廉,故从经济性、客户群等各方面考虑在空调系统计算参数的选择上与其它车型不一样。

我们一般常用的制冷量计算方法是通过分别计算影响整车的各热负荷之和,即整车的得热量,来求得整车所需要的制冷量,这个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和复杂,也容易出错,而采用经验公式进行简化计算,就使得整个计算过程变得非常的简单了,计算结果与常规方法也差不多,它是结合我们的实际经验,通过分析计算和试验对乘员数、车内空间、车窗玻璃面积等之间的关系及主要所需(所得)制冷量(热负荷)应占整车制冷量的百分比,通过经验公式来求得整车制冷量,用此方法得出的制冷量与实际需求制冷量差别并不大。

下面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一下五菱之光的空调制冷量并作一下对比。

1. 汽车空调的计算温度选择:我们按表1数值作为微型汽车空调系统的计算温度。

表1 微车空调计算温度温度车型干球温度℃ 太阳辐射强度(W/m2 )车内设计温度℃(空调压缩机1800r/min,车速约40Km/h) 相对湿度(%) 新风量微型车 35 843 29 50~60 10~20或无轿车 38 1000 24~27 60 20~30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微型车的计算温度(车内平均温度)定为29℃,而轿车一般定为24~27,一般大型客车定为27~28,微型车都比它们要高一些,这其实是综合了多种因素并经过很多次试验得出的较经济合理的车内平均温度,因为对微型车来说,如果计算温度定得过高了,乘员就会明显感觉制冷不足;而如果定得过低,势必需要加大压缩机排量才能满足,这样功耗必然增加,并影响到整车的动力性,否则又可能无法实现。

2 计算方法:2.1 微型车车内与外界热交换示意图:为便于分析,绘制图1的微型车热交换示意图。

2.2 计算公式:2.2.1 常规的计算方法:考虑到汽车空调工作条件都很恶劣,其热负荷与行车时间、地点、速度、行使方向、环境状况以及乘员的数量随时发生变化,以及要求在短时间内降温等特殊性,按照常规方法来计算制冷量的计算公式为:Q0 = kQT =k(QB + QG + QF +QP + QA +QE + QS) ⑴式中:Q0-------汽车空调设计制冷量,单位为W;k-------修正系数,可取k=1.05~1.15,这里取k=1.15;QT -----总得热量, 单位为W;QB -----通过车体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 单位为W;QG -----通过各玻璃表面以对流方式传入的热量, 单位为W;QF -----通过各玻璃表面以辐射方式直接传入的热量, 单位为W;QP -----乘员散发的热量, 单位为W;QA -----由通风和密封性泄露进入车内的热量, 单位为W;QE -----发动机室传入的热量, 单位为W;QS-----车内电器散发的热量, 单位为W;从公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它是通过分别计算各部分得热量求得总需求制冷量的。

2.2.2 简化的计算方法:简化计算公式⑵是根据经验得出的,它是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是一种较简单实用的汽车空调制冷量计算方法。

Q0=(A1•N•K1 + A2•V1•K2 + A3•S•K3 )•A4•A5 ⑵式中:Q0-------微型车空调计算制冷量,单位为W;N--------额定乘员数;A1-------乘员制冷因素值,按额定乘员数N乘以580~610 W/人,按车辆规划的豪华程度取上限或下限值;A2-------车内空间制冷因素值, 取450W/ m3;V1--------车内空间体积(内容积),单位m3 ;A3------太阳热辐射制冷因素值, 对4米以下车型≤900W/ m2,这里取900 W/ m2;S--------所有窗、门玻璃面积总和,单位为m2 ;A4------车型密封保温效果因素值,数值见表2,比照整车预计能够达到的保温效果取值;A5------气候条件因素值,对湿热区、极热区、常热区取1.04;K1 、K2 、 K3 -------车内热负荷配比,经验得出的重要系数,分别取0.82、0.1、0.08;表2 车型密封保温效果因素值A4车型密封情况保温效果因数值玻璃钢车顶,填充厚度大于20的隔热材料,地板及侧围保温良好,玻璃、车门密封良好 1薄钢板外蒙皮,但车顶与侧围隔热采用整车发泡,厚度大于20,地板隔热良好,玻璃、车门密封好 1薄钢板外蒙皮,填充厚度大于20的隔热材料,地板隔热一般,活动窗玻璃,车门密封一般 1.03内外蒙皮隔热层小于20,地板隔热差,活动窗玻璃,车门密封一般 1.08内外蒙皮无隔热层,密封情况差 1.203.计算示例:我们以五菱之光微型客车空调系统的制冷量计算为例来看看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否一致,设计条件和工况见表3:Ⅰ.整车乘员7人,各部分参数见下表:表3位置面积(m2)材料与水平面夹角前窗Sg,q 0.78 夹层玻璃~45°后窗Sg,h 0.56 钢化玻璃~90°侧窗Sg,c 0.95 钢化玻璃~90°车顶S顶 3.9 钢板+内饰0°左(右)侧S侧 3.21 钢板+内饰~90°前(后)侧Sq 1.22 钢板+内饰~90°地板S底 3.84 钢板+内饰0°发动机罩盖Sf 1.3 隔热垫+钢板+内饰Ⅱ.查文献【2】,取水平面和垂直面的太阳直射辐射强度分别为Js,z=843W/ m2和Jc,z=138 W/ m2;水平面和垂直面的天空散射辐射强度分别为Jp,s=46W/ m2和Jc,s=23 W/ m2;Ⅲ.环境温度tw =35℃,相对湿度75%;车内设计温度tn =29℃,相对湿度50%;Ⅳ.假设汽车向正南方以V=40km/h的速度行驶;Ⅴ.车内空气平均流速≤3m/s;Ⅵ.车内容积V1≈2.9x1.2x1.3=4.2 m3,玻璃窗总面积S=3.24 m2。

3.1 按公式⑴的常规计算:3.1.1计算通过车体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QB:QB=Q顶 + Q侧 + Q地Q顶=K顶•S顶•(tZ顶-tn)Q侧=K侧•S侧•(tZ侧-tn)Q地=K地•S地•(tZ地-tn)式中:K顶、K侧、K地----分别为车顶、车身侧面、车地板的传热系数,单位为W/(㎡•K);S顶、S侧、S地----分别为车顶、车身侧面、车地板的传热面积,单位为㎡;tZ顶、tZ侧、tZ地---分别为车顶、车身侧面、车地板的室外综合空气温度,单位为℃;tn----车内空气温度,单位为℃;3.1.1.1 求车体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式中: aw -------车身外表面与车外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W/(㎡•K);an -------车内表面与车内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一般车内的对流换热系数都比较小,在车内空气流速低于3m/s时, an=29 W/(㎡•K);∑δi/λi----- 构成车身壁厚各层的导热热阻之和(δi为车体隔热层的厚度,λi 为车体隔热层的导热系数)其中:aw=1.163(4+12 )V为汽车行使速度,单位为m/s,这里V=40Km/h=11.1m/s,故aw=1.163(4+12 )=51.2 W/(㎡•K)设车顶、车底和侧围分别由1mm的钢板和8、3、6mm的内装饰板构成,钢板和内装饰板的传热系数分别为48.15 W/(㎡•K)和0.04 W/(㎡•K)故车顶的∑δi/λi=0.001/51.2+0.008/0.04=0.2车底的∑δi/λi=0.001/51.2+0.003/0.04=0.075侧面的∑δi/λi=0.001/51.2+0.006/0.04=0.15故 W/(㎡•K)W/(㎡•K)W/(㎡•K)3.1.1.2 求车外综合空气温度tZ:式中:tw ----车外环境温度,取35℃;ρ----车体外表面吸收系数,与箱体颜色及新旧程度有关,这里取0.92;I-----太阳辐射强度,为太阳直射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之和;aw ----车身外表面与车外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W/(㎡•K);ε-----车身外表面的长波辐射系数;……ΔR----车身外表面向外界发射的长波辐射和由天空及周围物体向车身表面的长波辐射之差; 夏季时,水平面ε•ΔR/αw=3.5~4℃,这里取3.8℃.垂直面ΔR=0;水平面上,IS= Js,z+ Jp,s=843+46=889W/ m2;垂直面上,IC= Jc,z+ Jc,s=138+23=161 W/ m2;故℃℃℃3.1.1.3 结果Q顶=K顶•S顶•(tZ顶-tn)=3.9•3.9•(47-29)=274WQ侧=K侧•S侧•(tZ侧-tn)=4.89•3.21•2(38-29)=282.5WQ地=K地•S地•(tZ地-tn)=7.7•3.84•(37-29)=236.5WQB=Q顶 + Q侧 + Q地=274+282.5+236.5=793W3.1.2 计算通过各玻璃表面以对流方式传入的热量QG;QG= QG前+ QG侧+ QG后已知玻璃的传热系数λG=0.754 W/(㎡•K),厚度δ=5mm,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系数ρG=0.08,车内空气平均流速Va =2.5m/s;玻璃内表面换热系数为:前窗:an =5.6782(0.9+1.03Va )=19.7 W/(㎡•K)侧窗:an =5.6782(1.1+1.03Va )=20.9 W/(㎡•K)后窗: an =5.6782(0.9+1.03Va )= 19.7 W/(㎡•K)V=40km/h=11.1m/s运行时, 玻璃外表面换热系数为:前窗:aw =3.79V0.8 =3.79X11.10.8 =26 W/(㎡•K)侧窗:aw =7.21V0.8 =7.21X11.10.8 =49 W/(㎡•K)后窗:aw =4.65V0.8 =4.65X11.10.8 =32 W/(㎡•K)故各处玻璃的K值分别为:前窗: W/(㎡•K)侧窗: W/(㎡•K)后窗: W/(㎡•K)各处玻璃表面的综合温度分别为:前窗:℃侧窗:℃后窗:℃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由于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很小,故太阳辐射对玻璃的温升影响较小,其表面温升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不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