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案

合集下载

预防血吸虫教案

预防血吸虫教案

预防血吸虫教案引言概述: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水源而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预防血吸虫病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可以匡助人们了解病症、认识传播途径,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预防血吸虫病的教案。

正文内容:1. 了解血吸虫病1.1 血吸虫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2 血吸虫病的症状和危害1.3 血吸虫病的流行地区和高发人群2. 掌握预防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2.1 学习如何识别感染水源2.2 学习正确的饮水和食品卫生习惯2.3 学习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2.4 学习如何避免与感染水源的接触2.5 学习正确的旅行预防措施3. 宣传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3.1 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宣传材料3.2 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进行宣传活动3.3 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4. 建立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和网络4.1 建立血吸虫病防治的专门机构4.2 建立血吸虫病防治的网络平台4.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5. 监测和评估预防工作效果5.1 建立血吸虫病的监测体系5.2 定期对预防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5.3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总结:预防血吸虫病的教案应包括了解血吸虫病、掌握预防基本知识、宣传预防措施、建立防治机构和网络以及监测和评估预防工作效果等五个大点。

通过教育和宣传,人们能够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血吸虫病的发病率。

此外,建立防治机构和网络以及进行监测和评估工作,可以提高预防工作的效果,确保预防血吸虫病的持续有效性。

预防血吸虫病的教案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血吸虫病的预防教案

血吸虫病的预防教案

血吸虫病的预防教案第一章:血吸虫病的基本概念1.1 血吸虫病的定义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源传播。

1.2 血吸虫的生命周期介绍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包括成虫、幼虫和卵的发育过程。

1.3 血吸虫病的症状和影响讲解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如腹泻、腹痛、肝脏和脾脏增大等,以及长期感染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第二章: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2.1 接触受污染的水源强调人们通过接触受血吸虫幼虫污染的水源,如河流、湖泊和井水等,可能会感染血吸虫病。

2.2 中间宿主——钉螺介绍钉螺作为血吸虫幼虫的中间宿主,以及钉螺在传播血吸虫病中的作用。

第三章: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3.1 避免接触受污染的水源教育学生避免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河流、湖泊和井水等地方游泳、洗澡或洗衣服。

3.2 饮用水的安全强调饮用水的安全,提倡使用干净的饮用水来源,避免直接饮用生水。

3.3 卫生习惯的培养第四章: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4.1 血吸虫病的诊断介绍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检测和粪便检测等。

4.2 血吸虫病的治疗讲解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4.3 并发症的处理介绍血吸虫病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胆管炎等,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第五章:血吸虫病的健康教育5.1 血吸虫病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血吸虫病的认识,教育他们了解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2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5.3 社区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家人和社区居民宣传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

第六章:血吸虫病的全球和地区流行情况6.1 血吸虫病的全球流行情况介绍血吸虫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重点关注高发国家和地区。

6.2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分析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包括感染人数、流行区域和趋势等。

6.3 血吸虫病防控的重要性强调血吸虫病防控的重要性,预防感染和减少血吸虫病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血吸虫病的科研进展和疫苗研究7.1 血吸虫病的研究进展介绍血吸虫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病原学、传播途径和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一、背景介绍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淡水中的寄生虫卵而传播。

该疾病在一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存在,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血吸虫病的传播,我们制定了血吸虫预防教案,旨在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掌握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

二、血吸虫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 病因:血吸虫病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这种寄生虫分为肠道血吸虫和尿道血吸虫两种。

人类感染血吸虫病主要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淡水中的寄生虫卵而引起的。

2. 传播途径:(1)接触感染:当人们裸露皮肤接触感染血吸虫卵的水体时,寄生虫卵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从而引起感染。

(2)饮用感染:当人们饮用受感染水源中的寄生虫卵时,寄生虫卵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三、血吸虫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1. 症状:血吸虫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月至数年,感染后的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病情逐渐加重,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贫血、肝脾肿大等。

2. 预防措施:(1)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免接触感染血吸虫卵的水体,尤其是在疫情高发地区,避免裸露皮肤接触水源。

(2)饮用安全水源:饮用水应该选择经过处理或煮沸的安全水源,以避免摄入感染源。

(3)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血吸虫病,减少病情的发展。

四、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1. 防治措施:(1)药物治疗:血吸虫病的治疗主要依靠特定的抗血吸虫药物,如吡喹酮、吡喹酮酸盐等。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些药物,严格按照剂量和疗程进行治疗。

(2)环境治理:对于血吸虫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应加强对水体的环境治理,清除淡水中的血吸虫卵,减少感染源。

(3)卫生改善: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提供安全的饮水和卫生设施,减少感染的机会。

2. 防治效果评估:(1)监测感染情况:定期对疫情高发地区的人群进行血吸虫病感染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治疗。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
引言概述: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吸虫感染水源传播。

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在于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本文将介绍血吸虫预防教案的相关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血吸虫病。

一、了解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1.1 了解血吸虫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1.2 了解血吸虫病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
1.3 了解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和易感人群
二、掌握预防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
2.1 避免接触受污染的水源
2.2 定期进行体检和血吸虫病检测
2.3 使用安全的饮水设备和饮用纯净水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个人卫生习惯
3.1 定期清洁家庭和周围环境
3.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
3.3 避免在感染血吸虫的地区露天野餐或露营
四、做好旅行前的预防准备
4.1 了解前往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情况
4.2 准备防护用具,如长袖衣物和防水鞋
4.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水和生食海产品
五、建立定期的预防教育和宣传机制
5.1 开展血吸虫病知识的宣传活动
5.2 组织血吸虫病防治的培训课程
5.3 建立血吸虫病防治的监测和报告系统
结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血吸虫病的预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预防血吸虫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血吸虫病的预防工作,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感谢您的阅读!。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五篇范文)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五篇范文)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血吸虫病--人类的瘟疫课题:血吸虫病--人类的瘟疫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的大小和形状及其一生的变化。

2、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难点: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

教学时间: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血吸虫病的录象和资料。

学生:询问了解有关血吸虫病的知识。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学过几种有关寄生虫病的知识,谁能说说记得哪些?寄生虫病的特点是什么?二、学习新课1、板书:血吸虫病。

问:这种病你听说过吗?从名称看,你们认为这种病会和人的哪部分有关系。

2、师介绍什么叫血吸虫病。

3、读课文,说说血吸虫是什么形状的,大概有多大(取出细线剪成长约1厘米左右的线头若干段,分发给学生传看。

)4、出示挂图,阅读课文,讨论:(1)了解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史以及血吸虫的生长发育中需要哪些生长条件?(2)血吸虫病的症状是怎样的?5、过渡:血吸虫病不是一般的寄生虫,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既然血吸虫病危害这么大,我们怎样预防它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血吸虫的生活史,请大家说说怎样做可以破坏它的生存条件?6、讨论: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如果得了血吸虫病该怎么办?7、水灾地区政府都要安排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到灾区进行广泛的宣传示范,知道为什么吗?8、小结: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大家都来预防和杜绝血吸虫病。

三、反馈检测1、什么是寄生?什么是寄生虫?血吸虫的形状、大小?2、简述血吸虫的生活史以及血吸虫病的症状。

3、怎样预防血吸虫病?板书血吸虫病--人类的瘟疫生活史:卵(粪便)—毛蚴(水、钉螺)—尾蚴(水)预防:管好水源,粪便消灭钉螺积极治疗不喝生水易被忽视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甲型H1N1型流感等传染病的有关知识;2.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应对各种传染病的能力。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预防血吸虫病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素养,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和发生。

适用于中学生,共5个章节,每章节45分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危害。

2. 掌握预防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

4. 增强学生对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1. 血吸虫病的定义2.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3. 血吸虫病的危害第二章: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1. 血吸虫病的症状2. 血吸虫病的并发症3. 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第三章: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1. 个人卫生习惯2. 水域卫生管理第四章:血吸虫病的防控策略1. 血吸虫病防控的基本原则2. 血吸虫病防控的具体措施3. 血吸虫病防控的现状与挑战第五章:学生自我保护与健康素养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 增强健康素养,预防血吸虫病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血吸虫病案例,让学生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

3. 小组讨论法:讨论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和策略。

4. 实践活动法:模拟演示预防血吸虫病的具体操作,如正确洗手、不赤脚涉水等。

5. 视频播放:播放血吸虫病预防宣传片,增强学生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血吸虫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预防血吸虫措施的理解和应用。

3. 实践活动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其对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视程度。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六、血吸虫病的全球与国内流行情况1. 血吸虫病的全球流行状况2.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与区域3. 血吸虫病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七、血吸虫病的监测与控制1. 血吸虫病的监测方法2. 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的实施3. 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成效与挑战八、血吸虫病的科研与创新1. 血吸虫病科研进展2. 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3. 血吸虫病预防与控制的创新发展九、血吸虫病患者的关爱与支持1.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与社会需求2. 血吸虫病患者的关爱与支持措施3. 血吸虫病患者的康复与重返社会十、青年学生与血吸虫病的防控1. 青年学生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作用2. 青年学生如何参与血吸虫病的预防与控制3. 血吸虫病防控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十一、血吸虫病与生态环境1. 血吸虫病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 生态环境治理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重要性3. 生态保护和血吸虫病防控的协同推进十二、血吸虫病的外科治疗1. 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意义2. 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3. 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十三、血吸虫病的心理干预1.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点2. 血吸虫病心理干预的方法与策略3. 血吸虫病心理干预的实践与成效十四、血吸虫病的营养支持1. 血吸虫病与营养状况的关系2. 血吸虫病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3. 营养干预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应用十五、血吸虫病的宣传教育与政策支持1. 血吸虫病宣传教育的重要性2. 血吸虫病宣传教育的实践与创新3. 政策支持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作用与挑战十一、血吸虫病与跨文化交流1. 血吸虫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与防治2. 跨国血吸虫病防控合作的意义与挑战3. 文化交流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作用十二、血吸虫病的全球合作与治理1. 血吸虫病全球治理的现状与不足2. 国际合作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3. 我国在全球血吸虫病治理中的贡献与责任十三、血吸虫病的未来挑战与应对1. 血吸虫病防控面临的新的挑战2. 科技进步对血吸虫病防控的影响3. 应对未来挑战的政策建议与行动策略十四、血吸虫病防控的持续教育与培训1. 血吸虫病防控知识普及的重要性2. 持续教育与培训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实施策略3. 血吸虫病防控培训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十五、综合防治血吸虫病的成功案例分析1. 国内外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的成功案例2. 成功案例的共性与启示3. 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案例的推广与借鉴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全球与国内流行情况、监测与控制、科研与创新、患者的关爱与支持、青年学生的角色、生态环境、外科治疗、心理干预、营养支持、宣传教育与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引言概述: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人体皮肤接触感染水源中的寄生虫卵而传播。

为了预防血吸虫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血吸虫预防教案的具体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认识血吸虫病1.1 血吸虫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1.2 血吸虫病的症状和危害1.3 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和易感人群二、宣传教育2.1 血吸虫病的宣传形式和途径2.2 血吸虫病的预防知识普及2.3 血吸虫病的预防意识培养三、环境治理3.1 水源管理和改善3.2 卫生设施建设和改善3.3 环境卫生监测和评估四、个人防护4.1 避免接触感染水源4.2 使用防护工具和设备4.3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五、医疗保障5.1 早期发现和诊断5.2 及时治疗和康复5.3 医疗资源和援助政策正文内容:一、认识血吸虫病1.1 血吸虫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血吸虫病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主要通过人体皮肤接触感染水源中的寄生虫卵而传播。

寄生虫卵会在水中孵化成毛蚴,然后通过淡水螺类中间宿主的体内发育,再次进入水中,等待人类的感染。

人类在接触感染水源时,毛蚴会通过人体皮肤进入人体,引发疾病。

1.2 血吸虫病的症状和危害血吸虫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腹泻、腹痛、贫血等。

严重的血吸虫病还可能导致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特别是儿童和长期暴露于感染水源的人群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危害。

1.3 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和易感人群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以及一些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

在这些地区,由于水资源相对丰富且卫生条件较差,血吸虫病易发生。

同时,那些长期接触感染水源的人群,如农民、渔民等,更易感染血吸虫病。

二、宣传教育2.1 血吸虫病的宣传形式和途径针对不同群体,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血吸虫病的宣传。

如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宣传,组织专家讲座和培训,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普及活动等。

《防治血吸虫病知识》教案

《防治血吸虫病知识》教案

《防治血吸虫病知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血吸虫病的病原、传播途径和危害;2.掌握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意识;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血吸虫病的病原、传播途径和危害;2.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1.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2.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血吸虫病的宣传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通过播放相关血吸虫病的宣传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回忆血吸虫病的病原和传播途径。

二、讲授(约30分钟)1.介绍血吸虫病的病原:(1)血吸虫病的病原是寄生于人体肠道和膀胱的吸虫;(2)吸虫的生活史和寄生方式;(3)人体感染血吸虫的过程。

2.介绍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1)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性水源;(2)饮用未经过滤净化的生水;(3)行走、耕种、洗涤等活动中接触寄生虫的孵化水源。

3.介绍血吸虫病的危害:(1)急性血吸虫病症状和危害;(2)慢性血吸虫病症状和危害。

4.介绍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1)口服驱虫药物;(2)改善生活环境;(3)饮用安全水源;(4)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三、讨论和展示(约20分钟)1.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2.要求学生分组展示各自的总结或方案;3.评选出优秀方案,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四、实践(约30分钟)1.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血吸虫病的发病和防治;2.分工合作,利用手册或宣传资料小组活动;3.学生自愿加入到志愿者小组,并开展血吸虫病的社区宣传活动。

五、总结归纳(约10分钟)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2.强调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血吸虫病的病源、传播途径和危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以及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念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案
2014年3月10日周会课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怎样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流行区有哪些,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什么,传播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血吸虫病的症状是什么,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有哪些,如何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教育学生不要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其次通过学生劝告家长不要到有螺的洲滩放牛、放羊,并告知这是违法行为。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什么是血吸虫病?俗称是什么?
2、国内血吸虫病的流行区有哪些地区?江苏省的主要流行区是哪里?
3、血吸虫的生活史,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是什么?
4、什么时间易感血吸虫?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5、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怎样发展?
6、如何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学生外出到血吸虫流行区旅游及外来学生假期回流行区的老家该如何预防血吸虫感染?怀疑得了血吸虫病该如何检查和治疗?
五、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与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相关的作文;出一期血防知识板报;安排学生课外活动,如参加一次查螺,或向家长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通过学生劝告家长不要到有螺的洲滩放牛、放羊,并告知这是违法行为。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让我们知道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流行区范围广,感染血吸虫病有二种主要途径,唯一的中间宿主是钉螺,急性期的典型症状为发热,传染源是得了血吸虫病的病人和病畜,预防血吸虫病要查治传染源、查螺灭螺、粪管水管、不接触疫水等。

血吸虫病的预防知识教案
2014年3月24日周会课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一些血吸虫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在哪些地方能够感染上血吸虫病。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觉的预防血吸虫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血吸虫病的传播“路线图
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

寄生于人体的有日本裂体吸虫、埃及裂体吸虫和曼氏裂体吸虫3种。

血吸虫寄生于人畜体内的门静脉系统,可引起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造成血吸虫病流行的是日本裂体吸虫,其成虫雌雄异体。

雄虫体较短粗,体乳白色或微灰白色,常向腹面弯曲而呈镰刀状;口、腹两吸盘明显,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面弯曲,形成沟状,直延至尾端,称抱雌沟,是雄虫抱住雌虫交配的部位。

雌虫比雄虫明显细长,呈线状。

虫体可逆血流移行到肠粘膜下层的静肪末梢,合抱的雌雄虫在此交配并产卵。

虫卵的一部分随血流到肝脏,另一部分沉积在肠壁上,还有的游离在阑尾、胰、胃、脑等器官中。

初产出的卵内含一个受精卵细胞和约20个卵黄细胞,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发育成毛蚴。

由于卵内千周蚴分泌酶的刺激,溶解了周围的组织,虫卵经肠壁穿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这时内含毛蚴的虫卵呈卵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其一侧有一小刺,如遇清水,即可孵出毛蚴。

毛蚴在水中可活2~3天,此时若遇钉螺就主动侵入,在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一条毛蚴可发育成数万条尾蚴)后逸出;如遇人、畜在水中活动,则经皮肤侵入体内;脱去尾问成为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发育,在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门静脉系统的童虫,因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

(二)什么人最容易得血吸虫病
不分男女老少、职业和种族,只要接触疫水,人人都容易感染血吸虫。

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也越大。

男女对血吸虫的易感性并没有差别,各地男女两种性别血吸虫感染率的差异,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生产劳动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的缘故。

在湖沼和一些水网流行区,男性主要从事生产劳动,如经常在疫水中捕鱼、捞虾、打草、砍樵、耕耘、收获和打粽叶等,接触疫水机会多。

妇女较少参加生产,主要是料理家务,相比之下女性血吸虫感染率往往低于男性。

但在山区和某些水乡小镇,男性多从事副业,女性则经常在疫水中洗衣,这类地区女性血吸虫感染率高于男性。

在一般的流行区,5岁以下的幼儿接触疫水的机会较少,因而感染率较低。

5岁以上的儿童渐渐喜欢在湖边或河、沟边戏水、游泳,感染率迅速增加。

10岁以后因逐渐参加割草、放牧、捕鱼虾等生产劳动,同时,戏水、游泳者更多,所以血吸虫感染率上升更快。

成年后因全部投入农业或渔业生产,经常与疫水接触,血吸虫感染率也就高。

老年人因身体衰弱,体力减退,在田里或水中的劳动次数大大减少,接触疫水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就职业而言,渔民、船民、半农半渔和农民等职业人群因生产劳动,接触疫水的机会多,血吸虫感染率颇高。

预防血吸虫病教案
2014年4月21日周会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
3、让学生认识血吸虫病的危害;
4、教育学生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5、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生活的荆州市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教育学生成为血吸虫病知识的宣传者;
6教育学生维护健康,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1、血吸虫病的危害
2、懂得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三、教具和学具:
1、放大的寄生虫生活史挂图;
2、有关血吸虫病的录像带。

四、课型:班级新授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 、放录像
我们已经学过几种有关寄生虫病的知识,谁能说说记得哪些?寄生虫病的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板书:血吸虫病。

问:这种病你听说过吗?从名称看,你们认为这种病会和人的哪部分有关系?2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感染了血吸虫毛蚴的钉螺传染给人、畜的传染病。

血吸虫卵在水里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长成尾蚴后又离开钉螺回到水中。

尾蚴接触到人、畜的皮肤后便会迅速进入人、畜体内,使人、畜感染血吸虫病。

人、畜感染后,再通过其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有螺地带水域,造成新的传染性。

3、血吸虫的种类:血吸虫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4、血吸虫病的危害:急性血吸虫病是人在大量感染尾蚴的情况下发生的,发病迅猛,可在短期内发展成为晚期或直接进入衰竭状态,导致死亡。

慢性血吸虫病发展较慢,早期对体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晚期后则出现腹水、巨脾、侏儒等症,患者劳动力丧失,甚至造成死亡。

5、我国血吸虫病形势严峻
目前,血吸虫病流行于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估计有1.9亿感染者。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血吸虫病人约80多万。

目前血吸虫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7省的110个县(市、区),生活在疫区的人口约6000万。

重疫区主要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沿长江的江(湖、洲)滩地区,以及四川、云南的部分山区。

6、荆州市是血吸虫的重疫区之一。

7.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党和政府一再强调指出,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依靠科学,综合治理;发动群众,联防联控;完善政策,增加投入,确保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确保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目标的实现。

8.血吸虫病的预防
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①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②劝告家长不要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洗衣、洗菜等。

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检查和治疗。

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吸虫病的疫情.
预防血吸虫,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消灭血吸虫吧!
(八)小结: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在人或牛、羊、猪与哺乳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其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重新认识血吸虫病、预防血吸虫病而努力。

希望同学们注意预防血吸虫病,并积极宣传有关血吸虫方面的知识,努力做到维护健康,珍爱生命。

(九)作业:
1、写两条有关血吸虫病的宣传标语。

2、就如何预防和宣传血吸虫病,请你写出自己的行动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