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姜夔词研究综述
论姜夔词在宋元明清的接受

研究成果总结
姜夔词在宋元明清的接受研究பைடு நூலகம்得了丰 硕的成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 析,揭示了姜夔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
响和演变。
研究发现,姜夔词在宋代受到知名人士 的关注和赞赏,其艺术成就得到了高度 评价。在元明时期,姜夔词也得到了广 泛的传播和接受,对后世词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在清代,姜夔词的接受和研究逐渐走向 深入,推动了词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姜夔词的独特风格和文学价值也
02 姜夔词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姜夔词的创作背景
姜夔(1155-1221),字尧章 ,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文 学家。
姜夔生活在南宋末期,社会动 荡不安,战乱频仍,民生凋敝 。
姜夔的词作主要抒发个人情感 ,描写生活琐事,以清空骚雅 、瘦劲幽峭的词风为特点。
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姜夔词以“清空骚雅、瘦劲幽峭 ”为特点,他的词作以抒情为主 ,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心理状态
论姜夔词在宋元明清的接受
2023-11-11
目录
• 引言 • 姜夔词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 宋元明清时期姜夔词的接受情况 • 姜夔词在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影响与价值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姜夔词在宋元明清的接受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发展与演变的重要方面,具有较高的 学术价值。
通过研究姜夔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情况,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时期社会文化背景 下的文学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此外,清代的一些曲作家也将姜夔词融入到戏曲创作中,这些作品在演出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进一步扩大了姜夔词在清代的影响力。同时,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姜夔词集的出版也为其在清代 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便利条件。
04 姜夔词在宋元明清时期的 文学影响与价值
姜夔的研究综述论文

姜夔的研究综述论文姜夔的研究综述论文崔海正先生于1997年初发表的《近十年姜夔词研究述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2月)对1987年至1996年近十年的姜词研究作了详尽和精辟的论述。
本文对1997年至1999年世纪末三年的姜词研究作一简单回顾。
近三年关于姜夔的研究论文多达30篇。
相比1987年至1996年这十年的20余篇,可谓多矣!这表明姜夔正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姜词题序的研究。
姜词现存约84篇,除3篇外,其他皆有题序。
其中长序31篇,短序包括词题50篇。
20世纪末期的几年时间里,关于姜词题序的研究论文达4篇之多,约占总数的1/9。
其中论述新颖的是陈洁的《论姜夔词与题序之关系》(《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
陈文指出姜夔词的题序创作之所以典型,不仅在它数量多,更因为词人对这一文体所倾注的浓厚兴趣和真挚的感情。
特别指出81篇题序只有一些词题和短序在作词之前完成,而长序则多作在词作完成之后,甚或是后来补作而成。
作者还运用统计的方法,发现在姜词中,长序与慢词、自制曲、短序和小令形成较为明显的对应关系。
即慢词、自制曲多用长序,令词多用短序。
姜夔制作题序的目的,已超出了单纯记录创作经过、缘起的藩篱,而把自我情感的酝酿过程置于重要地位。
题序与词的关系,由外而内,呈现出一种感情上的关联。
陈文接着指出作者对制词的缘起、思路的提示和情感基调的铺垫,使题序成为一条深入理解词作相对可靠的捷径。
其同时也指出了词序的弊端,认为两者互相重合,令人生倦;同时有少数词的情调与题序也不完全一致。
最后作者认为,当读者跟着序文的线索读完全词之后,便会觉得不过如此,失去了在神秘状态中探求未知数的成就感。
词的多义性和隐喻性才是具有魅力的源泉。
因此,当词与题序产生矛盾时,研究者应回到原文。
姚大勇的《姜夔词小序研究》(《新疆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认为姜词小序内容不拘一格,文笔轻灵活泼,多富自然之趣。
21世纪以来姜夔词序研究综述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21世纪以来姜夔词序研究综述蒋梦婷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中最独到的便是他的词序。
姜夔以艺术散文的笔法写词序,使其题序具有高度的美文特色,富有文学史价值。
目前学界对于姜夔词序研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拟从姜词题序本身的艺术性、词序与词作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他词人题序的对比三个方面述评目前关于姜词题序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以期为广大姜词研究者提供些许可供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姜夔;词序;述评[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97-01姜夔以极富散文艺术特色的词序在词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其词序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史价值,为历代宋词研究者所关注。
在夏承焘先生所编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收录姜夔词84首,其中有题序的作品有72首,除去共一总序的部分,有序37篇,只有3篇没有题序,是宋代词家中题序最多的一位。
故现将目前学界的姜词题序研究成果分三个方面述评如下:一、姜词题序本身的艺术性最初在研究姜夔词序的艺术性时基本都是先将其题序按照内容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简单的分析,例如傅明善在《白石词序赏析》一文中将姜夔词序分为四类进行分析评价,认为姜词题序除艺术上的探求外很大一部分不具有现实意义。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后来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除了内容以外包括语言、审美等其他方面的艺术性,例如赵晓岚的《论宋词小序》、周京艳的《姜夔词序的散文美》、吴平一《姜夔词题序研究》。
赵红的《姜夔词序探讨》、朱少山《白石词题序研究》,袁向彤的《姜白石词序研究》在姜词题序内容之外还针对词序具有的散文审美境界和韵味、词序涉及音乐知识和理论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聂军亮在《姜夔词序的审美分析》一文中从形式和审美意象两个方面对姜词题序进行了解析,认为姜夔词序在形式上“骈散交错”,“尽显语言张力。
”在意象上具有多层次多色彩的特点。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论姜夔词的美学意蕴 摘要:姜夔是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论姜夔词的美学意蕴摘要:姜夔是南宋词坛的一代巨匠,也是继苏轼后一位难得的全才。
他善书法,精通音乐,在诗词理论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词,成就最高,被张宗橚誉为“文中之昌黎,诗中之杜少陵”、朱彝尊称说“词莫善于姜夔”。
他的词清新空灵,幽远高妙,浑厚骚雅。
他喜用健笔来写柔情,更把音乐和词融于一炉,韵律感极强,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蕴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
他的词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坛一代宗师的地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词坛文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 姜夔词美学意蕴浑厚骚雅清空On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Jiangkui’s PoetrySummary : Jiangkui is a literary master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also in the literary circles of Su Shih's. He good calligraphy, good music, poetry theoretically have high attainments, and in particular word,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was hailed as "text of Changli, wrote the Dushaoling", "word Mok good Jiangkui." His words fresh ink, music Gaomiao, simple and honest show Nga. He wrote Sun Hei in Kin-to, but the music and words into a furnace, a sense of rhythm comes, giving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enjoyment of the us, combined with the rich aesthetic subjects. His words with unique aesthetic subjects and laid him in the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word Tan generation master attracted batch after batch of the literary circles words, the far-reaching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Keyword : Jiangkui Poetry; Aesthetic Connotation;S impicityand honesty; Refinement ; Empty and clear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故称姜白石。
21世纪以来姜夔词序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姜夔词序研究综述作者:蒋梦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5期摘要: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中最独到的便是他的词序。
姜夔以艺术散文的笔法写词序,使其题序具有高度的美文特色,富有文学史价值。
目前学界对于姜夔词序研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拟从姜词题序本身的艺术性、词序与词作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他词人题序的对比三个方面述评目前关于姜词题序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以期为广大姜词研究者提供些许可供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姜夔;词序;述评[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1姜夔以极富散文艺术特色的词序在词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其词序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史价值,为历代宋词研究者所关注。
在夏承焘先生所编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收录姜夔词84首,其中有题序的作品有72首,除去共一总序的部分,有序37篇,只有3篇没有题序,是宋代词家中题序最多的一位。
故现将目前学界的姜词题序研究成果分三个方面述评如下:一、姜词题序本身的艺术性最初在研究姜夔词序的艺术性时基本都是先将其题序按照内容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简单的分析,例如傅明善在《白石词序赏析》一文中将姜夔词序分为四类进行分析评价,认为姜词题序除艺术上的探求外很大一部分不具有现实意义。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后来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除了内容以外包括语言、审美等其他方面的艺术性,例如赵晓岚的《论宋词小序》、周京艳的《姜夔词序的散文美》、吴平一《姜夔词题序研究》。
赵红的《姜夔词序探讨》、朱少山《白石词题序研究》,袁向彤的《姜白石词序研究》在姜词题序内容之外还针对词序具有的散文审美境界和韵味、词序涉及音乐知识和理论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聂军亮在《姜夔词序的审美分析》一文中从形式和审美意象两个方面对姜词题序进行了解析,认为姜夔词序在形式上“骈散交错”,“尽显语言张力。
”在意象上具有多层次多色彩的特点。
近三十年姜夔诗歌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姜夔诗歌研究综述作者:石艳春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1期摘要:姜夔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书、乐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著作可考者十余种,尚存诗179篇,词84首,对姜夔词的研究比较充分,对其诗歌的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对宋代诗文研究的重视,白石诗歌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将对这些成果进行综述以及分析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姜夔;诗歌;《诗说》;综述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他少年孤贫,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才情学问甚高,于诗、词、音乐、书法无一不工,因才华出众而“得盛名于天壤间”。
姜夔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作品,其诗现存179首,多为交游之作,其交游之人也是当时的名家,如萧德藻,范成大等,其诗也受到了他们的赞扬,且经常诗词唱和。
本文主要从其诗歌的整理,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诗歌与《诗说》之间的关系,诗词相较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1对其诗歌的重视和整理(1)诗歌笺注。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宋代诗文研究的浪潮,人们对姜夔诗歌的研究也加以重视,相关的整理也更加完备。
姜夔诗词的笺注和整理也相继出现,刘乃昌《姜夔诗词选注》,孙玄常的《姜白石诗集笺注》,杜子庄的《姜白石诗词》,这些笺注和整理的出现促进了对白石诗歌的研究,其中以孙玄常《姜白石诗集笺注》最具代表性。
这本书“依照旧例,笺注文字音义,用事出处,及书中所涉白石事迹,往来交游,山川郡国等”[1]加以注释,注重对音义、典故、交游、地理的考察,参考诸多版本进行校对,交游多参照夏承焘的《行实考》《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陈思的《白石道人年谱》等,内容准确,考据严密,是研究姜白石诗歌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但是由于其所据版本众多,笺注过于繁冗。
(2)对其诗歌的赞扬。
骆玉明在《中国诗学(第二卷)》中指出:“姜诗初学江西诗派,以后逐渐摆脱影响,自成一家,擅长七言绝句体,多记述游历及写景咏物之作,诗境清远俊逸。
浅论姜夔诗作题材的丰富性

浅论姜夔诗作题材的丰富性摘要:姜夔是南宋文学史上难得的全才型纯粹文人,工于诗词艺文。
但后人认为白石诗歌题材狭窄,艺术成就较低,所以长期以来学界对其词的关注和研究高于其诗歌。
本文从姜夔现存诗歌分析归纳,认为白石诗歌有关注民生、关注社会政治生活的丰富性,有揭示其身世感喟、酬赠言怀诗歌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姜夔诗歌内容题材姜夔,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自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
姜夔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以落第告终。
他终身未仕,一生过着游走江湖、倚人而食的清客生活。
现存姜夔诗的数量有不同的统计结果,兹根据孙玄常先生笺注、李安纲先生参校的《姜白石诗集笺注》,姜夔诗歌共有187首,其中不含3个断句。
从诗作内容上,大致可以将姜夔诗作归纳为酬赠、写景咏物、怀古等七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作题材的丰富性。
一、恋情闺情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姜夔词不厌其烦地抒写逝去的爱情、恋情,但在他的诗作中只有三首是描写爱情、恋情的,即写于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的七绝《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二)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姜夔三十六岁时,住在合肥赤阑桥之西,曾与范仲讷是邻居。
姜夔游合肥时相遇善弹琵琶的姐妹,后来,他再度来到合肥寻找这对姐妹,但她们已经离开了合肥。
白石一生爱恋她们,劳燕分飞,以至于终生抱憾。
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丙辰,送范仲讷往合肥,便托他传达情思。
诗以浅显平白的语言,表达了对情侣深切的眷念之情,寄托了对昔日爱情、恋情的真挚和依依不舍,缱绻之心深念之情令人感到缠绵凄怆。
除了这三首恋情诗外,姜夔诗作中还有几首闺情题材的作品《古乐府》三首。
三首诗将三个闺中恋爱中的女子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种相思之情没有一丝娇柔、扭捏、造作之态,大胆率直、坦然,充满阳刚之气。
那种欲说还羞的复杂矛盾心理,真可谓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读罢如见其人,如感其情。
姜夔咏物词评析

姜夔咏物词评析
《姜夔咏物词》是唐代音乐家、文学家姜夔的一首具有里弄文艺复兴特色的词牌名,这首词牌展现出姜夔鹤骨立斑的抒情精神,意象新颖,语言生动,体现了他与传统文学的对对碰,对传统思想的反思,彰显出个性的前卫理念,它的抒情特色受到众多评论家的青睐,被誉为“抒情前所未有,艺术大有传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下姜夔咏物词的文学特点:
一、抒发思想感情
姜夔咏物词以抒发心情为主旨,思考民族情绪和精神,乐观地对世界、对青春进行庄重颂扬,对时代变迁、大事轮替之景进行深刻思考,对过去和未来有着富有情趣的隐含,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二、抒发诗意情怀
姜夔咏物词清新优美,融入着音乐和乐典的景象与思想,把历史与时代的精神贯穿到词作中,犹如一股清泉,不禁让人流泪,十分感动。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他的才华,也看出他赋予的对社会的伟大的精神。
三、抒发节俭情怀
姜夔咏物词节俭唯物主义的文风可读出他对生活的厌恶,明白到钱财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而且思考了和看到了一切幸福都在节俭中。
他通过抒情的叙述,使用积极的思想来激发人们有一个小小的心灵改变,意识到节俭也是起元帅大任的一个重要动力。
总之,姜夔咏物词由其酣畅淋漓的抒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节俭态度,对世界的乐观眼光,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他使用抒情来表达思想,从而表达出一种抒情式文学,具有独特的文雅气质和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可以说,姜夔是传统文学中极具开拓精神的先驱,对诗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姜夔词研究综述
作者:冯淑然王雪
来源:《牡丹》2018年第27期
在中国词史上,姜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词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姜词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并有所突破。
近五年来,姜夔词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姜夔词词序研究、音乐研究、艺术特色研究、思想内容研究、传承关系研究以及对比研究等。
其整体特点为全面开拓,研究视角多元,成果颇丰,当然也还存在薄弱之处,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通晓音律,能自度曲,历来学者对其人其词有诸多品评。
杨慎言其于“南宋至负盛名”,其词“不减清真乐府”;薛砺若视其为“南宋词的开山大师”。
经相关检索及资料查阅发现,近五年(2013-2017),仅中国知网发表的相关论文有171篇,可见当今学者对姜词关注度之高。
本文试图对这些文献进行分类综述,以梳理五年的研究成果,发现不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信息奠定基础。
一、关于姜词思想内容研究
“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是姜夔对艺术的追求,其词即是对这种追求的印证。
姜词中所呈现的不仅是词人瞬间的情感体验,也有其深刻的思想内容。
吴梅的《中国戏曲概论·词学通论》,姜词大多表达了他对国家处境的幽愤之情,只是其词感慨全于虚处无迹可寻。
罗欢的《家国之痛,沦亡之悲——从李清照,姜夔词看心路历程之异同》将李清照与姜夔作比,言二人均经历家国破灭,共有时代之悲哀、亡國之悲、家破之痛,但姜之于李多了几分于己于国的无奈。
吴莉莉的《狷行人生路——论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人格美学取向》,从美学角度将姜之人格以“狷介”界定,言其人生之路与其人格相矛盾。
才华横溢却布衣终生,心性高洁却仰人衣食,由于缺乏驰骋疆场的机遇与豪情,只能在词中底吟徘徊。
赵维江、谷卿的《“清空”“骚雅”内涵新释——以张炎姜夔之词学为中心》反言,“骚雅”决定了姜夔独特的抒情方式,塑造了姜夔狷洁的文化人格。
张艳姝的《姜夔诗词“无我”与空灵的禅悦之风》,将姜词“空灵”的艺术特色归于佛禅精神,由此衍生出姜夔所具有的独立不羁的人格精神。
二、关于姜词艺术特色研究
前人谈及姜词的艺术风格无不用“幽韵冷香”“清空骚雅”“格调高迥”等词加以概述,近年来关于姜夔词艺术特色研究的文献资料尤为丰盛,但对姜词艺术特色的认定基本没有超越原有的认知领域。
赏析类作品以《扬州慢》《淡黄柳》《暗香》《疏影》等名篇为主,对艺术风格研究有所拓新。
郭俊峰的《论姜夔幽韵冷香词境的生成》,以具体词为理论依据,言姜词“幽韵冷香”词境的生成关键在于,姜夔对隽雅幽冷的意象群和化暖为冷的彩色词的使用。
周媛的《白石词的色彩表现艺术》亦言,姜夔“对光与色的特殊把握为词作添加了其诗所没有的朦胧梦幻色彩,形成清空骚雅的作品风貌”。
侯海荣、向欣将姜夔合肥词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姜之合肥词体现出抒情视角内转,以自口吻进行情感表达的艺术特点。
石艳春的《论姜夔寿词的雅俗之辨》一否姜词雅词特质,认为姜夔寿词虽欲以炼字和典故的手法,追求意境和语言的雅化,却未能摆脱俗词题材限制。
三、关于姜词音乐性研究
由于词体本身具有弹唱性质,故其音乐性也必然存在。
姜夔重视诗词创作的音乐性,其词必然具有独特的音乐性质。
故而,近年来,姜词的音乐性引起学者的关注。
直爱妩的《姜夔“自度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规律探析》认为,姜夔词体歌曲是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体。
宁萌的《姜夔自度曲音乐风格研究》认为,姜夔词调具有的爱国、清空、凄婉的特征,体现姜词韵律声情的统一。
魏莱的《姜夔词调的风雅品格》认为,姜词分别从词调的音乐结构、调式结构以及旋律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雅化。
路统洁的《南宋词人姜夔音乐思想解析》从更深层次对其词音乐特征进行探究。
马莉嘉的《清空的旋律——关于姜夔自度曲的研究》从文学与音乐两个角度出发,探讨姜词之不足。
薛瑞芝的《试论姜夔音乐艺术特点及成因》认为,姜词音乐艺术特点既是词人对艺术的追求,又是词人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及
个人天赋所致。
四、关于姜词词序研究
王国维认为“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学者对此持不同观点,或认为其词与词序互为统一,或认为其词与序重。
高艳的《姜夔词序研究》从词序内容与作用、艺术特色以及词序价值与局限性角度进行论述,指出姜夔词序本身的史料价值与文论价值。
王柳茵的《姜夔词序作用考》对姜词词序作用进行考证,点明其词序在标注时间地点、创作缘由、奠定情感基础及补充音乐知识四个方面的作用。
吴平一的《姜夔词题序研究》对词序的相关研究进行补充。
方雅儒的《南宋诗序词序比较研究》将诗序与词序对比并对词序进行系统性研究,角度颇为新颖。
可见,近年学者颇为认同姜夔词序与词为统一的观点,而关于“苦与词复”的观点鲜有提及。
五、关于姜词传播与接受研究
“词莫善于姜夔。
宗之者张、卢祖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允平、张翥、扬基等,皆具夔之一体。
”近年来,学者主要从姜词对前代的接受和其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播两方面对姜词的传承关系进行探究。
陶映竹的《论姜夔词对前人作品的创作接受》,从姜词的语言、意象、意境和抒情方面阐释姜词对前人作品创作接受的情况。
瞿慧的《姜夔对林逋梅花词意义的继承和引申》认为,姜夔将林逋用以寄托高洁志趣的“隐士梅”,引申为寄托自我情感的“爱情梅”。
杜文杰的《小议“白石脱胎稼轩”说》一反“白石脱胎家轩说”,言二者从个人情怀、对待人生失意的态度、创作动机方面均存差异,因此并无承继关系。
周唯的《撷芳漱润成一家——试谈郑文焯词对姜夔词的发展》认为,郑文焯继承了姜夔幽韵冷香、骚雅峭拔的词风,并从“自立新意,用事合宜,遗神取貌,波澜开阖,淡而丰腴”等方面继承发展。
可见,近年学者更倾向于对姜词在后世的传播与接受的研究。
六、关于姜词对比研究
陈晓梅的《姜夔、史达祖咏物词的比较研究》认为,史达祖与姜夔虽同为骚雅派代表,但二者咏物词存在差异,姜词遗貌取神,史词则形神兼备;姜词以冷色调为主,善写自然之物,史词以暖色调为主,善写闺阁之物。
潘裕民的《异曲同工,各领风骚——姜夔、周邦彦二者比较研究》言二者之别在于,周以质实为创作极诣,而姜重于侧面用笔,虚处传神。
王苹的《周邦彦、姜夔看两宋婉约词风的变化》认为,姜词幽独而周词宏大深远。
杨生善、张毓洲的《张先与姜夔词的题序对比研究》从词人的情性与风貌、情理与内容、言文与形式三个方面将二人题序作对比,认为从言文与形式看,姜词序呈现散文化趋势而张先则不明显。
苏利海的《从文人之雅走向学人之雅——朱彝尊与姜夔张炎雅词之辩》主要从“清空骚雅”与“厚实博雅”两方面对比宋清两代词特质。
房日晰的《姜夔王沂孙词风之比较》认为,王沂孙虽学姜夔,但在词格与词味、清空与沉郁凄婉、骨韵与意境方面各具特色。
孙鸿的《姜夔与戴望舒婉约的诗词中表现手法比较》另辟蹊径,将姜词与现代诗词比较,拓宽了古代文学比较领域。
姜词对比研究选取的主要对象为李商隐、周邦彦、张先、朱彝尊、张炎、史达祖和王沂孙等,虽有新生但未形成明显研究趋势。
此外,近年关于姜夔其人及其对词史贡献等方面的研究,并无实质性突破,故本文不做过多提及。
人们评判姜夔仅凭主观情感而缺少客观依据的现象目前有所改变,近年的相关评价已呈客观化。
针对姜夔诗与词交融的研究也有所体现,但研究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作者简介:王雪(1992-),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唐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