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58885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详解和示例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详解和示例
2、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3、排比
1、定义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第二种】有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语文老师总结:小学语文修辞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语文老师总结:小学语文修辞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语文老师总结:小学语文修辞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小学语文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只要掌握这几种,语文高分不在话下。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第一种】说明本体的可能性。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作用: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形象。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形象。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作用: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例句: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作用:加强语言气势5、设问:有问有答作用: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6、反问:只问不答作用:只问不答、答在其中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例句:1. 难道我会不知道?(表达的意思为:我是知道的。

)7、反复: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作用:加强语言气势例: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8、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

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中,类似于对联。

例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作用:节奏感强,语言美。

9、反复重复某个词句强调某个意思或感情10、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用跟他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替代作用: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形象。

例:巾帼不让须眉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拟人句有三个特点:(1)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2)不能出现比喻词;(3)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名称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中“菊花”怎么能“频频点头”呢?这里显然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春天来了,柳条随风摆动,像少女的秀发。

小学常修辞手法有哪些

小学常修辞手法有哪些

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 排比: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句子或词组用相同的句式、词序、并列结构来表
示。

2. 比喻:把不相关的事物比作相似的事物来形象地描述。

3. 拟人:把事物比作人来描述。

4. 成语:常用的俗语、成语、谚语来描述。

5. 对仗:把两个对应的词语或句子放在一起来表示对比关系。

这些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思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习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需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修辞手法,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6.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7.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8.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9.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10.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1.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2.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一、修辞手法概述修辞手法是指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使文学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修辞形式。

在小学语文研究中,我们常常遇到的修辞手法有八种,包括夸张、比喻、拟人、对比、排比、设问、反问和描写。

下面将对这八种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以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二、详细解析1. 夸张夸张是为了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意地夸大事物的程度、规模、数量或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天气真热,能把人烤焦了。

”夸张的手法使得人们更能感受到极端的温度。

2. 比喻比喻是通过明喻与被喻之间的相似之处,以象征、隐喻的方式来描述事物。

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春天的脉搏,温暖又欢快。

”比喻使得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笑声的美好。

3. 拟人拟人是将人的特点、行为、感觉、思想等赋予非人的事物,使其具有人类的表现形式。

通过拟人,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实在,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大地饥肠辘辘,渴望一场甘霖的洗礼。

”拟人使得大地有了渴望和饥肠辘辘的人性化特点。

4. 对比对比是通过把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相互对比,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通过对比,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他黑得像炭,她白得像雪。

”通过对比黑与白,强调了两个人的肤色之间的鲜明对比。

5. 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并列的内容以相同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增强修辞效果。

通过排比,可以让文句更加连贯,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早晨,阳光照亮了大地,照亮了花朵,照亮了我们。

”排比使得阳光的照耀行为更加强调和生动。

6. 设问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达到修辞效果,引起读者的思考。

设问往往是一种思维的引导,可以调动读者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例如:“你们知道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吗?”通过设问,引起了读者对于世界形成的思考。

7. 反问反问是提出一个问题,但是不需要对其进行回答,通过反问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事实。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
1. 比喻: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将“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

例如,描述“风儿轻轻地唱着歌”。

3.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相似的结构排列在一起,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例如,“我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积极思考”。

4. 对比:将两个相对立或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突出它们的特点。

例如,“他虽然年纪小,但志向却很高”。

5. 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我等了一个世纪那么久”。

6. 疑问:用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常常用于强调或引起思考。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
7. 反问:用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常常用于强调或表达一种确定的态度。

例如,“难道不是每个人都应该为和平而努力吗?”
8. 借代:用一种事物来代指另一种事物,例如用“皇冠”代指“权力”。

9. 象征: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例如用“白鸽”来象征和平。

10. 省略: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语言更加简洁。

例如,“我去图书馆”(省略了主语“我”和动词“去”之间的“了”)。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使写作更加生动有趣。

小学知识点复习之常用修辞手法

小学知识点复习之常用修辞手法

小学知识点复习之常用修辞手法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对比、反复、引用等。

一、比喻定义:用某种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种事物。

(比喻修辞手法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词有:如、像、似、如同、好像、仿佛、似的等等,)(什么是借喻?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不同时出现。

什么是暗喻?又称“隐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没有出现比喻词,通常会以“是”“就是”“成了”等词代替比喻词的出现。

)特征:不同事物,有类似特点,有本体和喻体。

例句:1、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有本体、喻体、比喻词,属于明喻)2、皎洁的月光,仿佛一个妙龄少女抚慰我们的心灵。

(有本体、喻体、比喻词,属于明喻)3、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暗喻)4、这里是花的海洋(暗喻)5、不要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借喻,幼苗等于儿童)二、拟人定义:把物当做人来写。

特征:具有人的特点。

例句:1、骄阳下,谷穗显得没精打采的。

2、树叶在空中翩翩起舞。

3、清晨,露珠舒服地躺在草叶上。

4、大兴安岭是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三、夸张定义:把描写的事物夸大或缩小,使其鲜明。

(夸张修辞手法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特征:夸大或缩小。

例句:1、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说明李医生艺术高超)2、教室里很静,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也能听见。

3、我家后院是块巴掌大的地方。

4、他现在很饿,饿得可以吃掉一头大象。

5、小明考了第一名,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排比定义:将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排列起来的句子。

(排比修辞手法分为:短语排比,句子排比,段落排比)特征:三个或以上的语句,意义相同或相似。

例句:1、朋友如醇酒,味浓而易醉;朋友如花香,芬芳而淡雅;朋友是秋天的雨,细腻又满怀诗意;朋友是十二月的梅,纯洁又傲然挺立。

2、校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校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校园是孩子们另一个温馨的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拟人: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举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分类别是将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条理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
列数字是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是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
的主要特点。

画图表是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

画图表对文字说明起到节助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直观性,使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

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
分类别——条理清晰;
作比较——鲜明突出;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释——补充说明,更易理解;
画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一、下面各句属于哪种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A.下定义
B.作比较
C.列数字
D.打比方
E.举例子
F.画图表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

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3、假如大气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4、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5、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

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6、“电脑病毒”就是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

7、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等。

8、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9、我身高有二三十米,胸围三到五米,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使用固体发动机时体重二三十吨。

10、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11、鲸的种类很多,总是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1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1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14、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

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

15、鳕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

16、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17、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难以对付。

18、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19、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

20、冰雹,俗称雹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