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爆炸与粉尘火灾

合集下载

第5章 粉尘爆炸与粉尘火灾

第5章 粉尘爆炸与粉尘火灾

5.4.3发火温度 云状与层状粉尘的最小发火温度有很大的 不同,并且随着测试方法的不同存在着很大 的差异。因此,和最小发火能一样,也难以 得出准确的值。 发火温度受到挥发成分的含量、环境氧气 浓度等因素很大的制约。
5.4.4爆炸压力与压力上升速度 由于粉尘与气体不同,控制其浓度在爆炸 下限以下是较难办到的,再加上点火源无法 排除,周围环境的氧浓度也很难降低到不能 助燃的程度。因此只能根据爆炸的激烈程度 去防止粉尘爆炸灾害。
作业
1.粉尘爆炸的机理分为几个过程? 2.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有哪些? 3.分别说明粉尘爆炸可能性的评价方法、粉 尘爆炸感度的评价方法及粉尘爆炸威力的 评价方法?
粉尘火灾与粉尘爆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 二者之间的燃烧形式截然不同。 粉尘火灾:暗燃—冒烟燃烧; 粉尘爆炸:发生火焰的明火燃烧。 暗燃还是明火取决于粉尘堆积层的情况以 及与空气的接触情况。有一种粉尘,燃烧时 既不产生暗燃也不产生明火,而只是呈现出 炽热的状态。
5.6.1发火条件 1.点火源 2.暗燃的粉尘飞扬落到堆积的粉尘上 3.粉尘在低温的加热表面堆积时间过长 4.高温环境下较薄的粉尘层
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度和其它的特性一 样,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对它的影响因 素进行分析便可以确定爆炸的激烈程度。 基于以上观点,广泛采用的保护性对策是 防止爆炸危险性的扩大,比如设计适当的泄 压装臵。
5.5粉尘爆炸危险性的评价
5.5.1概述 可燃性粉体不像火炸药,本身并没有爆炸 性,但当他悬浮分散在空气中时有时会发生 爆炸。把这种爆炸叫做粉尘爆炸。 由于粉尘爆炸往往造成很大的灾害,于是 人们便开始了对预防粉尘爆炸的研究。
5.5.3粉尘爆炸感度的评价 爆炸感度可以用爆炸性物质起爆所必需的 能量的大小来评价。一般用最小点火能和着 火温度作为评价着火难易程度的参数。

粉尘爆炸与粉尘火灾

粉尘爆炸与粉尘火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2 粉尘爆炸机理
• 即便是直接氧化的颗粒,也只有一个表面向中心延烧的过程。因而感 应期(即接触火源到完成化学反应的时间)长,可达数十秒,是气体的数 十倍,这样就有可能用装置快速探测爆炸的苗头,进而抑制爆炸的发生 。
• ③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大,达10mJ的量级,为气体爆炸的近百倍。 • ④粉尘的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虽然比气体的小,但因燃烧的时间长,产
• 下面分述其要点。 • 点火源:各种可燃粉尘都有一定的爆炸浓度范围,在此范围以内才能爆
炸。爆炸浓度范围的下限一般为每立方米几十至几百克,上限可达 2~6kg/m3。
下一页 返回
4.3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 由于粉尘具有一定的粒度和沉降性,其爆炸浓度的上限很少能达到,故 从安全方面考虑,重点是要求不达到爆炸浓度的下限。粉尘爆炸浓度 下限是点火源参数的函数,随点火源的强弱差异,爆炸浓度下限有2~3 倍的变化。火源强时,爆炸浓度下限较低,即容易形成达到爆炸的浓度 条件。
下一页 返回
4.1 粉尘爆炸概述
• 图4-1给出了我国2002—2010年粉尘爆炸事故发生的概况。 • 从表4-2可以看出,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的工业范围是很广的。能导致爆
炸的粉尘,首推金属粉尘,特别是铝粉,其次是农产品之类的粉尘。 • 对有机化学工业中的高分子及塑料类进行加工处理所产生的粉尘,造
成的灾害也很多。 • 这类粉尘主要是在干燥和粉碎过程中产生的,其次是集尘装置中发生
4.4 粉尘的爆炸特性
• 4.4.3发火温度
• 云状与层状粉尘的最小发火温度有很大的不同,并且随着测试方法的 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和最小发火能一样,发火温度也难以 得出绝对准确的值,这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前提。

粉尘爆炸危险区管理制度

粉尘爆炸危险区管理制度

粉尘爆炸危险区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了保障生产安全,防止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粉尘爆炸危险区,所有进入粉尘爆炸危险区的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粉尘爆炸危险区是指具有粉尘火灾、爆炸危险的工作场所。

第四条粉尘火灾、爆炸危险是指粉尘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火灾或爆炸。

第五条企业必须制定具体的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依法组织实施,保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六条企业必须配置专门的检测设备,定期对粉尘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七条企业必须建立粉尘防爆责任制度,任职粉尘防爆专管员负责粉尘防爆相关工作。

第八条企业必须建立粉尘防爆培训制度,对相关岗位员工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爆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章粉尘防爆管理第九条企业必须对粉尘的来源、性质、浓度、易燃性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制定粉尘防爆预防措施。

第十条企业必须对危险区域进行划分,明确标识,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第十一条企业必须对危险区域的粉尘定期进行清理,防止粉尘积累,减少火灾、爆炸隐患。

第十二条企业必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确保粉尘防爆设施的完好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三条企业必须建立粉尘防爆紧急应对预案,明确责任人,确保在粉尘爆炸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第十四条企业必须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确保在粉尘爆炸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处置。

第十五条企业必须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防爆意识,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

第十六条企业必须及时总结粉尘防爆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高粉尘防爆管理水平。

第三章粉尘防爆设施第十七条企业必须配置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确保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灭火。

第十八条企业必须配置通风设施,保证危险区域内空气流通,减少粉尘的积累,降低火灾、爆炸危险。

第十九条企业必须配置爆破隔离设施,对于易燃易爆的粉尘进行分隔,防止火灾、爆炸的扩散。

粉尘爆炸火灾事故扑救方案

粉尘爆炸火灾事故扑救方案

粉尘爆炸火灾事故扑救方案一、粉尘爆炸火灾的特点1. 爆炸范围广:粉尘爆炸的火焰传播速度较快,爆炸范围较广,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严重后果。

2. 粉尘易燃易爆:粉尘在空气中形成可燃空气混合物,一旦达到爆炸极限,便会引发爆炸。

3. 二次爆炸风险大:在粉尘爆炸后,残存的粉尘仍可能引发二次爆炸,增加灭火难度。

4. 烟雾浓密:粉尘爆炸火灾会产生大量浓烟,视线受限,增加逃生和扑救难度。

5. 起火点难以控制:由于粉尘悬浮在空气中,起火点不易控制,易引发更大的火灾。

二、粉尘爆炸火灾扑救方案1. 初期扑救初期防止扑救时,首先要确保人员的安全,避免在火灾爆炸中造成人员伤亡。

消防人员在接到火灾报警后,要迅速赶往现场,尽快控制火势,避免火势扩散。

在初期扑救中,应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如使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控制火势蔓延。

2. 设置隔离区在扑救过程中,要及时设置隔离区,划定安全区域,避免火灾蔓延,防止人员伤亡。

同时,要加强现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靠近现场,保障现场秩序,提高扑救效率。

3. 警示疏散在火灾发生时,要及时启动火灾预警系统,发出警报信号,通知现场人员疏散,避免火灾中的人员伤亡。

同时,应根据火灾现场情况,采取适当的疏散路线,指引人员安全撤离。

4. 用水冷却粉尘爆炸火灾往往伴随高温情况,因此在扑救过程中,可以利用水冷却的方法来控制火势。

水冷却可以有效降低火灾现场温度,减缓火势蔓延,提高扑救效果。

5. 排烟通风在粉尘爆炸火灾中,烟雾浓度较大,需要及时进行排烟通风,提高现场通风性能,减少烟雾对人员造成的影响,同时提高消防人员的工作效率。

6. 现场指挥粉尘爆炸火灾现场需要有专人进行指挥,合理分配人员和装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火势,避免事态扩大。

指挥人员应根据火灾现场情况,及时调整扑救方案,灵活应对,确保扑救工作有效进行。

7. 防止二次爆炸在粉尘爆炸火灾扑救过程中,要防止二次爆炸发生。

对于残存的粉尘,应采取有效措施清理,避免残存粉尘再次引发爆炸,加剧火灾情况。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最新版)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最新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最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最新版)爆炸危险场所,是指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有爆炸危险的场所。

火灾危险场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储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或者有可燃粉尘、可燃纤维,或者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并在可燃物质的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一、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一)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1.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2.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①0级区域(简称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②1级区域(简称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③2级区域(简称2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两个区域等级。

①10级区域(简称1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粉尘爆炸火灾的危害

粉尘爆炸火灾的危害

粉尘爆炸火灾的危害粉尘爆炸火灾是一种常见但十分危险的火灾形式。

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爆炸威力大粉尘在空气中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后,只需要有一定的火源即可发生爆炸。

由于可燃物为细粉状,导致其表面积大,易于燃烧,同时爆炸威力非常大,瞬间释放出大量热能和气体,不仅对人员和场地造成极大破坏,还会发生二次爆炸,对救援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火势蔓延速度快粉尘爆炸火灾极易发生范围扩散,火势传播速度快,燃烧物质处于高温状态,极易点燃周围物质,使火势得以蔓延,最后造成设施损坏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三、可燃性混合物易产生许多工业生产中的颗粒或粉末物质,在受到机械碾磨、搅拌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微小颗粒,这些微小颗粒很容易悬浮在空气中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只需一个小小的火花就足以引起爆炸。

而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粉尘爆炸火灾都是由于疏忽而引起的,比如机器不按规定清洁或者通风不良等。

四、隐蔽性强由于粉尘会在形成可燃性混合物的过程中悬浮在空气中,故粉尘爆炸的危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在市场等公共场所如遇此类火灾,由于场地较大,可能存在被人忽视或被隐藏的情况,增加了火灾发生时处理的难度和危险性。

五、防范工作不容忽视目前,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火灾的技术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对防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对于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的场所,加强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在设备运作和生产管理方面应严格按照规定加以管理,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员的安全。

总之,粉尘爆炸火灾的危害十分严重,应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相关的企业、单位在进行生产、运作时,需加强安全意识,定期对设备和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查,切实做好防范工作,保障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粉尘爆炸与粉尘火灾

粉尘爆炸与粉尘火灾

粉尘爆炸与粉尘火灾粉尘爆炸和粉尘火灾是工业电气领域最常见的火灾类型,这二者在破坏性和危险程度上都是非常高的。

本文将分别从概念定义、成因、预防措施、灭火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粉尘爆炸1.概念定义:粉尘爆炸是指在含有可燃性细颗粒物质的空气中,经过一定的能量刺激后,瞬间发生的爆炸。

2.成因:金属粉末、木材粉末、煤炭粉末、面粉等都是常见的可燃颗粒物质。

在工业生产中,这些物质经过研磨、筛选、输送等过程后,会产生大量细小的粉尘,当这些粉尘与空气混合起来形成可燃混合物,遇到热源或其他能源刺激时,将会发生爆炸。

3.预防措施:(1)清理场地:定期清洁生产现场,保持环境内部无尘,减少可燃粉尘堆积;(2)危险源控制:在工业生产环节中控制危险源,减少粉尘的产生,尽可能实现无粉尘生产;(3)设备安全: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排除隐患;(4)防爆措施:对危险区域进行分类防爆,并安装安全设备,如爆炸隔离器、爆炸消防设备等。

4.灭火方法:在爆炸发生时,应立即启动事先设置好的紧急灭火系统,如CO2灭火器、灭火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等,及时进行灭火。

此外,还可采取密闭区域降低氧气含量等措施,减小爆炸的风险。

二、粉尘火灾1.概念定义:粉尘火灾是指在可燃颗粒物质产生大量粉尘时,由于热源等刺激,发生的火灾。

2.成因:粉尘火灾多数是由于行业的独特性和生产环境导致的。

如:施工现场中,由于木料、纸张等物品粉尘堆积,一旦遇到烟雾、火种等燃烧物质,就会发生火灾。

电子、精密仪器等行业中,细小的金属粉尘或化工剂的堆积也同样会引起火灾。

3.预防措施:(1)定期清理场地:保持环境内部无尘,减少可燃粉尘堆积;(2)设备安全: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排除隐患;(3)危险区域防火:在安装电缆、维修管道等危险作业时,应将易燃物品存放在安全地点;(4)送气管道防火:加固所有送气管道及其与设备之间的连接。

4.灭火方法:在粉尘火灾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或氧气管道,并采取灭火措施,可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剂等方法。

粉尘爆炸环境界定

粉尘爆炸环境界定

粉尘爆炸环境界定
粉尘爆炸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工业事故,据统计,粉尘爆炸是工厂、仓库、车间等场所最常见的火灾原因之一。

为此,在防范粉尘
爆炸事故发生时,需要对粉尘爆炸环境进行界定和分类。

一、粉尘的定义:
粉尘是指在一定空气中不易下沉或浮溶,由于颗粒的极小而具
有比表面积大,因而表现出粉尘燃爆性、自燃性等特征。

二、粉尘爆炸环境分类:
1.非爆炸性粉尘环境:
当空气中粉尘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时,无爆炸危险,工业生产中
的粉尘处理一般朝着非爆炸性方向发展,避免事故发生。

2.爆炸性粉尘环境:
当空气中的粉尘浓度高于最低爆炸限值,低于最高爆炸限值时,即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此时一旦引发火源则会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三、粉尘爆炸环境界定方法:
1.粉尘爆炸性质的确定:
确定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粒径、密度、含水量、燃烧性
质等。

2.测定爆炸极限:
通过实验测定粉尘的爆炸极限,包括最低爆炸限和最高爆炸限,确定粉尘实际爆炸浓度范围。

3.测定爆炸参数:
通过实验测定粉尘的爆炸参数,包括爆炸压力、爆炸指数、燃
速等数据,用于粉尘爆炸事故预测和防范。

4.现场测定:
在粉尘产生、运输、加工等环节中定期现场测定粉尘浓度,及
时发现粉尘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可爆炸粉尘材料包括:




(1)农林:粮食(如面粉、淀粉)、饲料(如血粉、鱼 粉)、食品、农药、肥料、木材、糖、咖啡等。 (2)矿冶:煤炭、钢铁、金属、活性炭、硫磺等。 (3)纺织:棉、麻、丝绸、化纤等。 (4)轻工:塑料、纸张、橡胶、染料、药物等。 (5)化工:多种化合物粉体。
三、粉尘爆炸的场所



这种连续爆炸会造成极严重的破坏
图4—3 粉尘爆炸的扩展

第七:与气体相比,粉尘爆炸容易引起不完全燃烧,因而 在生成气体中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存在。

此外,有些爆炸性粉尘(如塑料)自身分解出毒性气体。 所以在粉尘燃烧、爆炸后,容易产生中毒身亡。

煤矿因煤粉爆炸而死亡的人员中,有一大半是因为CO中
飞扬于空气中的粒子由于其本身大小不一、形状 不同,其中大的很快就沉降,较小的沉降较慢, 都难以在空气中保持稳定的状态,实际情况下很 难达到爆炸上限值。故上限值一般没有实用价值。 爆炸下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粉尘的爆炸下限越低,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二、最小发火能
大多数粉尘带有静电, 积蓄的静电一旦放电便会产生火花。虽然这些火 花具有足够的引起气体爆炸的能量,但是它们是 否能引起粉尘着火还不确定。 虽可利用火花放电的方法来进行测定粉尘的着火 能量,但因试验条件和测试方法的不同,很难取 得绝对准确的数值,因而大多数的数据为相对值, 但也可以用它来对物质的危险性作相对的比较
对不规则形状粒子的粒度,可以通过试验来确定粒度数据。 先测定单位体积中的粉尘粒子数,再称量其质量,就可以确定平均 粒子尺寸。


悬浮在空间的粉尘云是一个不断运动的集合体。 粉尘受重力的影响,会发生沉降,沉降的速度与粒度有一 定的关系。 对425μ m以上的粒子,由于比表面积很小,加上沉降 速度很快,一般不会发生粉尘爆炸。
四、爆炸压力与压力上升速度
是表征粉尘爆炸威力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的安全工作中,控制粉尘爆炸困难: 1、想要使粉尘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是较难办到的, 2、点火源无法排除, 3、周围环境的氧浓度也很难降低到不能助燃的程度。 广泛采用的保护性对策,是防止爆炸危险性的扩大。 如难以避免在装置及管道内产生爆炸时,为了防止灾害的 扩大化,可设计适当的爆炸压力的泄压装置,进行妥善地 处理及管理。
(一)粉尘层和粉尘云

粉尘层(或层状粉尘):指堆积在物体表面上的静
止状态的粉尘 粉尘云(或云状粉尘):指悬浮在空间中的、呈运 动状态的粉尘。

四、粉尘的基础知识


粉尘是粉碎到一定细度的固体粒子的集合体。
在美国,通常把通过40#美国标准筛的细颗粒固体物质叫 做粉尘。若为球形颗粒,则粒子直径应为425μ m以下。
粉尘爆炸有以下特点: ——与气体爆炸相比

第一: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尘粒飞扬在空气中才有可能发生 粉尘爆炸。 尘粒飞扬与颗粒大小及气体扰动速度有关。 直径小于10μ m的颗粒才能在运动气流中长时间悬浮, 形成爆炸尘云。
更大的颗粒扬起后,只能在空间短暂停留,随后很快
沉降。

第三: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大,达10mJ的量级,为气 体的近百倍。

在粉碎,制粉及输送过程中发生粉尘爆炸的比例较大。 粉碎、制粉工程与集尘、分离工程等处的粉尘浓度较大, 很容易达到爆炸下限浓度。输送及贮藏粉尘时,自由空 间虽然很大,但是由于粉尘云大量集聚,在流速较低的 场所,将产生大的粉尘爆炸。

室内:通道、地沟、厂房、仓库等。 设备内部:集尘器、除尘器、混合机、输送机、筛选机、 料斗、高炉、打包机等。
一些典型电火花能及典型场合 电火花能量(J) 0.13×10-3 5×10-3 7×10-3 0.01 典 型 场 合 典型可燃蒸气的最小点火能 典型粉尘云的最小点火能 起爆药迭氮化铅的点火能量 典型推进剂粉尘的最小点火能

(5~18)×10-3
0.25 7.2 11.03 5×109
人体产生的静电火花能量

粉尘粒子的形状和表面状态对爆炸反应也有较大的影响。 即使粉尘粒子的平均直径相同,但若其形状和表面状态 不同,其爆炸性能也不同。
五、粉尘爆炸的条件
(1)粉尘本身可燃。
常见具有爆炸性的粉尘种类如下:
种类 举例
炭制品
肥料 食品类
煤、木炭、焦炭、活性炭等
鱼粉、血粉等 淀粉、砂糖、面粉、可可、奶粉、古粉、咖啡粉等
对人体产生电击 人体心脏电击阈值 B炸药点火能量 雷电
第二节

粉尘爆炸的机理
粉尘爆炸的威力很大。
但粉尘爆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很多物理、
化学因素影响,对粉尘爆炸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
楚。

一般认为:
1、粉尘粒子表面通过热传导和热 辐射,从点火源获得点火能量, 使表面温度急剧上升;达到粉 尘粒子的加速分解温度或蒸发 温度,形成粉尘蒸气或分解气体; 2、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生成爆 炸性混合气体,就能引起点火 3、粉尘粒子本身从表面一直到内 部(直到粒子中心点),相继 发生熔融和气化,迸发出微小 的火花,成为周围未燃烧粉尘 的点火源,使粉尘着火,从而 扩大了爆炸火焰范围。

气体爆炸的燃料是气态,燃料在爆炸混合物中占有的体 积部分是必须考虑的。 而粉尘爆炸的燃料是固态,燃料所占的体积极小,基本 上可以忽略不计。
粉尘防爆措施:
1、加入惰性粉尘,只混入少量的弱爆炸性粉尘, 压力上升速度也会急剧下降,混入惰性粉尘达 60%时,则完全丧失爆炸性。 矿井中的岩粉棚的作用 2、加入惰性气体,稀释环境氧浓度,降低压力上 升速度
第四:粉尘的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虽然比气体小,但因 燃烧的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所以产生破坏和烧毁的 程度要大得多。


第五:发生粉尘爆炸的时候,会有燃烧的粒子飞散,如 果飞到可燃物或人体上,会使可燃物局部严重碳化或人 体严重烧伤。

第六:粉尘爆炸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如图4—3所示。 静止堆积的粉尘被风吹起,悬浮在空气中,如果遇点火源 就会发生爆炸。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又使其它堆积的粉尘悬浮在空气中,而 飞散的火花和辐射热成为点火源,引起第二次爆炸。 最后整个粉尘存放场所都受到爆炸破坏。

三、发火温度
云状与层状粉尘的最小发火温度有很大的不同 并且随着测试方法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通常可以认为,粉尘云的发火温度为粉尘层的两 倍左右。如层状粉尘在250℃发火,则粉尘云的 发火温度大约为500℃。但是随着层厚的不同, 温度的差值也很大。 发火温度受到挥发成分的含量、环境氧气浓度等 因素的影响。

第二:粉尘燃烧过程比气体燃烧过程复杂,有的粉尘要经 过粒子表面的分解或蒸发阶段。 即便是直接氧化的颗粒,也有一个由表面向中心延续燃 烧的过程。因而感应期长(即从接触火源到完成化学反 应的时间长);可达数十秒,为气体的数十倍。 这就使得用快速装置探测粉尘爆炸的苗头和抑制粉尘爆 炸的发展成为可能。
粉尘爆炸与粉尘火灾 防范知识

第一节
粉尘爆炸的基础知识


一、粉尘爆炸危险性
粉尘爆炸危险性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工业部门。 第一次有记载的粉尘爆炸发生在1785年意大利的一个面粉厂。 200多年来,粉尘爆炸事故不断发生。 近二十年来,我国粉尘爆炸事故也屡有发生。 如1981年12月10日,黄埔港粮食筒仓发生大爆炸,7人受伤,并造 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987年3月15日,哈尔滨亚麻厂粉尘大爆炸,死伤230多人,直接经 济损失上千万元。 2014年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金属粉尘大爆 炸,死亡75人,伤185人。
图4—2粉尘爆炸过程
上述着火过程是在微小的粉尘粒子处于悬浮状态 的短时间内完成的。 而较大的粉尘粒子因为重力沉降,其悬浮时间短, 不能够着火,或只是粒子表面被烧焦或根本没有 被烧过。

不被重视的原因:不频繁

粉尘云中粒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粉尘 的悬浮时间因粒子的大小与形状而异,能保持一定浓度 的时间和范围是极有限的。 若条件都能够满足,则粉尘爆炸的威力是相当大的; 但如果条件不成立,则爆炸威力就很小,甚至不引爆。

(三)粉尘粒度



粉尘的粒度一般用筛号来衡量。 粉尘粒度是粉尘爆炸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粉尘的表面积比同质量的整块固体的表面积大好几个数量级。表面积 的增加,意味着材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这就加速了固体与氧的 反应,增加了粉尘的化学活性,使粉尘点火后燃烧更快。

粉尘粒度是一个统计的概念,因为粉尘是无数个粒子的集合体,是由 不同尺寸的粒子级配而成。若不考虑粒子的形状,也无法确定粒子尺 寸。

粉尘层的厚度与着火温度(℃)(冒烟时的温度)的关系
3 煤烟<70(μm) 270 劣质煤<70(μm) 340 260 软木粉末
粉尘种类
粉尘层厚度(mm) 5 6 10 20 50 234 230 210 195 171 288 280 266 245 —

320 297 280 222
500 — — 200

气体爆炸采用体积百分数(%)表示,即燃料气体在混合气 总体积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粉尘爆炸中,粉尘粒子的体积在总体积中所占的比例极小, 几乎可以忽略,所以一般都用单位体积中所含粉尘粒子的 质量来表示,常用单位是g/m3或mg/L。 在计算化学计量浓度时,只要考虑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氧能 完全燃烧(氧化)的粉尘粒子量即可。
木质类
合成制品类 农产加工品类 金属类
木粉、软木粉、木质素粉、纸粉等
染料中间体、各种塑料、橡胶、合成洗涤剂等 胡椒、除虫菊粉、烟草等 铝、镁、锌、铁、锰、锡、硅、硅铁等
(2)粉尘以一定浓度悬浮在空气中 沉积(气凝胶状态)粉尘不能爆炸,只有悬浮(气溶 胶状态)的粉尘才能发生爆炸。 爆炸极限(爆炸界限)——可爆浓度(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