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合集下载

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和广泛分布的,它们对人类和自然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不同类型的细菌时,需要从土壤样品中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这可以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样品的准备。

准备好样品是关键的第一步。

需要从所需的环境中收集样品,例如,在花园中收集土壤样品,神经外科手术时,需要收集体内的样品。

样品收集后,需要将其保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并避免过度处理。

第二步是制备培养基。

为了孵化细菌,需要准备不同种类的培养基,例如,对光和氧气敏感的厌氧菌需要使用厌氧培养基。

还需要选择颜色,形状和口感不同的特殊培养基,以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第三步是分离和纯化细菌。

需要采取逐步流程来分离和纯化细菌。

首先,需要将土壤样品分散在培养基中,并容纳在瓶子或平板上。

然后,将样品暴露于光线和空气下,以让细菌开始生长。

细菌的生长取决于培养基的条件,例如,温度,pH,光线等。

为了获得单个细胞,需要通过挑选法或分离检查板来分离细菌。

挑选法是一种分离单个细菌的技术,其中使用草地绿和某些特定镜头。

经过一些练习和专业技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分离出单个细菌。

为了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还可以在不同的特殊条件下进行培养。

最后,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检验细菌的纯度。

例如,可以使用静电鉴别法来检测细菌的标记。

通过这种方法,细菌可以在电场的方向下移动,并根据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是细菌学研究的关键步骤。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取不同种类的细菌,进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了解并掌握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 如营养需求、代谢途径、酶活性等。
微生物纯化
在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反复划 线培养或平板克隆培养,获得纯培养 的微生物。
熟悉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实验操作流程
土壤样本采集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 采集时要避免污染,并记录采
样点的环境信息。
微生物的纯化
对分离得到的菌落进行纯化, 通过反复划线或平板克隆培养 ,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
菌落形态观察
观察纯化后的菌落形态,记录菌落 特征。
微生物的保存与鉴定
菌种保存
将纯化的菌株进行冷冻干燥或甘油保 藏,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微生物鉴定
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或分子生 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 。
04
CATALOGUE
实验结果与分析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结果观察
微生物分离
通过划线分离法,成功将土壤中的微生物分离到了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形态 各养基
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特性, 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培养
将土壤稀释液涂布或滴加 在培养基上,放入恒温培 养箱中培养。
观察与记录
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大 小等特征。
微生物的纯化
挑选单菌落
从培养基上挑选单菌落,采用划 线法或稀释涂布法进行纯化。
纯化培养
将纯化的菌株进行多次划线培养或 传代培养,确保获得纯培养物。
01
微生物纯化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单一特性进行分离,使同一种微生物在培养 基上形成单一菌落。
02
常用的微生物纯化方法包括划线分离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操作法等。这 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使用,以获得纯培养。
03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观察及保藏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观察及保藏

番红 G-
显微镜下菌体呈红色者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 (常以G-表示),呈深蓝紫色者为革兰氏染色阳性 反应细菌(常以G+表示)。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实验步骤
制片:取菌种培养液常规涂片,干燥,固定。 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1-2min,水洗; 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n,
相关理论知识(2)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天然培养基 ,是 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不同类型的土壤、同一类型土壤的不同深 度或不同水平位置,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 化很大。
✓由于表层土壤比较干燥,且接受大量紫外 线照射,所以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营养条件 良好、氧气含量比较丰富的浅土层
每克耕作层土壤含菌量十倍递减 细菌(~108)
细菌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
1、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分子水解能力不同,说明 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酶系统。
2、掌握微生物大分子水解实验的原理及方法。 3、了解糖发酵原理及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作用。 4、了解并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实验
原理和方法。 5、了解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及其代谢产物



炭疽芽胞杆菌 3-10 μm
大肠埃希菌 2-3 μm
布鲁菌 0.6-1.5 μm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注意事项
1. 涂片务求均匀,切忌过厚。 2.在染色过程中,不可使染液干涸。 火焰固定不
宜过热。 3.脱色时间十分重要,过长,则脱色过度,会使阳
性菌被染成阴性菌;脱色不够,则会使阴性菌被 染成阳性菌。 4.不能选用老龄菌。
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细菌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原理(1)
各种细菌在代谢类型上表现了很大的差异。不同的细 菌分解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能力不同,所 能发酵的类型和最终产物也不一样。不同细菌对营养的要 求不同也说明了它们有不同的合成能力。所有这些都反映 了它们有不同的酶系统。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电子版实验报告)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电子版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指导教师:李海花周四晚第四组实验成员: 杜玉琪 180112010009董天涵 180112010008蒋怡菲 180112010018逄颖 180112010035【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观察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判断菌的类型并通过平板划线进行分离纯化【关键词】土壤、微生物、菌落观察、分离纯化1.实验目的(1)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接种和无菌操作技术。

(3)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几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并能判断菌的类型。

(4)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

2.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一般的培养基应包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6大营养素即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不同微生物对pH要求不一样,霉菌和酵母菌的培养基的pH一般是偏酸的,而细菌和放线菌培养基的pH一般为中性或微碱性。

所以配制培养基时还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将培养基的pH调到合适的范围。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以防止其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酸碱度所带来不利影响。

(2)微生物的培养及鉴定接种: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

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

鉴定:常见与常用的微生物中,根据它们的主要形态可分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

细菌菌落光滑,易于基质脱离;放线菌菌落质地致密,菌落较小,广泛延伸;酵母菌菌落较细菌菌落大而厚;霉菌形成的菌落较稀松,多成绒毛状,絮状。

(3)平板分离与活菌计数倒平板:按稀释涂布平板法倒平板,并用记号笔标明培养基名称、土样编号和实验日期等。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 纯化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 纯化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土壤微生物是指生长在土壤中的微弱的、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对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就是针对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进行研究。

一、实验原理由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繁多而多样,分离出单一的菌落对于此实验来说非常的困难。

但是采用适宜的富培养基后能够轻松的促进土壤微生物菌群的生长。

富培养基包括有机和无机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碳源和氮源。

地衣素琼脂(ISP)是一种富含多种碳源和氮源的优质菌落培养基,是常用的微生物培养基。

本实验的基本原理就是在能够生长的环境中分离出单一的菌落,通过多次分离和鉴定获得纯种菌株。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地衣素琼脂培养基2.试管、移液器、移菌环、烧灼器、电热蚊子香、灭菌器3.已经壳霉菌疫苗接种的贵州悬钩子种子和土壤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

用移液器将壳霉菌疫苗接种在新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上,将其灭菌,以备之后的使用。

2.准备土壤基质。

将土壤样品剪碎成非常小的颗粒,并放入烧灼的试管中,加入恰当的地衣素酵母素琼脂,变形后形成一个接种板。

在较大的容器中放置电热器设备,以保持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适宜。

接下来,将接种板和采样站放在单独的区域以免混淆。

3.接种。

从土壤中取一小部分,倒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并将其摇动均匀,使菌群溢出。

等到土壤均匀地分散在地衣素琼脂培养基中之后,用移菌环扭曲并切出一个菌落,并将其置于新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中。

重复此步骤至少三次,每次都要将新的分离土壤菌落剪出来。

4.孵育。

将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置于电热器设备中,以使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并等待菌落的生长。

当新的菌落形成后,即可重复上述步骤以获得更多的菌株。

5.纯化。

检查菌落后,需要进行纯化。

鉴定每个菌落,把每个菌落分别悬浮在新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中,并等待菌落的生长。

海洋细菌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海洋细菌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海洋细菌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海洋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数量巨大,而海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则是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化学品的重要来源。

其中,海洋细菌是抗生素和化合物的主要生产者。

因此,分离纯化和鉴定海洋细菌代谢产物是研究海洋微生物学和发现新药物的重要途径。

分离纯化海洋细菌分离纯化海洋细菌是鉴定其代谢产物的重要步骤。

为了确定海洋细菌的生态基础,首先需要进行采样。

海洋样品可以从许多地方采集,例如海洋底部、沿海潮汐区、沿海海洋、开阔的海洋水域等。

分离出的微生物可以通过灭菌肉汤养殖以增强生长条件,其排泄代谢产物会被累积和释放。

分离纯化海洋细菌的方法有多种,例如通过筛选、稀释、差异培养和质量分析等方法。

所有这些方法的目的是将海洋微生物从混合群体中分离出来,进一步纯化其代谢产物。

鉴定海洋细菌代谢产物鉴定海洋细菌代谢产物是海洋微生物学的重要难题之一。

这需要大量的实验,以确定侵入生物、细胞生长、当地(限制性)生态条件和代谢物的量和结构。

海洋细菌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生物硅石、环境尤为适合的化合物等。

这些化合物的特性会随着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质量量和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只有通过多个实验技术来鉴定海洋微生物学和代谢物学的目的。

其中,从海洋细菌过滤液、生长底物和培养物中分离代谢物是鉴定海洋细菌代谢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利用多种技术进行筛选、分离、纯化和鉴定海洋细菌代谢物是发现新药物和化学品的主要途径之一。

海洋细菌代谢物是一些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抗生素、生长因子和抗肿瘤化合物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这些化合物,并将它们加以应用,使其为人类健康和经济带来更多的福利。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等技术,从原始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和纯化微生物株,并对分离出的微生物株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分类鉴定。

实验材料
1. 原始土壤样品
2. 饱和淡盐水
3. 10% (v/v) 的平衡磷酸盐溶液
4. 0.85% (w/v) 的千顷盐溶液
5. 2% (w/v) 的体糖酸钠溶液
6. 氯仿
7. 板藻素
8. 无菌玻璃管
实验步骤
1. 将原始土壤样哮放入摇瓶内,加入淡盐水攪拌均匀,进行粗筛提取。

2. 将1ml混合液放入无菌玻璃管,8次补充磷酸盐溶液悬浮液进行细筛提取。

3. 将细筛提取的悬浮液转移到新的无菌容器中,加入盐溶液攪拌均匀。

4. 加入盐溶液之后,用氯仿消毒,然后加入体糖酸钠溶液留取微生物株悬浮液。

5. 使用板藻素进行单菌株筛选,筛选出单菌株。

6. 将筛选出的单菌株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分类鉴定。

结果
本次实验中,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等技术操作,成功分离出一株微生物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分类鉴定,得出结果:该株微生物属于假单胞菌科,耐盐性,呈菌封形态。

结论
本次实验成功分离纯化出一株微生物株,该株微生物属于假单胞菌科,耐盐性,呈菌封形态。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五土壤中的四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一)实验目的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并通过对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掌握按照研究需要选取不同的环境以找到自己需要的目标菌株的基本方法,学习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以及接种技术。

3.学习并掌握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方法。

4.加深理解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结构特征(二)实验原理1.土壤中存在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在这里生活的微生物无论是数量和种类都是极其多样的,因此,土壤是我们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可以从其中分离,纯化到许多有用的菌株。

土壤中含有多种多样的有机和无机营养物,所以被称为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天然培养基。

土壤的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多变,其中的微生物种类也极其丰富,1g干的农田土壤中含有几百万个细菌,数十万真菌孢子和数万个原生动物和藻类。

2.富集培养指从微生物混合群开始,对特定种的数量比例不断增高而引向纯培养的一种培养方法。

在适于目标微生物而不适于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条件下继续培养,则目标微生物将成为优势种而得到纯培养。

3.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微生物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其功能主要有:提供能量,提供合成原料,调节代谢活动进行,提供适宜代谢环境。

虽然微生物对各种营养物质需求不同,但是都离不开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

除水外,碳源所需的量最大,其次是氮源。

在自养微生物中,能源是日光能或还原态无机物,在异养微生物中,能源就是碳源。

在无机盐中,磷,硫需量稍大,钾,镁次之。

其他元素和生长因子的需要量一般很少。

4.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不同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会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并按其自身的代谢方式不断进行新陈代谢。

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细胞的生长。

在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中,只有群体的生长才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 7.2~7.4)

查氏培养基 硝酸钠 0.3%, 磷酸氢二钾 0.1%, 硫酸镁 0.05%, 氯化钾 分离 0.05%, 硫酸亚铁0.001%, 蔗糖 3%, 海盐 3%, 琼脂 2%( 真菌
固体)(自然pH值)
3、菌种:海洋土壤稀释液,金黄色葡萄球菌
.
四、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配置 1.称量药品——溶解——调节pH值(偏酸,滴加1N NaOH,搅拌 后,用pH试纸测其pH值,直至达到预期pH值;偏碱,用1N HCl进 行调节)——分装(液体培养基直接分装,固体培养基加入2%的 琼脂溶化后分装)——包扎——灭菌。 2.倒置平板(培养基冷却到45~50℃)、搁置斜面(长度不超过 试管总长1/2)。
.
A. 每组需要试剂、培养基
1. 3%海盐水:9mL 3瓶; 2. 培养基:
名称
平板
试管斜面
LB培养基 6个(120ml) 8支(40ml)
高氏一号培 3个(60ml) 8支(40ml) 养基
查氏培养基 3个(60ml) 8支(40ml)
三角瓶液体 3瓶(30ml/瓶,90ml) 2瓶(30ml/瓶,60ml)
(pH1~14),培养皿,玻璃涂棒,吸管,接种环,滤纸片
2、培养基
名称
成分
用途
LB培养基 蛋白胨 1%, 酵母粉 0.5 %, 海盐 3%, 琼脂 2 %(固体) 分离
(pH=7.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细菌
高氏一号培 可溶性淀粉 2%, 硫酸镁 0.05%, 硝酸钾 0.1%, 硫酸亚铁 分离
养基
0.001%, 海盐3%, 磷酸氢二钾 0.05%, 琼脂 2%(固体) 放线
采用合适的培养条件,从里面可分离微生物。
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倒平板法、平板划线 等技术可使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 挑取单菌落从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
2. 抑菌活性测定 对于一株新分离纯化出来的菌,可从各方面的活性来评价
其价值:如分解淀粉、分解蛋白质的活性,抑菌、抗肿瘤、杀 虫等活性。本实验将对分离的微生物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对分 离出来的菌株进行初步的功能测试。
1. 分离细菌的平板28℃培养1~2天,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划入
试管斜面培养基;28℃培养1~2天。
2. 分离放线菌的平板28℃培养5~10天,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
划入试管斜面培养基;28℃培养5天。
3. 分离真菌的平板28℃培养4~10天后,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
(由于真菌菌落扩展很快,务必及时挑菌),划入试管斜面培养
将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先接种在培养基表面,再在 培养基上放置圆形滤纸片,并在纸上滴加微生物的发酵液,发 酵液便向周围扩散。如果样液中含有抑制供试菌的物质(小分 子或蛋白质),则供试菌生长受抑制,在滤纸片的周围形成透 明圈即抑菌圈,抑菌活性越高,抑菌圈越大。
.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1、仪器设备 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棒,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
2瓶(30ml/瓶,60ml)
共计 250ml 200ml
200ml
B. 任务分配
1. 第一、二组:配3%海盐水和LB培养基; 2. 第三、四组:配高氏一号培养基; 3. 第五、六组:配查氏培养基。
.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1.观察描述三种培养基上菌的生长情况; (1)LB培养基 ——细菌; (2)高氏培养基——放线菌; (3)查氏培养基——霉菌。
2.观察记录不同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
3.观察记录抑菌圈的产生及大小,附上照片。
4.每位同学上交细菌、放线菌、真菌试管斜面各一 支(标记好班级、姓名)。
.
基;28℃培养5天。
.
(五)菌种的抑菌活性测定
1.将分离到的菌株接种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培养:细菌 发酵24h,放线菌发酵7~14 天,霉菌发酵7天,直接取发酵
液(样品)。 2.将普通滤纸用打孔器打成0.5cm直径的圆片,装在试管中密
封灭菌(121 ℃ ,20min)。 3.倒LB平板,吹干后, 取100ul 指示菌(本实验用金黄色葡
微生物学实验——2011级
实验十二
海洋环境中微生物的 分离纯化
.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学习从海洋环境中分离纯化微生物及抑菌活性测定方法。 内容:1. 海洋环境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
2. 微生物培养物抑菌活性测定。
二、实验原理
1. 海洋环境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海洋海泥中混杂着大量的微生物,利用合适的培养基,
萄球菌)过夜培养物,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吹干。 4.用无菌镊子夹起滤纸片放入样品(微生物发酵液)中浸透,
夹出时在容器边缘停靠片刻,滤掉多余的药液,把滤纸片放 在平板中凝好的培养基上,用镊子稍用力按一下,使之与培 养基充分紧贴;以灭菌水浸湿的滤纸片做空白对照。 5.将平板于28 ℃ 倒置培养24h后观察,用直尺或游标卡尺测 量抑菌圈的大小。
(二)制备土壤稀释液 取海洋淤泥土样5 g,放入盛有45 mL 无菌海盐水(3%)并
带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振动约20min,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 将微生物分散(10-1)。用1 mL 移液枪从中吸取1 mL 土壤悬液 加入盛有9 mL 无菌海盐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混匀(10-2) ,然后 用移液枪从此试管中吸取1 mL 加入另一个盛有9 mL 无菌海盐水 的三角瓶中,混合均匀(10-3),类似方法制备10-4土壤悬浮液。
.
.
(三)涂布平板 取三种培养基平板各3个,分别标记好10-2、10-3、10-4,用移
液枪分别取10-2、10-3、10-4土壤稀释液各0.1 mL ,对号放入相应 稀释度的平板中,用无菌玻璃涂棒器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 匀,室温下静置5~10 min,培养基充分吸收菌液,包扎,培养。
(四) 培养分离纯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