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实用性文本阅读题】复习案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2 连续性文本阅读科普类(讲义)

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性实用文本科普文文本阅读(一)文体知识梳理(二)阅读步骤和要求科普文阅读要注重整体理解,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把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探究文章展现的人文精神,体会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
1.标画关键,速读明意。
边读边标画出每一段的关键词句,如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明文章主要信息的中心句、要点句等;快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围绕什么说明对象阐明了哪些内容。
2.把握对象特点。
整体解读文章,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篇科普文,总要有一个主要说明对象,阅读文章时要认真把握这个说明对象的特点,如颜色、大小、形状、形态、性质、性能、习性、原理、用途、功能、影响、结构、操作、程序,发生、发展的规律等,从说明对象的特点上把握全文。
3.探究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体会生命的珍贵与崇高,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整体阅读示例(2020·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稻米传奇文慧谁是稻米的最早驯化者?对于这一问题曾一度众说纷纭。
瑞士的植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
虽然他也曾提过,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中国,水稻作为“五谷”之一很有可能已经被种植,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直到1917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已经与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产于中国的发声就开始日益响亮起来。
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的7 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备受瞩目。
一方面,它推翻了中国稻米由印度传入的说法,证明中国才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另一方面,人们发现早期的中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农耕文明发源较早的同时,其南方也开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农业文化。
2011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水稻DNA基因研究。
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在这里,野生稻米被驯化为粳稻,中国的粳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籼稻,后又传回中国。
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理解、分析、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2. 概括文章主旨和论述观点的方法3. 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4. 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5. 实战演练和答题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概括文章主旨和论述观点的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题。
4. 讲解答案:讲解练习题的答案,分析学生的答题错误,指导学生改正。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相关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辅导书籍和网上资源。
3. 练习题:编写或收集实用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练习。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实用类文本案例,让学生理解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和经验。
3. 指导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练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任务驱动: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八、教学计划1. 第1-2周:介绍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第3-4周:概括文章主旨和论述观点的方法。
3. 第5-6周: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4. 第7-8周: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0 实用类文本阅读(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第10讲实用类文本阅读(讲)最新高考语文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有四个从容易到难的不同层级含有11个考点: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全国新课标高考卷2016年以前实用类文本主要考查人物传记,2017年以后全国新课标高考卷主要考查新闻速递非连续文本。
北京卷已经多年考查非连续文本。
天津、浙江、江苏、上海高考试卷考查选材呈现多样化特点。
考点一:理解理解包含两方面内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
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
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事物或对象。
例如:“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这就是从外延角度说明“森林”的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比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亦然。
比较通俗易懂的解释: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都有必要条件即客观事物(客观对象),其中必要条件唯独只有一个,充分条件有N个。
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

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 见。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有诚实 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 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
㈣ 对传记进行探究。
三、举例剖析(2008年广州一模)
舞者之歌
伊莎朵拉· 邓肯
小时候,我的母亲相当贫困,她无法为我们请仆人或家庭教师,这种情况便赋予我一种自然发 展的生命,使我能表露童稚之情且永保赤子之心。每次看见那些老是有保姆跟家庭教师随侍在侧, 一举一动都被保护、照顾的孩子们,就觉得他们十分可怜,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的确是肆无忌 惮、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激发了我的舞蹈创作灵感,即表现纯粹的、不受任何干扰的自由。 母亲出生于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原来是个虔敬的天主教徒。她离婚后,就抛弃了天主教信 仰,转为一个十足的无神论者。在我小时候,母亲就向我们揭发了圣诞老人的不存在。有次在学校 圣诞晚会上,老师边发蛋糕和糖果边说:“孩子们,你们看!圣诞老公公带什么东西给你们啊!”我 站起来很严肃地说: “我不信,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圣诞老公公!一切都是骗人的。”这下可把老师 给气坏了。她说: “只有相信圣诞老公公的同学才有糖果!”我说: “那我情愿不要你的糖果!” 我真正的教育是从晚上开始,母亲会为我们弹奏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大音乐家的作品,或 大声为我们朗读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的诗篇。这些时光总让我们心驰神往。在一次校庆上,6岁 的我当众朗读了威廉· 莱托的《安东尼致克娄巴特拉》,满座皆惊。 我6岁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回家,发现我聚集了一大帮连走路都还不太稳的邻居小孩儿坐在地 板上,而我则站在房间前面教他们做出各种舞蹈的姿势。母亲觉得很奇怪,我告诉她这是我开设的 舞蹈学校。她十分高兴,并坐在钢琴前为我们的舞蹈伴奏。学校就这样办了下来且大受欢迎。后来 邻近的小女孩也进了我的学校,我10岁的时候,这些舞蹈课已经排得满满的。 我们教舞的名气越传越远。一位曾住在维也纳的女长辈要母亲带我去跟旧金山一位著名的老师 学芭蕾舞,但是我一点也不喜欢他的教学。他要我踮起脚尖站着,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 说:“因为这姿态很美。”我认为这种姿态不但丑而且违反自然,在上到第三堂课时我就走了,再 也没有回去。他称之为舞蹈的那种僵硬陈腐的体操徒然破坏了我的梦想。我所梦想的是一种与之有 天壤之别的舞蹈。我当时还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样子,只是摸索着向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前进,直觉告 诉我,只要找到了那把钥匙,我就能登堂入室。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总结文学类文本解题技巧。
2.提高阅读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
【教学难点】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
【教学过程】一、解读考纲: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二、真题演练(2012年高考北京卷)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先人们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生活与医疗实践中,仰观天象,俯观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结果。
《内经》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经》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内经》的脏象理论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组成五个功能系统,通过经络,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形才能有神;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没有神的依附就是徒存躯壳。
形神和谐是健康的象征,形神失调是疾病的标志。
《内经》从整体认识人体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求医生在诊治疾病中不仅着眼于疾病局部的情况,而且重视整体对局部的影响;不仅注意人体本身的变化,还要联系自然社会坏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精细筛选,精准提炼,答好非连续性实用文本主观题I 核心知识导图重温I广班住吗黑坨也和亶幸【任务情境】非连续性实用文本阅读的主观题主要考查对多则材料信息的概括与比较的能力, 考生答此类题的主要问题是:①概括的要点不全;②对筛选出来的文字不会“精加工”。
因 此,二轮复习的任务就是围绕常考的两类主观题,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为核心,不断提高准 确把握文章层次、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货币存在的形式更加虚拟化,出现了摆脱任何实体形态,只以虚拟 形式存在的虚拟货币,它是一种计算机运算产生或者网络社区发行管理的网络虚拟货币,可 以用来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商品、装备等。
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 用虚拟货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
目前流行的电子虚拟货币主要有腾讯的Q 币、新浪U 币、网易POPO5、盛大元宝以及部分网络游戏的充值点卡, 或者在线游戏的金币等。
但并不是只有在线游戏和网络交易中使用的数字货币才是虚拟货币,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虚 拟货币的概念。
例如,小孩子玩游戏时可能用小石子当货币,用小石子在游戏中充当一般等 价物;飞行常客里程数、积分兑换绿邮票以及客户回馈积分;买满 10杯咖啡,第11杯就可 以免费。
这些都属于虚拟货币的概念,它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摘编自李天阳著《一本书读懂互联网金融》)材料二: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区别 货币形式 电子货币 虚拟货币 肥捱则u 料的申心话.更凰0钿遇词.概括材制大© —―恢忡中心语四探加图2角般」 ------ 主观愿杵典策略 等奉求 甲M 翟 「幡油审题一杷棚Fi'网片亢曲定题型 . 棉川幽F )0医同施也和箱区间 津用试题推易桂宜而定里走的步梵 t I I I「生舞——薛选情戢一重整维令一提舶席号一介理推粒 -摘雁琴也一 「曲抖栖成式容想勿慌 L 提述__分晟鹏播;间缝梢免白并.舁勇培电分茶 L 迫不一桌备累小J 句抬0朴的句式 教 ।-厩括要点5S W 选 一僵布--厚介一腾蓬 K型演 两题尊机r 将案」H 卷定外、眩述以 ih.'f^iJil「揖出a 推文字一。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案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教案【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要求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3.洞悉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4.掌握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教学重难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教学时数】7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点解读传记是记述人的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
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阅历,陶冶情操,提升识见。
(一)传记的种类1、自传或他传:自传是自述生平事迹的实录(如鲁迅的《鲁迅自传》,《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他传则是他人撰写的(如《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等),具有一定文学性,却不同于自传体小说。
2、评传: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所写对象大多是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其他著名人物。
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如《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等)。
3、回忆录(二)传记的特点1、真实性。
文学性传记也要达到艺术真实。
(史学性和文学性两种,前者强调事实真实可靠;后者强调在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是真实的基础上可有一些想象和细节虚构。
)2、概括性。
人物及人物事迹要有选择。
3、通俗性。
高考试卷中置于实用类文本视野下的人物传记阅读,其主要考查目标及相应的能力层级有: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二、考点例说(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阅读指导

(二)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第一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外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浑厚自然或文采斐然。
2、结合选段的叙述,试分析丘吉尔将会如何评价他早年所受到的教育,他的心态怎样?
答:丘吉尔轻松调侃的叙述,在好笑之余又引人寻思,从中可以体会出丘吉尔对那种教育方式的否定。一个拉丁文和数学很差的学生并不就是“差生”,只是他的兴趣可能在历史、诗歌和写作方面。如威尔登校长那样宽容地对待他们,他们将来也会有成绩。丘吉尔对待过去的心态是坦然乐观的,这从文章的语言特色中能体会出来。
2.塑造形象的常用方法(写作技能):⑴描写方法:正面描写(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细节),侧面描写(环境、场面……) ⑵表达技能:对照、衬托、首尾呼用、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衬、引用 ⑶选材组材:材料典型、构思奇妙、矛盾冲突猛烈、以小见大……
(一)如何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与小说同)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第一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实用性文本阅读题】复习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调查报告阅读的要求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3.洞悉实用类调查报告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4.掌握解答实用类人物访谈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教学重难点实用类调查报告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教学过程(一)文体特点1.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2.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
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
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
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①纵式结构。
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
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
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
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
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
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比结构。
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
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结尾。
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
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3.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1).材料真实。
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这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2).对象典型。
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确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单位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调查报告。
但不管从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
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3).叙议结合。
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待清楚,但它不是运用文学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是让读者具体了解经验成功之处或错误失误之处,所以要运用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
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行一些议论。
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
(4).针对性强。
调查报告反映典型,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它必须有针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经验或教训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指导群众去弄清他们都关心的事情或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方法点拨:1.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
(1)迅速准确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2)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注意事件的细节。
(3)重点精读一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
2.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调查报告是在叙述中把观点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
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1)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
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相互逻辑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说明观点。
(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
这种对比,可以今昔、新旧、正反和成败等的对比。
通过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突出事物特点,更好地划清是非界线,突出观点。
对比还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百分比。
(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
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
在运用统计数字说明观点时,要注意它的精确性,要实事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运用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力戒盲目堆砌数字,淹没观点。
调查报告可以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可以先提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
有时虽不明显地提出观点,但可以从阐述中看出观点。
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高度统一,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
3.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
“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尤其是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
调查报告的题材通常都是针对性极强的,与民生、社情、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同“访谈阅读”)4.如何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同“访谈阅读”)“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就是要分析归纳出调查对象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
如果是事件调查,则更多应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进行探究。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访谈阅读”)要注意的是,调查报告本身是一种极具科学性的文体,它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得出观点,调查的结果本身就极具科学性,一般不能轻易否定。
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应更多地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运用一些社会学的原理,关注民生、经济,有时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三)专题练习:篇目一《大学生怎样离校》1.本文中多次出现的“一屋不扫”一词,具体的内容是指什么?请你简要概括。
2.本文作者对大学生应该如何离校经过调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请分点列出。
3.本文就大学生离校时出现的一系列不文明的举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但有人认为,不管是谁,只要是做出不文明的事,就应该受到惩罚,大学毕业生破坏公物也不能不追究责任;也有人认为,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的不文明现象存在多年,这说明我国的高校在管理上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120字左右。
篇目二:《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与乐观度》4.这份调查报告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调查的?是怎样整理、归纳调查所得到的材料的?5.本文的开头部分为什么要详细说明样本抽查的形式与方法,在数据材料的运用上,本文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文章,进行简要分析。
6.本文在文末得出了调查的结论: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与乐观度。
有人认为这一结论是在对事实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并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而得出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也有人认为,对生活的满意与乐观度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它应受到诸如经济情况,社会地位,人的心理心态,甚至是社会保障机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从知识与财富入手不能说明问题。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分析。
二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文本人物访谈阅读的要求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3.洞悉实用类人物访谈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4.掌握解答实用类人物访谈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教学重难点实用类人物访谈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教学过程(一)文体特征:“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其基本特征:(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
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需具有代表性。
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的专访。
(二)考点解读:1. 了解访谈基本特征和主要提问方式。
2. 考查个性化的阅读思维方式。
3. 通过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来分析访谈中的思想内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三)考查角度:1、从访谈中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方面质疑。
2、从文本中的某个典型细节质疑。
3、从文本主题思想质疑。
4、从文本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质疑。
(四)方法点拨: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
1、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
(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3)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
2、解题窍门(1)注意文本题目,能利用文本内容和题名挖掘文本的主题思想。
(2)注意采访者提问方式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往往是采访内容变化的标志。
(3)关注访谈文本的针对性,了解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4)关注文本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对此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有观点、有事实依据、语言通顺。
(5)如何对访谈进行鉴赏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访谈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