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观后感18879
京剧观后感(通用14篇)

京剧观后感京剧观后感(通用14篇)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京剧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京剧观后感篇1前几天我看了一部非常有名的京剧折子戏,叫做《拾玉镯》,它是京剧《法门寺》的一折。
整个内容充满动感,丰富有趣。
以花旦做工为主,虽然唱词不多,但是却十分的引人入胜。
演员仅仅通过眼神,肢体的配合,表现出了小姑娘孙玉娇的丰富内心情感。
我十分的喜爱这出戏。
这折戏没有如《西厢记》一样轰轰烈烈的剧情,没有像《龙凤呈祥》一样极高的知名度,但是它因是京剧旬派的代表作而在戏迷票友中广为流传。
剧中讲述了一个芳龄小姑娘在家里边做刺绣边在门口等山上进香还愿母亲,恰巧年轻男子付鹏打门口经过,便产生了爱慕之情。
付鹏因礼数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愿,只好在门口假意失落一只玉镯。
小姑娘孙玉娇扭扭捏捏,三起三落才把玉镯拾起来。
恰巧这些被刘媒婆看见了。
刘媒婆便要去了孙玉娇的刺绣撮合成了二人的喜事。
其实,我觉得这个剧情十分的简单可爱。
最引人入胜的就是三拾玉镯。
孙玉娇小心翼翼的打开门,看到付鹏已经离开,然后欠身先前观望,十分欣喜的发现地上有一个漂亮的玉镯。
这时候,演员走小碎步倒退并双手做成圆形,告诉大家自己发现了这只镯子。
兴冲冲地向前去捡,却又觉得十分不好意思。
转转眼珠想了一个计策,神不自知鬼不觉的把这只玉镯拾起。
孙玉娇一会儿兴奋先前跑,一会儿佯装淡定,手绢一甩,指着玉镯虽然心情急切但又一板一眼。
最后自己羞答答的笑起来。
我看到这里忍俊不禁还为那个小姑娘着急,她怎么还是不捡起来啊。
演员翻起手腕,兰花指遮挡脸颊然后再一次像前欲拾玉镯,还是因为怕丢脸而向后退缩。
只见她手指自己的脸颊,向我们表达她自己真是不害臊。
本想关门再也不见玉镯,但是最后还是因为舍不得而回头。
她两只手搓着自己的身体,着急,羞涩,好奇等等复杂的情绪,被演员极其到位的表达出来。
京剧不愧是艺术的瑰宝,能够用手眼身步表达出如此丰富的情感!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京剧剧观后感

京剧剧观后感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杰出代表,京剧凭借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京剧演出,深受其震撼和感动。
下面,我将从演员的表演技巧、故事情节的精彩与演出效果的震撼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京剧剧观后感。
首先,演员的表演技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剧演员不仅要有深厚的表演功底,还需要有独到的情感表达和声线技巧。
他们通过精妙的身段变化、高亢的唱腔和细腻的面部表情,将角色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英雄豪杰的慷慨激昂,还是美女娇媚的婉转曲折,演员们都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特点,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其次,京剧的故事情节深入人心,精彩纷呈。
京剧作为一种戏曲形式,往往选取历史典故或名著故事作为剧本,通过舞台上的表演,将经典故事重新演绎。
这不仅可以让观众重温历史,还能够传递出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
京剧的故事情节通常充满了悲壮、激烈、缠绵等各种情感元素,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绪冲击和共鸣。
无论是《白蛇传》、《红楼梦》还是《霸王别姬》,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入人心,成为了经典的代表作品。
最后,京剧的演出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震撼。
京剧舞台背景的布置、服装的设计和道具的运用都是演出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台背景通过色彩和构图,能够将人物的情绪和氛围表达得更加逼真;服装的设计则能够突出角色的特点和身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道具的运用则可以使剧情更加生动,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京剧的表演形式极富表现力,通过其独特的“唱、念、做、打、舞”等艺术手段,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宫廷和战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综上所述,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它通过演员的表演技巧、故事情节的精彩和演出效果的震撼,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作为一个观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也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愈发加深。
希望京剧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演出,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京剧读后感(共14篇)

京剧读后感(共14篇)第1篇:京剧读后感京剧《少年中国梦》读后感我带着一份期待观看了此剧,一个字形容:“值”。
《少年中国梦》以淞沪抗战为时代背景,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报童工学团的故事。
演绎了陶行知和一群报童们之间学习、交流、感人的故事。
在剧中陶先生的影响下,报童们开展了从不识字到学习识字,到做小先生,同伴的小先生,家长的小先生。
互帮互学,通过行来学知识,通过行来掌握技能——做长凳,通过行来救国救民。
在报童工学团,这些穷苦的流浪儿不仅学识字,学文化,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有一些报童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教育下,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本剧始终贯穿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以实践第一的观点,揭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可以说,剧情设计新颖、巧妙,以几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观看此剧,过程中有两点我的感触很深。
第一点是陶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学思想”在剧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小东北”不会,大家一起教,家长不会,由小孩教。
第2篇:京剧《京剧》教学设计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准备:歌曲《唱脸谱》。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京剧观后感

京剧观后感观看京剧是一次令人兴奋和独特的体验。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京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京剧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剧是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戏剧。
它以其独特的唱腔和特色化妆服饰而闻名,更重要的是,京剧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深刻的情感传达给观众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这次观看的京剧表演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梦游至封神榜·贾宝玉探春》。
这段剧目讲述了贾宝玉在梦中遇到封神榜上的众神,以及他与林黛玉的情感纠葛。
演员们凭借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身手,将剧中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首先,我被演员们的唱腔所深深吸引。
他们的嗓音准确而有力,富有表现力。
演唱中的各种音调和音乐节奏与剧情相结合,使我完全沉浸在角色的思想和情感之中。
这种音乐性的传达方式让我感受到京剧独有的魅力。
除了音乐,京剧的舞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员们的舞姿舒展而有力,配合着剧情的发展,使观众得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
尤其是林黛玉扮演者的舞蹈表演,她的柔美和优雅让人仿佛看到了贾宝玉的心跳。
更重要的是,京剧表演中的表演技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员们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和生动的动作,刻画出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他们的表演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演员们的精湛技艺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让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和真实。
京剧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精湛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其传承的文化意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通过其独特的演出方式和生动的表演内容,向观众展现了中国古代人物的思想、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
通过观看京剧,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并对中国传统戏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总的来说,京剧的观看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契机。
京剧的音乐、舞蹈和表演技巧让我瞥见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卓越之处。
我相信,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才能真正感受到京剧的魅力,只有在舞台上亲眼目睹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才能真正领略到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读后感

《京剧》读后感《京剧》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戏曲的著作,作者是著名的戏曲研究专家李明。
这部书以其深入浅出的风格,详细介绍了京剧的历史渊源、剧种特点、表演技巧、音乐和舞美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首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京剧的历史渊源。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起源于清朝的宫廷戏曲,融合了当时的各种戏曲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剧艺术。
作者通过对京剧历史的梳理,让我对京剧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
其次,书中还介绍了京剧的剧种特点。
京剧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比如脸谱、唱腔、身段等,这些都是京剧的特色所在。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对京剧的表演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京剧演员们的表演技艺。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京剧的表演技巧、音乐和舞美等方面的内容。
京剧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还有着丰富的音乐和舞美元素。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我对京剧的艺术价值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更加欣赏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通过阅读《京剧》,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通过学习京剧,我不仅仅了解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的来说,阅读《京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本书,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中国传统文化。
我相信,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将会在未来继续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京剧,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京剧观后感(通用28篇)

京剧观后感京剧观后感(通用28篇)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京剧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京剧观后感篇1期间,有幸在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京剧,两个折子戏:一为《三岔口》,二为《游龙戏凤》,由北京京剧院演出。
这两出戏,过去曾看过,好长时间了,今天再看,又是优秀青年出演,当然十分关注。
这两出戏,前者是武打戏,后者是唱功戏,一武一文,配搭适当,相得益彰。
不论武打也好,唱功也好,演出相当精彩。
我对《三岔口》特别感兴趣。
剧情故事是说北宋时,大将焦赞打死奸臣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元帅杨延昭爱将如子,恐途中有错,特派任堂惠暗中保护。
行至三岔口,住进刘利华店中,任赶到后亦住进该店。
店主刘利华夫妇都是江湖好汉,因刘与任互不认识,互起猜疑,误以为对方要加害焦赞,夜半时分,两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展开了一场搏斗。
这个戏,主要是看两位演员打斗的武功和技巧。
这场演出,原定任堂惠,由CCTV电视大赛金奖获得者、青年京剧研究生班研究生詹磊扮演,刘利华由李丹扮演。
因为詹病了,由梅兰芳京剧院一优秀青年演员出演的。
虽然主要演员换了,但演出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演员演艺精湛、演出认真,功夫出众,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大家赞叹不已。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此剧是最经典的京剧传统武功折子戏之一,舞台上仅一桌一椅,场上亦只二人,没有对话和唱段,全靠真功夫表演,是武生行的看家戏。
看了此剧,我对世代忠于国家的杨家将十分钦佩。
杨家是世代卫国忠臣,先后出了杨令公、佘太君、杨家七郎八姐和杨宗保、穆桂英等世代忠臣,虽然屡遭奸臣陷害,忠君卫国之心不变,而且勇于保护忠良。
三岔口故事就是一例。
看了此剧,我感触良多,口吟四句,赞曰:做人应学杨家将,忠心卫国世代传。
警惕奸臣耍鬼计,保国更要爱忠良。
京剧观后感篇211月1日下午,我们学校组织了六年级全部师生感受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视觉盛宴,听觉洗礼——京剧表演。
京剧观后感

京剧观后感京剧被誉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作为一位对京剧一直心有向往的观众,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演出中亲眼目睹了京剧的精彩表演,深深地被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
这次的演出是一场经典剧目《白蛇传》的精彩演绎。
故事讲述了白蛇化身为人类与许仙相爱,并经历了许多磨难最终化解了人兽恩怨。
在这个故事中,京剧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表演技巧,如武打、唱腔、表演等,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京剧的唱腔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演员们通过喉咙的特殊发声技巧,将江南水乡的温柔气息、白蛇的柔美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以高亢激昂的唱腔,将角色的情感一次次地推向高潮,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而且京剧所使用的唱腔不仅是娱乐的工具,还承载着一种文化传承的功能。
每个唱腔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使得京剧成为一门浓郁的文化艺术。
除了唱腔外,京剧的表演技巧也令人叹为观止。
演员们舞台上的身姿动作、面部表情以及服饰都与角色的性格特点相契合。
他们用稳重的姿态表现正派人物,而用敏捷的动作展示英勇的武将。
每个动作都精确而有力,流畅地展示出京剧动作的美感和力度。
观众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也不禁为演员们的身手和表演水平而惊叹。
此次演出中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舞台布景和道具。
虽然没有华丽的特效和灯光,但通过简单而精致的布景和精心制作的道具,舞台上的情景场景能够令观众沉浸其中。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白蛇化身为人形时所使用的细长丝带道具,演员们用精湛的技巧将纤细的丝带舞动得灵动而又魅惑。
这一细节令人回味无穷。
京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是一种将人类情感和历史故事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通过京剧的表演艺术,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心灵和情感上的满足。
总之,京剧的观看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鉴赏,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深思。
京剧的观后感

京剧的观后感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个重要剧种,也是中国国粹之一。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京剧演出,深深地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敬佩之情。
景美音乐壮丽,戏服精致华丽京剧演出的首要吸引力来自于其独特的音乐与舞台效果。
在京剧中,音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琵琶、二胡、京胡等传统乐器的配合,演奏出古老而庄重的乐曲,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代皇宫的庄严氛围。
配合着音乐,舞台上的场景也变幻莫测,通过精心的布景和灯光效果,将观众带进了纷繁复杂的剧情之中。
而演员们身着的传统戏服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身穿着丰富多彩、精心制作的戏服,服饰上镶嵌着金丝绣线,闪烁着光芒。
不论是皇帝、公主,还是战士、妓女,每个角色在戏服的衬托下都显得威严庄重或婉约动人。
这些精致华丽的服装无疑增加了整个演出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们愈发投入其中。
情感真挚,表演精湛京剧不仅有美丽的音乐和精致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其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表演技巧。
在京剧中,情感表达通常通过唱腔和形体动作来展现。
首先是唱腔,京剧中的唱腔独特而激情四溢。
演员们运用咬字、吐字、滑音等特殊技巧,将文字变成旋律,娓娓道出故事的悲欢离合。
无论是恢弘慷慨的豪情壮烈,还是细腻柔婉的爱情描摹,演员们都能将情感完美地传递给观众,令人心灵为之震撼。
其次是形体动作,京剧十分重视身段表演。
通过肢体的舞动、刚柔并济的动作,演员们将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矫健的身姿和灵活的舞台表演,使角色的塑造更加生动和立体。
观众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在舞台上跳动,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
内涵丰富,思想深远京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传达的方式。
观看京剧演出,不仅可以感受到视听上的震撼,还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思想。
京剧中的剧情通常选取历史故事或文学名著中的片段,通过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的塑造,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问题。
从京剧中,我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智慧、道家思想的超然以及佛家思想的慈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经有200年历史了。
中国戏曲分类比较著名的戏曲中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其中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京剧又被称为“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
它在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京剧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京剧有很多精品之作,我比较熟悉的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1958年,上号京剧院根据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并参考同名话剧改编的,最初由上海京剧院一团创演于1958年夏。
同一题材的剧目,还有北京京剧团的《智擒惯匪座山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智取威虎山》等。
《智取威虎山》主要讲:1946年冬季,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牡丹江一带。
我军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领三十六人的追剿队,在击破奶头山之后,乘胜进军,准备消灭座山雕匪帮。
侦察排长杨子荣得知座山雕逃回威虎山,向少剑波汇报。
少剑波下令继续向前方侦察,到黑龙沟会合。
座山雕匪帮在回威虎山途中,一路洗劫,又来到夹皮沟烧杀抢掠,强掳青壮男女上山修筑工事。
李勇奇深受大害,儿子被匪徒摔死,妻子被座山雕枪杀。
李勇奇极力反抗,但寡不敌众,被匪掳走。
杨子荣等四人沿途侦察,访问了躲藏在深山的常猎户父女。
常户的女儿常宝闻知杨子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山剿匪,为民除害,她怀着深仇大恨,控诉了座山雕的滔天罪行。
杨子荣在常猎户父女的帮助下得悉威虎山的山路和土匪的野狼嗥的行踪。
杨子荣从一撮毛身上获得了载有土匪秘密联络地点的“联络图”,胜利归来,并侦积压此为座山雕垂涎已久。
杨子荣又审讯了栾平,核实了“联络图”的情况。
由于威虎山工事复杂,不宜强进攻,大家都认为只能智取。
杨子荣自请改扮土匪胡标,假借献图,打入威虎山。
杨子荣来到匪窟威虎厅,战胜了座山雕的种种试探,并把“联络图”献给了座山雕,取得了初步信任。
杨子荣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多次战胜凶恶狡猾的座山雕的盘问与试探,取得了座山雕等人的信任,被封为威虎山老九。
他利用“九爷”的身份,以“练兵”为名,送出情报。
座山雕对杨子荣深存戒心,满腹怀疑,设下毒计,再一次进行试探。
杨子荣深入敌人的心脏,又一次战胜了座山雕的试探,将搜集到的情报送下山冈。
申德华及时取回杨子荣的情报。
这时押运犯人的小米车二道河被土匪炸毁,野狼嗥炸死,栾平逃走。
少剑波考虑到栾平若逃往威虎山,将破坏整个歼敌大计,便下令急速出兵。
追剿队由杨能奇带路,迎着风雪,翻山越岭,滑雪疾进。
栾平突然逃到威虎山,他在座山雕面前指控杨子荣。
杨子荣在这生死成败关头,发挥了革命军人的大智大勇,战胜了栾平,并把这个顽匪置于死地。
在“百鸡宴”上,杨子荣把匪徒灌醉,追剿队及时赶到,全歼匪众,无一漏网。
佩服杨子荣他奋不顾身、舍己为国,独自打入敌人内部,用智慧让土匪彻底相信了他,他这种勇气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尤其是在杨子荣打入敌人内部时唱的那段词“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干洒热血写春秋。
”无不让人热血沸腾。
在看《智取威虎山》时,我除了带着一颗怀旧之心和想要理清那些模糊不清的剧情之外,还有一份跳出戏曲之外的思索和超然剧外的冷静思考。
是的,再看惯了海外大片的惊心动魄、港台言情剧的缠缠绵绵之后,我们的审美很习惯性的就觉得京剧、样板戏的带有方程式化的“爱憎分明”会有一些不适应,常常让人感到恍如隔世的感觉,但中国戏剧本身就是一方程式化的表演作为主要特征的,舞台上的一切并不是生活本身,光辉形象的塑造也和中国戏剧脸谱的勾勒没有太大的区别,相反,现实的无序、冷漠、平淡常常会让人心生一种对崇高伟大形象的渴望。
在杨子荣下山报信前识破座山雕的试探时的一段内心独白表演时,一个看上去很老土的双手上举的
亮相似乎触动着我的内心,我想让我感动的一定不是这个动作本身,而是当时舞台上响起的音乐以及所营造出的那种氛围,一个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在心中产生的共鸣。
人是需要精神力量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对崇高形象的渴望,以及他那种表现形式,也许就是京剧样板戏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京剧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可是现在了解它的越来越少了,那些“字正腔圆”的口吻,那些“铿锵有力”的唱功,我们还记得多少,我们还能体会到多少。
让我们一起关注中国的“国粹”发扬它的文化精神吧,不要让这些成为被遗忘的经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