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设 计 讲 座

合集下载

集中供热节能技术讲座ppt课件

集中供热节能技术讲座ppt课件
楼栋之间冷热不均、楼层之间冷热不均、不同居室冷热不 均。
用户意见大、不缴费、少交费。 工作人员维修量大,一冬在忙。 用户放水多,补水量大 锅炉、循环泵和管线投资过大、运行效率低。 循环流量大、供回水温差小 。 热源内阻大、外网压差小。 电能、热能耗费大。 供热企业效益下降,甚至亏损。
第一部分:供热基础知识
五、供热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供热基础知识
围护结构耗热量公式: Q3=Kw.Fw(tn-tw)
式中: Q3——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Kw——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Fw——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m2; tn——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tw——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第一部分:供热基础知识
七、伯努利方程与水压图:
P 1 gZ12 v1 g 2P g 2Z22 vg 2 2 H 12m2O H
如果只给一间房子供热,确定一个合适的流量就很简单, 然而,我们的供热对象是千家万户,每个房间很难同时满
足所需的流量是很困难的,也就出现了冷热不均问题, 可见供热的难点是在流量分配上。
第一部分:供热基础知识
六、流量平衡与水力计算 流量的分配是控制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 热网先天存在近端流量大远端流量小的问题。 流量分配的其他影响因素。
第一部分:供热基础知识
热网流体压降导出公式: △P=R(L+Ld)=SV2 pa
S——网路计算管段的阻力数,Pa/(m3/h)2,它代表管 段通过1m3/h水流量时的压降;在已知水温参数下网路各 管段的阻力数S只和管段的管径d、长度L、管道内壁当量 绝对粗糙度,以及管段局部阻力当量长度Ld的大小有关, 即S值仅取决于管段本身,它不随流量而变化。

最全的热设计基础知识及flotherm热仿真(精品课件)

最全的热设计基础知识及flotherm热仿真(精品课件)
✓ 大多数小型电子元器件最好采用自然冷却方法。自然对流冷却表面的 热流密度为0.039W/cm2 。有些高温元器件的热流密度可高达 0.078W/cm2 。
✓ 强迫空气冷却是一种较好的冷却方法。 ✓ 热管的传热性能比相同的金属导热要高几十倍,且两端的温差很小。
1)为最常见的界面导热材料,常采用印刷或点涂方式进行施加。 2)用于散热器和器件之间,散热器采用机械固持,最主要的优点为维修方便, 价格便宜。 3)因可以很好的润湿散热器和器件表面,减小接触热阻,所以其导热热阻很 小, 适合大功率器件的散热。 4)使用时需要印刷或点涂,操作费时,工艺控制要求较高,难度大。
精品 PPT
热设计的基础概念
问题:热的单位是什么? 是℃?
热是能量的形态之一。与动能、电能及位能等一样,也存在 热能。热能的单位用“J”(焦耳)表示。1J能量能在1N力的作用 下使物体移动1m,使1g的水温度升高0.24℃。 1J=1N·m
精品 PPT
热设计的基础概念
设备会持续发热。像这样,热量连续不断流动时,用“每秒 的热能量”来表示会更容易理解。单位为“J/s”。J/s也可用“W” (瓦特)表示。
L—— 特征尺寸,m; u—— 流体速度,m/s; cp—— 比热容,kJ/(kg·K); μ—— 动力粘度,Pa·s; λ—— 导热系数,W/(m·K); αV—— 体膨胀系数,℃-1; g —— 重力加速度,m/s2; ΔT——流体与壁面的温差。
精品 PPT
热辐射
任意物体的辐射能力可用下式计算
精品 PPT
导热介质-相变导热膜
精品 PPT
导热介质-相变导热膜
精品 PPT
导热介质-导热垫
精品 PPT
导热介质-导热双面胶带

热设计技术交流会议-热管理的概念

热设计技术交流会议-热管理的概念

后续
热设计 概述 界面 材料 风冷 设计 液冷 设计
CFD热仿真模拟 Flotherm & Icepak
后续——热设计能力提升方法论
热设计理论为产品设计服务,在设计产 品的进程中,提高热设计能力,进而加 深对热设计理论的理解,形成循环。
热设计理论 •进行产品热管理设计的前提
热设计 理论
热设计实例
诚挚欢迎各位导热材料专家分享智慧!
•核心目的
热设计能力 •热管理相关问题综合解决能力
•热管理创新设计前提
热设计 能力
热设计 实例
感谢
感谢中国热设计网提供的交流学习平台! Thank you!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交流
分享
进步
下期预告
全面认识导热界面材料
Full review of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热量转移 温度
介质转移 速度
结构加工 可实现性
• 温度控制是热设 计的核心内容 • 传热学是热设计 最基本的知识
• 移热介质多是流 体,流体的运动 力学对正确设计 热管理方式有关 键意义
• 热设计方案必须 考虑可实现性, 可实现性评估依 托于对结构加工 各因素的理解
• 强制风冷是目前 主要散热手段之 一,带来的噪声 问题是热设计关 键问题,噪音控 制需要设计者了 解噪音形成机理 及抑制机理
转移到与板背面接触的载热介质中
Part 2 热量导出
Prosper Advanced Material
目录
• 什么是热 • 什么是热设计 • 热设计有什么意义
• 热设计需要什么知识
• 热设计方法和热设计思维 • 从热设计思维到热仿真软件 • 从热仿真软件回归到热设计 • 热设计新思路

热设计基础(上)

热设计基础(上)

热设计基础(上)一、基础知识100J的能量可使100g水的温度升高约0.24℃。

这并不是通过升高水的温度消耗了100J的能量。

而是在水中作为热能保存了起来。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绝不会凭空产生。

这就是最重要“能量守恒定律”。

℃是温度单位。

温度是指像能量密度一样的物理量。

它只不过是根据能量的多少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

即使能量相同,如果集中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内,温度就会升高,而大范围分散时,温度就会降低。

电子产品接通电源后一段时间内,多半转换的热能会被用于提高装置自身的温度,而排出的能量仅为少数。

之后,装置温度升高一定程度时,输入的能量与排出的能量必定一致。

否则温度便会无止境上升。

热量的传递有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方式。

在终端设备散热过程中,这三种方式都有发生。

三种传热方式传递的热量分别由以下公式计算其中λ、α 、ε分别为导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及表面的发射率,A是换热面积。

热设计的目的:采用适当可靠的方法控制产品内部所有电子元器件的温度,使其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下不超过稳定运行要求的最高温度,以保证产品正常运行的安全性,长期运行的可靠性。

耗散的热量决定了温升,因此也决定了给定器件的温度;热量以导热,对流及辐射传递出去,每种形式传递的热量与其热阻成反比;热量、热阻和温度是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温升:元器件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热耗:元器件正常运行时产生的热量。

热耗不等同于功耗。

热流密度:单位面积上的传热量,单位W/m。

l热阻:热量在热流路径上遇到的阻力,反映介质或介质间的传热能力大小。

Rja,元器件的热源结构(junction)到周围冷却空气(ambient)的总热阻。

Rjc,元器件的热源结到封装外壳间的热阻。

Rjb,元器件的结与PCB板间的热阻。

常见的散热方式:自然对流换热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冷却,不必使用风扇,主要通过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浮升力使空气不断流过发热表面,实现散热。

这种换热方式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成本低。

热设计知识介绍

热设计知识介绍

热设计知识介绍生活中,我们的手机有死机的时候,汽车有电子产品故障的时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温度影响着产品的寿命与系统的可靠性。

温升过高,导致周围环境温度持续升高而不能有效控制,将会导致所有电子元器件故障率增高,整机寿命减少,系统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

有关热设计问题,本文做一简单的介绍,希望对我们工作有所帮助。

一、为什么要进行热设计高温对电子产品的影响:绝缘性能退化;元器件损坏;材料的热老化;低熔点焊缝开裂、焊点脱落。

二、热设计的基本问题电子设备的有效输出功率比所需的输入功率小得多,而这部分多余的功率则转化为热而耗散掉。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和设备日趋小型化,使得设备的体积功率密度大大增加。

提供一条低热阻通路,保证热量顺利传递出去。

三、热设计的目标热设计应满足设备可靠性的要求;热设计应满足设备预期工作的热环境的要求;热设计应满足对冷却系统的限制要求;降低成本。

四、热设计应考虑的问题太阳辐射,灰尘、纤维微粒,寿命周期费用,热瞬变,维修性,水气的冷凝,冷却剂。

五、传热的基本原理凡有温差的地方就有热量的传递。

热量传递的两个基本规律是:---热量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高温区发出的热量必定等于低温区吸收的热量。

热量的传递过程可区分为稳定过程和不稳定过程两大类:---凡是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热传递过程称为稳定热传递过程;---反之则称为不稳定过程。

六、传热的基本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它们可以单独出现,也可能两种或三种形式同时出现。

七、导热机理气体导热是由气体分子不规则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

金属导体中的导热主要靠自由电子的运动来完成。

非导电固体中的导热是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实现的。

液体中的导热机理主要靠弹性波的作用。

八、热设计三个常用措施:降耗、导热、布局降耗是不让热量产生;导热是把热量导走不产生影响;布局是热也没散掉但通过措施隔离热敏感器件;有点类似于电磁兼容方面针对发射源、传播路径、敏感设备的三个措施。

第2讲 热设计的基本知识

第2讲 热设计的基本知识

过滤装臵;
● 为提高对流换热程度,可在设备的适当位臵装紊流器。
21
常用冷却方法的设计要求
蒸发冷却:
● 保证沸腾过程处于核态沸腾; ● 冷却剂的沸点温度低于设备中发热元器件的最低允许工作温 度; ● 直接蒸发冷却时,电子元器件的安装应保证有足够的空间, 以利于气泡的形成和运动; ● 冷却液应粘度小、密度高、体积膨胀系数大、导热性能好, 且具有足够的绝缘性能; ● 封闭式蒸发冷却系统应有冷凝器,其二次冷却可用风冷或液 冷;冷却系统应易于维修。
12
常用冷却方法的选择及设计要求
电子设备的冷却方法包括自然冷却、强迫空气冷却、强迫 液体冷却、蒸发冷却、热电致冷(半导体致冷)、热管传热和其 它冷却方法(如导热模块-TCM技术、冷板技术,静电致冷等)。
其中自然冷却、强迫空气冷却、强迫液体冷却和蒸发冷却是常
用的冷却方法。
13
设计条件
冷却方法的确定
17
冷却方法的选择示例
由于体积功率密度很小,而热流密度值与自然空气冷却的
最大热流密度比较接近,所以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冷却方法,而 依靠空气自然对流冷却就足够了。 若采用强迫风冷,热流密度为3000W/m2,因此,采用风冷 时,可以把机柜表面积减小到0.1m2(自然冷却所需的表面积为
0.75m2)。
18
器件工作时内部的结温不能超过降额使用后允许的结温。
28
集成电路、晶体管、二极管结温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器 件 说 明 结温 TJ=TA+30
小功率 晶体管
中功率
小功率 二极管 中功率 门数不大于30或晶体管不大于120(不包括存储器) 集成电路 门数大于30或晶体管大于120(包括所有存储器) 低功耗TTL及 CMOS电路 门数不大于30或晶体管不大于120(不包括存储器) 门数不大于30或晶体管不大于120(不包括存储器)

散热器设计技术讲座

散热器设计技术讲座

散热器设计技术讲座【技术讲座】热设计基础(一):热即是“能量”,一;“直径超过13cm,体积庞大,像换气扇一样;“怎么会作出这种设计?”;“这肯定是胡摸乱撞、反复尝试的结果;“应该运用了很多魔术般的最新技术;“简直就是胡来……”;大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印象,但事实上并非如此;PS3的冷却机构只是忠实于基础,按照基本要求累次;【技术讲座】热设计基础(一):热即是“能量”,一切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在开发使用电能的电子设备时,免不了与热打交道。

“试制某产品后,却发现设备发热超乎预料,而且利用各种冷却方法都无法冷却”,估计很多读者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如果参与产品开发的人员在热设计方面能够有共识,便可避免这一问题。

下面举例介绍一下非专业人士应该知道的热设计基础知识。

“直径超过13cm,体积庞大,像换气扇一样。

该风扇可独立承担最大耗电量达380W的PS3的散热工作”。

看过PS3内像“风扇”或“换气扇”一样的冷却机构,估计一定会有人感到惊讶。

“怎么会作出这种设计?”“这肯定是胡摸乱撞、反复尝试的结果。

”“应该运用了很多魔术般的最新技术。

”“简直就是胡来……”大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印象,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PS3的冷却机构只是忠实于基础,按照基本要求累次设计而成。

既没有胡摸乱撞,也不存在魔术般的最新技术。

在大家的印象里,什么是“热设计”呢?是否认为像下图一样,是“一个接着一个采取对策”的工作呢?其实,那并不能称为是“热设计”,而仅仅是“热对策”,实际上是为在因热产生问题之后,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如果能够依靠这些对策解决问题,那也罢了。

但是,如果在产品设计的阶段,其思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无论如何都无法冷却,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不得不重新进行设计的最糟糕的局面。

而这种局面,如果能在最初简单地估算一下,便可避免发生。

这就是“热设计”。

正如“设计”本身的含义,是根据产品性能参数来构想应采用何种构造,然后制定方案。

也可称之为估计“大致热量”的作业。

热设计培训讲义

热设计培训讲义
⑴ 叉指形散热器(GB7423.3-87),如图2-2; ⑵ 型材散热器(GB7423.2-87),如图2-3 。
叉指形散热器 适合于中、小 功率器件的散 热;型材散热 器适合于中功 率器件的散热。
2.2 肋片散热器的传热性能
取如图所示的单个等截面矩形肋进行分析。 肋片分析的前提: ⑴ 肋片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常数; ⑵ 肋片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α为常数; ⑶ 周围环境温度为常数; ⑷ 肋高l远大于肋厚δ; ⑸ 肋片内部无热源。
A为垂直于热流方向的截面积;λ为材料的导热系数,单位 W/(m· K),它是表征材料导热能力优劣的物性参数。
定义热流密度:
q Q A W /m
2
对傅立叶定律在一维导热条件下积分,可得:Q
T Rt
由此可得导热热阻计算公式为: R t
A
K /W
电 位 差 U 导热问题的热电比拟关系: 电 流 I 电 阻 R
L V g T

2
用准则方程求出Nu后,即可求出对流换热系数:
1
Nu L
⑵ 在紧凑式传热型面中,大量实验数据是以柯尔朋传热因子j和 n Re数的关系曲线提供的,即: j C 1 R e
传热因子j的定义为:
j NuPr Re
1 / 3
2/3 故紧凑式型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为: j u c p / P r
2 肋片内部导热热阻 外表面对流热阻
定义毕渥数
Bi
理论推导的加肋有利条件: B i 1 等截面矩形肋和三角形肋,实验证实的加肋有利条件:
B i≤ 0.25
因此设计肋片时应注意:
⑴ 为了减小Bi数,肋片材料的导热系数应选得大,肋片 厚 度以薄为宜; ⑵ 为了使Bi数小,散热肋片应置于表面传热系数较小的一 侧(一般宜放在空气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设计讲座(一)常用词汇和三种传热方式热设计是设备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连载将为大家讲解热设计中的常见词汇,然后结合习题,学习三种传热方式及各种方式的作用,以及能够简化散热措施相关计算的“热欧姆定律”等。

关于“热”,最重要的定律是“能守恒定律”,因为热也是一种能量。

热能出现后不会消失,只能转移到其他物体或转移成其他形式。

也就是说,制造散热机构的目的,就是想办法让热尽快转移。

水会蒸发但是不会消失,与热类似。

下面就以水为例来解释热(图1)。

水从水龙头中流出相当于发热,积存的水量(L)相当于热量(J),水位(m)相当于温度(K 或℃)。

图1:用水打比方,思考热的移动从宏观来看,热是“能量的集合”,可以认为与水相同。

热量的单位是“J(焦耳)”,温度(相当于水位)由单位时间产生的热能及其移动量决定,因此,热计算中主要使用的公式是热流量(J/s或W)。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是守恒的,但温度不守恒。

守恒意味着加法成立,例如,1J 热量加上1J热量等于2J热量。

但另一方面,就像容器改变大小后水位会发生变化一样,温度也会随状态改变,加法自然不成立。

根据守恒守恒定律,热能只能转移,因此,要想实现散热,就必须要把热释放出去。

如果水龙头一直出水,容器(图1中的水箱A)的水位就会一直上升,最终灌满整个容器。

而散热措施的作用,就是防止水位上升。

因此,我们通过用管道将水箱A与其他容器(图1中的水箱B)连接的方法来放水。

管道越粗,释放到水箱B里的水就越多,A的水位也就越低。

这种对管道的控制就是热设计。

热设计中的常用词汇电子产品中经常会用到“热阻”(K/W)这个词。

在图1的示例中,连接A和B的管道越细,水就越难流出,A和B之间的水位差也就越大。

相反,加粗管道后,AB之间的水位差将会消失。

这种阻碍水流动的作用就相当于热阻。

举例来说,当热流量为1W、温度上升1K时,热阻就是1K/W。

在热设计中,热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为只要知道热阻,就能构思出散热措施,例如“如果要制造热阻为5K/W的散热片,尺寸大约会达到50mm×50mm×30mm”、“热阻为0.1K/W、因此必须要有风扇”等等。

发热量和散热量也是热设计的常用词汇,但二者都属于“热流量”(W),表示1秒的时间中产生或转移的热量。

“热容量”(J/K)也是一个重要参数。

热容量相当于图1中水箱A的底面积。

如果底面积大,即使加入大量的水,水位也不容易上升。

相反,如果底面积小,即使只加入少量的水,水位也会猛涨。

热也是如此,如果是热容量大的大铁块,就算发热量大,温度也很难升高。

相反,如果是热容量小的小塑料容器,哪怕发热量不大,温度也会迅速升高。

也就是说,热容量代表的是水位上涨1m需要注入多少L水,即使温度升高1K需要多少J热量。

假设热容量为1J/K,热流量为1W。

此时,1秒钟将有1J的热能流入;而每吸收1J的热量,温度会升高1K。

因此,如果忽略热量的流失,1秒的时间中温度会升高1K。

由此可知,只要知道了热容量,就能推算出温度的升降。

热容量等于“比热×重量”,计算非常简单(注1)。

比热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单位为J/kg·K(或J/kg·℃)。

质量则是体积×密度。

比热和密度都是物理性质,可以在手册中查到,而且,体积是由尺寸决定的,因此,只要知道材料和尺寸,就能计算出热容量。

至于印刷电路板等复合材料,在计算出各种材料的热容量之后,相加即为总的热容量。

(注1)热阻的计算方式因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热移动的方式而异,非常复杂。

“热流密度”(W/m2)在图1中指的通过管道时热流量的密度,也叫热通量。

通常来说,通过的热量是发热量,发热量除以表面积即为热流密度。

因为发热量代表发热能力,表面积代表散热能力,所以,热流密度就相当于发热能力与散热能力之比。

因为物体内的热量只能通过该物体与空气接触的面、也就是表面释放,所以,在热量通过的部分中,表面积是最重要的条件。

热流密度与温度的上升量成正比,热流密度越大,温度上升越多。

反言之,通过管理热流密度,可以使温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

例如,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部件时,热流密度等于部件的总发热量除以印刷电路板的总表面积。

如果采用自然空冷,一般来说,热流密度达到400W/m2以上就容易发生故障,因此要控制在300W/m2左右。

如上所述,通过计算热流密度,可以实现安全的设计。

因此,在分割电路板时,要尽量考虑到热流密度,做到均匀分割。

而且,不只是整块电路板,对于每一个部分也要遵循这样的思路。

假设整块电路板的热流量为5W,如果把2W和1W的部件集中在一起,这一部分的热流密度就会增加,导致散热效率降低。

通过像这样综合管理整体和单独的热流密度,散热措施的设计会变得轻松许多。

传热有三种基本方式下面来看热的转移。

热转移的本质是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电子的动能向外传播。

传热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图2)。

这三种方式有层次之分,并非平等关系。

大致可以区分为“物质传热”和“电磁波传热”两种。

热传导和热对流属于前者,是利用物质的振动传递热量的现象,热辐射属于后者。

图2:微观的热移动传热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

热传导与热对流都是利用物质传热,热辐射则是通过电磁波传热。

首先,热传导依靠的是晶格振动的传播,以及金属中自由电子的移动。

金属的电导率与热导率成正比。

这是因为二者的原理相同,自由电子的移动越容易,金属就越容易导电、导热。

因此,自由电子越容易移动(电阻小)的金属,热导率越高。

热对流是利用流体的运动传热。

每一个分子的运动其实都是热运动,热运动会产生热能,在不受拘束的流体中,热能是以整体的形式流动。

第三个方式热辐射是经由电磁波的移动,无需物质。

太阳热穿越宇宙空间抵达地球的现象就属于这种方式。

携带电荷的粒子振动会产生电磁场,释放出电磁波。

只要温度不是绝对零度,任何物体都在振动,物质必然释放电磁波。

某种物质释放的电磁波在抵达温度较低的物体后,会激发振动,转化成热能。

因此可以说,热辐射是在与可见的所有空间进行热交换。

热传导与热对流不是独立的现象。

比如,把空气封闭在狭小的空间内时,空气将停止运动(热传导),但开放空间后,空气将恢复运动(热对流)。

这样一来,根据缝隙大小的不同,空气时而发生热传导,时而发生热对流。

但热辐射是与二者完全不同的现象,热传导不可能转化成热辐射。

如果按照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分别推导热移动的公式,公式将大相径庭。

对于热设计而言,这样的情况很让人头疼。

整合不同的公式费时费力,如果可能的话,公式最好相同。

这就到了“热欧姆定律”登场的时候了,具体内容将在下次介绍。

(二)热欧姆定律及三种传热方式在散热中的作用热设计是设备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连载将为大家讲解热设计中的常见词汇,然后结合案例,学习三种传热方式及各种方式的作用,以及能够简化散热措施相关计算的“热欧姆定律”等。

热欧姆定律上一篇中介绍了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热方式,如果对其分别推导热移动公式,公式将大相径庭。

对于热设计而言,这样的情况很让人头疼。

整合不同的公式费时费力,如果可能的话,公式最好相同。

这就到了“热欧姆定律”登场的时候了。

无论是热传导、热对流,还是热辐射,传热基本与温差成正比。

温差越大,传递的热量越多。

不只是热能,这样的现象还有许多。

例如,不管是电、水,还是空气,只要施加压力,就会产生一定的流量。

表1进行了简单的汇总。

温度、电压和压力都是“势能”。

能量密度一旦出现落差,就会产生流动。

但施加少量的压力并不会带来无限的流动。

在这两个数值之间,存在着一个常数关系。

电压除以电流会得到固定的数值,也就是电阻。

热能同样如此,温度除以热流量即为热阻。

因此,只要是能用势能、流量、阻值这三个数值来表现的,都可以这样处理。

热欧姆定律有两个表达式(注3)。

(注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但国际单位制推荐使用K(开尔文)。

热流量(W)= 传热能力(W/K)×温差(K(℃))其中,传热能力就是传热系数。

下面的公式更接近电学定律。

温差(K(℃))= 阻热能力(K/W)×热流量(W)阻热能力就是热阻。

借助热欧姆定律,电学定律也能用在热力学中。

最重要的是串联法则和并联法则也能用在热阻上。

因为通过这些定律,可以完成复杂的散热路径的计算。

电学的串联法则是“电阻串联时,各电阻相加等于总电阻”,该法则也适用于热阻(图3上)。

当发热体位于上方,三种物质在下方成层状排列时,热能将从上向下,逐层通过不同的物质。

因此,分别求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热阻并且相加,就是总热阻。

电阻的并联法则也能用于热阻(图3下)。

热阻的倒数相加等于总热阻的倒数。

热阻的倒数就是传热系数,因此传热系数一一相加即为总传热系数。

图3:利用与电的相似性利用电与热的相似性,可以轻松实现热阻的串联合成、并联合成。

在冷却设备时,三种传热方式的作用在热设计中,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各自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就电子产品而言,热传导负责使温度均匀,热对流负责降低平均温度,热辐射则起到辅助热对流的作用(图4)。

例如,当电路板上安装的部件的温度升高时,首先,为了提高热传导性能,可以在电路板上留置铜箔,或是使用铝基板替代树脂基板。

因为热导率低不易传热,所以电路板边缘处温度较低低(图4虚线)。

如果提高热导率,热量就能传到较远处,则电路板边缘处的温度也会升高。

相应的,热源的温度则会降低(图4实线)。

图4: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作用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在电器冷却中发挥的作用。

前面已经讲过,在固体中,温差的消失可以说依靠的是热传导的作用。

反言之,在温度分布均匀的情况下,热传导就无用武之地。

例如,在表面温度较高时,如果有温度低的地方,则可以通过连接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来消除温差。

这就是基于热传导的散热措施。

但是,如果所有位置的温度相同,无法通过热传导降温的话,就要考虑基于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散热措施。

热对流是热量从固体转移到空气中的途径。

因此,增加热对流的传热量后,整体的温度将会降低。

扩大表面积就是增加热对流的一种措施。

但这种方法等于扩大尺寸,往往不能被接受。

虽然也可以安装散热片或是设置鳍片,但出于设计的原因,这种方式也常常不被接受。

除此之外,还有利用风扇使空气流动等提高传热率的方式。

如上所述,因为参数只有表面积和传热率,所以通过热对流散热比较困难。

热辐射除了像热对流一样增加表面积之外,还可以通过采用易于辐射热量的表面来提高辐射率。

但就整体而言,辐射所占的比例很小。

以一般的自然空冷式电子设备为例,热对流在散热中所起的作用占到8成,热辐射只占2成左右。

因此,在到最后的最后,无论如何还要再降低2~3℃的时候,热辐射是不错的选择。

但热辐射在高温时的效果比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