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的建立

合集下载

制备动物模型的注意事项

制备动物模型的注意事项

制备动物模型的注意事项设计动物模型时除了要了解、掌握上述一些原则外,还要注意下列问题。

一、注意模型要尽可能再现所要求的人类疾病复制模型时必须强调从研究目的出发,熟悉诱发条件、宿主特征、疾病表现和发病机制,即充分了解所需动物模型的全部信息,分析是否能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时,草食类动物兔需要的胆固醇剂量比人高得多,而且病变部位并不出现在主动脉弓。

病理表现为纤维组织和平滑肌增生为主,可有大量泡沫样细胞形成斑块,这与人类的情况差距较大。

因此要求研究者懂得各种动物所需的诱发剂量、宿主年龄、性别和遗传性状等对实验的影响,以及动物疾病在组织学、生化学、病理学等方面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差异。

要避免选用与人类对应器官相似性很小的动物疾病作为模型材料。

为了增加所复制动物疾病模型与人类疾病的相似性,应尽量选用各种敏感动物与人类疾病相应的动物模型,可参考相关文章《各种敏感动物与人类相似的疾病模型》。

二、注意所选用动物的实用价值模型应适用于多数研究者使用,容易复制,实验中便于操作和采集各种标本。

同时应该首选一般饲养员较熟悉而便于饲养的动物作研究对象,这样就无需特殊的饲养设施和转运条件,经济上和技术上容易得到保证。

此外,动物来源必须充足,选用多胎分娩的动物对扩大样本和重复实验是有益的。

尤其对慢性疾病模型来说,动物须有一定的生存期,便于长期观察使用,以免模型完成时动物已濒临死亡或毙于并发症。

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有助于正确评价自然发病率和病死率,但记录困难,在实验条件下维持有一定难度,且对人和家畜有直接和间接的威胁,使用时要特别加以注意。

因此,复制模型时必须注意动物种群的选择,要了解各类动物种群的特点和对复制动物的影响。

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动物种群,可按其遗传成分及其环境被研究人员控制的程度,分为3种基本类型:①实验室类型:它们可提供最大程度的遗传和环境操作;②家养类型:无论是乡村或城市饲养的,人类对其干扰的程度不同,且动物环境与人类环境可为能极为接近;③自然生态类型:几乎没有人为的干扰。

Blau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Blau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16:35:38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2/detail/34.1086.R.20230608.1345.054.html◇实验方法学◇Blau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宋昊昕,杨熙癑,叶菜英,朱 蕾(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药理系,北京 100005)收稿日期:2023-01-05,修回日期:2023-03-27基金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No2021 1I2M 005)作者简介:宋昊昕(1996-),女,硕士生,研究方向:抗炎免疫药理学,E mail:1045064376@qq.com;朱 蕾(1979-),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抗炎免疫药理学,通信作者,E mail:leizhu2004@126.comdoi:10.12360/CPB2022080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3)06-1195-05中国图书分类号:R 332;R363 332;R392 12;R773 9;R977 6摘要: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Blau综合征(Blausyndrome,BS)体内动物模型。

方法 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胞壁酰二肽(muramyldipeptide,MDP)或L18 MDP建立BS系统性炎症模型,同时设置阳性药依那西普(etanercept,ETN)考察模型对药物的响应以评价其有效性;SD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MDP建立BS相关的葡萄膜炎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 α、IL 6和IL 8水平;HE染色法检测眼球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玻璃体内p65、p ERK、p p38、p JNK、TNF α、IL 6和IL 8的表达情况。

结果 小鼠血清中TNF α水平在腹腔注射MDP后出现上升(P<0 05),在注射L18 MDP后明显升高(P<0 01),同时血清中IL 6和IL 8水平亦被L18 MDP明显诱导(P<0 01)。

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

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

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异常分泌物、乳房皮肤红肿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通过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来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研究价值。

一、乳腺癌动物模型的构建1. 细胞系移植模型细胞系移植模型是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常用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已知的乳腺癌细胞系,将其移植到小鼠的乳腺组织中,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

这种模型可以模拟乳腺癌的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2.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基因工程小鼠模型是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操纵技术,使小鼠表达人类乳腺癌相关基因,从而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

这种模型可以精确控制乳腺癌发生的时间和位置,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以及与基因突变相关的病理变化。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在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筛选治疗靶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化学诱导模型化学诱导模型是通过给小鼠注射化学物质,如致癌物质DMBA (7,12-二甲基苯[α]蒽)或NMU(N-甲基-N-亚硝基脲),诱导乳腺癌的发生。

这种模型可以模拟乳腺癌的致癌过程,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能力以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化学诱导模型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诱导肿瘤形成,是进行大规模筛选实验的理想模型。

二、乳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价值1. 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乳腺癌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通过观察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研究人员可以揭示乳腺癌的发展规律,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2. 评估抗癌药物疗效乳腺癌动物模型是评估抗癌药物疗效的重要工具。

研究人员可以在动物模型中测试新的抗癌药物,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能力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评估药物的疗效。

3. 验证分子靶向治疗方法乳腺癌动物模型对于验证分子靶向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应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动物模型建立

如何应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动物模型建立

如何应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动物模型建立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生物技术,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物模型的建立。

通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对动物的基因组进行精确的改造,从而模拟人类疾病和研究基因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应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与应用。

首先,基因编辑技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是CRISPR-Cas9系统。

这个系统利用CRISPR序列和Cas9蛋白质,可以在基因组中精确地编辑、插入或删除特定的DNA序列。

通过设计引导RNA (gRNA),可以将Cas9蛋白导向到目标基因的特定位点,从而实现基因编辑。

这项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高效,并且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的物种。

在建立动物模型时,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

根据研究目的和模型需求,可以选择小鼠、大鼠、斑马鱼等模式动物。

小鼠是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因为它们与人类基因组相似度高,并且具有可调控的生殖周期。

大鼠与小鼠相比具有更大的体型和更强的生理相似性,适用于研究一些大型哺乳动物相关的疾病。

斑马鱼则是一种常用的无脊椎动物模型,其透明的胚胎和快速的发育周期使其成为研究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想模型。

第二步是设计和合成适合的CRISPR-Cas9工具。

在设计引导RNA时,需要选择目标基因靶点,并确保gRNA能够准确地指向目标位点。

此外,还需要避免与其他基因的序列相互重叠,以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合成适当的CRISPR-Cas9工具后,可以采用经典的注射或转染技术将其导入到模型动物中。

注射或转染之后,下一步是筛选突变体。

由于CRISPR-Cas9系统在细胞中引入了突变,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来检测突变的结果。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PCR、限制性酶切分析、DNA测序等。

这些筛选方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鉴定突变的细胞或个体,并用于后续的繁殖和后代分析。

在建立适用的动物模型后,研究人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基因的功能、相关疾病的机制以及新药的测试。

例如,通过基因敲除或突变,可以模拟某些遗传疾病,并探究可能的治疗方法。

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动物疾病模型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通过模拟人类疾病在动物身上的表现和病理过程,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机制,评估潜在的治疗方法,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有效的平台。

这篇文章将探讨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并讨论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在建立动物疾病模型之前,科学家需要详细了解该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以及其潜在的致病因素。

常见的建模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猪、狗等。

建立动物疾病模型的方法有多种,如基因突变技术、药物处理和遗传的方式等。

1. 基因突变技术在一些疾病中,特定基因突变被认为是病变发生的原因。

科学家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将特定基因突变导入动物细胞或胚胎中,从而建立疾病模型。

这种方法使得动物能够表现出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特征,如阿尔兹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

2. 药物处理一些药物可以引起特定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通过注射或饮食添加这些药物,科学家能够在动物身上建立类似的疾病模型。

例如,使用链霉菌素可以诱导糖尿病,而使用D-半乳糖可以引起肠易激综合征。

3. 遗传方式一些疾病具有遗传性,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建立动物疾病模型。

通过选择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动物进行繁殖,科学家可以获得携带该突变基因的后代,这些后代将表现出类似于人类遗传疾病的特征。

二、动物疾病模型的应用动物疾病模型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1. 疾病机制研究通过建立动物疾病模型,科学家能够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

通过观察动物模型中的病理变化和分子途径的改变,科学家可以揭示出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和分子机制。

例如,在肿瘤研究中,使用小鼠模型可以探索肿瘤形成的分子途径,并为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靶点。

2. 新药筛选和评估动物疾病模型也被广泛用于新药的筛选和评估。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给动物模型提供潜在药物,观察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从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ad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ad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ad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动物模型是指将动物的生物结构、生理特征以及行为特征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实验模型中,用于研究与动物相关的科学问题。

建立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因突变:通过人工改变动物体内的基因序列,使其表达特
定的基因突变,从而模拟人类遗传性疾病或相关疾病的动物模型。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和疾病机制。

2.化学诱导:通过给予动物某种化学物质,如药物、毒物等,
来引发某种疾病或模拟疾病的症状。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药物的疗效、药物毒性以及疾病发生机制等。

3.生理手术:通过手术操作改变动物的器官功能或组织结构,
从而产生特定的疾病模型。

常见的包括心脏病模型、肿瘤模型等。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4.遗传选育:通过选择繁殖带有特定特征的动物个体,逐代传
递并提高该特征的表达水平,从而得到具有特定性状的动物模型。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功能和疾病机制。

5.转基因技术:通过将外源基因(一般是小鼠表达的人类基因)导入动物体内,使其表达具有特定功能的人类蛋白,从而产生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动物模型。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和疾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动物模型时需要考虑伦理道德问题,并且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也是需要严格把控的关键点。

因此在科学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并且进行严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非常重要。

动物造模方法

动物造模方法

动物造模方法
动物造模方法是一种模拟人类疾病或生理状况的技术,通过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和治疗手段。

以下是动物造模方法的具体介绍:
1. 病理模型:通过在动物身上引入人类疾病相关的病理因素,如感染、毒素、损伤等,可以建立动物病理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病理过程,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2. 基因模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引入动物基因组中,可以建立动物基因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遗传因素,研究疾病的遗传机制和基因治疗手段。

3. 药物模型:通过给动物服用药物或化学物质,可以建立药物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治疗过程,研究药物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4. 行为模型:通过训练动物模仿人类疾病的行为特征,可以建立行为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行为特征,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

动物造模方法在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模拟人类疾病的过程,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同时,动物造模方法也有助于研究药物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医学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医学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医学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一、背景介绍在医学领域中,为了研究疾病的发展机制、探索治疗方法以及评估药物安全性,科学家经常需要利用动物模型来进行实验。

医学实验动物模型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仿真人类体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从而实施针对性的实验。

本文将重点讨论医学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二、医学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1. 动物选择: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是建立有效且可靠的医学实验动物模型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小鼠、大鼠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等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实验。

其选择取决于所需研究问题的特性和目标。

2. 动物品系选择:除了选择适当种类的动物外,还需要考虑到选用具有特定遗传背景、易于复制和稳定传代等特征的品系。

这有助于减少不同个体之间遗传差异对结果造成影响,并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3. 动物模型的建立:一般来说,医学实验动物模型可分为两种类型,即自然发病模型和人工诱导模型。

自然发病模型是指利用已存在的某种疾病在动物中自行发生,并与人类类似的动物发展特征进行研究。

而人工诱导模型则是通过给予动物特定的药物、遗传操作或其他干预手段来引起某种特定疾病状态。

这样的建立方法可以精确控制实验条件以及所要求出的结果。

三、医学实验动物模型的应用1. 疾病机制探索:通过构建特定的医学实验动物模型,科学家可以深入了解引起某种疾病的基本机制。

例如,在肿瘤领域,建立小鼠肿瘤移植模型可以帮助科学家揭示不同治疗策略对癌细胞增殖、转移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信息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以及开发更有效和安全的抗癌药物。

2. 药效评价:医学实验动物模型也被广泛用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给予动物特定药物并观察其对预先建立的疾病模型的影响,可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效果。

这些数据对于进行临床前试验、制定用药方案以及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非常重要。

3. 新技术验证:医学实验动物模型也是验证新技术或新治疗方法有效性的重要工具。

例如,在基因编辑领域,科学家们可以利用CRISPR-Cas9系统来改变动物基因组中的有害突变,并观察对应的表型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学药剂的,现想做某一制剂的药效学研究。

主要是用于治疗肝癌或乙肝。

请问各位大侠这两个适应症的动物模型应该怎样选择或是怎么造模?
谢谢!
筛药效时,可用小鼠肝癌(H22),动物可选择小鼠,造模方法:细胞复苏后,计数,调整浓度为1×105/ml,每只小鼠腋下接种0.2ml,接种24小时后给药,连续给药10天。

最后一次给药后24小时,杀鼠取瘤。

计算抑瘤率。

谢谢dianzhuo
不知你指的小鼠是小裸鼠吗?若不是裸鼠,那这样接种就是同种移植
这样的模型与人的肝癌就有比较大的区别,这样作出来的结果可行度有多大啊?
另外,除抑瘤率外,一般还有哪些指标可用来评价?
谢谢?
可先用小鼠肝癌(H22),再用人肝癌(Bel-7402)/裸鼠,观察瘤重,抑瘤率,体重,动物一般状况,肿瘤生长曲线,有效还可做其他指标。

谢谢版主!
作这些指标要用到试剂盒吗?若要一般用哪些?价钱如何(因经费有限)?
这种药有前辈们做了bel-7402,HepG2,肝星状等细胞的研究。

我现在做的是这种药的制剂的药效,若直接用人肝癌(Bel-7402)/裸鼠,有什么不妥?
我的剂量设计可否利用他们细胞实验的结果?若可以,怎样换算(由mg/l换算到mg/kg)?
人肝癌(Bel-7402)/裸鼠模型,是临时造的,还是有现成的这样的模型卖?
若自己造,一般要多长时间才可造成?评价造模成功的指标一般有哪些?
谢谢!!!
我是学临床医学的,看了你的帖子,有点感想。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聆听一名学者的开题报告,他本人也不是医学出身,我听了他的报告的第一句话,就很迷惑,因为他的第一句话就犯了一个医学上的概念上的错误。

今天看了你的帖子,也有同样的感觉。

请问一下,你的那个制剂是用来治疗肝癌的,还是用来治疗乙肝的,因为我觉得这两个病种的病因,病理都是有区别的,你的那个制剂无疑是个中药制剂,请你先确定一下制剂的适应证先。

个人认为,还没有那个药物可以牛到同时治疗肝癌和乙肝。

那药物是对肝癌方面,有体外细胞实验的研究的报道,结果还是蛮好的。

对乙肝方面,在抗病毒方面的报道没有,我对此也没信心,但保肝降酶,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报道较多。

若做乙肝方面的药效,选一些肝损伤的模型(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等损伤的模型),若结果为阳性,那么结论只能是该药物有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

对治疗乙肝来说,它是治标不治本,只是辅助治疗药物。

这样的理解有问题吗?
另外,做治疗乙肝的药物,是不是都要做抗病毒实验。

若不做或做了之后是阴性结果,再做别的乙肝方面的模型,最好的结果也只是该药是治疗乙肝的辅助药物。

这样理解正确吗?
体外细胞实验的数据,对剂量设计有什么帮助或参考价值?若有,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
谢谢!
各位大侠,请进来谈谈你的看法!
谢谢!
那做肿瘤,用裸鼠做,
用细胞接种的成功率高还是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瘤株的成功率高啊?
这两种接种的方法接种的潜伏期(也就是瘤长大到100mm3可给药所需要的时间)有多长?另外,Balb/nu/nu裸鼠(正常的、未荷瘤的)的价格大概是多少?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