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爬行纲的分类
合集下载
爬行纲动物-分类

图 1827 平 胸 龟
2、龟科
代表:乌龟、四爪陆龟、 黄喉水龟
图18-27 乌龟
3、海龟科
代表:海龟、玳瑁
图18-29 海龟和玳瑁
4、棱皮龟科:我国仅1属1种
鳖
三、蜥蜴目
(一)特征: (二)分类:现存约3750种,16科;我国约150多种
1、壁虎科:无蹼壁虎、大壁虎、西域沙虎
爬行纲的分类
现存6 550多种,我国有380种,分4目,我国有3目
一、喙头蜥目
(一)特征: (二)现存种:只有1种,即楔齿蜥(喙头蜥)
图18-25 楔齿蜥
二、龟鳖目
(一)特征:
图18-26 龟 鳖类的背甲 和腹甲
(二)分类: 现存250多种,13科; 我国产37种,5科
1、平胸龟科: 我国仅1属1种—平胸龟
四、蛇目
(一)特征: (二)分类:现存3 200种,13科;我国210种,
其中毒蛇50种
1、盲蛇科:
图18-38 盲蛇
2、蟒蛇科
图 1839 蟒 蛇
3、游蛇科:黄脊游蛇、赤链蛇、黑眉锦蛇、
虎斑游蛇、乌梢蛇、中国水蛇
图18-40 赤链蛇、黑眉锦蛇
4、眼镜蛇科: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
图18-41 眼镜蛇和银环蛇
5、海蛇科:长吻海蛇 6、蝰科:蝮蛇、尖吻蝮(五步蛇)、烙铁头
图18-42 竹叶青、蝮蛇和尖吻蝮
五、鳄目
(一)特征: (二)分类:现存22种,我国特产——扬子鳄
图18-43 扬子鳄
图18-32 无蹼壁虎和大壁虎
2、鬣蜥科:
斑飞蜥、 草原沙蜥
图18-33 裸耳飞蜥
3、石龙子科: 蓝尾石龙子、 北京石龙子 4、蜥蜴科: 北草蜥、 丽斑麻蜥
2、龟科
代表:乌龟、四爪陆龟、 黄喉水龟
图18-27 乌龟
3、海龟科
代表:海龟、玳瑁
图18-29 海龟和玳瑁
4、棱皮龟科:我国仅1属1种
鳖
三、蜥蜴目
(一)特征: (二)分类:现存约3750种,16科;我国约150多种
1、壁虎科:无蹼壁虎、大壁虎、西域沙虎
爬行纲的分类
现存6 550多种,我国有380种,分4目,我国有3目
一、喙头蜥目
(一)特征: (二)现存种:只有1种,即楔齿蜥(喙头蜥)
图18-25 楔齿蜥
二、龟鳖目
(一)特征:
图18-26 龟 鳖类的背甲 和腹甲
(二)分类: 现存250多种,13科; 我国产37种,5科
1、平胸龟科: 我国仅1属1种—平胸龟
四、蛇目
(一)特征: (二)分类:现存3 200种,13科;我国210种,
其中毒蛇50种
1、盲蛇科:
图18-38 盲蛇
2、蟒蛇科
图 1839 蟒 蛇
3、游蛇科:黄脊游蛇、赤链蛇、黑眉锦蛇、
虎斑游蛇、乌梢蛇、中国水蛇
图18-40 赤链蛇、黑眉锦蛇
4、眼镜蛇科: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
图18-41 眼镜蛇和银环蛇
5、海蛇科:长吻海蛇 6、蝰科:蝮蛇、尖吻蝮(五步蛇)、烙铁头
图18-42 竹叶青、蝮蛇和尖吻蝮
五、鳄目
(一)特征: (二)分类:现存22种,我国特产——扬子鳄
图18-43 扬子鳄
图18-32 无蹼壁虎和大壁虎
2、鬣蜥科:
斑飞蜥、 草原沙蜥
图18-33 裸耳飞蜥
3、石龙子科: 蓝尾石龙子、 北京石龙子 4、蜥蜴科: 北草蜥、 丽斑麻蜥
大学《普通动物学》第四版 爬行纲课件

次生腭. ▲附肢骨骼:闭合式骨盆、五指型附肢。蛇
类肢骨退化.
13
14
15
16
4.4 肌肉系统:
由于骨骼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肌肉也 发展的专门化。皮肤肌(尤其是蛇类)发 达,与肋骨、腹鳞一起完成陆上运动。咀 嚼肌发达。
17
4.5 消化系统
▲牙类型多样:
牙齿着生方式: (1)端生齿; (2)侧生齿;(3)槽生齿 牙型: (1) 同型齿;(2)异型齿 毒牙:仅毒蛇有;分为沟牙、管牙;
• 3.卵内有一大的卵黄囊,储存大量养分,保证胚 胎不经变态直接发育的可能性.
• 4.在胚胎发育期间,胚胎本身还发生一系列保 证能在陆地完成发育的适应.即产生三种胚膜: 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
6
• 3.2 羊膜的发生; • 发育:原肠期后,胚胎周围开始突起环状褶,并不
断生长,逐渐向中间愈合成围绕胚胎的两层保护 膜:内层为羊膜,外层为绒毛膜.羊膜与胚胎之间 为羊膜腔,其内充满羊水,使胚胎免于干燥和损 伤.同时,原肠的后部突出形成一个囊:尿囊.是储 存代谢废物和进行呼吸的器官. • 3.3 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 意义:适于在陆地上繁殖.
7
8
9
10
4. 躯体结构对陆生生活的适应
4.1 外形:
分蜥蜴型、蛇型、龟鳖型三类
4.2 皮肤:
干燥、缺乏腺体,具有来源于表皮的 角质鳞或兼有来源于真皮的骨板。
11
12
4.3 骨骼系统:
骨化程度高,软骨少,分区明显. ▲脊柱:分为颈椎、胸腰椎、荐椎和尾椎. ▲头骨:全为硬骨,单枕髁、具颞窝,出现
31
爬行纲五个目特征比较
特征 体表
龟鳖目
背腹具坚甲
喙头目
体被细鳞
类肢骨退化.
13
14
15
16
4.4 肌肉系统:
由于骨骼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肌肉也 发展的专门化。皮肤肌(尤其是蛇类)发 达,与肋骨、腹鳞一起完成陆上运动。咀 嚼肌发达。
17
4.5 消化系统
▲牙类型多样:
牙齿着生方式: (1)端生齿; (2)侧生齿;(3)槽生齿 牙型: (1) 同型齿;(2)异型齿 毒牙:仅毒蛇有;分为沟牙、管牙;
• 3.卵内有一大的卵黄囊,储存大量养分,保证胚 胎不经变态直接发育的可能性.
• 4.在胚胎发育期间,胚胎本身还发生一系列保 证能在陆地完成发育的适应.即产生三种胚膜: 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
6
• 3.2 羊膜的发生; • 发育:原肠期后,胚胎周围开始突起环状褶,并不
断生长,逐渐向中间愈合成围绕胚胎的两层保护 膜:内层为羊膜,外层为绒毛膜.羊膜与胚胎之间 为羊膜腔,其内充满羊水,使胚胎免于干燥和损 伤.同时,原肠的后部突出形成一个囊:尿囊.是储 存代谢废物和进行呼吸的器官. • 3.3 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 意义:适于在陆地上繁殖.
7
8
9
10
4. 躯体结构对陆生生活的适应
4.1 外形:
分蜥蜴型、蛇型、龟鳖型三类
4.2 皮肤:
干燥、缺乏腺体,具有来源于表皮的 角质鳞或兼有来源于真皮的骨板。
11
12
4.3 骨骼系统:
骨化程度高,软骨少,分区明显. ▲脊柱:分为颈椎、胸腰椎、荐椎和尾椎. ▲头骨:全为硬骨,单枕髁、具颞窝,出现
31
爬行纲五个目特征比较
特征 体表
龟鳖目
背腹具坚甲
喙头目
体被细鳞
第二节 爬行纲分类

外形特点:
海龟上颌平出,下颌略 向上钩曲,颚缘有锯齿状缺 刻。前额鳞1对。背甲呈心 形。盾片镶嵌排列。椎盾5 片;肋盾每侧4片;缘盾每 侧11片。四肢桨状。前肢长 1爪于后肢,内侧各具1爪。 尾短。前肢的爪大而弯曲呈 钩状。背甲橄榄色或棕褐色, 杂以浅色斑纹;腹甲黄色。 体长约1米,重约 300kg~400kg。
玳 瑁
外形特点:
其最大的龟壳长近1米,重27公斤。通常所见的壳长仅60厘米左右,重 9-14公斤。背甲共有13块,作覆瓦状排列,所以得名“十三鳞”。有扁平 的躯体、保护背甲、以及适于划水的桨状鳍足,成体甲壳为鲜艳的黄褐色, 平滑有光泽。尾短,前后肢各具2爪。头、尾和四肢均可缩入壳内。背甲和 头顶鳞片为红棕色和黑色相间。颈及四肢背面为灰黑色,腹面几为白色。 背及腹部均有坚硬的鳞甲。头部具前颧鳞甲2对。鼻孔近于吻端。上须 钩曲,嘴形似鹦鹉,颌缘锯齿状。玳瑁雄性体长相若,体型较大者可达1米, 而体型最大者甚至可达1.7米。平均体重一般可达45-80千克,历史上曾经 捕获的最重的玳瑁达到210千克。玳瑁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上颚钩曲尖锐,这 也是其俗名之一“鹰嘴海龟”得名的原因。玳瑁的头较长,前额具2对深红 棕色或黑色鳞甲,鼻孔离嘴较近,吻侧内收扁平,前鳍足端各有2爪,后鳍 足端各有1爪,前足大,较窄长,背面鳞甲,早期呈覆瓦状排列,随年龄增 长而变成平置排列,表面光泽,有褐色与浅黄色相间而成的花纹。中央为 脊鳞甲5枚,两侧有肋鳞甲4对;缘鳞甲25枚,边缘呈锯齿状。腹面由13枚 鳞甲组成,呈黄黑色。四肢均呈扁平叶状。前肢较大,具2爪,后肢2爪。 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
玳瑁雕松树
玳瑁手镯
里达利龟
是小型海龟,甲宽而圆。大西洋里达利龟(L. kempii)灰色,甲长约60~79公分。产于墨西 哥湾,偶见于墨西哥湾流,北至新英格兰, 东至大不列颠和欧洲。这种龟俗称「杂种 龟」,此名源于人们误认为大西洋里达利龟 是绿色龟和蠵龟的後代。太平洋里达利龟(L. olivacea)栖于印度洋-太平洋区的温水区域。 体大于大西洋的种类,略呈绿色,以动植物 为食。
17.7 爬行纲的分类

F. 眼镜蛇;G. 海蛇 (自赵肯堂)
我国主要毒蛇
眼镜蛇
金环蛇
眼镜蛇王
银环蛇
竹叶青(青竹蛇)
烙铁头
蝰蛇
5.鳄目
• 最高等的爬行类。全世界约有21种。 • 双颞窝类。 • 心室已有几近完全的分隔(潘氏孔);有完整的
次生腭;体被角质鳞片,背部鳞片下有骨质板; 有槽生齿,齿已有大、小的分化;具横隔,胸腔 和腹腔完全分开。
衍生的角质盾片(龟类)戒软皮(鳖类)形成, 并不脊椎骨和肋骨相愈合。胸廓丌能活动,头 和尾可自由伸缩。无齿。
乌龟
海龟Biblioteka 黄喉拟水龟绿毛龟中华鳖
斑鼋
3.蜥蜴目
• 种类最多的类群(约3,000种),成功地 生活在多样的陆地生境中。
• 具发达四肢,趾指端具爪,有长尾,具有 能活动的眼睑和外耳。
• 颞上窝保留,颞下窝缺失。
大壁虎
科莫多巨蜥
避 役(变色龙)
4.蛇目
• 蛇类是蜥蜴进化过程中高度特化的一个分支。 • 体细长,披鳞,四肢(蟒蛇有残余四肢)、
胸骨、肩带均退化,以腹部贴地爬行。 • 脊椎骨数目多,肋骨多。
毒蛇不无毒蛇的区别
几种常见毒蛇头部 A. 尖吻蝮;B. 烙铁头;C. 竹叶青;D. 草原蝰;E. 白头蝰;
扬子鳄
17.7 爬行纲的分类
现生爬行动物共6550多种,依据体形、颞窝分类
龟鳖目 喙头目 鳄目 蜥蜴目 蛇目
1.喙头蜥目
• 现仅存1种——楔齿蜥(喙头蜥),有活化石之称。
• 体形似蜥,成体头部前端呈鸟喙状,口内无齿。仍保留一系 列最原始的特性。
喙头蜥
2.龟鳖目
• 约330多种,特化类群。 • 具有背甲和腹甲,是由真皮衍生的骨板和表皮
我国主要毒蛇
眼镜蛇
金环蛇
眼镜蛇王
银环蛇
竹叶青(青竹蛇)
烙铁头
蝰蛇
5.鳄目
• 最高等的爬行类。全世界约有21种。 • 双颞窝类。 • 心室已有几近完全的分隔(潘氏孔);有完整的
次生腭;体被角质鳞片,背部鳞片下有骨质板; 有槽生齿,齿已有大、小的分化;具横隔,胸腔 和腹腔完全分开。
衍生的角质盾片(龟类)戒软皮(鳖类)形成, 并不脊椎骨和肋骨相愈合。胸廓丌能活动,头 和尾可自由伸缩。无齿。
乌龟
海龟Biblioteka 黄喉拟水龟绿毛龟中华鳖
斑鼋
3.蜥蜴目
• 种类最多的类群(约3,000种),成功地 生活在多样的陆地生境中。
• 具发达四肢,趾指端具爪,有长尾,具有 能活动的眼睑和外耳。
• 颞上窝保留,颞下窝缺失。
大壁虎
科莫多巨蜥
避 役(变色龙)
4.蛇目
• 蛇类是蜥蜴进化过程中高度特化的一个分支。 • 体细长,披鳞,四肢(蟒蛇有残余四肢)、
胸骨、肩带均退化,以腹部贴地爬行。 • 脊椎骨数目多,肋骨多。
毒蛇不无毒蛇的区别
几种常见毒蛇头部 A. 尖吻蝮;B. 烙铁头;C. 竹叶青;D. 草原蝰;E. 白头蝰;
扬子鳄
17.7 爬行纲的分类
现生爬行动物共6550多种,依据体形、颞窝分类
龟鳖目 喙头目 鳄目 蜥蜴目 蛇目
1.喙头蜥目
• 现仅存1种——楔齿蜥(喙头蜥),有活化石之称。
• 体形似蜥,成体头部前端呈鸟喙状,口内无齿。仍保留一系 列最原始的特性。
喙头蜥
2.龟鳖目
• 约330多种,特化类群。 • 具有背甲和腹甲,是由真皮衍生的骨板和表皮
爬行纲动物资源

3
4
2、龟鳖目:
最为特化的一类。身体宽短,背腹具甲, 外有角质板或厚皮。
脊柱和肋骨与被甲愈合,无颞窝,上下颌 无齿,有角质鞘。
例:龟科、海龟科、棱皮龟科、平胸龟科。
5
6
3、有鳞目:
现存最为兴盛的一个类群。
有 鳞 目
:
蜥蜴亚目
蛇亚目
7
8
9
4、鳄目:
现存最高等的一个类群。 心室分两室,仅留一孔相 通,血液循环已接近完善 的双循环,次生腭较完整, 槽生齿,小脑发达。 代表种类有:扬子鳄、湾鳄、 长吻鳄等。
10
11
三
1
药用资源价值
2
3
肉用资源价值
工艺资源价值
12
1
医药用我国用于入药的蜥蜴至少 有10多种,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产于 广西的大壁虎,药名为蛤蚧,据 《本草纲目》记载有补肺气、益精 血、定喘止咳、疗肺痛消渴、助阳 道的功能。以蜥蜴作为蛤蚧代用品 的在西藏和新疆有鬣蜥,内蒙古有 荒漠麻蜥,甘肃省有西域沙虎等。
22
人体所必须的8种氨基酸,但这8种氨其酸人体本 生是不能合成制造出来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而 蛇肉中这8种氨基酸含量较高。
蛇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中包括
另外,蛇肉中还含有一种叫谷氨酸的特殊物质, 它具有增强脑细胞活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它还含有钙、铁、磷、锌等无机 盐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微量元素。
13
14
蜥蜴的药用价值
化痰散结,利尿。用于癫痫,小便不 利,气郁结滞;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疮 毒。麻蛇子具有驱风湿、滋补健身的功 效,可治腰痛、腿痛和骨痛,治疗和预 防肿瘤等疾病。
4
2、龟鳖目:
最为特化的一类。身体宽短,背腹具甲, 外有角质板或厚皮。
脊柱和肋骨与被甲愈合,无颞窝,上下颌 无齿,有角质鞘。
例:龟科、海龟科、棱皮龟科、平胸龟科。
5
6
3、有鳞目:
现存最为兴盛的一个类群。
有 鳞 目
:
蜥蜴亚目
蛇亚目
7
8
9
4、鳄目:
现存最高等的一个类群。 心室分两室,仅留一孔相 通,血液循环已接近完善 的双循环,次生腭较完整, 槽生齿,小脑发达。 代表种类有:扬子鳄、湾鳄、 长吻鳄等。
10
11
三
1
药用资源价值
2
3
肉用资源价值
工艺资源价值
12
1
医药用我国用于入药的蜥蜴至少 有10多种,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产于 广西的大壁虎,药名为蛤蚧,据 《本草纲目》记载有补肺气、益精 血、定喘止咳、疗肺痛消渴、助阳 道的功能。以蜥蜴作为蛤蚧代用品 的在西藏和新疆有鬣蜥,内蒙古有 荒漠麻蜥,甘肃省有西域沙虎等。
22
人体所必须的8种氨基酸,但这8种氨其酸人体本 生是不能合成制造出来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而 蛇肉中这8种氨基酸含量较高。
蛇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中包括
另外,蛇肉中还含有一种叫谷氨酸的特殊物质, 它具有增强脑细胞活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它还含有钙、铁、磷、锌等无机 盐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微量元素。
13
14
蜥蜴的药用价值
化痰散结,利尿。用于癫痫,小便不 利,气郁结滞;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疮 毒。麻蛇子具有驱风湿、滋补健身的功 效,可治腰痛、腿痛和骨痛,治疗和预 防肿瘤等疾病。
动物生物学18 爬行纲

起源不同)或真皮骨板, 防止水分散失; ❖ 指趾端的爪也是表皮角质化的衍生物; ❖ 有些雄性蜥蜴具股腺,位于大腿基部内侧,与繁殖有关; ❖ 脱皮:蜥蜴和蛇表皮具有双层角质层,其外层在定期蜕皮时
脱落; ❖ 发达的色素细胞:爬行动物真皮薄,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
构成,在真皮的上层,有发达的色素细胞,形成鲜艳的体色。
四、现生爬行动物的分类
全世界现生爬行动物约有6300多种,分为4个目。
喙头目(Rhynchocephalia) 龟鳖目(Chelonia) 有鳞目(Squamata)
蜥蜴亚目(Lacertilia或Sauria) 蛇亚目(Ophidia或Sauria) 鳄目(Crocodilia)
喙头目(Rhynchocephalia)
和腭骨本身等突起构成的水平隔。硬腭出现将口腔 和鼻腔分开,内鼻孔位置后移,呼吸和食物在咽头 处交叉。
(2)脊柱、胸骨和肋骨
脊柱: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 第1、2枚颈椎分别为寰椎和枢椎,寰椎与头骨的枕 髁相关节,又与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突上转动,使头 部有了更大的活动性,是陆栖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 胸骨:1块,开始出现肋骨,形成胸廓,
囊状交接器。 多为卵生,少数有卵胎生。
9、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神经系统 神经中枢向大脑转移,具新脑皮(神经细胞开
始聚集成层,灰质),原脑皮的功能是嗅觉中枢, 而新脑皮则为高级的神经活动中枢。但爬行类的新 脑皮尚处于萌芽状态;底墙(纹状体)加厚。
开始具有12对脑神经; 中、小脑较两栖发达,中脑视叶仍为高级中枢。
长鬣蜥Physignathus cocincinus
长鬣蜥Physignathus cocincinus
鳄蜥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 体长15—30厘米,尾长23厘米左右,体 重50—100克,身体可以分为头部、颈 部、躯干部、四肢、尾5个部分。头部 较高,头部和体形与蜥蜴相似,颈部以 下的部分,特别是侧扁的尾巴,既有棱 嵴状的鳞片,又有许多黑色的宽横纹, 则又很象扬子鳄,所以被称为鳄蜥。
脱落; ❖ 发达的色素细胞:爬行动物真皮薄,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
构成,在真皮的上层,有发达的色素细胞,形成鲜艳的体色。
四、现生爬行动物的分类
全世界现生爬行动物约有6300多种,分为4个目。
喙头目(Rhynchocephalia) 龟鳖目(Chelonia) 有鳞目(Squamata)
蜥蜴亚目(Lacertilia或Sauria) 蛇亚目(Ophidia或Sauria) 鳄目(Crocodilia)
喙头目(Rhynchocephalia)
和腭骨本身等突起构成的水平隔。硬腭出现将口腔 和鼻腔分开,内鼻孔位置后移,呼吸和食物在咽头 处交叉。
(2)脊柱、胸骨和肋骨
脊柱: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 第1、2枚颈椎分别为寰椎和枢椎,寰椎与头骨的枕 髁相关节,又与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突上转动,使头 部有了更大的活动性,是陆栖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 胸骨:1块,开始出现肋骨,形成胸廓,
囊状交接器。 多为卵生,少数有卵胎生。
9、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神经系统 神经中枢向大脑转移,具新脑皮(神经细胞开
始聚集成层,灰质),原脑皮的功能是嗅觉中枢, 而新脑皮则为高级的神经活动中枢。但爬行类的新 脑皮尚处于萌芽状态;底墙(纹状体)加厚。
开始具有12对脑神经; 中、小脑较两栖发达,中脑视叶仍为高级中枢。
长鬣蜥Physignathus cocincinus
长鬣蜥Physignathus cocincinus
鳄蜥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 体长15—30厘米,尾长23厘米左右,体 重50—100克,身体可以分为头部、颈 部、躯干部、四肢、尾5个部分。头部 较高,头部和体形与蜥蜴相似,颈部以 下的部分,特别是侧扁的尾巴,既有棱 嵴状的鳞片,又有许多黑色的宽横纹, 则又很象扬子鳄,所以被称为鳄蜥。
第十二章 爬行纲

具体表现在口腔与咽有明显的分界。由于颈长,食道随之
加长。 口腔内富有腺体,依据位置和结构可分为:唇腺、腭腺、 舌腺、 舌下腺,分泌物可湿润食物。其中,毒腺是特化的上唇腺, 与 特化的毒牙相连接,靠肌肉的收缩压迫毒腺,可将毒液注入捕 获的猎物体内。
牙齿着生在上下颌的边缘,也有着生在腭骨和 翼骨上的,
胚胎的两层保护膜:内膜是羊膜,外层为绒毛膜。羊膜腔内充满 羊水,浸泡胚胎,使胚胎避免干燥和机械损伤。绒毛膜紧贴卵壳 里面。在形成羊膜的同时,从原肠的后部发生突起形成尿囊。尿 囊位于羊膜和绒毛膜的空腔内,尿囊内的腔称为尿囊腔。尿囊的 外壁与绒毛膜紧贴,其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为胚胎的呼吸和排 泄器官。
达,特别是发展了陆栖动物所特有的肋间肌和皮肤
肌。肋间肌牵引肋骨的升降,协助腹壁肌肉完成呼
吸运动。皮肤肌可用于活动鳞片,在蛇类尤其发达,
牵引腹部鳞片完成特殊的运动方式。
四.骨骼系统:多数为硬骨,中轴骨分化程度高。包括中轴骨和附
肢骨。
(一).中轴骨:头骨、脊柱、肋骨和胸骨
1.头骨:骨化完整,仅有少数的膜原骨,覆盖在颅顶。头
精管是由吴氏管(中肾管)演变而来。
蛇类和蜥蜴类的交配器成对,称为半阴茎,
龟鳖类和鳄类只有一个阴茎。阴茎内有海
绵组织,可勃起,但不发达。
2.雌性生殖系统:是卵巢、输卵管组成,输卵管分化成具有不
同功能的部分:输卵管的中部有分泌蛋白
的腺体,称蛋白分泌部;输卵管的下部能
分泌形成革质或石灰质的卵壳,称壳腺。
得的溶解氧,是潜水时的辅助呼吸器官,也有储水
的功能。
七.循环系统:心脏四腔,不十分完全的双循环。
1.心脏:不完全的四腔心脏,心室分隔不完全,动脉圆锥消失
不见,静脉窦退化。鳄类的心室分隔完全,只在左、
爬行纲分类

鼋 Pelochelys bibroni
• 体大,是鳖科动物中最大的一种。 背盘宽圆,长约500~800 mm,重50 kg左右。头中等, 头背较平宽。吻圆,吻突极短, 长不及眼径之半。鼻孔位于吻端。 头体被复柔软的皮肤,无角质盾 片。四肢形扁,蹼发达,均具3 爪。雌性尾短,仅稍露出盘外, 雄性尾长。体背灰黑色,略带橄 榄色。腹黄白色。 [分布] 云南、 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岛、广西。国外分布于缅甸,泰 国,马来西亚,北加里曼丹,印 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新平胸龟或称大头龟、大头平 胸龟Platysternon magacephalum一种,分 布于亚洲,有些类似啮龟而体型小。
• 头大而不能缩回,四 肢和尾也不能缩回, 嘴成钩状,脚上有尖 利的爪,可以爬到水 边的树上。
(淡水)龟科:
云南闭壳龟Cuora yunnanensis
齿缘龟Cyclemys dentata
鳖科Trionychidae
• 外表为皮肤而非角质盾片,主要分布于亚洲淡水中, 非洲和北美洲也有分布,而澳洲只有化石。 • 鳖科有7属23种。鳖科是游动迅速的淡水肉食性龟鳖 类,性情比较凶猛,其皮肤有在水中辅助呼吸的功能, 可以在水下保持较长的时间。鳖科中最出众的种类是 分布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的鼋Pelochelys bibroni,其 背甲长可达1.29米,是体型最大的鳖类之一,与我国 其它的鳖相比,吻部较短。鼋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 护野生动物。
黄喉(拟)水龟 Mauremys mutica
• 头背光滑无鳞;头较小; 吻部超出下颚,向内侧斜 切;上颚前端中央略凹缺。 背甲平扁,具3条纵棱。头 背绿黄色;咽部及喙部黄 色;头侧自眼后沿鼓膜上、 下各有1条黄色纵纹。背甲 灰棕色或棕黄色,其纵棱 及每一盾片周缘色较深。 甲桥及腹甲黄色,每一盾 片后缘中央有一方形大黑 斑。四肢灰褐色。尾侧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蹼 趾 壁 虎
多米尼加球趾虎
2、鬣 蜥 科
鬣蜥科有40-53属,300-377种,比较原始,椎体 双凹。体被方形鳞,背鳞具棘。头顶无大而对称盾片。 端生齿。具活动眼睑,四肢发达,具长的指(趾)和爪。 尾细长柔软,不易折断。分布遍及旧大陆的大多数温暖 地区,只是不出现在马达加斯加岛等一些岛屿上,而在 亚洲南部和大洋洲最丰富,非洲和欧洲则较少。鬣蜥科 最独特的类型可以在亚洲南部和大洋洲找到。亚洲的飞 蜥属体侧有肋骨撑起的皮膜,可以在空中滑翔。澳洲的 伞蜥头上有大的皮褶,遇到危险时撑开以威吓敌人。我 国有40余种常见有:草绿攀蜥、丽纹攀蜥等
颈、尾、四肢均可缩入甲中。四肢扁平,指趾间具蹼。 草食性或杂食性。如乌龟、陆龟等
黄 缘 闭 壳 龟
(二)海龟亚目
海产,背甲不隆起,头、颈、四肢不能缩入,颈短,其 横突很不发达。四肢成桨状,指趾骨扁平。肋骨伸出肋板与 缘板相连。
1、棱皮龟科: 背甲由小盾片或骨板构成,成体在甲外复以革质皮
肤,背甲上有7条纵棱。我国仅一种,棱皮龟
中国石龙子
黄纹石龙子
4、蜥蜴科
蜥蜴科有27属230-277种,是旧大陆的陆栖蜥蜴类, 蜥蜴科成员主要为卵生,也有少数为卵胎生
身体中小型,四肢发达,具五指(趾),尾长而尖, 易于折断。鳞下无骨板。头顶大多具大型对称盾片, 腹部鳞片较大呈方形,和侧鳞区别明显。鼓膜外露或 下陷。有股腺或鼠鼷腺。如麻蜥,草蜥等
现存约240种,分属4个亚目。我国有3个亚目,即曲 颈龟亚目、海龟亚目和鳖亚目
龟鳖目
(一)曲颈龟亚目
当颈部缩入甲中时。弯曲成“S”形,颈椎横突不发达 或
退化。带骨不与甲相愈合。 1、平胸龟科
头大、尾长、体扁平。 有桥甲。我国有一种:平胸龟
平胸龟
2、龟科 无桥甲,背腹甲直接相连。头小,背甲突出有纵棱,
体似蜥蜴被细鳞,双凹椎体且有脊索和腹肋,有犁骨 齿,顶眼发达,无鼓膜和鼓室,雄无交配器。
栖洞穴中,每次产卵8—12枚,孵化期达12个月,20 年性成熟,寿命长达百年。以昆虫和蠕虫为食。
喙头蜥
喙头蜥的分布 喙头蜥尾的再生
二、龟 鳖 目
现存最特化的爬行类具有龟壳,有背甲和腹甲组成, 它们在体侧相连,称为甲桥,头尾和四肢能缩入壳内。 背腹甲均由表层的表皮角质盾片(角质鳞)或厚的软皮 和内层的真皮骨板构成。但两者的位置和数目和位置不 相吻合。部分种类无盾片而复以革皮,有的骨板也退化 成小骨片。方骨不能活动。无胸骨,肋骨与躯椎和背甲 的骨板愈合。上下颌无齿,而具坚韧的角质鞘。舌无伸 展性。具眼睑和瞬膜。泄殖腔纵列,雄性交配器单个。 卵生,有石灰质或革质的卵壳。陆栖、水栖或海栖、底 栖。寿命很长,最长可达180年。
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体长15-30厘米,尾 长23厘米左右,体重50-100克,身体可以分为头部、颈部、 躯干部、四肢、尾5个部分。头部较高,头部和体形与蜥蜴 相似,颈部以下的部分,特别是侧扁的尾巴,既有棱嵴状 的鳞片,又有许多黑色的宽横纹,则又很象扬子鳄,所以 被称为鳄蜥
北草蜥
5、蛇 蜥 科
蛇蜥科有10-13属,90-110多种,可以分成4个不同的 亚科,两个亚科的成员四肢健全,另外两个则没有四肢而 外形似蛇或蚯蚓,身体细长,四肢消失,但具带骨和胸骨, 背腹鳞片皆为方形。头顶具大型对称盾片。尾长,易折断 能迅速再生。舌特殊,不能伸缩。侧生齿。如细蛇蜥、脆 蛇蜥
6、鳄 蜥
1、壁虎科
壁虎科有不下90属900-1000种,是蜥蜴中的第二大 科,遍及世界各地,包括一些岛屿和高山。小型蜥蜴, 头顶不具大型对称鳞片,无活动眼睑,瞳孔竖直。指趾 端具吸盘,上具横排鳞片。身体扁平,尾可自行截断再 生,多在夜间活动。壁虎主要为森林中的树栖蜥蜴,脚 有粘附能力,但在沙漠等其它环境中种类也不少,也有 一些成员在白天活动。善于攀爬,捕食蚊虫,对人有益。 我国的如,蹼趾壁虎、大壁虎(俗称蛤蚧)壁虎中也包 括一些体型最小的爬行动物,如加勒比海岛屿上的一些 球趾虎属成员全长不过3厘米。
2、海龟科 甲外被大型角质盾片,被甲上无纵棱,四肢 桨状,具一或二个爪。如海龟、玳瑁
3、鳖亚目
骨板外无角质盾甲,而复以柔软革质皮肤。腹甲骨板 退化缩小,不愈合。颈能缩入甲内呈“S”形,吻长,鼻孔
开 于吻端。四肢蹼发达。我国仅产鳖科一科。如鳖(俗称甲 鱼)
三、蜥蜴目
是现代爬行动物中最大的一类,多达4000余种,多数体型 较小,包括现存最小的爬行动物,也有少数体型较大。典型的 鬣蜥科成员背上有鬣鳞,略似楔齿蜥,均四肢完整,不少种类 可以变换身体的颜色,并包括一些相貌最独特的蜥蜴。鬣蜥科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美洲鬣蜥亚科主要分布于 新大陆,而另外两个亚科限于旧大陆。鬣蜥科树栖和水栖的成 员均比其它科更多,但也有不少陆栖的成员。中小体型,躯体 分部明显,颈部发达,尾部长,多数能自断并再生(尾椎不能 再生)。体被角质鳞,四肢强健,少数四肢退化,但仍残留有 带骨和胸骨。眼发达,有能活动眼睑。一般有鼓膜、鼓室和耳 咽管。左右下颌骨以骨缝相连,口不能作大幅度扩张。多数无 毒。 蜥蜴目下分19个或更多的科,美洲鬣蜥科、避役科、 鬣蜥科,壁虎科、鳞脚蜥科、夜蜥蜴科、双足蜥科、非洲蜥 蜴科、蜥蜴科、美洲蜥蜴科、石龙子科、蛇蜥科、蚓蜥科、 异蜥科、毒蜥科、婆罗蜥科、巨蜥科等
爬行纲的分类
生活环境:淡水或海水、水生或陆生; 鳞片:形状、排列分布; 附肢:有或无、形状; 鼓膜:是否外露; 趾:趾端是否具爪; 尾:形状(圆形、侧扁、具棱否)、长短; 腺体:鼠蹊窝、股窝; 颊窝:一种红、蜥蜴目、蛇目、鳄目
一、喙 头 目
最原始的现存陆生种类--鳞龙类,其绝大多数生存于 中生代,在三叠纪时曾经比较繁盛,但后来基本上全部 灭绝,楔齿蜥科的化石纪录并不久远,仅有2.5万年。现 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仅有楔齿蜥科的喙头蜥一种,分布 于新西兰北部小岛,数量很少,十分珍稀,为爬行类 “活化石” 。
伞蜥 飞蜥
丽纹攀蜥 裸耳攀蜥
雄 蜥草 绿 攀
雌
巴塘攀蜥
3、石龙子科
蜥蜴中的最大一科,有85属1200-1300种,包括蜥蜴 中约1/3的种类,四肢健全或退化。中、小体型,被光滑 圆形鳞,下有骨质板。头顶具对称大型盾片。尾长,无股 腺或鼠鼷腺。侧生齿。卵生或卵胎生。如中国石龙子,黄 纹石龙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