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通动物学分类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门食物泡(Food vacuole):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
胞肛(Cytopyge):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胞口: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胞咽: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表膜(pellicle):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
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大核: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
大核可以通过DNA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小核: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
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
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6-10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夕卜质(ect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
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夕质与内质相互转化。
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内质(end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chromatophore)、食物泡(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普通动物学概述I-2014

无性生殖
• (1)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一个亲体直接产生后 代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存在于所有原生动物中。
二分裂:细胞核先分裂为二,细胞质再分裂为二,形成两个相同 的子体。有纵二分裂,如眼虫;横二分裂,如草履虫。
复分裂:细胞核反复分裂,形成许多子核,然后各个细胞核周围 的细胞质紧缩而形成许多子体,每个子体称为裂殖子,产生子体的 细胞为裂殖体。如疟原虫。
亚种:种内一部分个体,由于长期分布在不同地区,通过在地理上充分隔 离后所形成的群体。由于长期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而与原种或分布 在其它地区的同种动物在个体的形态和形状上发生了一些差异。这 些差异带有明显的理特点。例如:东北虎和华南虎,亚洲象和非洲 象。
动物的分类
三、分类的阶元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普通动物学
(General Zoology )
动物学概述
一、动物学的分科 1、定义: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生命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
2、分科:由于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若干相对独立的 学科。
形态学:研究动物形态结构的科学,又可分为解剖学、组织 学和细胞学。
生理学: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生理功能,包括动物的行为。 分类学:对各动物分门别类,阐明动物界的自然分类系统。 胚胎学:研究动物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体的过程。 古生物学:研究不同地质时期,地层沉积岩中保存下来的生 物化石,并进行分类。 进化论:研究生物的起源及其衍化发展规律。 遗传学:研究动物的遗传与变异。 等
• 比较法:为找出规律性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动物的各种种群之间进 行比较,找出不同动物之间进化的内在联系。
普通动物学名词

普通动物学名词必须精确理解的概念第1~3章:微量元素新陈代谢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直接发育间接(变态)发育生物发生律有(无)性生殖自体受精第4章:自然分类法物种双名法第5章:渗透营养(腐生性营养)吞噬营养共生包囊伪足赤潮适应性应激性细胞内消化第6章:逆转弥散神经系统辐射对称消化循环腔共栖第7章:两侧对称皮肤肌肉囊中间(终末)寄主原肾管不完全消化道第8章:原体腔流体静力骨骼完全消化道移行泄殖腔孤雌生殖第9章:真体腔分节同律分节开式循环闭式循环后肾管机械消化血窦反射附肢疣足第10章:外套膜内骨骼外骨骼第11章:异律分节混合体腔关节马氏管(间接)变态发育第12章:后口动物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逆行变态第13章:单循环卵生卵胎生假胎生侧线器官洄游第14章:不完全双循环休眠变温动物吞咽式呼吸第15章:槽生齿次生腭颊窝胸廓第16章:完全双循环迁徙早成雏晚成雏候鸟双重调节双重呼吸第17章:胎生胎盘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胼胝体异型齿第四部分:进化论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生态位保护色拟态生物多样性解释名词参考答案l 微量元素:生物有机体内的一些元素,虽然含量低微,但却是有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这些元素称为…l 新陈代谢:指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l 分化:指生物体结构、功能的特殊化过程。
本质是特异蛋白质的合成l 组织:形态相似、功能相近或相关的细胞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称…l 器官: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即称为…l 系统:功能上联系密切的器官所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称为…l 无性繁殖:凡不涉及细胞之间遗传物质(或信息)的交换、重组的繁殖方式,都属于…l 有性繁殖:凡涉及细胞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换、重组的繁殖方式l 自体受精:雌雄同体的动物,同一个体的生殖器官所产生的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受精方式叫自体受精。
l 长生:生物体细胞数目和细胞体积增加的过程,即称为…l 发育:指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完善和成熟过程。
普通动物学

答:共同点:辐射对称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消化循环腔及网状神经系统,有刺细胞为本门的特点。
不同点:1、水螅纲: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世代交替,水螅水母为小型水母,有缘膜,感觉器官为平衡囊,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2、钵水母纲: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常以幼虫形式出现,一般为大型水母、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结构较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3、珊瑚纲:只有水螅型,其结构较复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生殖腺来自内胚层。
五、论述题 请简要说明昆虫对陆上生活的高度适应。
(1)昆虫具有几丁质外骨骼,并具有蜡质层,包裹整个身体,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使其能适应陆地生活。外骨骼也对昆虫提供了很好的保护,它防止外界的损伤及异物的侵入。外骨骼有许多内陷,形成所谓“内骨骼”,为肌肉的附着提供了支点。(2) 昆虫的体节是高度的异律分节,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是感觉和摄食的部分,有触角一对,头部及其附肢形成变化不同的口器,与它们各种食性分不开。胸部是运动中心有3对强壮的步足和2对可飞翔的翅(无脊椎动物中唯一),增加了它生存及扩散的机会,通过飞翔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食物及栖息场所,能更有效地逃避敌害。(3) 很小的体型。小型的身体对极少量的食物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有利于隐藏、躲避侵害,被携带并进行传播扩散。(4)具完整而高效的空气呼吸器官即气管。有直接供应氧气给身体各部分的组织和细胞。气管还可连接气囊,可以储藏较多的空气,以增加飞翔时的浮力。(5)消化系统发达,消化管分为前、中、后肠三部分,消化能力强,其中后肠的直肠垫能将食物残渣的水分及盐分进行重吸收,这对于生活在干燥条件下的昆虫尤为重要。6)排泄器为马氏管,与昆虫的排泄及体内渗透压的调节密切相关,以尿酸为排泄物以减少水分的丢失。7)有强大的横纹肌的肌肉系统。使昆虫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和飞翔能力。(8)具发达的神经系和感器。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周边神经系统。发达的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如触觉、听觉)、化学感受器(味觉、嗅觉)及光学感受器(视觉)。使之具有良好的接受刺激和神经传导及判断的能力。(9)强大的繁殖能力与较短的生活周期并产羊膜卵。昆虫具有多种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及幼体生殖等,且繁殖力较高,生活周期短,条件有利时每年繁殖数代,环境不利时可以休眼或滞育,这些特性都有利于它的繁盛。10)发育中经过变态。绝大多数昆虫在生活史中经历了卵、幼虫、蛹及成虫。变态使各虫态之间有效地利用和协调有利与不利的外界环境而保证了自身的发展。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1.双命名法:目前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物种命名法。
规定每一种动物都应该有一个科学名词,这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文字组成。
前一个是该物种的属名,后一个是种名,所面还要写上最初定名人的姓氏缩写。
2.种: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种内个体不仅有相似的形态、生理及生态学特征,而且种内个体间可以交配繁殖。
3.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4.出芽:亦称出芽繁殖。
与分裂一起为单细胞生物和低等后生动物常见的无性生殖的—种类型,在个体体壁的一部分产生小的突起,即芽基,并逐渐发育成与原个体同样的形态。
5.辐射对称:是指动物体型呈辐射状的一种对称形式。
即通过动物体中轴的任何平面都可把有机体分为相似的两半。
这种体型仅有上下的差别,并无左右之分,适应于固着或漂浮生活。
6.浮浪幼虫:腔肠动物的幼虫。
腔肠动物生活史中,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实心原肠胚,其表面遍布纤毛,能在水中游动,称浮浪幼虫。
7.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者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结构。
8.类器官:是一个体外构成的具有自我更新,自我组织能力的微型器官,与真实的器官具有相似的空间组织并且能够执行原始器官功能。
9.伪足: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肉足纲动物的临时性运动细胞器。
10.包囊:在不良环境下,许多原生动物体表会分泌一些物质,将自已包围,形成包囊。
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11.裂体腔法:又称端细胞法。
动物形成中胚层和体腔的方式之一。
12.真、假体腔:假体腔存在于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等是中胚层与内胚层所围成的空腔,较低等动物;真体腔广泛存在于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脊索动物等所有较为高级的动物。
13.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14.两侧对称:又称左右对称。
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15.马氏管: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门食物泡(Food vacuole ):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
胞肛(Cytopyge):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胞口: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胞咽: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表膜(pellicle):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
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大核: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
大核可以通过 DNA 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小核: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
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伸缩泡(contracrtile vacuole ):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
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 6-10 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外质(ect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
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外质与内质相互转化。
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内质(end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 chromatophore )、食物泡( 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题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
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
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
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
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
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012/12/231.物种: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的总称,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属之下。
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不与其它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子代不育。
2.孤雌生殖:无性生殖方式之一。
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如轮虫。
3.担轮幼虫:某些海产无脊椎动物的幼体似陀螺,圆锥形。
在赤道附近具两圈纤毛环,口前纤毛环和口后纤毛环,口在其中。
具顶毛束,肛门在后端,具原体腔,原肾管,不分节。
经变态发育后形成真体腔,后肾管,真分节。
很多在外观和分类上不同的动物都可以通过它联系起来。
4.世代交替:某些动物的生理现象之一。
在动物的生殖过程中,有性生殖(世代)和无性生殖(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如薮枝螅。
5.外套膜:软体动物的特殊结构。
外套膜是由内脏团背侧的皮肤褶向下延伸而成,像外衣一样包在内脏团外面。
如乌贼。
6.马氏管: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
马氏管来源于内胚层,是中肠后部伸出的一对或两对向前伸并且分支的细管,浸泡在血液中,吸收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入肠内,经肛门排出体外。
如蝗虫。
7.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
形成刺丝囊,由间细胞形成,具刺丝,位于刺丝囊中。
如穿刺刺丝囊、卷缠刺丝囊、粘性刺丝囊。
8.饱饮作用:某些细胞摄食的方式之一。
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分子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断下来形成一些液泡,移到细胞质中,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中。
如变形虫。
9.吞噬作用:某些细胞摄食的方式之一。
当细胞碰到食物,细胞膜包围食物,随着食物也带进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与质膜脱离,进入质中。
如变形虫。
10.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11.接合生殖:有性生殖方式之一。
两个体接合,细胞膜愈合,细胞质形成原生质桥,彼此互换小核的一部分,然后分成两个小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
1.意义:
●包囊形成生物学意义(原生动物)
●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扁形)●中胚层形成的意义(扁形)
●更换宿主的意义(原腔)
●分节的意义(环节)
●初生体腔形成的意义(原腔)
●次生体腔形成的意义(环节)
●上下颌出现的意义(鱼纲)
●羊膜卵出现的意义(爬行纲)
●恒温的意义(鸟纲)
●胎生哺乳的意义(哺乳)
●脊索动物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2.适应:
●涡虫自由生活的适应(扁形)
●寄生生活的适应(原腔)
●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特征(节肢)
●鱼对水生生活的适应(鱼纲)
●鸟类进步性特征(鸟纲)
●鸟对飞行生活的适应(鸟纲)
●哺乳类进步性的特征(哺乳)
3. 有害昆虫的控制
4.名词:
●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中生动物(2)
●原肾管(2)
●后肾管
●马氏管
●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2)
●生物发生律(2)
●开管式循环
●闭管式循环
●两侧对称
●辐射对称(2)
●次生性辐射对称
●初生体腔
●次生体腔(真体腔)
●完全双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
●鲍雅诺式器
●韦伯式器
●双重呼吸
●吞咽式呼吸
●马鞍型椎体
●逆行变态
●多态现象
●胚层逆转
●洄游(2)
●迁徙
●哈佛式骨板
●梯形神经体统的结构特点●链状神经系统
●神经网
●书鳃
●书肺
●外骨骼
●担轮幼虫
●卵胎生
●次生腭
●腔上囊
●反刍
分子生物学
名词:
复制
●半保留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
●模板链(反意义链)
●非模板链(编码链)
●RNA复制
●复制叉
●复制眼8结构
●前导链
●冈崎片段
●后随链
酶(复制)
●DNA聚合酶
●解旋酶
●拓扑异构酶
●单链DNA结合蛋白
●DNA连接酶
●引物酶及引物体
转录
●转录
●不对称转录
●转录单位
●逆转录
●逆转录酶
●转录后加工
酶(转录)
突变
●突变
●点突变
●结构畸变
●诱变剂
修复
●修复
●光裂合酶修复
●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
●诱变修复和应急反应“子”
●转录因子
●操纵子
●启动子2
●复制子
●内含子2
●外显子2
●增强子
●转座子
●弱化子
●转录泡
基因
●断裂基因
●调节基因
●基因家族
●拓扑异构酶
●看家基因
●基因表达
●基因组
●DNA重组
●基因工程
其他
●中心法则
●核内不均一RNA
●应答元件
●顺式作用元件(DNA)
●反式作用因子(蛋白质)
微生物
● 微生物:
霉菌(mould,mold )
病毒(Virus )
酵母菌(yeast )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
亚病毒(subvirus )
拟病毒(virusoids )
朊病毒(prion )
● 微生物的组成部分及衍生物:
菌丝球(hypha ball )
菌环(ring )
核衣壳(nucleocapsid )
假根(rhizoid )
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 )
假菌丝(pseudohypha )
● 实验:
艾姆斯试验(Amestest )2
● 营养代谢:
营养类型(nutritional type )
兼用代谢途径(amphibolic pathway ) 单功能营养物(mono-functional nutrient ) 渗透营养型(osmotroph )
光能异养型(photoheterotroph )
化能自养型(chemoautotroph )
碳源(carbon source )
● 物质
组成酶(constitutive enzyme )
膜边体(lomasome )
菌苔(lawn )
操纵基因(operator )
干扰素(interferon )
半抗原(hapten )
模式种(type species )
● 其他
半致死剂量(50% lethal dose,LD50)
抗反馈调节突变株(regulation defective mutant ) 水活度(W a ,water activity )
黑死病(Black Death )
比面值(specific surface;surface-to-volume ratio ) 凯隆载体(Charon )
热稳载体蛋白(Hpr,heat-stable carrier protein)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
最初能源(primary energy source)
胚种学说(germtheory)
比面值(specific surface;surface-to-volume ratio)异型乳酸发酵(hetrolactic fermentation)
连续发酵(continuous fermentation)
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