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与说明检测的关系
最新人教版初三物理中考备考复习计划与策略

最新人教版初三物理中考备考复习计划与策略一、指导思想初三物理复习围绕着《考试说明》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教材、指导丛书为具体内容的指导思想,带领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总复习。
将复习环节分为三轮:第一轮是章节复习,过好教材关、夯实基础,涵盖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争“一分也不丢”;第二轮是专题式复习,重视知识的把握与整合;第三轮是综合模拟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主要是激活思维。
二、基本原则物理中考复习备考遵循以下三项原则:1、准确把握命题方向。
明确范围和考点对于复习来说是首要的工作,指导学生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思考怎样复习并找出一种最佳的复习方法。
老师作为引导者,使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
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2、立足课本——熟练掌握知识内核。
复习以课本为依托,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
3、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延伸与运用。
三、复习策略1、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坚持学生讨论、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要求师生互动。
2、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强调学习的意义,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对历年的中考信息进行多渠道收集,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4、加强培优帮困,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提出明确的复习任务,让学生学起来更有针对性。
课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
四、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初二教学主要是力学、热学、光学等部分,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三分之二的比例,非常重要,可是,本届学生在初二时对于学习物理的热情不足,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有问题,出现了写作业应付、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
因此初二的物理知识非常不扎实;到了初三的电学,学生学起来就很吃力。
通过复习,要使学生重新熟悉初中物理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新形势下需要的各种技能。
事物说明文阅读(检测小卷)九年级下-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原卷+解析)

专题07:事物说明文(检测小卷)(满分80分,限时60分钟)(一)【2021黑龙江哈尔滨真题】阅读《汉文读物的特质》,回答下面小题。
(12分)汉文读物的特质①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文读物。
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特质。
②汉文读物有悠远的历史源流。
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其间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
正因如此,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
③汉文读物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
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
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
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作文字文件中,汉文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
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量相当于3.7个英文宇符所含的信息量。
④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
它会使阅读者的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
例如,看到“萤雪”一词,有的阅读者会联想到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
这样的联想无疑会拓宽思维的广度和加深理解的程度。
⑤汉文读物在形式上有独特的审美性。
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
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
其次,有的汉文读物具有句式整齐的特点。
相邻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
再次,汉语有很强的节奏和韵律,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有节律地重复再现,在听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
⑥汉文读物魅力独具,已恩哺千年,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它也必将惠泽万世。
(选文有改动)1.简要概括汉文读物具有哪些特质?(3分)2.从第②段看,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3分)3.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1数学中考复习,将围绕数学考纲要求,大致分三轮进行: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
时间:3月至4月中旬。
复习内容:按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版块进行。
巩固基础知识,理顺知识点、考点,强化选择填空题的准确率。
系统复习期间,交叉进行系统测试,培养学生知识的系统性,构建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时间4月中旬至5月底。
复习内容:根据黄石中考考点,按有理数计算、化简求值、解方程组、概率计算、圆的证明与计算、解直角三角形、函数应用题、直线型综合、二次函数综合九个专题进行,巩固提高学生解答题得分率。
专题复习期间,交叉进行系统知识测试,检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准确率。
第三轮复习;中考模拟训练。
时间:6月前三周。
复习内容:模拟测试为主,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查缺补漏。
训练学生考试的适应能力。
主要复习资料:1、系统复习教辅资料2、往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3、自编专题练习、测试试卷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2一、复习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要求、吃透考试大纲,确定复习重点。
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
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
⑴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⑴熟悉近年来试题型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和近期的思想状况。
(1)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2)每天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复习过程侧重评讲(3)是对每周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将学生很好的分类,牢牢的抓在手中。
(5)备课组成员每人出好两套模拟试题,优化及共享资源。
3.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
中考综合模拟检测 数学卷 附答案解析

∵AB和AC与⊙O相切,
∴∠OAB=∠OAC=∠ CAB=60°,
∴∠AOB=30°,
∵AB=3cm,
∴OA=6cm,
∴
所以直径为2OB=6 cm
故答案为:6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长定理,勾股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试题分析:要将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则把它提取出来,之后再观察是否是完全平方公式或平方差公式,若是就考虑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因此,
先提取公因式 后继续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
10.若关于 的方程 有实数根,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
(3)在(2)的条件下,设AM= x,两块三角形板重叠面积为 ,求 与 的函数关系式.(图2,图3供解题用)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一个数的倒数是-2,则这个数是()
A.-2B.2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倒数的定义可知-2和 互为倒数.
【详解】解:一个数的倒数是-2,则这个数是 .
5.如图,在5×5的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图形N平移到如图②所示的位置,那么下列平移正确的是( )
A.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B.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
C.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D.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2格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由平移的概念求解.
【详解】由方格可知,在5×5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图形N平移后的位置如图②所示,那么下面平移中正确的是: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故选C.
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上册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一、文言文专题阅读指导部分(一)《吕氏春秋·高义》节选(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原文: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
翻译: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
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颁布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
(二)《新序》节选(对比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译文: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
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
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2](三)《资治通鉴》节选(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中考历史说明与检测目录

中国古代史1、秦始皇统一货币、兼并六国……P22、汉武帝……………………………P23、张骞、丝绸之路………………P2-34、隋唐、科举制、“八股文”…….P35、唐太宗“贞观之治”…………...P36、武则天“开元盛世”…………...P47、唐时与吐蕃、日本、印度交往…P48、郑和下西洋………………………P59、戚继光、郑成功、雅克萨之战…P510、清朝驻藏大臣、大小和卓………P511、闭关锁国…………………………P612、朝代顺序…………………………P613、青铜文化…………………………P614、《九章算术》、华佗、张仲景、李时珍、《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都江堰、明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四大发明P6、7、8 15、文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P816、百家争鸣(孔子)……………..P817、佛教、道教、白马寺…………..P818、唐诗、宋词、明清小说………..P919、《史记》《资治通鉴》………...P920、书法、绘画、雕塑…………….P9近代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等中国近代史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P10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P113、第二次鸦片战争…………………P114、左宗棠收复新疆、刘锦棠……P11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口岸.P116、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P127、洋务运动…………………………..p128、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意义、说明了P139、辛亥革命、武昌起义……………….P1310、新文化运动……………………….P1411、五四运动……………………………p141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P1513、黄埔军校、北伐战争………………P151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P1515、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工农红军..P1516、遵义会议、红军长征……………….P1617、九一八事变…………………………P1618、西安事变(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P1619、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P1720、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P1721、中国共产党七大…………………….P1722、抗日战争胜利意义.P18 23、重庆谈判、“双十协定”……………P1824、转战陕北、挺近大别山……..P1825、三大战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P1926、张謇、《申报》、发辫、服饰、称呼P19、20、27、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李四光、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P20中国现代史1、开国大典、副主席.P222、西藏和平解放p233、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黄继光)p234、土地改革P235、第一个五年计划P236、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P247、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工商业)…P24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P249、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P2510、十一届三中全会P25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2512、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P2613、国有企业改革.p2614、法律、依法治国.p2615、邓小平理论、十五大、十二大P2616、民族区域自治p2717、“一国两制”、香港(董建华)、澳门(何厚铧)回归P2718、大陆与台湾交往……P2819、人民海军、空军建立……P2820、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建设发展(科技强军)P29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P2922、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P2923、APEC、WTO P3024、“两弹一星”、籼形水稻、“863”P3025、计算机网络、九年义务教育、科教兴国p3126、文化艺术、百花齐放、奥运会、衣食P31 32 世界古代史1、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P322、古希腊、雅典、伯利克里P333、步匿战争、罗马共和国P334、学业考试、大化改新、伊斯兰教P335、丕平献土、西欧封建等级制P346、西欧城市兴起、琅城起义P347、拜古延帝国灭亡P348、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P359、马可波罗、阿拉伯数字的发明P3510、埃及象形文字、两可流域、楔形文字P3511、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P3512、《河马史记》、《天方夜谭》、《俄底浦斯王》P3513、阿基米德P3614、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巴黎圣母院P36世界近代史1、《神曲》、达.芬奇、哥伦布、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P36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P373、评价华盛顿、拿破仑P384、第一次工业革命P395、三角贸易P406、英国殖民者克莱武、“日不落帝国”P407、玻利瓦尔、章西女王P408、南北战争P409、俄国农奴制改革P4110、日本明治维新P4111、英国宪章运动P421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P4213、巴黎公社、“五月流血周”、《国际歌》P4214、第二次工业革命P4315、两次革命相比二者的特点P4316、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P4417、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达.芬奇、梵高、贝多芬、《英雄交响曲》P44、45世界现代史1、十月革命P462、新经济政策P463、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P474、《凡尔赛合约》、《九国公约》P475、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P476、罗斯福新政、《工业复兴法》P477、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P488、慕尼黑会议、绥清政策P489、德国突袭波兰、苏联(二战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P4810、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联盟、雅尔塔会议P4911、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P4912、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P4913、欧洲联盟P5014、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P5015、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P5016、印度独立、新加坡、韩国(亚洲四小龙)P5117、非洲民族独立运动P51 18、中东战争P5119、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P5220、世界经济全球化P52 三大支柱21、科索沃战争、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P5322、第三次科技革命P53 知识经济时代23、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等美国海明威《老人与狗》毕加索等苏联高尔基《母亲》爵士乐、好莱坞等P5424、圈地运动P37,。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模拟试卷高二数学(实验班)

绝密★启用前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模拟试卷高二数学(实验班)第I 卷(选择题,共6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已知 α,β∈(0,π),则“sin α+sin β<13”是“sin (α+β)<13”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且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已知直线 l:x sin α+y cos α=1 (0≤α<2π) 与圆 C: (x −2)2+(y −√5)2=4 相切,则满足条件的α 的个数为( ▲ ) A. 1B. 2C. 3D. 43. 已知圆 C 1: (x +2a )2+y 2=4 与圆 C 2: x 2+(y −b )2=1 有且仅有 1 条公切线,则1a2+1b 2 的最小值为( ▲ ) A. 6B. 7C. 8D. 94. 已知点 M (x,y ) 在曲线 C: x 2+y 2−4x −21=0 上运动,设 t =x 2+y 2+12x −12y −150−a ,且t 的最大值为 b ,若 a,b >0,则 1a+1+1b 的最小值为( ▲ ) A. 1B. 2C. 3D. 45. 如图所示,两半径相等的圆 A,B 相交,CD 为它们的公切线段,且两块阴影部分面积相等,在线段 AB上任取一点 M ,则 M 在线段 EF 上的概率为( ▲ ) A. 1−π4B. 2−π2C.2π−1D.4π−16. 已知区域 D ={(x,y )|{x +y −2≤0x −y +2≤03x −y +6≥0},给定下列四个命题:p 1: ∀(x,y )∈D,x +y +1≥0 p 2: ∀(x,y )∈D,2x −y +2≤0 p 3: ∃(x,y )∈D,y+1x−1≤−4p 4: ∃(x,y )∈D,x 2+y 2≤2则下列选项中是真命题的为( ▲ ) A. p 1∧p 3B. p 2∧p 4C. p 1∧p 4D. p 2∧p 37.已知在△ABC内有一点O满足∠OAB=∠OAC=∠OBC=∠OCA=α,给定下列两个命题:p: 存在点O使得α≥36°q: 对于任意的点O总有c,a,b成等比数列则下列选项中是真命题的为( ▲)A. p∧qB. p∧(¬q)C. (¬p)∧qD. (¬p)∧(¬q)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d(A,B)=max{|x1−x2|,|y1−y2|}为两点A(x1,y1),B(x2,y2)的“切比雪夫距离”,并对于点P与直线l上任意一点Q,称d(P,Q)的最小值为点P与直线l间的“切比雪夫距离”,记作d(P,l),给定下列四个命题:p1: 对于任意的三点A,B,C,总有d(C,A)+d(C,B)≥d(A,B)p2: 若点P(3,1),直线l:2x−y−1=0,则d(P,l)=43p3: 满足d(O,M)=C (C>0)的点M的轨迹为正方形p4: 若点F1(−c,0),F2(c,0),则满足|d(P,F1)−d(P,F2)|=2a (2c>2a>0)的点M的轨迹与直线y=k (k为常数)有且仅有2个公共点则下列选项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正确选项不少于2个,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k(x−2)+3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则下列选项中是真命题的有( ▲)A. 存在正实数m使得△OAB面积为m的直线l恰有一条B. 存在正实数m使得△OAB面积为m的直线l恰有二条C. 存在正实数m使得△OAB面积为m的直线l恰有三条D. 存在正实数m使得△OAB面积为m的直线l恰有四条10.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A. “若点(2,1)在圆x2+y2+kx+2y+k2−15=0外,则k<−4或k>2”的否命题B. 已知直线y=kx与圆(x+cosθ)2+(y−sinθ)2=1,∀θ∈ℝ,总有k使得直线与圆恒相切C. 已知直线y=kx与圆(x+cosθ)2+(y−sinθ)2=1,∀k∈ℝ,总有θ使得直线与圆恒相切D. 过直线2x+y+4=0上的动点P引圆C:x2+y2−2y=1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则四边形PACB面积的最小值为2√2第II卷(非选择题,共86分)三、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1.已知五个互不相等的样本x1,x2,x3,x4,x5∈ℕ,它们的平均数为7,标准差为2,则样本数据中最大值为▲.12.已知点A(x1,y1),B(x2,y2)是曲线x2+y2−2x+4y=0上的两点,则|x1y2−x2y1|的最大值为▲.13.已知区域D表示不在直线(1−m2)x+2my=2+2√3m (m∈ℝ)上的点构成的集合,在区域D内任取一点P(x,y),则√3x+y的取值范围为▲.√x2+y214.已知在平面内有P1,P2,…,P n共n个点,若在该平面内有点P到P1,P2,…,P n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称点P为点P1,P2,…,P n的一个“中位点”,给定下列四个命题:p1: 若三点A,B,C共线,且C在线段AB上,则C是A,B,C的“中位点”p2: 若四点A,B,C,D共线,则它们的“中位点”存在且唯一p3: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点是该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中位点”p4: 梯形对角线交点是梯形四个顶点的唯一“中位点”则上述命题中真命题有▲.(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四、解答题:4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16分)已知圆M: (x−2)2+y2=1,过直线l:x=−1上一动点P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I) 当有一条切线于坐标轴平行时,求另一条切线的方程;(II) 当圆切点弦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求|AB|的值;(III) 记切线PA,PB分别交y轴于点S,T,求|ST|的最小值.16.(16分)若过点P的两直线l1,l2斜率之积为λ (λ≠0),则称直线l1,l2是一组“Pλ共轭线对”.(I) 若直线l1,l2是一组“O−3共轭线对”,当两直线夹角最小时,求两直线倾斜角;(II) 若点A(0,1),B(−1,0),C(1,0)分别是直线PQ,QR,RP上的点(A,B,C,P,Q,R均不重合),且直线PR,PQ是一组“P1共轭线对”,直线QP,QR是一组“Q4共轭线对”,直线RP,RQ是一组“R9共轭线对”,求点P的坐标;(III) 若直线l1,l2是一组“M−2共轭线对”,其中点M(−1,−√2),当两直线旋转时,求原点到两直线距离之积的取值范围.17.(18分)疫苗能够使人体获得对病毒的免疫力,是保护健康人群最有效的手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院土领衔的团队开展应急科研攻关,研制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于4月12日开始招募志愿者,进入二期临床试验.根据普遍规律,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体内会产生抗体,人体中检测到抗体,说明有抵御病毒的能力.科研人员要定期从接种疫苗的志愿者身上采集血液样本,检测人体中抗体含量水平(单位:miu/mL,百万国际单位/毫升).(I) IgM作为人体中首先快速产生的抗体,是人体抗感染免疫的“先头部队”.经采样分折,志愿者身体中IgM含量水平y (miu/mL)与接种天数x(接种后每满24小时为一天,x∈ℕ∗)近似满足函数关系:y={0.1x,x≤10e10−x,x>10.经研究表明,IgM含量水平不低于0.2miu/mL时是免疫的有效时段,试估计接种一次后IgM含量水平有效时段可经历的时间(向下取整).(参考数据:e≈2.718)(II) IgG虽然是接种后产生比较慢的抗体,却是血清和体液中含量最高的抗体,也是亲和力最强、人体内分布最广泛、具有免疫效应的抗感染“主力军”.科研人员每间隔3天检测一次(检测次数依次记为t i,i=1,2,3,4,5,6,7)某志愿者人体中IgG的含量水平,记作z i (miu/mL) (i=1,2,3,4,5,6,7),得到相关数据如下表:(i) 请画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判断,线性拟合模型z=a+bt与指数拟合模型z=c∙d t哪种更适合拟合z与t的关系(不必说明理由);(ii) 研究人员发现,上述数据中存在一组异常数据应当予以剔除.试根据余下的六组数据,利用(i)中选择的拟合模型计算回归方程,并估计原异常数据对应的z i值.(回归系数与估计值均保留两位小数,由七组数据计算出的参考数据见下表,其中u=ln z)参考公式:线性回归直线ŷ=â+b̂x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b̂=∑(x i−x̅)(y i−y̅)∑(x i−x̅)2,â=y̅−b̂x̅18.(16分)某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单细胞生物,在长时间观测后,科研团队发现每个活细胞在每一分钟内都会独立且等可能地发生以下四件事中的一件:①死亡;②保持原状;③分裂成两个活细胞;④分裂成三个活细胞.若初始时在一条件适宜的孤立系统中放置两个活细胞,试计算理论上在无限长时间后该系统中仍有活细胞存活的概率.绝密★启用前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模拟试卷高二数学(实验班)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6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正确选项不少于2个,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第II卷(非选择题,共86分)三、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四、解答题:4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 解:(I) 3x+4y−1=0或3x−4y−1=0(II) |AB|min=4√23(III) |ST|min=√2216. 解:(I) π3,2π3(II) P(3,3)或P(35,35)(III) d1d2∈[0,√2)17. 解:(I) 9天(II) (i) 指数拟合模型z=c∙d t(ii) ẑ=0.06×2.27t;z4̂=1.55 18. 解:2√2−2。
关于学校初三中考备战方案

关于学校初三中考备战方案关于学校初三中考备战方案(精选12篇)关于学校初三中考备战方案篇1为了保证我校在__年的中考备考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学生中考成绩,实现中考目标,结合我校实际,特拟订我校__年中考备考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校本教研为动力,以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中考备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为主线,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抓好我校__年中考工作,确保实现我校提出“力争中考升学人数再上新台阶”的奋斗目标,力争使我校__年中考成绩有较大幅度提升。
二、学生情况分析近几年来,由于我校中考成绩一直在低谷中徘徊,使得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更加紧迫。
优秀率、合格率偏低,学生个人自身发展也不平衡,这样的现状的确令人堪忧。
三、备考工作措施1、成立中考备考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中考工作的领导。
组长:__。
副组长: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备考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我校的中考复习备考工作,协调复习进度,收集、传达中考信息,指导和协调使用中考复习资料,统一组织阶段测试及有关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以下共识:a、时间紧,任务重;b、学科发展、学生培养做到既要统筹兼顾,也要重点突出;c、实事求是,依据各阶段的复习任务和复习目标确定不同的方法;d、围绕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两个核心,形成合力。
3、班主任的主要措施(1)班主任要加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2)各班要营造良好的中考备考氛围。
各班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浓厚的备考氛围。
有效地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积极备考。
(3)不定期召开科任教师会议,向课任教师了解班级学生上课的表现。
(4)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制定好备考计划,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学会阶段性自我总结。
不定期召开优、中、后进学生会议,了解学生对科任教师上课的要求,对学校管理的要求,并及时做出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中考与《说明检测》的关系
2015中考与《说明检测》的关系
《2015说明与检测》
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问题与思考1: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数 据的处理与像的特点的验证方法?
14年
问题1.第28页 1.如图2-11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 实验装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点燃的蜡烛, 可以看到。。。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 。(4)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 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2-13乙所示,为了得 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⑴小明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 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 是便于 测量力臂 。 ⑵„ ⑶„
下册第81页 19.如图4-16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 的器材如下。。。。
⑴实验前,。。。。 使 杠杆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 状态 。 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力臂 。
问题2、第39页 2.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牛顿第一定律描
述的情况没法通过实验直接得出。为了深入探究,人们利用了如图5-15所 示的器材,首先使物块 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创造了物体以
一定的速度在水平面运动的条件;再通过改变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的办法
改变滑块在水平面上收到的阻力,观察、比较滑块向前滑行的距离,从而 得出了 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物块运动的越远 的初步结论;在 此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推理: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 将 做匀速直线运动 。„„
改变滑块在水平面上收到的阻力,观察、比较滑块向前滑行的距离,从而 得出了 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物块运动的越远 的初步结论;在 此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推理: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 将 永远的运动下去 。„„
答案显然错误,原因有二①本实验是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
响;②没有注意不受阻力和不受力的区别。
⑴在调节杠杆的平衡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 是 便于测量力臂 。 ⑵„ ⑶„
下册第76页 19.如图3-15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 的器材如下。。。。
⑴实验前,。。。。 使 杠杆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 状态 。 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力臂 。
2015年第40页第15题
15.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利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玻 璃板、棉布和小车,如图3-18所示。 ⑴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开始滑下,使小车每次进入水 平部分时的 大小相等。 ⑵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的(a)(b)两处的内容 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水平部分材料 (a) . ( b) .
⑴实验前他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 。⑵„ ⑶„ 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第121页 19.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⑴如图Z3-14(a)所示,要使支架上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自重的力臂 为 0 cm。⑵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好处是 ⑶„„ 第128页 19.用图Z4-10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①便于测量 力臂 自身的 重力 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⑵„„ ⑶„„ ;②可避免杠杆
15年上册
问题1.第95页 1.如图4-10是小敏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 实验装置,(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点燃的蜡烛 M, 。。。可以看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 出的结论是 。(3)经过三次实验后, 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的位置如图4-10乙所示,为了 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先用刻度尺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 判断 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测出像 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15年上册
问题1.第95页 1.如图4-10是小敏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 实验装置,(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点燃的蜡烛M,可 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敏那另一只大小相同 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和物大小相等 。
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如何验证像是正立 的?
问题与思考2: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 响这个实验到底推出了什么?
14年上册
问题2:第39页2.自然界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情 况没法通过实验直接得出。为了深入探究,人们利用了如图5-14所示的 器材,首先使 创造了物体以一定速度在水平面运动的条件,再 通过改变 的办法改变滑块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观察比较滑 块向前滑行的距离,从而得出了 的初步结论,在此实验的基础 上,加以推理: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 。探究 中,小明提出: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可能: A.与滑块到水平面时的速度有关 ; B.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⑴为了验证猜想A,他们应 。 。
问题与思考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
实验,实验前调节平衡螺母的目的到
底是什么?真的是方便测量力臂吗?
14年
问题3:上册第50页 四.实验探究题 条件实验中的情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 ⑴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 了便于测量 力臂 。 ⑵„„ ⑶„„ ⑷„„ 上册第94页 18.小朱用如图4-12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F1
F2
实验室的器材:
F2
此题是选编2011年威海市的中招试题,2011陕西省的中招试题
威海: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A和A’、B和B’、
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陕西:利用刻度尺连接AA' BB' CC' , 分别测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比较得出结论。
应该是:先用刻度尺连接AA′、 BB′、 CC′ , 然后判断像和物的 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再分别测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分析 数据得出结论。
⑶„„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可能是 杠杆自重
。
15年
问题3:上册第51页 四.实验探究题 14.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 衡条件实验中的情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⑴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 了便于测量 力臂 。 ⑵„„ ⑶„„ ⑷„„ 下册第40页 6.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此题是选编2011年威海市的中招试题,2011陕西省的中招试题
问题1.第28页 1.如图2-11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 实验装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点燃的蜡烛, 可以看到。。。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 等大 、正立 。(4)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 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2-13乙所示,为了得 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⑶„„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可能是 杠杆自重
。
O
G杆
此时,杠杆也处于平衡状态,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O处, 在支点O的正下方。
实验室的器材:
O
G杆
O
G杆
实验室的器材:
O G杆
F2 F1
实验室的器材:
F1
F2
实验室的器材: 做实验时水平位置平衡后,根本看不到这种现象!
F1
F2
实验室的器材:
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越小。
合理的推理: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
物体的运动将不受影响,将以恒定不变不变的速
度与永远的运动下去。
牛顿总结本实验和笛卡尔的实验结论,
总结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
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3年
问题3:第72页 四.实验探究题 实验中的情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⑴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 了便于测量 力臂 。 ⑵„„ ⑶„„ ⑷„„ 第112页 19.如图Z2-11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
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对物体的运动的影响也越小 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0(或不受阻力), 物体的运动 将不 受影响 ,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的运动下去。
伽利略: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0,物体的运动将 不受影响,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的运动下去。
笛卡尔: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 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变,将沿原来的方 向匀速运动下去.
的影响;②没有注意不受阻力和不受力的区别。
北师版
北师大版
教科版
教科版
问题2、第39页 2.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牛顿第一定律描
述的情况没法通过实验直接得出。为了深入探究,人们利用了如图5-15所 示的器材,首先使物块 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创造了物体以
一定的速度在水平面运动的条件;再通过改变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的办法
牛顿:不受力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伽利略:他分别于1632年和1638年,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 话》和《关于力学和运动两种新科学的谈话》(简称《两门新科学》)中记录了 他的理想斜面实验,并推想得到结论:“假设物体沿光滑斜面落下,并沿着另一 斜面向上运动,则物体不受斜面倾角的影响仍将达到和原来同样的高度,只是需 要的时间不同而已。” 笛卡尔:1644年,笛卡尔在他的《哲学原理》一书中弥补了伽利略的不足。[13] 他 明确地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外因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并 且还特地声明,惯性运动的物体永远不会使自己趋向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 上运动。他把这条基本原理表述为两条定律:一、每一单独的物质微粒将继续保 持同一状态,直到与其他微粒相碰被迫改变这一状态为止;二、所有的运动,其 本身都是沿直线的。然而笛卡儿没有建立起他试图建立的那种能演绎出各种自然 现象的体系,其中许多是错误的,不过他的思想对牛顿的综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笛卡儿的贡献在于他第一个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1687年,牛顿在笛卡尔、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撰写《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把惯性定律作为第一原理正式提了出来:一切物 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 种状态为止。他提出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的观 点,以及从中得出的惯性参照系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