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课后答案

社会学概论课后答案
社会学概论课后答案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社会学?如何认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答:工作性定义: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作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外观点不一,归结起来有三种观点:

第一.侧重于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传统代表人物有孔德、斯宾塞,这也形成了实证主义路线。

第二.侧重于把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作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有传统的马克思,韦伯等人,在中国以孙本文为代表,形成了反实证主义路线。

第三.中国大多数学者赞成第一种观点,但又试图将二者综合,因此形成了第三种观点。

孙本文观点:(1)社会现象;(2)社会形式;(3)社会组织;(4)人类文化;(5)社会进步;(6)社会关系;(7)社会过程; (8)社会现象间的关系;

(9)社会行为的科学。

美国人观点(1)社会互动;(2)社会关系;(3)群体结构;

(4)社会行为;(5)社会生活;(6)社会过程;

(7)社会现象;(8)社会中的人。

总体来说,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研究社会的结构以及运行过程,尤其要研究社会运行过程中的规律性,以便服务社会。b

2.简述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从整体出发,研究社会的结构以及运行过程的社会科学学科

社会学的学科特征:

1)整体性:从整体的有机性出发去研究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社会的运行与调整。

2)综合性:在研究一个现象时。总是联系多种相关的因素加以分析。

3)实证性:其研究的范式是:从生活出发,形成理论,再回到生活中去。

4)除此之外,还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宏观性

等特征。

3.社会学有哪些基本功能?社会学如何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基本功能:

1)、描述功能(认识社会是什么?)

2)、解释功能(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

3)、预测功能(将来社会是什么样的?)

4)、规范性功能(进一步回答社会“应该怎样”)

5)、教育功能或导向功能

第二章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2.在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形成时期,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其社会主要思想是什

第三章社会

1.什么是社会?它有哪些特征与功能?

含义:

社会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特征:

1)社会以人群为主体

2)社会是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3)社会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纽带

4)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功能:

1)满足需要的功能:生活、享受与发展

2)整合的功能:整合矛盾,冲突,文化

3)导向的功能:指导思想和行为

4)交流的功能:社会提供了场所

2.什么是社会结构?它的基本内容是怎样的?

含义:

是指用来作为描述社会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的概念。

美国学者戴维·波普诺认为:社会结构指的是群体或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

陆学艺认为:社会结构就是社会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秩序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网络。

基本内容: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的界定:

广义:指社会各个基本活动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状态。

狭义: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的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状态,这类地位群体包括阶层,阶级,种族,职业群体,宗教团体等。

简要概括:

社会经济结构,社会上层建筑结构,文化结构,阶级结构,人口结构,民族结构,家庭结构,组织结构。

4.什么是社会运行?简述它的基本内容?

含义:

是反映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概念,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基本内容:

纵向运行,即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主要表现为3种基本关系:继承的关系,变异的关系,中断的关系。

横向运行,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诸子系统的交互影响与功能发挥。表现为:交叉与渗透的关系,制约的关系,促进的关系,转化的关系。

第四章社会构成要素

1.社会有哪些构成要素?分别有哪些功能?

许多社会学家所倾向于三种基本要素构成: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功能:

自然环境:

1)提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2)影响社会生产部门的布局和生产发展的方向;

3)自然环境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4)自然环境通过对生产经济的影响,进而影响那里的人们的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以及社

会文化习惯

人口:

1)人口状况影响人口与自然界的相对平衡

2)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物质生产

3)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物质生活

4)人口状况对社会文化教育和政治生活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文化:

1)认识与改造的功能

2)整合与导向的功能

3)培养与教化的功能

4)推进与发展的功能

5)区分与标志的功能

3.环境、人口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彼此相关的。

(一)环境与社会的关系

首先,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的存在于发展,主要表现为:

1)提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2)影响社会生产部门的布局和生产发展的方向;

3)自然环境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4)自然环境通过对生产经济的影响,进而影响那里的人们的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以

及社会文化习惯

其次,人类社会影响并改变着自然环境,主要表现为:

1)人口数量影响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相对平衡

2)人类的各项活动改变着自然环境的面貌

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

4)社会制度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改造有重要影响

(二)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首先,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人口状况影响人口与自然界的相对平衡

2)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物质生产

3)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物质生活

4)人口状况对社会文化教育和政治生活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社会因素也会对人口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1)经济因素是制约人口过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2)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的稳定程度影响人口过程

3)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人口过程

4)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与人口出生率有很大的关系

5)文化因素影响人口生产与再生产

6)人口政策是影响人口过程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因素

4.简述文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内涵:

广义的文化即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单指精神文明的内容。特征:

(一)从抽象层面上看:

1.文化的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传递性

3.文化的变迁性和文化堕距

(二)从具体层面上看:

1)地域性 2)历史性3)多样性4)共同性5)象征性6)累积性

6.试分析文化与文明的异同

同:

1)文明和文化的主体都是人。

2)文明和文化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明和文化都是人类为了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

而活动的结果,他们包含着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

3)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

异: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

1)文化是一个总概念,是一切物质与非物质成就的综合;而文明是一个分概念,指文化发

展中的进步方面。

2)文化是一个中性词,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是文明的基础,而文明是文化的高级形式。

3)文明往往代表进步,而文化则有进步与落后之分

7.试分析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分析: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1.简述人的社会化及其基本特点

含义: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社会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技能与规范,适应社会生活,创造社会文化,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基本特点:

1)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阶段性与持续性的统一

3)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

4)正向性与反向性的统一

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基本生活技能社会化:日常生活技能与自谋生活技能

2)行为规范社会化

3)生活目标社会化

4)角色社会化

5)政治社会化

6)个性社会化:此处的个性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综合

3.试述人的社会化的各种内外条件

内在条件:

人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有语言能力

人有高度的学习能力

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外部条件:

家庭:为人的社会化提供了被抚育和感情需要的条件;使儿童获得了基本的生活技能;使儿童开始接受和内化社会的文化规范与价值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性格特征。

学校:为人的社会化提供了学习机构和组织机构;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教育内容;要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来遵守。

同龄群体:容易产生认同感;可以无拘无束的交谈;构成了独特的亚文化群体;极少有强制性

工作单位:

大众传媒:开放性:没有强制性;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4.试述人的社会化各阶段的特征,目标与意义

5.当前中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

少年时期:有强烈的自主要求,试图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监护,自己支配自己,但是他们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并没有达到完全的成熟,知识与经验缺乏,自我控制力薄弱,兴趣多变,其世界观与人生观尚未定型,各方面尚未摆脱对成人的依赖。

青年:还不乏稚嫩,缺少现实生活的锻炼,所以青年人的社会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6.什么是角色紧张与角色冲突?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含义:

角色紧张:学者们把人们在实际角色行为过程中所引起的时间和精力的紧张称为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在角色理论中,角色冲突是指个体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其角色内部或角色之间所发生的矛盾与冲突。

运用:当生活中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都在担当着一定的社会角色,所以当出现紧张的状态时便可以运用角色紧张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当我们在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和其他人发生冲突时便应当运用角色冲突的理论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第六章社会互动

1.什么是社会互动?影响社会互动的因素有哪些?

含义: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通过接触,沟通等方式而发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2.社会互动的手段有哪些?

语言沟通体态语言个人空间

3.简述社会互动的基本方式?

暗示模仿竞争冲突调适同化合作

4.试述西方社会学界不同理论流派对社会互动的观点?

5.什么是集体行为?集体行为产生的条件与原因有哪些?

含义:

集体行为就是指那些自发的无组织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

原因: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对于特定的集体行为,只能做具体的分析

1)社会弊端——机制不健全

2)政策不明确

3)价值观念的冲突

4)相对剥夺感

5)权力斗争

6)意外事件

条件:

环境场所条件社会条件心理条件

诱发条件控制条件

第七章社会群体

1.什么是社会群体?人为什么要组成社会群体?

含义:

社会群体是指一定的人们通过一定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合体。

原因:

从社会成员个体来看:个人存在于社会中,必须结群生活,这是由人们的各种需要来决定的:首先是生存的需要,其次是生产的需要,再次是安全的需要,最后是精神的需要。

从社会自身来看,群体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产物,群体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物质资料的生产需要人们之间结成一定的关系,正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促进了群体关系的产生和群体的形成,并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

2.简述社会群体的基本类型?

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3)内群体与外群体

4)大群体与小群体

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

6)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3.什么是初级群体?它有哪些特征?其功能是什么?

含义:

初级群体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特征:

1)规模小,成员有限

2)直接的,经常的,持久的面对面互动

3)成员交往富于感情

4)成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

5)依靠非正式手段的控制

功能:

1)承担着人的社会化的功能

2)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功能

3)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第八章社会组织

4.什么是组织的正式结构?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有哪些功能?

含义:

组织的正式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职位部门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经过精心设计并由组织制度

明确规定的组织形态。

内容:权力职位部门

功能:

它能够创造一种团结轻松的气氛,形成一种吸引力,保护个人的情感,志趣和利益。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弥补正式结构的不足,当环境变化,组织内部正式结构缺乏灵活性时,人们会运用非正式结构来解决。

非正式结构也有一定的负向功能——特别是当非正式结构目标与正式结构目标相冲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可能会削弱组织权威的有效性,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容易形成拉帮结派,造成内耗;如果不加干涉地任其发展,有时也会干扰正式结构的运行,影响组织正式结构的正常发挥。

9.联系中国社会实际,试比较家长制的管理方式与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第九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什么是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特征是什么?

含义: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将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特征:

久远性普遍性社会定势化差异性

对人的影响:

1)生活机会的差异

2)制度化的活动方式的不同

3)生活方式的差异

4)价值态度和观念的不同

4.西方社会的分层理论模式有哪些?怎样正确看待这些理论?

理论模式有: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马克思·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功能论的职业分层理论,冲突论的权力分层理论,进化论的综合分层理论。

看待:这些模式都有一定的侧重领域,都是分层理论的重要成果,它们从不同方面描述了西方社会层次的复杂情况,对我们加深西方社会分层结构有很大启发,为开展中国社会的分层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5.请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进行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由10大社会阶层和5种社会经济地位等级组成:

10大社会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

5种社会经济地位: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底层

6.什么是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有哪些类型?

含义: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位置的变动,更精确的说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分层结构中位置的变动或移动。

类型:

1)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2)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

3)结构性流动与非结构性流动

4)精英流动

7.联系中国实际对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作出分析。

因素:

经济的发展程度社会结构的类型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

教育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个人因素

自然环境的变迁

第十章社区

1.什么是社区?社区与社会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社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含义: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益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具体地说,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且有归属感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社区是地域性社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密切相关。

区别:

1)社区强调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或共同的社区意识;但社区中各种关系复杂,但不

强调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与意识

2)社区是一个地域性概念,而社会不强调这一点。

3)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比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更为亲密,同一社区的人际交往频率更高

4)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相比具有更为明确和专门化的特征,而社会的功能则更为复杂,更具

有复合性

5)社区对社会成员的控制多采用风俗,道德,宗教等非强制性的手段,而社会更多采用的

是法律,纪律等强制性的控制手段。

3.简述农村社区及其特点,农村社区的结构单位有哪些?

含义:

农村社区又称农村共同体,指的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活动聚集起来的人群生活的共同体.

特点:

1)地域性特征:相比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的地域更广.

2)人口特征:人口密度相对比较低,人口的流动率小.

3)经济特征:主要产业是农业

4)文化特征:其行为规范是传统取向的

5)心理特征:保守型和情感型,地方观念重

结构单位:

家庭邻里宗族社区组织

5.简述城市社区及其特点.城市社区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含义:城市社区是指以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特点:

1)人口聚集规模大,密度高,异质性强

2)经济活动复杂,职业门类众多

3)组织程度高,社会结构复杂

4)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多样,生活节奏快

5)人际关系以业缘为主,人际交往感情色彩淡薄

作用:

经济中心作用,政治中心作用,文化中心作用,

6.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联系实际谈谈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含义:

指人口从乡村向城市化转移,造成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数量的增加的过程。

影响:

1)城市化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化:新型产业出现;市政建设和服务业发展起来

2)城市化改变了社会的人口结构和职业结构:由农业劳动向非农产业的转变;人口老龄化

加剧

3)城市化引起了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个人自主性加强,文化的异质性加强,

生活复杂。

4)城市化引起了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家庭规模由大变小,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家庭的

功能减弱

5)城市化对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使人们用崭新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审视人生,认识自己

6)城市化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人口问题,就业问题,环境问题等等

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1)城市化水平低;

2)城市化发展不平衡,主要在不同地区和大小城市发展不平衡

3)城市发展受政治与政府影响大。

7.试述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必要性: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发展不平衡,出现了畸形发展,尤其是社区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可行性:1979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学学科得到恢复和建设,社区研究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涉及的领域十分丰富,其中小城镇建设,城市化,城市社区服务与建设,城乡关系等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加深了人们对社区的认识,促进了社区理论的发展,同时推动了城市社区的实际发展.

第十一章社会制度

1.什么是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征?

含义: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特征:

普遍性特殊性相对稳定性强制性阶级性

6.什么是制度化?简述制度化的作用?

含义:

两层:

第一:指人类社会行为的定型化与模式化;

第二:指人类的社会行为普遍被制度所制约。

作用:两个方面:

积极的方面:

第一,促使人们内化规范,认定某种行为的合理性

第二,使人们的社会行动具有可预测性。人们必须依循一定的规章或规范来行事处事,可期望性的依据就是制度规范

消极的方面:

制度化的副作用不仅表现为懒惰与僵化,影响个人或组织对于社会经济变化的应变能力,而且表现为保守。

第十二章社会变迁

1.什么是社会变迁?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有何异同?

含义:

指由社会结构与功能上的演变而引发的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其中社会结构的变化是核心。

关系:

同:都是反映社会变化的范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交替使用它们,在很多情况下,社会变迁就是社会进步。

异:

1)两者的方向不同:社会变迁具有多向性的特点,既有进步,也有落后和倒退;而社

会进步则是正向的,一维的。

2)两者的性质不同:社会变迁不带有价值判断,是一种事实陈述,无所谓对错,善恶;

而社会进步则包含一定的价值判断成分,是一个带有主观性的评估概念,它以普遍的价值体系确立为基准。

所以,社会变迁是一个中性概念,而社会进步则是明显带有倾向性的概念。

4.试述社会变迁的原因。联系中国社会实际对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作出分析。

原因:社会变迁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既可能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单独作用于社会结构,也有可能以某种合力的形式,相互作用导致社会变迁。各种因素发生作用的条件决定了社会变迁的性质和方向。具体因素有:

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制度

社会价值观念

第十三章社会现代化

1.什么是社会现代化?为什么现代化不同于工业化和西方化?

含义: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变传统社会为现代社会的过程,是以现代工业产生为发端,以科技发展为动力,涉及政治,法律和社会精神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整体社会变迁。

原因:

社会化不同于工业化,是因为:

1)虽然经济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起支配作用的部分,但是现

代化是全面的发展,工业化只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内容或一个基本特征,单纯

的工业化绝对不是现代化。

2)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实现了工业化并不一定能够自然地达到公平

分配,解决贫困和不平等的问题,政治,社会,文化等非经济领域的发展也是

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社会化不同于西方化,是因为:

1)西方化只是现代化的一种形式而非所有形式,西方模式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并不

有效。

2)现代化有多种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自己的合理性

3)发达国家基于自身利益,不可能放弃对世界格局的垄断地位,所以,即使发展

中国家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成就。

3.西方社会现代化理论模式有哪些?如何正确看待这些模式?

理论模式主要有3种:现代化理论(主要又分为经典现代化理论和后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具体对比,看P349)

看待:

对于现代化理论而言,它对现代社会的特征的描述具有一些有益的启示,并且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现代化理论因其带有明显的西方中心倾向而受到了各式各样的批判:

1)现代化理论把所有社会都划分为传统与现代两类,认为二者有截然相反的特征,犯了简

单化的错误;

2)将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当成了所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唯一模式;

3)把发展国家不发达的原因归结为其内部的障碍,也是不合理的;

4)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用现代化模式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对于依附理论而言,作为对现代化理论的挑战,依附理论在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它本身也存在不足:

1)它在批判现代化理论的错误的同时又陷入了另一种错误。

2)依附理论仅仅将摆脱依附关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并未意识到在现代社会国家

之间的依存关系。

3)依附理论缺乏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只是以美洲和非洲作为蓝本,忽略了地区差异性。

对世界体系理论而言,它是对依附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它并不是一种完美的理论:

1)世界体系理论用“核心——半边陲——边陲”的三元结构对大量国情各异的国家进行分

类,显得吃力

2)将发展看作是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改变,这种结构决定理论仍带有一定的外部决定论

的色彩,而且,它忽视了文化体系,政治体系对经济体系的影响及非经济因素

3)着重从世界体系角度分析世界发展,相对忽视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作用

4)世界体系论不能反映世界和现代化的全貌等等。

5.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

文化现代化城市化人的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0.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学的想象力? 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因此,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想象力,个体性的焦虑不安就被体现为明确的社会困扰,公章不在漠然,而是参与到这样的公共论题中。 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使我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当社会走向工业化时,农民就自然转变为城市工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当民族遭受战争蹂躏时,人民就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经济萧条时期,大批工人失业,不管曾经他们的工作效率多高。对此,任何人的力量都是无能为力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能使我们摆脱狭隘的个人观点,在思想上更清楚地认识个人活动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2. 什么是社会学?如何正确把握? 答: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 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定义,需要理解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对象,社会学的作用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社会行为,社会关系 社会学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具体性,动态性。 社会学的作用有,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3.预测功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去预计和推测事物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4.规范功能:确定预定社会目标、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3.社会学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功能? 答: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4全)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___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___。 6.马克思主义认为,___需要____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8.社会需要是人们的___社会关系____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_需要层次论_______。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1.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12.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13.___社会关系____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 ____语言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文化是指( 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工作安定”属于( B )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4.“镜中自我”是( B )提出来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5.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1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最新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学课后习题答案

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为(孙本文观点)答:(1)社会现象;(2)社会形式;(3)社会组织;(4)人类文化;(5)社会进步;(6)社会关系;(7)社会过程;(8)社会现象间的关系; (9)社会行为的科学。 美国人观点(1)社会互动;(2)社会关系;(3)群体结构; (4)社会行为;(5)社会生活;(6)社会过程; (7)社会现象;(8)社会中的人。 2. 社会学的功能是什么? 答:1)、描述功能(认识社会是什么?)2)、解释功能(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 3)、预测功能(将来社会是什么样的?)4)、社会管理和控制功能 5 批评功能 6 教育功能。 3. 简述社会学创立时期各社会学家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答: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关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的基本认识。 卡尔.马克思。第一,社会冲突和社会革命的不可避免性。第二,特别强调社会的经济基础。赫伯特.斯宾塞 其一,他将人类社会比作有生命的有机整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为整体的稳定而效力;其二、他将进化论的思想引入人类社会,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埃米尔.涂尔干他为社会学确定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其二,进一步确定了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他的社会学的核心是社会秩序问题,这也是当时法国动荡的社会现实在其学说中的反映。 4. 简述20 世纪30 年代到50 年代社会学在中国本土化的成就答:30到40年代,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社会学家,如李大钊首次提出了唯物史观史社会学研究法则的思想。毛泽东瞿秋白、李达、许德珩等。“乡村建设运动”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现实的联系,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5. 简述帕森斯答:《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社会学中芝加哥派的衰落和功能派的崛起。帕森斯把“整合”与“均衡”作为其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与归宿。试图从高度抽象的社会系统分析中找到统一的、完整的社会行动理论。他的宏观的、高度抽象的严密的理论体系对西方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默顿默顿创立了科学社会学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流派的主要贡献答:简述功能主义:其一,社会趋向于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稳定的、结合得很好的系统;其二,任何社会都有一种机制将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整合在一起,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成员的一种基本的价值标准;其三,社会有一种趋于均衡或平衡的基本倾向. 7. 冲突论: 答:1)、社会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冲突是长期存在的,是每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2)、权力分配和社会报酬分配的不均是冲突产生的根源;3)、秩序只是社会各部分之间不断进行 冲突的一种结果,而且也不是事物的自然状态,因此社会秩序的维持不是靠普遍一致的,而是靠武力或暗含着武力的威胁;4)、冲突不一定就意味着公开的暴力,还包括紧张、敌意、竞争和价值标准上的分歧;5)、冲突对社会的作用不仅具有破坏性的一面,而且还有建设性 的一面。 8. 交换论: 答:1)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它强调对人和人的 心理动机的研究,批判那种只从宏观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或抽象的社会角色上去研究社会的作法;2)、在方法论上倡导个人是社会学研究的根本原則;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 (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

社会学概论习题(有答案)

社会学概论习题(有答案)

、单选题 1、社会学创立于( C ) A. 人类社会出现时 C.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十年代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 B ) A. 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B.整体的 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 C. 过去了的社会 D.当今 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 3、对解释的准确理解: ( B ) A. 描述事物的本来面貌 B.由结果 找原因 C. 由所知道的过去找将来的趋势 D .探索改 造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 4、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迪尔凯姆和马克斯· 韦伯 帕 森斯和默顿 C.科赛和达伦多夫 B.十三世纪 D.二十世纪B ) B. D.

库利和米德 5、对全体调查对象逐个进行调查是( A. 个案调查 B.抽样调查 查 D. 典型调查 6、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对特定的个别对象进 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D ) A. 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查 D. 个案调查 C.重点调 7、抽样调查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B ) A.抽取出来要进行调查的单位 B.调 查对象的全部单位 C.统计出来的全部调查结果 D.调 查资料的汇总 8、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 D ) A.庆典方式 B.拜访方式 C.礼仪禁忌 D.科学技术 C ) C.普遍

9、文化模式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A )

10、“性善论”是由( A )提出的。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11、在社会化的所有场所中, 最重要、最为直接、 最为持久的是( A )。 A. 家庭 B.同辈群体 C.学校 D.大 众传媒 12、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化机构是 ( C )。 A.家庭 B.同辈群体 C.学校 D.大 众传媒 13、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 影响最大的是( D )。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14、在青年时期, 影响人们社会化的主要是因素 是( D )。 A. 学校 B.同辈群体 C.社区 D.工作单位 A. 鲁思·本尼迪 克特 B. 塞缪尔·亨廷顿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社会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社会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把握? 答: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第一,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第二,社会学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第三,在对社会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调一致。 2、社会学如何为社会服务? 答: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主要通过其功能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为社会服务。 3 .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答:(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二)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的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 (三)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跟特殊的关系。 (四)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或政治科学;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答:(一)社会学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 第一,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 第二,社会学不仅提供县城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社会学的视觉、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二)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长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是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第二,社会学以自己的饿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度正确的饿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答: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同时又要注意吸取,借鉴外国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要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既要注意防止一切照搬,又注意避免一切拒斥。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1、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做的研究的异同在哪里? 答:社会运行条件是为实现社会良性运行而注意创造的内外主要条件: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条件。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

《社会学概论》考试卷A卷

《社会学概论》考试卷 A卷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的总和,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 2、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生存、、发展。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在1891年。 4、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 5、人类生存环境包括和。 6、组织目标的确定有两种模式,一种为集中决策模式,一种为模式。 7、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权力。 8、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变异性、、阶级性。 9、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 10、道德是靠人们的、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1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顺应关系、关系。 12、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再生产不相适应。 13、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14、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农村救灾、“五保”制度、、 。 15、1963年,总理提出四个现代化,并指出四化的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二、判断(请在每小题括号内打√或×,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源泉之一。( ) 2、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一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 ) 3、时尚的特征是新奇性或非常规性、流行时间短、显示与炫耀。( ) 4、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是由自身生理的和心理的条件决定的。( ) 5、家庭具有:生产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消费功能、娱乐和享受功能。( )

6、组织环境是对组织存在和发展具有影响的外部事物。环境变化要求组织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 7、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 ) 8、一切社会控制都具有社会秩序的保障,维持正常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 9、社会问题是社会的病态,但存在社会问题又是社会的常态。社会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10、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 三、简答题(共3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五种需要是什么?(5分) 2、什么是人际关系?影响人际关系有哪些因素?(7分) 3、什么是城市化?推动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7分) 4、社会保障有哪些功能?(5分)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答案《、名词解释一1、社会学是一门 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科学。 2、社会结构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关系。 3、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4、社会化: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代沟:所谓代沟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沟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6、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7、社会规范:是在特点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的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8、社会群体:广义上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形成的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共同体;狭义上指通过直接的社会互动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类群体。 9、社会不平等: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满足程度上的差异性。 10、社区发展:指通过建设以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 11、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和社会有关的一切行为。 12、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3、拟剧论:是社会学家戈夫曼采取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的理论。 14、社会调查方法: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情况进行考察,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并对其作出解释的一系列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15、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指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种种社会变动现象。社会学家把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的渐进的、突发的社会变动过程与结果都称作社会变迁。 16、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制约社会行为的重要结构框架。. 17、社会越轨:也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者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18、本原的社会制度:指在人类与环境交往、争取生存与延续的过程中产生的,

社会学概论习题有答案

社会学概论习题有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单选题 1、社会学创立于( C ) A.人类社会出现时 B.十三世纪 C.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B.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 C.过去了的社会 D.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 3、对解释的准确理解:( B ) A.描述事物的本来面貌 B.由结果找原因 C.由所知道的过去找将来的趋势 D.探索改造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 4、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 A.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 B.帕森斯和默顿 C.科赛和达伦多夫 D.库利和米德 5、对全体调查对象逐个进行调查是(C ) A.个案调查 B.抽样调查 C.普遍调查 D.典型调查 6、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对特定的个别对象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D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个案调查 7、抽样调查中所说的“总体”是指(B)

A.抽取出来要进行调查的单位 B.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 C.统计出来的全部调查结果 D.调查资料的汇总 8、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D ) A.庆典方式 B.拜访方式 C.礼仪禁忌 D.科学技术 9、文化模式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A ) A.鲁思·本尼迪克特 B.塞缪尔·亨廷顿 C.玛格丽特·米德 D.博厄斯 10、“性善论”是由( A )提出的。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11、在社会化的所有场所中,最重要、最为直接、最为持久的是 (A )。 A.家庭 B.同辈群体 C.学校 D.大众传媒 12、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化机构是(C )。 A.家庭 B.同辈群体 C.学校 D.大众传媒 13、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 D )。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14、在青年时期,影响人们社会化的主要是因素是(D )。 A.学校 B.同辈群体 C.社区 D.工作单位 15、“亲密与孤独”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主要是指( C)时期的特征。 A.婴儿 B.学龄 C.青年 D.中年 二、多选题 1、社会学的社会功能有:( ABCE)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里条件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3、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4、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二、简答题 1、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第一.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第三.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 2.需要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3.人的社会需要和人的社会劳动、人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相铺相成,推动者生存和社会的发展。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上的需要; 2.安全上的需要; 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传授生活技能 2.教导社会规范 3.指点生活目标 4.提供角色人选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群体: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2、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3、城市化:我们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4、人文区位学:是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 二、简答

社会学概论考试卷

第二次计分作业及答案 1 以下哪种方式可以表现社会角色?(D) A.角色实践 B.角色期待 C.角色领悟 D.布景与道具 2 中国传统社会网络的核心格局是:(D) A.面子 B.同心圆 C.团体格局 D.差序格局 3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C ) A.社会角色的确定 B.社会角色的表现 C.社会角色的扮演 D.社会角色的失调 4 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这是:(A ) 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5 交换理论研究的主题是(D ) A.合作关系 B.冲突关系 C.强制关系 D.交换关系 6 根据社会角色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社会角色分为(B ) A.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B.规定性角色和开放角色 C.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D.内在角色和外在角色 7 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C )为基础的。 A.血缘 B.业缘 C.地缘

8 在现代社会中,(D )处于主导地位 A.血缘群体 B.地缘群体 C.志缘群体 D.业缘群体 9 根据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A ) A.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B.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C.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D.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 10 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是由(C )提出的 A.霍曼斯 B.米德 C.库利 D.默顿 11 研究表明,一个群体的组合式的规模是(C ) A.两个人 B.三个人 C.五个人 D.十个人 12 有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这为(A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丁克家庭 13 希望工程属于(D ) A.政治组织 B.经济组织 C.政府组织 D.非政府组织 14 霍桑实验提出了(B )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动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15 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在说明美国的企业界应该向日本学习时提出了(A)。 A.Z理论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解析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 4、请详述社会控制的功能。 答:社会控制的功能有: 1、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促使人们行为制度化,通过社会控制为社会成员提供符合社会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调剂其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制约和知道他们的社会行为。 2、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条件。一方面,通过社会控制从正面鼓励引导良好行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规定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的地位、社会权利和义务,限制其利益竞争X围,调整利益关系;另一方面,通过纠正越轨犯罪行为,抑制个人间和社会各个利益群体间的冲突,避免发生大规模的对抗和冲突。 3、协调社会运行的各系统,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修正其运行轨道,控制运行方向和速率,促进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4、作为阶级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斗争工具。 简述社会控制的手段有? 答:社会控制的手段: 1、国家政权:这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利,也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基本方式。 2、法律:是有国家立法机关定立和认可,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划。 3、纪律: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为自己成员制定的行为准则。 4、习俗: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互相模仿逐渐形成的并共同村手的风俗和习惯。 5、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或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X。 6、某:社会共同持有的一套信仰和惯例。 7,、社会舆论: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对于具有切身性、重要性、新颖性和争议性的问题所公开表达的情绪性的一致意见。 3 题目17 完成 满分10.00 标记题目 题干 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答:任何特定的社会体系一经确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关系。但是,社会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需要不断吸收新的因素。社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组成要素都具有自我组织和不断完善的特性,有可能出现各要素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体系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和不平衡的出现,就要不断调整原有的结构关系。这种适应和调整先是局部的、缓慢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导致原有体系结构的整体改组,直至采取社会革命的形式。在影响社会变迁的诸因素中,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经济发展变化是最根本的原因。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是生产方式内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物质生产力的变化造成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也发生变化。社会变迁除了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外,还取决于自然环境、人口、社会制度、观念、社会心理、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题目18 完成 满分10.00 标记题目 题干 请简述社会保障的特点 答:社会保障的特点: 1、社会性:社会保障具有社会性,即它所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2、强制性:各国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制度固定下来,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避免了主管随意性。 3、普遍性:保障项目普遍,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 4、公平性:符合保障的对象能够均等的获得保障的机会和权利。 5、互助性:横向互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遵循的是一种大数法则,也即是多数成员实现对少数遭遇风险成员的收入补偿。 纵向互助,代际之间的互助。 6、储蓄性:一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是先行扣除、缴纳和储存,然后分配和使用。 题目19 完成 满分1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