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理学主要导师介绍
黎建飞法理学的应用价值

法理学的应用价值黎建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主题:法理学的应用价值主讲人:黎建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海商法、保险法研究所主任主持人:郭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特邀嘉宾:史彤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人:同学们对黎老师可能不是很熟悉,特别是法理的同学,我首先对黎老师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黎老师现在是我们人大法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研究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也是海商法研究所主任。
他也有很多的社会兼职,譬如说中国法学会劳动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会常务理事等。
黎老师在1979年-1983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75年我刚出生可能在座的不少同学还没出生)然后又接着攻读硕士,90年在中国社科院毕业,获得法理学博士。
所以说,黎老师虽然是研究劳动法的但是他以前是法理学毕业的。
今天晚上黎老师给我们讲的主题是“法理学的应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想今天晚上的讲座一定是非常精彩。
下面我们有请黎老师。
黎老师:谢谢!刚才的介绍已经很详细了,但已婚他没有介绍,这说明简历得搞详细一点。
今天晚上这个题目,是史彤彪老师给我出的题目,要我给法理的同学做一个讲座。
这对于我而言非常麻烦,因为我得重新去写稿,毕竟离开这个地方已经很久了,但我还是心存感激。
感激法理学非常宽容:对一个逃跑者(我算是一个逃跑者,以前学习法理学,本科时特别喜欢法理学,硕士时是法理学专业,博士时是法理学专业,结果学完之后就当了逃兵)十分地宽容。
逃兵在中国可是不太好办的,回来一般是要审查的(一般是右派之类的)。
而且现在甚至还邀请我回来,这就更难得了。
在五百强公司都有一个规矩,凡是离开的人再回来是不要的,无论你这匹马有多好,回头草绝对是吃不了的。
所以说,法理学非常伟大,对于一个逃跑者和回来的人都能够接受。
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振东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振东王振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新闻'>1981年—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本科1985年—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法律思想史学、法理学、法学方法论老庄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律师专着《自由主义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专着《现代西方法学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专着《韦伯:社会法学理论》(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副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版,2008年第三版);副主编《中国法哲学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副主编《西方法律思潮源流论》(2008);参与编写着作和教材主要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马列法学原着选读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社会科学学科大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法哲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人权:从世界到中国》(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教材2000年第一版,2006年第二版;十五规划国家级教材2004年第一版,2007年第二版);《现代法学基础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法律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社会主义法治论》(法律出版社,2002);《法的形成与运作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法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2008年第二版,2012年第三版);《世界着名十大法学家评传》(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2008年第二版);主要论文:《恶法亦法理论的历史寻踪及其价值》,《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8年第2期转载;《试论中国自然法思想及其复兴》,《法学家》,2006年第3期;《韦伯的社会法学方法论思想评析》,《第四届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年会论文集》;《拉德布鲁赫相对主义法哲学及其价值》,《成人高教学刊》2007年第8期;《法律契约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意义》,《成人高教学刊》2004年第3期,《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年第12期转载;《中国自然法复兴的内在逻辑》,《法学纪元》2005年12期;《历史法学四题》,《成人高教学刊》2009年第2期;《中国自然法复兴与和谐社会建构》,《第三届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年会论文集》;《法哲学论》、《社会主义法治论》、《法的形成和运作原理》等博士点项目和人文社科项目的主要参加人之一。
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时延安 (3)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第 1 页 共 1 页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孟涛孟涛助理教授新闻'>2010.8-2012.8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2007.9-2010.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2005.9-2007.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2001.9-2005.7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理学、法律社会学、纠纷解决、非常法律主要讲授法理学1.第七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论文一等奖(2012年)2.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孙国华法学理论发展基金青年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12年)3.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1年)著作类《中国非常法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论文类(一)紧急权力法及其理论的演变,《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二)EmergencyLawinChina:ItsFormation,PresentStateandFuture ,《SocialScienceinChina 》(Vol.32,No.3,August2011)(三)中国非常法律的形成、现状与未来,《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四)改革开放以来法院体制的分权与集权――中国国家司法能力建设的变迁轨迹,《新视野》(2010年第4期)(五)论当前中国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兼论现代性法律的局限性,《现代法学》(2010年第1期)(六)法理学教材的四种类型及其改革,《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七)合伙债务、习惯法与国家,《朝阳法律评论》(2009年第1期)2011.1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十批面上资助项目(资助编号:2011M500480)“大调解体制创新研究:实践改革与理论发展”,2012.82012.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批特别资助项目(资助编号:2012T50178)“中国非常法律制度研究”,2012.112012.1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治评估创新及其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研究”。
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戴玉忠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戴玉忠戴玉忠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新闻'>1977年12月考入吉林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本科),1982年1月毕业获法学士学位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司法制度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1999年4月至2006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1997年12月至2008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大检察官(2004年10月至2008年8月)2008年11月,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司法部、中国法学会联合举办的“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中,被授予“最佳宣讲奖”论文类(2006年至2011年9月)《醉酒驾车犯罪的立法协调与法律适用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刑事司法指南》第47期;《论醉酒驾车犯罪的法律关系与法律适用》,2011年8月1日出版《当代检察官》2011年第8期;《科学立法语境下的刑事立法协调》,法律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人大法律评论》第一辑;《醉酒驾车犯罪相关法律规定的理解与适用》,《检察日报》2011年6月20日第三版“观点”栏目;《刑事诉讼法中鉴定制度修改完善若干问题研究》,2011年5月出版《中国司法鉴定》2011年第3期;《深化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与刑事立法的协调》,2011年5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文集2010年卷——建言献策:刑事诉讼法在修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与特征》,2011年3月出版《人民论坛》第3期(下);《惩治贿赂犯罪30年脉络》,2011年出版《财经》2011年刊;《刑事司法体制改革语境下司法鉴定法律制度的完善》,2010年11月出版的《中国司法鉴定》2010年第6期;《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背景下的受贿犯罪及其刑法规范的调整》,2010年10月出版的《人民检察》2011年20期;《刑事司法体制中检警关系若干问题探讨》,2010年9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刑事法热点问题的国际视野》;《刑事法律语言冲突与规范化》,2010年8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刑事法前沿》第5卷;《新中国刑事诉讼制度60年的回顾与展望——深化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与刑事诉讼法再修改》,2010年6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深化刑事司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各国议会联盟的历史与组织机构》,检察日报2010年1月25日第6版;《各国议会联盟与联合国、美国以及中国全国人大的关系》,检察日报2010年2月1日第6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若干问题研究》,2010年1月法律出版社出版《法理学论丛》第四卷;《刑事司法体制中检警关系若干问题探讨》(韩文版),2010年韩国刑事法学会2010年编辑出版韩国《刑事法研究》第22卷(特刊);《中国刑事法制30年》(1978——2008),2009年4月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朝阳法律评论》2009年第1期;《我国贿赂犯罪刑法规范的变革与反思》,2009年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明德刑法学名家演讲录》;《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年出版《法治百家谈——百名法学家纵论中国法治进程》第二辑;《我国贿赂犯罪刑法规范的演变与立法协调》,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和谐社会语境下刑法机制的协调》;《关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的若干问题》,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强化法律监督的思考与探索》;《证据学研究的新探索》,《检察日报》2008年5月29日第3版《学术》;《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第四卷;《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与制度的几个特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与前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6》(2008);《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改革完善刑事诉讼程序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宽严相济视野下刑事诉讼程序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法制日报2008年3月2日第10版;《我国刑法贿赂犯罪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特征之评析》,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刑事法学的当代展开》;《法治与和谐》,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人权与和谐世界》;《对现行不起诉制度的几点看法》,《人民检察》2007年第24期;《新刑法典是我国刑法制度发展的里程碑》,《人民检察》2007年第19期;《依法治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依法治国十年回顾与展望》;《中国检察权的宪法基础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检察权研究——以宪政为视角的分析》;《法学教育恢复高考30年的回顾与思考》,《检察日报》2007年8月31日第2、3版;《检察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与前瞻》,《人民检察》2007年第15期;《网络与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管辖》,《人民检察》2007年增刊;《我国贿赂犯罪刑法规范的演变与思考》,《检察日报》2007年4月19日第3版;《惩治“买官卖官”犯罪与改革完善刑事法律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第四卷;《法律专业毕业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法律专业毕业生求职选择》;《和谐社会与法治保障》,中国人权研究会《人权》2007年第2期《官帽交易后的法律软肋》,人民日报《人民论坛》2006年第9期;还曾发表《依法治国:保障社会和谐》、《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与宪法地位》、《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刑事立案监督与侦查监督的法律地位》、《关于腐败的特征、危害及其遏制》、《引渡法若干问题研究》、《健全完善我国刑事证据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等论文;著作类(2006年至2008年)《中国法学30年》(1978——2008),合作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本人撰写其中的《中国刑法学30年》(1978——2008);《中国走向法治30年》,合作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本人撰写第四章《刑事正义的追求》;《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合作编写,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本人撰写第十三章《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检察监督制度的立法完善》,第一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出版;《和谐社会语境下刑法机制的协调》,第一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出版;《典型疑难案例精析》第一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还曾主编:《法律应用与检察业务研究》(第一主编)、《党政干部法律顾问》(主编),《中国检察业务教程》(副主编)、《经济犯罪追诉标准理解及适用》(主编)、《典型疑难案例评析》(主编)、《法律应用研究》(主编)、《中国检察年鉴》(主编)、《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常务副总编)、《检察业务指导》(主编)等书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导师出题教授介绍、导师信息、导师论文 考研信息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导师出题教授介绍、导师信息、导师论文【育明教育独家提供】人大法学院各专业核心导师介绍法制史专业主要导师介绍曾宪义教授一、简介曾宪义教授,我国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法国名誉博士、日本国名誉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法学家》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担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理事长。
曾宪义教授自1990年至2005年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最后一届即第九届系主任和法学院第一、二、三届院长共达15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十二年,担任两届十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现任名誉主任,担任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和两届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迄今达十二年,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和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迄今达十年,担任过中国法律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此外,现在还担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担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委员等。
曾宪义教授自196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迄今,一直从事法律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如《哈佛法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家》等等)和著名出版社(如英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2国著名的巴特沃斯出版社等)发表和出版了论文和著作,目前正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重大图书出版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十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师资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师资介绍法学理论朱景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朱力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范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史彤彪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孙国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理论博士学位点建立人吕世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谷春德教授刘新教授法制史曾宪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名誉院长,法律史博士学位点建立人程天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叶秋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郑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助理、法制史教研室主任赵晓耕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制史教研室副主任王云霞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小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希坡教授林榕年教授叶长良教授北京地石律师事务所主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韩大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杨建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莫于川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许崇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点建立人皮纯协教授张正钊教授刑法学黄京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刑法教研室副主任韩玉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刑法教研室主任、法学院图书馆常务馆长谢望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冯军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高铭暄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刑法学博士学位点建立人王作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力康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前任副校长张小虎教授民商法学(含知识产权)王利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院长、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春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知识产权教研室主任龙翼飞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民商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安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林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民商法教研室副主任杨立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郭禾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助理、中国法制信息港主任林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姚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新宝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佚教授赵中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杨大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婚姻家庭法研究所所长关怀教授刘素萍教授经济法学史际春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助理、经济法教研室主任徐孟洲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经济法教研室副主任吴宏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经济法教研室副主任刘文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潘静成教授宋金波教授王益英教授王宗贤教授环境资源保护法周珂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环境法、资源法教研室主任王欣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诉讼法学(含物证技术)陈卫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诉讼法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王新清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汤维健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诉讼法教研室副主任,民事诉讼法教研室主任何家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助理、物证技术教研室主任江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程荣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徐立根教授周惠博教授孔庆云教授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顾问国际法学余劲松教授赵秀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法教研室主任朱文奇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人道法研究所所长邵沙平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寿康教授博士生导师章尚锦教授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导师出题教授介绍、考研经验分享 专业介绍 考研大纲导师信息、导师论文 报考介绍

外保 统考录取
外保复 外保录取 统考复试或报名人数 人数
试人数 人数
法理学
121(报名)
19
法制史
73(报名)
15
宪法学
140(报名)
14
刑法学
366(报名)
26
2008年
民商法学 诉讼法学 经济法学
不详
595(报名)
42
230(报名)
20
210(报名)
2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71(报名)
7
国际法学
226(报名)
知识产权法学(法学)
1
19
7
20(复试)
12(20)
比较法学
0
4
总计
79
1542(报名)
88(167)
法硕(非法)
24
1296(报名)
162(186)
法硕(法学)
35
146(报名)
20(55)
法理学
2
14
6
16(复试)
13(21)
法制史
2
12
1
8(复试)
7(10)
宪法学
3
11
2
8(复试)
6(11)
刑法学
究中心主任。 曾获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第五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
奖”,2006 年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亚洲立宪主义研究》一书曾获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奖。
二、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宪法学》、《比较宪法》、《外国宪法》、《基本权利》等。
三、研究方向:
中国宪法学、比较宪法学
四、承担课题:
国家、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 8 项,主要有: 《民主选举法律制度的理论、实践与问题
人民大学法理学主要导师介绍

人民大学法理学主要导师介绍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人民大学法理学主要导师介绍朱景文教授 :人大法学考试参考书目的作者,法理学宇宙超级至尊无敌牛人!1948年生,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社会哲学和法律哲学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讲授课程:1.法理学2.法社会学3.比较法总论4.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5.Introduction to Constitutional Law in the PRC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2.比较法总论 3.法社会学4.法律与全球化研究 5.现代西方法哲学张志铭教授1962年2月出生,浙江籍。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1983)、法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1998)。
自1986年以来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法学理论研究室主任、《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副院长、党委委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主编。
2005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任教授。
《法学家》杂志常务主编。
讲授课程硕士生:1.法理学2.法学方法论博士生:1.法理学专题2.法律方法3.司法理论和司法改革专题主要研究方向1.法治与公共政策 2.司法理论和司法改革 3.法律解释4.法律方法 5.法律职业朱力宇教授1952年11月5日出生于四川,198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
其间于1999年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于1995年10月—1996年10月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访问学者(法国政府奖学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理学主要导师介绍
朱景文教授:人大法学考试参考书目的作者,法理学宇宙超级至尊无敌牛人!
1948年生,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社会哲学和法律哲学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讲授课程:
1.法理学
2.法社会学
3.比较法总论
4.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
5.Introduction to Constitutional Law in the PRC
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法理学2.比较法总论3.法社会学
4.法律与全球化研究5.现代西方法哲学
张志铭教授
1962年2月出生,浙江籍。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1983)、法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1998)。
自1986年以来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法学理论研究室主任、《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副院长、党委委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主编。
2005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任教授。
《法学家》杂志常务主编。
讲授课程
硕士生:1.法理学2.法学方法论
博士生:1.法理学专题2.法律方法3.司法理论和司法改革专题
主要研究方向
1.法治与公共政策2.司法理论和司法改革3.法律解释
4.法律方法5.法律职业
朱力宇教授
1952年11月5日出生于四川,198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
其间于1999年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于1995年10月—1996年10月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访问学者(法国政府奖学金)。
2000年被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法学院法律硕士工作委员会主任。
开设课程
硕士生:
1、法理学研究
2、法理学专题
3、立法学研究
博士生:
1、立法学研究
2、法理学专题
研究领域
1、立法学
2、人权法理论
史彤彪教授
男,1962年出生于山东昌邑。
1981年-1988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师从吕世伦和谷春德两位教授,研习西方法律思想史。
1988年留校任教。
2000年又拜曽宪义教授为师,获得法律史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全国西方法律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
教授课程
1、现代西方法哲学,
2、西方法律思想史,
3、近代西方法学名著宣读,
4、司法伦理学。
研究方向
1、法理学、
2、现代西方法哲学、
3、比较法、
4、西方法律思想史。
吕世伦教授
1934年7月18日出生,中共党员,辽宁省大连市人,1948年4月参加东北民主青年联合会,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
1985-1988年任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和第一任所长,日本山梨学院大学客座教授,现在兼任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吕世伦教授的专业研究方向有法哲学、法理学、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
教授课程
1.法哲学2.现代西方法哲学3.西方法律思想史
主要研究方向
1.法哲学2.现代西方法哲学3.西方法律思想史
孙国华教授
1925年生,河北阳原人,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为第一期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理论博士点的建立人、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前后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名誉理事、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总干事、顾问,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法学》、《法学家》、《求是学刊》等杂志编委,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国法学会法制宣讲团高级讲师,中央电大、全国法院业余大学法理学课程主讲或教材的主编和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多年从事法哲学、法学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编过多本法学理论教材、专著和工具书,发表了一百五十余篇文章,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硕士和大量的本科生、电大生、在职干部,1986年曾为党中央领导同志、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以上干部和部分省市领导班子讲授法制课,是享受“政府津贴”的有特殊贡献的学者。
范愉教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心主任;1987年获人大法律系法学硕士学位1990年8月至1995年12月在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法学研究课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法理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纠纷解决、司法制度主要讲授法理学、司法制度概论、纠纷解决(非诉讼程序法)、比较法、民诉法等。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