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孟向京

合集下载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孙树菡教授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孙树菡教授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孙树菡孙树菡教授基本情况性别:女出生年月:1948.2职称职务:教授学历学位:硕士社会兼职: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研究院副院长开设课程职业安全卫生、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工效学、人口环境经济学教育和工作简历教育经历1982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

工作简历1982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教授职业安全与卫生、工效学、人口经济学、社会保险学、社会保障概论、医疗保险、职业伤害与工伤保障、社会保障专题等。

学术论文1、“中国劳动安全卫生及工伤保险制度的反思与选择”孙树菡,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4期;2、“必须强化矿工安全保障体系”,孙树菡,《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第1期;3、“我国社会机构养老发展探讨”,孙树菡,葛英,《社会保障制度》2004年第11期;4、“DevelopmentandProblemsofWork-relatedInjuryInsuranceSysteminChina”,孙树菡,《StruggleforJustice:Workers'CompensationSystemintheAsiaPacificRegion》,香港,2005。

3;5、“老年护理――从保姆式照料走向专业化护理”《人民日报》2006年5月24,孙树菡、何伟;6、“构建科学的工伤保险预防机制”,孙树菡、余飞跃《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第3期;7、“我国残疾人康复需求与供给研究”,孙树菡、毛艾琳,《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1期;8、“中国工伤保险制度30年:制度变迁与绩效分析”,孙树菡、朱丽敏《甘肃社会科学》2009.3;9、“Chinaandthedevelopmentofthesportforpersonswithadisability,1978-2008:areview”,《SportinSociety》,May24,2009;10、“2008年金融危机下智利养老金三支柱改革---政府责任的回归”,孙树菡、闫蕊,《兰州学刊》2010.1学术著作1、《劳动生理与劳动保护》,赵履宽孙树菡主编,劳动人事出版社,1987;2、《职业安全与卫生》,孙树菡著,红旗出版社1993;3、《劳动安全卫生》孙树菡著,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4、工伤保险孙树菡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2,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5、医疗保险仇雨临、孙树菡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获全国首届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6、译著《老而弥智---养老保险经济学》孙树菡等,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17、《劳动者职业伤害法律保障》孙树菡、王岩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108、工伤保险孙树菡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论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

论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

作者: 孟向京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人口研究
页码: 34-39页
主题词: 人口年龄结构;发展战略方案;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率;负担系数;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劳动生产率;预期寿命
摘要: <正> 以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为方针的计划生育,无疑会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

及早预见到它的未来,防患于未然,是十分必要的。

但年龄结构优化的标准是什么,究竟怎样的年龄结构才算最优,如何实现年龄结构的优化?这些问题无论在定性还是定量上,还都缺乏统一的、明确的认识。

由于它关系到我们今后人口发展战略方案的选择,因此,对。

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动机与生育意愿

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动机与生育意愿

2022年第6期(总第255期)人口与经济POPULATION &ECONOMICSNo.6,2022(Tot.No.255)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动机与生育意愿宋㊀健1,胡㊀波2(1.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72;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2)收稿日期:2022-03-21;修订日期:2022-10-0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低生育率背景下育龄家庭的生育机制与生育支持研究 (20ARK005)㊂作者简介:宋健,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㊂摘㊀要: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需要了解生育意愿偏低的深层次原因㊂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21年组织开展的 低生育率背景下育龄家庭的生育机制与生育支持研究 全国代表性抽样调查数据,探讨作为生育逻辑链前端的生育动机现状及其与生育意愿的关系,主要观察20 49岁妻子样本,将丈夫样本作为参照㊂研究发现,在自我决定论动机连续统的概念框架下,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动机呈现较高的自主性;在各类动机中,内在动机更强;在生育效用动机中,情感型效用动机更强;在生育成本动机中,由强而弱依次是经济㊁时间㊁照料成本动机㊂生育动机与生育意愿整体呈现正相关关系,自主和受控动机都显著提升生育意愿,其中自主动机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更大㊂具体而言,内在动机㊁生育效用动机和家庭期待动机均显著提升生育意愿,其中家庭期待动机影响更大,其取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分别使妻子和丈夫的生育意愿上升0.16个和0.18个孩子;生育成本动机显著降低生育意愿,取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分别使妻子和丈夫的生育意愿下降0.08个和0.10个孩子㊂育龄人群最终呈现的生育意愿是多重因素触发综合动机推动下的结果,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关键是识别人们生育的动力机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促进或转化㊂研究结果的政策启示是,应充分利用当前中国育龄人群生育动机较为稳定且持续的特点,尊重家庭传统,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生育配套措施切实降低家庭生育成本,从调节生育动机入手,有效提振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㊂关键词:生育动机;生育意愿;自我决定论;中国育龄人群;生育政策宽松化中图分类号:C923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0-4149(2022)06-0001-16DOI :10.3969/j.issn.1000-4149.2022.00.052㊃1㊃㊀‘人口与经济“2022年第6期㊀㊀一㊁问题的提出当前中国育龄人群不仅生育行为普遍低于生育意愿,且呈现意愿与行为 双低 的态势[1-2]㊂在这种情况下,仅弥合育龄人群生育意愿与行为之间的偏离不足以实现适度生育,还需要深入探究育龄人群生育意愿低迷的原因㊂生育意愿作为预测生育率的重要指标,受到学界广泛关注㊂既有研究多围绕生育意愿的测量与应用[3]㊁生育意愿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㊁生育意愿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等[4]展开㊂其中关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多侧重社会经济㊁人口特征及相关政策等宏微观因素,相对忽视心理层面的因素㊂而事实上,作为一个重要的主观变量,人们的生育意愿会受到其心理特质及倾向性的深刻影响㊂特别是随着适龄生育主体从成长于家庭主义和集体主义氛围的 60后 ㊁ 70后 转变为更注重个人体验和自主性表达的 80后 ㊁ 90后 ,探索生育意愿的内在影响因素特别是人们生育孩子的理由或生育动机就显得更为重要㊂生育动机在生育逻辑链上具有先导作用,决定了后续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5]㊂在生育政策不断宽松化的背景下,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动机现状如何?与生育意愿的关系怎样?人群间的差异及由此映射出的政策需求是什么?本文将聚焦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㊂二㊁文献回顾1.自我决定论框架下的动机概念与分类动机(motivation)是心理学领域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6]㊂动机被视为一种反应,即其不能被直接赋予个体,只能由外界营造情境促使个体产生反应[7]㊂生育动机(fertility motivation)是对为人父母的态度,可定义为 推动行动的特质 (traits that provide the push to action)[8],是人们对 为什么要生育孩子 这一问题的回答[9]㊂在心理学对动机的研究过程中,经历了从本能理论到驱力理论,再到认知理论的三个阶段,动机通常会被分为外在(extrinsic)和内在(intrinsic)两种类型[10]㊂不同于大多数理论将动机视为一个仅在量上有所差异的单一概念,基于动机认知理论的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认为,动机是一个从受控(controlled)动机到自主(autono-mous)动机的连续统(continuum)㊂根据个体对行为的自主程度以及动机内化程度,可以从外至内将动机分为外部(external)调节㊁内射(introjected)调节㊁认同(identified)调节㊁整合(integrated)调节与内在动机五种类型㊂其中外部调节动机指将外部权威㊁获取奖励㊁害怕惩罚或遵守规则作为行动的理由,表现为 因为别人期望我这么做 ;内射调节动机是通过内在压力如为了避免内疚㊁焦虑㊁自责等而采取行动,表现为 如果不这么做我会感到羞愧 ;认同调节动机认同行动对自身的重要性和其潜在价值,表现为 我想做因为这是我自己的价值观念 ;整合调节动机将外界的目标整合为个体的核心价值观和信念;内在动机是指个体从事某行为的动机完全出于自己的内在乐趣和自由选择,即 因为我喜欢这么做 ㊂这五种类型的动机共同构成完整的动机连续统[6,11-12],两端分别代表了最强受控的动机和最高自主的动机㊂有学者曾根据自我决定论建构了生育动机量表[13-14],但这些量表内容受到不同国家文㊃2㊃宋㊀健,等: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动机与生育意愿化传统的影响,诸如 有孩子会填补我生活中的空白 ㊁ 有孩子是我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㊁ 有孩子是实现我的人生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等动机表达不一定适用于也并不能充分涵盖中国情况㊂2.生育序列模型框架下的生育动机及其与生育意愿的关系生育意愿的动机基础可从如下两种范式进行解释:一是心理学范式,着眼于子女的价值及这种价值随孩次而发生的变化;二是微观经济学范式,通过消费者行为理论,观察在时间与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相比于其他消费品,父母对子女这种特殊商品的偏好[15]㊂基于心理学范式,米勒(Miller)等人创建了TDIB(Traits-Desires-Intentions-Behavior)生育序列模型,较系统地揭示了生育动机㊁生育意愿㊁生育计划和生育行为的关系[15]㊂米勒认为,生育动机是一种会在个体身上持续存在的㊁具有生物学基础且受到以往经验影响的㊁使个体对生育各个方面做出有利或不利反应的倾向㊂动机倾向一般隐伏不显,在特定情境下可被激发㊁进入意识并影响行为㊂生育动机从一般到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一般动机(G-motivation)反映个体生育与否的一般倾向性;中间动机(I-motivation)促使或避免个体生育;具体动机(S-motivation)反映个体对生育所持的价值观或态度[15]㊂按照心理学一般通过量表进行测量的惯例,米勒开发了生育调查问卷(Childbearing Questionnaire,CBQ),对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类生育动机进行测量,其中积极生育动机(Posi-tive Childbearing Motivation,PCM)包括五个维度,分别是:孕育婴儿带来的快乐㊁传统为人父母观㊁养育孩子带来的满足感㊁感觉被需要和被联结㊁孩子的工具性价值;消极生育动机(Negative Childbearing Motivation,NCM)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孕育带来的不适㊁对为人父母感到恐惧和担忧㊁儿童照料的负面体验㊁身为父母感到的压力[5]㊂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积极生育动机会促进生育,消极生育动机会阻碍生育[8,16]㊂依据米勒量表开展的一些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动机都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㊂如对伊朗新婚夫妇一孩生育动机的研究显示,五个维度的积极动机对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消极动机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其中儿童照料的负面体验对男女双方均有显著负面影响[17]㊂一项针对无子女波兰人生育意愿的研究表明,生育动机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㊂积极动机中,孕育婴儿带来的快乐㊁感觉被需要和被联结能显著正向预测女性的生育意愿,传统为人父母观和养育孩子带来的满足感则对男性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消极动机中,儿童照料的负面体验均会显著降低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孕育带来的不适还会显著降低女性的生育意愿[16]㊂3.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生育动机的嬗变及相关研究生育动机作为生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主要体现为:生育孩子的积极动机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 传宗接代 ㊁ 养儿防老 ㊁ 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等功利型动机为主,到2000年以后特别是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后转向以 巩固夫妻感情 ㊁ 增加生活乐趣 ㊁ 使家庭完整 ㊁ 让孩子有个伴 等情感型动机为主;不再生育或少育的消极动机从以 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 的政策因素为主,转向以 经济负担重 ㊁ 没人带孩子 ㊁ 影响个人事业发展 等生育成本因素为主[18-23]㊂㊃3㊃㊀‘人口与经济“2022年第6期生育动机在不同队列人群中存在差异㊂如出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一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具有 传宗接代 ㊁ 养儿防老 等动机,而以 80后 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更认同 增加家庭乐趣 ㊁ 增加夫妻感情 ㊁ 人生无憾和圆满 等动机, 70后 为主的中生代农民工则两种动机兼有[24]㊂也有研究指出,城市一孩育龄人群的二孩生育动机与其一般生育动机之间存在明显差别,生育一孩动机看重孩子对家庭幸福和人生圆满的价值,而生育二孩的主要动机则是 为孩子找个伴 [9]㊂陈滔和胡安宁曾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生育动机对个体生育行为的影响㊂他们区分生育动机为传统的家庭主义与现代的个体主义两种基本取向,将问卷询问家长生养孩子的一般性理由中 使家庭在生活中更重要 ㊁ 年老时能够有人帮助 ㊁ 增加亲属关系 ㊁ 延续家族香火 ㊁ 从经济上帮助家庭 五项概括为家庭主义动机,将 子女在身边的快乐 ㊁ 看着孩子长大的喜悦 ㊁ 感受有小宝宝的喜悦 ㊁ 增强自己的责任心 四项概括为个体主义动机,发现个体主义生育动机对生育行为具有负向抑制效应,而家庭主义生育动机对生育行为具有正向刺激效应[25]㊂一些心理学者如方力维等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编制了包含24个题项的青年生育动机问卷,分为传统观念类㊁生活和谐类㊁爱子女类㊁自尊类㊁效用类五个维度[26],但该量表包含了一些不属于生育动机的内容,如 男孩比女孩更有培养前途 ㊁ 如果配偶不能生育,将会解除婚约,重新组合 等,也未能包含 传宗接代 ㊁ 养儿防老 等重要的动机因素,不能用来准确描述和解释生育动机㊂综上可见,关于生育动机及其与生育意愿的关系,既有研究主要遵循积极/消极㊁家庭/个体主义等进行两分类实证分析,较少考虑动机作为连续统的性质,一些结论还存在分歧;由于社会制度㊁家庭传统㊁生育惯习等差异,源于西方的动机量表需要调适使用,加之数据可得性等限制,目前国内对生育动机及其与生育意愿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充分㊂在生育政策宽松化背景下,为了探究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 双低 的深层次原因,对作为生育逻辑起点的生育动机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㊂本文将基于最新全国调查数据,综合米勒生育序列模型框架与自我决定论动机类型,对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动机及其与生育意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㊂三、研究设计1.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21年7月至8月开展的 低生育率背景下育龄家庭的生育机制与生育支持研究 全国抽样调查㊂调查对象为调查时点在调查地(村/居委会)居住半年以上,且为1971年6月1日至2001年5月31日期间出生(即调查时20 49岁)的在婚女性及其配偶㊂问卷分为主问卷(妻子)和配偶问卷(丈夫)㊂主问卷的内容包括家庭情况㊁生育动机和意愿㊁生育行为和计划㊁生育成本与支持㊁工作与家庭的关系㊁夫妻基本信息㊁经济状况七个部分㊂配偶问卷与主问卷基本一致,包含除生育成本与支持㊁夫妻基本信息外的其他五个部分㊂㊃4㊃宋㊀健,等: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动机与生育意愿调查采取分层㊁多阶段PPS 抽样方法,综合考虑各省(自治区㊁直辖市)已婚育龄女性规模㊁生育水平㊁地理位置㊁总人口规模㊁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内部异质性,先从全国抽取五个省级单位,每个省级单位抽取两个地市级单位,每个地市级单位抽取三个街道,每个街道确定2 15个村/居委会,最后从每个村/居委会抽取10 16个家庭作为样本㊂抽样过程中根据各地公开统计数据提供的已婚女性年龄信息,将20 49岁的在婚女性按10岁组划分成3个年龄段进行比例配额,从而使样本年龄分布与当地实际情况尽量保持一致㊂最终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㊁闵行区,辽宁省沈阳市㊁朝阳市,陕西省西安市㊁汉中市,河南省郑州市㊁开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㊁河池市,共计5省份10市(区)的6023户家庭,样本分布具有全国代表性㊂由于生育动机和生育意愿因人而异,因此本文未使用夫妻配对样本,而是主要关注20 49岁被访妻子样本,同时将其配偶的信息作为丈夫样本参照列出,观察两性样本中生育动机与生育意愿之间关系的稳定性㊂这与通常混合样本中的性别比较分析有所差别㊂妻子和丈夫的有效样本量各自均为6023个㊂2.生育动机的测量与分类在认同自我决定论对动机的连续统概念基础上,使用了调查中基于该理论的一套包含18个题项的四分类李克特量表(1=非常不同意,2=不太同意,3=比较同意,4=非常同意)来测量并划分生育动机类型㊂信度系数(克隆巴赫α系数)检验结果良好㊂结合以往生育相关研究,将生育动机由内而外分为内在动机(IM)㊁生育效用(CF)㊁社会压力(SP)㊁家庭期待(FE)㊁生育成本(CC)五种类型㊂其中,内在动机通过问题 孩子能带来快乐 来测量①㊂生育效用反映认同调节动机,在调查中使用6个题项测量两类效用,其中 生育是为了传宗接代㊁家族兴旺 ㊁ 养孩子可以防老 ㊁ 生孩子是孝顺的表现 ㊁ 生孩子能增加家庭以后的劳动力和收入 这四个题项测量生育的功利型效用; 生育是为了家庭完整 ㊁ 孩子能促进夫妻幸福㊁家庭和睦 这两个题项测量生育的情感型效用㊂社会压力属于内射调节动机,在调查中使用 不生孩子会让我没面子 ㊁ 不(再)生孩子会让我对家人感到内疚 这两个题项来测量㊂家庭期待和生育成本属于外部调节动机,问卷中 丈夫希望(再)生 ㊁ 父母或者配偶的父母希望我(再)生 ㊁ 亲近的亲戚朋友希望我(再)生 这三个题项测量家庭期待㊂ 生育会对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和 生育会对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测量机会成本)㊁ 生育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测量经济成本)㊁ 生育会限制我时间上的自由 (测量时间成本)㊁ 我担心(再)生小孩没人照顾 (测量照料成本)㊁ 生养孩子会让我感到担忧和焦虑 (测量心理成本)这六个题项分别测量五类生育成本㊂基于自我决定论的生育动机分类如图1所示㊂3.变量选择与操作化(1)生育意愿㊂生育意愿具有理想子女数㊁希望子女数㊁计划子女数三个层次[4],其㊃5㊃①由于整合调节动机与内在动机非常相似,均反映了个人意志和选择[11],因此量表中未体现整合调节动机,这也是该理论下既有实证研究的惯常做法㊂㊀‘人口与经济“2022年第6期图1㊀基于自我决定论的生育动机分类中希望子女数是考虑现实条件后的生育打算㊂本文用希望子女数测量生育意愿,对应问卷中 在国家允许生育三个孩子的情况下,考虑到您自身和家庭条件,您这辈子希望要几个孩子? 问题的回答( 0 ㊁ 1 ㊁ 2 ㊁ 3 ㊁ 4个及以上 ㊁ 不确定 ),首先进行分类描述,然后将确定数量视为0 4的计数变量进行分析㊂(2)生育动机㊂问卷中关于生育动机有18个题项,受访者分别对每个题项在四分类选项中进行选择,得到1 4分㊂一般通过对生育态度分值加总或者取均值获得相应的生育动机的强度[27]㊂仿此做法,依次考察内在动机㊁生育效用㊁社会压力㊁家庭期待㊁生育成本五种动机类型,将每种类型中的题项选择得分加总并取算术平均值,得到受访者在该类型动机的平均得分1 4分;然后从动机自主性的角度对五种动机进行整合㊂研究表明,自主动机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具有稳定性,自主动机越强,生育动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越强,意愿实现的可预期性也越强㊂与之相对应,受控动机较强,动机变化的可能性较大,在遭受阻力时,降低或放弃意愿的可能性也较大[28]㊂分别计算自主动机(包括内在动机㊁生育效用)和受控动机(包括社会压力㊁家庭期待㊁生育成本)的得分均值㊂在分析时,各类生育动机呈现为1 4之间包含小数的连续型变量㊂分值越高,表明动机越强㊂由于个体在从事某行为时,既有自主动机又有受控动机[29],因此,只根据某一类动机并不能有效预测其行为结果㊂借鉴既有研究的做法,从内而外分别对四类动机赋权(内在动机权重为2,认同调节动机权重为1,内射调节动机权重为-1,外部调节动机权重为-2),通过加权将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整合成一个相对自主指数RAI (Relative Autonomy Index)㊂RAI =2ˑIM +1ˑCF -1ˑSP -2ˑFE +CC2()(1)㊀㊀其中,IM ㊁CF ㊁SP ㊁FE ㊁CC 分别为内在动机㊁生育效用㊁社会压力㊁家庭期待㊁生育成本得分㊂当RAI 是负数时,绝对值越大说明所代表的动机类型越受控,行为预期越不稳定;当RAI 是正数时,绝对值越大说明所代表的动机类型越自主,行为预期越稳定㊂RAI 能综合反映个体行为动机的相对自主程度,其合理性的逻辑基础是连续统内每种类型的动机都有序且可测[30]㊂㊃6㊃宋㊀健,等: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动机与生育意愿(3)控制变量㊂根据既有文献,将可能影响生育意愿的个人㊁家庭和地区环境特征作为控制变量㊂其中个人特征包括出生队列①(三分类: 70后 ㊁ 80后 ㊁ 90后 )㊁受教育程度(三分类:初中及以下㊁高中㊁大专及以上)㊁户口性质②(两分类:农业户口㊁非农业户口)㊁就业性质(三分类:体制内单位㊁体制外单位㊁其他③)㊁独生属性(两分类:独生子女㊁非独生子女)㊁家庭地位满意度(取值为1 10,1表示 非常不满意 ,10表示 非常满意 )㊁家庭生活满意度(取值为1 10,1表示 非常不满意 ,10表示 非常满意 )㊂家庭特征包括居住状况④(两分类:同住㊁不同住)㊁已育子女数量和性别(四分类:未育㊁只有男孩㊁只有女孩㊁有儿有女)㊁自评家庭经济地位⑤(三分类:低于平均水平㊁等于平均水平㊁高于平均水平)㊂地区环境特征指居住的省份,分别为上海㊁广西㊁河南㊁辽宁㊁陕西㊂表1是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表㊂部分家庭特征和地区环境特征变量夫妻共享,其中与父母同住比例为24.12%;已育一孩比例为57.26%,二孩比例为19.67%,三孩及以上比例为1.06%,未育比例为22.00%;5个省份样本量大致相同,均占20%左右㊂表1㊀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变量名称变量取值妻子样本丈夫样本频数/均值标准差/%频数/均值标准差/%出生队列70后 149224.77172728.67 80后 177429.45196732.66 90后 275745.77232938.67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8011.295338.85高中141823.54131021.75大专及以上392565.17418069.40户口性质非农业户口420869.87436872.52农业户口181530.13165527.48独生属性非独生子女406167.42389964.74独生子女196232.58212435.26就业性质体制内单位114919.08117619.53体制外单位203133.72237139.37其他284347.20247641.11家庭地位满意度1 108.24 1.088.17 1.09家庭生活满意度1 108.17 1.178.28 1.14自评家庭经济地位低于平均153925.55148224.61等于平均346957.60354058.77高于平均101516.85100116.62样本量6203100.006203100.00考虑到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观念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较大转变,不同队列的人群生育观念有所不同,进而队列之间生育动机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可能也有所不同;此外,研究表㊃7㊃①②③④⑤妻子样本 90后 中包含18个 00后 (占妻子样本量的0.30%);丈夫样本 70后 中包含7个 60后 (占丈夫样本量的0.12%)㊂将问卷中四分类户口变量进行合并,其中 农业户口 包含 以前是农业户口的居民户口 , 非农业户口 包含 以前是非农业户口的居民户口 ㊂由于受访者中未就业比例很低,因此将务农等体制外无单位就业和未就业均纳入 其他 项㊂问卷中询问育龄夫妇与父母/配偶父母同住情况,将 不同住 ㊁ 偶尔同住 视为 不同住 ;将 大部分时间同住 ㊁ 一直同住 视为 同住 ㊂将问卷中 远低于平均水平 ㊁ 低于平均水平 合并为 低于平均 ,将 高于平均水平 ㊁ 远高于平均水平 合并为 高于平均 ㊂㊀‘人口与经济“2022年第6期明,中国作为 普婚普育 的国家,人们的一孩生育意愿极高,而二孩㊁多孩生育意愿较低[23],生育动机对一孩和二孩㊁多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可能不同㊂因此,本文特别关注不同队列和生育数量的人群间的差异㊂四、分析结果1.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动机现状数据显示,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动机具有较高的自主性㊂妻子和丈夫两个样本的相对自主指数RAI均大于零,自主动机明显强于受控动机,丈夫样本自主性高于妻子样本(见表2)㊂这意味着当前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动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续性㊂表2㊀生育动机的维度与强度生育动机维度子维度妻子样本丈夫样本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RAI 1.35 1.89 1.47 1.87自主动机 2.950.53 2.980.53内在动机内在动机 3.200.76 3.210.76生育效用 2.700.54 2.750.53功利型效用 2.540.61 2.600.60情感型效用 3.010.66 3.040.65受控动机 2.510.52 2.510.53社会压力社会压力 2.300.76 2.350.75家庭期待家庭期待 2.630.67 2.610.67生育成本 2.810.55 2.730.55机会成本 2.710.72 2.630.71经济成本 3.040.79 2.980.79时间成本 2.970.79 2.810.81照料成本 2.730.86 2.670.86心理成本 2.710.85 2.640.86在五种生育动机类型中,内在动机居于首位,妻子样本和丈夫样本几乎不存在差异,均达到3.2的分值㊂其次分别是生育成本动机和生育效用动机,妻子样本的生育成本动机更强,丈夫样本的生育效用动机更强㊂进一步分析显示,生育效用动机中的情感型效用动机明显高于功利型效用动机;生育成本动机中由强而弱依次是:经济成本动机㊁时间成本动机和照料成本动机㊂妻子和丈夫两个样本的特点相似㊂生育动机的取值范围为1 4,如果以中间值2.5作为强弱的判断标准,发现除了社会压力之外,育龄人群的各项动机都较强㊂说明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动机不仅呈现多层次㊁多维度特点,而且不同类别的生育动机之间形成了张力,在特定情境下被不同程度地激发㊁博弈并左右着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㊂既有研究表明,不同出生队列㊁户口性质㊁受教育程度㊁家庭经济地位㊁已育子女数量等特征人群的生育观念可能有所不同[21,24]㊂观察具有这些特征人群的生育动机RAI值发现,出生队列较早㊁非农业户口㊁受教育程度较高㊁家庭经济地位较高㊁已育子女数量较多的人群生育动机的相对自主程度更高,反映出其生育动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强㊂妻子样本和丈㊃8㊃。

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孟广林

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孟广林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孟广林孟广林男,江苏滨海人,1955年生,历史学博士。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中心学术顾问,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曾先后到英国、美国和台湾访学与讲学。

英国杜伦大学(DurhamUniversity)高级研究学者(2006),美国罗彻斯特大学(RochesterUniversity)访问教授(2007)。

主要从事西方封建政治史、思想文化史与中西历史的比较研究,先后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台湾《辅仁大学历史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等80余篇,独著专著4部,与人合著专著3部,独著教材两部,主编论文集一部,主持翻译著作三部。

曾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持并完成了1999年度国家社科项目“中古西欧的封建王权的研究”,主持了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三至十五世纪的英国议会君主制研究”,并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社科项目的研究。

多年来的成果如下:一、专著、教材、译著类1、《欧洲文艺复兴史》(哲学卷),独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东海”与“西海”——中西历史比较的尝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3、《英国封建王权论稿》,独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查理曼》,独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凹凸文心——中国文化群体的历史活动与思想境界》,主编兼主要作者,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

6、《心学与中国社会》,副主编兼主要作者,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7、《世界中世纪史》,独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世界文明史》(与人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历史比较的新视野》,论文集,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译作《剑桥近代史》第三卷的主要校译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历史、现实与未来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三个维度

历史、现实与未来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三个维度

党政研究2021.2历史、现实与未来: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三个维度朱可辛孟书广〔摘要〕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不是空想出来的,它是建立在严谨理论论证和充分实践考察基础上的科学构想,具有科学性、批判性和理想性。

马克思从三个维度论证了人类生态文明,是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探索中发掘依据,把对生态文明的探讨置于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中发现希望,把对生态文明的探讨置于现实条件基础之上;是在共产主义的生态理想中获得支撑,把对生态文明的探讨置于理想社会基础之上。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理想〔中图分类号〕A8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21)02-0061-09人类对工业文明引起的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形成了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理念,旨在构建一种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

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简单来说,“生态文明就是指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度改造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的全部成果”⑴。

生态文明还指超越工业文明的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其内涵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类是有思想意识的社会性动物,主要是以群体活动的方式与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的思想文化观念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生态文明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是有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在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阐述中,在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中,以及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中,都体现了其生态文明思想的清晰理路和深刻内涵。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理论基点,对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批判是现实运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生态文明理想是落脚点。

马克思认为,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对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研究,既有助于强化生态文明意识,也有助于增强建设社会主〔作者简介〕朱可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孟书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91。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_孟向京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_孟向京
第 32 卷 第 3 期 2008 年 5 月
Vol1 32, No1 3 May 2008
40
人口流迁
人口研究 P opula tion Resear ch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
孟向京
=内容摘要>本文构建了人口潜力指数, 运用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级和县级人口数据及相 应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对城镇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及 各省的动态人口分布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人口分布基本合理, 人口潜力最大的省区有东南 沿海比较发达省市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省市。
Y = 0. 001584* X1 + 3. 083* X2 - 0 . 423* X3 - 0. 01* X4 - 0. 0282* X5 + 1. 887* X6 + 146. 642 其中: X1 为单位国土面积粮食产量
X2 为城市人口比重 X3 为第一产业比重
3期
孟向京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
43
X4 为人均 GDP X5 为平均海拔高度 X6 为文盲率 此方程对县级人口密度的解释程度为 79. 7% 。具体参数值见表 3。
表 3 县级人口密度回归模型参数
未标准化 系数
标准化系数
标准误
t值
( B)
( Beta)
显著水平
常数项 单位国土面积粮食产量
城市人口比重 第一产业比重%
人均 GDP 平均海拔高度
分布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
Y = 298. 979X1+ 288. 572 X2+ 120. 604 X3+ 371. 207
其中 X1 、X2、X3 分别是用逐步筛选法筛选出的与人口密度相关性最强的因子值。此回归方程对

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谦

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谦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谦教师党政教辅人员当前位置:首页|教职员工刘谦教师?刘谦刘谦姓名:刘谦性别:女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联系方式:Liuqian19940717@教育背景:2008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专业2007硕士学位,英国布莱顿大学,国际健康促进专业2000硕士学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专业1994学士学位,首都师范大学,哲学专业工作经历:2008年9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和授课:医学人类学、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定性研究方法、教育人类学2001年11月至2006年2月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项目官员2000年至2001年宣亚智杰(PROFUTURE)公共关系咨询公司高级客户主管1994年至2000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团委副书记主要科研成果:刘谦,”试析商业性行为的先天困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刘谦,“健康促进评估的模式转变和两个原则”,《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刘谦,“以话语分析解读“板板茶”的组织方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第11期刘谦,“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述评”,《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刘谦,“以高危行为人群为干预对象的艾滋病防治项目督导评估工作的难点及其应对”,《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年6月LiuQ.,SearchingtheFactorsofSuccess:TMFFinalEvaluationReportofChina,NetherlandsRedCross,2 008LiuQ.,SilenceStoneorTimeBomb:SexualHealthNeedsAssessmentReportinChineseCommunityofLa mbeth,London,PrimaryCareTrust(PCT)ofLambethinLondon,2007LiuQ.,HIVinChina&UK,aNewsletterforProfessionalinBrighton&Hove,U.K.,2007Name:LiuQianGender:FemaleContact:Liuqian19940717@EducationBackground:2008PhDinAnthropologyinRenminUniversityofChina2007MasterofInternationalHealthPromotionintheUniversityofBrighton,2000MasterofEconomicsinCapitalUniversityofBusinessandEconomics1994BachelorDegreeinPhilosophyinCapitalNormalUniversityProfessionalexperience:2008todateLectureintheSchoolofSociologyandDemologyinRenminUniversityofChina HeracademicfieldsfocusonMedicalAnthropology,Marriage,FamilyandKinship,QualitativeResearch Methods,etc.2001to2006ProjectOfficer,DFIDHIV/AIDSPreventionandCareProject,China2000to2001SeniorAccountExecutive,PROFUTUREPublicRelationship(P.R.)ConsultantCompany, China1994to2000ViceChairmanoftheChineseYouthLeagueCommittee,CapitalUniversityofEconomicsan dBusiness(CUEB),ChinaSelectedPublicationsLiu,Q.(2009),TheInnatePredicamentofCommercialSex,inJourn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tiy,Iss ue:4Liu,Q.(2008)ParadigmshiftandThreePrinciplesinHealthPromotionEvaluation,inJournalofChinese MedicalUniversity,Issues:6Duan,Y.andLiu,Q.(Eds)(2008)BehaviorChangeCommunicationTrainingManual.Kunming:Yunnan SciencePress.LiuQ.,(2008)SearchingtheFactorsofSuccess:TMFFinalEvaluationReportofChina,NetherlandsRedC rossLiu,Q.(2007)aDiscourseAnalysisfortheOrganizationofBANBANCHA,aSexIndustryinSouthwestC hina”,inAcademic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Issues:11Liu,Q.(2007),TwoQualitativeMethodsinOneScene:aCasefrom“BANBANCHA”Research.InZhuang,K.S.(Ed.)UnderstandingAnthropology,Beijing:RenminUniversityPressCollecti onLiu,Q.(2007)“SilentStoneorTimeBomb:aPrimarySexualHealthNeedsAssesmentinChinesecommunityinSouthe stLondon”,aninternalreportforhealthpromotionteaminPrimaryCareTrustinSoutheastLondon Liu,Q.(2007),HIVinChina,InPASHION:ANewsletterforProfessionalsinBrighton&Hove,Issue7:10 Liu,Q.(2007),contributor,TheContinuumofCare:ScalingUpCare,Treatment,SupportandPreventionS ervicesinAsiaandthePacific:AToolkitforImplementersBangkok:FamilyHealthInternational(FHI).Liu,Q.etal,(2006)TheFeaturesofHealthPromotionEvaluationinHighRiskGroup,ChineseJournalofAI DS&STD6,12(6):568-569。

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孟向京

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孟向京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孟向京
教师
党政教辅人员
当前位置:首页|教职员工孟向京
教师?孟向京
孟向京,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人口学,人口地理学,人口与资源环境
学历:
9/1981-7/1985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本科人口学
9/1985-7/1988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硕士人口统计学
9/1999-6/2005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博士人口与发展
工作经历:
4/1994-现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讲师、副教授
8/1988-4/1994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人口地理学,人口与发展
Contactinformation:Tel.62513673
Email:mengx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孟向京
教师
党政教辅人员
当前位置:首页|教职员工孟向京
教师?孟向京
孟向京,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人口学,人口地理学,人口与资源环境
学历:
9/1981-7/1985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本科人口学
9/1985-7/1988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硕士人口统计学
9/1999-6/2005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博士人口与发展
工作经历:
4/1994-现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讲师、副教授
8/1988-4/1994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人口地理学,人口与发展
Contactinformation:Tel.62513673
Email:mengx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