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语文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杨柳》优质课教案1
小学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杨柳》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 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 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 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小而圆 柔而轻 数量多
叶 小巧精致
枝 柔软轻盈
新鲜贴切的比喻,杨柳姿态美丽可爱,作者 对它情深意浓。
感知内 在美
读第4-6自然段,小组交流: 杨柳有什么内在美?
朴实谦逊 不忘根本
杨柳的主要美点,是其下垂。它不是不会 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 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 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 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拜舞,或者和它亲吻。 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它们的慈母游戏, 时时依傍在慈母的身边。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 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 高而不忘本。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韵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 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 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细读第二部分 品读课文,讨论交流:
1、读第3自然段体会:哪些句子描绘了 杨柳的形态美?杨柳的形态美在哪里? 2、读第4-6自然段,体会:杨柳有什么 内在美? 3、讨论第5 自然段体会:拿杨柳与花 对比,赞美杨柳的什么品质? 4、读6自然段体会:在全文结构上有 什么作用?
小学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杨柳》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有一种树,很普通,房 前屋后,河湖堤畔,到处都 可以见到它;但它又很不普 通,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 客喜欢它,赞美它的诗词歌 赋不计其数······
杨柳
杨 柳
初读课文
• 自由朗读并思考: •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自己对杨柳的喜爱 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杨柳》优质教案范文(通用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杨柳》优质教案范文(通用5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杨柳》优质范文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杨柳、紫薇、红杏、芍药的描述,感受悠久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
2.学习本文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帮助学生理解杨柳所代表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作一些分析评价。
3.引导学生归纳和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
2.杨柳所代表的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作分析评价。
【教学难点】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法。
2.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由课代表分为九个小组。
第一个小组搜集作者丰子恺的生平,并评介他的主要思想倾向。
后八个小组分别查“小蛮腰”、“陶渊明宅边的柳”、“客舍青青”、“树犹如此”、“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紫薇郎”、“红杏尚书”、“美人醉卧芍药”的典故来源,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讲解,并思考在这里杨柳象征了什么,代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小组,便于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找来源,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是为了做到“积累、熏陶和感悟”。
)2.老师准备做,展示丰子恺像;展示“小蛮腰”、“陶渊明宅边的柳”、“客舍青青”、“树犹如此”、“王恭之貌、张绪之神”、“西湖边上的杨柳”这几种情境下杨柳的形象;展示牡丹花、葡萄藤的索取者的形象;展示红杏枝叶花果的蒸蒸日上。
设置美的情境,美的氛围。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作者喜欢杨柳的原因?杨柳与前人喜欢杨柳的原因有什么不同?杨柳与牡丹花、葡萄藤有什么不同?杨柳与枝叶花果蒸蒸日上者有何不同)而作准备。
二、导入有一种树,它既不像松柏那样有坚毅的英姿,也不像翠竹那样挺拔而秀颀,它很普通,房前屋后,湖畔河堤,到处都可以见到它;但它又很不普通,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喜欢它,赞美它的歌赋不计其数。
这是种什么样的树?对,是柳树。
有一个人,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甚至把自己住的地方都称为“缘缘堂”,是的画家、文学家,他是谁?对,他就是丰子恺。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杨柳》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杨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学习表达杨柳所表现的生命力和美的情感。
b.认识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和美。
c.掌握语文学科中“比喻”这一重要的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发现和表达美的能力,从小事物中体验美的力量。
b.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c.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表达自己的能力。
3.情感目标a.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b.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感恩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理解和表达杨柳所表现的生命力和美。
b.掌握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a.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b.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热身让学生自由谈论一些美丽的植物或动物,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共性和特点。
2.导入a.呈现杨柳的图片或短视频,让学生感受杨柳的美。
b.引导学生从树形、叶形、枝形、芽形、花形等角度去观察杨柳,了解杨柳的特点。
3.学习a.学习课文。
i.学生自读课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ii.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句子不顺畅的地方。
iii.学生解读生僻词语。
b.了解比喻的作用,并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手法。
i.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语句,尝试自己编写比喻句。
ii.合作讨论,将自己编写的比喻句呈现给同学,并共同完成表演或诵读。
4.拓展a.创作句子。
i.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创作出一些类似于课文中的比喻句。
ii.将学生创作的句子进行交流和分享。
b.朗诵课文。
i.以班级为单位,组建一个小型的“杨柳合唱团”。
ii.学生进行对台朗诵或诵读练习。
5.总结a.观看杨柳的图片或视频,学生表达对它的感情和理解。
b.学生口头表达对本节课的总的感受和体会。
四、作业1.完成关于杨柳的图文作品。
2.准备一篇简短的文学作品,表达对生命的认识和敬畏之情。
五、板书设计•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杨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热身–导入–学习–拓展–总结•作业•课堂小结。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杨柳-

课题杨柳第 1 课时课型精讲编写时间:2012 年 4 月16 日总序第_49___课时执行时间:2012 年 4 月 19 日教学目标1、认识“昔、贱”两个生字,理解“寓屋、附会、婀娜多姿、援引、冠冕堂皇”等词的意思。
2、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介绍杨柳特点的方法,体会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杨柳的赞美,珍爱之情。
2、了解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杨柳的赞美,珍爱之情。
2、了解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用具1、收集杨柳及作者丰子恺的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以读促悟,讨论法,精讲教师、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杨柳的图片,师生谈话,认识杨柳。
2、今天,让我们随丰子恺先生一起走近杨柳,去感受它的独特与美丽。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介绍作者:丰子恺,浙江人,现代画家,文学家、翻译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语。
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但古往今来却成为文人笔下不朽的赞歌,人们或赞其美丽的姿态,或借它表达离别之情。
丰子恺先生又想借杨柳告诉我们什么呢?2、配乐示范朗读。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喜柳赞柳三、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个性见解:具体、可感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
B、试着理解字义。
C、找出佳句、美词。
D、画出疑难之处。
2、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读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寓屋鹅黄嫩绿婀娜多姿援引冠冕堂皇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1.读课文3遍2.抄写生字词并听写。
教学反思李华莹:全文结构清晰,语言恬谈闲适,平白如话,描写具体,学生读起来很有感情。
课题杨柳第 2 课时课型精讲编写时间:2012 年 4 月16 日总序第_50_课时执行时间:2012 年 4 月 20日教学目标1、认识“昔、贱”两个生字,理解“寓屋、附会、婀娜多姿、援引、冠冕堂皇”等词的意思。
《杨柳》优秀教案

《杨柳》优秀教案湘教版《杨柳》优秀教案一、教学要求1、认识“昔、贱”两个生字,理解“寓屋、附会、婀娜多姿、援引、冠冕堂皇”等词的意思。
2、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介绍杨柳特点的方法,体会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1、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杨柳的赞美,珍爱之情。
2、了解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收集杨柳及作者丰子恺的有关资料。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杨柳的图片,师生谈话,认识杨柳。
2、今天,让我们随丰子恺先生一起走近杨柳,去感受它的独特与美丽。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介绍作者:丰子恺,浙江人,现代画家,文学家、翻译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语。
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但古往今来却成为文人笔下不朽的赞歌,人们或赞其美丽的姿态,或借它表达离别之情。
丰子恺先生又想借杨柳告诉我们什么呢?2、配乐示范朗读。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喜柳赞柳三、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
B、试着理解字义。
C、找出佳句、美词。
D、画出疑难之处。
2、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读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寓屋鹅黄嫩绿婀娜多姿援引冠冕堂皇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理清文章脉落。
1、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2、小组讨论分段,师巡回指导。
3、交流讨论成果。
喜柳:1-2自然段;赞柳:3-4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学习喜柳的段落。
1、自由读,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喜柳的句子。
2、集体交流自已找到的句子。
3、重点赏析。
(1)因此给这屋起名叫“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已似乎觉得与杨柳有缘。
A、说说句子中的修辞方法:排比。
B、理解句子之间内在的关系:居柳屋-画柳树-喜柳树-亲柳树。
C、朗读,加深体会,读出感情。
(2)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的`婀娜多姿,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以援引“客舍青青”的诗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杨柳湘教版

4.写作指导,提升能力:结合杨柳的形象,给予学生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词汇,进行文学创作。同时,组织学生互评、互改,提高写作水平。
5.拓展延伸,传承文化: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关于杨柳的民间故事、诗词等,开展“杨柳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杨柳文化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前期系统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他们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词的欣赏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关于杨柳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杨柳这一自然形象较为熟悉,但对其在文学作品中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了解相对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杨柳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自然与文学之间关联的思考。
4.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部分学生仍存在依赖心理,独立思考能力有待加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深刻内涵和独特价值的认识尚不足。本章节教学应结合杨柳这一文化符号,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学生在诗词朗读和欣赏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对诗词的韵律、节奏把握仍不够准确。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对诗词音韵美的感受力。
3.学生在写作方面,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和词汇进行表达,但写作思路和文学表现力尚需进一步提高。本章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丰富的词语和句式描绘杨柳,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案学问目标:1.通过商量沟通,同学能说出宠爱杨柳的缘由:不求索取,不忘根本。
2.能找出文章的线索:对杨柳的宠爱、赞美的感情。
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借杨柳来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
4.能说出采纳的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突出杨柳的珍贵的品质。
力量目标:1.能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精神和品质,使表达的主题更为深刻。
2.能娴熟查阅相关资料,并根据所需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能理解借杨柳表达的人生哲理:做一个象杨柳一样朴实无华、甘于奉献、不忘根本的人。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能理解用对比的手法,借杨柳表达的朴实的人生哲理。
【学时支配】1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弄清文章的脉络层次2.把握文章的主旨3.品尝语言,总结写法【思路设计】杨柳,同学们还是比较熟识的。
但是于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的品质,可能人们思考的不是许多。
本文就是平中特别,托物言志,借杨柳来抒发一种平凡的、朴实的人生道理,给人以启迪。
在教学中,可根据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来处理全文:阅读感知,把握基调—弄清脉络,把握内容—品尝重点,明确主旨—总结写法,鉴赏评价。
在把握文章主旨的时候,可通过一些思索题的牵引,启发同学思索商量,引导同学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方法设计】1.布置同学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及散文风格;查阅文中消失的关于杨柳的诗文、典故,在课堂上由同学讲解。
2.多媒体播放乐曲为同学制造感受美的情境,同时在乐曲的伴奏下指导同学朗读课文。
3.通过思索商量,引导同学把握赞美杨柳的缘由,把握文章的主旨: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
【过程设计】一、导入散文,历来被誉为“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风情”。
散文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三种类型,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杨柳》,是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丰子恺。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杨柳》教案范文

篇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本文寓情于物、立意独特的手法。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的写法。
3学习杨柳所表现出的不求索取、甘于奉献、不忘根本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用对比手法突出重点。
三、教学难点: 寓情于物、立意独特。
四、教具:四张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引题: 三则科学界对植物所做的实验 分析: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植物也有生命力,我们不能随意践踏它们,同时让学生们知道文学家赋予植物象征意义是有科学根据的。
(激发兴趣) 2、指出下列花木的象征色彩:(课文延伸) 桃李——门生(俗话说“桃李满天下”只门生众多的意思) 竹——气节(四季青翠,姿态潇洒自若,有宁折不屈的气节) 荷花——清白(出淤泥而不染) 菊梅——傲骨(深秋时节傲霜怒放,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柳——依恋(枝叶软如丝,风起时柔条千缕,依依飘飘) 3、①小声默读课文(熟悉课文) 思考:作者赞美杨柳的什么精神?标段 ②应弄懂的词语:荆棘宅边冠冕执著芍药皈依高踞 ③分析1直3段,板书如下:(分析课文) 作者与杨柳有一段自然的缘分 认识杨柳偶然 批评世人虚伪 热爱杨柳偶然 批评世人虚夸 作者:率真自然 ④分析4直7段,板书如下: 作者发自内心赞美杨柳 外形:珠子 S线 内质:不求索取甘于奉献 对比牡丹、葡萄 不忘根本 对比其它花木 杨柳:朴实谦逊 ⑤归纳写作特点:对比鲜明寓情于物(整合课文) ⑥归纳中心思想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选材,构思特点,品味语言。
2.明确文章的主旨是通过来抒发一种平凡、朴实的人生道理,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
3.体会对比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
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
更没有百花的娇媚。
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
因为在古典诗词中杨柳具有独特的含义。
“柳”与“留”同音。
所以经常用在关于离别的诗歌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柳》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就是平中出奇,托物言志,借杨柳来抒发一种平凡的、朴实的人生道理,给人以启迪。
在教学中,可按照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来处理全文:阅读感知,把握基调—弄清脉络,掌握内容—品味重点,明确主旨—总结写法,鉴赏评价。
在把握文章主旨的时候,可通过一些思考题的牵引,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说出作者喜爱杨柳的原因:不求索取,不忘根本。
2. 能找出文章的线索:作者对杨柳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3. 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借杨柳来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
4. 能说出作者采用的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突出杨柳的可贵的品质。
5. 能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精神和品质,使表达的主题更为深刻。
6. 能熟练查阅相关资料,并按照所需进行整理。
过程与方法
1. 布置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散文风格;查阅文中出现
的关于杨柳的诗文、典故,在课堂上由学生讲解。
2.多媒体播放乐曲为学生创造感受美的情境,同时在乐曲的伴奏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通过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赞美杨柳的原因,把握文章的主旨: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
情感与价值观
1.能理解作者借杨柳表达的人生哲理:做一个象杨柳一样朴实无
华、甘于奉献、不忘根本的人。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理解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借杨柳表达的朴实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
2.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散文,历来被誉为“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风情”。
散文按表
达方式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三种类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杨柳》,作者是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丰子恺。
二、作者简介
1.简介作者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
曾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作品有画册《子恺漫画》,散文集《率真集》《子恺近代散文集》,主要译作有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和日本古典巨著《源氏物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把握作者对杨柳的感情
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
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
更没有百花的娇媚。
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
人们或歌其潇洒飘逸的姿态,或因其“柳”、“留”同音而用它表达离愁别绪之情。
丰子恺先生想借杨柳告诉我们什么呢?在朗读时可体会作者对杨柳怀有的感情。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多媒体播放乐曲,调整情绪。
(2)作者对杨柳的感情是?
明确:喜爱、赞美
四、解读全文
本文寓情于物,物就是杨柳,情就是喜爱、赞美。
那么,我们还要弄清杨柳具有的本质特征。
问题1. 文章赞美杨柳的段落有哪些?作者赞美了杨柳的哪些特点?如果联系人生,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首先来看“贱”。
在文中作者还提到了与“贱”相反的“贵”,“贱”的本意是价钱便宜或地位低下,文中指由于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或不吃,或吃得少,或吃得次,显得命薄而低下;“贵”的本意是价格高或地位优越,文中指吃的东西好,显得身份地位高。
联系现实,他们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再来看“下垂”。
与“下垂”相反的是“参天”。
你能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对“参天”之物的态度的语句吗?
明确:语句:“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可见作者对这种忘记根本、只想高攀的植物是深恶痛绝的,联系现实,就是对那些高高在上、贪图享乐、作威作福、忘掉根本的得志小人的讽刺了。
这句话也从反面衬托了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
问题2. 文章为什么要写牡丹、葡萄?
明确:作者是在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杨柳的从不奢求,只是给予的品质,赞美杨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
这部分作者借描写杨柳的“贱”和“下垂”来赞美杨柳的不求索取,只是奉献,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精神和品质,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作威作福、腐化堕落的人的嘲讽。
(即文章的主旨)
问题 3.自古以来写杨柳的作品有很多,人们常常把杨柳作为春的象
征,作者认为以杨柳为春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杨柳的下垂美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因此它是春的代言人。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以杨柳为题来赞美春天,作者却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杨柳为春”加以阐释,那就是杨柳的“下垂”所显现的谦逊,它懂得大地是其生命的源泉,因而它“高而不忘本”,最能象征春天的神意。
问题4.作者认为观赏杨柳的最佳地方在哪里?是不是在西湖?为什
么?
明确:杨柳的存在是自然的,也是独特的。
它不是因为生在西湖而高贵,也不因为长在乡村而卑贱。
它是朴实无华的,正因为它的朴实作者才认为其高贵;它又是柔韧坚强的,正因为它的坚韧,作者才觉它尤为可爱。
作者不独赞西湖的杨柳,而更钟情于平实大地上随处可见的杨柳。
此处呼应前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问题5. 文章前3段内容似乎与赞美杨柳的主题不相干,那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去掉么?
明确:为后文直接咏柳蓄势。
第一段里作者说明自己喜欢杨柳只是“随缘”而已;第二段强调自己喜欢杨柳并非存心“结缘”;第三段运用类比手法,阐明自己与杨柳的关于就是“随缘”而已。
作者虽然没有明确表明喜欢杨柳,看似游离于主题之外,实则处处点题:“画中多杨柳”、“小杨柳屋”,可见与杨柳是有缘的,这种缘是不可附会的,只能是“随缘”。
反映了作者不造作、平实、不张扬的风格。
问题6. 作者为了讲明自己“随缘”的主张,还用了一个类比,是用了一个什么类比?
明确:“也许我曾经……穿黑袜’一样”。
“穿黑袜”这件事说明“我”并非十分喜欢黑色,只是机缘巧合,才买了一双。
同样的道理,“我”与杨柳的关系也如此。
并非象世俗理解的那样,而只是“随缘”。
问题7.课文中除了写杨柳外,还写了“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植物,为什么要写它们?
明确:“紫薇”是栽种在唐代中书省庭院里、整日里面对着紫薇郎的紫薇花(紫薇郎是对中书省官员的称呼),“红杏”是曾使宋代兵部尚书宋祁出名的红杏(他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人称“红杏尚书”),“芍药”是红楼大观园里史湘云醉卧其旁的芍药,“牡丹”则是杨贵妃最喜爱的花。
这些花在作者看来都是华而不实的,它们之所以名贵并非有特别地方,只是稀少罢了。
这里写其他花的作用是用这些花的华而不实映村杨柳的朴实无华,为后文直接赞颂杨柳蓄势。
明写花,实写树。
前三段为全文奠定了基调:崇尚平实,自然,不牵强,不做作。
五、总结写作特点
1.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那么散文的特点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本文在选材和构思上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作
者在文中歌咏杨柳不求索取、不忘根本的品质,给人以美的体验和
熏陶。
围绕中心,多角度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前3段为后面的
咏柳蓄势,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教师对照板书总结)
2. 文中几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又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通过对比,杨柳的精神更为崇高,使表达的主题更加深刻。
对比,是我们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分辨是非的常用的方法。
对比写景,可使景物更迷人,对比写理,可使道理更深刻。
纵观全文,对比随处可见。
3. 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排比、比喻、对比、拟人等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六、小结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生命力顽强的杨柳的身上还包涵了深刻、朴实的人生哲理。
人类的智慧不仅在于赋予自然界生物以丰富的内涵,更在于人类能从中找到自己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动力。
希望咱们师生一起,都来学习杨柳,做一个朴实无华、乐于奉献、不忘根本、回报社会的人。
七、作业
1.收集写杨柳的诗。
2.写一篇感言。
八、板书设计
杨柳
丰子恺
联想
杨柳(下垂)————神意(永不忘本)——启迪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