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地铁基础知识简介

地铁基础知识简介

敦大都会铁路(Metropolitan Railway),是为了解 决当时伦敦的交通堵塞问题而建。
地 铁 的 概 念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机动化的背景下,交通 拥堵、能耗、污染加剧。根据国内外大城市的实践,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综
合交通体系,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
国外各大城市中心区居民出行方式比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对运量等级划分
Ⅰ 线路运能分类 高运量 Ⅱ 大运量 Ⅲ 中运量 (钢轮钢轨/单轨) 全封闭 1.5~3.0 100 B、C、Lb 或单轨 11-14 设置部分 平交道口 1~2 60 C 或 D ≤11 80~60 0.8~1.5 20~30 ≥150 Ⅳ
(钢轮钢轨) 线路型式 单向运能(万人次/h) 列车最大长度(m) 适用车型* 车辆最大轴重(t) 最高速度(km/h) 平均站间距(km) 旅行速度(km/h) * 适用城市城区 人口规模(万人)* ≥300 全封闭型 4.5~7 185 A 16 2.5~ 5.0 140 B 或 Lb 14 80~100 1.2~2 35~40
环境污染
污染物排放占城市大气 污染4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层次划分
1、运量等级: 以“高运量”、“大运量”和“中运 量”三组等级划分。 2、列车长度: 按185、140、100、60m分为4级。 3、封闭方式: 按全封闭和部分封闭为分两种。 4、车辆轴重: 以16、14、11t 作区分。 5、适应速度: 以最高速度100、80、60km/h范围。 注: (1)A、B型车-为钢轮钢轨旋转电 机车辆 (2)L型车-为直线电机车辆 (3)C型车-为高地板轻轨车辆 (4)D型车-为低地板铰接车辆
中风井

地铁基础知识

地铁基础知识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1.世界第一条地铁什么时候建成通车,情况如何?答: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成通车,列车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长6.4 km。

2.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何年建成?我国第一条地铁在何年何月建成?答:1908年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建成;1969年10月我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建成通车,1971年投入运营。

3.轨道交通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答:轨道交通模式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

目前,世界上轨道交通分类大体如下: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为地下铁路、地面铁路和高架铁路;按列车服务范围划分为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铁路和市郊铁路;按运能等级(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胶轮地铁、线性电机车辆、磁悬浮;按照列车驱动力可以大致分为轮轨系统和磁悬浮系统两大类,城市铁路、地铁、轻轨、独轨属于轮轨系统,而线性电机车辆严格地说属于磁悬浮系统一类;4.什么是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的概念及主要划分依据是什么?答: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不同型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向、磁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

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车牵引的轨道交通系统,它可以修建在地下、地面或采用高架的方式,运量在3万人次/h以上;轻轨相对于地铁来说运量较小,在原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改造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量在1.5~3万人次/h;主要划分依据是该线路远期的单向客运能力,而不是看其主要处在地下、地面或高架。

5.地铁旅行速度一般为多少?地铁列车的运行间隔一般为多少?答:地铁列车的旅行速度一般不低于35km/h。

设计最高运行速度大于80 km/h的系统,旅行速度应相应提高;各设计年度的列车运行间隔,应根据预测的客流量、列车编组、列车定员、系统服务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为保证地铁的服务水平,高峰时段初期列车运行间隔不宜大于6min。

乘地铁安全教育幼儿园(3篇)

乘地铁安全教育幼儿园(3篇)

第1篇尊敬的家长、亲爱的老师们、可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为了加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乘地铁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小朋友们了解乘坐地铁的基本知识和安全常识,养成文明乘车的良好习惯。

一、地铁简介地铁,又称地下铁路,是一种在城市中运行的快速、大容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工具。

地铁具有运行速度快、准点率高、安全可靠、不受天气影响、占地少等优点,是现代化城市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二、乘地铁的基本知识1. 地铁站布局:地铁站通常分为站厅、站台、设备用房等部分。

站厅是乘客进出的地方,设有售票机、自动售卡机、自动检票机等设施;站台是列车停靠的地方,乘客上下车;设备用房则用于存放设备、维护维修等。

2. 地铁票价:地铁票价根据乘车距离和站点数量计算。

乘客可通过购票、刷卡等方式支付车费。

3. 地铁列车:地铁列车分为多种车型,如A型、B型、C型等。

不同车型的车厢内部布局、座位数量、车厢长度等有所不同。

4. 地铁运营时间:地铁运营时间根据线路和班次进行调整,一般为早6点到晚23点。

三、乘地铁的安全常识1. 上下车安全:乘客上下车时,应按照地面指示标志和工作人员的引导,有序排队上下车。

切勿拥挤,以免发生意外。

2. 站台安全:在站台候车时,请站在黄色安全线外,不要靠近站台边缘,以免发生跌落事故。

3. 列车安全:乘坐地铁时,请勿将头、手、脚伸出窗外,以免受到伤害。

同时,不要在车厢内追逐打闹,以免影响他人。

4. 火灾逃生:如遇火灾,请保持冷静,迅速寻找最近的紧急出口,按照逃生指示标志有序撤离。

切勿乘坐电梯,只能使用楼梯。

5. 紧急情况处理:如遇紧急情况,请立即按下车厢内的紧急报警按钮,并向工作人员求助。

四、文明乘车1. 尊重他人:在地铁车厢内,请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

2. 垃圾分类:请将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内,共同维护地铁环境的整洁。

3. 儿童安全:家长应看好自己的小孩,防止小孩走失或发生意外。

地铁轨道基本常识知识一文概述

地铁轨道基本常识知识一文概述

地铁轨道基本常识知识一文概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铁轨道系统不仅提供了高效的交通方式,也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乘坐地铁,但对于地铁轨道的构造和运行方式可能并不了解。

那么,本文将以地铁轨道的基本常识知识为主题,为读者概述地铁轨道的相关内容。

1. 地铁轨道的种类地铁轨道可以分为两类:地下轨道和高架轨道。

地下轨道是指地铁线路建在地下,通常会经过隧道或者地下引桥。

而高架轨道则是指地铁线路建在地面上,通常会经过悬挂的桥梁或支架。

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地铁轨道。

2. 地铁轨道的构造地铁轨道由轨道盖板、钢轨、枕木和地基等组成。

轨道盖板位于钢轨之上,可以保护钢轨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钢轨是承载列车运行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材质以及铺设方式直接影响列车的行驶质量和舒适度。

枕木则用于支撑钢轨,能够减震和分散轨道上的压力。

地基是地铁轨道的基础,对地铁轨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地铁轨道的维护地铁轨道的维护是确保地铁运行安全和保证乘客出行顺畅的关键环节。

维护工作主要包括轨道的清洁、检查和修复。

轨道的清洁是为了除去积聚在轨道上的垃圾和杂物,确保列车平稳行驶。

而轨道的检查则是为了发现潜在的故障和问题,及时进行修复,防止发生事故。

对于轨道的修复工作,常见的包括换新钢轨、更换老化的枕木和地基加固等。

4. 地铁轨道的安全地铁轨道的安全是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因素。

首先,地铁轨道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轨道的结构稳固和安全可靠。

其次,轨道维护工作的及时进行也是保障安全的重要环节。

此外,地铁轨道还配备了安全设备,如隔离网、信号灯和紧急停车装置等,以应对突发情况并保护乘客的安全。

5. 地铁轨道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地铁轨道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一方面,地铁轨道将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的交通容量和效率。

地铁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铁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铁基础知识点总结地铁是一种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通过在地下或地面铺设轨道,利用电力或其他形式的动力系统来运行列车,依靠固定的线路和车站来进行客运。

地铁系统通常由多个线路组成,每条线路上设有多个车站,乘客可以在不同的车站之间换乘不同的线路,方便出行。

地铁基础知识点包括地铁的历史、构造、运行原理、安全措施等方面。

以下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1. 地铁的历史地铁最早出现在19世纪,起初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建造的。

最早的地铁系统出现在伦敦、巴黎等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交通需求的提高,地铁系统逐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20世纪,地铁系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大城市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2. 地铁的构造地铁系统主要由轨道、列车、车站和控制系统组成。

轨道是地铁系统的基础设施,通常分为地下轨道和地面轨道,通过轨道系统可以实现列车的移动。

列车是地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由机车和车厢组成,可以在轨道上安全、快速地行驶。

车站是乘客上下车的地点,通常设有站台、售票厅、等候区等设施。

控制系统是地铁的大脑,负责监控列车的运行和调度,确保列车在轨道上安全、平稳地行驶。

3. 地铁的运行原理地铁列车通常由电动机驱动,通过电力系统在轨道上行驶。

地铁系统的供电方式主要分为第三轨供电和架空线供电两种。

第三轨供电是通过接触轨将电能传输到列车上,而架空线供电则是通过电气化设备将电能传输到列车上。

地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通过信号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和调度,以确保安全、有序地运行。

4. 地铁的安全措施地铁系统在设计和运营中都考虑了安全因素,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列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速度限制,避免发生事故。

车站设有安检设备和安全标识,确保乘客乘坐地铁时不受到威胁。

此外,地铁系统还设有紧急救援措施和紧急疏散通道,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5. 地铁的未来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需求,地铁系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选择。

地铁科普小知识

地铁科普小知识

地铁科普小知识地铁科普小知识一、地铁的定义和历史地铁,简称轨道交通,是指在地下或高架上建设的城市快速交通系统。

它以高速、大运量、低噪音、低污染为特点,是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地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最早的地铁系统出现在英国伦敦,被称为“地下铁道”(The Underground)。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地铁系统。

目前全球有超过160个城市拥有地铁。

二、地铁的构成1.轨道:是指列车行驶时所行驶在上面的钢轨。

2.车辆:是指运行在轨道上并载客或装货物体的机动车辆。

3.供电系统:包括架空电缆和第三轨两种形式。

架空电缆是通过支架悬挂在车站和隧道顶部,向列车提供电能;第三轨则是通过安装于轨道侧面或底部供电,也可以提供电能。

4.信号系统:主要由信号机、轨道电路、列车控制系统等组成,用于控制列车的运行和停车。

5.车站:是地铁线路上的重要设施,用于乘客上下车和换乘。

车站通常包括站台、售票厅、出入口等部分。

三、地铁的分类1.按建设方式分类:分为地下铁和高架铁路。

地下铁一般建设在城市中心区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建工程;高架铁路则多建设在城市郊区或新兴开发区,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建工程。

2.按列车类型分类:分为轻轨、重轨和磁悬浮。

轻轨一般速度较慢,适合在城市中心区域使用;重轨速度较快,适合在城市郊区或新兴开发区使用;磁悬浮则是一种新型交通方式,速度非常快。

四、地铁的优点1.便捷快速:地铁可以避开城市拥堵的交通瓶颈,提供便捷快速的出行体验。

2.环保节能:由于地铁是采用电力驱动的交通方式,因此不会产生尾气污染,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

3.安全可靠:地铁系统采用高度自动化的列车控制系统,可以确保列车的安全和可靠性。

4.运量大:地铁系统可以满足大量人员的出行需求,提供高效率的运输服务。

五、地铁的安全注意事项1.乘坐地铁时应注意站稳扶好扶手,避免在列车运行时发生意外摔倒等事故。

地铁知识科普

地铁知识科普

地铁车辆的组成部分一、概述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

它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不受地面道路情况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正常运行,从而快速、安全、舒适地运送乘客。

地铁效率高,无污染,能够实现大运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地铁是有轨交通,其运输组织、功能实现、安全保证均应遵循有轨交通的客观规律。

在运输组织上要实行集中调度、统一指挥、按运行图组织行车;在功能实现方面,各有关专业如隧道、线路、供电、车辆、通信、信号、车站机电设备及消防系统均应保证状态良好,运行正常;在安全保证方面,主要依靠行车组织和设备正常运行来保证必要的行车间隔和正确的行车经路。

为了保证地铁列车运行安全、正点,在集中调度、统一指挥的原则下,行车组织、设备、车辆检修、设备运行管理、安全保证等均由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

地铁是一个多专业多工种配合工作、围绕安全行车这一中心而组成的有序联动、时效性极强的系统。

地铁中采用了以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为核心的各种自动化设备,从而代替人工的、机械的、电气的行车组织、设备运行和安全保证系统。

如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列车自动驾驶、自动跟踪、自动调度;SCADA(供电系统管理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设备系统的遥控、遥信、遥测;BAS(环境监控系统)和FAS(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实现车站环境控制的自动化和消防、报警系统的自动化;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售票、检票、分类等功能。

这些系统全线各自形成网络,均在OCC(控制中心)设中心计算机,实行统一指挥,分级控制。

地铁路网的基本型式有:单线式、单环线式、多线式、蛛网式。

每一条地铁线路都是由区间隧道(地面上为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车站及附属建筑物组成。

车站按其功能分为四种:1、中间站:只供乘客乘降用,此类车站数量最多。

2、折返站:在中间站设有折返线路设备即称为折返站,一般在市区客流量大的区段设立,可以满足乘客需要,同时节省运营开支。

1.地铁工程基础知识——地铁简介

1.地铁工程基础知识——地铁简介

城市
沈阳 杭州 成都 哈尔滨 大连 西安 宁波 苏州
....
线路
建成时 间
总里程
11条 2030年 400公里
8条 2050年 278公里
7条 2035年 274公里
9条 2025年 340公里
2条 2015年 90公里
10条 2050年 250公里
6条 2050年 270公里
9条 2050年 245公里
运营里程(Km) 408 443 312.6 313.1 314 324 220
201.38
线路数(条) 11 31 13 12 19 16 16 11
站点数(个) 268 470 230 188 266 281 303 175
轨道交通简史
纽约 地铁
巴黎 地铁
东京 地铁
莫斯 科地

轨道交通简史
中国第一条铁路 1876年,吴淞至上海的铁路正式通车营业,为中国第一条办理 营业的铁路。
12
苏州
2
13
成都
2
14
沈阳
2
15
长春
2
16
杭州
1
17
西安
2
18
高雄
2
19
昆明
2
20
无锡
1
21
郑州
1
22
长沙
1
23
宁波
1
24 哈尔滨
1
46
52
43
50
40
50
49
48
31
48
36
46
37
43
14
40
24
29.4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工程基础知识
限界(Load Gauge)
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城市轨道交通规定有车辆限界、接触轨(网)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等。

限界是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为车辆和土建设计提供控制依据,它确定轨道交通与线路有关的构筑物净空和各种设备相互关系。

限界是根据车辆、行车速度等决定的。

它是区间隧道、线路、轨道、桥梁、车站、信号、供电、消防、环控、屏蔽门等专业的设计依据。

车站建筑
一、功能概述
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上一种重要的建筑物,供乘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是地铁工程中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按功能划分,
可分为一般车站和换乘车站;按站台类型划分,可分为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混合式站台车站;按设置的位置可分为地下、地面和高架车站。

一般情况下车站由站厅层、站台层、设备及管理用房、人行通道,地面出入口、通风道、通风亭等组成。

站厅层公共区是为乘客提供集散、售检票所必须的空间。

站台层是为乘客提供候车、上下车和车辆停靠的空间。

设备及管理用房是为改善站内环境、进行运营管理和为乘客服务设置
的配套空间。

人行通道、地面出入口是乘客进出站所需的空间,也是车站的重
要组成部分。

车站通风道、通风亭是改善车站内环境条件必不可少的建筑物。

二、设计要求
车站总平面设计包括车站、人行通道及地面出入口、通风道、通风亭等。

由于车站是解决地面进、出站乘客和换乘乘客上、下车的公共交通建筑,由此车站应具有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使乘客能方便进站、迅速出站、客流流向顺畅,并具有能方便、合理地结合其他公交系统来疏解客流的功能。

要实现上述功能目标必须与下列专业相适应。

1、线路专业
线路专业是决定车站走向的重要因素,根据车站功能的需要应得到线路专业最大限度的配合和支持,线路走向可根据车站功能的需要做适应调整,否则车站功能难以得到实现。

2、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专业
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是确定车站站址,地面出入口,车站埋深及车站形式的主要依据,能否充分吸引乘客,发挥大容量地下交通工程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车站站位及地面出入
口的设置上。

合理确定车站站位对地铁车站功能的实现、地铁工程投资减少、对城市旧城改造、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的疏解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这些作用又取决于地铁车站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
是否相适应、相协调。

3、行车组织与管理专业
车站建筑设计应根据行车组织所提出的车站客流预测资料,换乘客流量、地铁运营管理模式、列车编组以及车站内线路特性来确定合理的车站集散厅(公共区)、站台厅规模,以及站台有效长度和宽度,
同时根据各专业的要求确定车站运营及管理用房规模和布置。

因此,地铁行车组织与管理专业对车站规模起着主要控制作用。

4、限界专业
限界是控制车站站台层土建规模、站台层站台板与线路之间的关系,车站站台层设备管线设置、保证地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车站建筑布置中要充分协调和解决好限界专业所提出的一系列技术参数和标准。

5、车站风、水、电及其他各系统专业
车站风、水、电及其他各系统专业是控制车站设备用房规模、车站规模及埋深的重要因素,合理布置以上专业的设备用房及管线,将对降低车站工程功能目标成本起着重要作用。

6、自动售检票(AFC)系统
站厅层集散厅中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的划分,集散厅内的客流组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FC系统的设计原则、设备数量和尺寸。

合理布置AFC系统设备对乘客能否方便进站、迅速出站、方便车站运营管理将起重要作用。

结构工程
一、地下车站结构分类
1、明挖车站
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矩形框架结构的车站型式,根据使用及轨面高程的要求车站可布置成双层,三层和四层等各种型式。

矩形结构的最大优点是地下空间利用较充分且适用
性强,能用于各种功能要求的地下车站。

明挖车站的围护结构,可采取地下连结墙、钻孔灌注桩、人工挖也桩等支护型式。

围护结构既作为开挖时的支护结构,也可作为车站主体结构的侧壁(或侧壁的一部分)。

2、暗挖车站
当多个车站位于城市主干部的交通要道上,当城市交通不容许封路改道,可考虑采用暗挖法施工。

地下管线较多,迁移困难,或道路狭窄,地面房屋拆迁困难时,亦可考虑采用暗挖车站。

暗挖是铁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

暗挖车站有对地面影响小、房屋管理线拆迁最小等特点。

暗挖车站断面可根据车站规模大小,采用单层、双层、单跨、双跨、三跨等多种型式。

3、明暗结合式车站
明暗结合式车站是指沿车站纵向明挖和暗挖相结合的车站。

当站址位置一部分有条件进行拆迁明挖,同时不影响地面交通;另一部分由于地面交通或其它因素的限制不允许进行明挖施工时,可考虑采用明暗结合式车站。

4、半明半暗式车站是指沿车站横向的明挖与暗挖相结合车站。

可用于道路狭窄、地面房屋拆迁困难之处,或由于地面交通限制地段,一侧明挖,另一侧行车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

二、区间隧道结构
1、矩形断面
当采用明挖法施工时,区间隧道一般采用矩形框架的结构型式。

其断面内轮廓与地铁设备限界最为接近,断面净空可得到充分利用。

根据线路设置条件,单线隧道一般为单孔矩形断面,双线隧道一般采用双孔矩形断面,中间设隔墙分开,以利于区间隧道通风。

2、马蹄形断面
采用矿山法暗挖施工的隧道,一般均采用马蹄形断面的结构型式。

根据线路设置条件可采用单线隧道或双线隧道的断面型式。

但由于双线隧道断面较大,拱部埋深相对较浅,地面沉降不易控制,工程风险较大。

因此,区间隧道一般宜采用单线隧道的型式。

3、圆形断面
采用盾构法施工时,隧道断面为圆形。

单线区间隧道的内径为5.60m (5.40m),一般采用装配式钢筋砼管片衬砌。

三、高架结构工程
城市轨道交通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城市环境、线网规划等因素,
为节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总投资,缩短建设周期,有时采用高架结构线路。

高架工程包括高架区间和高架车站两部分。

高架区间常采用连续梁、连续和悬臂三种基本形式。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及整体道床和无缝线路的要求,一般地段多采用简支或连续体系,在特殊地段(跨河、涌、谷地)也可采用悬臂体系。

根据结构受力、经济、施工方法及城市景观等要求,目前,比较适合城
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断的形式有下承式槽型梁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板梁结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结构等型式。

高架车站属地上高架结构,轨道列车运行于结构最上层。

作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高架结构既非单一的房屋结构,也非单一的桥梁结构,而是桥梁和房建融合在一起的结构体系。

高架车站站台层们于结构最上层,与区间高架桥连接。

目前,高架车站多为2-4层。

高架车站常见的结构型式有钢盘混凝土空间框架式结构、桥梁式结构、框架桥梁式结构三种。

空间框架结构属桥梁,房建结合方案(简称:“桥建合一”)。

该结构是先形成高架车站的空间框架,再于其上形成连续板梁,同时将桥墩作为房屋框架结构的一部分。

桥梁式结构属桥建结合方案。

高架站先形成桥梁结构(梁、墩柱、基础),再在桥上布置站台。

桥梁结构可选择的断面形式有箱梁、
T型梁、板梁和槽形梁等。

墩柱常用的结构形式有T形墩、双柱墩、V形墩和Y形墩。

高架车站中的墩柱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应
避免在轨道列车作用下产生过大位移。

框架桥梁式结构属桥建分离方案。

主体结构分为两部分,即车站建筑和高架桥。

车站建筑包在高架桥之外,高架桥从房屋建筑中穿过,二者在结构上完全分开,受力明确,传力简洁。

四、地下车站及隧道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对结构型式的确定和地铁土建工程造价有决定性影响。

施工方法的选定,一方面受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地面建筑物和地下构筑物的现状、道路宽度、交通状况等)、地铁的功能要求、线路平面位置、隧道埋置深度及开挖宽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会对施工期间的地面交通和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
工期、工程的难易程度、城市规划的实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运营效果等产生直接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