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关于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现状调研报告(最新)

2021关于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现状调研报告(最新)
2021关于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现状调研报告(最新)

篇一

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社会流动人口迅猛增加,这直接导致了城市家庭结构的变化,大量空巢家庭出现,空巢老人的照料问题日益明显。根据走访调查的结果,可以将老人生活支持划分为经济支持、生活支持和精神支持,又根据社会支持的来源将其划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不同社会支持对空巢老人呈现出不同的作用和特点。

【关键词】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空巢老人与社会支持概述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2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13.7%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称,2021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未来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期。“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①空巢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一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选择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地方工作、生活,这就导致了空巢老人的现象愈演愈烈,由此引发的“空巢老人综合症”愈发严重。空巢老人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心情沮丧、郁闷失眠、食欲减退甚至流泪哭泣。有的会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尽到父母责任;有的也会责备子女,认为他们对自己不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父母的感受。有数据显示,空巢老人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预计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②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而城市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尤为严重。年轻子女思想开放、个性张扬,他们喜欢独立自主,尝试新鲜事物,大多数子女要么外地工作,要么离开父母另立门户,剩下老年父母相互扶持。长时间下去,城市老年人面临着生活、疾病、经济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生活质量下降,主观幸福感降低。目前老年人空巢问题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完善健全,针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空巢老人现象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社会关怀和社会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对维系正常的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而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造成的。社会支持在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概念界定,但大体含义分为两类:一类是将社会各个网络资源所提供的支持统称为社会支持;还有一类是社会成员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行为的总和。本文的社会支持是指城市空巢老人从社会网络资源所获得的各种社会支持。按照功能划分,社会支持可分为经济支持、生活支持和精神支持。经济支持包括生活消耗以及生存消费方面的支持,生活支持包括日常生活照顾等方面的支持,精神支持包括幸福归属感、心理调节等方面的支持;按照支持者的不同,社会支持可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包括政府、单位和社会的支持,非正式支

持包括亲朋好友的支持。本文利用笔者近期对唐山市116名空巢老人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从支持者的角度出发,从经济支持、生活支持和精神支持三方面对空巢老人进行阐述和分析。

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研究与分析

经济支持。经济支持分为货币和实物支持。货币支持包括离退休金、医疗保险等,实物支持包括食品、衣物等。调查发现,城市老人多有退休金或社区补助,子女平时多多少少也会给老人一些赡养费。另外,城市老人多有医疗保险,保证他们在医院就医时能够承担大额的医药费用。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于离退休金,占总人数的64%,而依靠配偶和子女分别仅为9%和22%,这说明社会支持中正式支持占了主要地位。另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相对较高,而私有企业退休金相对较低。有的老年人由于企业退休福利待遇不好,或是已经停产关闭,靠社区救济养老,每月不到1000元,这对于体弱多病的空巢老人来说很难维持生活。调查还发现,受社会经济结构发展的影响,年轻人喜欢离开父母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庭,这就需要在房产、生活中投入大笔资金,而子女刚进入社会无法承担高额的购房款,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就承担起了这笔费用,也为老年人的生活增加了负担。

正式支持对空巢老人的支持。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对空巢老人的正式支持主要包括政府、单位和社区三方面。城市老年人之前基本都有工作单位,并缴纳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最受益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能够在老年人遇到困难和生病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社区的经济帮助主要是针对那些因为企业经营不善停产倒闭导致没有了养老金来源的老人,这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困苦,社区采取资金支持帮助他们,但是社区提供的仅是最低生活保障,在老年人生病的时候就无法提供支持。

非正式支持对空巢老人的支持。调查发现,老年人对家庭的依赖是最大的,受中国传统家庭模式的影响,老年人都认为子女是他们最大的希望,虽然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工作或是性格原因和老年人不住在一起,但是当老年人希望得到帮助时,他们首先选择的就是子女的支持。访谈中,大多数子女通过为父母增添衣物、购买保健品和药品,形成家庭对老年人的支持。98%的老年人选择向自己的配偶或是子女寻求支持,可见,家庭支持在对老年人的支持中所占的重要性。

生活支持。在生活支持中,一般包括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和活动照顾。日常生活照顾包括身体料理(洗澡、上厕所等)和家务劳动;日常活动照顾包括生病时的医务护理等。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年人能够自己完成简单的家务劳动,部分老年人由于疾病原因需要他人料理,在需要得到支持时,老年人大多选择配偶和子女寻求帮助,在无配偶或是子女帮助的情况下会寻求亲戚的帮助,之后才是保姆,有的老年人身边无人照顾,或是老年人身患重病无法自由活动而身边人不能照顾时,都需要花费资金去雇佣保姆照料。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老年人都会找寻亲情的支持和帮助,但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加,子女在身边的老年人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当老年人真正需要照顾的时候却发现周围的人力不从心,而正式支持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多见,社区仅对困难老年人进行帮助。目前看来,正

式支持对老年人的帮助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与老年人的家庭衔接,更好地照顾空巢老人,还需进一步探讨。

精神支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来说,人类的需求层次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渐递增的,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要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开始增多,尤其是空巢老人,他们希望得到子女的关心和重视,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称心如意,希望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希望他们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空巢老人与身边亲近人的交流并不多,他们内心的情感长期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在逐渐下降,做起事情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长期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可。因此,空巢老年人的精神状况是非常需要社会大众的关注和支持的。

影响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对社会支持逐渐增加。低龄老年人刚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精力旺盛,在经济和生活方面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扶持子女一部分。但同时老年人的体质逐渐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经济支出水平逐渐上升,生活方面日常照顾需求增多,对配偶、子女的依赖明显增多。

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是影响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之一,老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覆盖面越广,社会支持方面越好。经济支持上,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收入水平越高。生活照顾上,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依靠配偶、子女、社区、工作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社会支持,而受教育程度低的老人则主要依靠配偶、子女和邻居。精神支持上,受教育程度高者主要通过参与老年活动等方式消遣,受教育程度低者则主要通过聊天、看电视等方式消遣。因此,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层面和高度。

退休前的职业。退休前的职业是影响老年人社会支持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因为退休前的职业奠定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影响力、经济能力以及社会人脉资源。职位越高,社会支持面就越广,得到的相应支持就越多。其中,大多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老人要强于其他职业退休的老人,他们资金稳定,拥有强大的社会关系网,不仅能够依靠社会各项福利享受自己的余暇生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子女的生活。

经济收入。经济收入越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越广,经济水平低的老年人只能依赖家庭、亲戚、朋友和邻居,而经济收入高者可以利用手中的经济资源为自己换取更好的支持条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自己。

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

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正式支持体现了一个国家对于国民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目前,我国对于有正式单位和经济能力较强的老年人社会支持较多,而对于那些一般企业员工和失业老人来说,他们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艰难地维持着生活水平,而且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待遇少之又少。还有少部分无业老人,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只能依靠配偶或子女。物质生活方面的差距造成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偏差。

医疗保障水平低。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发展较慢,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老年人体质较弱,患病几率较大,但目前高昂的医药费用往往使老年人因为治病贵而延缓治疗,导致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引发更大的危机。因此,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急需解决。

社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社区虽然提供了老年活动室,但老年陪护、老年饭桌等这些服务是需要付费。对于经济水平低的老年人来说则不能享受这类服务,社区在对老年人的生活支持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缺乏相应的关怀支持。

非正式支持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空巢老人由于其家庭的特殊性导致老年人对配偶的依赖性增强。空巢老人对于子女的要求大多都是常回家看看,能和自己的子女和隔代孙辈在一起吃饭、聊天已然成为空巢老人盼望已久的高兴事,而对于配偶基本上是事事依赖,在生病或心情郁闷时起了极大的作用。

完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建议

政府应完善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提升老年人退休金水平,增加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改革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缩小一般企业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收入差距,扩大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面。强化社区作用,提供政策、资金、场所和人员服务老年人,增加社区服务支持项目,对经济困难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引进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社区支持中来。加大正式支持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发挥政府、社区的作用,促进老年人间的交流,进行老年人心理咨询,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抚慰,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方面的服务。

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06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篇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早餐就一直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人都开始更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早餐的问题也随之成为了这个社会关注的话题。为了掌握我们大学大学生的早餐状况,了解大学生的基本饮食健康状况,我们特意进行了本次调查。

1 调查目的:

从早餐习惯,早餐搭配等方面了解本校同学的早餐状况

2 调查时间:

2021.8.20—2021.8.24

3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在网上发问卷的形式向同学们进行调查。此次问卷方面共收回102 张,男性被调查者 68 人,女性被调查者 34 人,其中无效问卷 0 张,全部问卷均为有效。

4 调查对象:

河北省的在校大学生

5调查问卷分析

针对大学生早餐问题我们设计了十道问卷题目,下面我们根据收回来的有效问卷对每一

道题目进行分析总结。由于四个年级的人数都各个不同,为了缩小误差,在分析的时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来进行分析。 (1) 您的性别是()

(2)你所在年级是()

大一人数有12人,所占比例为11.76% 大二人数有55人,所占比例为53.92% 大三人数有29人,所占比例为28.43% 大四人数有6 人,所占比例为5.88%

(3)你认为吃早餐重要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A 重要,

影响身体和学习

B 一般,应该吃

C 不太重要,吃是最好,不吃也没有关系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75 18 9 102

73.53% 17.65% 8.82%

从全体人数看来,73.53%的同学认为早餐时很重要的,而只有9%的同学认为不重要。

下面我们从男女不同性别交叉来看,在所调查的同学中女同学认为早餐重要的比例要高于男同学的比例。女同学对于早餐重要性的意识要强于男同学。

而年级的角度来看,其中大四的同学吃早餐的意识最强,其次是大一,大二,大三同学认为重要的人数较少,其中大二同学认为吃早餐不太重要,吃不吃没关系所比例最高,占到10.53%的比例。

(4) 你在学校每周吃早餐的平均次数为()

选项

小计

比例

A 从来不吃

B 1-2次

C 3-4次

D 5-6次

E 每天都吃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 18 2

4 22 3

5 102

2.94% 17.65% 2

3.53% 21.57% 3

4.31%

从所有人数来看,每天都吃早餐的人数最多,有35人,占到全部人数的34.3%,其次是每周3-4次的人数最多。从来不吃早餐的人数很少,仅有3人,仅占所有人数的2.94%。下面来看男女交叉分析,

上图可以看出大学学生,女同学的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男同学的比例,占所有女同学的52.94%,女同学从来不吃早餐的比例为0.而男同学比较均匀,其中每周3-4次的人数最多。从来不吃早餐的人数也比较少。

左图是以年级进行交叉分析,其中大一年级的同学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同学最多占到大一总人数的66.67,其次是大二同学。大二与大三同学每天不吃早餐的人数基本持平,都占3%左右。

(5)你不吃早餐的原因是()

从总人数来看的话,占绝大部分(56.86%)的同学不吃早餐的原因是因为起的比较晚,来不及吃,有24.51%的同学已经习惯不吃早饭了。还有13.73%的同学认为吃不吃都无所谓。有6.86%同学不吃早餐是为了减肥,仅有4名同学是为了节省资金。下面从男女交叉的角度来分析。

男生和女生不吃早餐的原因占的最多的还是起的比较晚,来不及吃。男生还有31.43%的同学已经习惯不吃早餐了。而女生11.76%的同学认为吃不吃都无所谓。女生中有8.82%同学目的是为了减肥,男生方面感觉早饭质量太差没有胃口所占年比例也不少,占到17.14%。从上图中还可以看出每天坚持吃早餐女同学的比例要远远的大于男同学。接下来从年级的交叉来分析不吃早餐的原因。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四个年级共同原因都是起的比较晚,来不及吃。其次的原因都是已经习惯了,其中大四同学已经习惯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50%。大二和大三的同学其他原因基本差不多,其中大三同学在早餐质量太差,没有胃口所占比例要超过大二。

6 你一般在哪里获取早餐()

选项

小计

比例

A 学校食堂

B 超市

C 流动摊位

D 其他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81 3 11 7 102

79.41% 2.94% 10.78% 6.86%

从整体人数来看,大部分同学都是从学校食堂获取早餐,仅有20%的同学是从流动

摊位和超市及其他地方获早餐。接下来从男女交叉和年级交叉来分析同学获取早餐的地方。

无论从男女交叉图来看还是从年级交叉来看大部分同学都是从学校食堂来获取早餐,在其他地方获取早餐的人数比较少。

7你一般在哪里吃早餐()

从总人数来看,同是上一个问题一样,大部分同学都是在学校食堂卖早餐,吃早餐。但是在上课路上吃早餐的比例占到26%。下面我们从年级的交叉来看。从年级交叉图来看,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在上课路上吃饭的比例较大,而大四的同学在寝室吃早餐的比较多。大三的同学在教室吃早餐的比例要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人数。

(8)如果早上第一节没有课你会吃早餐吗?()

从整体来看,早上第一节没有课的话,同学们可能吃早饭的可能性占39.22%.但仍有33.34%同学不会吃早饭。

(9)你重视早餐的搭配吗?()

整体看来,有50%的同学不太重视早餐的搭配,仅有13.46%的同学重视早餐的搭配。有3.85%的同学完全不重视早餐搭配。下面通过交叉表来分析。从上面两个交叉表可以看出不太重视早餐搭配的同学中,男女生占的

比例都很高,大一大二大三年级也都很高。其中女生重视早餐的程度要高

于男生,大四重视早餐搭配的同学要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完全不重视早餐

搭配的同学在男生女生和各个年级中都占很少很少。

10 通常情况下

,你早餐喜欢吃下列哪些事物?()

从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北省的大学生们还是主要喜欢

吃谷类食品和蛋白食品,其次是油条等油炸食品。

7 问卷总结分析

从此次问卷的收集数据来看,在调查的河北省的102名大学生中,每天坚持吃早饭的有35人,占到总体比例的34.21%,而每天从来不吃早饭的仅有3人,占到总体比例的2.14%,其中每周3-4次人数也不少,有24人。从总体看来每天吃早餐的人数还是很多的。在调查不吃早餐的原因中,有58人(占到一半多)是因为早上起得晚,来不及去吃。同时,在调查如果没有第一节课回去吃早饭吗?其中有40人是会吃早饭的,这也说明其实大家对早饭持想吃的态度,只是因为自己比较懒惰,起不来而已。第七题,同学们在什么地方吃早餐?有25%的同学在上课路上吃和有14%的同学在教室里吃,也说明同学们吃早餐的时间比较紧张。相对看来,只有大一的他们在调查中每天坚持吃早餐的最多占到大一总数的68%,对早餐的重视还是很强的。到了大二和大三相

对重视的意识就差点。从最后来看,河北省的学生作为北方的学生还是喜欢吃谷类,米粥的的饭食比较多。研究表明:早餐是人一天最重要的一餐,只有早餐摄取了足够的能量人才能在一整天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他能最快的转化为能量被人体利用,尤其是学生,快速转化成为ATP后能

被大脑利用。所以,本人强烈建议大学生同学一定要早上吃早饭,只有摄入充足的营养我们才能学习好,成长好,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做好准备。

篇二

一.研究目的

早餐犹如雪中送炭,能使激素分泌很快进入高潮,并给“嗷嗷待哺”的脑细胞提供渴望得到的能源,犹如解冻的电源开关。及时给大脑接通了活动所需的电流。早餐对保障人体健康,维持体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周边的学生,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是没有吃早餐的习惯,而有很多学生是把早餐带到教室在上课前几分钟或课间匆忙解决的。这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效率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让大学生了解早餐对人体的重要意义,引起大学生对早餐的重视,我们小组在2021年11月19日就大学生对早餐的重视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先后在广东医学院,东莞理工大学,东莞职业技术学校通过走访派发问卷的方法进行了调查。之后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广州的同学,在同学的帮忙下,完成了用电子问卷调查部分广州高校的学生。共派发纸质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95份。电子问卷500份,有效问卷500份。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大学生对早餐的重视程度,大学生早餐是否吃得健康,是否了解各种早餐的营养价值,是否清楚不吃早餐的危害。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和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完成了此次的调查。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1,大学生对早餐的重视程度

据统计数据可知,有59%的人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有68%的学生都会按时吃早餐,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重视早餐的。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没能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大部分人时因为睡得太晚,来不及吃。少数是因为不合胃口或懒得去而不吃早餐。而有一部分女生则是为了减肥而不吃的。不管是什么理由,早餐是一定要吃的。营养学家指出,人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胃早已排空,前晚所吃得营养物质早已被消耗完,急需补充。适当的早餐可以使人体力充沛,很好的适应工作和学习。所以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绝不能马马虎虎对待。

2,早餐是否吃得合理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按时吃早餐。其中有71%的同学是在7::00-8:00吃早餐的。医学研究表明,在这个时间段吃早餐是最合适的,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而在这个时段吃的营养物质被吸收的也很完全。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吃早餐的时间也比较合理。有68%的学生是在10分钟内吃完早餐,这是很匆忙的。吃得太快胃很难及时消化,会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胃病。而在食物的选择方面,大部分人都选择了饭,面条,粥等。这些都是比较健康的。但

还是有29%选择了油条豆浆,这类食物虽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和脂肪,但均为酸性食物。若在膳食中超量,很容易导致血液偏酸性,引起体内生理上酸碱平衡失调。所以应吃点碱性的蔬果,来维持酸碱平衡。合理的早餐应是主副相辅,干稀平衡,荤素搭配,时间也该拿捏好的。

3,是否了解各种早餐的营养价值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7%的学生清楚早餐的营养价值。而其他的学生只是大概了解,甚至不了解。而在选择早餐时只有46%的同学是注重营养的。有40%的同学是视口味来选择早餐的,这也就造成了有29%选择了面包当早餐,9%的同学选择了油条。据营养专家指出,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含水分.矿物质.纤维素高的谷类食物,水果蔬菜和豆浆.脱脂牛奶等流体营养食品,远离高油.高糖.高盐.高脂肪.高添加剂食物方为有价值的营养早餐。而那些高热量的面包和油条都不可以多吃。所以,学生对早餐的营养价值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应重视自己的早餐,选择健康的营养早餐。

四,总结

专家曾说,不吃早餐等于慢性自杀。

许多现代大学生因为学习忙,往往忽略了早餐。而上午是全天活动量最大的时间,能量消耗较多。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足,学生容易在9~10点左右产生饥饿感,血糖水平就会相对降低,从而不能及时为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输送充足的能源物质。人体会感到倦怠、疲劳、暴躁、易怒,思维无法集中,精神不振,头晕眼花等不适。并且人体所需的营养素都分布在一日三餐的食物中,若不吃早餐营养不足,很难通过吃午餐或晚餐把营养补回来,严重时还会造成营养缺乏症如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由于不吃早餐引起的营养不良,会导致肌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感冒、心血管等疾病发病率。这不但降低了学习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

因此,吃早餐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必不可少。尤其对学生这个群体。他们每天面对着繁重的学习任务,一顿营养健康的早餐是他们高效学习的保证。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重视早餐,提高自己对营养早餐的认识,同时也要带动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有一份健康营养的早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