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撑计算

合集下载

模板支撑计算方法

模板支撑计算方法

模板支撑计算方法模板支撑计算什么是模板支撑计算模板支撑计算是一种通过引用模板,进行计算和分析的方法。

模板是指已经存在的数据结构或算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用和定制化。

不同的模板支撑计算方法1. 表格计算模板•表格计算模板适用于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如电子表格中的计算。

•常用的表格计算模板有 Excel、Google Sheets等。

•表格计算模板可以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统计、排序等操作。

2. 图像处理模板•图像处理模板适用于处理图像的各种需求,如图像增强、边缘检测等。

•常用的图像处理模板有 OpenCV、PIL等。

•图像处理模板可以进行图像的各种处理和分析,如灰度化、滤波、特征提取等。

3. 文本分析模板•文本分析模板适用于处理文本数据的各种需求,如情感分析、关键词提取等。

•常用的文本分析模板有 NLTK、TextBlob等。

•文本分析模板可以进行文本的各种处理和分析,如分词、词性标注、情感分析等。

4. 机器学习模板•机器学习模板适用于训练和应用机器学习模型,如分类、回归等。

•常用的机器学习模板有 Scikit-learn、TensorFlow等。

•机器学习模板可以进行特征提取、模型训练、预测等操作。

如何选择适合的模板支撑计算方法选择适合的模板支撑计算方法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数据类型:根据需要处理的数据类型选择相应的模板支撑计算方法,如表格计算模板适合处理结构化数据,图像处理模板适合处理图像数据等。

2.功能需求:根据具体的功能需求选择相应的模板支撑计算方法,如需要进行统计分析时可以选择表格计算模板,需要进行图像处理时可以选择图像处理模板等。

3.编程经验:根据自身的编程经验选择相应的模板支撑计算方法,如对于有一定编程经验的人来说,机器学习模板可能更适合;对于没有编程经验的人来说,表格计算模板可能更易上手。

模板支撑计算的优势和局限性优势•提供可复用的方法和算法,节省开发时间和成本。

•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模板支撑立杆用量计算公式

模板支撑立杆用量计算公式

模板支撑立杆用量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模板支撑立杆是一种常用的支撑材料,用于支撑模板和混凝土浇筑时的重量。

正确计算模板支撑立杆的用量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模板支撑立杆的用量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模板支撑立杆的用量计算公式如下:立杆总用量 = (模板面积×支撑间距×支撑系数)÷立杆间距。

其中,。

模板面积为需要支撑的模板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支撑间距为支撑立杆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支撑系数为支撑立杆的系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立杆间距为支撑立杆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模板支撑立杆的用量计算。

假设某建筑工程的模板面积为200平方米,支撑间距为2米,支撑系数为1.5,立杆间距为1米,现在我们来计算立杆的总用量。

根据上述公式,立杆总用量 = (200 × 2 × 1.5)÷ 1 = 600根。

因此,该建筑工程需要600根模板支撑立杆来支撑模板和混凝土浇筑时的重量。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立杆的规格、材质、承重能力等因素,以确保支撑的稳固和安全。

因此,在计算立杆用量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除了用量计算公式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立杆的选用,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立杆规格和材质,确保其承重能力符合要求。

2. 立杆的布置,合理布置立杆,使其能够均匀地支撑模板和混凝土浇筑时的重量,避免出现局部承载过重的情况。

3. 立杆的固定,立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固定,以确保其不会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移动或倾斜,从而影响支撑效果。

4. 立杆的检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立杆进行检查,确保其状态良好,不存在损坏或者变形的情况,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总之,模板支撑立杆的用量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正确的计算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在使用立杆时,还需要注意其选用、布置、固定和检查等方面,以确保支撑的稳固和可靠。

混凝土模板计算公式

混凝土模板计算公式

混凝土模板计算公式
混凝土模板计算公式:
1. 模板支撑力计算公式:
模板支撑力 = [(混凝土标准重量 + 模板材料重量)/2 + 模板
外表面积× 模板根数] × 模板使用系数
其中,混凝土标准重量为 2.4 t/m³,模板使用系数根据不同的
模板类型和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2. 模板强度计算公式:
模板强度= [9.8 × 模板长度(m)× 模板宽度(m)× 模
板厚度(mm)× 模板材料的抗拉强度(MPa)] / [8 × 模板根数] 其中,模板材料的抗拉强度可以在材料厂家提供的相关资料中查
找得到。

以上是混凝土模板计算的核心公式,但实践中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模板拼接方式、支撑点距离等。

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建议在设
计和施工前请专业人员进行计算和评估,并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使用。

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量计算

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量计算

1、现浇混凝土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应区别模板的材质,按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的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2、定额附录中的混凝土模板含量参考表,系根据代表性工程测算而得,只能作为投标报价和编制标底时的参考。

2、3、现浇混凝土基础的模板工程量,按以下规定计算:(1)现浇混凝土带形基础的模板,按其展开高度乘以基础长度,以平方米计算;基础与基础相交时重叠的模板面积不扣除;直形基础端头的模板,也不增加。

(2)杯形基础和高杯基础杯口内的模板,并入相应基础模板工程量内。

杯形基础杯口高度大于杯口长边长度的,套用高杯基础定额项目。

4、现浇混凝土柱模板,按柱四周展开宽度乘以柱高,以平方米计算。

(1)柱、梁相交时,不扣除梁头所占柱模板面积。

(2)柱、板相交时,不扣除板厚所占柱模板面积。

现浇混凝土柱模板工程量=柱截面周长×柱高5、构造柱模板,按混凝土外露宽度,乘以柱高以平方米计算。

(1)构造柱与砌体交错咬茬连接时,按混凝土外露面的最大宽度计算。

构造柱与墙的接触面不计算模板面积。

构造柱与砖墙咬口模板工程量=混凝土外露面的最大宽度×柱高(2)构造柱模板子目,已综合考虑了各种形式的构造柱和实际支模大于混凝土外露面积等因素,适用于先砌砌体,后支模、浇筑混凝土的夹墙柱情况。

6、现浇混凝土梁(包括基础梁)模板,按梁三面展开宽度乘以梁长,以平方米计算。

现浇混凝土梁模板工程量=(梁底宽+梁侧高×2)×梁长(1)单梁,支座处的模扳不扣除,端头处的模板不增加。

(2)梁与梁相交时,不扣除次梁梁头所占主梁模板面积。

(3)梁与板连接时,梁侧壁模板算至板下坪。

[例]某现浇花篮梁,梁端有现浇梁垫,尺寸如图10—7所示。

木模板,木支撑,计算梁模板、支撑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①梁模板工程量梁断面支模长度=[0.25+(0.21+(0.122+0.072)1/2+0.08+0.12+0.14)×2]=1.627m1.627*(5.24-0.24)+(0.25+0.5*2)*0.24*2+0.60×0.20×4=9.335m2异形梁木模板,木支撑(套10-4-123)定额基价=379.76元/10m2②梁支撑超高工程量=9.335m2超高次数:(4.80-0.50-3.60)÷3.00≈1次木支撑每增加3m(套10-4-131)定额基价=73.86元/10m27、现浇混凝土墙模板,按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

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

二、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1 = 25.100×0.120×0.300=0.904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12 = 0.300×0.300=0.090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q2 = (2.500+2.000)×0.300=1.350kN/m静荷载q1 = 1.20×0.904+1.20×0.090=1.192kN/m活荷载q2 = 1.40×1.350=1.890kN/m计算单元内的木方集中力为(1.890+1.192)×1.200=3.698kN2.木方的计算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q = 3.699/1.200=3.082kN/m最大弯矩M = 0.1ql2=0.1×3.08×1.20×1.20=0.444kN.m最大剪力Q=0.6×1.200×3.082=2.219kN最大支座力N=1.1×1.200×3.082=4.069kN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截面抵抗矩W = 37.33cm3;截面惯性矩I = 149.33cm4(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f=0.444×106/37333.3=11.89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2)木方挠度计算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0.994kN/m最大变形v =0.677×0.994×1200.04/(100×9000.00×1493333.4)=1.038mm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250,满足要求!。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6、《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一、工程属性风荷载参数:荷载系数参数表:设计简图如下:模板设计平面图模板设计立面图四、面板验算楼板面板应搁置在梁侧模板上,本例以简支梁,取1m单位宽度计算。

W = bh2/6=1000x13x13/6 = 28166.667mm3, I = bh3/12=1000x13x13x13/12 = 183083.333mm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 丫。

”1.35'5 +(G2k+G3k)xh)+1.4x/x(Q1k + Q2k)]xb=1x[1.35x(0.1+(24+1.1)x0.4)+1.4x0.9x2.5]x1=16.839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Y G(G1k +(G2k+G3k)xh))xb =(1x(0.1+(24+1.1)x0.4))x1 =10.14kN/m计算简图如下:W? TV?瞥HIP"」闻,,1、强度验算M max=q1l2/8 = 16.839x0.252/8 = 0.132kN-mo=M /W=0.132x106/28166.667 = 4.671N/mm2S[f] = 15N/mm2 max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v max=5ql4/(384EI)=5x10.14x2504/(384x10000x183083.333)=0.282mmv=0.282mm<[v] = L/400=250/400 = 0.625mm满足要求!五、小梁验算q1 = 丫。

>1.'。

+(5+%9)+1.4*限9比+Q2k)]xb=1x[1.35x(0.3+(24+1.1)x0.4)+1.4x0.9x2.5]x0.25=4.277kN/m因此,q1静=Y0x1.35x(G1k +(G2k+G3k)xh)xb=1x1.35x(0.3+(24+1.1)x0.4)x0.25 = 3.49kN/m q1活=Y0x1.4xW c x(Q1k + Q2k)xb=1x 1.4x0.9x2.5x0.25 = 0.787kN/m 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M1= 0.125q1静L2+0.125q1 活L2=0.125x3.49x0.92+0.125x0.787x0.92=0.433kN-mM2 = q1L12/2=4.277x0.32/2 = 0.192kN-mM max=max[M], M2] =max[0.433, 0.192] = 0.433kN-m gM max/W=0.433x106/42667=10.15N/mm2<[f]=15.444N/mm2 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V1= 0.625q1静L+0.625q1活L=0.625x3.49x0.9+0.625x0.787x0.9 = 2.406kNV2=q1L[=4.277x0.3 = 1.283kNV max=max[V], V2]=max[2.406, 1.283] =2.406kNT max=3V max/(2bh0)=3x2.406x1000/(2x40x80) = 1.128N/mm2<[T]=1.782N/mm2 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q=(Y G(G1k +(G2k+G3k)xh))xb=(1x(0.3+(24+1.1)x0.4))x0.25 = 2.585kN/m挠度,跨中v max=0.521qL4/(100EI)=0.521x2.585x9004/(100x9350x170.667x104) = O.554mm<[v]=L/400=900/400=2.25mm;悬臂端v max= ql14/(8EI)=2.585x3004/(8x9350x170.667x104) = 0.164mm<[v]=2xl1/400 = 2x300/400= 1.5mm满足要求!六、主梁验算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q1 = Y0x[L35x(G ik +(G2k+G3k)xh)+1.4x%x(Q ik +Q2k)]xb=1x[1.35x(0.5+(24+1.1)x0.4)+1.4x0.9x2.5]x0.25=4.345kN/mq1 静=Y0x1.35x(G1k +(G2k+G3k)xh)xb = 1x1.35x(0.5+(24+1.1)x0.4)x0.25 = 3.557kN/mq1活=丫/1.4*限91k + Q2k)xb =1x1.4x0.9x2.5x0.25 = 0.787kN/mq2= (Y G(G1k +(G2k+G3k)xh))xb=(1x(0.5+(24+1.1)x0.4))x0.25 = 2.635kN/m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按二等跨连续梁,R max=1.25q1L=1.25x4.345x0.9=4.888kN按二等跨连续梁按悬臂梁,R1= (0.375%静+0.437q1活)L +q1l1= (0.375x3.557+0.437x0.787)x0.9+4.345x0.3 = 2.814kN主梁2根合并,其主梁受力不均匀系数=0.6R=max[R max,RJx0.6 = 2.933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二等跨连续梁,R'max = 1.25q2L= 1.25x2.635x0.9 = 2.964kN按二等跨连续梁悬臂梁,R'1= 0.375q2L +qj = 0.375x2.635x0.9+2.635x0.3 =1.68kNR'=max[R'max,R'Jx0.6 = 1.779kN;计算简图如下: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主梁计算简图一2、抗弯验算gM max/W=0.865x106/4490=192.748N/mm2s[f]=205N/mm2满足要求!3、抗剪验算主梁剪力图一(kN)T max=2V max/A=2x6.664x1000/424 = 31.436N/mm2<[i]=125N/mm2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跨中v max=0.974mms[v]=900/400=2.25mm悬挑段v max=0.332mmS[v]=2x150/400=0.75mm满足要求!5、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图一支座反力依次为R1=8.001kN,R2=11.064kN,R3=11.064kN,R4=8.001kN 七、可调托座验算按上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受力N=11.064/0.6=18.44kNS[N] = 30kN 满足要求!八、立杆验算1、长细比验算l o=k|i(h+2a)=1x1.1x(1500+2x250)=2200mmX=l o/i=2200/15.9=138.365<[X]=230 满足要求!2、立杆稳定性验算考虑风荷载:l0=k|i(h+2a)=1.155x1.1x(1500+2x250)=2541mm九=l0/i=2541.000/15.9=159.811查表得,叼=0.277M wd=Y0xw w Y Q M wk二Y0xw w Y Q(C2w k l a h2/10)=1x0.9x1.4x(1x0.024x0.9x1.52/10)=0.006kN-m N d=Max[R1,R2,R3,R4]/0.6+1xy G xqxH=Max[8.001,11.064,11.064,8.001]/0.6+1x1.35x0.15x4=19.25kNf d=N d/(91A)+M wd/W =19.25x103/(0.277x424)+0.006x106/4490=165.266N/mm2<[o]=205N/mm2满足要求!九、高宽比验算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第8.3.2条:支撑脚手架独立架体高宽比不应大于3.0H/B=4/4=1<3满足要求!十、架体抗倾覆验算风荷栽fl制示甘国支撑脚手架风线荷载标准值:4.=1/、=0.9*0.111=0.1四加: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竖向封闭栏杆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F wk= 1a xH m X Wmk=0.9x 1.5x0.163=0.22kN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卜:okM ok=0.5H2q wk+HF wk=0.5x42x0.1+4x0.22=1.679kN.m参考《规范》GB51210-2016第6.2.17条:B21a(g k1+8卜/冯占应以g k1——均匀分布的架体面荷载自重标准值kN/m2g k2——均匀分布的架体上部的模板等物料面荷载自重标准值kN/m2G jk一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料自重标准值kNbj——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料至倾覆原点的水平距离mB21a(g k1+ g k2)+2SG jk b j =B21a[qH/(1a x1b)+G1k H2xG jk xB/2=42x0.9x[0.15x4/(0.9x0.9)+0.5]+2x1x4/2=21.867kN. m>3y0M ok =3x1x1.679=5.038kN.M满足要求!十一、立杆支承面承载力验算1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5.1条规定,见下表可得:P h=1,f t=0.992N/mm2,”=1,h0=h-20=380mm,u m =2[(a+h0)+(b+h0)]=2120mm F=(0.7Pf +0.25oh t pc)nu m h0=(0.7x1x0.992+0.25x0)x1x2120x380/1000=559.409kNNF1=19.25kNm满足要求!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6.1条规定,见下表可得:f c=11.078N/mm2,氏=1,P i=(A b/A l)i/2=[(a+2b)x(b+2b)/(ab)]i/2=[(400)x(300)/(200x100)]i/2=2.449A =ab=20000mm2inF=1.35P c P l f c A ln=1.35x1x2.449x11.078x20000/1000=732.657kN>F1=19.25kN 满足要求!。

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计算规则与实例

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计算规则与实例

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计算规则与实例
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的计算规则和实例如下:
1.计算规则: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显按模板与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接触面积计算。

单位为平方米(m2)。

若现浇混凝土梁、板支撑高度超过3.6米时,项目特征应描述支撑高度。

若立模高度超过3.6米时,应从3.6米以上,按每超过3米增加一-次计算套用定额项目。

2.实例:以一一个具体的工程为例。

假设有一个现浇混凝土构件。

其长为3米,宽为2米,高为1米。

那么,该构件的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显可以通过以下步票计算: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3x2*2+ 3x1x2+ 2x1x2= 18 m2;
●考虑支撑高度超过3.6米的情况。

如果支撑高度为4米,需要堵加的支撑项目数量为(4-3.6) /3= 0.13次;
●根据计算规则。

该长方体构件的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量为18 m2.并且需要塔加0.13次的支撑项目。

在实际的工程中,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的计算会涉及到更多的细节和因素,例如不同类型和尺寸的构件、不同的支撑方式、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等等。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的计算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情况和相关的规范、标准来进行。

制定:审核:批准:。

脚手架及模板支撑设计计算

脚手架及模板支撑设计计算

1 脚手架及模板支撑设计计算
1.1需要计算部位
(1)本工程建筑高度29.7m,外脚手架按30m计算。

(2)地下室侧墙,标高-7.520~0.100,一次浇筑高度7.5m,
(3)1-7轴~2-1轴框架梁3.5×1300,三排立杆支模。

800以上深梁均按1300支模方法支设。

(4)300×800框梁双排立杆支模,800以下框梁按800支模方法支设。

(5)框架柱取一次浇筑最大层高7.5m,标准层框柱模板按此支设。

1.2施工外架体设计计算
计算简图
1.3模板工程施工设计计算
部位:一般框架梁,梁高800以上,取本工程最大梁高1300。

计算简图
大梁模板φ48钢管三排支撑计算
部位:一般框架梁,梁高800以下。

部位:一般框架柱,层高取一次浇筑最大层高7.5m
部位:地下人防单层高度7.5m剪力墙
墙体--胶合板方案计算
工程名称部位
部位:剧场净空高度2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该工程进行全面的概况描述结构支撑系统计算及部分注意要点1、主梁为350×900、350×700,次梁250×600、250×500;中空主梁450×1800,次梁300×9002、层高:一层为,四层为,中空为;3、跨度:框架一层,,,中空为4、施工方法⑴、采用φ48钢管满堂红顶架作为垂直支撑钢件。

⑵、框架梁底模采用18㎜厚夹板板;梁侧模、楼板底模均采用18mm厚夹板,支撑系统采用80×100mm的木枋、顶托、ф48钢管。

⑶、大梁(截面450×1800)支撑系统采用ф48钢管沿梁横向@500-650㎜;纵向@800-1000㎜。

支托纵向采用80×100×2000松木枋叠放交错搭接,木枋必须居中,支托两边的空隙位置用相应木楔固定,使叠木枋保证居中,横向木枋80×100×2000mm@≦350。

楼板模板支撑体系采用ф48钢管@900-1000㎜。

⑷、设ф48钢管纵横扫地杆一道(高出地面200㎜内)。

同时纵横设置ф48水平连结钢管@1500;保证整体稳定。

⑸、纵横设剪刀撑Ф48@6500以内;450×1800㎜主粱底两边均设置剪刀撑;米;米;米;米标高处设置水平剪刀撑Ф48@6500以内;6;;;米标高利用周边混凝土框架梁作水平支撑固定满堂红顶架,5;10;15;20米标高利用混凝土柱作水平支撑固定满堂红顶架,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⑹、梁高900mm,设二道φ12@500mm穿梁对拉螺栓(梁底上400㎜为第一道、梁底上750-800㎜为第二道)。

高跨梁1800mm,设四道φ14@500mm穿梁对拉螺栓(梁底上300㎜为第一道、梁底上750-800㎜为第二道,1200-1300 mm第三道,1600-1700mm第四道),考虑梁内为工字钢结构,结合设计人员同意开孔。

(7)为了施工安全,在米高度处搭设密竹一层作安全防护和操作平台。

(8)、高支模施工过程检查严格按照《2.10.2模板工程验收表》和扣件式钢管满堂红顶架的《JGJ130-2001》规范执行,具体如下:1、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是否结合实际情况;2、立柱、支架间距是否满足规范及方案要求;3、水平柱、剪刀撑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作业环境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5、支架使用的各种周转材材质是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参数信息、5.1).模板支架参数框架结构横向间距或排距(m):;纵距(m):;步距(m):;中空结构横向间距或排距(m):;纵距(m):;步距(m):;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框架结构(按)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中空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采用的钢管(mm):Φ48×;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2).荷载参数23):; ):;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3).材料参数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22):13;;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E(N/mm面板弹性模量 ):95002):;木方的间隔距离(mm):;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2):;(N/mm木方弹性模量E(N/mm ):;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木方的截面宽度(mm):;木方的截面高度(mm):;4).楼板参数楼板的计算厚度(mm):;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6、模板面板计算: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1)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3; W = 120×6 = cm4;12 = cm I = 120×模板面板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1、荷载计算(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 = 25××+× = kN/m;1:(kN/m)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2).q = ×= 3 kN/m;22、强度计算计算公式如下:M=其中:q=×+×3= m2= 56400 kN·m;最大弯矩 M=××2502;6400/64800= N/m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σ =M/W= 52; [f]=13 N/mm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22,满足要求!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N/mmN/mm3、挠度计算挠度计算公式为ν=(100EI)≤[ν]=l/250其中q =q=m144)= mm;/(100×9500××10ν = ××25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ν]=250/ 250=1 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mm 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1 mm,满足要求!7、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23;/6=5×10×10/6 = cmW=b×h34;I=b×h /12=5×10×10×10/12 = cm 方木楞计算简图1.荷载的计算:(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 25××+× = kN/m ;1(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q = × = kN/m;22.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M=均布荷载 q = × q + ×q ×+× = m; = 21.最大弯矩 M = = ×× = ·m;62; / = mm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σ= M /W = ×102;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 N/mm22,满足要求! 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N/mmN/mm3.抗剪验算: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τ = 3V/2bh < [τ] n其中最大剪力: V = ×× = kN;32; N/mmτ = 3 ××10 /(2 ×50×100) =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2;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N/mm22,满足要求! 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N/mm N/mm 小于4.挠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ν=(100EI)≤[ν]=l/250均布荷载 q = q = kN/m;14 /(100×9000×= mm;最大挠度计算值ν= ××1000最大允许挠度 [ν]=1200/ 250= mm;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mm 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mm,满足要求!8、木方支撑钢管计算: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支撑钢管计算简图2/8M = Pl/4 + ql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N = P/2 + ql/2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最大弯矩 M = kN·m ;max最大变形 V = mm ;max最大支座力 Q ; = kN max2;σ= 4490 = N/mm最大应力2;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2, 205 N/mm N/mm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小于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为小于 12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9、扣件抗滑移的计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该工程实际的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 ;R <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10、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1)脚手架的自重(kN):N = × = kN;G1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N = ×1× = kN;G2(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N = 25××1× = kN;G3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 = N+N+N = kN;G3GG1G2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 = +2 ) ×1× = kN;Q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N = + = kN;11、立杆的稳定性计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σ =N/(φA)≤[f]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kN;查表得到; lo/i 由长细比,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φ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cm;22; ):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A = cm33;:W= cm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 W ----2); (N/mm 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2;:[f] =205 N/mm[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L---- 计算长度 (m);0按下式计算:l = h+2a = +×2 = m;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m;l/i = 1700 / = 107 ;0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2; = mm ;σ=13558/(×424)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2小于σ= N/mm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2,满足要求! 205 N/mm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建议按下式计算l = kk(h+2a)= ××+×2) = m;210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k--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按照表2取值;2L/i = / = 127 ;o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2;;σ=(×424)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 N/mm2小于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 N/mm2,满足要求! 205N/mm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