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月球》
【小学四年级想象作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想象作文5篇

【关键字】小学四年级想象作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想象作文5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想象作文一:飞向月球时间忽然转到了2050年的8月15日。
已成为世界着名航天科学家的我,乘坐在自制的“神州A--18”号探月船里。
一按动电钮,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眼前只有蔚蓝的天际,洁白的云朵,我这才感觉到飞船已经离开了地球。
睁开眼睛一看,美丽的桂林山水,雄伟的万里长城,还有埃及的金字塔等尽收眼底。
一眨眼,飞船飞到了月宫门前。
我刚走下机舱,传来了欢呼声:“欢迎,热烈欢迎地球上来的客人!”啊,原来是美丽的嫦娥阿姨和憨厚的吴刚伯伯在欢迎我的到来呢!我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时,吴刚伯伯上前拉住我的手,一边做着手势一边说:“请,请!”跨进宫门,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另一番天地:整个月官金碧辉煌,琉璃瓦闪闪发光,殿前一棵高大的桂树,高耸入云,郁郁葱葱;整个院子飘满了扑鼻的桂花香。
我刚坐下,嫦娥阿姨就给我倒上了溢香满口的桂花酒。
我轻轻呷了一口,顿时香透全身,甜进心里,这时,不知什么地方响起了优美动听的乐曲,只见嫦娥阿姨两手舞动着又宽又大的袖子,随着优美的乐曲翩翩起舞。
她时而飞速旋转,时而轻歌曼舞。
那轻盈的舞姿,美妙的歌喉,使我惊叹不已。
喝完酒,我请求吴刚伯伯和嫦娥阿姨带我参观月球。
“好!”吴刚伯伯和嫦娥阿姨答应了我的请求。
吴刚伯伯一边领着我参观,一边介绍说:“月球上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还有地球上稀有的金属,我们都盼望着家乡能来人开采啊!”听了吴刚伯伯的话,我对他说:“吴刚伯伯,我们不久就会来开发月球的,用月球上那丰富的宝藏为人类造福!”接着,我还给吴刚伯伯和嫦娥阿姨介绍了地球上的电子城,激光开发公司,机器人服务公司等等。
每谈到一处,吴刚伯伯他们都感到十分惊奇。
嫦娥阿姨说:“明年中秋节一定要回地球上看看。
”我绘声绘色地讲着,他们全神贯注地听着,脸上露出了笑容,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甜蜜......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想象作文二:折叠式房屋广播说,野外考察探险的科学家和登山队员居住条件十分恶劣。
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月球》课文及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月球》课文及教案《飞向月球》课文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一艘载着阿姆斯特朗等三名航天员的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上了天空,开始了奔赴月球的旅行。
飞船绕地球飞行几圈以后,径直向月球加速前进。
这时,航天员们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三四米高。
训练有素的宇航员并不紧张,他们知道,这是飞船脱离了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失重现象。
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仪器,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从地球到月球需要飞行75小时50分钟。
在这段时间里,航天员们可以轮班工作、吃饭和休息。
他们睡觉的样子和吃饭的方式很特别。
因为失重的缘故,座舱里没有上下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
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
吃的时候,先把食品放到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
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可以让它们飘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
从宇宙飞船上看地球,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特别美丽。
经过三天多的飞行,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
从舷窗望去,前方的月亮越来越大。
这时,地面指挥中心命令航天员准备着陆,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
登月舱逐渐减速,慢慢下降,最后,终于在月球上停稳了。
舱门打开了。
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登月舱的扶梯下来,踏上了月球。
过了一会儿,奥尔德林也下来了。
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月球上没有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也没有中国神话中所说的宫殿,嫦娥和玉兔,只能看到巨石嶙峋的荒原和耸立的高山。
航天员们在月球上采集了不少土样和岩石标本,拍摄了许多照片,带回了地球。
经分析研究,科学家发现月球上含有几十种元素,很有开发价值。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
四年级《飞向月球》教学反思

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活动时,小组每个老师写最有可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美国和红老师用思维地图分类的方式问题,在指导下的老师,这个学期确定我们的四个小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阅读战略研究的宝贵问题。
主题是主题,主题是主题。
一个星期后,我清夏老师,美国红老师将继续围绕这个话题讨论话题,老师给出的任务是研究学习模式,提取策略解决问题。
然后,阅读主体,找到理论基础:重视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语言能力的综合应用。
不能理解的地方的问题的问题四年级的书也明确要求:1,将分级自己的问题,提出更多的质量问题。
2,将分类处理提出的问题,阅读不能受到问题的影响。
查找信息,发现各种杂志,网上关于这个问题的信息不多,这说明同时有研究的空间,有一些困难的研究。
飞往月球是第四版第四版第四卷第三卷的文本,新闻报道之间的文字,科学草图之间。
文本介绍了第一次登陆月球的经验,展示了人类离开地球和魔幻场景在月球上的奇妙变化。
学生一般对月亮好奇,文章类型也比较少见,学生会有兴趣。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问题?我认为,首先,学生应该有兴趣提出问题。
教师教导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需要,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
所以,在教学的开始,我试图为学生创造一个问题的情况,激励学生对这个问题提出兴趣。
我发现一些美丽的月亮图片,显示给学生看,图片是美丽的,但单调的显示和叙述还是略显苍白,学生没有进入教学情况,如果课件再精细,再加上背景音乐,如果我准备好了更充分,显示图片时的叙述不读,但诵经,也许通过这个链接指导学生进入国家。
我继续引导学生交换月球的诗句,努力创造一个学习领域,使学生迅速进入积极,集中的学习状态。
这么多这么美丽的诗句,可见的千年,人们着迷这个神秘的月亮,人们想知道这一轮已经根据沙漠太阳落月,这轮一次到六朝繁华的月亮,这一轮不得不让张若旭一个春江月光,让一个因为一个两个春天反思月和永恒流的月亮的真面孔,让我们今天一起去文字,感觉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过程。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月球》拓展阅读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月球》拓展阅读接着,他说了一句永垂不朽的话:这是个人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
地球上的亿万人,从电视上看到阿姆斯特朗跨出这难忘的一步,从广播上听到他说的话,观众与听众之多大概是空前的了。
阿姆斯特朗态度镇定,报告忠实。
他用无线电话向正在舱里窥望的艾德宁说:地面细如粉,我用脚尖就可以踢起来。
细粒像炭粉一样粘在他的靴子和靴跟上,靴子踩的足印大约八分之一英寸深。
他提起脚,望望自己的脚印,觉得很有趣。
月球引力弱,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但并不碍事。
走路似乎不难,阿姆斯特朗双足甫(f)落月球,就向控制中心如此报告。
他抓着梯子的手也放了下来。
穿着那套笨重的太空装(月球上早晨的气温已达160度,这套太空装具有抗热作用),阿姆期特朗起初还走得很不自然。
但是,他很快就放胆地一步步离开鹰,先挖起一点尘土,以备万一。
因为假如他们不得不缩短在月球上的逗留时间,那么有了这一点点的尘土,也就算不虚此行了。
然后,他才驻足眺望四周荒凉的景色。
有一种特别的荒凉美,他说,像美国高原的沙漠地带。
并不一样,但是很美。
大约过了20分钟,艾德宁也跟着爬下舱梯。
他的第一句话是:美!美!艾德宁在月球上刚露面,就引起控制中心电视机前一批记者和太空署官员的哄堂大笑。
原来他转身把舱门关好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要小心,别锁上了,待会儿进不去。
他们要*这个月球舱飞离月球。
想得周到。
阿姆期特朗赞他一句。
艾德宁走过来和他在一起了,阿姆斯特朗非常高兴:很有趣吧?两位太空人穿着太空装,很难分辨谁是谁。
他们为一块牌子揭幕,上面写着:公元1969年7月地球人类初次在此登陆月球我们代表全人类和平而来阿姆斯特朗把电视摄影机移到60英尺外的地方,以便摄取全景。
在阳光强烈的月球上,两位太空人一会慢行,一会儿快走,左穿右插,又跳又跑,活像是两个幽灵。
艾德宁承认需要一点技巧,因为身体重心变动,要有一番功夫才不会跌倒。
他们留在月球上的明晰足印,可以保持50万年之久,最后才会被微陨(yǔn)石的撞击抹掉。
飞向月球课程设计

飞向月球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态、结构、地质特点等,使学生掌握月球探索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月球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掌握月球的地质特点和表面组成。
3.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和重要事件。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月球观测。
2.能够分析月球图像,识别月球表面的特征。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月球探索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月球的基本知识、月球探索的方法和历程、以及月球表面特征的观测和分析。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月球的基本知识–月球的形态和结构–月球的地质特点和表面组成2.第二章:月球探索的方法和历程–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和重要事件–月球探索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第三章:月球表面特征的观测和分析–月球表面的主要特征和地貌–月球表面材料的分析和识别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和探索历程。
2.讨论法:用于分析月球表面特征和探索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月球探索案例,使学生了解探索过程和方法。
4.实验法:通过观测和分析月球表面特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月球探索指南》2.参考书:《月球地质学》3.多媒体资料:月球探索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4.实验设备:望远镜、月球地图、月球岩石标本等。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月球,培养他们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年级上册飞向月球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阅读

四年级上册飞向月球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阅读《飞向月球》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人类飞向月球的故事。
下面是一节《飞向月球》课堂的实录和教学反思。
实录: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飞向月球》,请大家打开课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学生:(齐声朗读)人类终于飞向了月球,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突破。
教师:非常好,你们读得很棒!现在我们一起来理解这篇文章。
请你们找出文章中提到的人物和事件。
学生:(举手)老师,文章中提到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科林斯,还有他们登上月球的事件。
教师:很好,你们找得很全面。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些人物和事件是如何描述的。
请你们找出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学生:(举手)老师,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说了一句“这是一个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科林斯是他的同伴,负责在太空舱里等待。
他们一起完成了这个伟大的任务。
教师:非常好,你们把文章中的关键信息都找出来了,并用自己的话进行了描述。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学生:(举手)老师,我觉得文章的写作目的是告诉我们人类飞向月球的故事,让我们了解科技进步的历程。
教师:非常好,你说得很对。
这篇文章的确是要告诉我们人类飞向月球的故事,让我们了解科技进步的历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不断探索未知的勇气和智慧。
这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观。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飞向月球》这篇课文,了解人类飞向月球的故事,掌握关键信息,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价值观。
通过实录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能够准确地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他们也能够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表明学生对课文有了较好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然而,这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时,可以适当地提问一些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飞向月球重点初中说明文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飞向月球重点初中说明文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①早在1883年,俄国航天时代的先驱者齐尔科夫斯基就曾断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1961年5月,即在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的第二个月,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宣布,将在60年代末将人类送上月球,发誓要在登月方面超过前苏联,这项计划以“阿波罗”命名,大约耗资250亿美元。
②1960年,“阿波罗”飞船问世。
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向月球飞去。
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于20日凌晨登上月球。
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对我来说这只是迈了一小步,对人类科学技术来说却是迈了一大步。
”⑧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共发射了7艘载人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飞船因途中失事未实现登月。
其余6次成功的登月计划中共有12人在月球外表着陆,带回386千克的月球岩石。
“阿波罗”13号的受挫使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担忧再次遭到失败。
于是计划中的最后三次登月飞行被取消了。
④90年代,月球探测再度升温。
这主要是现代航天技术的开展提供了进一步探测月球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月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始终吸引着人类。
月球上没有大气的干扰,是进行科学实验和天文观测的理想之地。
⑤1998年1月6日,美国发射了“月球探测者”探测器。
“月球探测者”的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上是否有水,并绘制月球外表的引力图。
3月5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布,“月球探测者”传送回来的数据表明月球外表存在水,估计月球两极存在1100万吨至3.3亿吨的水冰。
此后美国局披露了一项在月球建立居民点的宏伟计划。
这项计划包括在月球南极建立开发中心,所需材料直接取自月球口由于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铝和铁以及硅,只要解决技术问习题,则建筑材料和能源均不成问习题。
⑥目前,俄罗斯也在实行新的月球计划,其最终的目的是在月球上开采氦同位素氦⑶。
氦⑶是一种核燃料,地球上极为贫乏,而在月球上却极为丰富,几十吨的氦⑶就能满足全球一年的能源需求。
北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BS上册飞向月球(说课稿)

《飞向月球》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飞向月球》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课文,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在专题学习网站《飞向月球》的环境下,应该能较轻松地将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理清,了解了宇航员在失重后工作、吃饭和休息的情形,体会到他们工作艰难和认真负责的精神,目标能较好的得到达成。
本课时要学习“登上月球”和“登月收获”两部分,课文中相关的文字描述很少,较简单地写出了宇航员看到的情况和月球“很有开发价值”。
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这帮小家伙在读到“月球上没有宫殿,也没有嫦娥和玉免……”时肯定会想到其它一些关于月球的传说,会产生诸如:除此之外还能看到些什么?月球有哪些开发价值?月球真的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吗?等问题。
对这些问题,作为老师总不能直接给学生一一作答吧,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继续我们的教学活动呢?一、网络环境的设计与创设这时我想到了“研究性学习”,它要求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在我们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里,学生们从自身学习生活实践出发,找到了他们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关月球的研究。
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研究性学习可以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找到实践的支点,我何不引入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呢?于是我针对此处的教学内容对网络资源进行了整合,将课文提供的指导性研究主题扩展了专题学习网站,它能为学生如何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实践提供有效手段,有助于语文课堂拓展教学的展开。
根据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我将该教时的能力目标定为:通过网络环境下学生积极、主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他们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月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了解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2、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收集相关资料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收集资料的乐趣、能主动地探索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阿波罗11号登月视频地球图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题质疑。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
那么,月球上面究竟有没有我们说的这些呢?大家想知道吗?这堂课,我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飞向月球)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奔赴径直座舱训练有素联络失重缘故悬着牙膏光芒茫茫着陆登月减速小心翼翼
心驰神往巨石嶙峋岩石拍摄分析研究
(2)指名逐行读,要求读准字音。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精读训练
学习课文第一段。
(1-4)
1、默读第一段,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讨论交流,老师评点总结为以下三点: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
②谁飞向月球?(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
③怎样飞向月球?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清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
(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向月球加速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平稳着陆)
(板书:升天加速脱离接近着陆)
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2、设疑。
①航天员登月的过程中,那些事使你最感兴趣?
②请你以航天员的身份给大家介绍在宇宙飞船飞行过程中,你是如何工作、吃饭、睡觉的?
③分别用“~~~~”和“———”画出从宇宙飞船上看到的月球和地球是什么样的?
学习方法: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
学习时间:6分钟。
3、讨论交流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
”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
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4、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
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5、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6、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4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7、小结。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课文第二段(第5.6自然段)。
(1) 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2) 指名读第5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样子。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人类想登上月球已经很久很久了)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谨慎态度) (板书:小心冀翼心驰神往)
2、学习课文第三段(第7自然段)
(1)思考: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板书:没有……也没有……只能看到……)指导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2) 假如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从课文中找句子回答)(板书:几十种元素) 。
(3)人类登月的意义是什么?(破除迷信和传说;了解月球的地貌和物质构成;知道月球的开发价值)
三、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1.默读课文,概括段落提纲。
(板书:飞向月球登上月球开发价值)
2.这篇课文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
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