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画的画法技巧及重难点
水粉画基础:基础水粉画教程技法

⼀、厚涂法
厚涂法也就是⼲画法,⼀般使⽤⾊度较浓厚,我们在这点上可以利⽤⽔粉的可覆盖性来使⽤颜料,进⾏不断的修改塑造,完整形体,有点相似于油画。
多数会采⽤浓厚的画法表现出质地的完整形体,如:⼲枯、厚重、粗糙等,绘画时要注意,⽔分的原料是粉质性的,颜⾊如果较厚的话,修改太多次,底⾊就会泛出来,画⾯就会显现“脏”“腻”的感觉。
如果是⼲画的话,使⽤笔的效果就要⼀笔笔放上画⾯,不要反复擦、蹭。
⼲画⽅法其实很容易掌握技巧,较为适合初学者的使⽤表现法。
⼆、薄涂法
薄涂法也就是湿画法的简称,这是⼀种近似于⽔彩的画法,颜⾊使⽤会较少,⽤笔的⽔分会多⼀点,在开始创作画品时要先把纸打湿,还未⼲的时候将颜⾊铺上,利⽤⽔的渗透晕染开,让颜⾊与颜⾊⾃然融合,表现出给⼈⼀种形体之间柔和滋润的衔接点,来达到这种效果。
⼀般这种画法很适⽤于体现出⽔分的质地光滑⾯或者是流动的实物展现,例如:⽔果、云朵、流动的溪⽔等。
三、⼲湿结合法
不等同于同⼀物体的质地相组合到⼀起,需要很多不同的⽅法来体现。
1.⼀整幅的作品中,不相同的质地物体要⽤不相同的⼲湿法来塑造形体。
2.表现物体的前与后空间时,后⾯依次所画的物体遍数要减少,如果颜⾊⽔分较多,前⾯的物体可以反复调整,颜⾊⽐较浓厚。
二年级美术学习水粉的基本技巧

二年级美术学习水粉的基本技巧水粉画作为一种常见的绘画媒介,具有柔和的色彩效果和独特的表现力,在艺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二年级的艺术学习者来说,掌握水粉的基本技巧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二年级学生学习水粉画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水粉画之前,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你需要准备水粉颜料、画笔、水杯、调色盘和水彩纸等。
确保颜料盘里的颜色干净且不混为一色,画笔干燥且无杂质。
二、色彩运用在进行水粉画创作时,掌握基本的色彩运用是关键。
可以通过将不同颜色的水粉沾湿后直接涂抹在纸上,也可以利用湿笔或湿刷在调色盘上调配不同颜色的水粉。
学生们可以通过尝试混合不同颜色的水粉,探索出更多有趣的色彩效果。
三、控制水粉的湿度水粉画的特点是颜料与水分结合,因此控制水粉的湿度非常重要。
在进行干画时,学生需要在调色盘上调配较干的颜色,涂抹到纸上时需要少量的水分。
而湿画时,则需要在调色盘上调配较湿的颜色,涂抹到纸上则需要加入较多的水分。
控制合适的水粉湿度可以帮助学生创作出更丰富的效果。
四、运用画笔画笔是水粉画中重要的工具,正确运用画笔可以帮助学生创作出精美的作品。
学生需要根据画面需要选择合适的画笔大小和形状。
宽大的画笔适合用于填充大面积的背景色,而细长的画笔则适合勾勒细节。
在使用画笔时,可以运用不同的姿势和力度,探索出更多有趣的笔触效果。
五、注意光线与层次在进行水粉画创作时,要留意光线与层次的表现。
光线的表现可以通过用浅色涂抹在白纸上代表光亮部分,用浓重的颜色在纸上重复涂抹来表现阴影和暗色部分。
通过层次感,可以给作品带来立体感和深度感。
六、练习与创作练习是提高水粉画技巧的关键。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大师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了解不同的水粉画风格和技巧。
此外,学生还可以从生活中的景物和事物中取材,进行创作。
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观察和感受,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总结:水粉画作为一种常见的绘画媒介,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色彩效果。
「绘画课堂」要画好水粉画,应注意的11大要点!

「绘画课堂」要画好水粉画,应注意的11大要点!菲尔艺术 2018-09-07 10:37:281、关于调子调子是一幅色彩是否可看,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对色彩认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调子是一幅色彩的统帅,大面积的色块或华丽或朴素、或冷或暖、或亮或暗、或纯或灰,其他小面积的色块就要服从、服务于这个色调,否则不足观。
2、关于冷暖冷暖关系是一幅色彩的主要关系,在塑造物体时可以强化冷暖关系而适当减弱明暗关系,唯如此,才能达到色彩感强,“彰犹湿”的效果。
在处理画面时,一般是亮部暖的暗部冷,亮部冷的暗部暖。
3、关于明暗明暗关系是一幅色彩的次要关系,如果明暗关系抢了冷暖关系的戏,则色彩感会大打折扣,当然明暗关系并不是不重要,只是相对于冷暖关系要适当揖让。
4、关于水粉味所谓水粉味即既不同于油画的凝重,也不同于广告画的率直,又不同于水彩画的明快,而是一种天鹅绒般温和的梦的味道。
5、关于高级灰所谓高级灰即差一点就脏了的灰。
6、关于深入所谓深入不是画得细而是色块之间关系深入,几个色块按照明度、色相、纯度、冷暖顺序排列,并能放到一个画面里面谓之深入。
7、关于笔触笔触在一幅色彩里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绘画性和塑造感均由此产生,一般要求色随形走、笔随形走,做到色彩和造型的有机结合。
8、关于刻画精到刻画精到是指明暗交界线和外轮廓刻画精细、到位,明暗交界线要找出丰富变化,外轮廓要把靠近物体周围的衬布和靠近衬布的物体的周围处理好。
9、关于浓郁陈丹青先生在其《退步集》中曾提到浓郁二字,我的理解是色彩调得熟,调得温,调得敦厚,来得不简单,不便宜。
10、关于谐调谐调是和对比相对而言的,色彩关系说白了就是处理对比与谐调的关系,在谐调当中求对比,在对比当中求谐调,或者说在统一当中求变化,在变化当中求统一。
11、关于结构紧用笔松结构紧和用笔松是一对矛盾,在处理时要把握好一个度,轻松的用笔会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氛围感、空气感。
分享:。
水粉画教学计划

水粉画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水粉画》。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水粉画的作画工具、材料以及作画的基本步骤,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水粉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粉画的作画工具、材料以及作画的基本步骤。
2. 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水粉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水粉画的作画工具、材料以及作画的基本步骤,掌握水粉画的基本技巧。
难点:如何调色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水粉画教材、画纸、画笔、水粉颜料、调色板、水杯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水粉画工具(画纸、画笔、水粉颜料、调色板、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的水粉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水粉画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水粉画的作画工具、材料以及作画的基本步骤,使学生对水粉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 示范讲解:教师现场示范水粉画的作画过程,讲解调色、用笔等基本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水粉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作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水粉画的作画工具、材料、基本步骤和基本技巧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示展示水粉画的基本知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我的水粉画》作业要求:运用所学的调色和作画技巧,自由发挥,创作一幅表现自己情感和想象的水粉画。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运用所学的调色和作画技巧,完成一幅水粉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水粉画创作,参加各类美术比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水粉画的画法技巧及重难点

水粉静物画最常用的画法是采用厚画法与薄画法;厚画法与薄画法又称为干画法与湿画法..厚画法主要指在作画过程中调色时用水较少;覆盖时用色较厚;用色量较大..而薄画法通常是指作画时调色较稀薄滋润;具有水色淋漓的绘画效果..厚画法与薄画法究竟选择哪种好又该如何运用呢其实厚画法与薄画法在水粉画写生中常常是结合运用的..当然;也有一些作者偏爱用厚画法或薄画法;这也是由各人的作画习惯而定的..为了便于说明不同手法及把握其作画的方法;我们先分开来谈这两种画法各自的特点..厚画法作画时;用笔蘸色饱满;掺水较少;表现物象时须下笔肯定有力;笔触方向感明确..它非常适宜表现形体转折明确、结实厚重的物体;如土陶罐、火锅、土豆、瓜果等..在厚画法的表现中除了厚堆、塑造的方法以外;也可采用透底画法..这种方法是笔上的颜料虽然干厚;但蘸色量不多;用笔作画时轻松流畅;有意造成透底的效果;即落笔的色彩不要画死、画实;使人感到很透气;底色会在笔与笔之间显露出来;共同构筑该色彩区域的基调倾向..这种手法可造或轻松、活泼、丰富、生动的色彩效果..薄画法;一般是大面积的铺色;水色淋漓;然后一层层加上去..采用薄画法时;用色及用水量都要充足;一气铺好大的画面关系..运笔作画快而果断;不然会产生很多水渍..薄画法往往适宜表现柔软的衬布、玻璃倒影、瓷瓶、花卉或水果等;这会有助于表现出物体的光泽及微妙的色彩变化..选择何种手法去表现对象;一方面根据物体的种类而定;另一方面也是由个人的作画习惯及偏爱决定的..用厚画法和薄画法都可以画各类物体;亦可将厚画法与薄画法加以综合运用..一般而言;暗部的色彩和远处背景物体的色彩应画得薄一些、虚一些;亮部的色彩和近处物体的色彩应画得厚一些、实一些..这样容易拉开前后的色彩强度;同时也符合我们的视觉感受..一般地说水是透明而无色的..但是其中往往含有许多泥沙和藻类杂物;如果含量教小就清澈见底;含量较多;或者水位较深就会给本来无色的水面带上一定的色调..如黄河的黄色、海水的蓝色、湖水的绿色等..构成水面色彩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天光包括太阳光在内与其它景物的倒影、邻接色彩的对比..在明亮的地面对比之下湖水显得特别深、蓝;天光的反映有时使波动着的水面蒙上一片银灰色、天蓝色甚至阳光灿烂的色彩感觉;在早晨或黄昏时分的霞光影响下;整个水面呈现一片金黄..水面上的倒影与没有倒影的部分;也组成了整个水面色调的冷暖对比..倒影的色调一般说比实景的色调略灰;与没有倒影而完全接受天光色调的部分相比要暖得多..倒影边缘带的绿灰或蓝灰;构成整个水面的闪耀感..水面波纹也有迎光和背光的冷暖区别;处理好波纹的色彩对比;也能给水面增加光泽..画水;用笔应能适应波纹的流动感和大的水势趋向..江河大川的水面阔且流速急;一般不见堤岸上景物的倒影;平静的湖面倒影明显;倒影的特点是垂直下延;波纹较大会破坏其完整性;同时也构成水面上一定的线条变化;这种变形有时是很美的..在用笔上;平静的倒影应有垂直感;波纹的流动则主要应顺应流动的水势;画得活泼;并注意波纹的透视变形;保持水面的平坦和深远..有时也会出现岸上或水上景物在水面上的投影;而且在倒影上还会有投影;作画时特别要注意投影与倒影的差别..一般说倒影要有垂直感;投影要有水平感..波浪是因为大水的流向与回水的撞击而形成的..如遇到大的障碍往往产生较大的起伏;并飞溅出许多白色浪花由于波浪起伏较大;因而明暗、投影也比较明显;前面的浪花也可能就在后面浪花的投影之中;所以浪花虽多;并不都一样白..在组织画面时也须抓住重点;围绕一两个浪头;摆正相互之间的色彩、明暗和虚实关系;不必面面俱到;否则反而显不出波浪翻滚、汹涌澎湃的气势..水粉画画刀技法所用工具;是油画的辅助工具———画刀又称刮刀、调色刀、刀笔..这种硬质工具使画面产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奇异效果:一种是以画刀堆砌颜料而产生的肌理;称其为“刀触”;另一种是以画刀刮削出的色迹;称其为“刀痕”..当画面上出现了斑驳粗犷的刀触或者纵横交错的刀痕时;可从中感受到一种明快犀利、刚柔兼备的艺术品位———即刀味..这种产生于刀触和刀痕的刀味;就是水粉画画刀技法的灵魂..用画笔模仿画刀堆砌出的刀触;不是难事;而要用画笔去模仿画刀刮削出来的刀痕;却决非易事;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侥幸得之;也已失其原味矣..所以;刀味的艺术效果是画笔无法达到的..当然;也可用其它硬质工具得之;但这类工作可视为画刀的变体;仍属画刀一类..以刀代笔;堆、砌、刮、削创造出变幻莫测的线条;斑驳沧桑的肌理;构成一曲刀痕色迹的交响曲;也就形成了水粉画画刀技法的特点..水粉画颜色湿时显得深、艳、透;干后则变得浅、灰、粉..而使用画刀却能克服水粉颜料的干湿反应———即变色的老毛病..用画刀画的水粉颜色干后基本保持原样;几乎不变色..这是由于画刀在作画时颜料含水量极小;加之用吸水性弱的纸配合使用一般选用白板纸或白卡纸..这类纸质地厚而挺;表面光滑洁白;较硬;有较强的抗摩擦性..由于将含水量小的颜料附着在高光洁度、低吸水性的白板纸上;因而其干湿反应小;变色现象微乎其微..画者则无须为干湿变化而大伤脑筋..用画刀画水粉画极其简便;仅一把画刀一张纸即可作画;无须多做画前准备..作画时;随画随干;画完即可入夹带走..特别适合外出写生..1、堆砌法堆砌法为水粉画画刀技法的初级阶段..画过油画再接触水粉画画刀技法;都会自然而然地用画刀堆砌颜色作画..此时;虽然与油画使用画刀的方法非常相似;但也有微妙区别..用画刀将较稠厚的粉色堆泥到画面上;塑造出充满活力的刀触———即为堆砌法..用画刀调配颜色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1用画刀挑出颜料;在调色盘或调色板上混合所需要的颜色这是最常用的方法..2将多种颜料挤放在画刀底面;当画刀作用于画面时;颜料自然混合..3将所需颜料挤、抹在画面上;然后用画刀一边调色一边塑造..注意:调配颜色时不可将颜料完全混合;要保留各色的原有特征;这样的混色效果会更加生动..用画刀着色的方法:1用画刀侧刃铺涂;色块面积较大..是最常用的画刀涂色法..2用画刀刀尖点色;色块面积小..一般用此法点缀或刻划细部..3用画刀底部顺长拖拽能得到边缘模糊的条状色块..当然;画刀在涂抹颜色时;方法不受限制..如堆、砌、摆、擦、扫、拖、压、扭见图1..也可使用画刀的任何部位;如刀侧、刀尖、刀根、刀腰等..画刀运行时力量的大小、速度的急缓、画刀与画面的角度等;都会对涂色效果产生影响..因此用什么刀法完全根据所要表现的对象;以及想达到的效果来决定;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堆砌法的多样性;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发现并创造出完全适合自己的方法..2、刮削法刮削法是用画刀在纸上调颜料;以保留去除部分颜料后所产生的效果为目的的一种方法..刮削法是水粉画画刀技法的深入阶段;也是最能反映此技法个性的精华所在..水粉画画刀技法就在于一个“刮”字;这是刮出来的意境;刮出来的天地..去除颜料必先涂敷颜料;涂敷和去除是紧紧相连、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的两个部分..涂敷颜料通常采用泥、抹、拖等手法..泥是指较大面积的涂敷;拖则能产生较长的条线..去除颜料一般采用刮、削、扫、挑、搅等法见图2..在去除颜料时会产生许多刀痕;其刀法不同;刀痕形状、浓淡也大相径庭..刮是对未干的颜色进行去除;重刮则刀痕色淡;轻刮则刀痕色浓;急刮则刀痕锋利;缓刮则刀痕圆润;长刮成线;线似柱梁木架;短刮成块;块似砖石瓦砾..削是指以刀背与纸面形成一定角度去除颜料..这样削出的刀痕几乎不含颜色;显得特别洁净;其边缘清晰而肯定..扫是指连刮带削..即刮过去再削过来;削过来再刮过去;如此反复多次;适效而止..此法适于表现水面的波纹、高光等..挑是指用刀尖去除极小色面的方法..如眼睛瞳孔上的高光..搅是指用刀尖或刀侧在较湿的颜料上做轻微的不规则的运动..搅所产生的刀痕边缘模糊..由于采取多种运动方式;其刀痕效果极其丰富..刮削法属于薄画法;不可用白粉..只有用不掺白粉的颜色在表面光滑、较硬、吸水性较差的白板纸或白卡上;以画刀进行多次涂敷与刮削方能产生浅淡、斑驳、透明、耐人寻味的刀痕色迹..刮削比堆砌更能随心所欲、任意挥洒;没有束缚;不受限制;尽可放开胆量;为所欲为..关于水粉画画刀技法的一点浅见以上所说的水粉画画刀技法均为“技”的范畴;谓之“浅近功夫”也;而“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惟听人之握取之耳”..望同好者能将此“技”烂熟于心;最终超越之;达“不射之射”之境..只有达到对“技”的“忘”;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创”的自由..融天地于心;赋刀痕于纸;凄静、淡泊、悠远之胸怀跃然..用画刀作画可去“俗”、“媚”之气..用笔作画由生渐熟;熟到极致则显俗生媚..欲去其俗媚之气;除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外;还可变熟为生;即以刀代笔..当因工具的“得心应手”而陷入“俗媚”之“熟”的绝境时;不妨以刀代笔去体会一下“生”的感觉;就会觉察到由于初用画刀;其刀痕显得生涩而有力度;显得率真而自然..还会感到很难控制画刀;想画直线;用刀则得扭曲之线;此时应顺其势扭曲下去;将错就错可获新意..所谓“不可控者;天趣..”显率真、露自然、得天趣;俗媚之气尽去矣..笔者以为水粉画画刀技法是施展创新才华的较佳选择之一..水粉画画刀技法无古法可循;尽可根据个人原望;以最自由的方式去尝试、实验、研究和创造..这片小小的画刀因其敷色的部位、运行的方向、着力的轻重、用水的多少等;会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因而为受其诱惑的人打开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广阔空间..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语言之一;是创作的重要手段..而水粉色彩写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色彩入门训练手段;根据多年从事高中美班教学的经验;我现在就水粉色彩写生训练中初学者比较难于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几点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拙见..其中涉及到的色彩理论;多是印象主义外光派画家的一些观点;在我看来;这些观点对于初学色彩的学生还是很有裨益的..第一点关于色彩与形体的问题..这实际上也就是色彩与素描的关系问题..一般初学绘画的学生多从素描入手;这是很有道理的..素描是研究形体的绘画方式;而物体的色彩是依附于形体而存在的;没有形体;色彩只不过是一句空话..马蒂斯曾说:"如果素描属于心灵;色彩属于感官;那么你就必须首先画素描;培养心灵;并能够把色彩导入心灵的轨道"..这番精辟的论述;也正是学生进行水粉色彩写生训练中需要解决的课题--色彩与素描结合的问题;这一课题在高中阶段将一直伴随学生的专业训练;应当不断向学生强调形体的重要性..第二点关于写生色彩的观察方法的问题..学生在面对写生对象的时候;往往不知如何将调色盒中的颜色与对象的颜色联系起来;这反映了学生对色彩关系的不理解..我们知道光的色彩是一种加法混合;而绘画用的颜料是一种减法混合;所以颜料所表现的只是一种相对的色彩关系..其中;我觉得对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理解如下几点:第一;物体暗面和亮面的色彩对比规律..一般来说;物体的亮面颜色如果偏冷;暗面颜色就会偏暖..反之;亮面颜色如果偏暖;暗面颜色就会偏冷..这方面效果强烈的例子如灿烂阳光下的房子;白色的墙壁明显带上了黄色;而屋檐下的阴影则是明显的蓝紫色..这种冷暖对比变化规律是写生色彩中的精华..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规律;教师可以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同一组静物;分别在自然光和白炽灯光下写生..在自然光下;物体亮面受到天光影响;明显偏冷;暗面则带暖色;而在白炽灯光下;受暖光的影响;物体亮面变成了暖色;暗面则明显偏冷..教师需要给学生强调这种冷暖对比关系是增强画面上物体体积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二;物体空间远近的色彩变化规律..这实际上还是涉及到色彩的冷暖变化..一般来说即使同一物体;离观察者远近不同;颜色冷暖都会发生变化..表现物体远近的方法是运用色彩冷暖对比和虚实对比;用概括的手法;减弱远处的色彩对比造成平面感;才能使画面充满空间感..第三;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关系..学生观察物体;很容易陷入局部的泥潭;恨不得把物体上的每一种颜色都照抄下来..实际上在写生色彩中还是有很多属于主观的东西;教师需要给学生强调;在物体的亮面;受光源的影响比较明显;刻画时可以加入光源的颜色;在物体的暗面;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刻画时可以加入周围环境的颜色;反光就是一个明显的特例..在靠近明暗交界线的中间色地带;则是以物体的固有色为主..但以上情况也并非绝对;有时在物体亮面的某些部位;也会有周围环境的颜色影响..而且;不同质感的物体;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相互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物体表面质地粗糙如呢绒毛料、粗陶器具等;反光弱则固有色强;反之如玻璃器皿、金属物体表面光滑;反光强则固有色弱..教师可以通过不同质感静物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印象..第三点关于颜色运用的一些问题..我们常说;某个颜色很漂亮;某个颜色很脏;某个颜色很火等等..事实上;写生色彩中;并不存在绝对的脏色或绝对的漂亮色;应当遵循既统一又对比的原则;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画面是否有统一的色调..色调一词简单地说是画面色彩的总倾向;或者说是画面色彩的总特征..色调在画面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画面效果起重大影响..色调不统一会产生画面色彩紊乱;好比一个乐队;各种乐器配合不好;你吹你的;我弹我的;奏出的曲子既不入调又不好听;不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画面的色调可以按色相分为红调子、黄调子等;按明度分为亮调、灰调、暗调等;按色性分为冷调、暖调等..画面色调是由不同的色相构成局部色调;各局部色调和谐对比形成总的画面色调特征..因此;可以要求学生每画一笔颜色;都要有一定的倾向性..提出这种要求;可以防止学生在调配色彩时出现等量混合或混合次数过多的毛病;也可以提醒他们多观察对象;以免产生惰性思想..第二;纯色与灰色的运用是否适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明暗关系是相对应的;物体的亮面明度高;刻画时需要加入白色;所以降低了色彩的纯度;物体的暗面明度低;刻画时色彩不宜混合过多;反而可以用中低明度较纯的颜色进行塑造..一幅画面;如果有大面积的灰色;需要有局部的纯色;画面才有精神..同样;完全用纯色;画面各部分都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其结果反而是互相减弱;这时就需要用灰色来协调;以突出主体..第三;对光源色和环境色的观察是否正确..一般光源色以对物体亮面的影响为主;特别是高光;基本上就是光源的颜色;这部分比较简单..而环境色就稍微复杂一些;严格说来;在一组静物里边;每个物体相互之间都应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反映到画面中每个物体的上面都应该可以找到周围物体的颜色;但这些颜色应该是一些微弱的反射或折射的颜色;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强或者减弱;而不一定要照搬对象..第四点关于色彩感觉的一些问题..我们常听人说;这个学生色彩感觉好;那个学生色彩感觉不咋样;有的学生色彩作业的确很"寡";看起来就象一张单色的素描..不同学生对色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不是色盲或色弱;色彩感觉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印染工人可以区别五十多种不同的蓝色;就是眼睛长期接受辨色训练的结果..而且有些学生画不好色彩;并不是看不出色彩;而是不知道如何调色..有鉴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调色练习..另外;在前期的写生训练中;可以有意强化色彩感觉的培养;让学生多找变化;物体不同的面尽量用不同的色块来表达..学生刚开始时手法生疏;画得不准确、"花"一点都在所难免;但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色彩的辨别和感知能力..训练一段时间后;再讲色彩的调和方法;使较"花"的画面协调;这样色彩作业就可以克服"寡"的毛病..对于正在打基础的学生;正确的绘画观念尤为重要;它是前人艺术实践的总结;可以使初学者遵循正确的发展方向;少走弯路;并改善教学的效果..所谓"眼高手低";观念应始终充当引导者和先驱的作用;学生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美术水粉的基本技巧

美术水粉的基本技巧水粉画以其柔和、清新、透明的特点广受喜爱。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美术水粉的基本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艺术。
一、准备工作1. 画板选择:选择质地平整的水粉专用画板,以确保画作效果更好。
2. 颜料准备:选用高品质的水粉颜料,不仅色彩饱满,而且易于调和和控制。
同时,准备一盘清水和几只画刷。
二、调色技巧1. 图像构图:在开始作画前,先在画板上进行构图,确定好主题和布局。
2. 颜色选择:水粉画以柔和的色彩为主,可以根据画面需要选择相应的颜色系,同时注意调和色彩,使整幅画作更和谐。
三、上色技巧1. 湿画法:先用湿画法上底色,将画刷沾湿后蘸取颜料,涂抹在画板上。
这种方法可以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
2. 干画法:在底色干燥后,使用干画法进行细节描绘。
干画法即用干画刷或铅笔直接上色,效果会更加清晰。
四、技法运用1. 留白:在绘制白色或浅色物体时,可以利用留白技法,即不上任何颜料,利用纸的本色创造出白色效果。
2. 混色:水粉画的魅力之一在于混色的效果。
可以在干燥的底色上涂抹湿画刷,使颜色渐变、过度,创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
3. 点画:利用湿画刷粘取水粉颗粒,点在画板上,可以制造出独特的质感和效果。
五、细节处理1. 层次感:在绘制物体时,要注重层次感的表现,通过调整色彩的明暗和上下层次的远近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2. 渐变过渡:利用湿画刷或干画刷轻柔地涂抹和调和颜色,使不同颜色之间呈现渐变的过渡效果。
3. 线条衬托:可以使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并通过加深线条来突出重点部位,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基本技巧,相信大家在水粉画创作上会有更好的发展和表现。
希望大家能够多加练习,不断探索,创造出个人独特的美术作品!美术水粉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自由和想象力,希望大家能够在创作中享受艺术的乐趣!。
小学美术《水粉画技法》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种水粉画技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水粉画创作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干画法、湿画法等基本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实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粉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水粉画技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水粉画技法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色彩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他们对于水粉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也让我深感欣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画面构图的把握:构图是画作的基础,学生往往在构图上缺乏经验,导致画面失衡。割、对称等,并让学生在创作中尝试运用。
(3)水粉画技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容易机械地模仿教师的示范,难以发挥个性和创意。
突破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水粉画技法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想法。
小学美术《水粉画技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色彩的世界》章节中的《水粉画技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水粉画的材料与工具介绍;2.水粉画的基本技巧与表现手法;3.水粉画的创作步骤及实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粉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所学创作出富有个性及创意的画作,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具体内容包括:
水粉画的五个重点技法

⽔粉画的五个重点技法⼀、⽤⽔法学⽣对⽔粉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稍作了解后,学⽣就可以开始画⽔粉画。
画⽔粉画的关键之⼀是⽤⽔。
适当地⽤⽔可以有效地塑造形体,表现⾊彩。
⽤⽔不成功,⼀副画就不成功。
⽔粉画是⽤⽔调和粉质颜料作画的画种,该颜料⾥含有胶质,加⽔稀释后会产⽣不同的效果。
画⽔粉静物⼀般情况下⽤⽔要尽量少,要惜⽔如⾦。
\n⽔和⾊要协调,⾊多⽔多,⾊少⽔少。
笔头以颜⾊为主稍蘸⽔即可,⽤完⼀种颜⾊,笔头要⽤⽔洗净,⽤吸⽔布挤⼲笔头,再上⾊,后蘸⽔,以免弄脏下⼀笔⾊,初学者养成此习惯很重要。
表现较轻、薄、透的物体时⽔要略多,⽔多⾊少易灰脏,画时新鲜,⽔⼲后泛⾊、颜⾊变浅、变灰、⽆质感。
⽔少⾊多易⼲、枯、涩,表现不出质感、光泽,不利于⾊\n彩衔接。
亮部⾊稍薄,运笔快,利⽤⽩纸底⾊,⼀次成功⽤⾊,⾊彩漂亮⽽⼲净,灰暗部⽔要少,颜⾊要多,效果才显厚重。
⼆、调⾊法调⾊是⽔粉画⾊彩能否表现丰富的关键。
调⾊不当画⾯会出现⽣、灰、脏、乱、⽕、菜(⾊彩假)等现象。
⼀般说来,在掌握⽤⽔的技巧后,做画时把任何⼀个物体的⾊彩分析出⾊彩层次,逐层逐步表达出来。
主要物体和物体亮部宜画厚,次要物体及背景宜画薄。
要使画⾯和物体⾊彩丰富,调⾊的技巧是:将颜料在调⾊盘上摆开,在该物体固有⾊周围逐⼀添加其他颜⾊,形成既有联系⼜有区别的某⼀⾊彩系列,表现出丰富的⾊彩体系。
具体做法:1、以画⾯主要⾊调及主要⾊为主,选定固有⾊,如红、黄、绿等任⼀颜⾊做⾸选⾊。
2、画任何⼀个物体,选定固有⾊后,将该⾊颜料在调⾊盘上摆开,在其周围逐⼀相加,调出系列⾊相。
如苹果——选调黄⾊,⽤来画半明部,亮部在黄、的基础上加少量\n⽩粉,⾼光可先适当空⽩,画明暗交界线在固有⾊上加普兰和少量的紫,使黄苹果从明到暗为浅黄、黄、中黄、绿黄、深黄等系列。
这样⾊与⾊之间既有联系⼜有区\n别,适当运⽤可表现丰富的⾊彩及体积感。
注意要表达出苹果的三⼤⾯和五调⼦。
3、⽤笔颜⾊的厚薄要区别对待,⼀般要遮盖⽩纸为宜,亮部、半明部宜略薄,利⽤⽩纸底衬亮⾊块,使⾊彩明快;明暗交界线、暗部宜画厚重;亮部、半明部⾊相不准要待⼲后⽤较⼲⾊,也可厚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粉静物画最常用的画法是采用厚画法与薄画法,厚画法与薄画法又称为干画法与湿画法。
厚画法主要指在作画过程中调色时用水较少,覆盖时用色较厚,用色量较大。
而薄画法通常是指作画时调色较稀薄滋润,具有水色淋漓的绘画效果。
厚画法与薄画法究竟选择哪种好?又该如何运用呢?其实厚画法与薄画法在水粉画写生中常常是结合运用的。
当然,也有一些作者偏爱用厚画法或薄画法,这也是由各人的作画习惯而定的。
为了便于说明不同手法及把握其作画的方法,我们先分开来谈这两种画法各自的特点。
厚画法作画时,用笔蘸色饱满,掺水较少,表现物象时须下笔肯定有力,笔触方向感明确。
它非常适宜表现形体转折明确、结实厚重的物体,如土陶罐、火锅、土豆、瓜果等。
在厚画法的表现中除了厚堆、塑造的方法以外,也可采用透底画法。
这种方法是笔上的颜料虽然干厚,但蘸色量不多,用笔作画时轻松流畅,有意造成透底的效果,即落笔的色彩不要画死、画实,使人感到很透气,底色会在笔与笔之间显露出来,共同构筑该色彩区域的基调倾向。
这种手法可造或轻松、活泼、丰富、生动的色彩效果。
薄画法,一般是大面积的铺色,水色淋漓,然后一层层加上去。
采用薄画法时,用色及用水量都要充足,一气铺好大的画面关系。
运笔作画快而果断,不然会产生很多水渍。
薄画法往往适宜表现柔软的衬布、玻璃倒影、瓷瓶、花卉或水果等,这会有助于表现出物体的光泽及微妙的色彩变化。
选择何种手法去表现对象,一方面根据物体的种类而定,另一方面也是由个人的作画习惯及偏爱决定的。
用厚画法和薄画法都可以画各类物体,亦可将厚画法与薄画法加以综合运用。
一般而言,暗部的色彩和远处背景物体的色彩应画得薄一些、虚一些,亮部的色彩和近处物体的色彩应画得厚一些、实一些。
这样容易拉开前后的色彩强度,同时也符合我们的视觉感受。
一般地说水是透明而无色的。
但是其中往往含有许多泥沙和藻类杂物,如果含量教小就清澈见底,含量较多,或者水位较深就会给本来无色的水面带上一定的色调。
如黄河的黄色、海水的蓝色、湖水的绿色等。
构成水面色彩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天光(包括太阳光在内)与其它景物的倒影、邻接色彩的对比。
在明亮的地面对比之下湖水显得特别深、蓝;天光的反映有时使波动着的水面蒙上一片银灰色、天蓝色甚至阳光灿烂的色彩感觉;在早晨或黄昏时分的霞光影响下,整个水面呈现一片金黄。
水面上的倒影与没有倒影的部分,也组成了整个水面色调的冷暖对比。
倒影的色调一般说比实景的色调略灰,与没有倒影而完全接受天光色调的部分相比要暖得多。
倒影边缘带的绿灰或蓝灰,构成整个水面的闪耀感。
水面波纹也有迎光和背光的冷暖区别,处理好波纹的色彩对比,也能给水面增加光泽。
画水,用笔应能适应波纹的流动感和大的水势趋向。
江河大川的水面阔且流速急,一般不见堤岸上景物的倒影;平静的湖面倒影明显,倒影的特点是垂直下延,波纹较大会破坏其完整性,同时也构成水面上一定的线条变化,这种变形有时是很美的。
在用笔上,平静的倒影应有垂直感,波纹的流动则主要应顺应流动的水势,画得活泼,并注意波纹的透视变形,保持水面的平坦和深远。
有时也会出现岸上或水上景物在水面上的投影,而且在倒影上还会有投影,作画时特别要注意投影与倒影的差别。
一般说倒影要有垂直感,投影要有水平感。
波浪是因为大水的流向与回水的撞击而形成的。
如遇到大的障碍往往产生较大的起伏,并飞溅出许多白色浪花由于波浪起伏较大,因而明暗、投影也比较明显,前面的浪花也可能就在后面浪花的投影之中,所以浪花虽多,并不都一样白。
在组织画面时也须抓住重点,围绕一两个浪头,摆正相互之间的色彩、明暗和虚实关系,不必面面俱到,否则反而显不出波浪翻滚、汹涌澎湃的气势。
一、水粉画画刀技法的特点水粉画画刀技法所用工具,是油画的辅助工具———画刀(又称刮刀、调色刀、刀笔)。
这种硬质工具使画面产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奇异效果:一种是以画刀堆砌颜料而产生的肌理,称其为“刀触”;另一种是以画刀刮削出的色迹,称其为“刀痕”。
当画面上出现了斑驳粗犷的刀触或者纵横交错的刀痕时,可从中感受到一种明快犀利、刚柔兼备的艺术品位———即刀味。
这种产生于刀触和刀痕的刀味,就是水粉画画刀技法的灵魂。
用画笔模仿画刀堆砌出的刀触,不是难事,而要用画笔去模仿画刀刮削出来的刀痕,却决非易事,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侥幸得之,也已失其原味矣。
所以,刀味的艺术效果是画笔无法达到的。
当然,也可用其它硬质工具得之,但这类工作可视为画刀的变体,仍属画刀一类。
以刀代笔,堆、砌、刮、削创造出变幻莫测的线条,斑驳沧桑的肌理,构成一曲刀痕色迹的交响曲,也就形成了水粉画画刀技法的特点。
水粉画颜色湿时显得深、艳、透,干后则变得浅、灰、粉。
而使用画刀却能克服水粉颜料的干湿反应———即变色的老毛病。
用画刀画的水粉颜色干后基本保持原样,几乎不变色。
这是由于画刀在作画时颜料含水量极小,加之用吸水性弱的纸配合使用(一般选用白板纸或白卡纸。
这类纸质地厚而挺,表面光滑洁白,较硬,有较强的抗摩擦性)。
由于将含水量小的颜料附着在高光洁度、低吸水性的白板纸上,因而其干湿反应小,变色现象微乎其微。
画者则无须为干湿变化而大伤脑筋。
用画刀画水粉画极其简便,仅一把画刀一张纸即可作画,无须多做画前准备。
作画时,随画随干,画完即可入夹带走。
特别适合外出写生。
二、水粉画画刀技法的要领1、堆砌法堆砌法为水粉画画刀技法的初级阶段。
画过油画再接触水粉画画刀技法,都会自然而然地用画刀堆砌颜色作画。
此时,虽然与油画使用画刀的方法非常相似,但也有微妙区别。
用画刀将较稠厚的粉色堆泥到画面上,塑造出充满活力的刀触———即为堆砌法。
用画刀调配颜色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1)用画刀挑出颜料,在调色盘或调色板上混合所需要的颜色(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2)将多种颜料挤放在画刀底面,当画刀作用于画面时,颜料自然混合。
(3)将所需颜料挤、抹在画面上,然后用画刀一边调色一边塑造。
注意:调配颜色时不可将颜料完全混合,要保留各色的原有特征,这样的混色效果会更加生动。
用画刀着色的方法:(1)用画刀侧刃铺涂,色块面积较大。
是最常用的画刀涂色法。
(2)用画刀刀尖点色,色块面积小。
一般用此法点缀或刻划细部。
(3)用画刀底部顺长拖拽能得到边缘模糊的条状色块。
当然,画刀在涂抹颜色时,方法不受限制。
如堆、砌、摆、擦、扫、拖、压、扭(见图1)。
也可使用画刀的任何部位,如刀侧、刀尖、刀根、刀腰等。
画刀运行时力量的大小、速度的急缓、画刀与画面的角度等,都会对涂色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用什么刀法完全根据所要表现的对象,以及想达到的效果来决定,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堆砌法的多样性,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发现并创造出完全适合自己的方法。
2、刮削法刮削法是用画刀在纸上调颜料,以保留去除部分颜料后所产生的效果为目的的一种方法。
刮削法是水粉画画刀技法的深入阶段,也是最能反映此技法个性的精华所在。
水粉画画刀技法就在于一个“刮”字,这是刮出来的意境,刮出来的天地。
去除颜料必先涂敷颜料,涂敷和去除是紧紧相连、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的两个部分。
涂敷颜料通常采用泥、抹、拖等手法。
泥是指较大面积的涂敷;拖则能产生较长的条线。
去除颜料一般采用刮、削、扫、挑、搅等法(见图2)。
在去除颜料时会产生许多刀痕,其刀法不同,刀痕形状、浓淡也大相径庭。
刮是对未干的颜色进行去除,重刮则刀痕色淡,轻刮则刀痕色浓;急刮则刀痕锋利,缓刮则刀痕圆润;长刮成线,线似柱梁木架;短刮成块,块似砖石瓦砾。
削是指以刀背与纸面形成一定角度去除颜料。
这样削出的刀痕几乎不含颜色,显得特别洁净,其边缘清晰而肯定。
扫是指连刮带削。
即刮过去再削过来,削过来再刮过去,如此反复多次,适效而止。
此法适于表现水面的波纹、高光等。
挑是指用刀尖去除极小色面的方法。
如眼睛瞳孔上的高光。
搅是指用刀尖或刀侧在较湿的颜料上做轻微的不规则的运动。
搅所产生的刀痕边缘模糊。
由于采取多种运动方式,其刀痕效果极其丰富。
刮削法属于薄画法,不可用白粉。
只有用不掺白粉的颜色在表面光滑、较硬、吸水性较差的白板纸或白卡上,以画刀进行多次涂敷与刮削方能产生浅淡、斑驳、透明、耐人寻味的刀痕色迹。
刮削比堆砌更能随心所欲、任意挥洒,没有束缚,不受限制,尽可放开胆量,为所欲为。
关于水粉画画刀技法的一点浅见以上所说的水粉画画刀技法均为“技”的范畴,谓之“浅近功夫”也,而“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惟听人之握取之耳”。
望同好者能将此“技”烂熟于心,最终超越之,达“不射之射”之境。
只有达到对“技”的“忘”,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创”的自由。
融天地于心,赋刀痕于纸,凄静、淡泊、悠远之胸怀跃然。
用画刀作画可去“俗”、“媚”之气。
用笔作画由生渐熟,熟到极致则显俗生媚。
欲去其俗媚之气,除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外,还可变熟为生,即以刀代笔。
当因工具的“得心应手”而陷入“俗媚”之“熟”的绝境时,不妨以刀代笔去体会一下“生”的感觉,就会觉察到由于初用画刀,其刀痕显得生涩而有力度,显得率真而自然。
还会感到很难控制画刀,想画直线,用刀则得扭曲之线,此时应顺其势扭曲下去,将错就错可获新意。
所谓“不可控者,天趣。
”显率真、露自然、得天趣,俗媚之气尽去矣。
笔者以为水粉画画刀技法是施展创新才华的较佳选择之一。
水粉画画刀技法无古法可循,尽可根据个人原望,以最自由的方式去尝试、实验、研究和创造。
这片小小的画刀因其敷色的部位、运行的方向、着力的轻重、用水的多少等,会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因而为受其诱惑的人打开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广阔空间。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语言之一,是创作的重要手段。
而水粉色彩写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色彩入门训练手段,根据多年从事高中美班教学的经验,我现在就水粉色彩写生训练中初学者比较难于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几点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其中涉及到的色彩理论,多是印象主义外光派画家的一些观点,在我看来,这些观点对于初学色彩的学生还是很有裨益的。
第一点关于色彩与形体的问题。
这实际上也就是色彩与素描的关系问题。
一般初学绘画的学生多从素描入手,这是很有道理的。
素描是研究形体的绘画方式,而物体的色彩是依附于形体而存在的,没有形体,色彩只不过是一句空话。
马蒂斯曾说:"如果素描属于心灵,色彩属于感官,那么你就必须首先画素描,培养心灵,并能够把色彩导入心灵的轨道"。
这番精辟的论述,也正是学生进行水粉色彩写生训练中需要解决的课题--色彩与素描结合的问题,这一课题在高中阶段将一直伴随学生的专业训练,应当不断向学生强调形体的重要性。
第二点关于写生色彩的观察方法的问题。
学生在面对写生对象的时候,往往不知如何将调色盒中的颜色与对象的颜色联系起来,这反映了学生对色彩关系的不理解。
我们知道光的色彩是一种加法混合,而绘画用的颜料是一种减法混合,所以颜料所表现的只是一种相对的色彩关系。
其中,我觉得对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理解如下几点:第一,物体暗面和亮面的色彩对比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