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喘憋性肺炎采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后的应用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后的应用

且不稳定 , 又改为 N P P C A 供氧 , 再用 3 5 后 , ~ 2h 成 功撤 离 N P P 0例 患 儿 中 , 6例 发 生 腹 胀 现 C A 。4 有
象 , 肛管排 气 后缓 解 ; 有 其 他病 例 顺 利恢 复 , 经 所 无 其他 并发 症 , 死亡 病例 。 无
维普资讯
中 国 呼 吸 与 危重 监 护 杂 志 20 0 7年 3月 第 6卷 第 2 期
Ci RsiCiCr e , ac 07,o., o2 h J epr r aeM d M rh20 V 1 N . n t 6

经 验 交 流 ・
鼻塞 式 持续 气 道正 压 通气 在 婴 幼J , 脏 手 术后 的应 用 LL ,
肺部 感染 伴慢 性 心 功能 不 全 , 内科 抗感 染 、 心 、 、 经 强
以下 时 , 对患 儿 的呼吸 给予支 持 , 仍 直至过 渡到 正常 呼 吸I 。早 期撤 机 的患儿 , _ 4 j 虽然 减 少 了机 械通 气 支
持时问 , 但也不会增加脱机后呼吸衰竭的危险性【 。 5 J
持续气 道正 压 通气 ( C A ) 新 生 儿 、 幼 儿 呼 吸 N PP 在 婴 衰竭 中的应 用较 多 l , 在 先天 性 心 脏 病体 外 循 环 2但 j 术后 患儿 的呼 吸支 持 中报道较 少 _ 。我 院重症 监护 3 J 病房 (C 将 N P P应 用 于 4 先 天性 心 脏 病 手 IU) CA o例
毕 良学
安 徽 省 立 儿 童 医 院( 徽 合 肥 安 205 ) 30 1
无创 正 压 通 气 作 为一 种 非 侵 人 性 辅 助 通 气 方
式, 越来 越多 地应 用于 婴幼儿 呼 吸衰竭 、 急性 呼吸 窘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治疗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46例患者,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法,研究组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相关指标评分、睡眠呼吸指标及血糖、血压指标。

结果:研究组患者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呼吸暂停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嗜睡评分为,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使用持续气道正压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效果明显,可减少患者呼吸暂停次数与时间,改善嗜睡情况、降低血压、血糖指标,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关键词:气道正压通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前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一种,其主要特征为慢性、间歇性低氧,因无显著症状常易被忽视,对患者心脑等器官损伤严重。

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若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治疗,由于其会对血管内皮产生影响,导致血液流速因缺氧而减缓,红细胞数量上升,血液高凝,心血管负担增加,从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以外等严重情况。

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中,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则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是2021年1月-12月于我院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6例患者,已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23例。

研究组中,13例男,10例女,年龄为45-67岁,平均(53.25±2.72)岁.对照组中,12例男,11例,年龄为46-68岁,平均(52.26±3.20)岁。

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治疗效果评估报告

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治疗效果评估报告

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治疗效果评估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评估呼吸暂停综合症(Sleep Apnea Syndrome, SAS)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状态以及并发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评估方法1. 患者基线数据收集: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史、家族史等。

2. 治疗前后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对比:评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 AHI)的变化。

3. 睡眠质量评估: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进行评估。

4. 日间功能状态评估:通过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评估患者的日间嗜睡程度。

5. 并发症监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糖、心脏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三、治疗效果评估1. PSG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AHI指数显著下降,表明治疗效果良好。

2. PSQI评分降低,说明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3. ESS评分下降,表明患者的日间嗜睡症状有所缓解。

4. 并发症监测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趋于稳定,心脏功能指标改善。

四、治疗风险与副作用1.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治疗初期的鼻部不适、眼部肿胀等。

2. 对于部分患者,CPAP治疗依从性可能较差,需要通过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五、结论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在接受规范化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状态,同时对并发症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关注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副作用。

六、建议1.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考虑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如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或手术等。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 基金项目:张家港市科技计划项目(ZKS1726)作者简介:李梦琳(1987.07-),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耳鼻咽喉科△通讯作者:刘剑勇(1976.12-),男,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耳鼻咽喉科、睡眠呼吸障碍,邮箱****************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李梦琳.余艳.浦慧芳.黄倩芸.刘剑勇△(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600)【摘要】目的:探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合并慢性咳嗽患者采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00例OSAHS 患者,均伴有慢性咳嗽症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 =50,采用百药煎用药治疗)与研究组(n =50,百药煎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CPAP 治疗),对比多导睡眠图相关指标(PSG )、嗜睡及鼾声评分、咳嗽症状积分、认知功能评分、不良症状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呼吸紊乱指数(AHI )、最长呼吸暂停时间、血氧饱和度下降指数(ODI )均较低,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PO 2)较高(P <0.05);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嗜睡量表(ESS )、鼾声指数(SS )评分均较低(P <0.05);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咳嗽症状评分较低(P <0.05);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表(MoCA )评分较高(P <0.05);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不良症状发生率较低(P <0.05)。

结论:对OSAHS 合并慢性咳嗽患者采取CPAP 治疗可缓解咳嗽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建议推广并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慢性咳嗽;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多导睡眠图;咳嗽症状【中图分类号】R256.11.R5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5-0045-0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指的是患者睡眠时上呼吸道在未察觉下被完全阻塞引发低氧血症或者打鼾进而造成呼吸紊乱,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典型症状是打鼾或者呼吸暂停,白天有嗜睡症状,存在心脑肺血管相关并发症,部分患者会累及其他脏器组织,可造成全身性的危害且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并降低其生活质量[1-2]。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差异分析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差异分析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差异分析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ouble-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DuoPAP)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差异,为NRDS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足月儿RDS患儿50例,采取随机对照分组法分为DouPAP组(n=25)和nCPAP组(n=25)。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NRDS 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DuoPAP和nCPAP治疗,記录两组患儿治疗后24 h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分压(PO2)及血pH,与治疗前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分析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持续通气时间及治疗后24 h吸入氧浓度(FiO2)、通气治疗失败的比例以及通气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血pH、PO2、PC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DouPAP 组治疗后24 h PO2明显高于nCPAP组,PCO2明显低于nCPAP组(P<0.05);DouPAP组治疗后24 h FiO2和持续通气时间均低于nCPAP组(P<0.05);DouPAP 组治疗后通气失败率明显低于nCPAP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且安全性较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新生儿肺表面物质缺乏所引起的疾病,是引起新生儿呼吸衰竭并导致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

鼻塞式CPAP治疗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体会

鼻塞式CPAP治疗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体会
维普资讯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 0 7年 7月 第 9卷 第 7期 MMJ , u Or o ,N . C J l2 0 ,V l9 o7 7

13 ・ 1
鼻塞式 C A P P治疗呼 吸衰竭 患儿 的护理体会
王 颖 韬 才 玉 娟 宁桦
1 . 法 2方
应 用 N P P装 置 与 婴 儿 鼻 腔 进 行 连 接 , 流 量 初 CA 气
始设 置 约 5 7 /i .保 证 水 封 瓶 有 连 续 气 泡 溢 出 ,压 力 3  ̄ Lm n
0 mH 0, 浓 度 3 %一 0 。 c 2 氧 0 5% 1 结果 . 3 本组 1 8例 患 儿 。 C A N P P应 用 天 数 为 1 2小 时 到 3
11资 料 1 , 8例 病 例 中 男 l 1例 , 7例 , 龄 1小 时 到 4个 女 年 月 , 发病分别为 : 症肺炎 、 肺 、 生儿呼吸窘迫综合 征。 原 重 湿 新 I 呼吸衰竭 1 型 2例 , 型 呼 吸 衰 竭 6例 。 呼 吸 衰 竭 均 符 合 诊 I I 断标 准 [ I 】 。
用 N P P后 呼 吸 困 难 逐 渐 缓解 , 吸 衰 竭 纠 正 。 C A 呼
2 护 理体 会
2 加 温 湿 化 N P P装 置 有 加 温 湿 化 罐 , 气 体 加 温 应 在 . 5 CA 3 ℃一 5 , 护 呼 吸 道 黏 膜 , 免 呼 吸 道 黏 膜 干 燥 . 泌物 粘 0 3℃ 保 避 分
误 导 治 疗 。经 皮 氧 饱 和度 不 能 代 替血 气 分 析 ,在 使 用 C AP P 前 做 血 气 分 析 , 用 后 2 3小 时 复 查 血 气 分 析 . 察 使 用 效 使 — 观

无创高频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对比

无创高频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对比

无创高频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对比孔萤;王杨;戴立英;张健【摘要】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通气(nHF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入住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4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分为nHFV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及氧合指数(OI)等指标变化,观察治疗后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12、24 h,nHFV组PaO2、PaCO2、OI与nCP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HFV组通气时间(35.1±17.3)h少于nCPAP组(47.9±20.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为有创通气nHFV组3例,nCPAP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颅内出血nHFV组12例,nCPAP组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两组均未发生肺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 nHFV能有效的降低PaCO2并提高PaO2,并发症未见增加,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无创通气模式.【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9(048)006【总页数】4页(P973-975,979)【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婴儿,早产;高频通气;连续气道正压通气【作者】孔萤;王杨;戴立英;张健【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合肥230001;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合肥23005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合肥230001;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合肥230051;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合肥2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38无创高频通气(nasal 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nHFV)是一种新型的呼吸支持模式,该模式通过经鼻通气管、面罩或鼻咽管将振荡压力波作用于肺部而发挥呼吸支持作用[1-2]。

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例分析

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例分析
度明显好转ꎬNCPAP 吸氧( FIO2 30% ) ꎬ再未给予 PS 治疗ꎮ 患
儿在院期间出现黄疸ꎬ给予光疗退黄ꎮ 入院第 14 日ꎬ患儿心
脏听诊出现杂音ꎬ行心超检查ꎬ示动脉导管未闭ꎬ给予口服布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31 No 11 2019
洛芬关闭动脉导管ꎬ首剂 3 4mLꎬ第 2、3 剂 1 7mLꎬ每剂间隔
儿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ꎬ并复习相关文献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ꎮ 结果与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新生儿常见
疾病ꎬ临床药师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ꎬ监测不良反应ꎬ为临床及时提供新的治疗信息ꎬ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ꎮ
关键词:临床药师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ꎻRDSꎻPSꎻ药学监护
气ꎮ 本文就 1 例 RDS 患儿的治疗进行分析讨论ꎬ探讨小儿用
1 病例介绍
患者张慈芬之女ꎬ21minꎬ因“ 胎龄小ꎬ体重低ꎬ生后呼吸困
难 21min” 入院ꎮ 该儿系 G4P2ꎬ胎龄 30 + 1 周ꎬ因“ 前置胎盘ꎬ
胎儿宫内窘迫” 剖宫产ꎬ出生时羊水清ꎬapgar 评分 8 分 ̄8 分ꎬ
通讯作者:简志薇ꎮ
中图分类号:R969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3765(2019)  ̄11 ̄12248 ̄0198 ̄0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为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出生体重 1550gꎬ生后不久出现呼吸促ꎬ64 次 / minꎬ可见吸气
病理上出现肺透明膜ꎬ又称肺透明膜病( HMD) ꎮ 我国发病率
复的效果研究〔 J〕 白求恩医学杂志ꎬ2017ꎬ15(05) :615 ̄616
〔9〕 袁波ꎬ谭莉ꎬ李鑫ꎬ等 缺血性脑卒中 NIHSS 评分与卒中抑郁的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儿喘憋性肺炎采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分

目的对婴儿喘憋性肺炎治疗中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喘憋性肺炎新生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常压吸氧,观察组36例给予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喘憋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结论在婴儿喘憋性肺炎治疗中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标签:婴儿;喘憋性肺炎;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喘憋醒肺炎属于婴幼儿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起病急促且为爆发性流行,主要由合胞病毒感染引发[1,2]。

为探讨婴儿喘憋性肺炎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选取68例患儿分别均给予常规治疗,之后分别给予常压吸氧和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后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喘憋性肺炎新生儿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患儿均有喘憋、三凹征、咳嗽等临床表现,在肺部听诊时可闻,有湿性啰音。

末梢血常规检测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均正常,胸部X 线检查可见有不同程度肺不张及通气过度征象;将先天性心脏病、贫血、佝偻病等患儿排除。

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6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平喘、解痉、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若有细菌感染则根据药敏试验给予抗生素。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压吸氧,在患儿发绀时以鼻导管和面罩及投照等给予吸氧。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之上展开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采取Bubble CPAP系统并将流量设置为6~8L/min呼气末正压设置为3~5cmH2O,吸入氧浓度为30%~50%,在治疗2~5d后撤机。

1.3 疗效判定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相应体征等改善时间,判断两组治疗效果:显效:经24h治疗患儿呼吸困难和喘憋等均有显著改善,肺部啰音有明显缓解,SpO2大于85%,FiO2不足40%;有效:经24h治疗患儿呼吸困难和喘憋等明显减轻,肺部啰音有一定缓解,FiO2在40%以上时SpO2大于85%;无效:经24h治疗患儿呼吸困难、喘憋及肺部啰音等均无改善,SpO2不足70%。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观察组治疗总有
效率为94.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对照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1.2±0.4)d,喘憋(1.9±0.2)d,肺部啰音(2.3±0.5)d,住院时间(9.5±2.1)d;观察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2.1±0.6)d,喘憋(2.9±0.3)d,肺部啰音(6.4±0.9)d,住院时间(12.4±
3.1)d;观察组呼吸困难、喘憋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喘憋性肺炎是由病毒感染造成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年龄低于2岁的婴幼儿为其好发人群[3,4],患儿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喘憋加重、呼吸道明显梗阻、呼气延长、三凹征等。

婴儿喘憋性肺炎常用治疗方法为对症处理和免疫支持治疗,主要措施为平喘、解痉、祛痰、抗病毒等措施,同时以常规吸氧促使患儿通气、换气功能有效改善,对喘憋症状加以预防,从而避免患儿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现象发生。

传统吸氧方式为头罩吸氧、面罩吸氧及鼻导管吸氧等,虽然患儿通过这些吸氧操作体内缺氧状况可得到一定改善,然而这些方法均不能同时发挥气道湿化作用及相应气道压,无法快速缓解患儿症状。

而新生儿因自身呼吸系统生理特征,在发病时气道中分泌物无法顺利引流,则很可能会导致患儿喘憋进一步加剧,在病程迁延下患儿发生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风险也会大幅提高。

我院在为此类患儿进行治疗时,对照组采用常压吸氧,而观察组采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

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可在整个呼吸周期内为患儿提供特定压力,促使其残气量增加并促进肺泡有效扩张,避免肺泡萎缩,从而对患儿通气与血流的比值和肺部顺应性予以有效改善,增强患儿心肌氧合能力并降低二氧化碳滞留发生率,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喘憋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治疗方法更为迅速、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在婴儿喘憋性肺炎治疗中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有顯著疗效,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冯小艳.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对照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9):4666-4667.
[2]陈美艳.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59-160.
[3]黄琳.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43-45.
[4]东建亭.双管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联合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效果[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6):1276-12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