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7篇)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篇1)这节课讲的是自行车里的数学,齐老师的引入简洁明了,直接告诉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自行车里的数学,然后紧接着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非常简洁,这正好符合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

可能有的课题需要激起学生兴趣的情景设置,可就这节课来说,学生的兴趣已经很高了,而且教师也准备了实物教具,所以我认为直接引入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

不过后来高老师说我们可以插入一个小情境,先让学生开放性的找找自行车里的数学知识,然后老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这样可能对于本届的重难点并没有多少帮助,甚至会占用一些宝贵的时间,但是这样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特质。

犹太人堪称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了,他们教育孩子每天都要质疑,父母每天必须问孩子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天你提问了吗?所以,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提问,这远比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要珍贵的多。

齐老师对于“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这个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放在了自行车的工作原理,这是很不错的。

学生回答也很好,教师直接板书了自行车的工作原理:脚蹬——链条——后齿轮(个人认为应该在最后加上一个“后车轮”,根据初中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抽象性还是有些欠缺的,可能由后齿轮转动直接联系到自行车的滚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开始的模糊就会给学生后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压力。

下课后,听见后面几个孩子在议论说听了一节课也没听懂,大概原因就在这里),也就是说,可能自行车的工作原理学生还了解的不够。

可能是由于有个孩子思维稍微灵活一些,把问题直接引入到了前后齿轮之间的关系。

这时候学生可能还不明白自行车走多远跟齿轮比有什么关系,齐老师已经带领大家在研究前齿轮转动一圈后齿轮转动几圈了。

其实我觉得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这样一个思路:首先要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自行车的工作原理,脚蹬一圈,带动前齿轮转动一圈。

数学试卷讲评课优质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优质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优质教案(精选7篇)数学试卷讲评课优质教案篇15本学期党老师开了一堂《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组内教学研讨课,学案的精彩设计,课堂的娓娓道来,令在场教师收获良多。

下面是笔者对这节课的几点体会及对“学案教学”的启示。

1.课堂赏析1.1教学设计——细心作为*的第一节课,在学案中党老师很细心地设置了“*导引”,虽然篇幅不多,但是却体现了党老师对细节的处理非常用心。

另外,学案的阅读性很强,学生阅读学案不再像对着一张枯燥的练习卷,而是像对着一位亲切和蔼的老师。

比如学案中的一些过渡的语言:“现在你有办法完成问题2吗?”,“通过环节3的学习,是否给你新的启示,你能再来完成问题2吗?”,“由以上两步探索,你能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吗?”语言简练,却非常有魅力,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

1.2例题选择——细腻党老师的课,给听课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例题的选择非常细腻。

比如说“判断是否有实数根”这个例题贯穿始末。

从一开始学生不会判断到完成环节一之后,学生会尝试画图解决(但还不严密),接着探究了零点存在定理之后,学生再会想到用代数方法严格证明。

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地更新完善,学习的欲望不断地被调动起来。

说明党老师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知识螺旋上升的理念。

在解决了是否有根的情况下,还很自然地追问了几个根,非常巧妙,问题的解决不仅教会了学生用单调性验证函数零点个数的方法,也验证了图像的猜想,让学生收获了成功的体验。

1.3概念形成——细致为了突破方程与函数的关系这个重难点,党老师对此设计了表格,一来在学案中可操作性更强,二来图表使得知识更加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总结结论,形成概念。

在精致概念方面,党老师分别就“零点的概念”和“零点存在定理”设计了概念辨析,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认识和理解概念。

可谓用心良苦。

2.课后反思2.1定理探索——求另解还是求释疑在解决是否有根的问题时,学生想到要作出函数的图像。

这时候应该多问学生几个问题:这个函数是不是已经学过的基本初等函数?不是的话,怎么作出图像呢?如果不知道y随着x的变化规律,描点连图得出的图像是不是可靠?让学生对自己这个方法产生一定的质疑,知道有一定的理据,但不够完善,才会有欲望去学习另一种判断方程是否有根的方法。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篇1】“此刻的学生越来越懒了,越来越难教了”,这是在办公室里与其他老师常谈论的话题,这也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共识。

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明白的数学知识不愿多做思考、提问题时只有少数同学举手或是得到一问一答式的回答等等。

应对这个现实,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潜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我有以下的几点认识:1、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就应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刻,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

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刻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

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2、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3、教学过程能够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应当走过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用在哪?”学生要学习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价值。

如教学《探索规律》这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直接给出日历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件进行相应的练习,而新的教学方法却安排了比较充实的实践、探究和交流的活动。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概率与统计》的第三节《随机事件的概率》。

具体内容包括:概率的定义、概率的求法、概率的性质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的定义,掌握概率的求法,了解概率的性质。

2. 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概率的求法,特别是利用排列组合求概率。

教学重点:概率的定义,概率的性质,以及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彩票抽奖、抛硬币、掷骰子等实际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的概率问题。

2. 例题讲解例题1: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求正面朝上的概率。

例题2: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3个蓝球,求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球,得到红球的概率。

3. 随堂练习练习1:掷一个骰子,求得到偶数的概率。

练习2:一个篮子里有10个苹果,其中3个是坏苹果,求从中随机抽取一个苹果,得到坏苹果的概率。

4. 知识点讲解(1)概率的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可能事件中出现的比例。

(2)概率的求法:利用排列组合、频率等方法。

(3)概率的性质:0≤P(A)≤1,P(Ω)=1,P(∅)=0。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概率的定义、求法、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随机事件的概率2. 定义:概率=事件A出现次数/所有可能事件的总次数3. 求法:排列组合、频率4. 性质:0≤P(A)≤1,P(Ω)=1,P(∅)=0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抛掷两个骰子,求两个骰子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

(2)一个袋子里有4个红球,3个蓝球,2个绿球,求从中随机抽取两个球,得到两个相同颜色球的概率。

2. 答案(1)P(两骰子点数之和为7)=6/36=1/6(2)P(两个相同颜色球)=(C(4,2)+C(3,2)+C(2,2))/C(9,2)=12/36=1/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概率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

初中数学讲评试卷教案

初中数学讲评试卷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讲评试卷,了解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析试卷中的错题,找出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 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题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介绍本次讲评试卷的目的和意义。

2. 讲评试卷(1)学生自评:请学生对照答案,自行检查试卷,找出错误题目,分析错误原因。

(2)小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分享解题经验。

(3)教师点评:教师针对试卷中的典型错题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指出解题技巧。

3. 总结经验教训(1)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经验教训:a. 知识掌握: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找出薄弱环节,加强巩固。

b. 解题方法:总结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c. 心理素质:分析考试中的紧张情绪,提高心理素质,从容应对考试。

4. 布置作业(1)针对错题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错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错题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初二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案

初二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次数学试卷的整体情况,分析自己在试卷中的得失。

2. 通过讲评,帮助学生掌握错题原因,提高解题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 分析错题原因,总结解题技巧。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错题原因的深入分析。

2. 解题技巧的总结与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次数学试卷。

2. 提问:同学们,这次数学试卷的整体感觉如何?有哪些收获和不足?二、试卷分析1. 教师展示试卷,引导学生逐一分析题目。

2. 针对试卷中的易错题、难题,进行详细讲解。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三、错题分析1. 教师挑选典型错题,让学生逐一分析错因。

2. 学生分享自己错题的原因,如概念不清、解题方法不当等。

3. 教师总结错题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解题技巧总结1. 教师针对试卷中的典型题目,总结解题技巧。

2.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总结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3.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优化解题技巧。

五、自主学习指导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2. 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查阅资料、请教同学等。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次讲评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错题分析和解题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本次试卷中的错题,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3. 在课后主动请教同学或老师,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分析了错题原因,总结了解题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获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篇1《认识时间》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会看几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控看几时几分的方法,知道1时=60分。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生活中常常接触时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知道比较困难。

特别是看几分,很容易受时针看法的影响而将两者混淆。

程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课件,紧抓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视察中掌控概念和知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出现知识,给学生以视觉刺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时,程老师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现钟面,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感性体会。

特别是在认识几分时,课件演示将分针走过的痕迹用较粗的红线标出,让学生清楚知道分针看小格,时针看大格,印象比较深入。

二、奇妙设计,引导学生掌控重点,突破难点几时多是学生认识的一个难点。

如4时多,学生容易看成5时多。

课伊始,陈老师就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入手,出示时针指向数字9和10之间,问是几时多。

并总结如果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看小的。

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重难点,由于学生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程老师也注意到这一点,在教学中,除让学生集体说说分针走到各个数字分别代表几分外,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几个关键的数字,以便更快地读出几分。

有的学生说记住6就是30分,有的说记住3就是15分,9就是45分等。

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抓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巧记,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知道和掌控,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试卷的教案7篇

数学试卷的教案7篇

数学试卷的教案7篇数学试卷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教学重点1、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自己查漏补缺,最后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情况分析:与考数40人及格数40,其中成绩较好的有__。

(二)试卷整体分析分析试卷:1、检测题的形式与平常要求一致。

2、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基础知识、知识的应用安排较合理。

3、难度系数偏低。

分析学生:1、答题不够规范,部分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思。

2、填空、选择部分做得较好,拓展部分问题较多。

(三)重点题目分析及知识拓展第一题,考察知识点为__的意义,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审题不清。

解题方法:①确定关键词;②第二题,判一判。

考察知识点为是否理清易混淆的概念。

第三题,选一选重点是对__的理解。

第五题,解决问题情况,对学生有难度,需要帮助。

(四)其余题目,学生讲评,教师适当补充。

小结:希望同学们认真订正,从中汲取经验,使知识和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五)跟踪练习教学反思试卷讲评是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为避免讲评“简单重复”和“高耗低效”,遵循先“生”后“师”,先“筛”后“讲”,既“点”又“面”,明“路”后“果”的方法来上好单元评析课。

数学试卷的教案篇2相对于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课型来说,讲评课任务量大,题型种类多,如何上好讲评课,我有如下看法:一、在试卷讲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预备讲评试卷时需求针对性地解说,否则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既浪费时间,又收效甚微,有的学生最怕上试卷讲评课,原因是老师一直讲,懂的不停的讲,不懂的怎么都听不会。

所以要针对性地解说,就必需普遍搜集信息,细心分析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商水县张庄二中许春蕾2015年5月25
一、试卷讲评课目标设计依据
(一)、教研室制定的九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要求:
了解学情、掌握题情、深入切分对错点、严格把控训练关。

(二)、试卷分析:
•2015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说明与检测上册综合测试(一)是2014年河南中考原题,个人认为,没有比上年的中考更具有仿真性的模拟试题了。

所以,我以此题为重点模拟题,让我的学生做到全方位体会、感悟河南中考试题,明确自身距离中考差距,确定三轮复习方向;
(三)、学情分析:
本试题题型新颖,覆盖面全,对学生而言,运用平时做各类模拟试卷所形成的答题能力来解决一次中考真题,在二轮复习即将结束、三轮复习开始之际,其作用不亚于一次真的数学中考。

二、学习目标
• 1、全方位体会、感悟河南中考试题,明确自身距离中考差距,确定三轮复习方向;
2、规范做题格式流程,打造精读、良思、慎写三步解题法。

3、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4、树立解数学题四个层次目标:会做、做对、得分、得满分。

三、教学方法
1、学生自我分析、纠正问题;
2、同学间相互讨论错误问题原因;
3、教师引导、分析问题,纠正错因;
4、拓展练习,开拓思维,巩固知识点。

四、评价任务
1、能依据本讲评课掌据规范的作题方法与格式,经历从会做到做对、从做对到得分、从得分到得满分的转变,使每一位参与本课学习的同学都能在现有的学习层次上得到提高。

2、对于错误量较大的题,能从新定位它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找到基本知识考点,为以后的训练指明解题方向。

五、教学过程
1、答案展示(课前进行,见附件1)
问题诊断:双基不牢;运算能力极差;读题不精;缺乏良性思维;思路不清、格式不明、答题不全、描述不准。

内容:第8题、第15题作为预设共性问题
15、如图,矩形ABCD 中,AD=5,AB=7.点E 为DC 上一个动点,把△ADE 沿AE 折叠,当点D 的对应点D /落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时,DE 的长为 . 引导路径:
1、归类:本题属于折叠问题。

2、回顾:折叠问题考察知识点为轴对称变换。

轴对称性质将成为本题的切入点。

3、归纳:折叠分为三角形折叠和矩形折叠两种出题形式。

其中,矩形折叠又分为折痕过顶点、折痕交对边、折痕交邻边三种基本图形存在形式。

4、问题解决:
定方向:折叠问题中的矩形折叠中的折痕过顶点问题模式。

定路程:画出矩形折叠草图分析问题。

分类讨论:不可丢掉任何一种情况。

解:过D ’作平行于AD 的直线交矩形两边于点K 、F
依题意列方程: FD ’2+(AB-FB)2=AD 2 解之得:FD ’=3或4 即DK =4或3
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DE =53或5
2
5、强化训练:
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点B 落在 边AD 上,折痕EF 的两端分别在AB 、BC 上(含端点),且AB =6cm,BC=10cm. 则
D'
M
C
D A
B
E D''
D'M
C
H
D
B
E D'
M C
D
A
B
E F
K
A 边
落在点B′处,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

DCE=900, 点A、D、。

请判断∠AEB的度数及
关系?对顶三角形结论的应用。

ACB =∠DCE= 900,
,CE交于点F。

6、补救训练:
2015年河南中考数学说明与检测上册综合试二:第14、15、18、22、23题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