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商品学参考复习资料

商品学参考复习资料

商品学参考复习资料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P4-5(1)商品的功能/效用:是商品概念的核心。

从本质上来说,消费者购买的是不是商品的本身,而是购买它的功能/效用。

(2)商品体:是商品功能/效用的载体。

商品体是由多种不同层次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商品使用价值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

(3)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等。

(4)无形附加物:是人们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

(现代商品概念模型——商品球示意图:见p4的图1-1)2.商品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p8::交换使用价值和消费使用价值。

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4.商品学的研究内容p9:以商品体为基础,以商品-人-环境为系统,以商品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形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以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具体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商品分类和编码;商品品种及其演变规律等。

总之,商品品种和商品质量及其系统的微观、宏观管理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第二章商品分类及编码1.商品分类的概念:p14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将管理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以所选择的适当的商品基本特征作为分类标志,逐次归纳为若干个范围更小、特质更趋一致的子集合体(类目),从而使该范围内所有商品得以明确区分与体系化的过程。

2.商品分类的方法:p16-18(1)商品分类时主要采用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两种方法。

(2)线分类法的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性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既对手工处理有好的适应性,又便于计算机处理。

缺点:主要是结构弹性差,分类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

所以线分类法编制商品分类目录时,必须预先留又足够的后备容量。

(3)面分类法的优点:具有较大的弹性,一个面内的类目改变,不会影响其他的面;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面,同时也便于机器处理,易于添加和修改木类。

商品学复习资料

商品学复习资料

商品学复习资料一、商品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商品学是一门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分类、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方面,旨在为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体现。

商品的自然属性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商品的社会属性包括商品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

二、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商品质量是指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它包括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

内在质量是指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商品体本身固有的特性,如商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

外在质量是指商品的外观形态、款式、色泽、气味、包装等。

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的质量、生产工艺和设备、商品的包装和储存、运输条件、销售服务等。

为了保证商品质量,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

三、商品分类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志,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分成若干不同类别的过程。

商品分类的意义在于便于管理、便于销售、便于消费者选择商品。

商品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按照商品用途分类、按照原材料分类、按照生产加工方法分类、按照商品成分分类等。

例如,按照商品用途分类,可以将商品分为生产资料商品和生活资料商品;按照原材料分类,可以将商品分为金属材料商品、非金属材料商品、有机材料商品等。

四、商品标准与标准化商品标准是对商品质量和有关质量的各方面所规定的准则,是商品生产、经营和消费者评定商品质量的依据。

商品标准的内容一般包括商品的品种、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方面。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过程。

(完整版)商品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商品学复习资料
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不能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
2.为什么说“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试举例说明。
商品的价值是不会变的,变的只是其价格。价格是对商品的价值的一种反映,可是并不能代表其价值。但是使用价值并不等于价格。价格只是反映了供求关系的各个阶段某个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映了社会对这件商品的需求。
0232叫商品项目代码,是由企业分配给自己生产的某个产品的。
7叫校码码,用来检查机器扫描时前面的数字是否正确。
商品发展规律
1.商品品种的多多样性和统一性
2.商品品种合理增长的规律
3.商品品种新陈代谢的规律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商品质量是指商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明确规定的和通常隐含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
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
4.商品分类方法有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两种
2.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结构格式:ISSN XXXX XXXX
ISSN为前缀XXXX XXXX 8位数字,前7位为单纯数字序号,无特殊意义,最后1位为校验码。
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结构格式:CN XX-XXXX/YY
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就是明确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质量目标进行策划部署。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在生产经营中达到目标的过程,最终结果是按照质量计划进行生产,并作相应控制。
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一个突破计划并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过程,最终结果是在明显优于原来计划的质量水平上进行经营活动
1.强制性产品认证
强制性产品认证是对涉及到国家安全、人体健康或安全、动植物生命或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产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它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对应的标准或技术法规。

商品学期末复习资料

商品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1.商品整体概念(实体化理解):指由商品的实体性、实质性和服务性三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系。

商品整体的内涵:商品体,附加物(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商品的无形附加物)2.商品的无形附加物:是人们在购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销售服务、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和附加利益。

3.商品学: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实现规律的科学。

4.研究目的核心:认识和解决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问题;主要内容:①如何创造出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使用价值②如何维护、确证商品的使用价值③如何正常地发挥出商品的使用价值5.商品与环境污染:①商品对社会环境的污染②商品对自然环境的污染③商品对生态环境的污染6.商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现场调查、调查表、直接面谈、定点统计调查);现场实验法(专家发、消费者体验法、演示法);分析实验方法;技术指标方法;对比分析方法(纵向分析;横向分析)7.商品学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①商品学的理论化:公元780年,中国的陆羽出版《茶经》(世界第一部商品学著作)②商品学的学科化:公元1793年,德国哥丁堡大学的约翰*贝克曼出版《商品学导论》,明确建立了商品学的学科体系(现代意义商品学的创始人)③商品学的国际化:1976年10月,在奥地利的萨尔斯堡成立国际商品学会第二章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核心章节)1.商品质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满足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

2.商品质量观的三大变革:①单纯的商品技术质量观演变到全面的商品质量观②静态商品质量观演变到动态的商品质量观③重内轻外的商品质量观演变到内外并重的商品质量观对商品认知的变化过程:物质商品——社会商品——绿色商品3.商品质量特性:凡是反映商品使用目的的各种技术经济参数都可以叫做质量特性。

4.商品质量特性的主要内容:①适用性②商品寿命(商品本身的寿命周期[使用寿命/储存寿命]),商品的市场寿命周期③可靠性④安全性⑤经济性:总成本=购置成本+使用成本⑥信息性和可溯性(如:各种标识/日期)⑦维修性⑧环保性5.商品质量特性分为:真实质量特性(使用中体现),代用质量特性(质量指标反映)6.商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与质量环图7.商品质量形成过程的简化①设计质量②制造质量③检验质量④使用质量8.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①科学技术的发展②科学管理和员工素质③科研与设计④原料⑤工艺和设备⑥质量检验⑦包装⑧运输与储存⑨销售服务⑩使用与保养⑾商品的废弃处理9.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总体要求①内在特性的满足(商品的功能、可靠性、适应性、安全性、寿命周期、可维修性等)②外观特性的满足(商品的外观造型、颜色、质地、气味、包装、美观)③经济型的满足(消费质量成本=总成本&购置成本&使用成本、生产经营质量成本、外部保证成本)④服务质量的满足(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信息服务:认证、警示、生产许可、使用说明、生产时间及地点、检验标识等)⑤环保质量的满足(对社会、自然、生态;废弃物处理)10.食品质量的主要要求①食品的营养价值(评价指标:食品营养成分;可消化率;发热量)②食品的色香味形(功能:鉴别作用;影响食用兴趣)③食品的卫生性11.食品卫生性的含义:ppt无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来源:自身产生毒素、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加工中混入有害物质、保管不善产生有害物质、环境或化学药品造成污染12.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为一个循环。

商品学基础复习

商品学基础复习

商品学实务第一章P111、填空(1)实物商品的整体一般是由核心商品、有形商品、无形商品构成。

P7(2)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3)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

P9(4)商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科学实验法、现场实验法、技术指标分析法、社会调查法、对比分析法。

P12-14(5)商品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两个研究方向:自然学派、社会科学学派。

P123、简答(1)实物商品的整体构成:p7核心商品——商品所具有的满足某种用途的功能,使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追求的利益。

有形商品——又称有形附加物,即指实物商品本身,如商品的材料、结构、外观、商标、包装、标志等。

无形商品——无形附加物,是指消费者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的附加利益和服务,如送货、免费安装、售后服务和信息咨询。

(3)商品学的研究内容:p9商品质量、商品品种、商品与人、商品与社会、商品与环境等。

第二章P373、简答1.商品分类体系的主要构成:p31-36①国家标准分类体系;②《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③《国际贸易标准分类》④《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5国际危险品分类商品分类的方法:线分类法、面分类法p21-222、EAN(国际物品编码协会)、UPC(通用产品代码)码的基本构成:厂商识别代码、商品项目代码、校验位。

第三章P561、填空(1)、在表现形式上,商品质量由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和附加质量构成。

P41(2)、人们重点关注商品的适用性、卫生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经济性、美观性和信息性等。

P42(3)、流通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商品的运输和装卸、商品储存、商品的销售服务。

P45-46(4)、PDCA管理循环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

P54-553、简答(1)重要性:p41-421.质量是治国之本,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2.加强商品质量工作,对振兴我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商品质量是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4.提高商品质量是提高人民实际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2)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p44-461、市场调研2、生产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产品开发设计;原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检验与包装。

商品学复习资料

商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商品与商品学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1:商品的特征:(1):商品是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3):商品是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的劳动产品2: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形成、转移、评价、维护、实现和再生产变化规律的科学3:商品学的研究任务:(1):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2):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3):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4):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5):推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再生4;商品分类的概念: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满足商品经济活动或其它相关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将一定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或属性特性逐次归纳成若干个概括范围更小,特征更趋一致的局部集合体,直到划分成最小单元集合体的过程5:商品分类的意义:(1):为政府、行业、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2):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3):便于对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4):有利于开展商品教学和研究工作6:商品分类的方法:(1):线分类法:将分类对象按照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分为若干类目,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2)面分类法:把分类的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划分成彼此没有隶属关系的若干组独立类目,每组类目构成一个面。

按一定的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

7:商品分类的标志:(1):商品的用途(2):商品的原材料(3):商品的加工工艺(4):商品的化学成分(5):商品的原产地8:商品的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储存和处理,用来表示商品分类或标识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商品符号,起到唯一标志单一商品的作用。

商品代码的类型:(1):全数字型商品代码(2):全字母型商品代码(3):数字——字母混合型商品代码9:商品的编码:是指根据一定规则赋予某种或某类商品以相应的商品代码的业务活动10:商品分类代码的编制方法:(1):顺序编码法:按照先后次序,依次给予顺序数字代码的编码方法(2):序列顺序代码法:将顺序数字代码分成若干段,并与分类编码对象的分段相对应,后赋予每段分类编码以一定顺序代码的编制方法(3):层次编码法(4):平行编码法11:商品条码的概念: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和统一代码委员会规定的,用于表示商品代码的条码,包括EAN商品条码和UPC商品条码,按一定的顺序的“条”“空”组合及其对应的宫人识别字符组成的标志。

商品学复习资料

商品学复习资料

1、在9-10世纪,身居大马士革的阿拉伯人阿里.阿德.迪米斯基著有《商业之美》一书,该书的副标题是“关于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的鉴别方法及对商业骗子伪货的识别指南”。

这是现存文献记载中的世界最早的商业著作。

2、我国商品学界认为,《茶经》(陆羽)应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商品学专著。

,《本草纲目》(李时珍)也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一部药物商品学专著。

3、商品学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特点。

我国商品学萌芽阶段特点:古代学科商品学专著,内容上趋近商品学体系,但未系统化、理论化,只是萌芽。

我国商品学的创立和发展阶段(19世纪—改革开放前):19世纪以来,商品学由德国传入我国,是我国商品学得到迅速发展。

1902年,我国商业教育中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

特点:由德国传入,成为我国商业教育的必修课,研究只限于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研究。

我国商品学的现状—商品学的全面质量观阶段(1978年至今):特点:1995年10月中国商品学会在北京成立,同年加入国际商品学会,总部设在中国人民大学。

4、国外商品学发展概况:萌芽阶段(9—17世纪末)特点:内容上趋近于商品学体系,但未系统化、理论化。

创立和发展阶段(18世纪以后):创立:1780年德国人约翰·贝克曼教授首次在哥丁堡开设商品学课程,并出版了《商品学导论》,被誉为商品学创始人。

发展:1976年成立国际商品学会,会徽标志为德文缩写“IGWT” ,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经济大学,会刊为《商品论坛——科学与实践》。

特点:形成系统的商品学理论体系和学术学派。

5、国际商品学界的主要学派及学术主张。

(P5)(1)技术学派主张从自然科学方面研究商品学,确定以商品检验和鉴定为主体的商品学。

(运用物理、化学、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展对商品质量的研究,把商品的有形质量、内在质量、质量标准、检验和鉴定方法,作为商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经济学派主张从社会科学方面研究商品学。

主要是从市场经济出发,建立以市场价值为中心的商品学。

商品学复习资料

商品学复习资料

商品学考试复习资料1.商品的两重性(1)商品价值(2)商品的使用价值2.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3.什么叫做商品质量商品质量也称为商品品质,是指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4.商品全面质量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思想,又是一种管理方法.特点是:全面管理,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5.商品质量认证制度的发展和意义实行商品质量认证制度的意义在于它是由一个公正的认证机构对商品提供正确,可靠的质量信息,这种制度既符合买方的利益,也符合卖方的利益。

6.商品分类的原则;线分类法;它又叫层级分类法,按一定的分类标志,逐渐分为若干层级,形成一个有层次,逐级展开的分层体系。

优点是信息容量大,层次性好,逻辑性强,缺点是结构柔性差面分类法;它又叫平行分类法,将总体按不同分类标志分为互相没有隶属关系的各个层级,它的优点是结构柔性强,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容量,结构复杂,不便于手工处理。

7.什么是商品编码?商品编码又称商品代码,是指以某种代表符号表示某种或某类商品,符号可以是字母,数字和特殊标记及其组合.8.商品编码的原则:(1)唯一性(2)简明性(3)系统性(4)扩容性(5)稳定性(6)协调性9.商品条形码条形码简称条码,是由一组宽窄不同,黑白相间的平行线段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商品标识图形10. 商品标准是什么商品标准是技术标准的一种,主要是对商品的品质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 11.什么是法定检验对于指定的商品必须要进行检验,非经检验的商品不可上市12.感官检验法(1)视觉检验法(2)嗅觉检验法(3)味觉检验法(4)触觉检验法(5)听觉检验法13.商品分级的定义根据商品质量标准和实际质量检验结果,将同种商品区分为若干等级的工作,称为商品分级14.商品包装的定义商品流通过程中,为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等的总体名称。

15.商品包装的功能(1)保护功能(2)容纳和成组划功能(3)传递信息功能(4)便利和复用功能(5)卫生与环保功能(6)提高商品附加值功能16.什么是销售包装销售包装.又称小包装或零售包装.是直接盛装商品并同商品一起出售给消费者的包装17.常见的包装防护方法(1)防震包装(2)防锈包装(3)防潮包装(4)防霉包装(5)充气包装和真空包装(6)体贴包装和收缩包装18.商品储存的含义商品储存是指商品在离开生产过程之后,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在流通领域内所形成的一种暂时的停滞状态19.什么叫做储存商品的质量劣变商品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和自身的原因,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造成商品质量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质量劣变20.储存商品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1)呼吸(2)后熟(3)发芽和抽苔(4)僵直(5)成熟(6)自溶21.储存商品的霉变的防治技术(1)药剂防霉腐(2)气调防霉腐(3)气相防霉腐(4)高温或低温防霉腐(5)干燥防霉腐烂(6)辐射防霉腐22.什么叫新产品指产品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功能,用途与老产品有本质的不同或明显的差异23.新产品的类别(1)全新型新产品(2)换代型新产品(3)模仿型新产品(4)改进型新产品24.包装用塑料的优点物理和机械性能优良化学稳定性好比重较小,属于轻质材料加工成型工艺简单,适用于各种包装新技术具有优良的透明性表面光泽价格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缺点(1)难以封口(2)受潮后牢度下降(3)气密性差(4)防潮性差(5)透明性差25.纸和纸板的优点具有适宜的强度,耐冲击性和耐摩擦性密封性好,容易做到清洁卫生具有优良的成型性,折叠性,便于采用各种加工法最佳的可印刷性,可以美化商品价格较低,重量较轻,可以降低包装本,和运输成本用后宜于处理,可回收在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缺点(1)强度不如钢铁,而且耐热性不如玻璃(2)在外界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下,易发生老化(3)有些塑料高温下软化,在低温下变脆,强度下降(4)有些带有异味(5)易产生静电(6)废弃物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
四个层次:1.商品的功能和效用 2.商品体(材料,结构,特征) 3.有形附加物(品名,商标,条码,包装,说明书等)4.无形附加物(质量保证,送货上门,保修等)
2,,商品的属性
自然属性:商品的成分,结构,形态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生物学性质等
社会属性:经济,文化,政治,及其他
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对象: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应用学科。

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以商品-人-环境为系统,以商品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形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以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极其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

4.商品学的产生及发展
最早产生于德国。

商品学分为3种。

1,技术论商品学2,经济论商品学3,技术型和经济型相互交融的现代商品学。

第二章
1.商品分类的方法
主要采取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两种方法,以线分类法为主。

2.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1.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
2.原材料3,.加工工艺4 商品的化学成分5 商品的产地
3.商品代码类型
1.全数字型(普遍采用)
2.全字母型3数字-字母混合型
4.商品编码的基本原则
1.唯一性
2.简明性
3.层次性4, 可扩性5.稳定性6.统一性和协调性
5.商品编码方法
1,.顺序编码法2 系列顺序编码法3 层次编码法4 平行编码法
6.商品条码的产生和发展
1973年,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制定了通用产品代码和条码(UPC),并在食品杂货业首先应用。

7.EAN-13条码符号由左侧空白区,起始符,左侧数据符,中间分隔符,右侧数据符,校验符,终止符,右侧空白区等8个部分组成。

第四章
1, 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因素:1,市场调研 2.产品或服务设计 3.原材料质量 4.生产工艺和设备质量
5.质量检验与包装
流通过程中的因素:1.运输装卸2.仓库储存 3.销售服务
第六章
1商品标准的分级
我国的商品标准分级:1.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 3.地方标准
世界的商品标准分级:1.国际标准2.区域标准3.国家标准4 行业或专业团体标准
第七章
1.质量认证工作发展史
现代的第三方商品质量认证制度起始于英国。

第一个质量认证标志——风筝标志(BS标志)
2.商品质量监督的概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商品质量监督是一种质量分析和评价活动
2,商品质量监督的对象为实体,如产品,商品,质量体系等
3,商品质量监督的范围包括从生产到运输,储存和销售整个过程
4,商品质量监督的依据是国家质量法规、产品标准或技术法规以及有关准则,规范等5,商品质量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机构
第八章
1.商品的品质检验(质量检验)是商品检验的中心内容,也是商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2.商品检验的类型
按照检验主体的不同分为:1.生产检验(第一方检验)2.验收检验(第二方检验)3.第三方检验
按照商品检验规则或受检数目的不同分为:1 全数检验2.抽样检验 3.免于检验
按照检验依据,对象以及用途的不同分为:1.进出口商品检验2.非进出口商品检验
3.商品检验的方法
商品检验普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常见的随机抽样方法有:1 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随机抽样3.分层随机抽样(使用最广,最多)
4.商品质量检验的方法
1.感官检验法(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听觉检验)
2.理化检验法
3.生物学检验法
5.商品的分级常见的为:一等,二等,三等
第九章
1.商品包装的定义
包装的定义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2.商品包装的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有:容纳功能,保护功能,便利功能,促销功能
3.商品包装的分类
按照包装的目的来分,可分为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
4.商品包装技术
1.泡罩包装与贴体包装
2.真空包装和充气包装
3.收缩包装
4.无菌包装
5.硅窗气调包装
6.防潮包装
7.缓冲包装
5.运输包装标示(见书上205)
第十章
1.商品在储运中的质量劣变
1.化学变化:1.分解,水解
2.氧化
3.腐蚀
2.生理化变化: 1.呼吸 2.后熟 3 发芽4.僵直
3生物学变化: 1.霉变 2.发酵 3.腐败 4.虫蛀,鼠咬
2.霉菌生长的外部条件:温度,湿度,卫生条件
商品的成分结构和环境因素,是霉腐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来源和生活的环境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