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语文考前押题 现代文阅读(含解析)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语文(含考试版、全解全析、参考答案、答题卡)【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语文一、语文积累与运用(共37分)1.默写。
(1)春夏秋冬皆是景,诗意永驻我心间。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用“ ”描绘西湖春天花朵的多彩缤纷;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用“ ”描绘琅琊山夏日树木枝繁叶茂的景象;郦道元在《三峡》中用“ ”的高猿长啸声接连不断、凄惨悲凉渲染三一峡秋季的凄寒肃杀,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的春花之喻,描绘出边塞冬天特有的美妙意境。
(2)品读诗文名句,感悟家国情怀。
从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喟叹中,我们感悟到他的“大我”情怀;从范仲淹“ ,”(《岳阳楼记》)的政治理想中,我们领略到他以天下为念的胸襟;从文天祥“ ?”(《过零丁洋》)的自我表白中,我们欣赏到他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2.请你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甲】本来,我已经可以足够安适地休息了,可是一颗悲伤的心破坏了它。
它哀诉着自己裂开的伤口,体内的流血,绷断的心弦。
它在为罗切斯特先生和他的命运战lì。
它怀着强烈的怜悯为他悲叹。
它怀着永无休止的渴望呼唤着他,尽管自己已像折断双翅的鸟儿般无能为力,却依然徒然地抖动残破的翅膀试图去寻找他。
【乙】王冕并不曾远行,即时走了来家。
秦老过来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执意了。
他是一县之主,你怎的这样dài慢他?”王冕道:“老爹请坐,我告诉你。
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nüè小民,无所不为。
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相与他?但他这一番回去,必定向危素说;危素老羞变怒,恐要和我计较起来。
我如今辞别老爹,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
只是母亲在家,放心不下。
”母亲道:“我儿,你历年卖诗卖画,我也积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
我虽年老,又无疾病,你自放心出去躲避些时不妨。
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战lì( )dài( )慢(2)【乙】文中(nüè)的篆文字形为,《说文解字注》曰:“虎,残也。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东部)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东部)中考语文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名著阅读:下面对《格列佛游记》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列佛是以随船医生的身份出游的。
他第一次出游乘的是“羚羊号”,游历的是小人国。
高跟党与低跟党、以及在绳子上跳舞等都是他此次所经历的。
B.格列佛第二次出游乘坐“冒险号”游历了大人国。
大人国的国王是以理智和仁慈来治理国家的。
C.格列佛第三次出游乘坐“冒险家号”游历了飞岛国。
飞岛上的人很聪明,这里进行了许多奇怪的“科学”研究,如取消词汇、食物还原等。
在这里他游历拉格奈格王国。
D.格列佛第四次游历的是慧骃国,他被慧马称作为“耶胡”。
这里每四年春天举行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仁慈和友谊是这个国家的美德.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关雎》《蒹葭》均出自于《诗经》中的“风”,都采用重章叠句歌咏了爱情的美好。
B.李清照的词既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也有着“小园几许,收尽春光”的婉约。
C.老年人别称颇多,如课文和名著中出现的“翁”“耆老”“叟”“老儿”“黄发”等。
D.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散文诗《金色花》赞美童真和母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马航MH370失踪后,许多中国大陆的游客纷纷取消去马来西亚旅游的预约。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
2024届安徽省潜山市重点中学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

2024届安徽省潜山市重点中学中考语文押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最使我彷徨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B.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D.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人名言、定理、公理、俗语、谚语属于议论文道理论据。
B.《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其中《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并称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C.《社戏》《故乡》《孔乙己》选自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D.《伤仲永》《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3.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蓬槁绮丽可歌可泣人声鼎沸B.晨曦瞰望义愤填膺如坐针砧C.阔绰肃穆人情炼达乐此不疲D.隐匿接济格物致知润如油膏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侦缉敞篷车轻歌曼舞张皇失措B.取谛大拇指莫衷一是郑重其事C.凛冽流水账可见一斑走头无路D.斑斓圆舞曲不屑置辨耐人寻味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B.同学们就毕业晚会究竟怎样开展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前不久发射升空的中继星“鹊桥”,名称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安徽省濉溪县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濉溪县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某些部门稍一放松,那些制假造假的地下工厂又如雨后春笋一般兴旺起来。
C.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学写散文一举便成功,他已在校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真是妙手偶得啊!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特功能的衣服。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做好事、善事的人,情有寄托、心绪安稳、安享赞誉褒奖。
②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③不论违法乱纪,还是胡作非为,一日亏心逆道,早晚难逃惩罚。
④不做亏心事,少遇烦心事。
⑤做坏事、恶事的人,睡觉不安、心神不宁、担心遭报应。
A.④②①③⑤B.②①⑤④③C.④②①⑤③D.②①④⑤③3.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如果不能互相救助,反而互相争夺,那么,谁也存活不了。
因此,存活之道,繁衍之道,发展之道,必然包含着大爱之道、善良之道。
①当这种痕迹集中起来,“文化”也就是人类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的生态共同体。
②过去的解释是,能生存,只因为强大。
③回溯远古历史,最早所说的“文化”,就是指人活动的痕迹。
安徽省和县2024年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和县2024年中考语文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成语“无人问津”“一鼓作气”“德隆望尊”分别出自《桃花源记》《曹刿论战》《送东阳马生序》。
B.词是一种诗歌体裁,其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C.金柝即刁斗,三足一柄,白天用以烧饭,夜晚用以打更;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饰。
D.“髫”指古代青年头上扎起来的下垂头发,未冠者头发下垂,故常用“垂髫”代指青年。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全国各行各业中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删掉“在”和“下”)B.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
(将“或许”移至“这样”后)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叹不已。
(将“稍微”改为“稍作”)D.许多观众看完《战狼2》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
(删掉“使观众”)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檀.香(tán) 足癣.(xiǎn) 蔗.糖(zhé) 恬.不知耻(tián)B.臀.围(tún) 侮.辱(wǔ) 犀.利(xī) 面目可憎.(zēnɡ)C.雇佣.(yònɡ) 莫邪.(xié) 酗.酒(xù) 寻衅.滋事(xìn)D.殷.红(yīn) 新颖.(yǐn) 卓.越(zhuō) 蔚.为大观(wèi)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底两万里》是法国探险小说家凡尔纳的代表作,主人公是尼摩船长,反对殖民压迫也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
2024学年安徽界首地区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

2024学年安徽界首地区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神舟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B.在苏东坡975岁寿诞那天,三苏祠内古乐声声,祭祀人员在两名礼生的带领下,为民请命....,完成了祭祀仪式。
C.近日,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广为人知的川菜,受到观众的喜爱,这正好印证了“物.以稀为贵....”的说法。
D.《傅雷家书》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没有深意。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明清科举制度中,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B.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六更,每更约两小时。
C.谪,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D.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中的“中原”是指整个黄河流域。
3.下列字形和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逞.能(chéng) 撺掇抽丝剥.茧(bō) 忧心重重B.阔绰.(chuò) 洋溢不修边幅.(hū) 血雨兴风C.间.或(jiān) 笔砚根深蒂.固(dì) 消声匿迹D.舵.手(duò) 褶皱强聒.不舍(guō) 海枯石烂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
B.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现象。
2024届安徽省名校中考冲刺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安徽省名校中考冲刺卷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B.《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于激情和反抗精神,勇敢执着追求自由、平等,捍卫人格独立、尊严的女性形象。
C.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
D.《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国别体史书。
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著名的寓言“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狐假虎威”等都出自《战国策》。
3.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健壮的祥子变成了狡猾、麻木、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莫泊桑是德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了300多部短篇小说,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之一,除了我们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外,他的代表作还有《羊脂球》《项链》等。
2022届安徽省中考语文冲刺猜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届安徽省中考语文冲刺猜题试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0分)(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3)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4)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7)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问答的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牵挂、关心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12分)此后又有近处的本家和亲戚来访问我。
我一面应chou,偷空便收拾些行李,这样的过了三四天。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
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liè,像是松树皮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1)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恰与够(17分)董改正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
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
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
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
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
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
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
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
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
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
“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
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
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
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
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1.(3分)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解析】通读全文,明确文章围绕“够”字展开论述,从写文章、说话逐渐深入到物质、权势和名誉方面论述什么是“够”,最后,在第⑦段总结全文: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
2.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2. (4分)不能。
“往往”在句中表示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犯事的几率高。
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如果去掉,句子就成了“胆子越来越大,要犯事”,过于绝对,表达意思不严密。
(共4分。
答出不能2分,分析原因2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往往”是指每每,时常。
在句中表示“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时常要犯事的”。
如果去掉,该句意思则变成了“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要犯事”。
这样句子表达的意思就太过绝对,意思不严密。
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6分)3.(6分)文章先从黄帝造“够”字的故事谈起,引出本文关于“够”的论题;然后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写文章和说话方面论证了什么是“够”;接着从写文章、说话过渡到物质、权位、名誉方面,并列举了范蠡、文种、王翦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什么是“够”;最后得出结论“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共6分。
答出四点即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梳理文章论证思路。
首先给本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①段):由黄帝造“够”字的故事引出关于“够”的论题。
第二部分(第②段~第⑥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写文章、说话和物质、权位、名誉方面,论证了什么是“够”。
第三部分(第⑦段):得出中心论点: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知道了文章的层次结构,再根据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自己组织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写作思路即可。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4分)张良的功劳很大,却不居功,逐步退隐,名、利和性命都保住了;韩信要求封王,结果被诛灭三族。
4.(4分)⑥段。
材料中张良与韩信的事例与第⑥段中范蠡和文种的事例类似,论证了在物质、权位、名誉方面什么是“够”。
(共4分。
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论据。
给出的材料对比论证了“在权位、名誉方面,什么是‘够’”。
然后通读文章,分析段意明确第⑥段正是论述在物质、权位、名誉方面,什么是“够”,所以适宜放在第⑥段。
[二] 直到看见香味为止(23分)黄愿①朋友是一间盲人重建中心的长期义工,因为他的邀请,我们聚集了一伙人前去进行为期一天的盲人体验生活。
②在众人的鼓励下,我成了第一个志愿者。
我被允许先对周围环境做一番了解,用所有可以想到的法子尽量去记忆。
朋友糊涂,忘了我具有惊人的3D立体感,建构、解构物体的面貌是轻而易举的事。
我自信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在脑海中绘制一份这房子的缩小平面图,顺利通过考验。
③十分钟不到,我准备妥当。
按照吩咐我闭上眼睛,眼睛套入罩子内,罩子外再紧紧缠绕一层深色不透光的长巾,世界被缩短到仅仅于我的眼前、布巾之间,里头除了黑暗一无所有。
④漆黑中,有人牵起了我的手,带着我一步一步踏到再熟悉不过的房间外。
记得右转左侧是会客厅,左转到底是餐厅,直行是漱洗室,即便失去观察景物的工具,我仍能保持空间与距离的敏锐感官,对此我引以为傲,并对牵引我手的人说:“这有什么难的?瞎了有什么可怕的?”⑤为了证明我所言不假,我挣脱了她纤细柔嫩的小手,谨慎维持着步伐,一会儿就到了会客厅,顺利绕过了沙发,避开了短凳,伸手抓起一个置于茶几中央水果盘内的橘子,送了一瓣酸甜的橘子到嘴里,我算准位置往后倾倒,安稳躺在搁着靠枕的椅子内,虽然看不见自己,但知道脸上的表情一定得意,心中态度肯定轻佻。
⑥“分我吃一点可以吗?”那人提出了要求,要求不过分,但问题出现了,我听见声音来源,锁定她的方位,可我不清楚她的身材,手不知道往哪个高度摆。
于是我拿着橘子的手在半空中试探,试遍上中前后左右下,次次落空,直到她的手握住我的手腕,引导我失措慌乱的手指到定点,等我摸到一块饱满富有弹性的肉块,才确定我的手已到达了她的唇边。
⑦“谢谢你,很甜,很好吃。
”她的音色细而婉转,就像山涧中的干净泉水,明知我出糗而不嘲讽我。
⑧“好像不是那么轻松。
”我搔搔头,想找个台阶下,企图解开布巾,却被她阻止。
⑨“再等一下下好吗?”谁能拒绝一个语带乞求,且诚恳待己的人呢?至少我不行。
“转几圈回到刚刚来的房间,一切就结束了。
”她轻描淡写地说着,似乎没注意到我踌躇的脚步。
⑩意外总是出现在意想不到的诡异角落,正当我接近房间,以为再不久便能逃出这窘境时,竟然误踩中一支滚落在地板上的圆珠笔而摔倒,四脚朝天的姿势狼狈可笑,羞耻让我勃然大怒。
⑪“说好只是体验而已,你们玩真的?”明明她就在我身旁,却没有扶我一把,任凭我跌倒而不顾。
我不在意受伤,难过的是这女孩的险恶,她分明是乘机报复。
⑫于是我咆哮,用力扯下眼睛上的遮挡物,恢复我的视线与光亮,却一下噤声不再言语。
⑬在我眼前的她,是位盲眼的女孩,她着急地弹开手杖到处探查我的所在。
等她颤抖的手捧住了我的脸,那时她才流出眼泪哽咽地说:“对不起,你没事吧?”⑭朋友和中心的人听见骚动从远处的楼梯跑下。
⑮“怎么了?”大家七嘴八舌地问。
⑯“我没事,只是看见久违的光亮,不过被感动罢了。
”⑰失明后,我居然看见了肉眼看不到的东西,那是属于心的独特芳香。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分)1.(4分)“我”在盲人重建中心进行一天的盲人体验生活,什么也看不到,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位女孩一直陪伴着“我”,在“我”摘下蒙布之后才知她是盲人。
(共4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通读全文,先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
第①段交代事件起因,“我”应邀体验盲人生活。
第②③段讲“我”了解环境,罩上眼罩,准备盲人考验游戏。
第④~⑯段讲“我”顺利通过考验,因误会勃然大怒,扯下眼罩真相大白。
第⑰段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将这些段落大意连接起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第⑤段加点字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5分)一会儿就到了会客厅,顺利绕过..了短凳,伸手抓.起一个置于茶几中央水果..了沙发,避开盘内的橘子,送.了一瓣酸甜的橘子到嘴里,我算准位置往后倾倒..,安稳躺.在搁着靠枕的椅子内。
2.(5分)动作描写,用一连串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通过考验的轻松与熟练,突出“我”自信、得意的神情,为后文故事发展做铺垫。
(共5分。
描写方法2分,作用3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
句子中加点词“绕过”“避开”“抓”“送”“倾倒”“躺”都为动词,明显属于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的作用一般为展示人物性格、凸显人物情感、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这里是以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我”顺利通过盲人生活考验的轻松与得意,并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3. 本文以“直到看见香味为止”为标题,有什么妙处?(4分)3.(4分)标题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调动多重感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盲眼女孩的善举,是从内心散发的独特香味,要用心去感受,眼盲并不能遮盖她的光芒,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点明文章主旨。
(共4分。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结合文章的中心内容,看标题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再看其在表达中心、点明主旨上的作用。
标题中“香味”可以“看见”,这从修辞角度上看是运用了通感的方法,引起读者的兴趣。
同时“香味”深化了文章“眼盲并不能遮盖光芒”的主题,也点明了文章主旨。
4. 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4.(4分)结构上与标题相呼应,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中心,运用形象的比喻,将内心的善良比作独特芳香,告诉人们要用一颗真心去感受他人的善良。
(共4分。
结构、内容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末段的作用。
结尾段“那是属于心的独特芳香”与题目相呼应。
“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是指什么?要结合上文分析,“我”误会女孩的“险恶”,体验结束后才明白真相,盲人女孩因为自责而“哽咽流泪”,“我”被盲人女孩的善良感动。
“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指的是内心的善良。
这里作者将善良比作心的独特芳香,告诉人们我们要用心感受他人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