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翻译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2017年新课标Ⅲ卷高考试题)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那么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答案]D[解析]原句的大意“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察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共两课时)(教师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考点解读及应对方法(一)考点解读:《考纲》明确指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所谓“理解”,是说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二)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呢?首先,要明白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其次,要认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1、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2、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

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

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3、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考语文课件:《文言句子翻译》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考语文课件:《文言句子翻译》
第9章 则:
1.直译为主 2.意译为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翻译要求:
信——字字落实不走样
达——文从句顺无语病
雅——生动形象有文采
直译 意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翻译方法:
留删换
补调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留:时间、地点、人名、官职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调:特殊句式(定后,宾前,状后
等)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夫晋,何厌之有?
3.不拘于时,学于余。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贯:须意译的句子(修辞、用典)
1.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互文) 直:在东西方向种植松柏,在左右两方种植梧桐。 意:在周围种上了松柏和梧桐。 2.秋毫不敢有所近。(比喻) 直: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1.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古之学者必有师。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省略了的内容(主、谓、宾 、介) 1.(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一鼓作气,再( )鼓而衰,三
(鼓)而竭。 3.若舍郑以( 之)为东道主。 4.沛公军( )于霸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客)曰: “画孰最难者?” (客)曰:“(画) 犬、马最难。”“(画)孰最易者?”曰 :“(画)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 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 ,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 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有个为齐王作画的人,齐王问他:“画什么 最难?” 他说:“画狗、马最难。” 齐王又问 :“画什么最容易?” 他说:“画鬼怪最容易 。” 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人 们面前,仅仅画得相似于它们,所以难画;鬼 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 画。

高三语文学案.文言文翻译docx

高三语文学案.文言文翻译docx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学案【课前预习】见《三维设计》第93页“文言文翻译题的两大关键”。

(一)文言文翻译标准:1.信 2. 达 3. 雅(二)文言文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文言文翻译步骤:1. 结合语境,揣摩大意,字字落实。

2. 辨特殊句,察关键词,踩得分点。

3. 通读校正,防止误漏,力求连贯。

【课堂学案】复习目标1. 以关键词句的翻译为突破口,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 在已掌握文言文翻译一般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学习步骤【知识回顾,归纳方法】【练习一】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翻译:2.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翻译:翻译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翻译:4.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翻译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三】5.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6.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翻译:翻译方法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四】7. 快哉此风!翻译:8.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翻译方法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五】9. 沛公军霸上。

翻译:10.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翻译:翻译方法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六】11.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语文《生动的语言》教案 人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语文《生动的语言》教案 人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语文《生动的语言》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生动的词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积累生动的词语,学习佳词佳句。

2.领悟选词的精妙,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评价能力。

3、初步掌握选词的一些基本方法。

联系学生写作实际,讨论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词语,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与热爱。

教学重点2.领悟选词的精妙,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评价能力。

3、初步掌握选词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领悟选词的精妙,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评价能力。

2、联系学生写作实际,讨论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词语,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与热爱。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准备两幅图片,让学生描景。

2、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并给予评析引出锤炼词语课题:词语不仅要准确,还要生动。

二、词语锤炼的方法。

(一)修辞手法例1:A:在时光的流逝中,美好的年华过去了。

樱桃是红的,芭蕉是绿的。

B: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问:比较两句哪句准确,哪句生动?哪些词很生动?明确:A句准确,B句生动。

抛、红、绿。

抛,写出了时间的无情,拟人化,“红、绿”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给人一种动感。

板书:方法1:修辞手法:拟人例2:鲁迅先生的《社戏》,那里有一句话:我看见一只石猴蹲在地上。

问:哪个词用得生动。

为什么?明确:蹲。

因为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没有生命的石猴写活。

例3:如巴金在《灯》中所写道:“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

”思考:A 颤抖 B 闪动明确:A。

因为“闪动”客观描写,“颤抖”主观感受。

拟人化例4: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Ⅱ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Ⅱ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阅读Ⅱ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总体要求能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

简释:所谓“浅易”是指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所能读懂的。

分项考点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简释:①“理解”一词体现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意谓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

②“常见”意谓所考内容为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或中学教材中经常涉及的实词,而不考那些生僻难懂的。

③“文中”说明这些实词的含义是通过上下文体现出来的,不单纯是字典的解释,须结合语境作判别。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简释:“常见虚词”主要指上面列出的十八个,这是考查的X围。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意义”指的是该词在文中的具体解释,“用法”指的是该词在语境中的词性及语法功能。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简释:“与现代汉语不同”,这是考查的重点。

而且重点放在运用中,即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能够理解与辨别,且能在翻译中译出。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简释:所谓“文中句子的理解”,是指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分析。

所谓“文中句子的翻译”,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X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X简明,通顺畅达。

这一考点实际上把上面的四个考点全都包容进去了。

5.文某某息的筛选。

简释:它要求在基本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语言、行为举止、性格特点、思想感情、道理启示等相关信息。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简释:它指对文某某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准确归纳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

高考文言句子翻译学案 (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高考文言句子翻译学案 (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高考文言句子翻译学案 (人教版高三必修五)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02年5分,04年8分,最近几年一直是10分)。

翻译要求:“信”即字字落实不走样;“达”即文从句顺无语病;“雅”即生动形象有文采。

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方法:留、删、换、补、调、贯课内翻译练习一.翻译时注意下列句子中哪些是该“留”的。

1.荆轲顾笑武阳。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4.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二.翻译时注意下列句子中哪些是该“删”的。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去来江口守空船。

4.夫晋,何厌之有?三.翻译时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为仲卿母所遣。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沛公欲王关中。

5.范增数目项王。

6.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7.火尚足以明也。

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10.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4.左右欲刃相如。

1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四.翻译时注意下列句子的语序。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4.不拘于时,学于余。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7.不吾知其亦矣兮。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五.翻译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大王见臣列观。

3.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课外翻译练习翻译下列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句子一.不死药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①者,谒者②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③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学案 新人教版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学案 新人教版

要求:用“/”给下列各语段断句一、断句方法探究例题分析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方法一:例题分析2:(2006年北京卷)(5分)(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方法二:例题分析3:①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②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方法三:例题分析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方法四: [:]例题分析5: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方法五:二、课堂牛刀小试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2、(2009年高考·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5分)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3、(2011年高考·浙江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三、课外巩固练习1、2005年高考北京卷(5分)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2、(07年浙江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畏浮云望眼·二招六式巧解文言文翻译题》复习学案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原则:标准:
二、文言文翻译的二招六式
第一招:
第一式:
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2)得楚和氏璧。

3)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2007安徽高考题)
翻译:
2、方法总结:
第二式:
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翻译: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翻译:
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2007全国卷1)
翻译:
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翻译: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翻译: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
2、方法总结:
第三式:
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翻译:
3)璧有瑕,请指示王。

翻译:
4)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翻译:
5)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
翻译:
6)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2007浙江卷)
翻译:
2、方法总结:
第二招:
第一式:
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
1)拜送书于廷
翻译: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翻译:
3)渺渺兮予怀
翻译:
2、方法总结:
第二式:
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
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翻译:
2)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翻译:
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翻译:
2、方法总结:
第三式:
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翻译: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翻译:
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翻译:
4)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
翻译:
5)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翻译:
6)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翻译:
7)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六国论》
翻译:
8)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翻译:
9)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翻译:
10)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翻译:
1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翻译:
1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论语》)
翻译:
13)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翻译:
14)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翻译:
15)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翻译:
16)秦时明月汉时关。

翻译:
17)通五经,贯六艺。

翻译:
18)加以官贪吏虐。

翻译:
2、方法总结:
三、小试牛刀
1、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刘基《郁离子》)
⑴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文:
⑵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
译文:
2、阅读下面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①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
“是好苦我。

②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③泰然谓美莫己若。

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翻译:①:
②:
③:
3、翻译下列语段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翻译:
4、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王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