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市场概况

合集下载

亳州市中药材市场调查报告

亳州市中药材市场调查报告

亳州市中药材市场调查报告
一、引言
亳州市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

中药材市场
在亳州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通过实地调查,对亳州市中药材市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市场概况
亳州市中药材市场主要集中在市区内的老字号药店和药材市场,产品种类繁多,从常见的人参、黄芪、当归到稀有的石斛、冬虫夏草等应有尽有。

市场规模较大,每天都有大量顾客光顾,交易繁忙。

三、市场调查结果
1. 产品品质
经过调查发现,亳州市中药材市场的产品质量整体较好,很多药材都是当地种植,无添加剂,顾客对产品的品质普遍给予了好评。

2. 价格水平
在亳州市中药材市场,价格相对较为合理,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相比于其他
城市来说价格并不算高,受到消费者青睐。

3. 市场特色
亳州市中药材市场在产品的种类和规模上有一定的独特性,在周边地区有一定
的知名度,也吸引了一些外地顾客前来选购。

四、市场发展趋势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亳州市中药材市场有着良好的基础,市场趋势较为乐观。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中药的需求量将会继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亳州市中药材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需要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顾客前来购买。

建议市场管理者加强和药农的合作,推广当地优质中药材,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上是对亳州市中药材市场的调查分析报告,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

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

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
《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
一、市场概况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中医药的兴起,中药材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在中国的大中城市,中药材市场是一个繁荣的产业,吸引着大量的消费者和参与者。

市场上各种中药材琳琅满目,各种品种和规格的中药材应有尽有。

二、市场需求
中药材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消费者对中药材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愿意选择有机、绿色、无污染的中药材。

同时,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国外市场对中药材需求也在增加。

三、市场竞争
中药材市场竞争激烈,各大中药材批发市场和药材交易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一些新的中药材品牌和新的营销渠道不断涌现,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力。

四、市场趋势
从市场现状来看,中药材市场在未来仍具有巨大增长空间。

中国政府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提升,这将为中药材市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五、市场建议
针对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建议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上做好
把控,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的拓展,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把握国际市场的机遇。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材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市场,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值得各方关注和投入。

希望相关行业能够深入研究市场动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抢占市场先机,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

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

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调研报告安徽亳州作为中国中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拥有发达的中药材市场。

本次调研报告对亳州中药材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为进一步了解该市场特点,提供决策参考。

一、市场概况亳州中药材市场位于亳州市中心,总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

市场内设有展示厅、交易大厅和仓库等。

市场内经营着数百家中药材经销商,提供各类中药材产品。

二、市场特点1.产品种类繁多:市场上的中药材种类繁多,包括动物药材、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等。

植物药材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各类中草药和中草药提取物。

2.质量参差不齐:中药材的质量良莠不齐,有的经销商注重质量控制,有的则并不讲究,导致市场上存在一定的质量信任问题。

3.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上中药材的价格波动较大,受供求关系、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

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经销商处的价格差异较大。

4.顾客需求复杂:市场上的中药材顾客需求复杂多样,既有个体消费者,也有药店、中药厂商等批发商。

对中药材的质量、品种和价格要求不同。

三、市场竞争分析1.市场竞争激烈:亳州中药材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内经销商众多,各家经营者都在努力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2.价格竞争尤为激烈:市场上经销商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低价销售成为吸引客户的有效手段。

存在一些经销商以低廉价格招揽客户,但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3.品质竞争逐步兴起:一些中药材经销商开始关注产品品质,力求提供高品质的中药材产品,从而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口碑。

四、市场发展趋势1.提高中药材质量: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对中药材疗效的认可,市场上对中药材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注重中药材的检验合格证明,这为一些有质量保障的经销商提供了商机。

2.推动标准化生产:随着中药材市场的竞争加剧,标准化生产成为必然趋势,标准化生产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因植物生长环境和生长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性。

3.应用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中药材市场推广互联网销售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拓宽销售渠道,满足不同地区顾客的需求。

中药材的运营与推广方案

中药材的运营与推广方案

中药材的运营与推广方案一、中药材的市场概况中药材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保健品、中医养生的关注日益增加,中药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药学会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并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

然而,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中药材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运营与推广方案,以保持竞争力并拓展市场份额。

二、中药材运营方案1. 产品定位中药材市场涵盖了数以千计的品种,企业需要根据目标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确定所要经营的中药材品种。

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分析其市场潜力和竞争情况,从而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进行运营。

2. 供应链管理中药材的质量对于企业的信誉和市场口碑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是中药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企业应与优质的中药材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并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企业长期发展和市场占有率提升的关键。

中药材企业应注重品牌的塑造,通过品牌宣传、推广和营销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展览、举办论坛和研讨会等方式,展示企业的专业实力和独特优势。

4. 渠道拓展中药材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药店、保健品店、电商平台等。

企业应根据自身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与渠道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可以通过与知名连锁药店合作,扩大销售网络;与电商平台合作,提高在线销售和配送能力。

5. 售后服务中药材作为保健品和药材,对于用户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健康和生活品质的保障。

因此,中药材企业应该注重售后服务,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和产品使用指导。

可以建立健康咨询热线或在线客服系统,及时回答用户的疑问和需求。

三、中药材推广方案1. 传统推广活动中药材企业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展览、举办产品发布会、赞助健康讲座等方式,进行传统推广活动。

在活动中,可以邀请中医师和药剂师进行专业解读和推介,向用户讲解中药材的功效和使用方法,提高用户对中药材的认知和认可度。

全国传统中药材市场概述

全国传统中药材市场概述

国内最大的17家中药材市场一、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四大药都之一)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该“中心”座落在国家级历史名城——安徽省亳州市省级经济开发区内。

京九铁路、105国道、311国道从旁边交叉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该“中心”占地400亩,建筑面积20平方米,已拥有1000家中药材经营铺面房:32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安置了6000多个摊位进声经营;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办公主楼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内设中华药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机构、大屏幕报价系统、交易大厅电视监控系统、中华药都信息中心、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销售部、中药材种苗检测中心、中药材饮片精品超市等。

交易中心自开业以来,交易鼎盛,热闹非凡。

目前中药材日上市量高达6000吨,上市品种2600余种,日客流量约5-6万人,中药材处成交额约100亿元。

目前亳州市农村约有60万亩土地种植中药材,50万人从事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经营及相关的第三产业。

同时,以交易中心为龙头,促进了亳州市交通、旅游、通讯、信息业和市政建设的迅勐发展。

为进一步发展中药材交易中心的龙头作用,增强交易中心的辐射力,占地180亩的交易中心二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项目包括铺面房、大型仓储、大型停车场、学校、医院和中华药都大酒店。

中华药都投资股份公司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二期工程的开发、建设、从而使交易中心形成交易规管理科学、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

二、河南省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有中国药城美誉,国家级定点药材市场,全国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也是我国医药发祥地之一。

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着称于世。

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

自春秋战国以来,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着书立说。

2024年云南中药材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云南中药材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云南中药材市场规模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云南中药材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

首先从市场概况入手,介绍云南省中药材市场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接着从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等角度,对云南中药材市场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后结合市场前景进行展望,对云南中药材市场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

1. 云南中药材市场概况1.1 市场背景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和流通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多样化的药材品种。

1.2 市场发展趋势云南中药材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各种中药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此外,云南的中药材出口量也持续增长,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2. 云南中药材市场规模2.1 市场规模概述云南中药材市场规模庞大,年销售额逐年攀升。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云南中药材市场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X亿元。

2.2 市场份额云南中药材市场中,龙血竭、野生菌、丹参等中药材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

这些中药材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2.3 市场竞争云南中药材市场竞争激烈,有众多的中药材生产商和经销商参与竞争。

同时,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药品进入市场,对传统中药材市场造成一定压力。

3. 云南中药材市场前景展望3.1 市场发展机遇云南中药材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认可,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云南的中药材资源丰富,加上云南省政府对中药产业的大力支持,将进一步推动云南中药材市场的发展。

3.2 市场挑战云南中药材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资源保护问题、市场监管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解决。

3.3 市场预测根据市场趋势和发展前景分析,云南中药材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中医药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加,云南中药材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结论综上所述,云南中药材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发展。

市场份额被一些重要的中药材所占据,竞争激烈但也充满发展机遇。

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应共同努力解决市场面临的挑战,推动云南中药材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玉林中药材市场调查报告

玉林中药材市场调查报告

玉林中药材市场调查报告玉林中药材市场调查报告一、市场概况玉林是中国南方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中药材市场作为玉林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连接农民和消费者的桥梁作用。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玉林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市场规模玉林中药材市场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市场内设有200个摊位,供应各类中药材。

调查发现,市场每天平均流量约为500人次,其中以老年人居多。

市场年销售额约为2000万元人民币。

三、主要中药材品种在玉林中药材市场,主要的中药材品种包括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等。

这些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

四、供应链与质量控制市场上的中药材供应主要来自于当地农民和周边地区的种植户。

农民通过与市场的合作,将自己种植的中药材直接供应给市场,确保了供应链的可追溯性。

市场方对于供应商的中药材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市场上销售的中药材符合国家标准。

五、市场竞争玉林中药材市场面临着来自其他农产品市场的竞争。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市场开始涉足中药材销售。

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玉林中药材市场通过提供更多的品种和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六、消费者需求调查显示,玉林中药材市场的消费者主要是老年人和中医药爱好者。

他们购买中药材的目的主要是保健和治疗疾病。

消费者对于中药材的质量和来源非常关注,更倾向于购买有机种植的中药材。

七、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趋势,玉林中药材市场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市场方应积极与国内外中医药机构合作,推广玉林中药材的品牌和知名度。

同时,市场方还应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八、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玉林中药材市场的规模和现状。

市场在供应链和质量控制方面做得较好,但仍面临着来自其他农产品市场的竞争。

未来,市场方应抓住机遇,与国内外中医药机构合作,提升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发展壮大玉林中药材市场。

2023年中药材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中药材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中药材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根据对中国中药材行业的市场调研,以下是我们的报告:一、行业概述中药材是指从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的药物材料,是中药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材行业对于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市场的发展,中药材行业也越来越注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发展,这是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市场现状据统计,每年中国中药材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数千亿的规模。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中药材种类繁多,但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是行业的难点。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保健品和化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中药材行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规范化越来越重要,管理也要进一步完善。

三、成长动力国家对中药材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于鼓励创新、提高质量、加强安全方面也逐步加强。

此外,顾客对于中药的健康价值的关注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行业挑战当前,中药材行业面临着几个主要的挑战,包括:1. 中药材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质量和安全问题仍然是行业的难点;2. 中药材的生产成本较高,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来提高产出效率;3. 由于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大,很难实现风险控制;4. 面向全球市场的贸易壁垒限制了中药材出口的增长。

五、发展趋势中药材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以规范化和标准化为重点,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2.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中药材生产的精准化和智能化;3. 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4. 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推动中药材出口的增长。

六、结论中药材行业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但同时,中药材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很多。

为了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标准化、提高质量、加强安全管理,同时还需要推进技术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市场概况河北安国河北省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河北省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四大药都之一)。

简介安国,古称祁州,素有“药都”之称。

一座古老的药王庙,记述了安国药业历史的渊源。

千百年来,纯朴、智慧的安国人民用勤劳和诚实创造了独具华夏的药业优势。

1991年,安国撤县建市。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安国药业经济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悠久的历史赋予这块486平方公里的土地浓郁的文化底蕴,世界名人、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诞生在这片钟灵毓秀的沃土,《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拜月亭》等不朽之作让世人永世传唱。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激励着38万安国人民不断奋发开拓,谱写着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新篇章。

被誉为“华夏珍药荟萃之区,举步走遍九州之地”的东方药城,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

市场面积60万平方米,上市品种2000多种,年成交额38.8亿元,药材吞吐量10万吨。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宽松有序的交易环境,便捷的信息传送功能吸引着海内外客商纷至沓来。

“药都”安国市古称祁州,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素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安国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药兴市、科技兴药”的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药业特色经济新格局;全市药材种植常年保持在13万亩以上,药材产量占河北省的75%以上;占地2000多亩的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东方药城有药行(栈)近300家,中心交易大厅摊位4000多个,市场去年成交额逾50亿元。

东方药城东侧正在施工的市场升级工程———东方药城国际中药材商贸中心,总投资2.2亿元,是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代仓储等功能为一体的河北省市场建设示范项目。

五、江西樟树中药材市场(四大药都之一,全国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江西省樟树市在唐朝即辟为药墟,宋元时形成药市,明清时期臻于鼎盛,终成“南北川广药材之总汇”的大气候。

但由于设施落后,交易方式陈旧等原因,近年来,“药都”繁华逐渐逝去。

2004以来,樟树开始规划建设一个档次高、规模大、硬件设施一流的中药材专业市场。

市场规划面积为500亩,建筑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拥有集商贸、仓储、居家为一体的店铺1000余套,设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电子商务交易大厅,以及休闲广场、阳光草坪、景观大道等配套设施。

新中药材专业市场一期规划紧邻105国道,长500米,纵深311米,占地235亩,市场主入口处设置一个直径为120米的半圆形广场,建筑围绕广场展开,铺面房由3层半联排式单元组成,市场中央设置综合服务大厅,后侧布局停车、货物配载中心。

一期市场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店面4万平方米,交易大厅0.6万平方米,仓储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5亿元,可同时容纳1000户以上药商入市经营。

二期市场规划用地256亩,用于中药材加工、仓储、中转。

现有16个省(市)、72个县(市)的300余户药商在场内经营,年成交量10万吨,交易额超10亿元,辐射全国21个省(市)、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

东方药城东侧正在施工的市场升级工程———东方药城国际中药材商贸中心,总投资2.2亿元,是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代仓储等功能为一体的河北省市场建设示范项目。

广西玉林广西玉林中药材专业市场广西玉林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简介广西玉林中药材专业市场位于玉林市城区东南面的中秀路,距离玉林火车站800米,公路、铁路运输十分方便。

玉林市中药材市场1988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场占地60亩,共有铺面式摊位812间,市场经营户800多户,经营药材品种1000多种,市场年成交额近10亿元,年创税费1000多万元。

玉林中药材市场是全国十七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市场贸易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转口远销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对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进玉林中药产业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江西樟树江西樟树中药材市场江西省樟树市在唐朝即辟为药墟,宋元时形成药市,明清时期臻于鼎盛,终成“南北川广药材之总汇”的大气候。

但由于设施落后,交易方式陈旧等原因,近年来,“药都”繁华逐渐逝去。

2004以来,樟树开始规划建设一个档次高、规模大、硬件设施一流的中药材专业市场。

市场规划面积为500亩,建筑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拥有集商贸、仓储、居家为一体的店铺1000余套,设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电子商务交易大厅,以及休闲广场、阳光草坪、景观大道等配套设施。

基本概况有着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药都”樟树,抓住难得的市场机遇,以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为目标,大兴“药市、药地、药业”,开始了药业经济的新跨越。

樟树药市源远流长。

远古时代,这里的先民就开创了原始医药活动。

三国时代,樟树镇便有药材摊贩摆摊卖药,悬壶施诊;唐代辟有药墟,宋代形成药市;明有药码头之称,清为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之所,素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美誉。

鸦片战争之后樟树药市逐渐衰落,但新中国成立之后又得到振兴。

从樟树药市的兴衰可见华夏医药发展之一斑。

2001年酝酿筹备10个月之久的新樟树市药材专业市场,在各方的努力下,终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新药市位于樟树城区西侧,沿105国道500米布局,向纵深规划发展。

时年2月15日,当时的樟树市中药材管理局与樟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鉴定了委托开发合同书。

该项目一期工程占地257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并在12个月内完成。

2月16日,承建单位进驻现场施工,这标志着樟树市最大的投资项目--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正式启动。

2003年初市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2003年5月6日市场正式投入使用。

产生背景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是医与药同源,医药一体的。

三国时期,樟树一带民间的医药活动,经葛玄等道学家、丹术家、医药家的推动,有了很大发展。

阁皂山的山民经过长期实践,渐渐积累和丰富了认药、采药和行医看病的知识。

当时,山下赣江、袁河两岸水患频仍,瘟疫流行,于是,一些懂医识药的阁皂山人便到淦阳摆摊卖药,悬壶施诊。

汉晋年间,在樟树行医卖药的人没有固定的落脚点。

他们或采药于山林,或巡诊于乡村,或到淦阳古镇席地摆摊。

摆摊的时间也不固定,采了药来,卖完就走。

病人多就多住,病人少就少住。

有如现在的游医和草药郎中。

古时行医卖药的人,开初只是兼业。

他们既种田地、养禽家、捕鱼打猎,又兼采药治病。

后来,一些医药技术渐精、获利较大的人,便渐渐开始专门从事医药业了。

南北朝时,樟树镇一带从事医药业的人逐渐增多,开始有了初步分工。

樟树不仅有药摊,而且出现了兼医带药的药材开始进入樟树交易。

形成唐代,药材的交流日益频繁,樟树镇的药材集散初具规模。

开初,本地出产的枳壳、枳实、陈皮、苏叶、荆三棱、黄栀子、前胡、白前等有较大批量的外销。

邻近州县的地道药材也开始在樟树集中转运。

两粤、蜀、鄂、湘等地的药材经大庾岭路和赣江、袁河,陆续运到樟树镇交易。

于是,樟树镇便设有专门进行药材交易的药墟。

墟场上曾立一石碑,上书“药墟”二字。

药墟的开辟使药材交易有了固定的场所,也有了固定的时间。

药材摊贩、药材商人逢墟日赶集。

樟树镇的药商在药墟修建起店面,前柜看病、卖药,后柜制药,谓之“前店后坊”。

五代十国迄宋元,中原动荡,富绅方伎大量南徙,形成南北文化合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医药业的繁荣。

这一时期,樟树医药事业空前繁荣,出现了许多名医生、制药专家和医学理论家。

南宋偏安江南,使樟树中药交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南方主要的药材集散地。

宋宝佑六年(1258年),樟树镇早已是药摊遍布、药店林立,逢墟而集已远不能满足药材交易的需要,于是便改为每日集市的药市。

发展明代在医药学上颇有成效。

这一时期,樟树医药事业也迅速发展。

明成化年间,赣江改道,樟树遂成为袁河与赣江的交汇处,这加强了她的港口地位,使药材集散规模更趋扩大。

各地药材,尤其是川、广药材大量运到樟树。

这样,两粤出产的藿香、桂枝、桂子、肉桂、山奈、八角、茴香等,蜀、鄂出产的附子、川芎、党参、茯苓等,湖南出产的朱砂、雄黄等,安徽出产的枣皮、生晒等,中原出产的黄芪、生地、条芩、柴胡、防风等;郑和下西洋、熊化出使朝鲜,使中医药与外国医药的交流扩大,一些“舶来”的药材也开始进入樟树交易,如豆蔻、砂仁、乳香、没药、西洋参等药材,大批运到樟树。

樟树经营药业的人大量增加,外地药商云集樟树。

明崇祯《清江县志》回忆说:“樟滨故商贾凑沓之地也”,“(药)有自粤、蜀来者,集于樟镇,遂有…药码头‟之号”,“帆樯栉比皆药物”。

樟树药业界的经营随着药材集散规模的变化而变化,从以零售为主,发展到以批发为主,开始出现专事批发的药材号。

外籍药商在樟树定居落户开业经营的也逐渐多起来。

规划樟树市场站国际化、道地化、科学化、现代化平台,展中华药都、药材、药品、药技风貌,融中华药业信息、研发、生产、交易于一体,创中华药业齐、灵、廉、实之一流。

在市场整体搬迁后,一流的硬件设施为药市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刚建成的大型仿古青铜制碾槽雕塑已成为药市的标志性建筑,大大提高了药市的整体形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非常重视,多次前来考察,局领导还曾两次专门为樟树药市场词:“质量第一”、“品质求精”。

随着国家对药品加强监管,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也加强了规范管理。

2001年酝酿筹备10个月之久的新樟树市药材专业市场,在各方的努力下,终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新药市位于樟树城区西南侧,沿105国道500米布局,向西北方向纵深规划发展。

时年2月15日,当时的樟树市中药材管理局与樟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鉴定了委托开发合同书。

该项目一期工程占地257亩,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并在12个月内完成。

2月16日,承建单位进驻现场施工,这标志着樟树市最大的投资项目--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正式启动。

2003年初市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2003年5月6日新市场正式投入使用。

完备的硬件设施为药市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规范的管理措施为药商的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评价清代,药材生产的发展和炮制技艺的进步,吸引了各地的药材商人。

他们纷至沓来,将各地的药材源源不断运到樟树加工、交流。

四川的附片客、河南的地黄客、湖北的茯苓客、安徽的枣皮客,浙江的白术客、湖南的雄黄客,福建的泽泻客,广东的陈皮客,多在药材收获时成批采购,运到樟树销售,成群结伙,终年不断。

这时,樟树码头终年千帆林立;茶楼酒肆竟日座无虚席。

大批外地客商涌来交易,需要经纪人,药材贮运则需要栈房。

于是,以代客买卖、贮存、转动的药材行栈便应运而生。

在药材行代客买卖,收取佣金的基础上,一些药商为谋取更大利润,就自营药号,专事批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