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未来社区评价指标

合集下载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2020)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2020)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2020)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19〕8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加快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9〕60号),经市政府同意,现就高质量推进宁波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导向,建设集成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交通、低碳、建筑、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积极打造和谐人居、有机更新、产业集成三大样板,高质量推进我市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建成一批具有归属感、舒适感、未来感、幸福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努力打造在全国、全省具有示范效应的未来社区建设宁波模式。

(二)主要原则坚持群众满意,稳步有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高品质居住空间与多层次居民需求解决体系。

引入融合重点课题研究、共性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充分吸纳群众诉求,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推进。

坚持精准施策,做好与征迁安置、人才、房地产管理等相关政策的平衡,做好与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工作的协调,避免出现政策特区。

统筹推进改造更新和规划新建两大建设类型,以改造更新类为主,以上世纪70~90年代、多孔预制楼板安全隐患高的老旧小区为主体,综合政策处理、安全隐患、居民需求、改造难度等因素确定试点,实行全拆重建或插花式改修建。

规划新建类依托省、市重大发展平台,重点选取人口集聚潜力大、轨道及公交站点等交通枢纽所在区域统筹谋划。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未来社区低碳场景建设路径及成效评价分析_高轶

未来社区低碳场景建设路径及成效评价分析_高轶

收稿日期:2021-03-22第一作者:高轶(1991—),男,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E-mail :929346720@摘要:低碳场景作为未来社区建设的九大场景之一,对于推动社区低碳化转型、城市绿色化发展、地区碳达峰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从能源、建筑、交通、废弃物、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未来社区建设低碳场景的实施路径。

并以温州南湖未来社区建设方案为例,分析预测了温州南湖未来社区在低碳场景和基准场景下天然气、汽油、电力等能源消费活动水平,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2个场景的碳排放量。

结果显示,南湖社区通过光伏建筑一体化、装配式建筑与装修一体化、多层级立体交通体系等低碳化方式,相较于基准场景,在低碳场景下社区碳排放减少了30%。

关键词:未来社区;低碳场景;路径;碳排放;成效中图分类号:TK0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7705(2021)02-0005-05GAO Yi,LIN Chengmiao,ZHOU Xujian,WU Jiezhen,CHEN Lijun(Zhejiang Development &Planning Institute,Hangzhou 310012,China)As one of the nine scenarios for future community construction,low-carbon scenario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mmunity,promoting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achieving the goal of peak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low-carbon scenario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nergy,architecture,transportation,waste and management.Based on the futur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plan of Wenzhou Nanhu,this paper predict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levels of natural gas,gasoline and electricity under low-carbon scenario and baseline scenario,and calculates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hese two scenarios.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benchmark scenario,Nanhu community,through the low-carbon solutions of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ntegration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and decoration,multi-level three dimensio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 community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low-carbon scenario under the community low-carbon scenario carbon emissions reduced by30%.future community;low-carbon scenario;path;carbon emission;effectivenessDOI :10.16056/j.2096-7705.2021.02.002未来社区低碳场景建设路径及成效评价分析高轶,林成淼,周旭健,吴洁珍,陈丽君(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杭州310012)引言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浙江省正在试点创建未来社区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综合指标和分项指标。

综合指标由直接受益居民数和引进各类人才数组成。

分项指标则根据未来社区九大场景,设置了33项指标,每项指标分为约束性和引导性两类内容。

第一项指标是打造社区特色文化公园,包括明确社区特色文化主题,丰富社区文化设施,配置不小于600平方米的社区礼堂,构建社区文化标志等。

第二项指标是构建贡献、声望等积分体系,明确以积分换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等机制,同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邻里活动,促进居民互助资源共享等。

第三项指标是通过公建民营、幼托一体等方式,引入公益性、高端性等多层次托育机构,探索家庭式共享托育等新模式。

第四项指标是做好与社区外义务教育资源衔接,推行小班化教学,打通社区与中小学近远程交互研究渠道等。

第五项指标是配置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功能复合型社区幸福学堂,满足多龄段需求,建立分时段课程制度,提升活跃度、参与度的运营机制等。

第六项指标是打造数字化研究平台,设置专业技能等各类社区达人资源库,构建研究积分、授课积分等共享研究机制,配建不小于200平方米的社区共享书房,引进大型连锁书店、城市图书馆等资源,合建社区共享书房等。

最后一项指标是活力运动健身,包括打造社区运动场所,组织社区运动会等活动,同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健身活动,提升社区健康水平。

以上是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创建评价指标体系的部分内容,旨在构建更加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社区建设指标社区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社区建设指标的一些关键点。

健身设施在15分钟步行圈内配置健身场馆、球类场地等场所设施,使居民能够方便地进行体育锻炼。

同时,在5分钟步行圈内配置室内、室外健身点,提供更多的健身选择。

此外,慢跑绿道成网成环,配置智能健身绿道、全息互动系统等智能设施,建立运动社群组织、运动积分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运动。

关于浙江未来社区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于浙江未来社区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对策建议

城镇化、区域发展与城乡建设。

徐呈程(1989-),女,浙江省温州市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乡建设处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规划。

靳丽芳(1980-),女,山西省运城市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乡建设处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沈洁莹(1988-),女,浙江省绍兴市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乡建设处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城市管理。

洪祎丹(1987-),女,浙江省衢州市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乡建设处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规划。

音关于浙江未来社区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对策建议摘要柴贤龙徐呈程靳丽芳沈洁莹洪祎丹未来社区建设事关浙江高质量发展和群众高品质生活。

根据《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浙政发〔2019〕8号)文件精神,文本就未来社区人文价值塑造、TOD 土地集约开发模式实践、孪生数字社区构建、生态化建设营造系统创新等重点内容开展论证分析,从稳妥推进试点项目、加快构建绿色通道、培育一批关联产业综合服务运营商等方面提出推进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未来社区;人文价值;TOD 集约开发模式;系统创新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品质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

伴随城市化发展,浙江省社区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效,但对照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社区建设TOD 理念实践不深、社区治理效能不足、空间集约利用不善、生活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

紧扣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总要求,浙江省社区建设亟待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近日,浙江省政府印发实施《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浙政发〔2019〕8号),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现就若干重大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把打造“和合文化”指引的社区人文价值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是社区建设的根本遵循。

长期以来浙江省社区建设主要以满足居住、商业等物理功能为主要指向,人文价值塑造薄弱。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6.01•【字号】浙教规〔2021〕23号•【施行日期】2021.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教规〔2021〕23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发展改革委(局):现将《关于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未来社区试点建设,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6月1日关于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加快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现就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四届历次全会精神。

对标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紧紧围绕省委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建设数字社会的战略部署,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和未来社区九大场景,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居民个性化学习需求,高质量营造富有浙江特色的未来教育场景,加快建设泛在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

以学习者为中心,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将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作为核心要义,设计、优化教育场景,推动居民个人提升与社区整体发展相适应,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居民和不同形态的组织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

坚持资源整合、综合集成。

统筹利用社区内外各类场馆和场所资源,将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资源转化为公共学习资源,建设全民学习共同体。

未来社区——社区建设与治理模式的创新

未来社区——社区建设与治理模式的创新

1未来社区与社区治理的理论阐释1.1未来社区的理论概述“未来社区”的概念由浙江省政府于2019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是在吸纳加拿大QUAYSIDE 社区、新加坡COMPLEX 模式、英国BLOCK 街区等诸多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建设和治理的理念。

之后,浙江省政府颁布了《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该理念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未来社区”是以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为目标,实现一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化(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九场景(邻里、教育、健康、创业、交通、可持续、建筑、服务、治理)(以下简称“1+3+9”)的新型社区单元建设模式[1]。

在“未来社区”之前,“低碳社区”“智慧社区”等理念早已伴随信息技术、数字社会的发展和高科技的运用而得到广泛普及。

如果说上一阶段的“智慧社区”更关注社区硬件的“智慧化”,那么“未来社区”则是在涵盖“智慧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本化,更能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能实现数字化建设及运维治理的全新模式。

1.2社区治理的理论界定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而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是一种多主体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处理机制,更是基于社会、社区原则进行协调合作,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2]。

2未来社区——社区建设的未来制式2.1近年来我国社区规划理念的迭代随着新型城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社区”已成为我国社区建设的标准模式。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建办科〔2014〕22号),制定量化指标和具体建设标准,提出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基摘要 “未来社区”是浙江省政府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这是继“智慧社区”之后,对城市规划、社区建设和治理模式的又一次创新。

本文对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的实践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总结了五种未来社区建设和治理模式的特点,并在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对社区治理模式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杭州萧山区瓜沥七彩社区:从造房子到造社区造生活

杭州萧山区瓜沥七彩社区:从造房子到造社区造生活

14杭州萧山区瓜沥七彩社区:从造房子到造社区造生活位于杭州萧山区的瓜沥七彩未来社区是浙江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之一,该项目地处瓜沥镇新区核心地块,总投资50亿元,规划单元面积约79公顷,实施单元面积约40公顷。

在总体设计思路上,项目紧抓国家级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域的临空机遇、2022亚运赛事举办地和国际化城市能级提升的亚运机遇、杭州与萧山数字经济推动瓜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机遇,着力打造中国都市圈TOD卫星镇的未来社区领先样本。

7个幸福触点立项之初,项目便提出未来社区建设要以居民对未来生活的幸福感知和获得感为最终评判标准,规划者以瓜沥社区居民的幸福感知为设计本源,提炼出了7个幸福触点:邻里记忆、学习成长、医养健康、生活服务、创新创业、绿色低碳、社区凝聚,用“三化九场景”33类指标,系统性规划建设7个幸福触点的物理空间和数字化虚拟空间,为居民提供O2O线上线下的幸福服务。

作为初步形成七大场景并成功运营的未来社区试点,项目最大的亮点是实现了“公交TOD综合开发”模式下的用地政策创新与实践,在一个空间里,社区把公交站、商场、市民中心、住宅等都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了有机融合。

原来的露天公交车站,也将被改建成一个邻里中心,六层楼高的建筑里,底下是公交总站,上面有三层停车场,还有电影院、屋顶健身中心、游泳池、老年活动中心等。

不用出小区,就可以逛街、看电影、健身,根本不用担心交通问题。

在邻里中心的五楼,社区还建设了一个可以24小时服务、365天办公的社区智慧公共服务中心——“沥未来 · 七彩公共服务中心”,让“最多跑一次”再升级。

这也表示社区将着力点放在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提升上。

七彩未来社区邻里中心模式,脱胎于新加坡,核心创新点在于将满足社区居民美好生活的7个场景内容:公共服务、智慧治理、交通出行、创新创业、邻里共享、文化教育、运动健康,高度融合在10万平方米的一站式社区邻里综合体中,以步行15分钟的距离覆盖全社区,系统性解决社区全龄化居民的交通出行难、白天办事难、社区学习难、老人康养难的民生问题。

未来社区到底长什么样?

未来社区到底长什么样?

特别策划SPECIAL FEATURE 未来社区到底长什么样浙江未来社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首批和第二批、第三批创建试点大部分项目地块已出让或开始区块建设,进展快的如杭州萧山区瓜沥七彩社区、拱墅区瓜山社区等都已投入使用。

2021年以来,浙江省更是把打造未来社区排上了重要日程,2021年11月1日至2日,杭州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省级第四批城镇未来社区创建项目申报方案市级评审会,杭州市共24个项目参与此次创建申报工作,包括:上城区小营巷社区、滨江区彩虹社区、萧山区扬帆社区、临平区杭海路社区等。

目前,省内已有杭州、宁波、嘉兴、湖州、温州、台州、丽水这几个城市开展第四批未来社区创建申报方案评审,仅这几个城市涉及项目就达到70个。

从参与创建申报方案评审的项目来看,第四批未来社区试点的规模也不会小,不乏一些区位条件优越、区域规划起点高的项目,如杭州评审的萧山区扬帆社区,就拟选址于杭州未来总部社区一期核心区内。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已经开展过方案评审的城市,后续数量也可能增加。

如宁波住建发布的相关信息中就提到,宁波将分批次开展第四批省级未来社区项目申报方案专家评审工作,其中首次评审会涉及到13个项目。

那么,这些未来社区落地会怎样?实际的未来社区是怎样呢?又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将给老百姓带来怎样的“未来生活”?“百花齐放”规划伊始,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多次表示,未来社区试点建设要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争取“百花齐放”。

目前已经有多个小区出台了改造初步方案,从方案来看,各个小区因情况不同改造方向也不同,每个试点都有新创意。

在杭州上城区始版桥社区展览馆,该社区的原住民听了展览馆负责人的介绍后,心情激动。

“以后这里是一个三层的循环菜场,屋顶种菜,中间卖菜,底层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

”展览馆负责人挥动着激光笔,在沙盘上①②⑤⑥⑦③④将未来社区的设计理念、每个场景的落位,乃至装修、户型等详细情况娓娓道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力运
约束性
15分钟步行圈内配置健身场馆、球类场地等场所设 施;5分钟步行圈配置室内、室外健身点
8
动健身
引导性
慢跑绿道成网成环;配置智能健身绿道、全息互动系统 等智能设施;建立运动社群组织、运动积分机制
27
9
智慧健 康管理
未来
约束性
15分钟步行圈内打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升 级版”;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完善家庭医生服务
引导性
约束性 引导性 约束性 引导性 约束性 引导性 约束性
指标内容
家门口步行10分钟到达公交站点;规划新建和全拆重 建类做到“小街区、密路网”,路口间距不超过300米 社区路网空间全支路可达;社区对外公交站点慢行交通 换乘设施全覆益;建立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和平台;提供 定制公交等个性化出行服务 建立智能停车系统,提供车位管理、停车引导等功能; 通过共享停车提高车位利用率,实现5分钟取停车
引导性 推进精益化政务流程实现社区任务清单化
引导性
社区与兴趣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依托智慧平台建立项目 制跨龄互动机制,组织艺术创作、公益帮扶等活动
25
知识在
约束性
打造数字化学习平台,设置专业技能等各类社区达人资 源库;构建学习积分、授课积分等共享学习机制
7
身边
26
引导性
引进书屋、共享图书馆等;依托智慧平台对接社区周边 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资源,拓宽社区学习地图
22
约束性
配置3岁以下养育托管点,设施完备,安防监控设备全 覆盖;专业托育员持证上岗
引导性
通过公建民营、幼托一体等方式,引入公益性、高端性 等多层次托育机构,探索家庭式共享托育等新模式
23
约束性
做好与社区外义务教育资源衔接;扩大优质幼小资源覆 盖面
24
引导性 约束性
推行小班化教学;打通社区与中小学近远程交互学习渠 道配置功能复合型社区幸福学堂,满足多龄段需求;建立 分时段课程制度,提升活跃度、参与度2O模式,个人或家庭终端与区域 智慧健康平台数据互联;提供定制化健康膳食服务
28
健康 指标 优质医
约束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级医院合作合营建立医联体,提 供远程诊疗、双向转诊等服务;引入中医保健服务
10
疗服务
29
未来
健康
指标 优质医
10
疗服务
29
引导性
鼓励发展社会办全科诊所、智能医务室、Medical mall (医疗商场)等;应用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
约束性
优化设置“平台+管家”管理单元;社区封闭式管理空 间单元不大于80米×80米
引导性
提升“5分钟生活圈”服务配套;建立多形式邻里服务 与交往空间,鼓励多主体参与建设共享生活体系
21
约束性
构建贡献、声望等积分体系,明确以积分换服务、参与 社区治理等机制;制定社区邻里公约
引导性
引导建立邻里社群社团组织;鼓励居民积极参与邻里活 动;促进居民互助资源共享等
设平台 引导性 CIM平台功能向城区拓展,运用到城区的联片开发建设
TOD导向开发强度梯级分布、“疏密有致”空间布局
约束性 、功能复合、地上地下综合利用、地下管廊集约规划布
16
空间集 约开发
引导性
局建设,基本实现资金平衡 公共服务设施与交通站点无缝衔接;充分开展地下空间 开发建设
17
未来 建筑特 建筑 色风貌 场景
应用自动导引设备(AGV)智能停车技术等
车位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
插花式改修建鼓励开展停车位充电设施改造;预留车路 协同建设条件,如无人驾驶、智能交通运行等
社区内部封闭式管理空间实现人车分流
提高社区慢行交通网络密度,达到14公里/平方公里以 上;配置社区风雨连廊等 设立智能快递柜、物流服务集成平台等智能物流设施; 实现30分钟包裹由社区配送到户;配置物流收配分拣 和休憩空间 采用智能配送模式,如末端配送机器人等 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储能”的供电系统;全拆重建 和规划新建类实现集中供热(暖)供冷 保留建筑进行集中供热(暖)供冷改造;采用“热泵+ 蓄冷储热”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预留氢能 和燃料电池技术应用接口;构建近零碳能源利用体系 进行互利共赢能源供给模式改革,全拆重建和规划新建 类引入综合能源资源服务商;搭建智慧集成的管理及服 务平台;提高社区综合节能率 创新能源互联网、微电网技术利用;布局智慧互动能源 网;推广应用近零能耗建筑 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绿化等公共 促用进水垃采圾用分非类传和统资水源源回;收采体用系节“水两型网洁融具合”;提高垃圾 资源化利用率;促进分质供水;提高雨水和中水资源化 利依用托智慧平台构建“平台+管家”物业服务模式;合理 确定供物业经营用房占比,提出全生命周期物业运营资 金平衡方案,实现基本物业服务居民零付费 除基本物业服务外,提供房屋增值服务、O2O服务等 增值物业服务 引入优质生活服务供应商,发展社区商业O2O模式, 建立社区商业服务供应商遴选培育机制;配置与居民日 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服务功能
序号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邻里特
1
色文化
未来 邻里 邻里开 2 指标 放共享
邻里互
3
助生活
托育全
4
覆盖
幼小扩
5
容提质
未来
6
教育 指标
幸福学 堂全龄
覆盖
指标 性质 约束性
引导性
指标内容
序号
打造社区特色文化公园;明确社区特色文化主题;丰富 社区文化设施;构建社区文化标志 改造更新类注重历史记忆的活态保留传承;规划新建类 20 发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引入社区新文化等
12
业空间
引导性
因地制宜建设社区双创空间,根据社区布局、业态等条 件灵活设计空间产品,打造高性价比办公场所
31
13
未来 创业 指标
创业孵 化服务 及平台
约束性
依托智慧平台搭建创业者服务中心功能模块,提供全方 位的创业指导、咨询服务等;完善创业服务机制
32
引导性
搭建社区众筹融资服务平台;建立社区创客学院;促进 社区资源、技能、知识等全面共享
社区治 理体制 机制
未来 治理 指标
社区居 民参与
精益化 数字管 理平台
约束性 引导性 约束性 引导性 约束性
建立社区党建引领的治理机制;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 革,构建社区综合运营体系;居委会、社区边界统一 社区各单位权责明晰、服务优良、管理优化,群众满意 度高;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事务,社区事务多元化参 与治理体系健全 建立有效可行的社区自治机制;配置社区议事会、社区 客厅等空间载体,建设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 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立联合调解机制 社会组织活跃,居民参与踊跃,居民社区认同感、归属 感强;因地制宜创新社区参事议事模式,建设线上线下 结合的参事议事模式 依托智慧平台,促进“基层治理四平台”整合优化提 升,建设一定规模的社区服务大厅,设置无差别受理窗
交通出 行
智能共 享停车
未来 交通 场景
供能保 障与接 口预留
社区慢 行交通
物流配 送服务
多元能 源协同 供应
未来 低碳 指标
社区综 合节能
资源循 环利用
物业可 持续运

未来 服务 指标
社区商 业服务 供给
指标 性质 约束性
引导性
约束性 引导性 约束性 引导性 约束性 引导性 约束性 引导性 约束性
未来 服务 指标
社区商 业服务 供给
社区应 急与安 全防护
引导性 约束性
注重创新型生活服务,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供应商,提 供定制化、高性价比生活服务 建立完善的社区消防、安保等预警预防体系及应急机 制;构建无盲区安全防护网,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推 广数字身份识别管理
引导性
通过智慧平台预警救援、地图定位、一键式求助、联动 报警等功能,实现突发事件零延时预警和应急救援
约束性 引导性
采用地面、平台与屋顶、垂直绿化相结合的方式,打造 立体多层次复合绿化系统 基于地方风貌基底与城市肌理,建立完整风貌控制体 系;打造社区文化标志建筑物(含构筑物)
装配式 建筑与
约束性
应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建筑装修一体化;提供模 块化户型组合和菜单式个性装修等定制服务
18
装修一 体化
引导性
人才落
约束性
建立住房租售“定对象、限价格”的特色人才落户机 制;配建人才公寓;规划新建类出售均价不高于周边均
14
户机制
引导性
建立创新人才落户绿色通道;引进年青高层次人才落 户;打造各类特色人才社区
33
15
CIM数 字化建
约束性
建立统一的社区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社区规划设计、 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
配建适老化住宅;15分钟步行圈内配置街道级、社区
约束性 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对社会养老机构给予租金减免等
社区养
11
老助残
政策支持 养老机构对标五星级;配置护理型床位;推广适老化智 30
引导性 能终端应用;培育乐龄老人自组织;跨代合租、时间银
行等新模式落地
创新创
约束性
配建300平方米以上社区双创空间,提供弹性共享的办 公空间、复合优质的生活服务空间等功能空间
对标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美国LEED绿色建筑 认证等指标水平,提高绿色建筑建设标准
建设综合型社区邻里中心;分散配置街坊共享空间;规
建筑公 约束性 划新建和全拆重建类通过建筑底层架空开放等形式,创
19
共空间
造开放共享空间
与面积
引导性
采用套内建筑面积计算方法;推广建筑弹性可变房屋空 间模式
一级 二级 指标 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