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行业综述报告
锂离子电池研究_综述

锂离子电池研究综述—陈欢1 锂离子电池简介离子电池又称为“摇椅电池”,是指以可供锂离子嵌入脱嵌的物质作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
电解质一般采用溶解有锂盐的有机溶液,根据所用电解质的状态,可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1.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1]一个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及隔膜组成,外加正负极引线,安全阀,PTC(正温度控制端子),电池壳等。
虽然锂离子电池种类繁多,但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嵌,经过隔膜和电解液,嵌入到负极材料中,放电以相反过程进行。
再充电,又重复上述过程。
以典型的液态锂离子为例,当以石墨为负极材料,以LiCoO2为正极材料时,其充放电原理为:充电时,Li+从LiCoO2中发生脱嵌,释放一个电子,C3+被氧化为C4 +,与此同时,Li+经过隔膜和电解液迁移到负极石墨表面,进而插入到石墨结构中,石墨结构同时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锂—碳层间化合物Li x C6,放电时过程则相反,Li+从石墨结构脱插,嵌入到正极LiCoO2中。
图1 锂离子电池从放电示意图1.2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2](1)能量密度高,输出功率大。
(2)平均输出电压高(约3.6V),为Ni-Cd、Ni-MH电池的三倍。
(3)工作温度范围宽,一般能在-20-45℃,期望值为-40-70℃。
(4)无记忆效应。
(5)可快速充放电,充放电效率高,可达100%。
(6)没有环境污染,称为绿色电池。
(7)使用寿命长,可达1200次左右。
当然,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还存在一些不足。
(1)成本较高,主要是正极材料的价格高,随着正极材料的研究开发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更廉价的正极材料,如LiMnZO4、LiFePO4等己经初步商品化。
(2)过充电的安全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3)与普通电池的相容性差,一般要在用3节AA电池(3.6V)的情况下才可以用锂离子电池代替。
2.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输出电压、比容量、循环使用寿命,目前正在开发的正极材料主要是具有层状结构、尖晶石结构和橄榄石结构的嵌入化合物,主要有氧化钻锂、氧化镍锂、氧化锰锂、磷酸亚铁锂、三元复合材料等。
2022年全球及锂离子电池(锂电池)行业现状分析(附产量、产量结构、进出口、应用占比及市场竞争格局)

2022年全球及锂离子电池(锂电池)行业现状分析(附产量、产量结构、进出口、应用占比及市场竞争格局)2022年全球及锂离子电池(锂电池)行业现状分析(附产量、产量结构、进出口、应用占比及市场竞争格局)一、锂电池综述锂离子电池是一类依靠锂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来达到充放电目的的一种可充电电池,主要由正极(含锂化合物),负极(碳素材料),电解液,隔膜四个部分组成。
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锂离子电池可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等。
根据不同的使用领域,锂电池又分为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型电池。
其中,消费类电池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移动电源等传统领域,或者是电子烟、ETC、无人机、VR等新兴领域。
动力类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储能型电池主要是指电能的存储,能够有效降低新能源发电机的随机、波动性程度、从而使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平滑接入常规电网。
锂离子电池特性及优缺点二、锂电池行业现状分析1、全球从全球锂电池出货量情况来看,据EVTank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锂电池行业出货量达到957.7GWh,同比增长70.3%,离TWh仅一步之遥。
2016-2022年全球锂电池行业出货量及增速情况出货结构方面,2022年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684.2GWh,同比增长84.4%;储能电池出货量159.3GWh,同比增长140.3%;小型电池出货量114.2GWh,同比下滑8.8%。
2022年全球锂电池行业出货量结构占比情况2、中国就国内市场来看,国内锂电池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工信部及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中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其中储能型锂电产量突破100GWh;产量方面,2022年中国锂电池产量为239.3亿只,同比增长2.88%。
2016-2022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出货量及产量情况锂离子电池直接使用的一阶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摘要本研究深入探索了全球锂电池行业的发展近况、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及其未来动向。
在能源结构的变革与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锂电池行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在电动车、智能移动设备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渐普及。
目前,行业面临的主要考验集中于原材料供需矛盾、价格不稳定、技术创新需求迫切,以及需符合严格的环保法规。
尽管挑战重重,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也为行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增强电池的能量密度、实现成本效益和加强安全性能等方面,孕育着无限的机遇。
研究预测,锂电池行业未来将持续其增长轨迹,尤其在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展现出强劲的增势。
技术创新被视为驱动该行业前行的核心引擎,其中智能化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激发行业的活力与潜力。
针对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潜在机遇,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企业应强化技术研发与资金投入,以增强产品的性能竞争力和成本效益;深化国际合作,吸纳先进技术与管理智慧;主动适应环保政策,增加环保投入,践行绿色生产模式;同时,积极拓宽新兴市场的版图,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本研究报告旨在为锂电池行业的参与者及政策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与指导。
关键词:锂电池;技术发展;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未来趋势;产业发展战略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 (3)1.1 锂电池行业概述 (3)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4)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5)第二章锂电池技术及市场分析 (7)2.1 锂电池技术原理及进展 (7)2.2 锂电池市场需求分析 (7)2.3 锂电池市场竞争格局 (8)第三章锂电池行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10)3.1 原材料供应与价格波动 (10)3.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11)3.3 环保法规与政策影响 (11)第四章锂电池行业未来趋势预测 (13)4.1 市场需求增长趋势 (13)4.2 技术创新方向 (13)4.3 产业发展战略建议 (14)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16)5.1 研究结论 (16)5.2 行业展望 (16)第一章引言1.1 锂电池行业概述锂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诸多优点,在当代能源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锂电池行业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市场增长迅速,新能源汽车成为主要驱动力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锂电池市场需求随之扩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约40%,锂电池产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
其中,中国市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国内销量持续增长,为锂电池行业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支撑。
二、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链升级1. 电池材料:在电池材料领域,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等主流材料继续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磷酸锰铁锂、硅碳负极等新型材料逐渐崭露头角,为锂电池性能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 电池结构:为了提高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锂电池结构不断创新。
例如,复合铜箔、软包电池等新型结构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3. 充电技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技术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超级快充、无线充电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充电体验。
三、产业链整合加速,竞争格局逐渐明朗1. 产业链上游:上游原材料如锂、钴、镍等资源价格波动较大,产业链上游企业面临成本压力。
为应对这一挑战,企业纷纷寻求资源保障和产业链整合。
2. 产业链中游:中游电池企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品牌优势,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3. 产业链下游:下游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加大锂电池采购力度,推动产业链下游企业快速发展。
同时,充电桩、储能等配套设施建设加速,为锂电池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行业发展前景可期1. 国家层面: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锂电池行业发展,如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等。
2. 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推动锂电池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总之,2023年锂电池行业取得了显著成果,市场增长迅速,技术创新不断,产业链整合加速。
展望2024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锂电池行业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综述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综述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刘文 2015200807近十年以来,通过对新电极材料和新存储机理的开发研究,基于锂的可重复充电电池技术得到了飞跃发展,电池性能不断提高。
得益于纳米技术的不断探索发现,传统电池材料存在的许多重难点基础问题极有希望得到解决。
一、纳米技术致力于解决传统电池领域的哪些重大问题?1. 体积变化导致活性颗粒和电极的开裂与破碎传统嵌入式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较小。
而对于新型的高容量电极材料而言,由于充放电过程中,大量Li物种嵌入和脱嵌,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
经过多次循环之后,活性颗粒和电极材料会开裂和破碎,影响电学传导,并造成容量降低,最终导致电池失效,大大缩短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据报道,合金型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率中,Si为420%,Ge和Sn为260%,P为300%。
而传统的石墨负极只有10%。
图1. 活性颗粒和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开裂和破碎的过程硅极负极的解决方案纳米材料一个天然优势就在于,其尺寸较小,可以在颗粒和电极层面上有效抵抗力学上的破坏。
高容量电极材料有一个基本参数,叫做临界破碎尺寸。
这个参数值取决于材料的反应类型(譬如合金反应,转化反应)、力学性能、结晶度、密度、形貌以及体积膨胀率等一系列参数。
而且,电化学反应速率对于颗粒的开裂和破碎影响重大,充放电速率越快,产生的应力就越大。
当颗粒尺寸小于这个临界尺寸时,锂化反应引起的应力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缓解颗粒的的开裂和破碎行为。
研究表明,Si纳米柱的临界尺寸是240-360 nm,Si纳米线的临界尺寸是300-400 nm,这一区间范围主要是受到电化学发宁速率的影响。
晶化Si纳米颗粒的临界尺寸大约是150 nm。
图2. Si纳米线负极材料可以适应应力的影响因此,颗粒的破碎问题可以通过使用低于临界尺寸的各种纳米结构材料来实现,譬如纳米柱、纳米线、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棒、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等。
至于电极的破碎问题主要是采用一系列胶粘方法将Si纳米颗粒粘结在集流器上实现。
入门锂电池综述

入门锂电池综述:锂电池是一种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 S. 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
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
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锂电池的基本结构包括全电池和半电池。
全电池中,正负极材料均为正极,采用LCO/NMC/LMO/LFP等常规或者非常规的材料作为正极,采用石墨/碳/硅碳/硅等材料作为负极通过组装而成的电池,工业上通常叫做成品电池或者成品电芯。
而半电池中,正负极材料均为正极,全电池的开路电压等于锂电池的正极的还原电极电势与负极电极电势之差。
锂电池的参数主要包括电压、容量、内阻和循环寿命等。
其中,电压分为标称电压和开路电压,标称电压由极板材料的电极电位和内部电解液的浓度决定。
容量是指锂电池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所能给出的电量,以符号C表示。
内阻是指电流通过锂电池内部时受到的阻力。
循环寿命是指锂电池的循环充电次数,即锂电池从满电放电到空电再充满电的次数。
在使用锂电池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首先,要选择品质可靠的品牌和型号,避免使用假冒伪劣的产品。
其次,要在正确的环境下使用锂电池,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以及潮湿或高温的环境。
同时,要避免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以免对锂电池造成损害。
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机械损伤,如摔落、挤压、穿刺等。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发展综述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发展艾诚20093482摘要: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历史、原理、及研究进展 ,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铿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与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Lithium-ionBatteriesAi Cheng 200934822Abstract The history,principle,research progress in and developing perspective of lithium-ion battery were reviewedKeywords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 cathode, material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锂离子电池的历史锂离子电池是由锂电池发展而来。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
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
锂是原子量最小(6.94),比重最小(0.534g/cm3,20oC),电化当量最小(0.26g/A.h)和电极电位最负(-3.045V)的金属,因此,若以锂为负极,再配以适当的正极和电解质,组成电池,将具有放电电压高,比能量高等特点。
所以本世纪年60代初世界各国即已开始了锂电池的研究,但发展十分缓慢(1)。
其主要原因是以金属锂或锂合金为负极时,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金属锂会在锂负极上沉积,产生枝晶锂(2),枝晶锂可能穿透隔膜,造成电池内部短路,以至发生爆炸或着火另外,从热力学角度看,锂可与任何无机或有机物起反应,在锂电池充电过程中沉积在锂负极上的高纯锂,非常活泼,部分锂将会与电解质(或其中的杂质)反应,使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很低,从而影响到电池的循环寿命。
为解决这两大缺点,年代初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用高聚物固体电解质代替液体电解质,即所谓的全固态锂电池(这种电池并未从根本上消除枝晶锂生成的问题另是提出的〕。
锂电池综述

锂电池发展现状袁晓宇摘要:锂电池因具有较高的能量重量比、可重复充电次数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已经成为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供电首选。
本文介绍了锂电池的组成,发展现状,其中简单介绍了电极材料,电解质材料的研发和制备工艺,以及其应用和展望等。
关键字:锂电池薄膜复合材料锂电池(Lithium battery)是指电化学体系中含有锂(包括金属锂、锂合金和锂离子、锂聚合物)的电池。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锂金属电池通常是不可充电的,且内含金属态的锂。
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
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重量比、可重复充电次数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现代电化学行业中发展迅速。
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因此锂电池的应用长期受到限制。
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电极正极可选的正极材料很多,目前主流产品多采用锂铁磷酸盐。
正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嵌入,充电时锂离子脱嵌。
近年来,许多新工艺,如共沉淀法合成锂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工艺被提出【1】;此外,很多新型电极材料,如蒽醌介孔炭寄生型复合物【2】等也被开发并逐步得到应用;新材料的研发和新工艺的应用,提升了电池的可逆比容量和比能量密度,保证电压平台稳定并低于大多数电解液的分界电压,同时,其在自然界中储量更加丰富,生产和使用更加环保。
负极材料多采用石墨。
新的研究发现钛酸盐可能是更好的材料。
负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脱插,充电时锂离子插入。
近年来,聚吡咯/CaSn03【3】等锂电池负极材料开始研发并得到应用。
电解质锂电池一般采用非水电解质溶液或固体电解质。
近年来PEO 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4】,,锂磷氧氮薄膜电解质【5】等多方面电解质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减缓容量衰竭,有效地控制了电源的电流和功率。
控制对锂电池的研究不仅在提升其电极和电解质的性能方面,而且对电池的控制也有多方面研究。
如智能化锂电池充电系统研究【6】的投入使用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管理,有效提升了锂电池充电的安全性;同时,基于HEV 的磷酸铁锂电池剩余电量计量方法【7】,精确地测量了锂电池的电量,拓展了其在混合动力汽车的运用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电池行业综述报告一、锂电池分类和结构锂电池主要是指在电极材料中使用了锂元素作为主要活性物质的一类电池,包括锂原电池与锂二次电池。
锂原电池是不能充电重复使用的,二次电池是可以多次充放电使用的。
锂原电池主要有锂锰电池、锂硫电池、锂亚硫酰氯电池、锂硫酰氯电池等。
手表、计算器、计算机主板CMOS 中用到的3V 锂电池,主要是锂锰电池。
而通常所说的锂电池,如手机锂电池,笔记本锂电池,属于锂二次电池。
锂二次电池中最常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简称锂离子电池。
由于锂离子电池具备可反复充放电的性质,而且在其工作过程中碳排放为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大型储能设备如车载用电池中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由于锂离子电池环保安全及循环使用的特点,在电动工具、电动车、路灯备用电源、大型电力储能设备以及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重点着力于介绍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在结构上主要有五大块: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外壳与电极引线。
电池部采用螺旋绕制结构,用一种非常精细而渗透性很强的聚乙烯薄膜隔离材料在正、负极间间隔而成。
正极包括由钴酸锂(或镍钴锰酸锂、锰酸锂、磷酸亚铁锂等)及铝箔组成的电流收集极。
负极由石墨化碳材料和铜箔组成的电流收集极组成。
电池充有有机电解质溶液。
另外还装有安全阀和PTC 元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以便电池在不正常状态及输出短路时保护电池不受损坏。
单节锂电池的电压为3.7V(磷酸亚铁锂正极的为3.2V)。
由于电池容量也不可能无限大,因此常常将单节锂电池进行串、并联处理,以满足不同场合的要求。
(一)正极材料1.钴酸锂(LiCoO2)钴酸锂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正极材料,钴产生3.9V 的电压平台,对钴酸锂而言,对应于其理论容量,高达274mAh/g,实际容量可达155mAh/g,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
主要应用于便携电池领域:如手机、PDA、移动DVD、MP3/MP4和笔记本电脑等。
2.镍酸锂(LiNiO2)在镍酸锂电池中,化学离子对Ni4+/Ni3+可产生3.75V 的电压平台,提供接近200mAh/g 的循环容量。
但在实际中,很难得到这个结果。
首先在高温下,由于Li的挥发,很难合成化学计量比LiNiO2,高温时六方相的LiNiO2 晶体很容易转变为立方相的LiNiO2 晶体。
这种锂镍置换的立方的没有电化学活性,而且该反应的逆过程很慢并且不完全。
此外在充放电过程中,LiNiO2 还可能发生其他一系列的结构变化,而导致嵌锂容量的损失。
因此实际上镍酸锂无太大实用价值。
3.镍钴二元复合材料考虑到钴酸锂价格昂贵,镍酸锂合成困难,研究人员开发出镍钴二元材料结合了二者的优点,用价格相对低廉的镍替代部分钴,合成具有LiCoO2 一样的优良电化学性能的正极材料,那么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尖晶石锰酸锂(Li2Mn2O4)尖晶石锰酸锂能够产生4.0V 的电压平台,与钴酸锂相当,理论容量148mAh/g,实际容量120mAh/g 左右,比现在所用的钴酸锂稍低。
与钴酸锂和镍酸锂相比,锰酸锂原料来源广泛,价格非常便宜(只有钴的10%),而且没有毒性,对环境友好。
曾一度被认为是替代LiCoO2 的首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但是尖晶石Li2Mn2O4容量容易衰减的。
5.磷酸铁锂(LiFePO4)1997 年,Goodenough 等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橄榄石型的磷酸铁锂(LiFePO4)可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中的锂离子可以完全从晶格中脱出形成层状FePO4,其相对于锂的电极电压为3.5V,理论容量为170mAh/g。
6.材料性能综合评价综上所述,LiCoO2 的研究比较成熟,综合性能优良,但价格昂贵,容量较低,毒性较大。
LiNiO2 成本较低,容量较高,但制备困难,材料性能的一致性和重现性差,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
镍钴二元复合材料,兼有LiNiO2 和LiCoO2 的优点,但仍存在较为苛刻的合成条件,综合性能有待改进。
同时由于含较多昂贵的Co,成本也较高。
尖晶石Li2Mn2O4 成本低,安全性好,但循环性能尤其是高温循环性能差,在电解液中有一定的溶解性,储存性能差。
因此上述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及其同类正极材料尚不能满足要求。
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事,国开发出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是2005 年7月(比亚迪公司)。
其充放循环寿命达2000 次,过充电压30V下不燃烧,穿刺不爆炸。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类锂离子电池更易串联使用,以满足电动车频繁充放电的需要。
由于同时具有无毒、无污染、安全性能好、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寿命长等优点,磷酸铁锂可视为是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
(二)负极材料目前,锂离子电池所采用的负极材料一般都是碳素材料,如石墨、软碳(如焦炭等)、硬碳等。
正在探索的负极材料有氮化物、PAS、锡基氧化物、锡基氧化物、锡合金,以及纳米负极材料等。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要求具有以下基本性能:(1)锂离子在负极基体中的插入氧化还原电位尽可能低,接近金属锂的电位,从而使电池的输出电压高;(2)在基体量的锂能够发生可逆插入和脱插以得到高容量密度;(3)氧化还原电位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可保持较平稳的充电和放电;(4)插入化合物应有较好的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这样可减少极化并能进行大电流充放电;(5)从实用角度而言,主体材料应该便宜,对环境无污染;碳负极锂离子电池在安全和循环寿命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性能,并且碳材料价廉、无毒,目前商品锂离子电池广泛采用碳负极材料。
近年来随着对碳材料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已经发现通过对石墨和各类碳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和结构调整,将比容量从原来的理论值372mAh/g,大大提高到700mAh/g~1000mAh/g,同时使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大大增加。
目前,已研究开发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石油焦、碳纤维、热解炭、中间相沥青基炭微球(MCMB)、炭黑、玻璃炭等,其中石墨和石油焦最有应用价值。
一般来说,根据石墨化程度,可将碳负极材料分成石墨、软碳和硬碳。
石墨材料导电性好,结晶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充放电容量可达300mAh/g 以上,充放电效率在90%以上,可与提供锂源的正极材料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等匹配,组成的电池平均输出电压高,是目前锂离子电池应用最多的负极材料。
软碳材料为容易石墨化的碳素材料,是指在2500℃以上的高温下经过石墨化转变的无定形碳。
软碳的石墨化程度低,与电解液的相容性好。
常见的软碳有石油焦、针状焦、碳纤维、碳微球等。
而硬碳材料是指难于石墨化的碳素材料,是由高分子聚合物经过热分解形成的,锂容量很大(500~1000mAh/g)。
这类碳在2500℃以上的高温也难以石墨化,常见的硬碳有树脂碳(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目前,已研究开发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石油焦、碳纤维、热解炭、中间相沥青基炭微球(MCMB)、炭黑、玻璃炭等,其中石墨和石油焦最有应用价值。
(三)电解液基质目前锂电池电解液基质绝大多数使用六氟磷酸锂,其分子式为LiPF6,白色晶体,稳定性较差,易与水反应,加热分解。
六氟磷酸锂可溶于无水氟化氢、低烷基醚、腈、吡啶和醇等非水溶剂,但难溶于烷烃和苯等有机溶剂。
LiPF6 易与酸反应生成PF5 和锂盐,含有LiPF6 的有机电解液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被选定为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综上,锂离子电池各部分材料市场价格如下:(四)隔膜锂电池隔膜是锂电池结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现在要求隔膜的厚度一般为25微米,单层隔膜可能达到的厚度为7-40 微米。
隔膜通常有两种类型。
一、选用聚乙烯-聚丙稀-聚乙烯三层合拼隔膜纸,目前有美国Celgard 及日本UBE。
制造此类型隔膜特点在于降低成本,但制造工艺复杂,对超薄16 微米以下尤为难做到。
二、单层聚乙烯隔膜,目前有日本的旭化成、东燃、美国的ENTEK 三家公司。
此类型隔膜由于是单层聚乙烯,故生产成本较高。
日本优质电池隔膜几乎全部采用单层聚乙烯隔膜。
WIDE 公司的隔膜纸产品也采用单层聚乙烯隔膜。
电池的正负极之间的隔膜,首先它必须具备良好的电绝缘性,其次由于它在电解液中处于浸湿状态,必须具备良好的耐碱性,并且要有良好的透气性等。
因此电池制造商在选择隔膜时多选用在较广的温度围(-55℃~85℃)保持电子稳定性、体积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隔膜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自放电状况。
因此,透气性、厚度、阻抗的设计成为判别电池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对于锂电池,如果隔膜的隔膜孔洞不好,将影响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传递,继而影响锂电池的充放电。
二、锂电池产业发展分析(一)国锂电池发展刺激政策电动汽车对中国战略意义重大,政府动作频频。
作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由于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处于绝对落后,因此政府非常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发,希望借此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汽车这个支柱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从近些年政府政策制定看,对电动汽车的支持力度很大。
继2009年1月,由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工程之后,2010年6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实施细则正式出台。
实施细则确定在、、、、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政策明显倾向发展锂电池电动汽车,对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及纯电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和6万元,对弱混电动车每辆仅补贴3000元。
(二)国外刺激政策为了加速本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占领未来行业竞争的制高点,西方各国纷纷推出电动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在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
从政策着力点考虑,政策可包括2 方面:供给端政策和需求端政策。
供给端政策主要是加大基础材料的研发投入,加快充电站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相关人员培训等。
需求端政策主要是购车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电动车等措施。
(三)锂离子电池市场现状及需求前景分析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体积小、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PDA、数码相机和携带式电动工具等领域,其中笔记本电脑占23%,手机占50%,为最大应用领域。
锂离子电池自1992 年由索尼公司产业化以来,全球锂电池市场基本由日本独霸天下。
近年来,随着中国和国的迅速崛起,日本锂电池的市场分额逐渐减少,全球锂电池产业形成了中、日、三分天下的格局。
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电器设备的发展,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广阔。
目前锂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
1998 年至今,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量持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在全球新一代3G移动通讯技术、互联网、数字化娱乐便携设备逐步普及的情况下,笔记本电脑、手机、上网本、数码产品、游戏机等消费电子领域的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