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结尾20种形式
新闻稿结尾格式范文

新闻稿结尾格式范文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通报。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持续。
以下是本次发布会的主要内容: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32万亿元,同比增长6.9%。
其中,第一季度增长6.8%,第二季度增长7.0%。
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快成长。
二、就业形势。
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671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的60%,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三、居民收入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快于经济增速。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8%,高于城镇居民的增速。
四、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
其中,民间投资增速加快,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2万亿元,同比增长9.8%。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
六、外贸进出口。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4.1万亿元,同比增长8.6%。
出口增速高于进口,贸易顺差扩大。
七、物价水平。
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
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5%。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以上就是本次发布会的主要内容,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和关注。
如果对发布会内容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作文结尾素材模板

作文结尾素材模板
1. 总结全文,重申主题。
2. 呼吁行动,号召读者思考。
3. 引用名言警句,深化主题。
4. 展望未来,展示希望。
5. 呼应开头,做出结尾呼应。
作文结尾素材模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而……。
正如……所说的那样,……。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上就是对这一话题的全面阐述,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消息结尾的写作

消息结尾的写作一、消息结尾概述1.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开头和结尾.文章有结尾,就文意完足.没有结尾的文章,是结构残缺的文章.2.倒金字塔式结构只是众多的新闻结构形式中的一种,不能因为它的结尾的特殊性而认为所有的消息都不存在结尾. 3.新闻的结尾,可以是消息的最后一段,也可以是消息的结束句而不另起一段.例如:《莫斯科出现手纸荒》合众国际社莫斯科1月31日电莫斯科居民又碰到另一种短缺:没有一处地方可找到厕纸.一名恼怒的莫斯科人星期二说尺我们就是到处找不到.店主人只说出现短缺.存有厕纸的寥寥可数的商店挤满了人.有人说尺有人暂时裁用纸台布或纸尿片充厕纸,但这些东西现时也用完了.一年多来,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裁用苏联《真理报》.常见的几种新闻结尾的写法:(一)自然收束法.大多数新闻采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倒金字塔式消息.故又被称为倒金字塔式结尾法.《人民铁道报》的消息《向劳模鞠一躬》 .收尾:王冉离开讲台,站好立正的姿势,向劳模们恭恭敬敬地弯下了腰……(二)卒章见义法《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通过描述了1998年的特大洪灾过后,经过综合治理出现的喜人景象和如画美景.结尾处点题: 人与自然在洞庭湖开始和谐相处.随着治理的深入,烟波浩淼的八百里洞庭将再现人间.(三)别开生面法《厂长负责制使优秀厂长脱颖而出》,导语与主体部分主要写高级工程师徐孝纯怎样受命于危难之际,两次出任厂长治厂有方的事迹.新闻的结尾,忽然笔锋一转,跳出工厂,转写家事: 可是,这位厂长家中却没有多大变化,书籍仍然是他家的主要财产.徐每月工资158元,他的爱人是位退休纺织工人,他们用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购买从印染技术到哲学,文学,外语等各种书籍.这位厂长说尺我最爱看关于现代化经营管理的书籍. (四)展示预告法2.或启发,当报道某一事件的现状时,受众还有兴趣知道下一步发展让人对此,或预告事件动态,受众的思路,让人看到前景,增添信心.作进一步的关注如,《广东着力解决农村苦难家庭子女读书难》广东今年又推出一个重大举继去年采取重大举措之后,结尾尺:…………措(五)拾遗补缺法使新这种结尾往往补充新闻导语和主体部分未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新闻报道更加充,,闻报道完整圆满;或者补充有关的背景材料:例如《水煮鱼居然使用口水油》结尾实,可信.新油油色发亮:如何分辨水煮鱼用的是老油还是新油一看油色;旧油非常混浊,油色发污而清澈;新有做出的鱼肉比较白嫩;第二,,,餐馆为了掩饰这种不新鲜的油旧油做出的鱼肉则比较发暗.另外.往往会在油里多放辣椒:注意事项. 既不要草率收尾,也不要拖泥带水,第一,要顺势而行. 不可离开事实作空泛议论,第二,要紧扣事实. 要增添信息,不要重复罗嗦,第三二、消息“据”式结尾报纸消息结尾以“据”字起始的一种新闻写作格式,本文简称为渭3.据悉,据了解,据介消息“据”式结尾。
新闻写作结尾20种形式

新闻写作结尾20种形式新闻写作结尾20种形式新闻写作结尾20种形式下笔千言,终要收尾。
稿子写到结尾,也就到了作者与读者握手言别的最后时刻了。
人们告别的方式有多少种,结尾的方式就有多少种。
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让人读后掩卷长思、唏嘘不已,很多得益于作品有一个好的结尾。
作为作者,要尽可能通过结尾的“神来之笔”,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结尾并非可有可无一般来说,从事新闻写作的人大多比较重视导语写作,对结尾的作用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认为结尾可有可无,弄不好还有画蛇添足之嫌。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在有些新闻、尤其是在一些简讯中,常常只有百十来字,离首即尾,离尾即首,确实无所谓结尾;但在大多数新闻作品中,结尾对主题思想和新闻事实的表达还是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大家,非常重视结尾在写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白居易曾在《新乐府序》中称“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意思是说《诗经》各篇的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新乐府序》中称“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意思是说《诗经》各篇的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中论述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
”结尾在文章中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至于是否画蛇添足,不在于要不要结尾,完全在于它的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
一些结尾之所以显得多余,正说明没有发挥好结尾的作用。
新闻结尾尽管处于文章的最后位置,但它对于受众接受心理的影响却不容低估。
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材料显示,处于系列首尾位置的记忆材料,比处于系列中间位置的材料更容易被记住,其几率几乎相当于中间位置的三倍。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正文和结尾的写作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正文和结尾的写作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消息类新闻正文的作用与写作,自然式结尾、总结式、照应式结尾、展望式结尾、评论式结尾、呼吁式结尾和发问式结尾等电视消息类新闻比较常用的结尾等问题。
关键词:电视新闻;消息;正文;结尾1 消息正文的写作电视消息类新闻的正文,是新闻中紧接导语之后的主干部分。
它对叙述新闻事实、反映主题思想,起关键作用。
要使用形象的画面、生动的同期声、简洁的文字表达报道的内容。
1.1 电视消息类新闻正文的作用(1)详细叙述新闻事实的作用。
电视新闻的导语只概括了新闻中的“精华”,详细完整的新闻信息,需要在新闻主体里交待清楚。
电视新闻正文叙述的内容包括:新闻事件的过程,记者或当事人的亲身感受、抽象的数据、细节等。
(2)提供新闻背景的作用。
新闻背景是对新闻事实及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的材料。
新闻背景在阐明新闻事实、传递信息、揭示新闻主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电视消息类新闻因画面拍摄的时空限制,不容易将新闻事件的整个过程交待清楚,也不容易将新闻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阐述清楚。
消息的正文要借助于背景进行解释、说明、对比、衬托,使事实更加明确,意义更加深刻。
还可以通过背景注入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使电视消息类新闻变得有滋有味。
(3)呼应、解释导语的作用。
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有时直接或间接提示了新闻主题、评论的新闻意义。
在电视新闻主体部分,要对导语做进一步的阐释,实现相互呼应。
1.2 电视消息类新闻正文的写作(1)层次清晰。
电视消息类新闻正文尽管不讲求要有完整的结构,而写作应层次清晰、分明。
因要配合画面叙事、说理,电视消息类新闻正文有时候可能发生不连贯和“跳跃性”。
写作时应按新闻主题需要,根据新闻事件出现的时间规律和逻辑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作出来。
每层只表达一个意思,一层的意义表达清楚了再阐述下层,各个层次之间,要体现较强的逻辑性。
(2)材料精恰。
一个新闻事件可写的东西很多,而有新闻价值的却仅有几个。
新闻报道结尾范文

新闻稿结尾怎么写这个也算是新闻稿。
最后一段是:作为在华销售的中规车,技术层面上进行本地化是、向国家标准靠拢,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
这对于特斯拉今后,在华参与充电标准的起草、公共充电网络的建设、处理政府关系以及降低维修成本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这个新闻稿的结尾是这样的:在接下来的三天,从古城西安,到首都北京,再到金融中心上海,莫迪将以旋风式的节奏和中国社会各界进行全方位接触。
这是莫迪就职后的首次访华。
外界预期,莫迪此次访华将与中国领导人一道,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新闻稿结尾怎么写特斯拉兼容国标充电,销量依然无望。
这是莫迪就职后的首次访华。
外界预期,莫迪此次访华将与中国领导人一道,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新闻结语的怎么写举个例子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
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
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本报由七月二十五日起推出「内地生在香港」系列专题,今天暂告一段落。
我们先后采访了高考状元,更多的是加入投资银行、期货、公关或教育等行业的十几个留港毕业生(分别见八月十五、二十二日)。
他们不只是过客,在寻梦香江的过程中,这里也成了许多人的第二家乡。
(可以说,香港的多元文化,成就了他们,他们也丰富了香港的文化内涵。
问题是,这里拥有相对完善的制度、多元的机会、国际化的氛围,香港人有没有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进而贡献祖国?)括号内即为新闻结语新闻的作文结尾怎么写吕福山,西安是人力三轮车夫,无证经营。
被西安市交警一支队根据西安市公安局的通告没收了三轮车。
吕通过查阅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上面说对非机动车违规应处5元以下罚款,认为西安交警支队应该归还他的三轮车,并为此进行了5年的努力。
专家认为,西安市公安局的通告只是一个地方性行政法规,他不能违反国家性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因此是不合法的,也是无效的。
《新闻写作》课件——9新闻结尾

(五)提问式
• 《并非金石筑 此门竟难开》
• 中国有一个“拔萝卜”的寓言,最后连小白兔小老鼠都上去 了。为开银河菜场的一个门,已经上去了一位省长,一位市 长、一位市委书记和一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还要再上去 多少人呢?!
(六)警告式
• 《工厂年终盛行吃喝风值得注意》
• 年终已到,值得庆贺的喜事很多,但是否要这样大 吃大喝?如此“一醉方休”的吃喝风,对职工的健 康、对促进生产有何益处?希望各单位各部门领导 深思。
(二)引语式
• 28-3《我省以电代煤“放大招”》
• “该项技术目前较为完善,在我省已经具备成熟的推 广条件。”李振元说,“固体蓄热式电锅炉技术蓄热 效率高,可将电网的低谷电能或弃风电能转换成热能 储存起来,然后根据不同需求,通过交换装置将储存 的热能转换成热水、热风、蒸汽,可用于大面积城市 供暖及工业热源,并将完全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燃煤、 燃气、燃油锅炉,实现供热领域的环保升级换代。”
(七)展望式
• 27-3《36年“捡”出一座图书馆》
• 陈光伟还在期待着把图书馆重新开起的那一天, 在他心里。“图书馆开起,知识才能继续传 递。”
02 无结尾结构
感谢聆听
新闻结尾
新闻结尾
所谓新闻结尾,一般指 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01
“言尽而意不止”
“执卷留连,若难递别。” 清・李渔《闲情偶寄》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新闻结尾要求
1 紧扣主题 2 顺势而行 3 简洁、不重复 4 回味无穷
(一)陈述式
• 26-2《盐池县扶贫贷款零违约》
• 诚信为国家级贫困县盐池带来“农民脱贫、产业发展、 银行获利”的多赢效应。目前,盐池县仅1.44亿元互助资 金就撬动信贷资金3.36亿元,受益群众6.7万人,贫困户 受益面达60%。这些用于发展滩羊养殖等特色产业贷款的 增收比为1:1.5;盐池县滩羊饲养量从禁牧前的86万只增长 到300万只,滩羊养殖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60%;优质的 信贷环境吸引宁夏商业银行、建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抢滩 盐池。
【消息写作】消息的结尾

消息的结尾一、结尾在消息中的地位结尾,在消息中特指能“深化新闻报道主旨”的最后部分。
消息是否必须有结尾,专家们的意见也不一致。
中国人民大学汤世英等人合编的《新闻通讯写作》认为:有消息的结构布局中,结尾并非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些消息有结尾,有些消息也可以无结尾。
其理由如下:多数新闻采用的倒金字塔形式,按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安排材料顺序,事实说完,新闻也就写完,实际上没有必要,同时也不便于再来个结尾;新闻要求用事实说话,摆完事实通常也就说完道理,因而一般不必点题作结,无须发借结尾之机下什么断语;从新闻要短的要求来看,很多情况下也大不容许特意添上个结尾;读者往往在匆忙条件下读报,适应这种情况,导语好坏至关紧要,而结尾,相对来说,却无关大局。
暨南大学邝云妙编著《新闻写作教程》指出:我们认为,一条新闻是一个整体,哪怕只有一段,一句话,它也是有头有尾的。
一条新闻的开头以重要、新鲜的事实吸引读者,固然是必要的,但还要有一个有力、耐人回味的结尾,把新闻写得更完整,更严密,更能烘托新闻主题。
四川大学张惠仁所著《新闻写作学》引用了美国著名记者马利根的见解:我长期以来一直信奉一篇报道既要有好的导语,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事实上,我常常在最后一段下的工夫要比在第一段下的工夫大,因为我希望那真正动人的最后一行话将使编辑高抬贵手,不致砍杀我努力的整个成果。
感谢上帝,那种老式的倒金字塔式的新闻报道正在消失。
我们也不需要把最好的材料都放在顶部,然后再按逐渐递减的程序排列别的材料了。
一条使人激动的导语,一段概括性的新闻,一件将最后打动读者情感,即引起读者悲伤或有趣的材料,可以使一篇报道生辉。
这样,这篇报道看起来就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全的整体。
我们在分析了专家们的各种观点后认为:消息的写作不是要不要结尾的问题,而是怎样理解消息的结尾,怎样把握消息的结尾的问题。
从结尾是消息的尾部、是消息的结束部分的自然形态看,作为一则消息,总要有一个结尾;从结尾是一种特意的总结,从大多数消息运用倒金字塔结构看,众多消息是无所谓结尾不结尾的;从一些消息有情节、有观点等方面看,不少消息又需要一个认真的、有文采的、下一番工夫的结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写作结尾20种形式
下笔千言,终要收尾。
稿子写到结尾,也就到了作者与读者握手言别的最后时间了。
人们告别的方式有多少种,结尾的方式就有多少种。
一些新闻作品,之因此让人读后掩卷长思、唏嘘别已,不少得益于作品有一具好的结尾。
作为作者,要尽可能经过结尾的“神来之笔”,给读者留下一具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顾。
结尾并非可有可无普通来说,从事新闻写作的人大多比较重视导语写作,对结尾的作用则没有引起脚够的重视,总认为结尾可有可无,弄不行还有画蛇添脚之嫌。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在有些新闻、尤其是在一些简讯中,常常惟独百十来字,离首即尾,离尾即首,真的无所谓结尾;但在大多数新闻作品中,结尾对主题思想和新闻事实的表达依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大伙儿,特别重视结尾在写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白居易曾在《新乐府序》中称“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意思是说《诗经》各篇的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提出开头要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令人余音萦耳;明末清初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论述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
”结尾在文章中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至于是否画蛇添脚,别在于要别要结尾,彻底在于它的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
一些结尾之因此显得多余,正说明没有发挥好结尾的作用。
新闻结尾虽然处于文章的最后位置,但它关于受众同意心理的妨碍却别容低估。
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材料显示,处于系列首尾位置的经历材料,比处于系列中间位置的材料更容易被记住,其几率几乎相当于中间位置的三倍。
英国新闻学者安德鲁?博伊德认为:“任何一具节目或新闻给人的长期印象通常基本上最开始或最后几个词留下的。
”因而他认为:“像有力的开头一样,结尾应该加强语气,幸免虎头蛇尾。
新闻报道宁用砰然响声做结尾而别用低声呜咽。
有力、确定、语气强烈的结尾胜过软弱无力的结尾。
”(《广播电视新闻教程》)
①卒章见义,点化主题。
写稿子,别仅仅是说故事,重要的是要经过叙述给读者一具交待,以便把作者的创作意图告诉读者,让读者知道你想要说什么,也算是我们常说的“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夹叙夹议,边说故事边出思想;有的先捅主题,尔后用事实补证;还有的是把主题思想巧妙地躲藏在新闻事实的叙述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主题思想有初步感悟,最后再经过结尾将其鲜亮地告诉读者。
比如,1990年11月12日《解放军报》一版有一篇消息,题目是《“硬六连”的硬根子》。
在这篇稿件中,作者先用4个骨干例子作了充分的铺垫,假如读者认真研读,是可以看出其主题思想的;但新闻怎么说别全是经典著作,读者普通也别可能像读经典著作那样,去精研细读一篇新闻作品,很可能是“一扫而过”,扫上了就扫上了,扫别上就过去了,作品的表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于是,作者在稿子的最后又加了如此一具结尾:“六连的士兵过硬,是军官带出来的;六连的军官过硬,是党小组、支部管出来的。
党支部那个战斗堡垒过硬,是硬六连的硬根子。
”如此一来,稿子的主题思想就知道无误了。
②登高望远,阐明意义。
对记者、通讯员来说,写稿子别仅仅是报道新闻事实、点明新闻主题,还应充分阐述其意义,使读者更深刻地认清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
但在写作过程中,为便于新闻事实的叙述、主题思想的集中表达,作者有时很难把新闻事实的意义穿插于新闻主体中,于是常常在报道结束时特意拿出一段文字解决这一咨询题。
从另一方面说,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往往比普通读者要深一些、远一些,可以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去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当事人,对新闻事实的了解,也必定比普通读者多,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应该更准确、更全面。
从那个意义上说,阐明新闻意义也是记者应尽的义务。
看一下《解放军报》这篇人物新闻的结尾,也许能够加深我们对这一咨询题的认识。
战喜武是平庸的。
这个地方的每一具人,海防前哨的
每一具士兵基本上平平庸凡的人。
但是,正是他们筑成了坚别可摧的海上长城,正是千千万万的平庸者支撑着我们伟大的事业。
没有那个结尾,我们也许只能对主人公既平庸又别平庸的事迹有所认识。
有了那个结尾,这篇稿子的新闻价值立刻就会显露出来,主人公的典型意义也陡然立起。
稿件的思想来源于题材,又超越于题材,起到登高望远的作用。
我们采写新闻别仅要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情况,而且要说明这意味着什么,但这并别是说我们能够超越新闻事实无限拨高,更别能凿空议论,泛泛而谈,而应当缘于事实,又高于事实,从新闻事实中自然得出富有哲理意味的真知、新知,启人神智,耐人找味。
③ 拾遗补缺,增加信息。
为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在结构设置上,作者往往环绕主题思想的展开谋篇布局,以便新闻素材得到最经济、最充分的利用;但从客观事情看,主题思想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新闻信息别可能被主题思想随意支配,对主题思想的表达作用也别尽相同。
有的虽然很重要,但对主题思想的表达作用别直接。
在这种事情下,结尾就给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用武之地。
消息《好兵也是社会的通行证》,在写了警调连退伍战士年年被抢聘一空的新闻事实后,本来能够就此打住了;但作者没有如此做,而是以这种形式结尾:“警调连官兵标准的兵样是综合素养的体现,是靠日积月累的严格教养形成的。
一次露天看电影,散场后在警调连座位区发觉10粒瓜子壳。
连队马上重返电影场开现场会,违犯规定者作了检查,并将10粒瓜子壳放在连队展窗以儆效尤,直至今日。
”如此既回答了新闻事实的原因,又说明这别是偶然现象,而是必定结果,扩大了新闻的信息量,深化了稿件的主题思想,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④托物寄情,给人回味。
制造意境,托物寄情,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表达手法。
新闻作品别同于文学作品,别能脱离实际,虚构意境,表达记者、通讯员的某种主观意愿和思想情感。
但这并别是说,新闻作品绝对别能借用这种表达手法。
只要尊重事实,适当借用,使读者经过和谐广大的自然和日子图景,展开自由想象和联想,静心领略,反复咀嚼,同样能够达到难以言传又意味无穷的表达效果。
其实,许多新闻作品的结尾,常常以这种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按照惯例,每年北京首批新兵离京,报社都要派记者前去采访报道。
有一年,社里将那个任务交给了我。
当时,我感到有些为难。
因类似的报道报纸年年搞,很难写出新意。
可既然社里将任务交到我头上,我也只能勉为其难了。
像以前一样,我仍然把成功的基点放在了采访上,结果写出的稿子依然有了一些新意。
尤其是稿子的结尾,为整个稿子添了很多彩:15时10分,满载新兵的列车徐徐驶离车站,别一会儿就消逝在远处的田野里。
留在人们眼际的,是一片广大的乾坤…… 这是列车驶离车站时,我在月台上看到的真实一幕。
部队是一所大学校,新战士在那儿能够大有作为。
眼前的情景,一下让我想到了这些。
当时我就决定用那个情景作为稿子的结尾。
实践证明,效果依然别错的。
人是感情动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借助人类这种特殊的感知功能,常常能够取得意想别到的表达效果。
认真分析能够看出,这类结尾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托物寄情中的“物”,具有很强客观性,容易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让人闭目如在眼前,放笔如在笔底;二是这些“物”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它饱含着记者、通讯员含蓄丰富的情思;三是它能够诱发读者展开想象和思索,达到“灵感荡溢,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
五花八门的结尾形式题材和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结尾的形式能够五花八门、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