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分析三亚
三亚湾生态环境演变案例资料

• 强化海岸带综合管理, 建立统一协调的三亚 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管理机制。
• 依靠科学:全面调查分析研究三亚湾沙滩滩质 变化及海岸侵蚀的各种原因。广泛听取专家 意见, 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并积 极组织实施, 彻底解决三亚湾的海岸侵蚀和 沙滩泥化问题, 并以此为鉴, 保护和治理好其 它海湾。
36
5 原生地被
• 是分布在海滩边原生的地被植物, 根系发达, 枝叶繁茂, 生命力强, 具有 强劲的固沙、护 堤的功能。原生植被是海岸的第一生命线, 可用于海岸带护堤 的第一层次植被。强劲 的生态势使其具有天生的景观融合性。自 以为是的人的 审美偏见和误区扼杀了海岸 的生命体系, 报复从此开始……。
• 恢复性设计: 有红树半红树林、原生地被、 原生植被群落、景观植物群落、参与性景观 植物群落五种方式。
24
1.1 硬质护岸
• 因为对海滩的侵蚀较大的是海浪的力量, 在近海地段布置地基, 地基顶部由软质的 材料组成, 对海浪有消能作用, 对沙滩起 到保护作用, 对防止海岸的侵蚀、以及海 滩的泥化有很好的防治功能, 某些地段可 以伸入广场性空间。适合在风急和沙滩较 窄的区段。
32
• 釆用石环系列做成防浪冲的形态, 于生态、 景观达到完美的和谐, 既削弱海水熵能又
• 形成生物的栖息场所。
33
3 礁岩护岸
• 礁石是海的附生体, 与海俱生, 天生具有海 水亲和力。礁石遇海水 而聚生气, 养海蟹, 生牡蛎……, 形成天然的生态系, 这种生态系 具有 稳定的景观可持续性及海堤防护性。 海岸带恢复自然礁石生态系统, 强 化海堤防 护性。
42
8 参与性植物群落
• 主要分布于人活动量大的区域, 即具有优 美的景观效果, 又便于人的使用, 同时还 具有一定的护堤、防风等生态效应。这种 群落分布自由, 但成体系, 各群落系统间 相互嵌合, 构成完整的植被群落体系。
生态修复理念下的城市基础设施设计探索——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生态修复工程为例

生态修复理念下的城市基础设施设计探索———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叶秋霞,周一帆[落境景观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生态修复工程为例,探讨如何应用生态修复理念将G98高速公路转化为绿色市政基础设施。
在G98高速公路改造工程完工后,对其上盖景观及地表进行修复,以实现生态恢复和环境美化。
同时,通过打造贯穿整个城市的绿色廊道,创建城市生态绿脉,有效降低城市热耗,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项目还强调将公共空间注入活力,使其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地下高速公路的生态修复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相结合,实现了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展现了新型绿色市政基础设施设计的可能性和潜力。
关键词:绿色基础设施;城市生态修复;景观设计;城市公园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22-0184-030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等数量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在确保基础设施功能需求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生态修复工程为实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将传统的市政基础设施———G98高速公路,通过生态修复理念转化为绿色生态基础设施,从而实现市政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此外,项目还强调将公共空间注入活力,使之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城市公共空间。
本项目将高速公路的生态修复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相结合,以生态为基底,不仅满足了基础设施的功能需求,同时也实现了环境的保护和美化,服务于市民的日常绿色生活,融入城市发展框架,彰显崖州文化名片,创新地展示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设计的可能性和潜力。
1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修复的概念1.1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绿色基础设施强调绿色网络的相互连接,是具有内部连接性的自然区域及开放空间的网络,以及可能附带的工程设施,这一网络具有自然生态体系功能和价值,为人类和野生动物提供自然场所,如作为栖息地,净水源,迁徙通道,它们总体构成保证环境、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框架[1]。
三亚落笔洞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亚落笔洞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内容包括背景,规划,管控,其他,,第一部分,背景,一、区位,,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是海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通信枢纽。
落笔洞片区位于三亚市区东北部,距市中心约6公里,距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约12公里,区位优越。
,本项目由三亚落笔洞景区国际康体养生中心,三亚学院,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和高知园四部分用地组成,规划总用地面积为898.96公顷。
,落笔洞遗址是目前已知的海南岛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也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南端的一处史前文化洞穴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项目的开发落成,能有效扩展三亚市的旅游格局,填充旅游产品的类型,吸引新客源。
,二、用地现状,本规划区内现已开发建设用地为三亚学院A区用地,至2008年已完成建设用地2000亩,建成校舍面积近30万平米。
其余现状用地多为原生态林地、果园、橡胶种植地和一般耕地。
,三、现状道路,现已建成迎宾路至三亚学院A区主干道,学院内部支路。
县道从本区域中部由西至东穿过,是本区原对外交通的主干道。
其余为山间小路。
四、现状典型景观照片,现状地形,现状水源,现状植被,三亚学院,舞、上层次总体规划回顾,规划目标:实现以自然生态保护为根本,以落笔洞保护开发为核心,形成教育、旅游、康体养生三大功能的合理画布局与良性互动。
总体规划确定了三大产业构成,分别是:休闲旅游业,教育产业,康体养生,六、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由于建设项目的发展和变化,原总规康体养生板块中的地块编号为4-07和4-08东侧部分约500亩用地由之前的商业用地和一类居住用地性质调整为教育用地,作为筹建中的三亚理工职业学院的发展用地,并将康体养生板块中的地块编号为4-06西侧部分约175亩用地由之前的一类居住用地调整为二类居住用地。
七、用地适宜性评价,第二部分规划,一、规划依据,二、规划期限,三、规划思路,四、规划目标,规划性质为:以教育、落笔洞保护为基础,具有旅游、居住功能的休闲中心。
和美凤凰 多彩三亚

和美凤凰多彩三亚摘要:三亚是我国唯一的国际性热带海滨旅游城市,山、城、河、海浑然一体,自然资源丰富。
本文结合三亚市凤凰路道路绿化景观方案设计,提出将自然生态引入城市道路,体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营造富有热带特色风景城市道路景观的方案设计。
关键词:三亚、热带、自然生态、道路景观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是我国唯一的国际性热带海滨旅游城市。
其三面环山、海湾众多,市区有东、西两条河穿过,自然岸线曲折多变,景色优美,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在城市中非常难得、弥足珍贵。
本文结合三亚市凤凰路道路绿化景观方案,探索将自然生态引入城市道路,体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1. 概况三亚市凤凰路又名二环路,是三亚市南北向主干道。
本设计南起新风路、北至金鸡岭路,长约4.4km,道路红线宽80m,中央绿带已建成,两侧绿带各宽20米,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沿途有“美丽之冠”、虎豹岭、临春河、迎宾路环岛、月川湿地、金鸡岭等三亚市众多景点。
城市规划道路两侧以居住用地为主,在中部迎宾路两侧为商业区。
2. 设计理念2.1缘起《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有鸟焉,其状如鸡(有些古籍作鹤),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凤凰,起源于古代先民对鸟的崇拜,是一种被美化、神化和理想化的神鸟的形象。
凤凰是美的集合、美的体现、美的反映、美的化身。
锦鸡的彩羽、孔雀的靓羽、鹰雕的巨翅、鹤鹳的长足、鸵鸟的高大,以及燕子的知春、天鹅的高洁、乌鸦的反哺、鸳鸯的匹俦……,一个个美的因子、美的素质、美的单元,走出原本的所属,走向了一个新的集合——凤凰,一只美丽的神鸟诞生在中华大地,在原野山林之间盘旋飞舞,带给人们吉祥美好。
凤凰是美丽、高贵、智慧、吉祥、安康、喜庆、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的象征,人们将美好的理想、追求、愿望、祝福等都寄托于此。
2.2景观概念:多彩“凤凰”——既体现凤凰的祥瑞美、新异美、崇高美,同时也体现凤凰展翅、多元文化、多姿多彩的热带特色风情。
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案例分析

五指山市 南山
吉阳镇
三亚 大东海
亚龙湾
2
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
重点保护生态保育区,带状开发观光游览、休闲体验和雨林度假旅游产品
过江龙 千里伞
集结 地
鸟巢度假 鸟巢度假 村(西区) 村(东区)
兰花谷
1号规划山地 度假村
入口服 务区
大 佛石 嘚嘚
山顶峰 园区
山地度假村
沧海楼
山地度假村
生态保育区
分景点
兰花谷
以环保车游线为主体,分景点设置小环线,为游客节省体力,但目前需原路返回,未形成大环线
过江龙
千里伞
兰花谷
千年 日出 揽胜
台
入口
大 佛石 嘚嘚
沧海楼
天
街
起点 沿途经历景点
终点
距 离
特色
适合客 群
登山 探险 游览 线
西大 门
沿途经过飞来石、长舌妇石、 盘龙洞、荔枝园、望山石、围 凤桥、野象桥、飞龙桥、野象 石、飞龙溪畔、牛背石、河马 石、独石桥、石巷、巨榕抱石、 穿空索桥、雨林栈道、半山观 景平台、红霞石、丛林幽径、 擎天石、防空洞、空山亭等
客房:21间;
配套设施:接待吧、峭 壁天池、烟波亭酒吧
客房:86间; 配套设施:海阔天空泰 餐厅、飞龙岭西餐厅、 浪淘沙泳池
客房:20间半敞开式帐篷房; 配套设施:露营帐篷、户外 用品卖场、篝火酒吧、游泳 池、按摩床、冲凉间等
6
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
特色二:多元文化的并行演绎
特色三:丰富多样化的生态观景点/步道和体验方式
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
1
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 以森林文化为依托,打造山海相依,海洋、山地、雨林相结合,三亚亚龙湾标志性的绿色旅游品牌
三亚市白鹭公园优化设计

三亚市白鹭公园优化设计作者:王玫兰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10期摘要:三亚市从资源型开发到特色城市型发展,本身就是旅游品牌,因此城市空间环境必然成为三亚实施高端战略、打造国际滨海名城最为重要的载体和象征。
白鹭公园为三亚市重要的空间环境之一,公园内有大面积的水和湿地植物,针对白鹭公园在三亚市绿地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职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探讨。
白鹭湿地公园由于长时间的管理不当,造成生态系统发生紊乱,公园内部河流的流动性影响了水环境,造成大面积的水体污染和死角,湿地植物也受到大面积的破坏。
规划主要基于生态修复的手法,对白鹭公园进行优化改造,目的是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园内水体的质量,并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憩环境,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优化设计;白鹭公园;三亚市一、绪论人类文明起源于江河流域,开始就与水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古至今人们就常聚集在水的周围,将大部分的城市、建筑都建于水的附近。
但进入工业社会后,社会的发展高于了环境的保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滨水区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但却在我们使用和管理中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尤其是水质被大量的污染,河岸被硬质化,失去了原有的自然式驳岸,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物窒息而死,我们的滨水空间也就失去了最先有的活力,公众的活动也逐渐减少,导致空间浪费,利用率不高。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将从城市滨水区的生态可持续方面出发,打造一个适宜人活动又能高效集约土地的滨水空间。
目前从各位专家学者的言论中可以知道,城市规划正面临着技术与设计理念方面的转型问题,从以前的增量规划到最近几年兴起的存量规划,从改造自然到恢复自然的设计理念等。
城市空间的优化设计理念主要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思想”为主,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二、白鹭公园现状分析公园一般在绿地系统中承担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市区的公园,它不仅是起到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也为人们提供躲避灾难供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分析三亚》PPT课件讲义

LOGO 2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三亚市将滨海岸线分为自然生态岸线、风景旅游岸线、 城镇生活岸线、港口和军事岸线。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 自然优势,构成三亚市独具特色的沿海生态景观带。
LOGO 2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自然生态岸线包括鹿回头半岛南端、崖洲湾保港--梅山沿线等,禁止任何开发性建设,维持 自然状态,维系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 风景旅游岸线小东海、大东海、三亚湾海坡段等作为以休闲度假为主的风景旅游岸 线,严格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及景观风貌,防止开发建设和旅游活动对岸线造成污染、 破坏及其他不良影响。
右键单击您要使用的图标选择“填充 ”,选 择任意 颜色
拖动控制框调整大小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LOGO
2
规划结构: “三带、多 廊” “山海
环楔”绿地 空间结构。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三带”—— 沿海生态景观 带与两道环状 山体绿带(北 部与中部)
“多廊”——水系廊道、山体廊道
水系廊道:藤桥河生态廊道、宁远河生态廊道和三亚河生态廊道。
山体廊道:四条纵向山体廊道:南山及北侧山体、鸟古岭及北侧山 体——两王岭、鹿回头岭——火岭——南边岭——狗岭——海螺 岭——南定岭、虎头岭——海棠湾西侧山体。
绿地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绿地案例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绿地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绿地管理和规划变得愈发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某个具体绿地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绿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 案例背景本案例分析的绿地位于某市的中心商业区,总面积约为10公顷。
该绿地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景观设计,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然而,近年来,由于城市土地的高价值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该绿地面临被开发为商业用途的压力。
市民对于保留绿地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该绿地的管理正在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
3. 问题分析3.1 绿地面积不足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绿地面积的减少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本案例中,绿地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市民对于绿地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绿地面积不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2 绿地设施老化绿地的设施老化是另一个问题。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部分绿地设施损坏、残旧。
这使得市民的使用体验变差,也增加了绿地维护的成本和难度。
3.3 开发压力由于绿地地理位置优越,附近商业发展蓬勃。
开发商对于绿地的商业价值也看中,提出将绿地用作商业用途的开发计划。
这给绿地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4. 解决方案4.1 扩大绿地面积为了满足市民对于绿地的需求,扩大绿地面积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重新规划城市用地,将一部分商业用地转变为绿地;利用市政资金购买周边闲置地块,拓展绿地面积;鼓励企业绿化自有用地,并向公众开放。
4.2 更新绿地设施为了提高市民的使用体验和绿地的吸引力,更新绿地设施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增加座椅和遮阳设施,方便市民休息;完善景观和植被,打造更美观的环境;设置儿童游乐设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需求。
4.3 设立绿地保护区为了保护绿地免受开发压力的威胁,可以设立绿地保护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2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水系廊道
山体廊道
水系廊道:宁远河生态廊道贯穿中部与北部山体绿地地带,连接东南的人口密集区和沿海生态 景观带,与沿河景观地带构成了一条主要的景观轴线。宁藤桥河生态廊道连接北部与沿海绿带, 三亚河生态廊道连接中部与沿海绿带,为沿海的人口集聚区提供更多地景观选择。
山体廊道:四条纵向山体廊道:南山及北侧山体、鸟古岭及北侧山体——两王岭、鹿回头岭— —火岭——南边岭——狗岭——海螺岭——南定岭、虎头岭——海棠湾西侧山体 ,贯穿连接主 要景观与绿地带。
1 三亚市简介
市域:三亚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1919.6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95万人,其中 城镇人口约71万人。三亚地处低纬度,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25.7°C,年平均降水量1347.5MM。素有“天然温室”之称。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西起海坡、东至田独和榆林湾、北接绕城高速公路,面积约 188平方公里,规划城市建设用地7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规模50万人,活动人 口(包括常住人口和当量旅游人口)总量约65万人。
绿廊渗透利用连续的绿地空间以及景观道路沿线绿带加强滨海与滨河地区联 系与渗透,强化中心城区绿地网络化结构,引导旅游空间向城区扩展。
3 城区绿地
LOGO
防护绿地包含高速公路、铁路沿线防 护绿地、高压走廊安全隔离绿地,城 市卫生防护隔离绿地。滨海、滨河防
护带。是城市安全的天然防护带。
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 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地,同时 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形象。
抗逆性强、易栽植、使用数量大、出现频率较高、有发展潜力等特点。树种为非洲楝、垂叶榕、
LOGO
1 三亚市简介 2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3 城区绿地 4 绿道规划
1 三亚市简介
三亚北靠高山,南临大海,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一个狭长状的多角形。境内海岸线258.65 公里,有大小港湾19个。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三亚拥有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南海,自 己的海岸线长度是209公里,管辖的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 三亚市区三面环山,北有抱坡岭,东有大会岭、虎豹岭和海拔393米的高岭(狗岭),南有南边岭, 形成环抱之势,山岭绵延起伏、层次分明;同时,山脉的延伸将市区分成若干青山围成的空间,为 城市不同地区提供了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环境。三亚面临南海,海湾较多。处于市区的大东海、小 东海、三亚湾与市民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亚市区坐落在一种幽美的以山、海、河为特点的自然环境之中,城市的建设注意城市与自然景观 环境、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山—海—河—城”巧妙组合,构成了三亚市区独特的环境特色.
LOGO 2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北部山体绿带:以低山丘陵为主,构筑起三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生态支撑屏障,也 是河流水系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域,同时还是陆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同时亦 是三亚市旅游观光地区。 中部山体绿带:全市农业尤其种植业发展的集中区域,中心城区的生态保护屏障,对于水 源 涵养起到重要作用,是维系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区域。亦为中部防风与旅游的重 要地带。
LOGO 2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城镇生活岸线三亚湾老城区段为城市生活性岸线,保障其公共性与开放性,整体风格需体现
热带海滨景观特色,考虑市民生活休闲需求,可适当融入城市公园特征,强化植物遮阴效果, 结合实际游赏线路,设置座椅、长廊等休憩服务设施
军事岸线榆林湾口保留现有军港岸线,严格管控周边建设,不得影响军事功能,加 强生态培育,切实保护海洋资源多样性。
生产绿地鸭仔塘苗圃和田独苗圃两 个 ,为城市及居民提供更加丰富
的景观与娱乐的选择。
3 城区绿地
LOGO
树种规划
城市绿化基调树种:充分体现当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及作为城市景观重要标志的 应用树种。树种为椰子、高山榕、小叶榕、酸豆、凤凰木、印度紫檀、三角梅。
高山榕
椰子树
小叶榕
城市绿化骨干树种:是城市各类型绿地中的重点绿化树种,具有景观价值优良、在本地适应面广、
LOGO 2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三亚市将滨海岸线分为自然生态岸线、风景旅游岸线、 城镇生活岸线、港口和军事岸线。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 自然优势,构成三亚市独具特色的沿海生态景观带。
LOGO 2 市域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自然生态岸线包括鹿回头半岛南端、崖洲湾保港--梅山沿线等,禁止任何开发性建设,维持 自然状态,维系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 风景旅游岸线小东海、大东海、三亚湾海坡段等作为以休闲度假为主的风景旅游岸 线,严格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及景观风貌,防止开发建设和旅游活动对岸线造成污染、 破坏及其他不良影响。
LOGO
2
规划结构: “三带、多 廊” “山海
环楔”绿地 空间观 带与两道环状 山体绿带(北 部与中部)
“多廊”——水系廊道、山体廊道
水系廊道:藤桥河生态廊道、宁远河生态廊道和三亚河生态廊道。
山体廊道:四条纵向山体廊道:南山及北侧山体、鸟古岭及北侧山 体——两王岭、鹿回头岭——火岭——南边岭——狗岭——海螺 岭——南定岭、虎头岭——海棠湾西侧山体。
3 城区绿地
LOGO
山环海拥严格保护并有效利用外围山林地,形成生态防护的绿色屏障,维护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强化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岸线自然景观保护,严格控制自 然岸线的人工干预,保全岸线生态与景观资源的完整性和异质性。
水串多珠形成由河流水系及沿岸绿带所构成的网络化绿色开敞空间骨架,结合 绿道建设串联山体、公园绿地,充分展示旅游城市的独特休闲氛围和舒适的空 间环境,构建蓝绿交融的生态廊道。
街旁绿地在老城区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结合市 政建设、旧城改造,拆除危棚简屋和违章建筑等进行小型街旁绿 地建设,增加绿地面积,提升老城区景观形象,改善城市老区居 民游憩生活环境。在城市新区中,重点在城市景观道路交叉口处、 景观生态河道重要节点地段和景观绿化步道入口处等能有效提高 城市形象的门户地段进行街旁绿地的规划建设,使街旁绿地的建 设与城市绿色网络的骨架有机融合,丰富和提升城市整体绿色景 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