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82_广联达钢筋翻样教程
钢筋翻样学习教材

1
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a=1.2La+Hb+0.5Hc
2
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 max(1/3 Lo左, 1/3 Lo右)*2
3
*
基础梁箍筋长度(梁不外伸)
大箍筋长度=[(h-保护层*2)+(b-保护层 *2)]*2+1.9d*2+max(10d,75mm)*2+8d
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
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
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
变截面
主筋计算同前
c/hb≤1/6情况
*
变截面
上筋下插1.5LaE
下筋上弯折如图
c/hb>1/6情况
*
纯剪力墙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
加门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
加洞口后钢筋构造
*
加门窗
*
顶层角柱主筋长度
比角柱多一面1号筋 比角柱多一面2号筋 剩余的全是4号筋
*
单箍筋长度计算
4号箍筋长度
=(h-保护层*2+d*2+d*2)+1.9d*2+max(10d,75mm)*2
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
*
单箍筋长度计算
4号箍筋长度 =(h-保护层*2+d*2)+1.9d*2+max(10d,75mm)*2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梁高-保护层)+12d
*
顶层边柱主筋长度
广联达钢筋抽样GGJ教学演示文稿

• 也可以同板的钢筋型号 间距为横纵向各1米
第70页,共85页。
马凳筋
• 双层双向的板筋为A8 钢筋的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 筋之间的距离,间距为@800*800
• 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 • 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
• 集中标注 • 原位标注
第36页,共85页。
梁构件集中标注
• 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梁编号 梁截面尺寸 梁箍筋
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下部通长筋 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
梁顶面标高高差
第37页,共85页。
梁的集中标注
• 梁的名称
第38页,共85页。
梁的跨数为(1A)—如何在跨数量里面输入?
• 所以,为了便于梁筋通过,芯柱边长不宜小于柱边长或直径 的1/3,且不宜小于250mm。
第27页,共85页。
箍筋
箍筋加密区及非加密区和图集不符的情况下
第28页,共85页。
• 柱子的插筋和纵筋的钢筋信息不一样 • 在插筋信息里输入 • 输入格式:数量+级别+直径,不同直径
用“+”号连接。例如:12B25+5B22表示 插筋为12根直径为25和5根直径为22,均为 二级钢筋。 只有当插筋构造选择为“设置 插筋”时该属性值才起作用。
第30页,共85页。
参数化柱
• 可以用默认状态下建立 • 可以用截面编辑器编辑
第31页,共85页。
异形柱
第32页,共85页。
查看工程量
• 首先进行汇总计算 • 1查看一根柱的钢筋总量
• 查看细部钢筋信息
钢筋翻样方法及实例

钢筋翻样方法及实例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
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9-46);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9-23。
图9-46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钢筋弯曲调整值表9-23注:d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9-47)。
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
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
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图9-47 钢筋弯钩计算简图(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按图9-47所示的简图(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计算: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9-24。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9-243.弯起钢筋斜长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9-48。
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见表9-25。
图9-48 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a)弯起角度30°;(b)弯起角度45°;(c)弯起角度60°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表9-25注:h0为弯起高度。
广联达软件翻样秘籍

广联达软件翻样秘籍——计算设置篇你们的工作因我们的辅助更加轻松我们的产品因你们的建议更加成熟计算设置计算设置中包含计算设置、节点设置、箍筋设置、搭接设置和箍筋公式。
1.柱的计算设置计算设置部分的内容,是软件内置的规范、图集和施工做法的显示和设置。
包括各类构件计算过程中所用到的参数的设置,直接影响钢筋计算结果;软件中默认的都是规范中规定的数值和工程中最常用的数值,按照图集设计的工程,一般不需要进行修改;图纸有特殊说明时,用户可以根据结构施工说明和施工图来对具体的项目进行修改。
例如下截取了柱计算设置中的一部分经常是大家反应和比较常用以及难理解的地方;(1)柱/墙柱在基础锚固区的箍筋数量软件提供了2个选项:如果在实际工程在基础存在导墙的情况,我们可以指定根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导墙的箍筋加到里面做了,在计算上一层柱的时候要把导墙范围内的箍筋再扣减出来,在柱的属性里面里面选择箍筋增减功能如图:(2)梁(板)上柱/墙柱在插筋锚固区的箍筋数量软件同(1)一样也提供了2个选项,功能上面的基本类似。
(3)柱/墙柱纵筋的连接位置限高:软件默认位置限高为3500,是因为柱钢筋连接的位置太高了不方便施工而设置的,实际施工的时候钢筋连接的位置基本不会超过2500,我们在做实际工程的时候可以把默认值改为2500(根据具体情况自己设置)(4)本层纵筋大于设定值时则单独计算本层纵筋:软件默认值为2000;设置是柱的上部纵筋直径变大时,按照图集要求要伸至下层非连接区范围连接,施工翻样的习惯是直接伸至下端进行连接,但是有的楼层比较高,大直径的钢筋伸至下端连接会浪费许多钢筋,所以增加了上端连接点与下端连接点距离的设置,如果施工过程中不允许存在二个接头的时候,有二种设置,(1)将默认设置2000改为9000;(2)将设置项上柱钢筋直径大于下柱钢筋直径时的做法的选项,改为取上层柱纵筋规格计算。
依据在11G101-1的57页(5)柱变截面尺寸小于等于设定值时纵筋连通计算:软件默认的是按照规范1/6的规定进行计算的,但是在实际工程施工的时候,有些大直径的钢筋弯折比较困难,现场可能会出现小于设定值的时候也不连通计算我们就可以把hb/6的分母进行调大,而小直径的钢筋现场比较容易弯折,有的在浇筑混凝土前调整一下,在浇筑混凝土以后再次的调整一下就可以满足现场施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hb/6的分母调小一下,就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钢筋翻样教程

梁
技术
信念
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 固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54
梁
技术
信念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55
梁
技术
信念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56
梁
技术
信念
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取大值) *2+支座宽 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取大值) *2+支座宽 57
98
基础梁主筋(梁外伸)
技术
信念
上部第一排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12d*2 上部第二排贯通筋长度=边柱外边长-保护层*2+12d*2 下部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12d*2
根部根数=(加密区长 度-50)/加密间距+1 技术 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 /加密间距 信念 +1 梁高范围根数=梁高/ 加密间距
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 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20
变截面
c/hb≤1/6情况
主筋计算同前
技术Βιβλιοθήκη 信念21变截面
c/hb>1/6情况 上筋下插1.5LaE 下筋上弯折如图 技术 信念
锚固长度La+弯勾 按标注计算
板厚-保护层*2 (板厚-保护层)
71
板面筋根数
技术 信念 面筋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72
板分布筋长
1、分布筋长度=轴线(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 技术 信念 ×2+参差长度×2+弯勾×2
钢筋翻样——条形基础篇,你学的来的钢筋翻样技巧

钢筋翻样——条形基础篇,你学的来的钢筋翻样技巧本文需仔细阅读,时长因人而异。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条形基础的钢筋翻样方法,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考虑条形基础有基础梁的情况,基础梁的计算我们放在梁板式筏型基础里来讲。
条形基础分为坡形和阶形,两种形式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以下内容中涉及字母及含义如下:c :钢筋保护层厚度s :钢筋间距X :条形基础X向长度Y :条形基础Y向长度b:条形基础宽度以下计算实例条形基础宽度均相同。
这张图是条形基础配筋图,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条基底部钢筋为C14@150/A8 @250,“/”前边的是受力钢筋,后边的是分布钢筋,对于条形基础来说短向配置受力钢筋,长向配置分布钢筋,下边我们看一张工程施工图纸。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条形基础形成一个闭合,这样条形基础就存在转角、十字交接和丁字交接,下边我们就分这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计算演示。
注意:在计算时均取基础的净长。
1、转角处钢筋构造,我称它为L形参照16G101-3第77 页(a)图。
1)受力钢筋计算转角处的钢筋 X 向与 Y 向的短方向都为受力钢筋,所以 X 向与 Y 向的分布筋在转角处要断开并且与对应方向的受力钢筋搭接150mm。
我们以下边这张图为例,以X向钢筋进行演示,Y向钢筋计算相同。
受力钢筋长度=b-2c受力钢筋根数={X-2×min(75,s/2)/s}+12)分布钢筋计算绿的为分布筋;红色为受力筋计算分布筋时要注意的一点是分布钢筋与受力筋要搭接150mm,在计算受力筋长度时减去了两边保护层厚度,所以在计算分布筋长度时要注意加上保护成厚度和搭接长度150mm,如上图所示。
分布钢筋长度=X-2b+2c+2×150+2×6.25d这里的2×6.25d为一级钢末端为180°弯钩的长度,如果分布筋为三级钢则仅需计算平直段长度。
2、丁字交接基础底板参照16H101-3,第77页(b)图。
钢筋翻样方法全攻略

钢筋翻样方法全攻略悉心总结一下,钢筋翻样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8种操作方法,不会使用电脑翻样者,只能会应用最简单的前3种方法,那是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翻样方法,当应用电脑电算翻样时,所有这8种方法都可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但一定要功底深厚。
一,单筋法无论手算和电算,都能用得上单筋法,又叫单根录入法,这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抽筋方法之一,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表格。
计算时,只要有了结构图纸,再有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计算器或手机(当计算器用)就行了。
单筋法的优点是,简单、灵活、方便、快捷,适用于数量很少而且构造简单的构件,如独立或条形基础、过梁,简支梁,小面积建筑物的圈梁、雨蓬、阳台、单层排柱,构造柱、相同进深且又相等开间的板,直板式楼梯等等,这些构件数量少,构造单一,用手算,轻而易举的几笔就算完了,如果用电算,反而还倒显得罗嗦麻烦了。
所以电算也不是任何情况都适用,人们常说的杀鸡焉用宰牛刀,形容小型工程不用电算,比喻得恰如其分。
单筋法用电算,其实不比手算快,只能满足一些人的猎奇心理,看看电脑是否也有和人一样的本事,而且文字数字打印出来比手写的工整美观,就这一点点的**力,也能使单筋录入法的所谓翻样软件卖上几百元,这让行家看来简直就是在虎人,拿人二五眼,靠吹牛兜售所谓的翻样产品来赚钱。
电算的单筋录入法,在编程时,把各种钢筋的形状,尺寸注写位置全已考虑周全,使用人员只要在格子里面点击激活单根钢筋加上尺寸数字,下料长度和结算汇总是自动完成的,其实质,还是以造价和预算求出总量为目的,于翻样而言沾点边也不多,这种翻样软件纯属滥竽充数。
单筋法靠的是翻样基本功,包括平法基本功,识图算料其本功,钢筋施工专业基本功,这几样缺一不可,凡涉及到翻样的知识必须完全掌握,如各种参数系数,各种构件,各种配筋情况,全要了如指掌,方能胜任。
翻样八法中,无论哪一种,都要在单筋法之上发展壮大起来,历练成熟起来。
二,放样法放样法,不管手算和电算,都能用得上,我收过一个徒弟,问他吊筋的斜长如何计算,他说我算不好,但是在制做时,我能做得非常漂亮,我把图形画在地板上,实际量尺下料就行了,我说你这是放实样。
钢筋翻样教程ppt课件

技术
梁
箍筋长度计算同前
箍筋根数计算 一级抗震 加密区根数= ((2*梁高-50)/
加信密念间距+1
非=(净跨长-左加 密区-右加密区)/ 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加密*2+ 非加密
13
技术
梁
箍筋长度计算同前
箍筋根数计算 二-四级抗震 加密区根数= ((1.5*梁高-50)
/信加念密间距+1
非=(净跨长-左加 密区-右加密区)/ 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加密*2+ 非加密
14
屋面梁
技术
信念
边支座上部钢筋锚入梁底
15
构造腰筋=净跨+15d*2+弯勾*2
8
梁
技术
信念
抗纽腰筋=净跨+锚固长度*2+弯勾*2 拉接筋长度同前
拉接筋根数一般按箍筋间距的2倍计算
9
梁
技术
信念
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 固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10
梁
技术
信念
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
11
梁
技术
信念
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钢Biblioteka 翻样教程1谁是谁的支座
技术
基础(或者基础梁) 是柱子的支座 柱子是梁的支座 信特念点: 支座内箍筋连续通 过,基础板同理
2
谁是谁的支座
梁(或墙)是 板的支座
技术
与信梁念平行的钢
筋不进入梁内
3
梁
技术
信念
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 固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