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旅游复习题

合集下载

民俗资源与旅游试题及答案(2020)

民俗资源与旅游试题及答案(2020)

民俗资源与旅游试题及答案(2020)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1.神话中的主人公形象一般都是()。

(1.0分)A、神B、人C、植物D、动物2.从民俗文化角度来讲,上海市的地标性建筑是()。

(1.0分)A、东方明珠B、龙华庙C、城隍庙D、静安寺3.民俗不具有()的特点。

(1.0分)A、民族性B、政治性C、集体性D、地域性4.( )是川沙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1.0分)A、尖沙咀B、浦西新区C、浦东新区D、宝山区5.明清时期江南著名的经济文化重镇是()。

(1.0分)A、安亭镇B、罗店古镇C、朱家角古镇D、七宝古镇6.资源可以通过()转化为财富。

(1.0分)A、社会生产B、生产力C、人类劳动D、生产资料7.过去的上海人不叫上海人,叫()。

(1.0分)A、浙江人B、温浙人C、小苏子D、小林子8.神话传说属于()。

(1.0分)A、纪实民俗学B、叙事民俗学C、谣言民俗学D、文字民俗学9.对上海人来说,事物的()永远是第一位的。

(1.0分)A、实用价值B、收藏价值C、外观价值D、以上答案都正确10.农历每月的( )是朔月。

(1.0分)A、初一B、十五C、二十D、月底11.民俗艺术产生于(),流行于民间。

(1.0分)A、乡间B、大众C、民间D、农民12.()可被概括为上海的地缘特征。

(1.0分)A、三面环海B、平原众多C、襟江带海D、大陆架13.中国民俗艺术的本质是()。

(1.0分)A、经济性B、实用性C、审美性D、艺术性14.可通过()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保护。

(1.0分)A、组织性保护B、研究性保护C、租借性保护D、以上答案都正确205738051 15.()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

(1.0分)01 1.00Ad27abcd30f3849A、资源B、人力C、环境D、能源16.以下不属于民间艺术中“花”的分布地的是()。

(1.0分)A、陕西B、宁夏C、青海D、甘肃17.()是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

旅游民俗复习资料.doc

旅游民俗复习资料.doc

1.夜游是黎族青年谈恋爱的方式。

正确2.油炸的烹饪方式最不健康。

错误3.窑洞分为“靠崖洞”和“地坑窑”两种。

正确4.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四大方式之一。

正确5.青龙偃月刀是张飞所将武器。

钳误6.汉族是个多神崇拜的民族。

正确7.洞穴式是人类最古老的居住习俗。

正确8.秦汉时期,汉族民众己习惯于把茶作为饮料。

正确9.服饰由质、形、色、饰四个方面要素构成。

正确10.结婚之日,礼堂以红黄为主色布景。

正确11.旅游民俗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12信仰民俗信仰民俗是人类生活中基于一定的信仰心态所形成的社会风俗。

它包括人们的信仰观念,崇拜心理,以及有关信仰的操作仪式和社会习俗。

信仰民俗的信仰归根到底是-•种宗教信仰。

13.那达慕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占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那达慕没有确切的日期,一般是在天高气爽,牛肥马壮的七八月举行。

主要活动内容有竞技比赛:摔跤,射箭和赛马;文艺演出:歌舞表演;商品贸易。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不但洋为”娱乐、游戏",还可以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14.战略婚姻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家族或自身的政治经济等利益而结为夫妻,以维系家族间的利益往来。

在战略婚姻里,多数男女双方并无感情,利益是维系他们婚姻关系的纽带。

15.合誉合髻是唐、宋后的--种婚俗,以新婚男女的头发作为婚姻结合的信物。

即新婚夫妇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籍头发, 那在一起表示同心。

16.洗三“洗三"是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

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 这就是“洗三”。

洗完后可以给其穿上褂子,但不能穿裤子,否则长大后腿脚不灵便。

“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考试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考试

中国民俗旅游一、名词解释1、民俗:民俗是世代传袭下来的、同时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象,是形成了许多类型的事象,是有比较相对稳定形式的事象,是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口头上、心理上的事象,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文化事象。

2、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3、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包括主食、菜肴和饮料三部分。

4、居住民俗:顾名思义,就是平民百姓在居住行为上的民俗习惯。

5、蒙古包:主要流行于我国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的游牧民族居住区,蒙古族的蒙古包呈圆形尖顶,包身用若干个称作“哈那”的木条围成,通常用羊毛毯一层或两层覆盖,样似草原上洒落的莲花。

6、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7、节日:是一种具有民俗意义或者纪念意义的进行社会活动的日子,一般有固定的日期,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8、蒙古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起源于13世纪,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进行5~7天,主要活动项目是进行射箭、摔跤、赛马的比赛。

9、游艺民俗:它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二、选择或填空题1、民俗的种类:(1)物质民俗(2)社会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

(3)意识民俗2、(1)腊八要喝八宝粥(2)春节吃饺子(3)正月十五吃元宵(4)二月初二煮猪头(5)立春吃春饼(6)五月端午吃粽子(7)八月十五吃月饼(8)重阳节吃花糕3、(1)山东菜“一菜一味,百菜不重”。

清蒸加吉鱼、九转大肠(2)四川菜系“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灯影牛肉、毛肚火锅、水煮肉片、清蒸江团。

(3)福建菜,佛跳墙。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练习题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练习题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的特点。

A.东南密西北疏B.东南疏西北密C.东西密南北疏D.东西疏南北密2.下列传统节目中,未作为全国性法定节目的是()。

A.元宵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3.被称为“口袋房,曼子炕”的是()的民居形式。

A.朝鲜族B.满族C.维吾尔族D.纳西族4.婴儿周岁、回甲节、回婚节是( )特有的民俗节日。

A.苗族B.壮族C.朝鲜族D.满族5.蒙古族的文化遗产中,蒙古长调与( )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祭敖包B.呼麦C.马头琴音乐D.那达慕6.达瓦孜是( )喜闻乐见的娱乐表演项目。

A.回族B.蒙古族C.土家族D.维吾尔族7.藏族在()被称为“吐蕃”.A.汉朝B. 唐朝C. 宋朝D.清朝8.《格萨尔王传》、《江格尔》、与()并称中国“三大史诗”.A.《高皇歌》B.《阿诗玛》C.《玛纳斯》D.《创世纪》9.彝族的原始宗教中,祭司称为()A.三朵B.萨满C.赞哈D.毕摩10.苗族的祖先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 ( )部落A.荆蛮B.百越C.蚩尤D.东夷11.“分鸡心”是( )的交友礼节A.彝族B.黎族C.苗族D.土家族12.( )是古代纳西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A.《创世纪》B.《东巴经》C.《东巴画谱》D.《白沙细乐》13.白族的宗教信仰中,主要崇拜()A,先祖 B.鬼神 C.自然 D.本主14.白族菜最负盛名的是()。

A.坨坨肉B.琵琶猪C.砂锅弓鱼D.酸辣江鱼15.黎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采用()崇拜物。

A.自然B.图腾C.动物D.鬼神16.黎族妇女曾有文面文身的习俗,称之为()。

A.刺绣B.刻面C.雕题D.美体17.三道茶是()传统的品茶艺术与待客礼仪。

A.彝族B.白族C.苗族D.傣族18.以青苔入菜,是()特有的风味菜。

A.白族B.彝族C.黎族D.傣族19。

()是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A.开门节B.泼水节C.关门节D.水灯节20.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有直接渊源关系。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试题10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试题10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黑茶安溪铁观音茶
五、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饮食民俗
2.服饰民俗
3.居住民俗
4.节日民俗
5.游艺民俗
六、简述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饮食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2.简述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3..简述居住民俗的影响因素。
4.简述交通民俗的特征。
5.我国游艺民俗的特色是什么?
七、能力题(每题10分,共20分)
第二套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茶,又名茗,是茶树、茶叶的总称。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按茶叶的颜色来划分,如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 )等。
2.酒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类型。如按生产工艺或酿酒的方法,酒可分为( )、发酵酒和配制酒。
3.我国历史上长期发展形成的八大菜系是指( )、鲁菜、粤菜、闽菜、湘菜、皖菜、浙菜、苏菜。
将各大菜系及其代表名菜连线。
鲁菜 麻婆豆腐
川菜佛跳墙
粤菜 九转大肠
闽菜霸王别姬
湘菜西湖醋鱼
徽菜三蛇龙虎会
浙菜君山银针鸡片
淮阳菜符离集烧鸡
五、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信仰民俗
2.服饰民俗
3.居住民俗
六、简述题(每题5分,共25分)
1.列举与酒有关的名胜古迹。
2.简述居住民俗旅游开发的方式。
3.交通民俗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下列属于藏族传统节日的有:( )
A.“藏历新年” B.“沐浴节” C.“蝴蝶会” D.“望果节”
4.民间口头文学包括:( )
A. 歌谣 B. 故事与笑话 C. 谚语与谜语 D. 说唱与小戏
5.著名的四大年画有:( )
A.天津的杨柳青 B.山东潍坊的杨家埠 C.苏州的桃花坞 D.四川的绵竹

中国民俗旅游试题

中国民俗旅游试题

《中国民俗旅游》试卷(闭卷)使用班级: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2分)1、民族:2、民俗:3、行歌坐月:4、民俗旅游: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1、藏族古代建筑以()为代表,有众多的藏传佛教寺庙。

2、()是清真寺主持教务的人,极受穆斯林及回族人的尊敬。

当他们在祈祷时,千万不要打扰他们。

3、()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

4、中国新疆维吾尔()艺术已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是满族传统风味糕点。

它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蛋条糕,它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等做成。

6、朝鲜族主要居住在(),而当地三宝是指()、()和()。

7、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舞,技艺很高。

8、傣族多信仰(),常吃的主食是()。

9、()族待客时最常用的佳肴是坨坨肉和酸菜汤,本族男子头上都蓄有一蓬头发,称为(),这是每个人最高贵的地方,忌旁人用手触摸,否则被认为是极大的侮辱。

10、土家族最有特色的习俗是()。

三、单选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回族B.苗族C.壮族D.汉族2.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A.高山族B.珞巴族C.哈尼族D.纳西族3.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是()A.福建省B.云南省C.广东省D.贵州省4.属于晋陕黄土高原的汉族民居特色的是()A,四合院式 B.围龙屋 C.马头墙 D.窑洞5.陕北农民标志性的标志是()A.腰带B.小花帽C.白羊肚手巾D.大筒裤6.春节中以()为高潮。

A.除夕和正月十五B.正月十五和正月初一C.除夕和正月初一D.除夕和正月初二7. 满族信仰()A.萨满教B.佛教C.基督教D.道教8.“万字坑”属于下列哪个民族的住房特点()A.朝鲜族B.满族C.维吾尔族D.回族9.马头琴是()最有名的乐器。

A,满族 B.朝鲜族 C.回族D土家族10.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的民族是()A.回族B.朝鲜族C.满族D.维吾尔族11.中国三大史诗为()A.《蒙古秘史》,《江格尔》,《玛纳斯》B.《江格尔》,《玛纳斯》,《格萨尔王传》C.《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十二木卡姆》D.《蒙古秘史》,《十二木卡姆》,《江格尔》12.“坎儿井”是()的一大发明创造。

中国民俗旅游复习题 整理完成

中国民俗旅游复习题  整理完成

1.民俗:民俗一词在中国古文献中主要是指百姓习尚,民间习俗,严格地讲,这与今天的“民俗”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别。

2.服饰:指人们穿戴在身上的服装与饰物的全部,包括服装本身及与服装并存的有关饰物。

3.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4.村落:村落是一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得比较好的建筑群。

5.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6.习俗:指地域性很强、阶层明显、相沿积久的一种群体性的习惯和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7.蒸馏酒: 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

8.人生礼仪民俗:人生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礼仪。

这种标志人生不同阶段、反映人的社会属性的礼仪就是人生礼仪民俗。

它既是社会物质生活状况的反映,又表现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

9.四合院: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

10.民俗节日:是指约定俗成的具有群体性、模式化活动的日子,包括民俗意义较强的节日(传统民间节日、外来民俗节日和部分新兴地方节日)以及纪念意义较强的节日(我国政府及国际组织规定的节日、活动日、伟人的诞辰、忌日)。

民俗旅游的特征有: (1)神秘性、审美性;(2乡土性、社会性;(3)参与性、原则性;(4)苦乐性、发展性。

汉族服饰的原料主要有哪些?服饰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

我国传统的人生礼仪主要有哪些?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葬礼。

民俗节日按节日的族属分类有哪些?有单一民族的民俗节日及跨民族的民俗节日居住民俗的制约因子有哪些?(1)地域因素(2)民族因素(3)历史因素(4)社会因素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自然环境(2)人类需要(3)发现与发明(4)文化传播:民俗旅游按民俗生活空间分有哪些?市井、水乡、山村和渔村四种民俗旅游;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经济条件;(2)历史文化传统;(3)地理环境;(4)宗教信仰;(5)社会风尚;(6)文化交流(7)个人因素;(8)民族因素。

民俗复习题答案-推荐下载

民俗复习题答案-推荐下载

2013-2014(1)本部中国民俗旅游复习题一、名词解释(5*2=10分)1.民俗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并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的,以群体的心理结构为依据的,表现在广泛而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2.服饰服饰,指人们穿戴在身上的服装与饰物的全部,包括服装本身及与服装并存的有关饰物。

服饰民俗是指人们有关穿戴衣服、鞋帽、佩戴、装饰的风俗习惯。

3.交通民俗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4.村落村落是一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得比较好的建筑群。

和城镇不同,村落更加贴近自然,处于自然环境的怀抱之中。

现存我国各地的古村落大多数是明清两代与民国初年建造的。

5.茶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6.习俗习俗:指地域性很强、阶层明显、相沿积久的一种群体性的习惯和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7.蒸馏酒蒸馏酒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

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和中国的白酒都属于蒸馏酒,大多是度数较高的烈性酒。

8.人生礼仪民俗人生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礼仪。

这种标志人生不同阶段、反映人的社会属性的礼仪就是人生礼仪民俗。

9.稻作生产民俗包括稻种的选留与储藏、稻禾的栽种与田间管理、稻作生产工具和稻作的民俗信仰。

其中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稻作生产的艰苦、时刻面临的自然灾害考验、对丰收的渴望以及对虫灾、旱灾、涝灾、瘟灾、雹灾、风灾等的恐惧导致产生了一系列有关稻作的信仰民俗(包括牛的信仰、田间信仰和水稻神信仰)。

10.民俗节日民俗节日是指约定俗成的具有群体性、模式化活动的日子,包括民俗意义较强的节日(传统民间节日、外来民俗节日和部分新兴地方节日)以及纪念意义较强的节日(我国政府及国际组织规定的节日、活动日、伟人的诞辰、忌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5*2=10分)1.物质民俗。

是人类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 在物质生产、消费和流通中所形成的文化传承,系民俗结构中的基础层面。

包括农耕民俗、畜牧民俗、渔猎民俗、手工业民俗、商业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2.交通。

指借助一定的交通设施、工具,实现人员和物质的空间位移。

其中交通设施和工具是构成交通的基本要素。

3.年画。

年画就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4.成年礼仪。

是表示一个人由少年成长为成人的标志,此后就享有成人的权利,受社会的约束,并且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

其礼仪为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为该人个别举行的成年仪式,而外在的表现是为该人更换服装、改变发型,预祝他将来事业有成、光宗耀祖。

5.节日。

就是一种具有民俗意义或者纪念意义的社会性活动的日子,一般有固定的日期,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6.社会民俗。

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生产、生活形成的群体在结合与交往过程中产生的。

包括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等。

7.酿造酒。

是在发酵终了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低度酒。

8.游艺民俗。

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

它包括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舞蹈、民间游戏与竞技以及民间的工艺美术等内容。

9.丧葬礼俗。

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报丧、敛殡、祭奠、哀悼、出殡的习俗惯制。

10.交通工具。

载人载物用于运输的工具。

11.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俗尚,它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事象之一。

12.礼俗。

泛指我国维护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礼节仪式,是一种制度化了的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具有导向性和强制性的特征。

13.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

14.人居环境。

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的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

15.交通民俗。

就是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和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16.村落。

村落是一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得比较好的建筑群。

和城镇不同,村落更加贴近自然,处于自然环境的怀抱之中。

17. 买卖婚。

指通过买卖方式或财物交换方式而缔结的婚姻。

18.蒸馏酒。

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

19.四合院。

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

20.民俗节日。

指约定俗成的具有群体性、模式化活动的日子,包括民俗意义较强的节日,以及纪念意义较强的节日。

二、填空(20*1=20分)1.民俗旅游的特征有哪些?1文化性;2禁忌性;3交往性;4立体性;5高效益性2.汉族服饰的原料主要有哪些?主要有1麻布、2丝绸、3棉布、4毛呢、5皮革等3.汉族传统的婚礼分为哪六礼?1纳彩、2问名、3纳吉、4纳征、5请期、6亲迎4.我国传统的人生礼仪主要有哪些?1诞生礼、2成年礼、3婚礼、4寿礼、5葬礼5.按照民间建房程序建房礼仪大体可分为哪五类?1开工、2立中柱、3上梁、4立门、5落成6.民俗节日按节日的族属分类有哪些?1单一民族的民俗节日2跨民族的民俗节日7.居住民俗的制约因子有哪些?1地域因素2民族因素3历史因素4社会因素8.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自然环境:包括地形、物产和气候等都对交通民俗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2人类需要:正是人类交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导致了交通民俗的存在与发展。

3人们的发现、发明与运用:新的发现与发明一旦被社会所接受并且有规律地加以运用,交通民俗便会产生或变迁。

4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即通过直接接触、媒介接触或刺激传播接受其他社会不同的交通民俗。

9.民俗旅游按民俗生活空间分有哪些?1市井、2水乡、3山村、4渔村10.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经济生产(包括经济实力、服装材料、服装制作技术与工艺);(2)地理环境;(3)历史(文化)传统;(4)社会风尚;(5)统治意志;(6)上层喜好;(7)身份地位等个人因素;(8)宗教信仰;(9)文化交流。

11.根据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游艺民俗可以分为哪四类?1口碑民俗类、2歌舞活动类、3游戏竞技类、4民间工艺类12.民俗旅游按旅游者行为动机分有哪5种?1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2参与型民俗旅游、3考察型民俗旅游、4娱乐型民俗旅游、5购物型民俗旅游13.物质民俗包括哪九个方面?1农耕民俗、2畜牧民俗、3渔猎民俗、4手工业民俗、5商业民俗、6服饰民俗、7饮食民俗、8居住民俗、9交通民俗14.开发利用交通民俗的方法主要有哪些?1博物馆方法、2旅游目的地方法、3单项旅游方法、4竞技旅游方法、5旅游工艺品方法15.民俗节日按节日的主题分类有哪7种?1农事类节日、2宗教祭祀类节日、3纪念类节日、4文化游乐类节日、5庆贺类节日、6商贸类节日、7生活社交类节日。

16.导致传统民居被破坏的人为因素有哪5种?1社会生活发展对民居的影响、2建设性破坏、3管理不当、4修缮困难、5开发过度三、简答题(30分)1.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服饰民俗体现着人们的哪些社会观念?(1)中国人崇宗敬祖和强调礼仪伦常的思想人生四次重大礼仪(生日、成年礼、婚礼、丧礼)装束的变化体现了不同的礼仪伦理和敬祖观念。

(2)人们的求吉心理在婚礼、节日等喜庆场面喜欢用红色服饰。

(3)民族自我意识的表现每一种民族服饰都有本民族的各自特点和民族意识。

(4)可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朝代的更替往往伴随着服饰的改制。

例如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之后,剪辫子、放小脚成了“咸与维新”的符号。

(5)显示一定的历史特色不同时代崇尚不同的流行服装。

(6)服饰的时代服色如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复夏尚黑,汉复周尚赤,到了唐代服色尚黄等。

2. 中国民间饮食的特点有哪些?(1)在食品加工上,以热食、熟食为主;(2)在饮食方式上,讲究聚食制,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3)在食具方面使用筷子。

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其缺一不可、齐头并进、相互协助的使用方法成为中国传统爱情天长地久、矢志不渝的体现。

3. 如何理解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1)自然环境:包括地形、物产和气候等都对交通民俗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2)人类需要:正是人类交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导致了交通民俗的存在与发展。

(3)人们的发现、发明与运用:新的发现与发明一旦被社会所接受并且有规律地加以运用,交通民俗便会产生或变迁。

(4)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即通过直接接触、媒介接触或刺激传播接受其他社会不同的交通民俗。

4.为什么说游艺民俗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内涵发展?游艺民俗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内涵发展。

在游艺民俗中,作为各民族创造和和传承的民间艺术,其流传延续的风格样式和活动形式,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人生理想和审美情趣。

5. 饮食民俗与旅游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1)饮食是旅游业存在、发展的基础之一;(2)风味饮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3)必须尊重游客与旅游地各自的饮食习惯;(4)以旅游促进饮食民俗的发展。

6. 什么是成年礼?其外在的表现体现在什么地方?是表示一个人由少年成长为成人的标志,此后就享有成人的权利,受社会的约束,并且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

其礼仪为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为该人个别举行的成年仪式,而外在的表现是为该人更换服装、改变发型,预祝他将来事业有成、光宗耀祖。

7. 开发服饰民俗景观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开发;(2)与环境相互协调;(3)把握民族服饰的本质特点,注意多样性与独特性的统一,不能张冠李戴;(4)开发方式既可采取单一方式,也可以多种方式组合开发;( 5)要充分利用节庆,集中展示民俗服饰。

8.居住民俗的旅游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如何保护传统民居?成为民俗旅游吸引力的基础,供旅游者观光的旅游资源,可作为旅游者体验生活的源泉,使旅游者到当地居民的民居中按照当地人的惯例居住生活,体验异地异族的生活情趣,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科学地认识传统民居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采取把传统民居保护纳入城市、村镇建设规划中,新老城区分开发展,实现发展旅游和传统民居保护的良性互动。

9.游艺民俗的特色有哪些?(1)季节性(如春游、赏梅)与无季节性(如搓麻将、下象棋)相结合;(2)竞技性与自娱性相融合;(3)以传统节日为高潮;(4)浓郁的乡土特色;(5)传统游艺民俗与该民族的地域分布大致相同。

10. 什么是节日食俗?中国不同的节日各有哪些不同的食俗特色?节日食俗是饮食民俗中最具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的部分。

不同的节日有各自不同的食俗特色,各种食物也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如腊八要喝腊八粥,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二月初二煮猪头,立春吃春饼,清明吃冷饭,端午吃粽子饮雄黄酒,中秋吃月饼,重阳节吃花糕。

11. 我国节日民俗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1)事象特别丰富(时代跨度大、数量多、内容丰富)。

(2)体现儒家主体文化精神(重亲情,重人伦;注重人际交往;群体意识较强)。

(3)起到调节社会生活的作用(改善和调剂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和调节人们的精神活动)。

四、分析题(1*20=20分)第7章五、论述题(1*20=20分)第6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