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合集下载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下)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下)

前线慰问团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 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 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 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 同蒋介石集团合作抗日。
蒋介石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大生产运动中,延安干部在纺线
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 所在地延安成了革命者向往的‚圣 地‛。大批知识青年冲破国民党的 封锁线奔赴延安。
抗大学员参加延安各界反对 国民党制造分裂投降大会
抗日根据地政治民主、政府廉 洁、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同国民 党统治区政治专制、吏治腐败的局 面,形成鲜明的对照。越来越多的 人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中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
在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中,涌现出无 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赵尚志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 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 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先后在 作战中以身殉国。
彭雪枫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 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狼牙山五壮 士‛等的伟大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 民族气节,鼓舞了全国军民,连敌 人也为之震惊。
狼牙山五壮士
游击战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 提到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百团大战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 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 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百姓欢迎凯旋 归来的八路军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参加中共洛川会议的代表 欢庆抗战胜利的群众
洛川会议地址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概述:基本特征: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三条基本线索: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国民党:片面;正面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共产党:全面;敌后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一、教学目的: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的过程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所做的努力,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的意义。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理解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人民在抗战过程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学生明白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保证抗战的最后胜利,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持久抗战的依据,以及战略和战术原则。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三、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开辟敌后战场的依据及战略战术。

专题一: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局演变及其胜利的重要意义思考: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史实或事件:1874 年:进犯台湾1895 年:发动甲午战争并侵占台湾1900 年: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1904 年: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14 年:出兵占德国在华租借地青岛,控制山东1928 年5 月:济南惨案,武力阻止中国统一=>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7 年6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企图把“满蒙”从中国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为之诉诸武力。

1927 年7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即《田中奏折》,其中提出了日本新大陆政策总战略:“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

综合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综合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综合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班级:财税四班学号:20153401326姓名:刘洁摘要: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雪洗了中华民族百年同侵略者屡战屡败的耻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的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如何获得胜利,以及具有那些伟大意义,是我们分析的重点。

关键词:伟大胜利主权独立伟大复兴重要意义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军国主义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扩张,开始对外侵略,罪恶的魔爪伸向了中国。

日本计划三个月征服中国,可是一场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妄想。

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从敌方:日本自身进行分析①侵华本身就是错误日本侵华就是为了“征服中国”,直至最后实现征服世界的目标。

但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错误。

日本自从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侵华一直是计划中的事,它目睹了西方列强由资本原始积累到侵略弱国,逐步富强起来,日本想效仿西方国家。

但是时至二十世纪中叶,在全球被压迫的民族都开始反抗,独立图存的风气如火如荼。

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日益微弱。

日本侵略中国无疑是吞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②战略问题,目光短浅日本终究只是一个岛国,民族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又贪婪无度。

可谓是有野心却无魄力。

侵华战争已经发动,日本却一直不大举发兵,该大规模发兵之际,又不愿倾全国之力,而是逐次增加兵力。

这是犯了兵家之师团的开进大忌,日本一个师团一个开进中国,但是下场是一个一个陷入泥潭,陷入了六七十个师团在中国大陆。

③能源短缺,珍珠港事件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能源短缺,国内所需的重要能源主要靠进口。

这中情况不利于在战争时期的战略防备,更别说进攻了。

日本这种长期的对外战争,会缺乏长期的不断地物资资源作保障。

1941年日本海军偷袭美国海军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中展现出巨大的战略智慧和坚定的意志,最终实现了取得伟大胜利的壮举。

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

面对日本侵略者肆虐的局势,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肩负起领导抗日战争的重任。

党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民族解放的事业之中。

在林彪、聂荣臻等将领的英明指挥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共同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了统一战线中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独特局面。

二、抗日战争中的党的决策和战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制定的决策和战略展现出高度的政治智慧和灵活的策略手段。

党在抗战初期就坚持了东北抗战的方针,表明党的领导集体对于形势、战略的准确判断以及果断的决策。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组建的军队——八路军和新四军,成为了抗战主力军,并采取游击战争的战略,有效地削弱了日本侵略者的实力,打乱了他们的战略步骤。

同时,在战略上也兼顾了与中国国民党的合作,党的领导使得民族解放战争取得了有序和统一的指挥体系,形成了抗日战争中各个力量的共同合作。

三、党的政治路线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基石。

党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政治路线,以求大利民族利益为根本目标,团结全国各阶层的人民,共同抵御敌人的侵略。

党的政治路线凝聚了中国各界人士的共识和共同阵线,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抱团取暖,共担民族大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党的思想路线对抗日战争的推动作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贯彻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路线。

党以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客观规律为准绳,提倡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注重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理论的创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中流砥柱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全民参战, 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游击战。
中流砥柱
由于敌人的疯狂扫荡和严重的自然灾 害,根据地的生存遭遇严重危机。在极其 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开展了轰 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抗战胜利奠 定了物质基础。
中流砥柱
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 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 战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2日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 宣告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 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 利。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走向 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 的支持下经过三年的英 勇奋战,基本上消灭了 国民党主力部队,迎来 了最终的胜利。
走向 胜利
回望百年历史,我们的国家蒙受了空前 的耻辱和欺凌,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 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 勇奋斗,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勿忘 国耻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侵 华战争。中国人民奋勇反抗,这是十四年抗日战争 的开端,它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勿忘 国耻
1937年7月7日, 日军制造了卢沟桥 事变,发动全面侵 华战争,中国人民 开始了全面抗战。
勿忘 国耻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1937年 12月13日,南京失陷,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达到迅 速灭亡中国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 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十分 黑暗的一页。
众志成城
像这样的抗日英雄还有: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吉鸿昌、 佟麟阁、张自忠……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英勇悲壮的感 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在华北、华中、华南创建了 16 块根据地,加 上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共产党领导的抗 日根据地拥有1亿人口。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018/11/14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16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 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6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中的地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 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 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2018/11/14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7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苏联是最早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的
2018/11/14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事端,炮轰宛平城,攻
击卢沟桥,此即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 开始。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 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 发起战略进攻。 日军在 1938 年 10 月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被迫停 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
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总方针,发出了“自己
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2018/11/14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1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 进步文化工作
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
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
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 响应。 抗战文化工作的开展。

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ppt

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ppt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七七事变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7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逐 渐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
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民族团结
01
抗日战争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
略的民族大义。
独立自主
重视科技与教育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认识到科技与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 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科技与教育,才能使国家摆脱落 后挨打的局面。
对国家的启示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抗日战争中,中国遭受了极大的民族屈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法治建设的缺失。因 此,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权利,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前提。
坚持多边主义
抗日战争中,国际社会建立了广泛的反法西斯联盟,这表明坚持多边主义是解决 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实现国际关系的和谐稳定。
06
结论
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 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为中国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02
民族自豪
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不可战胜的勇气,提
高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03
国际地位提高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高,成为联合国安理
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
对亚洲的影响
增强和平意识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人们更加珍惜和平,认识到战争对人类的毁灭性,增强 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意识。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体例胜利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这14年间的抗战历史。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三、单元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知道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日本侵华的暴行及抗日战争胜利等史事,但对这些史事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存在时序不明、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等问题。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了解日本的侵华罪行,深刻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四、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

2.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等重要史事及其历史意义。

3.知道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怕牺牲的精神。

4.了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基本史事,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情况,理解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对抗战的重要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中 共 八 一 宣 言
瓦窑堡会议旧址
资料链接:中共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议决议
1935年8月1日,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团发表《为抗日救国 告全国同胞书》,号 召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12月中共在陕北 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 大会议,提出了在抗 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 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 的新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9年 1月,国民 1.相持阶段国民党内外 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 政策的重大变化 立“防共委员会”,确 定了“防共、限共、溶 共、反共”方针。蒋介 石将“抗战到底”解释 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 以前的状态”。这标志 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 蒋介石在国民党五 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届五中全会上讲话
国民党中央祭文(节录)
…… 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 仰维功业,广庇万方;佑启后昆,恢廓发扬。 追承绩猷,群情罔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 怀思春露,祀典告成;陈斯俎豆,来格来歆。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毛泽东祭文(节录)
张学良与杨虎城
视频:西安事变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西安事变” 的和平解决
周恩来回到延安
中共派周恩来 到西安,参加张学 良、杨虎城与南京 方面的谈判,最终 促成了“西安事变” 的和平解决,“西 安事变”的和平解 决成为时局扭转的 枢纽。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2.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 1939年后,正面战场 也进行过一些较大的战役。 这些战役主要有两次长沙 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 战等。
枣 宜 会 战 的 炮 兵 阵 地 第一次长 沙会战
桂南会战的摩托化部队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1938.11.12
视频链接:长沙文夕大火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大火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多 亿元,相当于抗战胜利后的 1.7 万亿元;直接死于火灾的有3000 余人。长沙城自春秋战国以来的 文化积累遭到摧残,地面文物惨 遭毁灭。长沙作为中国为数不多 的两千多年城址不变的古城,文 化传承也告中断。
洛川会议旧址
资料链接:中共中央决定及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2.采取持久战 的战略方针
毛泽东的《论持 久战》系统阐明了持久 抗战的总方针。他指出, 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属于 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 进程将分为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 个阶段。
怎样评 价抗日战争 中国民党正 面战场的地 位与作用
答问提示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三、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在抗 日战争中坚持全面抗 战路线,坚持敌后游 击战争,维护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团结,加 强根据地建设和自身 建设,从而成为了抗 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华民族的始祖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1937年4月5日,清明节。黄帝陵 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祭祀者……
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代表同祭黄帝陵
视频:同祭黄帝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民淞 党沪 军会 队战 阵的 地国
台徐 儿州 庄会 战战 役中 的
视频链接:台儿庄战役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国民党军队爱国将士的英勇抗战
在北平南苑战斗 中,第29军副军长佟 麟阁、第 132师师长 赵登禹先后阵亡。在 淞沪会战中,第88师 524 团团附谢晋元率 孤军据守四行仓库, 被上海市民誉为“八 百壮士”。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寇
红军北上抗日先 遣队的宣传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国民党军队中部分 爱国官兵进行了局部抗 战。中国共产党开始了 同这部分国民党官兵的 抗日合作。
中共 代表 与蔡 廷锴 等在 一起
福建事变后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资料链接:中共中央通电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红 军 和 东 北 军 联 欢 《 停 战 议 和 一 致 抗 日 》 通 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在 全国抗日救亡高潮的激励下, 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 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 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火劫后的长沙城
文 夕 大 火 警 示 钟
火劫后的断垣残壁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案例讨论
1、蒋介石的“焦土抗战”政策的 本质是什么? 2、为什么说长沙文夕大火是国民 党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战 略的后果?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第六讲 亿兆一心战必胜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中国共产党成为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教学案例
案例文本
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
黄帝,轩辕氏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1937年2月,中国 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五 届三中全会,提出 “五项要求”和“四 项保证”。国民党五 届三中全会表示同意 国共两党进行谈判, 还在会议文件中首次 写上“抗日”字样。
国民党五届 三中全会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代表在中山陵合影
冯玉祥领 导的察哈 尔民众抗 日同盟军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3.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形成 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 北平学生举行抗日示 威游行,遭到国民党 军警镇压。12月16日 ,北平学生和市民1 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 民大会。会后举行了 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 表《中国共产党为公 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实 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 位的谈话。以国共两 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 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式形成。
资料:中共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2.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组建
“七七事变”发 生第二天,中共通电 全国,号召全国同胞 团结抗战。1937年 8 月,国共两党达成协 议,将红军主力改编 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 军;接着又将南方红 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 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资料:八路军和新四军序列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八路军改编誓师大会
思考讨论
1、国共两党代表为什么选择在 此时同祭黄帝陵? 2、毛泽东所书祭文的主题是什 么?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日本大举侵华和国民党的妥协政策
1931年,日本发 起“9.18”事变, 在不到半年时间 内,占领了中国 东北全境。
布《 国中 共国 合共 作产 》党 宣为 言公
蒋介石
地表 蒋 位承 介 的认 石 谈中 在 话共 庐 合山 法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抵抗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 武汉失守,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 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一系列战役。
军月 一 占二 九 领十 三 武五 八 汉日 年 日十 一一 日九 日三 军八 占年 领十 广月 州二 十
1938年12 月13日,南 京沦陷,日 军在南京 大屠杀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教学案例
案例文本
长沙文夕大火
1938年11月12日 晚(实际上是13日凌 晨),日军没有攻入 长沙城,长沙城却被 执行蒋介石“焦土抗 战”政策的湖南军政 当局放火烧成了焦土。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转变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 广泛团结各界爱国民主人 士;对东北军和十七路军 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使其 停止与红军的敌对行为。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 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通电,宣布放弃“抗日反 蒋”口号,9月,发出党 内指示:“我们的总方针 是逼蒋抗日”。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