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6)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习题(5)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háo] 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A豆粒的金黄,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B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涎的狂风……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háo]鸣(________)山涧(________)(2)找出文中划线句B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3)文中划线的句子A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答案】(1)嗥;jiàn(2)涎;诞(3)把“豆粒的金黄”改为“金黄的豆粒”【解析】【分析】(1)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嗥”:吼叫。

注意据义定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山涧”:山间的水沟。

读“shān jiàn”,注意据义定音。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涎”与“诞”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根据“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的句式结构特点,应该把“豆粒的金黄”改为“金黄的豆粒”。

故答案为:⑴嗥;jiàn;⑵涎;诞;⑶把“豆粒的金黄”改为“金黄的豆粒”【点评】⑴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

综合实践作业(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综合实践作业(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实践作业(二)一、综合性学习。

开展“你若读书,风雅自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①每人搜集一条关于书或者读书的名言,写出名言和作者。

②撰写一条“世界读书日”宣传标语,不超过15字。

(2)七年级组发起“每日一页书”倡议签名活动。

七(1)班小德同学拟写了一封倡议书,请帮他改正存在的问题。

倡议书各位同学:为了促进大家坚持读书,从今天起,我们七年级全体同学开展“每日一页书”活动——每天每人读一页名著,坚持天天读。

日积月累,长期坚持,我们一定能多读很多书。

你若读书,风雅自来,让书香浸润我们的岁月,(A)让我们陪伴书香成长,让书香提升我们的素养,让书香推动往会的文明……(B)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一天一页读名著吧?七年级组2021年10月23日①画线句(A)与上下文不协调,应该改为:。

②画线句(B)有标点符号错误,应把“”改为“”。

(3)语文老师要求每人制作一份主题为“世界读书日”的手抄报。

请你设计两个栏目,用四字短语写出来,并简要说明栏目内容。

二、七年级(1)班开展“语言表达要得体”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按提示修改“实践活动通知”。

通知亲爱的同学们:(甲)为了进一步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体地使用敬与谦辞,班级决定举行一次实践活动,请大家按要求积极参与:1)提前了解、收集生活中常用的敬辞与谦辞;2)按照规定时间,准时参加班级活动;3)(乙)主动交流,积极与老师互动,不耻下问。

①(甲)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改为是“”。

②(乙)句中“”一词使用不得体,可修改为“”。

③通知有一处格式不规范,请提出修改建议。

(2)参加了活动之后,小文同学特别感兴趣并尝试了运用。

他给同学发短信:今天拜读了你的大作之后,我感触很多,相比我的拙作,你的文章更有真情实感。

家父一直教导我要虚心学习,为了进一步请教,我想在周末到你的寒舍拜访,不知是否方便?以上短信中的敬辞与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大作B .拙作C .家父D .寒舍(3)语言表达要得体就需要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年龄称谓文化”,请你将正确的选项填入表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检测(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气魄.(pò)狂澜.(lán)屏.障(píng)苛.捐杂税(kē)B.誓.言(shì)挚.痛(zhì)亘.古(gèng)不可捉摸.(mō)C.哺.育(pǔ)胡骑.(jì)嗥.鸣(háo)酣.然入梦(hān)D.污秽.(huì)呜咽.(yàn)鞍.马(ān)浩浩荡.荡(dà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督促攀谈俏壁骨碌B.镐头豁亮召唤呻吟C.浊流高梁埋葬山涧D.灌输瑶民劈开斑澜3.默写古诗文。

(共5分)(1)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2)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京东的无人快递车上路,广泛引起了社会的讨论。

B.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C.一年一度的《中国诗词大会》是许多观众所期待的,据统计,6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收视超过约30亿人次。

D.读者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是因为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5.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2分)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与综合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与综合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5)

铁之躯”。

32.班上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你们班参加歌颂祖国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内容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

【答案】(1)示例:回望历史,立志报国;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2)这首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表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

__【解析】试题分析:宣传标语,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

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

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

(2)考查对歌曲的内容和旋律的把握。

《歌唱祖国》是一首爱国歌曲。

这首歌曲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

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幕曲或结束曲,素有“第二国歌”之誉。

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表达了中国人民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

音乐雄壮豪迈,积极向上,带有进行曲风格。

33.启发心智:爱国名言展示会(1)写出你搜集积累的爱国主题名言警句。

(2)写出三种在班级展示名言的形式。

(3)请指出下列名言的作者。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C.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1) __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2) 示例:制作小册子、办展板、创作书法作品等。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大仲马)。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有关爱国主题方面的名言警句的积累。

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

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积累有关爱国方面的名言警句,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1.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

请参加以“美丽中国,文明出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描述画面内容和意义。

(2)中午休息时,地面上全是丢弃的水果皮、饮料瓶等。

下午出发时,徐海拿着一袋垃圾,笑着对大家说:“________。

”游客们都笑了,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乱丢垃圾的现象了。

假如你是领队徐海,你会怎么说?【答案】(1)画面中,一个背着旅行包的男子跳起来攀住一棵千年古树的枝杈,兴奋地大喊:“亲爱的,多给我照几张!”,旁边的女子举着相机给他照相,古树落下了片片落叶。

漫画讽刺了那些不文明的旅游行为。

(2)××风景区景色怡人,大家玩得特别开心,以至于把自己的东西都忘记在这里啦,下次可不要忘记了哦!【解析】【分析】(1)注意画面中“一个背着旅行包的男子”“攀住千年古树”“亲爱的,多给我照几张!”“旁边一人给他照相”“古树落下了片片落叶”。

漫画讽刺了那些不文明的旅游行为。

(2)做这类题型的方法是:首先要语言得体,必须要有称呼,说话有礼貌,然后再考虑语言简明与连贯,即把缘由说出来,最后也要表明意思,注意语言必须表达得体。

如“景区内花儿对您微微笑,请您别把垃圾抛弃呀”。

注意要体现“笑着说”“游客们都笑了”。

故答案为:⑴画面中,一个背着旅行包的男子跳起来攀住一棵千年古树的枝杈,兴奋地大喊:“亲爱的,多给我照几张!”,旁边的女子举着相机给他照相,古树落下了片片落叶。

漫画讽刺了那些不文明的旅游行为。

⑵ ××风景区景色怡人,大家玩得特别开心,以至于把自己的东西都忘记在这里啦,下次可不要忘记了哦!【点评】⑴本题考查漫画内容的描述与含义的分析能力。

漫画内容的描述,首先要观察漫画,然后用流畅的语句按一定的顺序加以表述。

含义的分析则要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去理解画面,同时也要注意漫画中写出的文字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哺.育(pǔ)狂澜.(lán)气魄.(pò)污秽.(huì)B.祈.祷(qǐ)炽.痛(chì)机杼.(zhù)亘.古(gèn)C.惩.罚(chéng)谰.语(lán)田垄.(lǒng)默契.(qì)D.金柝.(tuò)军帖.(tiě)蚱.蜢(zà)屏.障(píng)【答案】C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气势磅礴的黄河,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

B.图书博览会在烟台举办,到书博会主会场参观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扩大了烟台的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

C.百姓在苛捐杂税的压力下发出不满之声,气宇轩昂....,声震天地!D.每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妈妈的唠叨让我不厌其烦....。

【答案】A;【解析】B.“大庭广众”的意思是指人很多的公开场合,与“络绎不绝”不能搭配。

C.“气宇轩昂”的意思是指人精神饱满,有风度,有气魄。

D.“不厌其烦”的意思是指不嫌麻烦,与语境不相符。

3.下列对文化知识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

《木兰诗》中“阿爷无大儿”中的“阿爷”就是木兰父亲对自己的自称。

D.《土地的誓言》的作者端木蕻良在文章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1.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人之一生,如能结识一知己,则犹似在迟mù之春,偶遇一处美景,不禁眼波流转,微笑蔓延,心有灵xī,不点自通。

人之一生,如能邂逅一部好书,则又好似啜饮一杯仙露琼浆,通体舒畅,五脏六腑,亦可为之一震。

咦,人生有一书一知己足矣!(1)联系上下文,根据拼音写汉字mùxī迟________心有灵________(2)给文中的划线字注音________________啜饮五脏六腑【答案】(1)暮;犀(2)chuò;zàng【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犀。

故答案为:⑴暮;犀;⑵chuò;zàng。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字音的拼读能力和字形的把握能力。

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

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同音字、形声字、音形相近字的书写。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吟诵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风筝伴着莺燕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cuì的快乐?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风筝又名纸鸢、纸鹞。

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

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甲)(A.诞生 B.由来)。

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澄澈,家家户户都(乙)(A.扶老携幼B.尊老爱幼),兴高采烈地来到空旷之地放风筝。

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不但是一种娱乐游戏,而且是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________的一项体育运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1.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

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1)(识节日)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B.圣诞、春节、中秋、七夕、重阳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2)(品民俗)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________【答案】(1)C(2)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解析】【分析】(1)C全是传统节日。

A“元旦”“国庆”不是传统节日。

B“圣诞”不是传统节日。

D“建军”不是传统节日。

(2)抓住前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的句式结构。

内容要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且写出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要与前例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⑴ C;⑵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腐朽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要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发展先进文化.据此作答;⑵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①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②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

年画喜闻乐见的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③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孕育吉祥喜庆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1邓稼先01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鲜.为人知(xiǎn)两xiù(袖)清风鞠躬..尽瘁(jū)(gōng) 妇rú(孺)皆知彷徨..(páng)(huáng) 平沙无yín(垠) 当之无愧.(kuì) 热泪盈kuàng(眶)锋芒bì(毕)露zhì(挚)友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鲜.为人知(少)可.歌可泣(值得)B.至死不懈.(松懈) 家喻户晓.(了解)C.锋芒毕.露(完了) 死而后已.(停止)D.知人之明.(眼光正确) 层.出不穷(重叠;重复)(解析:“锋芒毕露”的“毕”是“完全”的意思。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B)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解析:B项“当之无愧”是褒义词,用在这句中不符合语境。

)4.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B)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 。

: ? ?B.。

, 。

, ? ?C.。

, ,。

; 。

D.。

, 。

: ? 。

5.(北海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C.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安全”;C项搭配不当,“减少”“下降”“贬值”都不能与“一倍”搭配,可将“一倍”改为“一半”或“50%”;D项否定不当,应改为“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6.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科学泰斗——钱伟长”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获奖名片】赤子【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仿写: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邓稼先【获奖名片】爱国敬业【颁奖词】示例一: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示例二: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

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7.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长征水箭“三代同堂”齐登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

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示例: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2)【在线交流】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示例: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3)【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

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示例: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

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

身已死,心仍在。

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02 课内精读阅读语段“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回答下列问题。

8.这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B)A.总—分B.总—分—总C.分—总9.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介绍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两个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科学界的功臣。

10.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心胸开阔。

11.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什么意思?朴实、忠厚、无私、心无杂念。

03拓展阅读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高荣伟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

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

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

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

”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

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

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

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

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

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

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

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

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

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

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

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选自《共产党员》,2014年11期) 12.阅读文章,根据黄旭华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立志上天入海→考取交大造船系→参研核潜艇→取得巨大科研成果13.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1)核潜艇的研制是一项尖端工程;(2)当时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模样;(3)黄旭华选择的是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4)没有计算机,全靠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数据。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通过“直到……才……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说明了核潜艇研究事业的保密性极高,表现了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2)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亲自”一词表现了黄旭华在科研中事必躬亲、科学严谨、以身作则、不怕牺牲的高尚人格。

15.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详细交代年份,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核潜艇研究事业中所取得的进步之快,成果之丰。

16.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示例: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刻苦勤奋、临危不乱、热爱祖国。

04写作创新17.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位拔尖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突出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为人。

请你也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身边的两个人物,突出表现这俩人的不同之处。

【课文片段在线】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写法分析】奥本海默和邓稼先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忠厚朴实,他们职务、功劳、学术水平相当,但文化背景、性格却相差很大。

作者将两个人放在一起对比,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写作中,运用对比要把对立的两个人物或事物、或者把一个人物或事物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认识到不同的人与事物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文】继母是个恶毒的女人,对她非打即骂。

她吃不饱穿不暖,满身伤痕,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

即便是这样忍气吞声,她的灾难还是来了。

在她七岁的时候,丧心病狂的继母挥刀砍下了她的右手,她的人生从此残缺不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