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作文写法例析1

高考小作文写法例析1
高考小作文写法例析1

高考小作文写法例析

近十年高考小作文命题,以测试某种表达手法为主,除了说明性手法外,以描写、记叙手法为常见。这其中,暗含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归根到底,还是测试考生的写作水平,只不过与大作文相比.相对单一、集中一些。因此,就不能用大作文的写法,要把握好小作文写作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墨。这是写好小作文的一个总原则。

其次,小作文的审题不可掉以轻心,它丝毫不比大作文容易,有时甚至夏难,其隐含的要素较多,不像大作文的要求那样直观;而且,其多条限制之中,往往是互为条件,互相限制的,稍有不慎,全盘皆输。因此,把好审题关是小作文写作成功的第二个条件。

第三,把好文字简洁关。小作文命题的字数通常要求只有200字左右,因此,笔墨经济尤为重要,否则很容易给人以结构松散,文字拖沓。甚至游离中心的感觉。行文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测试的中心言简意赅地进行表达,语言简练,止于当止之处,切莫画蛇添足。

高考小作文常见失误警示

自90代以来,普通高考作文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命题模式,除了1994年只有一篇作文外,均采取了一大一小两篇作文的方式。这种测试形式,已得到广大师生、专家及社会的认可,主要原因育二:一是将评分主观性强的作文分成两块,可由两个以上的阅卷人批阅评分,减少了主观评分的误差,给考生以相对公正的评价;二是小作文可以更集中测试考生某一方面写作技能的水平,同时避免一篇作文分值过于集中,“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好学生“败走麦城”的偶然性,为考生的公平竞争提供更为宽松的机会。

据笔者近十年高考作文阅卷情况看。小作文虽然“小”,但出现的失误却远比大作文要“大”得多,暴露出了写作中的薄弱环节,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一.记叙类小作文

【考题】

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②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③补写200字左右。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考生补写部分)

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失误一】思想性不强。

只洗了一只鞋,而没有洗另一只鞋,这种做法显然是违反常理的,可不少考生没有领会命题的含义,有的只是从客观上解释妈妈只洗一只鞋的原因,如说妈妈突然生病了,邻居或厂里(单位)育急事出去了;有的考生写妈妈没育找到另一只缝,原因是鞋被小猫(小狗)弄到床底下了;也有考生写如何找种种借口让妈妈再去洗另一只缝,写自己是如何原谅了妈妈的疏忽,给妈妈一个“改正”的机会;还有的考生写索性将脏鞋扔掉,又去买了一双新鞋,等等,均未能揭示出其中的深刻含义。例如下文: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小乐感到非常奇怪,他三步并作两步进入容厅。妈妈没在客厅,他更感到奇怪了,因为妈妈经常在客厅里等他回家吃饭的。小乐心中充满了问号,“妈,我回来了,你在哪里?”连着喊了两遍,妈妈才从里屋出来,边走边问道:“你把那只鞋放到哪里去了?我快找一个小时了,这不还没找到!”“喔,原来是这样,让我想想……想起来了,昨晚我睡觉的时候,小花

狗把我的鞋叼到爸爸屋里了,今天早晨,爸爸对我说的。…‘怪不得呢,我在你屋里找不到,你去吃饭,我去洗鞋。”妈妈边说边走了。小乐穿着一双于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分析]命题开头设计的情景是耐人回味的,同是一双鞋,一只洗了,一只没洗,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妈妈之所以如此做,有意为之的其目的是启发教育小乐,自已的事应自己做。妈妈用心良苦,小乐应该有所发现,有所领牾,从而自己动手洗另一只鞋。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这样就可以说文章的思想性较强,达到了立意的“深刻”。如果只用客观的偶发往性巧合来解释开头出的场景,虽说在生活中可能发生。但显然没有写作价值,更就谈不上什么思想性了。

【失误二】设计的情节不合逻辑。

有的考生将“补写”当成了“续写”,只注意了“承前”忽视了“启后”意思不连贯,补写的情节缺少逻揖性,不合常规,如下文: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于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小乐问:“为什么只洗一只鞋呢?“你穿着鞋在外面不小心一只脚摔在粪坑里,你回来就把鞋脱在这里,妈妈看这么脏的一只鞋,就立刻快点洗出来,好让你上学穿着。本来妈妈是想为你洗两只鞋的,但是为了节省时间和劳动力,妈妈就没有去洗那只鞋。小乐听了妈妈的话后想想也对,他明白了这个道理。小乐穿着一双于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分析]命题开头之代了一妈妈只洗了一只鞋”,末尾是“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麦去了”,从开头和结尾便可看出,让考生所补写的内容应是洗另一只的过程,那么这只鞋究竟由谁洗呢?再看这一句话:“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一个“但”字,揭示了莫其反常性。因为按照常理,我们总是把一双鞋一起洗干净,然后一起晾晒,不会是先晒好一只、再去洗另一只,因此,即使中间出现意外的突发事件,也不会出现一只鞋干干净净晾在门口,而另一只没有洗的情形。因此,将其解释为客观原因,例如妈妈生病,临时有事等均不合逻辑。再看另一个关键处:“没有洗”,分明不是“忘了洗”或“还没洗”.暗示其中必有隐情,这正是文章的立意所在,即由小乐洗,并因此有所感牾。

其次,应注意补写的情节完整,由洗鞋到最后的“穿鞋”之间,还应有“谁干”这个环节,虽说不是重点,但也应有相应的的过渡与照应,可用“第二天”或“鞋干了”等词语做过渡,这样不仅顺应了开头设计的情节,又吻合了收尾的结局。只有做到这些才合乎逻辑。【优秀作文】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小乐诧异地想:妈妈怎么这样粗心呢?他刚想向妈妈提出来,但转念一想,老师不是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吗?自己也不小了,也应该试着自己洗鞋了。说干就干!小乐像模像样地洗了起来。但因为是第一次洗的缘故,显得笨手笨脚,不管怎么样,洗得还蛮干净吗!小乐一边擦着汗,一边得意洋洋地想,一抬头,他看见妈妈正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小乐恍然大悟:原来妈妈不是粗心,而是有意锻炼我呢!于是一边把这只鞋晾在门口,一边说:“妈妈,下次两只鞋都让我洗!”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优秀作文】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看到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了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这是怎么回事呢?小乐纳闷了。眼前的两只鞋,一只雪白的,一只却灰不溜秋的。“平常,妈妈总是将两只鞋洗得干干净净的让我穿啊!学校里的老师和小朋友还夸我最爱清洁呢!难道…··?”小乐突然明白了。““原来,妈妈是在告诉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要爱清洁就得自己动手。”于是,小乐拿起那只没洗的鞋,打好水,放到盆里,刷起鞋来,一下,两下,

三下……小乐忙得满头是汗。“原来,刷鞋也是不容易的事啊!”小乐明白了平时妈妈给自己刷鞋是多么劳累。鞋刷好了,虽然不如另一只洁白,但小乐心里仍旧美滋滋的。第二天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这篇作文是一类卷,其突出之处在于将小乐的认识逐层推进。首先,小乐领会到了母亲“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用意,并自己动手刷鞋;其次,在刷鞋过程中,又体会到了妈妈的劳累,这要比单层次的认识深刻的多。当然,文章的情节也很好。一方面,情节的推动带动了认识层次的深入,发展脉络合乎逻辑;另一方面,行文的结尾“鞋刷好了,虽然不如另一只洁白”,也写得合情合理,毕竟这是自己第一次动手刷鞋,表现出了较高的思辩性。

二.描写类小作文

形式一:情景描写

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一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

注意:

①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材料1”所提供的条件,设想小新同学上学的情景。想象要合理。②重点写小新,用什么人称都可以。③重点在行动描写,也可适当运用其它表达方式。

④200字左右。

【失误一】想象不合理。

从阅卷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在设想小新背同学小牧上学时的情景是不合情理的,也就是说,违背了题目所要求的“想象要合理”这一条。譬如说,有的学生设想小新有“低血糖”病,自顾尚且不暇,何以助人?有的设想小新上学途中有条大河,必须背着小牧涉水而过;有的甚至至设想上学必经一条大河,恰逢洪水泛滥,桥被冲垮,小新只能背着小牧在洪水中拼命挣扎,险些丧失性命,等爬上岸,已累得如同一堆烂泥;也有考生设想小新经常背小牧上学途中“累昏过去”,等等,这些想象显然是不合理的。

如下文:

在一条涨潮的小河前有两个人在经受着风雨的洗礼。你看,小新下定了决心,可忧愁仍不免锁在了他的心头,他背着小牧下了深不可测的河,想游过去。可是体弱的他经不得长时间的拼搏,渐渐地体力开始不支,牧说:“放下我!小新说:“不行,我无论如何也……”渐渐地渐渐地小新的身体一点点地向下沉,小新使出全身的力量奋力奋斗着,紧咬牙关一股劲把小牧托到了河对岸,而自己则在水中打转。眼看小新的挣扎,小牧含着眼泪呼喊着,然而无济于事。突然小新紧紧抓住河内的一根枯树枝又游了上来。他们俩会心地一笑。

【分析】较合理的想象应该是:小新背小牧上学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农村而非城市,是山区而非平原;背小牧途中一定是有“困难”的,但应把握好分寸,这个困难必须是经过一定的努力所能克服的,而非难以上青天式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优秀作文】

“小新,外面雪那么大,你自己去吧。…‘这怎么行,来,快上来。”小新穿着笨重的棉袄背起小牧向外走去。路上很滑,小新小心翼翼地踩着雪向前走。一步两步……平常很近的路今天显得格外远。小新使劲叉紧麻木的双手,把小牧向上送了送,气喘吁吁地望着越来越近的学校。“啪”,小新站不稳滑倒了,“对不起,小牧,咱们继续走。”小新抹了一把汗珠,搓了搓麻木的双手,蹲下来背起小牧,又向前走去。这一次更加小心,更加稳重。“咯吱咯吱”的响声伴着小新艰难前进的步伐。到学校了,小新把小牧放在凳子上,揉了揉发红的脸笑了。

在这篇”一类上”作文中,冬天下雪,自然现象,雪大路滑,又背着一个同龄人,穿着也厚,动作难免笨拙,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因此想象合理。

由此可见,作文贵在立意深刻,贵在创新,决不等同于标新立异,更不允许违背常规,否则就不可信了。

【失误二】以叙述替代描写手法。

题干已明确要求:“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而目在“注意”项③中再次申明“重点在行动描写”,仍有考生视而不见。如有的考生用大良笔墨探究“小牧究竟是怎么瘫痪的”,有的在交待小新是何六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背小牧上学的,以概括的方式来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如下文:

学校离小牧家有一公里左右,然而小牧一降临人间,上帝便给了他一个不公平的安排。

小牧一天一天长大,上学了,可是双腿瘫痪无法走路,小牧悲伤极了。这时邻居小新来了,他背起了小牧吃力地向学校走去。在路上小新气喘吁吁,汗水像断线的珍珠从脸上滚落下来,衣服湿透了。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天天过去了,上了小学又上初中,初中结束了又进入了高中。就这样,整整六年,小新背看小牧整整走过了六个年头。

【分析】导致类似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小作文写作的结构坯存在着模糊认识,以往所接受的“结构完整”的原则束缚着考生的思维,仿佛交待不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心里总是不踏实,欠缺点什么;若直接写上学途中的情景,惟恐让阅眷人感到唐突,于是少不了交待一下前因后果,这实导致小作文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作文的字数限制较严,一般要求200字左右,难以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应集中笔墨,根据题目要求,如像镜头般直接对准“焦点”——小新背小牧上学途中的情景,作特写式的描述,而大可不必去绕圈子求“完整”。

【失误三】没有按题目要求进行描写。

不少考生没有将重点放在行动描写上,而放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或肖像描写上,如下文,就以人物对话为主:

“小牧,我们该走了,今天路不好走,所以我早来了一会儿。”还没看见小牧,小新就在门外喊了。像往常一样,小新走到小牧的房子里,背小牧一块上学。

“小牧,今天是开春以来第一场雨了,小草都发芽了,昨天我看见有些小野花都开了。你不是喜欢桃花吗?等路好走些了,我背你到我家的果园看桃花去”。

“真的!不许骗我。”小牧高兴地说。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要不怎么当大哥?”

“我想只有你知道我最喜欢、最需要什么。”小牧说。

只要不放假,你每天都可以看到两个孩子从这条路上走过,风雨无阻。

也有的考生,虽然将重点放在了行动描写上,但不是写小新,或虽写的是小新,但不是发生在上学的途中,也是不合题旨的,如下文:

漆黑的天幕此时泛起了微弱的蓝白色,透过那发出桔黄色的窗户,那个习惯依旧的背景,又映上了窗户。经过一阵忙碌后,小新照例早起,吃了早饭,并给有病的母亲也做好了。一切收拾完毕后,小新习惯地向里屋母亲住的房间,喊了一声饭在炉上温着,您趁热快起床吃吧,我去接小牧去了。母亲应了声,叮嘱了几句后,小新就出了家门,不多一会儿,小新又返回来了。母亲问怎么了,小新一边吹着热气给冻得红红的手加点温度,一边气喘吁吁他说:“娘,俺的大棉袄呢?天太冷怕小牧那瘫了的腿会冻的,所以我想拿袄。”于是小新从衣堆里拿了棉祆就消失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

【分析】考生之所以会发生此类失误,主要是审题不够认真。作文题目的要求,已是相当清楚了,明确指出“重点写小新”,也就是说笔墨应集中到小新身上。是不是写小新就可

以呢?不是的,命题的要求③对此又作了限定:“重点是行动描写”,此外,题目中还暗含了一个重要的条件,即题目中的“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也就是说,所描写的小新背小牧的行动必须发生在上学的路上,而非在家里准备或到学校后。

【优秀作文】

小新来到了小牧家,帮他背好书包,又将小牧慢慢扶起,然后弯下腰,好让小牧趴在自己背上。出了门,凹凸不平的地面更增加了小新的难度,他向前方看了看,大步向前走去。他不停地抽出一只手来用袖子抹一把脸上的汗珠,又不时把小牧向上托一托,好让他舒服一些。小牧让他停下歇歇,他笑笑说:“不用了,我不累。”而小牧却感到了越来越慢的步伐和越来越粗的喘息。终于到校了,小新安置好小牧,擦了擦被汗水渗入而生疼的眼睛就去上课了。

这是一篇优秀答卷,文章能围绕着小新背同学上学时的情景展开扬写,重点放在了小新的行动描写上,所选用的词语准确形象地刻画出小新背同学时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例如写小新背小牧时的情景,用了“慢慢扶起”、“弯下腰”等词语,写出了小新仔细而且熟练的动作。本文的突出优点是运用了侧画描写,如“小牧却感到了越来越慢的步伐和越来越粗的喘息”一句,就是通过小牧的感觉,烘托了小新的疲劳,而目连用两个“越来越……”的句式,准确地写出了小新背同学的劳累感逐渐增加的过程,合情合理。

【真题】2006年小作文重庆卷:车站一瞥。请写一篇描述性的文章,200字。

【解析】车站一瞥,就相当于一个特写镜头,把这个特写镜头定格下来,就是这篇小作文。车站人多杂乱,是人员和物资的聚散地,现象纷呈,如果什么都去写,是难以写好的,我们不妨选择一点,就这一点,一个特写镜头而写,会好写一些,注意是用描述性的文字而写,不需要长篇大论。

【例文】

车站一瞥:乞讨

我才一落座,就见一中年妇女抱了一个孩子从走廊的那头走来。还没等我看明白怎么回事,她已经站在我的面前并伸出了一只手掌……

说实话,一时间我有点惊慌失措,不是因为她伸出的那一只乞讨的手,而是她怀里抱着的孩子。

孩子估计3岁左右,脸色苍白,没有表情,我惊讶的还不是我看不到像他这样的年龄应该有的天真无邪,而是孩子一颗比一般的孩子要大很多的,我从未见过的硕大头颅。也许是我的表情吓到了孩子,一丝惊恐在他的眼中闪过,他随即转过脸,没让我再看到他。

记得那次我因为口袋里没零钱,而让那个乞讨的女人无声地从我的身边走开了,我为此一直耿耿于怀至今。我知道几个硬币根本拯救不了她什么,却可以拯救我忏悔的灵魂。所以,从那次以后,只要出远门我都会准备些零钱,以备再次遇到类似的“不测”。

【评点】这是一段写乞丐乞讨的文字,写来生动传神。文段突出地写了中年妇女的惨状:怀抱个脸色苍白、头颅硕大的不健康的孩子。在这种状况下,我本应该给些零钱的,可恰恰身上无零钱,所以,“我”有些耿耿于怀——恻隐、同情。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特写镜头,并加以描绘,显示了一定的写作功力。

形式二:对话描写:

【真题】1995年小作文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

要求:①对话与《鸟的评说》内容有关,并据此展开想象;②用对话方式写,不要用概述和转述方式写,不要写成独白或诗歌;③想象合理,对话内容围绕一个中心;④可适当描写鸟对话时的神态、心理、动作和口气等;⑤语言流畅,描写生动,卷面整洁。

【解析】写两者的对话,一定要考虑两者的对话内容,在什么情境下对话。比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其对话内容是围绕谁是“懦夫”进行,而情境则是在冷天要南迁的状况下。无论写哪两者的对话,这两个方面是不能不考虑的。此外,如何圆合结局,结束两者的对话,也是关键点。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忘记鸟对话时的神态、心理、动作和口气描写。

【例文】

麻雀与燕子的对话

秋风习习,燕子又在收拾行装准备南迁,一只站在枝头上的麻雀向他打招呼:“燕子兄弟,又准备走吗?”燕子头也不抬地说:“天一凉,这儿就没有虫子让我捉了。”麻雀哼笑一声说:“什么没有虫子,冬天我在这儿不是过得挺好吗?我看你就是怕冷,你禁不住一丝寒冷的考验,真是懦夫。”“什么?”燕子蹦了起来,也落在那根树枝上。“我是懦夫?我天天捕捉害虫可是有功之臣,谁像你天天偷吃粮食被人们枪打棍赶。”麻雀也急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偷吃?我吃的不过是散落在地上的谷粒,我也是捕虫能手。”

这时,它们身下的树说话了:“为什么你们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呢?”

麻雀与燕子都沉默了……

【评点】这段对话描写非常成功,它不仅切合题意,而且描绘出了麻雀与燕子对话的情景,它们对答的话题也符合各自的特性、特点——南迁和捕捉昆虫。更为巧妙的是,正当麻雀与燕子争论不休时,沉稳、睿智的老树说话了,“为什么你们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呢?”写来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形式三:想象描写

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目。然后以满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树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

圆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下一篇200字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要求:①不要再把圆想象成满月进行描写。②以一个圆的想象物作为描写重,不要以陪衬物作为描写重点。③写成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要写成故事。④想象合理,形象具体生动。⑤语言准确、连贯,条理清楚。

这是一篇测试考生描写水平如何的小作文,由于限制条件较多,导致考生失误严重,据山东省试卷抽样统计,平均得分率只有5.7分(满分15分,及格9分).可见问题之严重。主要失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失误一】联想物选择的失误。

作文题目要求把圆想象成一个物体进行捞写,即要求作文中所写的联想物必须是一个实物,而不能是“虚”的。而有的考生采用了象征、寓意等修辞手法,把这个“圆”看作人生,看成亲人的“团聚”,看成了班集体的“活动”,看成了“0”的突破,看成了知识的“充实”,甚至看成了十一国亚运会团结奋斗的精神,尽管立意较新,但是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失误二】表达手法的失误。

题目要求把联想物与其陪成衬物所构成的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即这诵作文的主旨是

测试考生的描写能力,因此,全文必须以描写为主。而许多考生“见景生情”、“托物言志”,由物升华开来,大两篇幅用于议论、抒情、记叙,改变了文体的性质。

例如,相当一不部分考生,把”圆’想象成太阳,但这些考生不以描写太阳本身景色为主,而大加赞赏太阳的无私奉献精神;写钟表,又想到了时间的宝贵性。其实,就这个命题来讲,主要是要求写一个画面,若理性方面延伸过多,笔墨分散,不但与文无补,反而有害。例如:

可怜的地球

这就是我们可怜的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但是我看到,它正逐渐失去那蔚蓝的海洋、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取而代之的是沙漠、温室效应,和污浊不堪的大气层。究竟是什么使我们人类的摇篮变得如此不堪?是人类自己。人们随意地砍伐林木,使洪水泛滥,良田荒芜;无节制地开发能源,浪费能源,使我们这个绿色的世界失去了生机。我们再也见不到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彩,取而代之的是黑云、酸雨

【失误三】喧宾守主。

题目是要求“以一个圆想象物为描写重点,不要以陪衬物作为描写重点”。而有的考生对此项要求视而不见,导致矢误。例如,描写太阳,不是把主要笔墨用于对太阳的描写,而是写了初升太阳下的树枝、鸟类、海洋及人们的活动,这实际上把四周景物作为描写重点了,偏离了题意。

【失误四】着笔角度的失误。

作文命题要求,“写成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要写成故事”。而有的考生写成了一个故事片断,穿插描写,全文成了一篇“微型小说”;有的考生写成了诸如画面的组台,或写成了镜头反复转换的过程,自然也就失去了原命题的本意。例如:

一枚五分的硬币

坐在窗前,看着楼前小路上的那枚五分的硬币。那是我早晨上学的时候骑车子不小心掉的,中午我回来时,它还在那儿静静地躺着。闲着无聊,我索性坐在窗前,看看它的命运如何。

一下午了,曾有漂亮的高跟鞋一踩而过,也有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踢过两次,移动了十来米。现在它还在那儿躺着,偶而还折射着光,亮闪闪的。

天渐渐暗下来,我的兴趣也没了,吃过晚饭便睡了。第二天我起得很早,天还蒙蒙亮,楼下有“沙沙”的扫地声,是隔壁的王大娘。只见她扫到那儿,默默地拾起了那枚五分硬币,在衣服上擦了擦,叹了口气,放到口袋里,弯下腰又接着扫起地来。唉!五分硬币。

【分析】这个小作文命题的限制是非常明确的,而且限制的条款较多,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要想真正把握好命题的重点,还是不太容易的。

从写作的内容上看,题目要求把圆想象成一个“物体”,既然是“物体”,就应该是具体有形的圆,实在可感的,而不应是具有象征寓意的圆。从写作手法上看,题目已明确规定“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描述”,在这里就是描写手法,即小作文考擦的是描写手法运用的程度如何。因此,小作文写作中,必须以描写为主要手法,而不能以叙述、抒情、议论等手法力主,否则即为“跑题”。

从谋篇布局上看,描写的重点,即中心是想象的圆物,而不能是圆物的陪衬物。即所描写的画面,应以“圆物”力中心,其它景物景仅仅是个衬托而已。

命题中的要求③,实际上给考生暗示:所描写的是一幅静态的画,而不是动态的一个又一个镜头的组合,更不是小故事之类。

【优秀作文】

朝露

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霞光照着大地。路边的草叶儿上,正滚动着,点点圆圆的露珠。

这晶莹的露珠啊,正迎着朝阳,微笑着舞蹈呢!自行车在它身边驶过,为它奏着乐;红领巾在它身边跑过,为它唱着歌;风儿轻轻抚着它;鸟儿为它吹着口哨……

你看它快活地在嫩绿的草叶上滚来滚去,把太阳光的七彩全都折射出来;那道道绚丽的色彩,流过它那闪亮的身躯,点缀着大地,闪进人们的视线,流进人们的心里。

呵,圆圆的朝露啊,点缀着这幅美丽的晨之图!

【评析】

文章中圆的联想物是露珠,符合画面,既是圆的,又是实物·;而且能粑露珠作为画面的中心,由朝阳、自行车、红领巾、风儿、鸟儿共同构成一幅晨景,加以描写,想象合理,描写具体、生动,语言确切、连贯,条理清楚。

【优秀作文】

珍珠

好大的一颗珍珠!凝脂般滑润的珠体散射着一片黄黄的幽冷的青光。它静静地躺在那儿,躺在一块高雅华贵的蓝紫色天鹅绒衬布上,珠体的青色光芒和蓝紫色的衬布相映成辉,那么明丽,那么清秀,不禁使人想起了清风月影下的西湖。一轮青幽幽的明月,映身于夜幕下蓝蓝的湖水中,不正在眼前?这般清新、冷艳而令人沉醉。那份冷艳的光影,竟使人不敢逼视,就连小小的房间也被映射得四壁生辉起来,难怪古人说“石映玉而山辉,水怀珠而水媚”呢!

【评点】这篇想象小作文,重点是写珍珠,写它的凝脂滑润,写它的幽冷青光,写它的明丽清秀,正如一轮明月映身于夜幕下蓝蓝的湖水中般的冷艳,描写加比喻的手法,的确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想象合理,形象具体生动;语言确切、连贯,条理清楚。

三. 评价赏析类

形式一:评论思想、行为

【真题】1989年小作文上海卷我的一点看法:

在一次班级讨论会上,同学们对以中学生为参加对象的竞赛,如××智力比赛、××知识竞赛、×××大奖赛、××邀请赛等,发表了种种看法。发言观点明确,层次清楚,语言通畅,每人不超过2分钟(250字左右)。你也作了即席发言,内容是:我的一点看法。

【解析】对于中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你是赞成呢,还是反对呢?首先要亮明自己观点。亮明观点以后,就是说理由,你为什么赞成或反对。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例文】我反对中学生参加这样那样的名目繁多的比赛。学生到学校里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比赛。学生的学习任务,本来就非常繁重了,各门功课又多,能把各门功课完成,有点时间,活动活动,休息休息,放松放松都不够,哪有时间去参加各类竞赛呢?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顾此往往就会失彼的。名目繁多的比赛,必然耗费学生的精力,过于频繁的比赛,大可让它寿终正寝了。

【评点】这段文字,作者抓住了“学习任务繁重”和“人的精力有限”这两点理由,来表达自己反对各类竞赛的观点,说得有理有据,观点鲜明。

形式二:赏析诗文、漫画等

【考题】如2005年湖南卷将小作文变成了现代文阅读的赏析题目:“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2)“老狮”的画像——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3)他者的视角——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解析】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也应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与做一个简答题有别,因此要安排一个完整的结构,比如,文章宜有简明的开头段,稍加展开的中心段,有时还可以加上归纳全文的结尾段。

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

【优秀作文】

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通过对女佣、客人等人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从“他者”的角度,逐层深入地表现了贝多芬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伟大的人格精神。(一段:提出全文观点,总写。)

本文开头,女佣“捏弄着围裙”的动作、“为难”的神情、“他不肯接见你”的话语,写出了她对贝多芬的畏惧,表现了贝多芬失聪后孤傲的性格.接着,女佣对贝多芬生活情况的介绍,写出了她对贝多芬的同情,既表现了贝多芬对物质生活的随意,对流俗的不屑与反叛,也表现了贝多芬挚爱音乐、顽强不屈的精神。同时,文章通过女佣的语言,还写出了“别人”的“打扰”、“侄子”的“麻烦”等,说明了使贝多芬宁可做一头置身“兽穴”的“老狮”的原因。这一层面的侧面描写展示了贝多芬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孤傲的性格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文章对客人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是对贝多芬形象更深入的刻画,使读者对贝多芬的了解和认识大大推进了一层。客人“怜惜”“敬畏”的神情,表现了贝多芬虽遭厄运,依旧凛然的“巨人”气概。客人的字条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这个字条,改变了贝多芬的态度,也向读者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还有许多人关注着贝多芬,理解和尊敬贝多芬。“真实的好灵魂”是对贝多芬作为“巨人”形象的高度准确的概括。他外表“笨拙”,他性格孤傲,但他有着“真实的好灵魂”。现实的厄运、别人的嘲弄可以给巨人以沉重的打击,但决不可能打败他。而客人专注地“做笔记”、被贝多芬的叙述“感染”,则是对贝多芬“真实的好灵魂”的一种诠释。(第二段与第三段,从两方面分写。)

不同的人看待贝多芬的视角不一样,对他的了解程度不一样,对他的态度也不一样。文章正是通过这些侧面描写,写出各种人物对贝多芬或嘲弄,或烦扰,或同情,或理解的不同态度,逐步表现贝多芬“真实的好灵魂”,刻画出命运坎坷、意志坚韧、精神伟大的巨人形象。(第四段:总括全文。)

四.说明类小作文

形式一:说明图画

【考题】仔细擦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图略)两幅漫画,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

注意:①两幅漫画分别说明,文字不必平均分配。②说明画面内容时,不要编故事。

③要求内容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明。④共200字左右。

【失误一】误将说明写成记叙文。例如:

手术室里,躺着左腿要截肢的病人阿毛。他的腿疼痛难忍,两名医生三下五除二就给截下来了。由于医生给他打了麻醉针,等他醒来一看,把嘴张得大大的,大呼:“大夫,我左腿截肢,右腿怎么不见了”大夫回头一看,说:“行了,我再把你的左腿截了算了,免费赠送双拐,怎么样?”

【分析】]这是一篇四类卷的失误文。该文的失误主要在于文体错了,命题中已用着重号标明了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画面的内容,而且在“注意”中第二项也特别提示考生“不要编故事”。而该考生显然是在编写故事,作文中几平没青说明性的语言,这就严重背离了

命题的要求,直接影响了作文的成绩。

【失误二】误将说明写成议论文。例如:

事情总是有个对立面的,就拿仔细和粗心来说吧,这就是一组对立面。两幅漫画都是说的粗心马虎带来的恶果。

本应截去一个枝指却截去了拇指,本应截去左腿却截去了右腿;有疾的不医,无疾的乱医,可见做事情马虎粗心会使人一事无成。

【分析】该文的失误同样是将文体写错了,把说明性文章写成了议论文,而幅两幅漫画混在了一起,既没育按题目要求分别说明,也没有介绍画面上的内客,反而把该说明的内容当成了议论“马虎的危害”这一论点的论据。因此,就整体而言,尽管文字还通顺,条理也是清晰的,但文体严重失误。

【优秀作文】

刚刚看到两幅主题颇为相似的漫画,耐人寻味。一幅名叫《给六指做整形手术》,不知做手术的是一位怎样粗心的大夫,画面上出现的尽竟是一只被切除了健康的大拇指、保留了畸形小指的大手!另一幅叫做《截错了》,画面上一位刚刚做完截肢手术的病人,正高举着清清楚楚写有“左腿截肢”的诊断书,气愤而惊恐地冲着大夫和护士大叫。而此时的大夫和护士,望着这个被截掉的右腿和完好无损的左腿,正是一副瞠目结舌、不知所措的模样。

【考题】1991年小作文三南(湖南、云南、海南)卷仔细观察下面的讽刺漫画:

妈妈喜欢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

描述这两个画面,正确表现画面的内容,主要用描写的手法。要求内容具体,描写生动,200字。

【解析】把第一幅漫画和第二幅漫画,作纯客观的描写即可,不必引申论理、抒情议论等。可以分开来描写,也可以合起来描写,注意内容要具体些,不要过于笼统。

【优秀作文】这两幅漫画一幅画了一位母亲在给儿子夹鱼肉,而另外一幅则画了一个儿子在给母亲夹鱼头,下面有一行话:妈妈喜欢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第一幅漫画上,母亲和儿子都很开心,而第二幅漫画上,母亲却不开心,显然是儿子的不懂事,让母亲很伤心。母亲为了让孩子吃好,说自己喜欢吃鱼头,而儿子长大后,依然不能明白母亲的苦心,这怎么能让母亲不伤心呢?

【评点】这段文字,很好地描写出来画面的内容,内容具体,描写生动。并显示出了,儿子未能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的失望、伤心。

形式二:说明事物

【考题】1993年小作文.根据下图,写一段关于圆规的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200字左右。

【解析】读书的人很少不知道圆规的,大多数人都使用过圆规。根据我们使用的体验去说明,应该是不会很难的。看图示,它有三部分:圆规主体、延伸杆和墨线脚。先说明圆规的构造,再说明用圆规画圆或画弧线的方法即可。

【优秀作文】圆规是用来画圆和弧的工具。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圆规主体、延伸杆、墨线脚。圆规主体像个无臂的“人”形,两脚可以自由开合。一脚是尖针,是用来定圆心的;另一脚可以装上铅笔芯等,用来画弧和圆。画圆时,调节两脚距离就可以确定圆的半径,尖脚不动定为圆心,使装有铅笔芯的另一脚旋转360°,即可画出要画的圆。如需画出较大的圆,可先旋松尖脚上的螺丝,取下尖针,接上延伸杆,并在另一脚上续接墨线脚,使之与延伸杆的尖脚长度相等,再调节所需半径即可。

【评点】这段文字对所说明的圆规的结构和功能介绍得很清楚,语言准确而简练。并特别说明了用圆规画圆或画弧线的方法。

【真题】2005年小作文重庆卷,以“筷子”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①符合说明文文体特点。②字数不少于200字。

【解析】“筷子”这说明对象并不是罕见的,是大家天天都在接触、运用的物品,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是有话可说的。说明“筷子”,可从筷子的种别、用途、运用方法等方面入手,也可特地提及不用公筷、倡议环保等,还可从筷子的历史演化、筷子所代表的中华历史文明等方面入手。可用平实的说明,就像普通说明文那样;也可用生动的说明,如“筷子的自述”等等。只要我们熟习它,将说明的层次分清,尽量用新奇、生动的言语进行描画即可。

【例文】

筷子

我是一双结构复杂的筷子,出生于中国,还被荣幸地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自从我在中国扎下了根,经过发展,我们筷子家族越来越庞大了,姐妹特别多。有竹制的、木制的、塑料制的,还有象牙制的、金制的、银制的,等等。通常状况下,我们的身高约为25厘米,下端圆,上端方,看上去匀称,令人心仪。

人们吃饭时简直离不开我,由于我是他们吃饭的工具,人们吃饭前,都会将我从筷兜里悄然取出,在桌上放好,等饭菜做好后就直接动用我;吃完后,又会把我收起来清洗洁净后送回筷兜里。如此循环,直到我们“老掉牙”,最后“死掉”。

【评点】本文采用了拟人的说明方法,用第一人称,经过“我”(筷子)的自述,给我们介绍了筷子的历史、种类、结构、作用等。全文条理、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亲切感人,生动说明了筷子的特点,是一篇符合要求的应试说明文。文章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说明对象,然后依次介绍了筷子的历史、荣誉称号、种类、结构、作用等。同时,采用分种别、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清楚、准确地说明了筷子的种类、结构等特点。“看上去匀称”“直到我们‘老掉牙’,最后‘死掉’”等言语,不只生动,而且准确无误地说明了筷子的特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