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合集下载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1920---1929年 1930---1939年 1940---1949年
胜利
胜利
“民族的脊梁”人物廊
“民族的脊梁”人物廊
禁 烟 英 雄 林 则 徐
历史功绩:
领导虎门硝烟, 主张学习西方,被称 为“近代中国开眼看 世界的第一人”。
“民族的脊梁”人领导太平天国运 动,沉重地打击了清 政府的统治和外国入 侵者。
综合探究七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百年历史在这里沉思
百年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启示
时间 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抗争结果 启示 1839---1859年 1860---1879年 1880---1899年 1900---1919年 1920---1929年 1930---1939年 1940---1949年
变 法 先 锋 谭 嗣 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革 命 先 行 者 孙 中 山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 先行者,为民主共和贡献毕生 精力。1894年11月,从上海去 檀香山,组织兴中会, 1905 年8月,在东京创建中国同盟 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 革命宗旨和民族、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 ,领导了辛亥革命,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后不断 与封建复辟势力斗争,1912年 改组国民党,1924年与共产党 合作,领导国民革命。
历史功绩:
晚 清 重 臣 李 鸿 章
洋务派代表人物, 领导洋务运动,自强求 富,创办近代军事、民 用工业和新式学堂,虽 没有使国富民强,但客 观上学习了西方先进技 术,培养了人才,促进 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对外来侵略 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百年历史

百年历史

革 命 先 行 者 孙 中 山
军 人 的 楷 模
抗 日 英 烈 张 自 忠
喜峰口抗战
人 民 领 袖 毛 泽 东
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
遵义会议旧址
百万雄师过大江

因为从古自今有那么多仁 人志士、革命英雄舍生取义、 为民请命、为国捐躯,所以中 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东方。他 们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 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 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 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 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 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鲁迅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 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 脊梁!
“民族的脊梁”人物廊
开 眼 看 世 界 第 一 人
禁 烟 英 雄 林 则 徐
虎门销烟浮雕
中 国 千 百 年 来 一 位 真 男 人
变 法 先 锋 谭 嗣 同
•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时间 重大事件与人物 1840—1859年 林则徐、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1860—1879年 洋务运动、李鸿章 1880—1899年 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1900—1919年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 革命、孙中山、五四运动 1920—1929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毛泽 东 1930—1939年 九一八、长征、西安事变、抗战
综合探究七 回顾中华民族 百年历程
历史的沉思
虎门销烟

历史中国与新中国成立历程回顾

历史中国与新中国成立历程回顾

历史中国与新中国成立历程回顾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经历了漫长而磨难的历史过程,才最终实现了新中国的成立。

本文将回顾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探讨新中国成立的历程。

一、古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从夏朝、商朝到西周、东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朝代的更替和社会制度的演变。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例如儒家思想的兴起和发展。

二、封建社会的兴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并达到鼎盛。

从秦朝、汉朝到唐朝、宋朝,中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繁荣和衰落的过程。

封建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理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外部战争的影响密切相关。

然而,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体系也存在一些内在的弊端,例如社会等级森严、科技进步缓慢等。

三、近代中国的变革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这标志着近代中国的变革时期。

中国内部的不断动荡与外部压力的加大,使得中国社会逐渐产生了反对封建统治和追求近代化的思潮。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变革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的思想和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四、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中国内战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国带来了革命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毛泽东成为了新中国的首任主席,他领导着全国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革。

这一时期,中国实施了土地改革、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策。

五、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逐步进行改革开放,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邓小平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在经济、政治、科技和国防等领域实现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中国也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变革。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一、中华民族是历史融合的产物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中华民族是历史融合的产物。

早在新石器晚期,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已经出现了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产生了互不相同又互相影响的文化。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战胜炎帝、击杀蚩尤,炎、黄联合战胜太昊、少昊,以及尧、舜、禹禅让,都是中原先民各部落在向外发展中互相冲突、融合的历史痕迹。

考古发现已证明,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下游的新石器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已经对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后继者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发生相互渗透的联系。

与河南龙山文化阶段大体相当的良诸文化(长江下游)与山东龙山文化关系更为密切。

夏、商两代,汉民族的发展已具雏型。

据有的史学家考证,夏的先民是从长江下游发展至黄河下游,商的先民是由辽河下游发展至中原,周的先民是由渭水流域向黄河下游发展。

夏、商、周三代已经形成统一的分封制的奴隶制国家。

中华民族的先人,在一万年前已有百万之众。

至夏初(公元前21世纪)已有1 355万人口。

在西周(公元前11—前8世纪)全盛时期人口约达2 000万左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中华民族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过500多年的战争兼并,原来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都与中原华夏族相互融合,形成“五方之民共构天下”的局面。

原来的秦、楚、吴、越,都已华化。

尽管战争连绵不断,由于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加上疆域的扩大,到西汉初年(汉平帝元始2年,即公元2年),人口数已达5 959万人。

汉代继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实现了空前的统一。

汉族在汉代已基本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是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不仅中原地区的居民融合程度更深,而且西北和北方的大量少数民族与中原进一步融合。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鸦片战争
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国里, 英国居首位,中国处于 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 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 鸦片 ,从中 国掠走大量白银。鸦片输入还严重危害了清朝统 治。道光帝任命 林则徐 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 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英国和 美国走私贩的鸦片110多万千克,在
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基本上是一 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权。
直 接 成 果
回顾 三:
西安事变 历史进入了19世二三十年代在世界面临着经 济危机,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也十分严重, 为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 “九 · 一八” 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 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要求,继续坚持 反动政策。中华民族面临着 “ 攘外必先安内” 生死存亡的时刻。 张学良、杨 1936年12月 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它对推动国共两党的 再次合作和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作用。西安 事变成了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民族战争的转折 点。
探究一:
你掌握了吗? 林则徐 革命党人 1919年 1925年
虎门销烟 五四运动
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 五卅运动
青年学生
洪秀全 上海工人
1911年
1839年 1851年Fra bibliotek探究二:
时 间
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项 目
事 件


1840~1859年 1860~1879年 1880~1899年 1900~1919年 1920~1929年 1930~1939年 1940~1949年
二,中国的百年历程,给我们怎样的 启示?
; /wrzhibiao/ 威廉指标 ;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 从社区看我家2. 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3. 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 人类的栖息地2.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1. 地形多样2. 气象万千3. 众多的河湖4. 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 人口与人种2. 语言与宗教3. 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 稻作文化的印记2. 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1. 垂直的生计2. 山地之国第三课傍水而居1. 耕海牧鱼2. 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1. 逐水草而居2. 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1. 石油宝库2. 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第四课汽车城:蔚山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 辽阔的疆域2. 行政区划3. 众多的人口4.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山川秀美1. 复杂多样的地形2. 季风的影响3. 母亲河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 秦岭—淮河分南北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3. 交流与互补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1. 红松之乡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课南方地区1. 水乡孕育的城镇2. 富庶的四川盆地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第三课西北地区1. 丝路明珠2. 草原风情3.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第四课青藏高原1. 海报最高的牧区2. 高原圣城——拉萨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 规则之“源”2. 规则之“变”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三课生活的故事1. 生活的时代印记2. 生活的代际差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2.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中华文明的曙光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2. 古代西亚国家3. 古代印度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早期国家与社会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 西方文明的摇篮2. 罗马帝国的兴衰3. 西方文明之源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3. 北方的民族融合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1. 隋的兴亡2. 唐的盛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4.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3. 南宋与金的和战4.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5. 经济重心的南移6. 社会生活与文化7.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 皇权膨胀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 “人的发现”2. 科学革命3. 启蒙运动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2. 美国的诞生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2. 美国南北战争3. 俄国改革4. 明治维新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 鸦片战争的烽烟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1. 维新变法运动2. 文化教育革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第一次世界大战3.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1. 生活中的变化2. 头脑中的变化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 印度的觉醒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 30年代的大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3. 全民族的抗战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 大战的爆发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2.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1. 内战的爆发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2.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3.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 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1.殖民体系的瓦解2.动荡的中东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 巩固新生政权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3. 失误与挫折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 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1.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二课经济全球化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四课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七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2. 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谋发展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再论有效开展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综合探究活动的可行性策略

再论有效开展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综合探究活动的可行性策略
1主 题 研 讨 类 活 动 设 计 .
排 了综合探 究活动 , 综合探 究形 式多样 , 学难度大。 教 本
文根 据综 合探 究活动 实施 过 程 中教 师普遍存 在低 效 的
现 象 , 出提 高《 史与社会》 提 历 综合探 究课 活动 的有效性 策略 , 即教 学活动设计 主题 化、 主体化 、 会化 、 社 实践化 , 探 究评价 个性化 。 这几个 方面是 开展 有效教 学活动的前
交流 , 小结反思 。 其关系如下 图所示 。 学生形成 了有关家
乡 的特产 、 环境 、 人文 等方 面的调查报告 。

教学活动设计主题化是 开展 有效活动的前提
在进行综合探 究活动前 ,要进行 有效 的教学设计 ,
教学设 计时一 定要注 意 : ①依 据课 程标 准 ; ②结 合和呈现方 式上 都 勇于创 新 , 特别 是在教 材的每一单元后 , 安排 了综 合探究活 动。这是 都 初 中历史 与社会课改革 的大手笔和重 大突破 , 也是 每一 单元 的灵魂 。 综合探究 内容生动 、 形式 多样 , 力求有 机地 融人各种“ 动脑 ” 动手 ” 或“ 的活动 。同时注重 引发 学生发
与学 生实际 , 设计相 关情境 与 问题 ; 问题 与情 境 的设 ③
计一定 要体现 以学生 为主体 , 有一 定 的探究 性 ; ④活 动
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发散性思维及 实践 能力 。 为了 便于综合探究 活动的开展 ,把综合探 究活动 主题化 , 即
非常低效 。笔者认 为第 一 、 第二点教师 只要转变 观念克 服困难就 能解决 , 第三 点 困难 较难解 决 , 现根 据这 几年 来对 七 、 年级 “ 八 综合探究 ” 活动课 的实践 研究这一 课题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ppt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ppt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1. 2. 3. 4. 5. 6. 7. 8. 虎门销烟 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南昌起义 抗日游击战争 胜利渡长江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946—1949年解放战争)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 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 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 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840-1949年百年反帝反封建斗争) ——毛泽东撰写、周恩来题写
百年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时间
1839---1859年
1860---1879年 1880---1899年 1900---1919年 1920---1929年
重大事件
重要人物
1930---1939年 1940---1949年
4
百年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时间
1839--1859
1860--1879
重大事件
社会 具体派别 代表人物 时间 历史事件 阶层 资产 维新派 康有为 1898年 戊戌变法 阶级 梁启超 革命派 孙中山 1911年 辛亥革命
激进民主 陈独秀 主义者 无产 中国 阶级 共产党 毛泽东
主要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
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宣扬民主 和科学 1919年 1921年 新民主主义 走社会主义 革命 道路
中华民族抗争史
历史事件 禁烟运动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人物 爱 林则徐 国 关天培 官 邓世昌 兵 张学良 杨虎城 爱国学生、 工人、商人 爱国学生 抗争行动 虎门销烟 虎门抗英 黄海海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各位专家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这节课我计划按六个部分来说:1、说教材、2、说学情、3、说目标、4、说重难点、5、说教法学法、6、说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综合探究七。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不仅是第七单元的总结篇、感悟篇和升华篇,而且也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内容的总结。

本课回顾了近代中国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浪潮中,经历了被动挨打的屈辱岁月,经过坚持不懈的抗争和探索,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曲折历程。

从此,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掌握因果推理、比较分析等基本的分析方法,加上初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性强,因此适合用探究式教学。

三、教学目标
1.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民抗争的主要线索和主要事件、重要人物;了解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历程。

2.学生能学会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分析历史事件,并能整理和分析有效资料、解读材料。

3.分析中国人民探索独立和进步的历程,并能对此有历史的反思和启示;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民抗争的主要线索和主要事件、重要人物
难点:重温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情感上有所升华并能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落实到实际的行动。

五、教法学法选择:侧重于如何突破重难点?
学法:研读材料、自主探究、角色体验、倾听讲解
教法:情景教学、材料导读、问题探究、教师讲授
六、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
1、新课导入
由课本标题直接提问入题: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同学知道这百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吗?
(由标题直接引出本课的内容,以此明确基础知识。


鸦片战争中,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英国以坚船利炮惊醒了清朝统治者的迷梦。

面对勃勃生机的工业文明,以农耕文明著称于世的中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鸦片战争一声巨响惊醒了沉睡的巨龙,此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寻求民族独立和富国之路。

历经百年的血雨腥风,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

沉痛的代价时刻提醒我们居安思危,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致于落伍。

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回顾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百年来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
2、讲授新课
活动一:历史在这里沉思
为了纪念在中华民族百年的奋斗过程中牺牲的无数先烈,我国建造了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接下来请一位同学(可事先准备好八幅浮雕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指出碑身底层的八块巨大汉白玉浮雕分别展示了百年中先辈壮烈的重大斗争: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和胜利渡长江八件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大事。

能力大展示:
请八个小组当场以图片、讲述故事、历史短剧等形式展示其中一个历史事件,(由于有时间的限制每个小组最多只能展示二个与别人不同的事件)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竞猜。

然后再对各组的展示进行打分,评出一个最优秀展示奖和竞猜得分最高奖。

如虎门销烟学生可动手制作林则徐上道光帝的书,动手画虎门海滩销烟的图片,然后由学生上来展示;
五四运动可由学生演成历史短剧:第一幕巴黎和会,第二幕学生游行,打出“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

胜利渡长江可以学生讲述故事的形式展示等等。

(此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表演能力与对历史的认知能力。


这些历史事件是中国近代史的浓缩,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些历史事件中,众多的中华儿女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碑文,一起来缅怀这些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

(学生齐读)1839-1949,这是一段写满了民族的屈辱,更写满了民族的抗争,引起我们思索的历史,下面再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情感得到升华,体现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二:重温百年历史
根据学过的知识和同学们对相关资料的查阅,请大家归纳这一百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涌现出的重要人物。

一到七组分别负责1840-1859、1860-1879、1880-1899、1900-1919、1920-1929、1930-1939、1940-1949七个时间段,派一位代表上来讲。

要求讲出重大事件发生的世界背景和我国当时的国情,及事件反映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重要人物所处环境及对社会贡献和所起作用。

第八组同学选两位代表讲述这一时间段内自己最敬佩的人物并说说敬佩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活动三:让历史告诉未来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重温近代百年磨难史后,你有什么感想?这段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略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总结归纳
1.落后就要挨打!
2.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3.我们要居安思危,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经济才不会落伍。

增强时代感,突出本课主题,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

3、课后小结,拓展提升
站在新时代的山岗上,当我们重新审视这段过去的历史,留在记忆中的当然不会是教科书上铅印的文字。

让历史成为历史,我们不需要啜顾悲观的泪水;让精神穿越时空,我们藉此继续征程。

回望百年的风雨历程,凝视未曾褪色的殷色旌旗,执着脚下延续的漫漫长路,让我们从昨天走向未来!(全班合唱《走进新时代》)
作业设计:
1.举行一次我心中的中华英雄征文比赛;
2.设计一份历史小报;
3.收集反映这百年历史特点的歌曲并进行交流演唱;
4.开辟班级学习园地,或称人物画廊,或称军事之家(要求同学把人物和事件的情况和历史背景和自己的评论写上去)
以上题目可任选一题
布置开放性的作业,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超越和延伸,给予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